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天台山的导游词
邛崃天台山英语导游词。
。
。
。
英语的哦,,,
找我,全英语翻译
五分钟的导游词
国清寺讲解词 :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天台山旅游,我是来自台州华顶旅行社的实习导游,我叫许某某,言午许,大家可以叫我小许。
在我右手方开车的师傅姓B,B师傅有30多年驾龄了,开车很沉稳,大家可以安心乘坐。
【国清寺概况】国清讲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山南麓,五峰环抱,双涧萦流,古木参天,伽蓝巍峨,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唐代时与齐州的灵岩寺(山东长清),润州的栖霞寺(江苏南京),荆州的玉泉寺(湖北当阳)并称为“天下四绝”。
国清寺创建于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晋王扬广承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遗愿建立。
历代经过多次整修,现存建筑系清代重修。
1973年政府拨款又作了全面整修。
有殿宇十四座,房屋六百多间。
主要建筑多依清代宫式营造,分布在五条轴线上。
占地面积三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二万多平方米。
国清寺是全国重点开放寺院,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塔】大家请跟着我往前走,请大家先看一下前方的这座塔,这座塔被称为“隋塔”,因建于隋朝而得名。
也叫做“报恩塔”,这是因为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为报答智者大师给他授菩萨戒的师恩而命名的纪念塔。
我们现在看到的赭黄色砖砌塔身,六面九级,高
【第59句】:4米,边长
【第4句】:6米。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隋塔在南宋重修。
关于这座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隋朝年间的一天晚上,南海观世音路过天台,被天台的美景吸引,便和五百罗汉斗法要为天台人民做件好事,五百罗汉人多便在国清附近造塔,而观音来到罗汉道场附近的瀑布,看到两条蛟龙打斗,便把它们拉到一起,这样就在瀑布的中间形成了一座石梁,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梁飞瀑。
【七佛塔】请大家往这边走,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是七佛塔,国清寺山门前的七佛塔,是为纪念“过去七佛”而建,他们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
因为是祭祀过去七佛,所以建在寺院门前。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七佛塔为1973年在旧址上重建的,它只有30多年的历史。
但很少有人会记得这一点,新建的七佛塔旁也没有任何的文字说明。
旧七佛塔,毁于文革期间,关于旧佛塔,历书记载为明朝天顺年间建造,也就是1460年左右。
新七佛塔与旧七佛塔在造型上最大的区别在于新塔为实心,而旧塔为是镂空。
旧七佛塔的塔身正面,也刻有过去七佛塔的佛名,右侧凿有供佛灯的小洞穴,与塔身内部的洞穴相通。
