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昭通风景特色导游词

描写昭通八景的路线及导游词

在昭通市昭阳区境内,有“龙洞吸月”、“恩波蜃影”、“宝山环翠”、“凤岭飞霞”、“洒渔烟柳”、“珠泉涌碧”、“雨鬟公云”和“花鹿食草”八个旅游胜地,统称“昭阳八景”。

恩波蜃楼编辑“恩波蜃影”———在城南郊5公里处,昭通烟厂西北、凤凰山脚下有一建造于清乾25年的古楼,人称“望海楼”。

当时此地一片汪洋,楼的四周叠浪涌碧。

云南总督爱星阿游览登楼,见沿闸柳树映日摇风,楼下水光滟滟,叠浪摇天,凤凰山和楼阁倒影参差,有蜃楼海市之风,遂更名并题额“恩波楼”,意为皇恩浩荡。

咸丰年间,此楼被一场大火毁去,光绪末杨履恒募巨资重建,并在楼前增设屋宅、回廊、亭子、花木,蔚为清秀。

2001年,昭通市园林局动工按原样重建,使楼阁重展雄姿,仍名恩波楼。

昭阳八景宝山环翠编辑“宝山环翠”———宝山即元宝山,在昭通城南。

其形圆洁,风景秀丽。

上有庙,三月上巳日为香市,3日内游人络绎不绝。

谢文翘咏之:“两山排闼送,众绿满郊坰。

列嶂松篁翠,连畦豆麦青。

钟声穿桂院,契事胜兰亭。

空藏兴拳石,仙乎在德馨。

”民国21年建中山公园于其上,春秋佳日,绿柳蔽天,映日梳风,景色如画,军士、学生行游其间,异常热闹。

如今元宝山已建起元宝公园,成为人们游览、休闲的佳所。

昭阳八景凤岭飞霞编辑“凤岭飞霞”———凤凰山在城南近郊,因形似凤凰,故名。

分南北二山,南山高,称大凤凰,北山低,称小凤凰。

山上树林葱茏,春夏晨时常有云霞缭绕。

每当云散雾霁,凤凰山顶云蒸霞蔚,颇为壮观。

如今成为市民登山休闲的好去处。

昭阳八景洒渔烟柳编辑“洒渔烟柳”———洒渔河在城西北15公里,坝平田多。

在洒渔河几十里的河堤上生活的彝汉先民,为了护堤保埂,广植杨柳。

久而久之,沿河两岸便长成了排排绿柳。

每到盛夏,那丝丝柳絮,从河堤飘摇下河中,与水相辉映一体,大有“烟霞染水观鱼跃,柳絮惜阴听蝉鸣”的感觉。

清晨时分,当阳光喷薄而出时,一层轻纱似的薄雾就笼罩在林带上,偶然高枝露出,雾中透绿,形成一道百年难逢的壮丽景观,即著名的烟柳景观。

珠泉涌碧“珠泉涌碧”———距昭城西北10公里的旧圃老鸦岩对面昭鲁河北岸有一眼清澈见底、四季温暖的泉水,泉水由下涌出,碧泡银珠,累累上涌,滚滚翻花,似串串葡萄,故名葡泉,又称葡萄井、珍珠泉。

井水是酿酒较为理想的矿泉水。

此井四周风景雅致,群山环抱,向阳背风,所在地盛产牡丹和甜蜜可口的樱桃,加之山脚密林深处有一香火鼎盛的观音庙,为该景点增添了别样色彩。

昭阳八景雨公云鬟编辑“雨公云鬟”———雨公山与凤凰山相连,即今之小凤凰山。

山顶常有云雾聚散。

云聚则雨,云散即晴,故名雨公山,是旧时昭城人众观阴晴之所在。

这里的云彩常呈女子蓬松环绕的美丽头发,并在雨前雨后从山365kuaile.cn腰慢慢迁移,十分美丽,因此被称誉为“雨公云鬟”。

如今的小凤凰山,已不止是作为晴雨表著称的自然景观,因为此山上建有烈士墓137座,下半部扩为公墓,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成为城区殡葬改革的大本营。

