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昭明书院的导游词

怎样写水乡的导游词

江南素以水乡闻名,乌镇则是我们江南6大水乡之一.她是这6六个水乡中开发最晚的一个,顾名思义,也就是水乡风貌保存了相对比较好的一个.关于乌镇名称的来历,有2种说法.其一,最早此处为冲击平原,河流不断夹杂泥沙在这里堆积成一个个小土顿,由于土制成黑,所以乌顿,有人类生存繁衍的足迹后改为乌镇.其2,唐朝浙江刺史李其赴安录山后程起宾造反,唐王朝派乌赞将军镇压,他一路杀来把叛贼杀的到处鼠窜,李其突有一天举白旗投降,便被乌赞将军压在军营.而此人投降另有目的,里应外合,突袭军营.乌赞将军没有防备一人挎上站袍起上战马青龙句便追出去,但最终掉入别人舍下的陷阱被乱箭刺死.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英雄,便把此处以乌青镇命名.所以,现在得乌镇由乌镇和青镇两处组成,而只有乌镇对外开放.(青镇在运河对面,现称老乌镇.)自宋元明清以来,乌镇出了很多名人.(这里简单列举,详细的就不说了)1 梁朝的昭明太子,现于乌镇留有六朝遗胜照明读书处牌坊.2 清光绪年间夏同善翰林第.3 我国第一任文化部部长矛盾故居.乌镇特产:蓝印花布(宏源泰染坊);姑嫂饼(泰丰斋)-姑姑和嫂嫂一起做的饼;三白酒(高公生)!(三种特产来历也不详解了...)乌镇特色菜:羊肉(红烧为主,特点无煽味);酱鸭,当地野生放养;太湖三白;西施飘香...主要景点有1 财神湾 2 百床馆 3 高公生 4 宏源泰 5 木雕馆 6 余榴梁钱币馆 7 立志书院矛盾故居 8 修真馆 9 翰林第 10 当铺...(基本在北街)参观线路:如果先用餐,则

【第10句】:..1倒着走;不然,则从正门进最后用餐...当然景点可以有选择性的参观,不必面面具到.整个时间

【第1句】:5小时左右.结束游程可在同乡品茶以完美整个一天的活动.

乌镇除了东西栅还有什么好玩的

乌镇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乌镇是江南四大名镇之一,整个乌镇分为东栅、西栅、南栅、北栅,目前开放的是东栅和西栅景区,东栅跟西栅具体有什么好玩的,跟着小编去看看吧。

乌镇是江南四大名镇之一,乌镇虽历经13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梁、柱、门、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

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

整个乌镇分为东栅、西栅、南栅、北栅,目前开放的是东栅和西栅景区,也就是大家平时说的东大街和西大街。

东栅开放得比较早,还有一些原住民居住在里面,西栅是后期修缮开放的,夜景是这里的特色之一。

东栅 东栅景区门票实行一票制,票价 100 元\\\/人,当天一次有效,可参观游览包括汇源当铺、访庐阁、皮影戏、翰林第、修真观、古戏台、茅盾故居、余榴梁钱币馆、木雕馆、蓝印花布染坊、公生糟坊、乌镇民俗风情馆、江南百床馆、传统作坊区、香山堂、拳船表演,逢源双桥(通济桥、仁济桥)等所有二十多个景点。

东栅窗口联票发售时间 8:00-16:00,东西栅联票 150 元\\\/人。

东栅导游讲解服务为 80 元\\\/次。

东栅游船价格:80 元\\\/艘(游程约 15-20 分钟),每船限坐 8 人(包括儿童、婴儿)。

逢源双桥 位于东栅景区,是一座别具风味的古桥。

因其上有一廊棚,所以也称为廊桥。

桥下有水栅栏,系古时水路进出关卡。

传说踏走双桥有男左女右的习俗,走一遍桥 ,须分走左右两半,因此又演绎出走此桥便可左右逢源之说。

站在逢源双桥上,是眺望乌镇美景之一----财神湾的极佳视点,极目一望,东市河南岸垂柳依依,北岸水阁逶迤,令人心旷神怡。

香山堂 香山堂中药店座落于东栅财神湾,该店由业主陆庆余创建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香山”的“香”是指中药较为名贵,“山”则是形容药材堆积如山。