旧时信徒们常将经文、纸钱、祈祷文等投入洞内,但多被佛灯的灯火所引燃,以至于烟火把整个塔身都熏黑了。
大家往七佛塔的上方看,我们可以看到“一行禅师墓”。
据说这只是一行的衣冠冢,据说一行大师为了测量子午线到天台向当时国清寺的主持学算数时,喜欢上来这里的山水,便想死后安葬在这里,于是便在这边安置了衣冠冢。
【寒拾亭】再往里走,满眼都是古树绿荫,绵延的黄墙掩映在树荫里依稀可见,,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过街式的亭子叫。
是为了纪念唐代在国清寺隐修的寒山、拾得两位高僧而命名的,寒拾亭的前后亭额上分别题写“五峰胜境”和“万松源处”。
求冰峪沟的旅游景点的导游词或介绍
冰峪沟位于庄河市北40公里处,全区面积110多万平方公里,以自然山水为主要特色。
这里山奇水秀,风景宜人,有云雀峰、龙华山、双龙汇、仙人洞、通天洞、玉女峰、金雕石、猛虎听经、古猿听涛等人文景观、景点400多处。
区内奇峰林立,山谷清幽、溪潭澄澈、林茂花繁。
有动物几十种、植物上千种,堪称“天然动植物园”,英纳河、小峪河川流其中,其河水清澈,水质优良,含有20多种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山、河、林、溪、泉有机结合,形成冰峪原始幽静、古朴自然的风光特色。
冰峪风景区有龙华山、小峪河谷合英纳河3个景区构成。
云水渡:[歪解] 它是由英纳河缓聚而成的。
由于冰峪的东南面近海,海水行程的雾气经常大团地涌进谷口,是这里云雾笼罩,而英纳河则从西北流来,在这里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大湖,云水渡是取云水共渡之意。
云水渡是冰峪风景区的精华所在,两岸峭壁秀绝,奇峰怪石耸峙林立,有的纹理旋扭,有的拔地而起,有的迎面而立…… 双龙汇:所谓双龙,指的是流经冰峪的两条河,一条是英纳河,另一条是英纳河的支流小峪河,此处便是两条河的交汇点。
水中立的这块巨石叫“剑劈石”。
剑石周围的水域叫“月剑潭”,这名字颇有诗意,一潭碧水倒影天上的明月和身旁的剑峰,宁静中透出几分悲壮、几分杀气。
北沟、英纳河: 所谓北沟,指的是英纳河流经的沟谷,而南沟则是指小峪河流经的沟谷,冰峪的主要景点大都被两条河贯穿着。
英纳河是满语“因纳混”的音译,意为美丽的地方,河长
【第94句】:9公里,是庄河境内最长的一条河流。
庄河是的淡水资源占大连地区首位,而英纳河的淡水则在庄河市的首位。
为了增加碧流河水库的容量,大连市已于2001年5月引英纳河的水进入了碧流河水库。
据化验,在英纳河水中含有23种微量元素,具有抗癌和健身爽肤等多种功效。
冰峪石林地貌比较集中,山峰连成一片,而有的地方却是孤峰突兀,颇有点小桂林的味道。
又有人称其为“天然大盆景园”,因为景区内有“大象吸水”、“金雕”、“猪驮龟”等许多奇景。
南沟: 翻过一座高山就是冰峪的南沟,这里风光秀丽,“孤帆石”、“剑眼”、“神女峰”、“羊背石”等地质奇观比比皆是。
过了大关门便进入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往里走,沟两边的森林茂密,以柞树和赤松为主形成的针阔叶混交林莽莽苍苍,阴天蔽日。
无论是在巍巍的山颠,还是在幽幽的沟谷,或是在悬崖峭壁的石缝中,到处可见其傲然挺拔的身子。
冰峪景区的另一个出口是一条隧道,它修于1998年,全长258米,是庄河境内最长的隧道,从这条隧道口可以直接乘车出山,免除爬山的辛苦。
这条路沿途也有不少奇景异观,一个是“太白独饮”—一块石峰形似李太白手持酒杯,面对青山独酌豪饮。
另一个是 “宝塔雄狮”—一块塔状高耸的巨石旁边蹲坐着一个像雄是一样的石头。
还有一处叫“猛虎听经”…… 仙人洞景区: 位于冰峪景区南部的龙华山天台峰的悬崖下,龙华山海拔5