昭阳八景利济浮光编辑“利济浮光”———在昭阳区境内,有一条南北走向、贯穿全境的河流。

旧时该河河水清澈,波光粼粼,十分美丽,河水引上来后灌溉农田,滋润大地,历来被视为昭阳区人民的“母亲河”。

河两岸柳树成荫,景色怡人。

因风景优美,该景被文人学士们取名“利济浮光”,列为“昭通八景”之一。

民国年间利济河为昭通城主要饮用水源。

如今已经过整修,在河边建造河滨公园,林木秀丽,空气清新,玲珑别致,成为城市一道美丽风景线。

昭通鸡公山导游欢迎词

大山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西部大山包乡,地处云贵高原凉山山系五莲峰山脉分支的高原面上,地貌类型单元为高山丘陵。

处于云南对内大通道的主干线上,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路航运与外界相联,距昭阳区城区约79公里。

是集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

景区于2002年开始规划建设,总面积192平方公里,海拔2215~3364米,气候垂直分带,年平均气温

【第6句】:2摄氏度,是世界濒危珍稀物种黑颈鹤(1300余只,约占世界已知黑颈鹤种群的四分之一)的温馨家园。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有哪些乡

各位游客:你们好 欢迎来到风丽的三,首先我给大家一下三清山的概况: 三清山位于酒杯东北部玉山和德兴交界处。

三清山因玉京、玉华、玉虚三峰峻拔,犹如道教所尊崇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三神列座其巅,并有古建筑三清宫而得名。

三清山地处亚热带气候区,却具有高山气侯的特征,年平均气温介于10-12℃之间,七月分平均气温

【第21句】:8℃,年降水量平均2000毫米左右三清山四委景色绮丽秀美,融融春日,杜鹃怒入,百花争艳;春夏之交,流泉飞,云雾缭绕;三伏盛夏、浓荫蔽日,凉爽宜人;仲秋前后,千峰竞秀,层林飞染;三九严寒,冰花玉枝,银装素裹,宛如琉璃仙界。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丰富,规模宏林,种类齐全,景点众多,景区面积达220多平方公里,中心景区71平方公里,共分三清宫、梯云岭、三洞口、玉灵观、西华台、石鼓岭和玉京峰七个景区。

三清山东险西奇、北秀南绝,兼具“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的特点,奇峰异石、云雾佛光、苍松古树、峡谷溶洞、溪泉飞瀑、古代建筑、石雕石刻具特色,维妙维肖,形态逼真。

接下来,我们就一处处游览以上的景点吧

三清山主峰玉京峰,海拔1817米。

景区总面积229平方公里,中心景区71平方公里,由梯云岭,三清宫等七大景区组成,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风景名胜区神奇的三清山素有“江南第一仙峰,天下无双福地”的美誉。

它“东险西奇,北秀南绝”,兼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的特点。

尤以奇峰、古松、响云、彩瀑、神光最为奇特,可与黄山相媲美,誉为黄山姐妹山。

就了三清山竞相崛起的林立石峰。

这些石峰,劈地摩天,峥嵘瑰丽,经过大自然这位超级大师的精雕细刻,它们似乎都有了灵气,遂各自出现不同的神态和尊容,人们依据它们的造型,赋予它们贴切的名称,有的附上神话传说。

这里有三石峰依崖排列;状如三条蛟龙腾飞出海的“三龙山海峰”;有形如狐,前脚攀石偷窥,伏身待咬人的“狐峰”;有亭亭玉立于群峦之上,四面如削,峰巅滴翠凝脂,峰壁菖藤攀援,峰麓松柏葱茏,绿环翠结的“秀峰”;有一列石峰如一列叠折的屏风或高或低,绵延里许的“玉屏峰”;有座座石峰一字儿排开,中有两峰紧挨超然耸立,直插云天,形如大门的南天门峰。