店面座北朝南,店堂间内东壁与北壁还分设 3 幢药橱,名为“百眼橱”,存放各种常用中药。

店堂临街设一曲尺型柜台,这是药店撮药的工作台。

店前,斑驳的“南北”老招牌虽已有些残破,却依旧在河风中吱呀。

江南百床馆 别名赵家厅,是中国第一家专门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馆,面积约 1200 多平方米,内收数十张明、清、近代的江南古床精品。

馆内第一展厅陈列的有:明•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等,采用木架构造形式,造型简洁、朴素,比例均衡,并强调家具形体的线条形象,体现了明快的艺术风格,同时充分利用硬木的色泽和纹理特点,不事雕琢,多用原木漆,浑然天成;第二展厅的有清•拔步千工床等床,这批床材质优良,工艺复杂,制作精良,是木雕床中的精品,其中清•拔步千工床被誉为“镇馆之床”,用料为黄杨木,长 217 公分,深 366 公分,高 292 公分,前后共有三叠,此床历时 3 年方才雕成,用工千余,故有其名。

宏源泰染坊 中国的蓝印花布世界闻名,乌镇则是蓝印花布的原产地之一。

宏源泰染坊始创于宋元年间,原址在南栅,清光绪迁址于此,系蓝印花布制作基地,也是蓝印花布制品集散中心。

蓝印花布,俗称“ 石灰拷花布 ”、“ 拷花蓝布 ”,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已有上千年的印染历史,传说由一名叫葛洪的农夫为爱妻所创, 以其价廉物美, 一直流行于民间。

其原料土布、染料均来自乡村,工艺出自民间,图案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题材不外乎花卉草木,都是农舍旁 、田埂边常见的,亲切、自然、清 新,加之秀气典雅的蓝白二色,具有鲜明的民间和民族特色,在民间工艺美术中一枝独秀。

以前,江南一带农村家家户户都使用蓝印花布,窗帘、头巾、围裙、包 袱、被子、台布等都可用它来做。

染坊西侧的蓝印花布收藏馆中就展出了许多蓝印花布制品。

水阁 乌镇的街道和民居都沿溪、河建造,所谓“人家尽枕河”。

乌镇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深入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人称“水阁”,冬暖夏凉,绵延数里,是乌镇建筑的独特奇观。

水阁是真正的“枕河”,三面有窗,凭窗可观市河风光,在屋中打开盖板,便可汲水洗涤。

乌镇的原住民就这样世代随水而生,伴水而眠,乌镇也由此被誉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茅盾故居 位于乌镇观前街和新华路交界转角处,坐北朝南,是我国江南一带常见的传统木构架民居建筑,总面积约 600 平方米。

前后有两幢房屋,前一幢的三间平房为茅盾的卧室、书房和会客室。

屋边有一小庭园,内栽棕榈、天竺、冬青、扁柏和果藤。

其书房虽处于市中,却是个闹中取净、环境幽雅的地方。

后一幢是两层小楼,用作厨房、饭堂、起居室外。

1985 年,对茅盾故居作了全面维修并对外开放,故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栅 西栅景区门票 120 元\\\/人。