【第61句】:2米。
毛主席讲过“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虽说的不是这里,但情景大致相同。
仙人洞因曾有一位叫宏真的高僧在这里修炼成仙而得名。
死后便葬于此,为宏真茔。
他虽然很小,很普通,没有帝王陵的高大气势,没有许多名人墓那样肃穆庄严,但古风尚存,雅气犹在,伴着山林清风,听着鸟唱虫鸣,无论外面世界多么精彩,它宁肯长守着一方寂寞和清静的天地。
通往仙人洞的道路叫“梯子岭”。
梯子岭究竟有多少级台阶谁也没数过,只听当地流传这样一句话:“山上八百八,进庙就能发;下山六百六,进庙就长寿”。
下山所进的庙是指仙人洞的下庙,在天台山的南麓。
仙人洞洞中有洞,充满玄机,据说清末曾有两名学生进洞探险,结果一去已不复返。
还有人说这洞有一条地下河,一直通往丹东市帽盔山,也有人说洞中的暗洞有一公斤蜡的路程,即燃烧晚一公斤蜡时便走到头了…….众说纷纭,详情也没有真正考察过。
门前并立的这五座碑分别记述了仙人洞建庙和重修的历史。
这座洞府面积为385平方米。
洞府中的庙初建于1398年。
庙中供奉的分别是释迦牟尼佛、宝幢王佛、弥勒尊佛,两侧为18罗汉。
登上右侧这个台阶是一个木结构的二层楼,为“玉皇阁”和“三官殿”,供的是道家尊奉的神仙。
仙人洞庙是道僧合一的圣地,尽管门派不同,但他们互为邻居,以和为尚,从未闹过纠纷,堪为世俗世界的楷模。
东北角这个石穴约两米高,能容一人盘腿而坐,传说是宏真坐禅的地方。
门东这个建筑为钟鼓楼,里面原有一个大鼓和一口铁钟,二三十里外可闻晨钟暮鼓之声,使游人未进庙就能听到仙境的召唤。
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是仙人洞的庙会,这山下的路上挤满了前来祭拜的善男信女。
他们面色庄重,有的甚至一步一拜,那虔诚劲令人感动。
下洞中两侧供奉的是四大天王神像,俗称“四大金刚”,都是护法天神。
手持宝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取其剑锋的“锋”字谐音为在风的 “风”;调拨琵琶的为东方持国天王,取调弦的“调”字;还有北方多闻天王,手把混元珍珠伞,专管下雨之事;最后一位是西方广目天王,手有缠龙,龙能屈能伸,代表顺的意思。
四大天王手中器物全起来,便是“风调雨顺”四个字,反映了我们中国老百姓世世代代的愿望。
下洞口门刻着“般若洞”三个字,般若是佛家语智慧的意思。
洞口石岩上这两眼泉为“龙泉”,水深三尺,清澈甘冽,冬暖夏凉,深冬也不结冰,更为奇特的是井水雨天不见多,旱天不见少,每逢庙会,游人终日饮用,井水却源源不竭。
下洞口西南松林中这座小庙叫“倒坐观音庙”。
之所以称它为倒坐,是因为一般寺庙的门都朝南开,而这座庙的门却朝北开,观音也是朝北倒坐的。
这主要是因为如来的大雄宝殿在北,观音面朝北好听如来说法。
仙人洞的下庙,又叫“圣水寺”和“龙华观”,也是道僧合一的庙宇,始建于1552年,可惜在十年文化大**中授到了严重破坏。
1984年起开始重修,并在龙华观院内建了一处碑林院,汇集了历代重修庙宇的碑石和贞妇烈女的贞节碑数十座。
老辉点评:1 云水渡的解释很牵强。
这个地方其实就是东门入口,是个人工的大坝,九十年代修建,其中间因为洪水曾出现过险情。
[冲出一个缺口] 冰峪沟离庄河40余公里,离海边更远点,所以和海洋有关的说法完全是胡说八道。
2 英那河确实供应着大连城市的用水,但没有听说过引入碧流河。
3 进入南沟根本不需要翻越高山,自然保护区严格意义上讲,进入冰峪沟就是进入了自然保护区,这种说法不严谨。
4 “太白独饮”的解释太牵强,我们完全可以忽略。
5 ‘仙人洞’[般若洞]和宏真莹在两个地方,相距有段距离。
6 四月十八庙会不假,但现在的庙会更象是赶大集,也不存在虔诚的信徒一步一拜的现象。
