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肇庆砚洲包公祠导游词

包公祠导游词4分钟

大家好

欢迎你们来到包公祠参观游览。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来到古城开封,相信大家自然就会想起北宋名相——包拯。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著名清官,他一生爱国爱民、不畏权贵、执法如山,人们颂称他为“包公”、“包青天”。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包公祠里走近包公,去了解一下这位历史先贤的传奇一生……据史料记载,早在金、元时期,开封就建有包公祠,历经金、元、明、清历代。

现在的包公祠为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点,它于1983年在原址上恢复重建,是海内外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资料最全、历史最为悠久的包公纪念场馆。

包公祠由大门、二门、照壁、碑亭、二殿、大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灵石苑、假山等组成,它凝重典雅,具有浓郁的宋式建筑及园林风格, 它不仅是开封、也是中原旅游区的重要景点。

好了,现在请大家随我往里面参观。

这是包公祠的二门,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门头悬挂的这块匾额,”德昭古今”四字,表明了历代人民对包公清正无私的无限敬仰,也是对包公精神最好诠释和写照。

大家再来看这朱漆红门,这其实是封建社会严格等级制度的体现,是权威的象征,在古代它不是普通百姓可以用的,红门上有门钉,建筑上称做“沤钉”,它数量的多少直接反映了不同的地位和等级。

比如说,皇帝的宫门上是九钉九带,也就是九排门钉,每排九个,因为九是最大的奇数,而奇为阳,阳世即人间,九钉九带表示唯我独尊的帝王之尊。

皇帝以下王公大臣按职位高低依次减少,包公是北宋时的重臣,所以门前也是带有相应级别数量门钉的。

往前看,前面一座石墙遮挡了大家的视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照壁。

它的作用一是遮挡人们视线,不让人直视正堂,使庭院更显曲折幽深;二是阻止传说中不会转弯的小鬼和煞气的进入,保佑主人家吉祥平安。

但是,这种色调灰青、图案简洁明了的照壁却不多见,这使得包公祠更加的庄严肃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包公祠的中院,这里安静幽雅,花香四溢,我们看到东西两边各有碑亭一座,东边碑亭内是明朝人胡谧在公元1473年为开封府重修包公祠而写的《包孝肃公祠记》。

碑文开头就说“开封府故有宋包孝肃公祠,盖祀其知开封时功也”,意思是开封府原来就有宋朝包孝肃公的祠堂,是以祭祀来纪念他担任开封知府时的功绩的。

请大家再看这里,“祠在府治厅事北,创始未详,岁月历金、元以迄我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包公祠在开封府衙办公大厅的北面,始创年月不详,但经历了金、元等朝代,直至我们明朝。

这就充分证明了开封包公祠的悠久历史。

西边亭子石碑上刻的是1988年河南大学教授于安澜先生写的《重建包公祠记》,这也是人们对包公深切怀念的最好见证。

肇庆包公祠作文500字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为和百姓做了而受到拥戴的杰出,人们为了纪的公德,总是为其建祠立庙,敬若神明。

肇庆包公祠就是肇庆人民纪念包拯功业的一座祠堂。

包公姓包,名拯,叫包拯。

在中国历史上宋代最著名的清官和政治家。

包公做官清正廉明,有“民本”思想,关心民间疾苦,断案公正,所以群众都十分拥戴他。

肇庆包公祠坐落于城西厂排街(原包拯所设端州驿站处),占地11500平方米,以牌坊、山门、大殿、东西配殿、钟楼、鼓楼为主体建筑,配以亭、阁、廊、井、池组成仿宋建筑群,布局严谨、古朴大方、庄严肃穆、巍峨壮观。

正殿塑包公金身坐像,东西配殿绘包公政绩及民间传奇壁画,并塑宋代名将岳飞、文天祥像,是古端州名郡一处重要名胜古迹。

  宋代名臣包拯,为官刚正廉明,不畏权贵,执法公正,铁面无私,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敬颂。

包拯在肇庆任端州府尹三年,为端州人民挖井引水,开荒教学,留下不少历史古迹。

肇庆包公祠重光后,到肇庆包公祠朝拜的粤港澳及东南亚游人络绎不绝。

合肥包公祠附近酒店宾馆,最便宜的是哪家,七天酒店和如家酒店哪个性价比高

包公即中国民间对北宋清官包拯的敬称。

随着戏曲、电视剧的传播,包公的形象早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然而,包公的故事更多是传说,更多是老百姓盼望清官的一种精神寄托。

他秉公执法,一身正气,世代传颂,历久不衰,赢得世人的敬仰。

下面,语文迷小编为大家带来包公文化旅游区导游词,欢迎借鉴!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包公一生在全国许多地方做过官,但无论在何处为官,包公都能做到任内清正廉明,因而广受尊重。