包括昭明书院、草木本色染坊、水阁和公埠石碑、水上戏台及评书场、 桥里桥、定升桥与定升糕、乌将军庙、月老庙、北湿地、京杭大运河、龙形田、元宝湖等景点。

西栅夜游票价格 80 元\\\/人。

西栅窗口联票发售时间 8:00-12:00,东西栅联票 150 元\\\/人。

西栅导游讲解服务 200 元\\\/次。

西栅游船价格:包程船白天 120 元\\\/船\\\/单程,每船限坐 6 人(包括婴幼儿);夜晚 180 元\\\/船\\\/单程。

游览车 5 元\\\/人次。

乌镇老邮局 乌镇有着悠久的邮政历史。

唐朝时候的乌镇就是一个商业非常发达的镇,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

元朝正式有了马驿和水驿之分,在乌镇镜内设置的大部分为水驿,就是用船运传递公文岂,驿站内设有固定船户,负责传递官方文书。

乌镇西市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条支流,乌镇老邮局就位于西市河畔。

乌将军庙 在乌镇市河西岸剧场北面,原来有一座古庙,叫做“乌将军庙”。

庙内有一棵古老的银杏树。

如今,庙已不存,而那棵银杏仍然巍然矗立。

这棵树又高又大,要三个人手拉手才能合抱,古朴苍劲,远在在十里外就可以望见树顶。

古人有诗云:“从祠日暮鸦呼群,访古人说乌将军。

将军遗迹不可见,一棵大树撑青云。

”讲的就是这棵树。

昭明太子读书处 位于乌镇市河西侧。

因南朝梁武帝太子萧统曾在此设馆就读而得名,为桐乡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明太子名萧统,两岁时立为皇太子。

据清乾隆《乌青镇志》记载,梁天监二年(503 年),萧统曾随老师沈约来乌镇读书,并建有书馆一座。

后来,书馆塌毁,遗迹残存。

明万历年间,乌镇同知全廷训出于对萧统才学的敬仰,便在书馆旧址前建起一座石坊,里人沈士茂于石坊上方题写六朝遗胜、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额。

石坊为花岗岩,门楼式,高约 5 米,宽

【第3句】:8 米。

因年代久远,风化残缺,1984 年镇人集资修缮,加抱鼓石及横梁石以下的方柱雀替。

萧统自幼好学多闻,通知今古,以首编《昭明文选》著名于世。

乌镇人非常珍惜这一文化遗迹。

1977 年茅盾欣闻故乡这一古迹在文化大革命之后仍大难不毁,在给家乡一首词中写下了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的佳句。

财神湾 财神湾汇集了水乡的特色建筑,厅堂、廊棚、水阁、各色建筑一应俱全,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延伸着幽幽古街,廊棚水阁与碧水蓝天相接,水乡美景尽收眼底。

财神湾旧时叫转船湾,因乌镇的水系比较特殊,呈“十”字型 ,越到栅头河道越窄,船只也不易掉头,所以当地人就在这儿开塘挖河造了一个能使船只调头的地方,同时为了区别于其他地方的转船湾,便借用旁边的财神堂命名为财神湾。

财神堂内供有一尊等人大小的财神雕像,为乌镇的东路财神,原身是比干丞相,这是一位特殊的财神爷,因他是掏心而死,后人誉之为没有私心,并以此告诫人应取仁义之财,不能有过多的私心私利。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五,乌镇当地住民都会来财神堂前烧香祈福。

访卢阁 背倚车溪市河,面向中市大街,俯临东市河,阁上可遥望观前街风情世态。

访卢阁是旧时乌镇最好的茶馆,如今已是游客必到的一处胜景了。

茅盾纪念馆 茅盾纪念馆原为立志书院,坐落在茅盾故居的东侧,最初由邑绅严辰于同治四年创建。

它的前身是名震嘉、湖的分水书院,院址在乌镇北栅分水墩西侧。

清咸丰十年,清军与太平军在乌镇交战,分水书院毁于战火。

5 年后,严辰等倡议重建分水书院时,因北栅书院旧址实在破败不堪,无法再用,而当时观前街有一幢原太平军项姓武官的住宅被朝廷查封着。

严辰等人看中了这所房产,就联名上书官府,要求将之划为书院,并加以扩建。

同治七年,书院建成,因地址变更,屋宇又是全新的,严辰决定不再沿用分水书院的旧名,而是拈出程朱理学家、乡贤张杨园先生的治学格言“大凡为学先须立志”中的“立志”二字作为新书院的名字,严辰任立志书院山长。

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世界遗产名录》,

第一篇:《神游九曲溪》  人说行到武夷“不登天游,等于白游”,此话不假,当我和朋友一行人花了尽两个小时才登上天游峰,我喘着气站在天游峰的一览亭上,凭栏四望,峰峦叠翠,岩陡森峭,九曲蜿蜒,竹筏轻荡,方知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武夷山水尽收眼底,深呼吸令人心胸开阔,陶然忘归。

  徐霞客曾说:“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当时我想这武夷山极美之处,天游峰是当之不愧了,站在这巅顶之峰,众观奇山秀水,实合了我想寄情山水,傲笑烟霞的江湖英雄梦,身背着倚天宝剑,吹奏一首《笑傲江湖》,怕是人间最大的美事了。