7 那两眼山泉已经被锁上,何来‘终日饮用’
这篇导游词不乏精彩的介绍,但整体来讲过于简单,偏重与片面。
其他导游词还有很多,你没必要挨个看,看多了既是浪费你时间也会让你越来越懵。
湄洲岛黄金沙滩或故交楼或东圳水库或广化寺的导游词,100字左右。
6年级水平就可以了。
急急急
莆田广化寺返回福建莆田南山广化寺简介 莆田南山广化寺,位于莆田市城南三公里处的凤凰山麓(别称南山)。
创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558365kuaile.cn)。
本为当地名士郑露三兄弟(世称“南湖三先生”)讲学之所,后献其所于金仙禅师(即开山祖师),初名金仙院。
隋开皇九年(589),经来自天台山的无际禅师募资拓建后,改名金仙寺。
唐景云二年(711),寺院住持志彦应睿宗李旦召请进宫讲解《四分律》,大受赞赏,赐号“聪明禅师”。
志彦禅师遂将隋时天台宗无际禅师持诵《妙法莲华经》,感得寺涌清泉的灵异之事上奏,李旦大悦,赐号为“灵岩寺”,并命书法家柳公权书匾,悬挂于寺门之上。
至此,灵岩寺名扬天下,被称为闽中一大丛林。
会昌五年(845),唐武宗诏毁天下佛寺,勒令僧尼还俗,寺僧灵敞、无了匿于民间。
宣宗李忱继位,兴教复寺,禅宗南岳系无了禅师复出主持寺院修建。
咸通六年(865)寺为飓风所毁,住持涅槃募缘修复并创建山门。
天祐二年(905)节度使王审知令人写经5000卷付寺入藏,并命监察御史、名士黄滔撰《莆山灵岩寺碑铭》以纪其盛。
宋朝时,凤凰山佛教寺院盛极一时,兴建了二寺、十院、百二十庵。
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赐额广化寺,并修缮殿宇,使之“檐楹相摩,轩宇层出”。
公元979年宋朝廷在莆田设置“兴化军”,故民间有“未出兴化,先有广化”之说。
云门宗其辩禅师曾来寺驻锡。
元至正间(1341—1368),寺遭火灾被毁。
明洪武、永乐年间(1368—1424),僧慧广、源彻等相继营建,使其逐渐恢复当年盛况。
弘治年间(1488—1505),著名学者黄仲昭来游,赋诗云:“风景无端拥寺门,望中山色几重分。
泉声满室长疑雨,树影当窗半是云。
一派禅房依涧转,数声清磬隔林闻。
灵岩一百二十寺,多少楼台锁夕曛。
”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莆,寺宇又遭焚毁。
历任住持慧广、极中、源彻相继大力经营。
万历八年(1580)住持慧广、智潜募建法堂,十六年(1588)住持云章、圆材主持修复溪声阁和大雄宝殿;三十九年(1611)住持法果建山门;翌年,住持真一与法果建藏经阁、巢云楼和香积厨。
清康熙二年(1663),二胜和尚增建法堂。
三十一年(1692),镇守福建兴化、泉州等处的总兵王万祥捐资进行全面修建,历时四载始竣,并将旧法海寺和小南山庵归入寺内。
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台风毁寺。
西塔院僧淡恒为修复寺宇,于同治八年(1869)东渡台湾劝募,备尝艰苦而宏愿未竟。
至光绪十二年(1886)全寺除观音阁外,皆成瓦砾蔓草,住僧仅剩2人。
光绪十六年(1890)住持善和于废墟之上建造大雄宝殿及客堂、禅堂、方丈室、净行堂等处,使其形成今天寺院的格局,又于后山顶创建天马岩。
三十三年(1907)本如建大悲阁。
前此一年,善和和尚发愿赴京请藏经,途经厦门而圆寂。
本如和尚继其遗志晋京,于宣统二年(1910)奉御颁《龙藏》7000余卷归山,随后本如和尚往南洋怡保募造藏经楼;于法堂之上加层增建,至1923年落成。
1926年藏经阁落成。
1933年修观音阁。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寺常被据为驻兵之所。