有玉峰、城堡峰、二桥墩峰、三阳开泰峰、皇冠峰……这些天造地就的奇峰,构成了镶嵌在三清山百里“群雕”,这里大自然奉献给人们杰出的艺术珍品。

揽胜遍五岳,绝景在三清”是三清山风景优美的最好写照。

“不到南清游,不识三清山”。

今天,我将陪伴各位团友游览的就是三清山的南山。

特别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三清七奇峰之冠,被誉为举世“三绝”的“观音听琵琶”“巨蟒出出”、“女神峰”三座山峰。

三绝位于梯云岭景区。

如少女,丰满秀丽,高鼻梁,樱桃口,圆下马,秀女齐肩,正襟端坐,凝神沉思,又手托着两棵古松,意要将春色永驻人间。

那山峰深然似鬼斧神工,铸就了这尊艺术珍品——这就是我首先要向大家介绍的——一女神峰 相传,这位“女神”是三清山下采药老人的爱女,从小天资聪颖,心地善良,跟着父亲采药治病,为当地百姓不知做了多少善事,感动了三清神尊,被引渡成神,成为天皇一仙女。

一天,她在天宫发现玉帝召集几位文武天神,筹划如何将三清山石头全部调运天宫建造行宫,把三清山沦为大海,让百姓充当人鱼。

她大惊失色,为了拯救乡亲,她把个人安危之度外,想方设法,将天宫机密泄露给三清山的村民,并告诉他们如何才能避难。

三清山乡亲们按照女神的办法粉碎了玉帝的阴谋,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可是,泄漏天机之事很快被玉帝查处,盛怒之下,把“女神”打入凡界,变成永远不会说话的石头人。

多少年来,这位女神任凭风吹雨打,雷轰电击,总是那样气度非凡,贤淑端庄地坐在这“南清宫”的玉台旁,凝视着人世间的变迁。

她每时每刻都在为人间世界默默地祝福,每时每刻都在向前来观光的游客奉献上一片温柔,一腔深情,一掬希望。

女神峰,是真、善、美的化身。

口语交际 如果你是一名小导游,现在让你像大家介绍一下长城的特色,你会怎样像大家介绍呢

请用几句话

首先,请问你指的包团是多少人

(涉及到用多大的车,分摊下来的车费)。

其次,行程可以这样安排。

(不知道你觉得合适不合适)第一天:晚从成都乘火车前往西昌宿:火车上第二天:早餐后前往神秘女儿国,抵达泸沽湖,晚入住四川泸沽湖民居(谷称:木棵子)观赏泸沽湖宁静的夜景宿:四川泸沽湖民居(2-4人间)第三天:乘远古漂来的湖内唯一交通工具——诺亚方舟(猪槽船)游湖(自理),登王妃岛、洛克岛,游万亩草海、情人桥、藏传佛教(黑教)喇嘛寺,湖内共有六个婷婷玉立的小岛,草木葱郁,湖上往来穿梭别有情趣,游谢娃娥溶洞、人咀岛、访母系家庭、参加篝火晚会(自理)、情歌对唱、跳押搓舞、走婚探猎、品泸沽湖特色膘肉,她们创造的纯结文体所构成的女性色彩:只要你翻开一个石头或撞见一棵树,都可能告你一个女人、一个情人或一个母亲的故事宿:云南泸沽湖民居(2-4人间)第四天:早餐后至盐源县,万亩苹果园等候你的到来,让你品尝高原苹果宿:西昌第五天:早餐后航天城一日游:浏览雄伟的卫星发射场,参观长征火箭测试大厅和神秘莫测的卫星指挥大厅,领略中国尖端高科技的神奇魅力,然后游泸山,那里终年滴翠,山有古柏、苍松、金桂、佛、道,儒寺庙庵堂,三教共一山,世间罕见,游卧云山庄,之后游览邛海(船费自理15元\\\/人),它是四川省最大的淡火湖泊,相当于四个半杭州西湖,海拔1510米,有风神庙、海潮寺、青龙寺、莲池、新沙滩、月亮湾构成邛海的立体风景区。