  脱离城市的喧嚣嘈杂,不用想着枯燥的工作和悒郁的生活,不用再像那首歌里唱的那样:“光阴匆匆工作似机器,使我困倦力疲,装开心也振作不起,思想像要缺氧地喘气。

”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最不需要伪装自己的,看山环水,只想高歌一曲绿水常围着青山转……,想着明天清早的九曲漂流,又充满了无限向往。

  次日清晨  当云雾还缭绕群峰的清晨,当初秋如水的清凉吹拂在脸颊上,我们已经排好队坐上了竹 筏,船夫轻点长长的竹篙,竹筏划破水面迎面扑来有些微凉意的溪风,情不自禁闭上眼睛去感觉心头的舒适,没有一丝烦闷和压抑,有多久没有呼吸过这么清新的空气了,整个肺腑都像是空的宽敞的,被洗涤纯净的。

  来之前已听人说丹霞碧水武夷山,最美要数九曲溪,如果说天游峰是险峻豪放的侠客之风,那清晨水面如烟似雾的九曲无疑是柔美的九天仙女了,竹筏顺流而下,山沿水立,水随山转,逶迤蜿蜒九曲十八湾。

群山间夹藏有世外桃源,竹林后隐露着紫云书院,难怪郭沫若诗作:凌波轻筏觞飞羽,不会题诗也会做。

  竹筏迎着秋水,我们迎着初秋微凉的风,在一种近乎仙境的浪漫中前行,有诗曰:若无烦事在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我想那种心情的好时节若跟我泛舟九曲相比肯定羞红了脸,近亲清澈无比的溪水,抬头仰望两岸的悬崖峭壁及插在其间历经千百年风吹日晒的船棺,那层层的峰峦叠嶂此起彼伏,古寺道观隐匿其中,令久置都市的我们,真正体会心旷神怡的轻松和舒适,这才是真正的人间好时节。

  两位船夫一前一后,一边撑篙而行,一边给我们讲解许多关于九曲的美好传说,大王峰和玉女峰的美好爱情故事流传千古,大学者朱熹“逝者如斯”的字迹依旧鲜明,在他们可爱的眼里,每一座山峰,每一块奇怪的石头都被他们依其形状及特点,赋予了一个让人开怀一笑的恰当名称,在他们虽粗俗的言语中我们体会到别有风趣的幽默和亲切,逗得我们一路欢声笑语不断,飘渺间九曲十八湾已在身后了。

  回头看着碧水青山蓝天白去,心也清澈如水无忧无愁,多想能随竹筏一直漂流下去,快乐的世界总是那么短暂,但记得这份快乐的美好,珍藏在心头。

  ====================================================================  第二篇:《临安大明山》  临安大明山,素有小黄山之名,唐宣宗微赋诗 “穿山透石不辞劳,地远方知山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沿路上已透出秀丽,高山、溪谷、溪边巨大的圆石、曲折的山路,似曾相识,依然欢喜。

  游客们聚在入口处一座别致的木廊等待景区巴士。

旁侧是溪水湍湍,需仰止的峭壁,被分割的湛蓝天空,亮白的云朵,前方是山间公路,高高的树木阳光下忽闪忽闪的碧绿叶子,略带寒意的秋风送来绿色味道的氧气,一个小山谷,一个绝俗的空间。