为了缅怀这一历史人物,全国许多包公曾任过职的地方都建有包公祠。

除合肥的包公祠外,还有河南的开封、广东的肇庆(古时称端州)、安徽的池州、天长等地都建有包公祠。

而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久的(至今已有934年),当数合肥包公祠。

  合肥包公祠的全称为“包孝肃公祠”,是祭祀包拯的专祠。

“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

  包公祠背靠合肥老城区的环城南路,三面临水,莲荷盈盈,绿树掩映。

由于包拯是人们传颂的清官典型,包公祠也因此闻名遐迩,与逍遥津、明教寺合称为合肥三大名胜古迹。

  包公祠位于包公文化园内的香花墩上,据《庐州府志》记载:“香花墩,在城东南门外濠中,是包公青少年读书处,本为公祠,蒲苇数重,鱼凫上下,长桥径渡,竹树阴翳。

”另据碑文记载:包河小洲上原有一座小庙,明朝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字克明)见小洲环境风景幽雅,遂将小庙拆除,改建为“包公书院”,并改洲名为“香花墩”。

1539年,御史杨瞻把“包公书院”易名为“包公祠”。

  太平天国时期,包公祠毁于战火。

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李鸿章筹白银2800两加以重建,规模依旧,只增添了东西两院。

当祠堂落成之时,李鸿章曾写一匾额,不料中心位置已被其兄,时任湖广总督、因母丧居家的李瀚章捷足先登,挂上“色正芒寒”的横匾。

李鸿章不好相争,又不愿屈居偏旁,只得另写一篇《重修包孝肃公祠记》刻石于祠后。

这块碑文现在已移到享堂正殿左侧。

今天看到的祠堂建筑就是清代光绪年间由李鸿章筹银重建的。

  公祠大门前有一座白底黑框墙,称为照壁。

照壁前后正中均绘有一叶青荷,青荷侧旁一枝荷花亭亭玉立,喻意为出污泥而不染。

包公祠大门的门楼两边立着一对“抱鼓石”,它与祠内正殿两旁的两只石狮,都是古代象征威严和权力的建筑。

据称在古代,只有帝王将相、文武百官的王宫、官衙、府第门前才可以建有。

跨过山门,踏着翠色笼烟、波光浮碧上的青石小道,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石砌的小桥,桥头左右分立两只石狮。

越过绿树荫庇下的小桥便是白墙青瓦构筑的三合古院。

两扇黑漆山门上,是隶书“忠贤将相”、“道德名家”的对联。

东西两边侧门,分别题写着“顽廉”、“懦立”(“顽廉懦立”是成语,意思为使贪婪的人廉洁,使懦弱的人立志)。

整个祠的外观看上去古朴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从山门而入,四方形天井正中前立台湾香客赠送的铸鼎香炉,后立新加坡香客赠送的铜制香炉。

五开间的包公祠正殿(又称享堂),正中端坐一座巨大的包公塑像。

塑像高约八尺,一手执笏,一手握笔,古铜色的脸庞上,浓眉长髯,神情端庄严肃。

这座塑像为后来重塑,原来的塑像白面长须,手捧朝笏,威严之中又有慈祥之态,比较准确地再现包公的本来面貌,可惜毁于“文革”之初。

包拯塑像的两边分别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护卫的站立塑像。

上方高悬着五方横匾,正中匾额上的“色正芒寒”四个大字,为李鸿章之兄李瀚章所题。

  左匾上“节亮风清”四字,为清乾隆年间庐州知府肖登山所题;右匾上“庐阳正气”四字,为光绪年间左锡旋所题。

殿的上上下下,到处都可以看到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楹联。

  包拯塑像的左面陈列着“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

右侧墙壁上,镶嵌着一块质地黑亮的石刻,上刻“宋包孝肃公遗像”。

栩栩如生的包拯遗像给人以面如铁、气如虹、铁骨铮铮的包青天形象。

这方石刻是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一位叫徐琪的人,请工匠以包拯在开封府任上的一方石刻画像为蓝本雕刻而成,据说是包拯的真容。