新中国成立后,广化寺受到政府的重视与保护。
1949年底住寺僧人约60人,土改中分到田地与山场。
寺僧还管理龙眼、荔枝等果树300多株,种植香蕉500多株,加上山林100多亩。
1956年在海外侨僧及华侨的资助下,重塑天王殿内弥勒菩萨和四大天王像。
直至1965年,仍有57名僧人住寺,且一直保持农禅生活。
1966年一场空前的浩劫,使寺再罹厄运。
寺院被迫关闭,僧人流散,佛像被砸,殿堂被占据改作厂房。
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新落实,1979年12月12日,印尼万隆协天宫住持圆禅法师回国,他向当地政府表达了海外侨胞要求修复千年古刹的愿望。
政府有关部门作了大量工作,寺内驻军于一星期内撤离;不久县塑料厂搬迁。
1980年2月6日中共福建省委批准莆田广化寺对外开放。
同年3月26日,成立莆田县广化寺修建委员会,由圆拙老法师主持。
经过几年的努力,寺宇焕然一新。
圆拙老法师在重修寺院的同时,更注重僧伽戒律的行持及丛林制度的完善,将明清以来沦为子孙庙的广化寺改制为十方丛林。
为了佛法的普及与弘扬,老法师还率先创办了名闻遐迩的广化寺佛经流通处。
1983年,寺院被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
是年,福建佛学院男众部设于广化寺。
1984年12月7日,广化寺举行重建落成暨佛像开光法会。
1986年,寺院推举毅然法师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任方丈。
1989年,年仅23岁的学诚法师当选为住持,时为全国重点寺院中最年轻的方丈。
在他率领下,一大批道心坚固、信仰纯正、德行高洁的法门龙象脱颖而出,整肃的道风更使寺名远播。
1990年,广化寺被中国佛教协会列为全国三大模范丛林之一。
1996年,广化寺与中国佛教协会还成功地举行了108天的规范传戒法会,这是建国以来为期最长、受戒人员素质最高的一次传戒法会。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曾先后于1981年、1990年两次莅寺视察,并留下意味深长的诗篇,其一是:“一入山门长道心,南山风范见传承。
威仪秩秩斋堂里,粒米当思大众恩。
”其二是:“律己其志刚,接物其气柔。
学修不出门,声教及遐陬。
如何办道场
傥于此间求。
” 在寺之照壁上,其亲笔题写下“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广化寺坐西朝东,建筑上是以殿群、院落、楼阁、庑廊组成的一座大丛林。
经过1980年这次的修复与扩建,总面积约4万多平方米。
在中轴线上,依序有照壁、牌坊、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上层为藏经楼)、祖堂(上层为卧佛殿)。
左右两翼为庑廊,左边(靠南)自卧佛殿旁依次而下是看山楼、方丈室;经烟霞窟(通往如意楼、地藏殿)而下为净行堂、祖师殿、学戒堂、流通处;右边(靠北)依次而下是溪声阁、圆通门(北上通往观音阁)、水云乡(尊客堂后院)、尊客堂、伽蓝殿、五观堂、香积厨。
天王殿位于流通处与香积厨之间。
由天王殿前石庭拾阶而下是放生池。
放生池左右侧建有高达13米的三层钟楼与鼓楼,与其毗连的为五百罗汉堂。
方丈室南向平行有如意楼(原为中藏庵旧址),楼前随中轴线而延伸的是长庑双层楼却尘居。
如意楼南向高坡处是小南山地藏殿,在中轴线之右上方。
中轴之左上方是观音阁,从观音阁背后向西拾阶而上是文殊阁。
每座殿阁雄峙冈阜,遥遥相对,自成格局。
大雄宝殿建筑在高
【第2句】:7米的基台上,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造型,高22米,面积827平方米。