  巴士在龙门峡口放下我们,这便是登山的起点。

刚走几步就看到朱眠石,传说朱元璋曾在这十多米长的大石头上休息过,巨石也就因此得了个俗名。

石头高度的落差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瀑布,一米多深的小池。

凝视着清澈的水,有种心旷神怡的宁静。

  一路上溪水相伴,石阶旁树木茂盛,透过山谷看到近近远远处的山头,层层叠叠。

秋季的山头散布着深深浅浅的绿色和黄色,两种基色竟也能呈现出多彩斑斓。

游山玩水的悠闲,不觉中回头一看,竟可平视远处的山头了,身旁的溪水依旧叮咚,很是别致。

渐入山头,夹道旁斜出迎松,对面山上露出刀削般陡峭的岩石,刻着几个大字,透着古诗中名山的浪漫。

  山路回转处,忽见三面绿色围绕的山坳正中间一棵黄得通透的大树,像落入凡间的精灵。

给了我一个莫名的惊喜。

仰望着爬近一看,此树名曰“皇后树”与萧皇后有关。

树旁有高约十米的细长瀑布,相应成趣。

  从山坳间攀到顶,站在海拔一千四百多米的峰上豁然开朗。

龙门飞渡的百米索桥横跨在山顶的两巨石间,桥下是溪水飞瀑,倾斜至下的坡度,很是险峻。

而索桥的另一侧,却是千亩草甸,高山顶上的平原。

左右相比,超出了世俗的想象。

真是洞天福地,既有险要地势阻挡敌人,又有沃土种植屯粮,说不清是大明山成就了朱元璋,还是朱元璋成就了大明山。

  千亩草甸旁有人家居住,主人家的狗很友善,随意逗了逗狗,三个圆滚滚的小家伙摇着尾巴就蹦过来了,好单纯可爱的家伙们。

看着它们渴望的眼神,不禁有些歉意,身上只带有蛋糕。

掰开来扔下,它们居然很是喜欢。

依依不舍的跟着我们走了200多米的路。

  站在山顶上细点明妃七峰,透过树间看挺拔的七峰,竟有些张家界的俊俏来。

远处连绵的山,一层一层,如水墨山水,渐渐模糊淡去。

天高云静,恨不得在此隐居绝迹。

  天色渐黑,下山便选择了索道。

通往索道需走万米石洞,寒气逼人的漫漫长路中有两处观景台。

从漆黑处寻光走去,地上一道细光,抬头一看是三十多米高的一线天。

一步的距离便从黑暗踏进了光亮的世界,这是峭壁上的石台,正对着四面环山的御笔峰,寂静的悠然,仿如仙境。

另一处是驾云台,因为极冷所以作罢。

朋友说,留点遗憾可做重游的借口。

有理。

  坐上了景区巴士,蜿蜒曲折的山间公路上体会到了<头文字D>的逍遥。

之前导游曾介绍过司机们高超的技术,无奈来时向上的路程感觉不大,而向下的回程却真正的过了把极品飞车的隐,同车的乘客大呼“这比嘉年华好玩多了

”。

这便是我以为的大明山一绝,记此。

乌镇有什么好玩

祁县,古称昭馀,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

祁县位于晋中盆地中部,汾河东岸,全县辖6镇2乡,总面积854平方公里,人口

【第25句】:54万人。

1994年国务院批准祁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沿革] 祁县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发现了梁村古文化遗址,在距今五千年以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类就在此繁衍生息。

据《周礼 职方》与《尔雅 释十薮》记载,在远古时代,太原盆地南面是一片长满杂草的积水地带,叫做“昭馀祁泽薮”,祁地由此而得名。

战国时期,祁地属赵国。

秦代,祁地属太原郡。

西汉初置祁县。

王莽篡汉,改祁为示,后复祁县。

晋代恢复分封制,祁县属太原国,县城迁到祁城村。

北魏时,祁县属太原郡。

孝文帝太和年间,迁县城于今址。

北齐天保七年废祁县。

隋开皇十年重置县置,属并州。

唐武德三年,属太州,后复属并州。

金代,在县东南之团柏镇设帻州,县属之,不久帻州废,县属晋州,改祁为祈。

元大德年间,复称祁县,属冀宁路。

明清两代属太原府。

民国初年属冀宁道。

1937年底属山西省第四行政区。

解放后属榆次专区,后改称晋中地区。

[文物古迹] 祁县古城以其严谨周密的布局设计,精巧细致的建筑工艺,被概括为“一城四街二十八巷,六十个圪道,四十个大院,万余间房室”。

其间有与乔家大院相媲美的渠家,何家,马家等十二处。

最能体现祁县文化特色的,莫过于历代名门望族。

祁县望族,以宋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宋金以前的望族为祁氏,王氏,温氏家族为代表,多出名吏贤官,才子雅士;宋金以后的望族以乔氏,渠氏,何氏等家族为代表,多出商贾巨富,理财能手。