参观中国唯一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自理30元\\\/人),花卉世界,赠送彝族风味餐,享受歌舞宴。

晚上乘火车返回成都宿:火车上第六天:早晨抵达成都--------------------------------------------------------------------------------服务标准:往返火车硬卧票、全程空调旅游车、用餐四早八正、泸沽湖宿民居、西昌宿双人标间、景点首道门票、全程优秀导游服务、旅行社责任险备 注:不含篝火家访20元、奴隶社会博物馆30元、泸沽湖骑马40元、泸沽湖划船25元到王妃岛、邛海划船费15元、旅游意外险及私人消费西昌民俗概况:彝族是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

在六七千年,居住在我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开始向四面发展,其中有一支向祖国的西南方向游弋。

到3000多年前,这支向西南游弋的古羌人以民族部落为单位,在祖国的西南地区形成“六夷”、“七羌”、“九氐”,即史书中常出现的所谓“越嵩夷”、“青羌”、‘‘侮”、“昆明”、“劳浸”、“靡莫”等部族。

当古羌人游弋到西南时,西南地区已有与其先后到达的两大古老族群——百濮族群了百越族群。

古羌人到西南后,他们了百濮、百越长期相处、互相融合,并吸收和百濮、百越的南方文化。

魏晋以后,昆明人与焚(濮)的融合发展为对僚人的融合。

汉至六朝,汉文史籍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四川南部的主要居民称为叟人,有时则以叟、濮并列。

隋唐以来,彝族先民地区有乌蛮与白蛮的分化,乌蛮系由昆明部落发展而成,白蛮系以叟、濮为主体,并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

彝族先民在长期形成与发展中,活动范围曾遍及今云南、四川、贵州三省腹心地带及广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区应是三省毗连的广大地区。

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是长时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

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及其以前,彝族先民社会已出现游牧部落与定居农业部落的分化。

东汉至魏晋时期,各彝族先民地区继续分化出一批叟帅、夷王,表明在征服濮人等部落的基础上,昆明部落已基本完成从原始部落向奴隶占有制度的过渡。

8世纪30年代,蒙舍诏统一六诏,云南彝族、白族先民联合各族上层建立了南诏奴隶制政权,统治中心在今云南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统治范围达到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与四川南部,基本上控制了彝族先民的主要分布地区。

南诏奴隶制王朝曾长期统治彝族先民地区,不能不对当地奴隶制的存在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唐天复二年(902),南诏奴隶制王朝的覆灭,不意味着彝族先民地区奴隶制随之消亡。

两宋300多年中,戎(宜宾)、泸(泸县)、黎(汉原)3州的彝族先民,处在宋王朝与大理政权的相互争取之中,出现了奴隶制经济相对繁荣的局面。

与之相配合,奴隶制生产关系出现了强大部落奴役小部落的情况。

蒙古蒙哥汗三年(1253),蒙古骑兵自四川分三道进攻云南,经彝族地区,促使处于分裂状态的各彝族地区出现比较松散的反蒙古联合,开始统一于罗罗族称之下。

与之相对应,蒙古贵族加强了对各地彝族兹莫即土长的争取工作,发展为在部分边疆民族地区分封各族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土司制度。

自1263~1287年,相继在今越西、西昌、屏山、大方、昭通、威宁等地设立彝族土司。

明代276年间,地跨云、贵、川三省的水西(大方),乌撤(威宁)、乌蒙(昭通)、芒部(镇雄)、东川(会泽)、永宁(叙永)、马湖(屏山)、建昌(西昌)等地各彝族土司(兹莫)连成一片,相互支援,保持着基本上相同的奴隶制度,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各彝族地区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土司及黑骨、白骨与家奴3个等级。

在上述等级关系的基础上,明代水西、建昌、乌蒙等地彝族的土司制度仍然是奴隶制的上层建筑。

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在彝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给土司、土目、奴隶主势力以沉重打击。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部分地区比较迅速地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文化艺术: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

彝族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

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有的没有,是临时即兴填词。

山歌分男女声调,各地山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彝族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等。