殿后外檐下还保存宋代四根石瓜楞柱。
1993至1999年又新建了云水堂、风月趣两座双层建筑。
随后又顺着寺院围墙修了一条三公里的石板路,环寺一周,是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重建后的广化寺,寺宇格局显得更雄伟、古朴。
寺内文物众多,寺东侧有建于宋乾道元年(1165)的释迦文佛塔,塔高约36米,为石筑五层八角形仿木楼阁式建筑,系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天王殿前两座石经幢为宋治平二年(1065)造,呈五层八角形,一座无铭文,另一座刻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以及捐金助建者的姓名等,是研究梵文汉译与莆田方言关系的珍贵实物资料。
此外还有贝叶经等。
广化寺廨院,国内有仙游凤顶九座寺与莆田涵江如意堂等;国外有印尼万隆协天宫、三宝垄大觉寺、苏门答腊喃嗙大兴庙、井里汶巴杞安潮觉寺、雅加达法海寺、丹基百达新疆广化寺、苏门答腊巴东西兴宫与马来西亚的槟城吉打广福宫、新加坡广化寺等。
广化寺方丈学诚大和尚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藏传佛教学衔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大和尚住持广化寺以来,不断加强信仰、道风、组织、人才、教制等五项建设,大力创办教育,培育僧才,安居、诵戒,住众由原来几十人增加至二百多人,并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实行科学化管理寺院,在承袭传统丛林优秀管理制度的同时,借鉴现代先进的管理模式,分部门、分组别、分职责,确立组织架构、强化组织运作、加强团队意识。
进一步完善了寺院各项管理制度。
为了继承、建设、弘扬佛法、利益社会、帮助更多的人改善生命、净化心灵,寺院每年还举行在家三皈五戒菩萨戒、精进佛七、万佛法会及寺院生活体验营法会。
在佛教界寺院以坚守佛教传统戒律和重视佛教文化教育事业两方面的成绩而引人注目。
广化寺在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几经兴衰起落,阅尽人间沧桑。
在此新时代中,相信广化寺在教内外各界人士的关心与大力支持下,必将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及佛教文化思想的弘传做出积极的贡献。
天台琼台仙谷导游词(急)
大家好,我是导游... 今天将由我来和大家一起游览天台琼台仙谷。
位于浙江天台县城西北8公里,景区面积
【第7句】:3平方公里,是一处比较典型的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
灵溪为该景区的主景线。
沿溪北行,两旁山壁对峙,山势峥嵘峻峭,奇峰纷呈,怪石错列,且愈入愈奇。
著名的有“李白题诗岩”、“仙人聚会”、“双女峰”、“元宝石”、“佛手峰”等景。
灵溪百丈坑有瀑如龙,下注成潭,潭水晶莹如黛,名“龙潭”。
潭旁一峰拔地而起,迥然卓立,即为琼台峰。
峰上有石形似椅,传说铁拐李每逢中秋节之夜,来此坐椅赏明月,故名“仙人座”。
琼台前一山,两峰对峙,顶部平坦,颇似皇宫前两侧的楼阁,故称“双阙”。
在明月当空的夜晚,坐在石椅上望月下群山,恍入仙境梦乡,“琼台夜月”即得名于此。
琼台峰上还有“台岳奇观”、“秀甲台山”、“蓬莱仙境”等摩崖石刻。
从琼台向东南行2公里便是桐柏宫。
桐柏建水库后,原桐柏宫沉于水底。
现为原鸣鹤观改建,桐柏宫为中国道教东南圣地,道书称桐柏宫为“金庭洞天”,属七十二福地之一。