祁县是明清时期富商大贾云集的地方,仅县城就有商贾数百家。

城内景点规划以四大院位主体建立四大馆,即:渠家大院——晋商文化博物馆;长裕川大院——历史名人蜡像馆;昭馀书院——文史民俗馆;何家大院——古典建筑展览馆。

[风味特产] 玻璃酒具,酥梨,六曲香酒等。

[交通] 祁县古为“川陕通衢”,仅是全省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南同蒲复线铁路与国道108,208公路及省道大远,东厦,祁文公路交织成网,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

[旅游电话] (0354)*******祁县 我的家乡 一个小城 是电视剧《乔家大院》的播出让更多人听说了她 自小上学便游走于古老的街巷里 可能是因为太习惯了 竟对这一切的古老的厚重感没有些许感知 等到发觉了才开始观察回味 然后发现她深的让你读不透 每一片瓦砾的斑驳都有一截时光 每一块青砖的坚实都有一种气量 每一处屋檐的挺拔都有一种威严 每一条巷道的幽深都有一种追寻 每一个角落的静谧都有一段故事 第一次对她名称的来源有了解是高中的语文课,永生哥在讲一篇古文时告诉我们的。

还记得那是关于“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嫌”来源的一篇文章。

文章的主人公,祁黄羊,是春秋晋国大臣,祁地便是晋国王分与他的领地。

又找到这样一段 “据《周礼·职方》与《尔雅·释十薮》记载,在远古时代,太原盆地南面是一片长满杂草的积水地带,叫做“昭馀祁泽薮”,祁地由此而得名。

春秋战国时期属晋国,公元二年(前556年)将祁地分给大夫姬奚做食邑。

姬奚以地为氏,改姓祁,即祁黄羊,城邑建于今县城东南

【第7句】:5km的古县村,历经2500多年的风雨沧桑,到本世纪初年,下古县村东门楼巷、南口等处,仍有古土城遗址可寻。

村中原建古祁奚庙,祭祀祁奚,于建国前塌毁。

秦、汉、三国属太原郡,西晋祁(265-290年)仍归并州统辖,县治迁徙至今县城东南

【第3句】:5km的祁城村,现古城已无遗址可寻,但仍有“城角池”“城门口”等地名,可大致推测古城的位置。

直至北魏太和年间(477-499年),并州别驾分瓒始迁县治至今址,筑土为城,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

” 她越厚重,我就越卑微,越惭 上文提及的景点今天都有了变化,新添了珠算博物馆(展现晋商繁华的例证);度量衡博物馆(让你不得不佩服于古代人民的智慧);晋商镖局,家私博物馆等。

“祁县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务院1994年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古城是集传统街巷、店铺、寺庙于一体的庞大的明清建筑群。

古城内商贾大院墙高院深,造型华丽;古寺观庙,或南或北,或东或西,各司其职,成为古城内空间、信仰、乃至文化的向心,唯系古城千余年的社会、经济、文化网络。

追根溯源,古城及民居的建设皆源于其特定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根脉。

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祁县人却有着以经商为荣的传统。

源于山西晋商的票号业,祁县人也是创立和发展者,商业发达时期,县城一派繁荣景象。

从现存建筑依稀可辨当年店铺的门类,民宅的营造也处处体现着以商为荣的经营理念。

时事变迁,如今古城墙已荡然无存,但豪华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依旧述说着当年的盛况。

祁县古城与平遥古城一样是古代城市规划理论思想的典型实例反映,但与平遥古城相比,祁县古城蕴含着另一种文化现象,毕竟渠氏家族、乔氏家族曾经各自垄断了东西半城,这里的古建筑规模更宏大,结构更精巧,工艺更精细,文化品味更高。

祁县古城与平遥古城的雄伟与众多晋商大院的雍荣相比,更多地体现在它的集古老街巷、店铺、民居大院、古寺庙以及众多名人、民俗于一体的文化现象。

祁县古城完全堪称为平遥古城的“姊妹花”。

” 想起了那些石板路,想起了造型各异雕刻精细的屋顶屋檐,还有一块块大大方方的墙砖。

她依然蜿蜒曲折,寂寞深藏。

又想起了祁县文武名人,大将王允,花间派词人代表温庭筠,山水田园诗人王维,还有造就三国演义巨著的罗贯中……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6523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