彝族舞蹈也颇具特色,分集体舞和独舞两类,其中多为集体舞,如“跳歌”、“跳乐”、“跳月”、“打歌舞”和“锅庄舞”等。

动作欢快,节奏感强,通常由笛子、月琴、三弦伴奏。

彝族:能歌善舞的民族 凉山是歌舞之乡,彝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凉山彝族音乐风格古朴,品种繁多,民族特色鲜明而浓郁。

民间音乐中的民歌和民间文学关系密切,很多普遍流传的抒情长诗,如《阿莫尼惹》、《阿依阿呷》、《阿惹妞》、《阿丝牛牛》等。

都是用歌曲形式传唱的。

除叙事性的歌曲外,有结婚时唱的歌曲如《惹打》,火把节唱的歌曲如《都火》、劳动时唱的歌曲如《犁地歌》、《牧学歌》等。

此外还有山歌,如布拖高胜山歌、儿歌等。

彝族民歌因地区的不同,其风格也有差异。

凉山南部地区的民歌高吭激越,中西部地区的民歌轻柔优美,东部依诺地区的民歌敦厚朴实。

过去的彝族民歌,总的说来给人以压抑低沉之感,但其朴素优美的民族、地区韵味十分鲜明。

民间器乐不是供作伴奏,而是独立发展,自成系统。

引人注目的是它展示的历史时空跨度极大。

常见的有口弦、月琴、马布、葫芦笙、胡琴、彝箫、坚笛、唢呐等。

此外,吹木叶,即以一片树叶来吹奏乐曲也是彝族人民喜爱的民间音乐。

口弦和月琴十分普遍,几乎所有的妇女.无论老幼,襟前都挂着一付口弦,随时可以演奏。

口弦是一种独特而简易的乐器,由几片长约七八厘米的薄簧片组成.有竹片和铜片两种,最少的两片,最多的达五六片。

竹制的音色深厚、低沉。

铜制的音色清脆、秀丽。

吹奏时以手指拨动黄片,利用口腔共鸣变化音色。

簧片除发出本音外.还发出十分优美的泛音,构成音乐较宽的曲调。

月琴多为中青年男子喜爱,其中不乏优秀的民间月琴手。

50年代.凉山彝族姑娘沙玛乌芝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奏的月琴.受到热烈赞扬。

凉山彝族的民间舞蹈往往和歌唱、器乐的演奏分不开。

民间舞一类是产生于生产劳动中的舞蹈如荞子舞、包谷舞、织毡舞等,大多是模拟劳动动作和表现生产过程。

另一类是在节日或在婚嫁欢乐场面中常见的舞蹈如跳锅庄、跳“都火”、对脚舞、被毡舞、芦至舞。

有的表现耕牧的勤劳。

丰收的欢乐,有的表现征战的勇敢、爱情的追求。

从彝族民间艺术中开出的凉山歌舞之花,不仅在中外舞台上一展辉煌,而且在现代生活中遍地开放。

今天,在凉山城乡经常可以看到男女老少手拉着手,踏着民族风味的节拍,欢乐地跳着达体舞。

达作是彝语的音译,意为踏地舞或脚踏舞,是在传统的彝族歌舞基础上编创而成的一种集体舞蹈。

动作简练明快,音乐悠扬流畅,乡土气息浓郁,时代色彩强烈。

80年代一经形成,迅速普及全州并以大西南民族交谊舞的态势,很快向州外、省外推开。

在94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上来自国内外的客人和彝族同胞手拉手,围着一堆堆青火.跳在一起,融为一家,场面热烈壮观.气氛亲切感人。