画上的包拯头戴乌纱帽,身着紫罗袍,脚蹬粉底靴,白脸长须,书生气派。

因身材较矮,显得帽翅格外长。

过去,包家子孙在介绍画像的来历时,常常谈及一个传说。

说包拯在开封府时,经常要深入现场办案,百姓为了争看他的风采,往往把他挤得寸步难行。

后来,仁宗皇帝知道这事,就赐给他一顶特制的乌纱帽,帽翅比别的官吏要长三寸,并下令:凡碰到包拯帽翅者,杀无赦。

由于包拯爱民如子,不忍加害于民,所以每逢他步行办案之时,就由随从高声吆喝:圣上有令,碰到帽翅者杀。

百姓听到后,便纷纷让出一条路来。

  享堂的东壁立有一方石刻《包拯家训》。

享堂西壁还立有包拯的《乞不用赃吏疏》和他的诗作碑文。

  正殿的东西两厢是陈列室。

东厢陈列有《包拯生平简介》、嘉庆八年版的《合肥县傅郭城图》、《香花墩图》、《宋史》和记载包拯事迹的地志书、《包公办案图》,以及包公当年在贵池手书“齐山”的摩崖石刻拓片等。

西厢陈列有包氏宗谱,从宗谱中可以看出自包拯上溯35代,后续37代,共经历了2800多年。

其中陈列的《故宫南薰殿藏包公画像》为复制品。

由包拯生前好友吴奎撰写的《包拯墓志铭》,因受战乱,碑碎为五块,有三分之一的字迹模糊不清。

还有出土的包氏族人文物木俑、青瓷香熏、影青瓷碗、砚台等。

  出正殿东行不远,即是一座六角攒尖亭,也就是祠内著名的廉泉亭。

亭内有一口名为廉泉的古井。

井因亭生辉,亭由井得名。

  廉泉井为包公生前所挖,原本井上无亭,系只为满足家庭用水的一口普通之井。

由于包公一生清正廉明,后人敬仰包公,故赋予了包公个人及家庭之物许多神秘的传说。

传说廉泉井水清官好人喝了无事,而赃官、不肖子孙喝了都会头痛、闹肚子。

明朝人在修建包公祠时,在井上加盖了亭子,称井为“廉泉”,亭为“廉泉亭”。

从此井亭作为一“景”留存至今。

广州著名旅游景点

云浮旅游 ·蟠龙 ·龙山温泉度假区 ·国恩 ·天池庵 ·蟠龙洞名胜区 ·双溪明月 ·靖海古堡 ·潮州旅游 ·北阁佛灯 ·古城石牌坊 ·南岩寺 ·广济门城楼 ·日水岩凤景区 ·笔架山古窑遗址 ·广济桥 ·桑浦山风景区 ·别峰古寺 ·海阳县儒学宫 ·外江戏梨园公所 ·从熙公祠 ·揭阳旅游 ·翁梅斋墓 ·城隍庙 ·桑浦山 ·黄岐山 ·培风塔 ·桂竹园 ·揭阳学宫 ·马嘶岩寺 ·文昌阁塔 ·龙潭飞瀑 ·古榕报石 ·神泉胜迹 ·进贤门城楼 ·涵碧楼 ·王大宝墓 ·东山公园 ·韩江 ·鳄渡秋凤亭和祭鳄台 ·韩文公祠 ·西湖石坊 ·凤栖楼 ·葫芦山摩崖石刻 ·已略黄公祠 ·急公好义坊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 ·凤凰塔 ·潮州西湖 ·凤凰台 ·韩愈纪念馆 ·梅林湖风景区 ·开元寺泰佛殿 ·清远旅游 ·清新温矿泉度假区 ·大旭山瀑布群 ·阳山小桂林 ·湟川三峡 ·宝晶宫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仙桥地下河 ·连州地下河 ·三排瑶寨 ·燕子岩 ·广东第一峰 ·肇庆 文昌阁 ·鼎湖山 ·庆云寺 ·德庆学宫 ·三元塔 ·端州古城墙 ·安定郡祠碑 ·丽谯楼 ·狮岗炮台 ·羚山炮台 ·白沙龙母庙 ·龙山 ·万竹园 ·贞山 ·梅庵 ·南岗瑶寨 ·盘王古庙 ·英西峰林走廊 ·桃花湖 ·飞来峡 ·佛冈古冰川遗迹 ·称架自然保护区 ·清远 南山 ·水口小桂林 ·英德国家森林公园 ·观音山自然保护区 ·石门台自然保护区 ·怀集三岳自然保护区 ·清远广州后花园 ·燕喜亭 ·飞水潭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 ·水月宫 ·华表石 ·葫芦山游览区 ·阆凤岩 ·西江风景区 ·高要广新农业生态园 ·星湖 ·肇庆星湖 ·湛江旅游 ·观海长廊 ·龟顶山炮台 ·吉兆湾省级旅游度假区 ·雷州古城 ·世外桃源 ·景福围局纪念亭 ·披云楼 ·护龙祖庙 ·城东清真寺 ·阅江楼 ·肇庆 天主教堂 ·汉谋图书馆 ·肇庆 元魁塔 ·包公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6392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