北宋时,道教南宗紫阳派祖师张紫阳就居此修道,撰写著名的《悟真篇》。
大家可以跟随着我,一起探索大自然的风景1 请游客们注意: 紧跟队伍,不要落下; 带好小孩儿,以防丢失。
走吧
雁荡灵峰夜景导游词
北雁荡山*灵峰夜景 灵峰的奇峰异石在月光和夜色的映衬下,犹如涂上了神秘的色彩,构成了一幅幅线条鲜明的泼墨画,灵峰夜景更具形象美,意境美。
怎样才能更好地欣赏夜景呢
这需要三个最佳:最佳时间,最佳位置,最佳想象力。
请大家抬头仰望左边的山峰:前面的山颠上,一头老牛昂首向东,好象在等待着什么,思念着什么
现在,请大家听一个迷人而凄凉的民间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雁荡山脚下住着一位非常富有的财主。
财主家有一位没有父母的六岁小姑娘,名字叫玉贞。
小玉贞白天给财主放牛,晚上跟老牛睡在一起,老牛与玉贞相依为命。
冬天老牛用身子给她御寒,夏天老牛用尾巴替她赶蚊子。
就这样小玉贞与老牛结下了深厚的情感。
转眼间“十八的姑娘一朵花”。
人说漂亮是件好事,可坏就坏在财主心怀歹意。
一天晚上,财主带了很多家丁,到牛棚里想把玉贞姑娘抢来做小妾。
此事被通人性的老牛知道了,趁着夜深人静,老牛驮着姑娘便跑,可到前面的山颠上,无路可逃,怎么办呢
这时老牛显灵了,对玉贞说:“姑娘,你站在我的角上,我用角送你到月宫去。
”没等姑娘答应,老 牛便忍痛把角往前面岩石上一扣。
只听“轰”地一声,老牛一只角断了下来,变成了弯弯的小船,把玉贞送到月宫,而老牛只剩下一只角,天天都在这里仰首遥望着月亮,思念着玉贞姑娘。
每当皓月当空的晚上,称为“犀牛望月”;月有阴晴圆缺,假如没有了月亮,则称为“犀牛盼月”。
观赏此景最佳时间应在农历八月十五晚上,因为那时,月最圆,情最真,人团圆。
请大家站在屋檐底下,抬头仰望,只见一只硕大的雄鹰,凝神伫望,象一尊保护神,守卫着灵峰这一方净土。
60年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观此峰后,诗兴大发,挥笔道:“雄鹰踞奇峰,清晨化为石;待到黄昏后,雄鹰看又活。
”峰随步转,景随步移,请各位再往前行,看看“雄鹰敛翅”还有何变化
最神圣,最伟大的双乳峰。
双乳峰不仅孕育了如诗如画的雁荡山水,而且也孕育了勤劳智慧的雁荡人民,因此,雁荡人民还赠给她一个雅称,“东方维纳斯”。
山峰的左侧,一少女背倚灵峰,脸朝东北方,流海高卷,身着旗袍,体态匀称,温文尔雅。
向人们显示着东方少女的腼典和婀娜,真不失为一位大家闺秀。
如果你用心去感悟,会发现,她朝者远方,面带愁容,眼露悲意,望眼欲穿,似乎正在思恋着未归的情郎。
真可谓“自古多情伤别离”让我们真诚地祝愿这为相思女等到自己的意中人。
大家抬头望右边的山峰,有一峰如童,卓立山背上,而它下面的山背,恰似一条巨大的鲸鱼,合在一起,就是“牧童骑鲸鱼”。
相思女终于盼到了心上人。
请大家抬头看合掌峰,左边的少女留着波浪式的发型,一身得体大方的服装。
此时她踮起了脚尖,扬起了脸,双手楼着右边小伙子的脖子。
小伙子天庭饱满,眉清目秀,刚从远方回来,来不及卸下身上的包袱,双手楼住了恋人的纤腰。
这就是雁荡山驰名中外的“情侣峰”,此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了不打扰他们,我们的队伍还是继续前进。
雁荡山的民谣:“牛眠灵峰静,情侣月下恋,牧童偷偷看,婆婆羞转脸。
”到了夜里,靠路边的大岩石,酷似一老婆婆。
后脑勺一个发髻,稀疏的头发,宽额头,高罐骨,瘪嘴巴构成了一位生动逼真的老婆婆形象。
“公公峰”出现了,其实公公与婆婆是同一块山峰的不同角度观看的形象。
你看,刚才婆婆的发髻不见了,脸型拉长了,深陷的双眼,弯曲的卷发,高凸的罐骨。
有点象洋公公。