彝族的民族音乐包括歌曲和乐器。

彝族的歌曲有:史诗歌、情歌、喜歌、风俗歌--内中又有喜酒歌、叫魂歌、送鬼歌、巫师调等多种曲调;从名目上分,歌曲有俄、雅、左、格等。

“俄”是唱的意思,可以在各类场合中演唱,气氛较为轻松随意;“雅”是一种独唱山歌,演唱者一般为男女青年,多为触景生情;“左”是一种婚礼歌,在举行婚礼大夜晚,由主客双方各出两名歌手边舞边唱;“格”是一种悼念死者时或祭祖活动时演唱的合唱歌曲,一人领唱,众人学唱,歌词由领唱者即兴创作;“毕”是指彝族毕摩在进行宗教活动时唱的歌,我们称之为宗教音乐,以与“俄”进行区分。

音乐则有歌舞音乐、口弦音乐、吹叶子音乐,其中也各有许多曲调。

此外,还有多种乐器:月琴是彝族最喜爱的乐器之一,弦普遍为两根,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口弦是用竹质、铜质制成形状象竹叶的簧片,在中间有一簧舌,靠控制呼吸来调节音色;“玛布”是彝族独特的乐器之一,其吹奏特点是利用鼻孔吸气,让鼓腮连续不断送气,可模仿婴儿啼哭,鸟雀鸣唱;葫芦笙和唢呐,多用于吹奏彝族民歌和曲调。

风俗习惯: 爬花房--彝族男女的婚恋:爬花房是楚据彝族特有的风俗。

姑娘年满16岁,父母就为她另盖一间小草楼,让其单独在其中过夜,而年满20岁的男青年,可以在夜晚爬上心爱姑娘的草楼谈情说爱。

他们在一起吹响蔑,对调子,互诉爱恋之情。

即使同时有几对青年男女也是如此,大家并无拘束。

一旦爱情成熟,男女双方只要征得父母同意就可以结婚,双方父母一般不会干涉儿女们的选择。

云南小凉山彝族的婚礼相当别致。

结婚时,男方要备马,携带酒、布、肉、养面等礼物去迎新娘。

女方村里的姑娘,可使出浑身本事向迎亲的客人泼水,捉住拼命戏乐。

送亲的人全要男子,新娘至男方门前,要到太阳落山方可进门。

进门前,由一人托着装有羊肉、养把把和酒的木碗,在新娘头上绕一圈,以示婚后生活富裕。

然后,新娘由表兄弟背进屋去。

跳菜--彝族的歌舞伴餐:跳菜,即舞蹈着上菜。

它是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彝族民间一种独特的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礼仪,是舞蹈、音乐与杂技完美结合的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

宴宾时,通常用方桌沿两则一溜摆开,宾客围坐三方,中间留出一条跳菜通道。

三声大锣 拉开跳菜序幕:大锣、芦笙、三弦、闷笛、树叶等民乐齐奏;在姑娘小伙呜哇哩--噻噻的吆喝声中,只见顶着托盘的彝家男子双手拱揖,脚步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另一个人头顶和双臂各撑一菜盘(共24碗)紧随其后入场。

他们合着古朴纯厚的民乐协奏曲,脸上作着滑稽州怪相,跳着歪来复去而又轻松、优美、流畅、连贯的舞步,一前一后登场。

两位手舞毛巾的搭档,则怪态百出,形如彩蝶戏花般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地为其保驾护航。

一对托菜手要上菜四桌,搭档把32碗菜摆成回宫八卦阵,每碗菜都像一粒棋子。

自有定位,全按古已有之的规矩逐一落桌,丝毫不乱。

各地彝族盛行父系小家庭制,幼子往往和父母住在一起。

妇女地位较低。

遗产由诸子平分,绝业一般归近亲所有。

彝族历史上盛行父子连名,此俗在凉山彝族居民中一直继续到建国前。

一夫一妻是彝族婚姻的基本制度,娶媳需付较高的聘金,交错从表婚比较流行,夫死实行转房。

建国前云南部分彝族地区还保持着公房制度,凉山彝族保持着严格的等级内婚。

历史上彝族多实行火葬,建国前,凉山及云南沿金沙江一带居民仍行此葬俗。

其他地区自明、清以来逐渐改为上葬。

另打下小广告,请不要介意,谢谢成都回收\\\/出售\\\/出租 翻新强化地板、实木地板028-88194546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6515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