请各位看路左边的崖嶂上,雁荡山观音洞的白衣观音飘然而至,一袭白袍,手持净瓶,头带凤冠,口中念念有词“阿弥陀佛,祝大家吉星高照,万事如意。
” 各位团友,观音已送客,我们在这声声欢送辞中与夜景说句再见,谢谢大家配合。
灵岩景区 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首先映入我们眼中的是“钟鼓齐鸣”四个大字,这是上海朱文龙等六个文人应景题写的。
左边整座大的岩石犹如一口巨钟,右边山顶上便是一个圆鼓。
闻钟鼓声,古刹也不远了。
国画大师潘天寿写的:“一夜黄梅雨后时,风青云白更多姿,万条飞瀑千条涧,此是雁山第一奇”。
潘天寿曾多次来雁荡写生作画,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雨后灵岩的美景。
前面是双珠谷,这座塑像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地质学家,文学家徐霞客。
他一生遍游名山胜地,但重游的地方只有黄山,天台山,雁荡山。
徐霞客三游雁荡写了《游延宕山日记》,为我们今天考察研究雁荡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留下了不少宝贵的资料,他冒着葬身悬崖的危险,攀登百岗尖,窥探天窗洞的无畏精神,很值得后人称赞,旅游局特此立像纪念。
左边山顶有一岩石摇摇欲坠,叫“顶珠石”。
它对面出现很多只青蛙在默默地听着寺院里传来的诵经声,这景称为“青蛙听经”。
碑刻是纪念潘耀庭先生的,他是雁荡山人,曾为雁荡山开山修路造福谋利, 请大家看正前方,灵岩寺出来一位老僧,身穿袈裟,双手合十,恭恭敬敬朝着前方舍利塔,虔诚地拜着,故名“老僧拜塔”。
这座山峰,犹如一只巨大的雄鹰张开翅膀,预展翅奋飞。
当代文学家郭沫若看后赋诗一首:“灵岩有奇石,入夜化为鹰,势欲凌空去,苍茫万里征”。
来到灵岩寺的大雄宝殿前,这里四面奇峰突起,宛如人间仙境。
请大家背对大雄宝殿向右看,右边刚才的“雄鹰”,到了这里已势若擎天,顶天立地,所以叫“天柱峰”。
高270米,在天柱峰的右恻,有两座并列着的山峰,形似凤凰,头朝着灵岩寺,叫“双峦峰”。
在它右边背后,群峰林立,其中有一峰卓立其间,这峰叫“独秀峰”。
它与双峦峰之间便是小龙湫。
现在请大家面朝大雄宝殿仰视后面的崖嶂,称之为“屏霞嶂”,它的右端上方有一块突出的岩石,象一只金乌,相对应树丛中的一只玉兔。
“金乌”代表太阳,“玉兔”代表月亮,故称日月同辉。
请大家再转过头看大雄宝殿左边,在山的外端有一峰耸立,如大旗飘扬,气势磅礴,叫“展旗峰”。
它高达260米,与右边的天柱峰相对峙,称之为灵岩寺的南天门。
两峰之间距离250米。
上方横空而过的铁索,用于空中飞渡。
飞渡是怎样进行的呢
最早用于采石斛。
石斛能清凉解毒,却生长在悬崖峭壁上,当地农民只好身系绳索,攀援峭壁采集石斛。
这样就慢慢地练就成了一身飞崖走壁的本领。
灵岩古寺四周群峰环列,环境幽雅。
以屏霞为幛,得天柱和展旗为南天门,可见灵岩是一块宝地。
请大家抬头看,山门左右写了“灵光独耀,岩石争奇”的对联。
上方各有一字念“轰”是梵文,代表着吉祥如意,那么我们带者美好祝愿望里走。
前面柱子上的对联,是清代榜眼喻长霖写的。
生动地描写了雁荡山圣境和灵岩周围的景色。
灵岩始建于宋太平兴国四年,是目前雁荡十八古刹至今保持最完好的寺院。
供着南海观音。
这些竹子,看是圆摸是方,称之方竹。
相传这竹子是从钱眼里长出来的,摸了这竹子,各位能财运亨通。
小龙湫和大龙湫相比,高度不及三分之一,只有60米。
卧龙谷。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65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