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长征路线导游词200字

红军长征的导游词

四川导游口试导游词: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 各位来宾,热烈欢迎各位来碑园参观。

人们穿行在九黄公路上,不管是去九寨沟和黄龙旅游,还是因公因事路过,都会在松潘川主寺这个四路交汇的集镇上看到东方一座耸立山顶的金碑。

人们相告说:那就是红军长征纪念总碑。

也许还因此讲起当年红军长征的英雄故事。

但是,真正走进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参观园中记述长征史实的艺术群雕所展现的老一代革命先辈的艰苦卓绝、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带给我们心灵的感受和精神上的收获,那就绝不是远眺一下金碑所能达到的。

气势磅礴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是一个把日山草地的自然风貌,同现代雕塑和建筑艺术巧妙地融汇为一个整体的纪念性艺术杰作。

红军长征纪念碑不仅有耸立于元宝山顶?.团结胜利 主碑,还有一座由群雕、浮雕、亭台、馆舍、湖泊组成的碑园,以大量文字和形象的手段,向人们展示出长征——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革命史诗,使每位参观者无不受到心灵的震撼和积极的启示。

1991年,四川省政府公布碑园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又确定为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人们归纳碑园的景观为八景:黎明火种、断壁浮雕、三军铜像、英雄群雕、翠湖红柳、金秋兰亭、金碑夕照、火矩碑文。

现在,请随我依次参观。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碑园大门简洁、庄严,门墙正面的园名是邓小平同志的亲笔。

用黑花岗石镌刻的《碑志》,以390个字的精炼文字,热情而又如实地讲述了红军长征的伟业丰功和在这里建碑的意义,书法秀劲,雕刻精细,值得一读。

前面叫种子广场。

广场中心的雕塑名为黎明火种,是碑园的序曲。

这座雕塑将直径的公分的亚金铜球,放置在三块黑色巨石交替组成的火山下,比喻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深受三座大山重压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切进步势力,就象生机勃勃的种子,要破土而出,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中国。

黎明火种 象征地表现了红军产生的时代背景。

这里是碑园陈列馆,面积约700平方米,包括陈列室、接待室、过厅、办公用房等。

陈列室面积140多平方米,呈八边形,规模小巧却很精致。

陈列品突出碑 的特点,用匾额和图片展示长征主题的文物和掌故。

精而不杂,别具一格。

请看门厅的墙上悬挂的10块楠木匾额,镌刻的是中央领导人和红军老前辈为碑园写的题词,这是碑园独有的馆藏墨宝。

跨进陈列室,迎面是长征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3位杰出领导人的照片、毛泽东主席书写的著名七律诗《长征》。

两侧的6面墙上,依次悬挂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和近40幅图片,展示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25军长征时的出发地,途中经过的重大险阻,召开的重要会议,进行激烈战斗的地方,最后到达的目的地,以及新中国建立以后,在这些地方修建的纪念碑和纪念设施。

我们顺着这个方向看下去,就象沿着长征路,重温中国革命历程中最艰苦的一段历史,相信会得到巨大的激励和有益的启迪。

陈列馆中这只企鹅标本,是红军老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副司令员杨国宇去南极考察带来的两只标本之一(另一只在仪陇朱德故居纪念馆)。

我想,远赴南极考察可算是新时期的一次长征,标本陈放在这里确实很有意义。

陈列馆后面是24亩水面的翠湖,翠湖依山傍水,秀丽天成。

而且水源充沛、四季不枯。

湖畔松柏常青,临岷江一面可见沿江岸的红柳白杨,迎风摇曳,生意盎然,很是好看。

可是,我们今天不去游湖,还是过栈桥,上山坡台阶去参观碑园雕塑吧。

这是断壁浮雕。

它由一块单面浮雕和一块双面浮雕组成,高3米,长度分别为9米和

【第9句】:6米。

在两块灰白色的花岗石上,雕塑家用写实的手法,塑造了50个形象逼真的人物,生动地再现了红军被迫作战略转移,出发长征时,同生死与共的苏区父老乡亲深情相别的情景。

请注意,这座双面浮雕为什么从中断开呢? 有意断开是雕塑家别具匠心的创造。

断开的设计,加重了当年红军离开苏区的被迫气氛,增强了苏区送别时战士和乡亲间依依不舍的鱼水深情的表达。

结合浮雕上的图案,那挥泪忍痛、万千叮咛,以及相互的劝勉和祝福,跃然入目。

一个断口,似乎说从此一别,咫尺天涯.而两边殷殷挥别的眼神,却显现出对革命事业无比的坚毅和坚定的信心。

我们在被浮雕的形象深深感动之际,不能不叹服这种艺术创作手法的巨大魅力。

请看两块浮雕之间的三军铜像。

三个红军战士,象征红军长征的一、二、四三个方面军。

他们好似刚从断壁浮雕上走出来的红军代表,背向而立、表情刚毅而信心百倍,正挥手向苏区人民作别。

三军铜像与断壁浮雕相互结合成一个整体意境,名称?.告别苏区。

离开告别苏区雕塑,我们就去参观反映红军走上万里征途的艰苦历程大型群雕。

远看这座群雕,整体象一面迎风招展的红旗,又象一骑昂首飞驰的骏马。

深刻体现中国工农红军的崇高理想和革命精神。

艰苦历程群雕所刻画的人物、故事分为9组: 第一组开路先峰。

由一名威武的红军战士和刚强的藏族向导组成,走在队伍最前面。

他们是长征中无数尖刀部队和侦察英雄的代表,军民并肩,顶风踏浪,斩关夺隘,为部队打开北上抗日之路。

凝视这组雕像,仿佛听见攻克娄山关的枪声,看到飞夺泸定桥的峰火,还有许多粉碎敌人围追堵截的英雄故事,都不断在脑海里涌现出来。

第二组勇往直前。

两名年龄不同的红军战士手握钢枪,凝视前方的眼神和前倾的身形表现出坚定、沉着,一往无前,他们是无数浴血征战的红军英雄的缩影

跪求贵州遵义导游词

遵义会议会址导游词:  大家好

欢迎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遵义

我是你们导游小张,大家也可以叫我张导,只是此张导并非彼张导。

我知道,大家就是奔这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来的,那就话不多说,我们启程吧

  话说1934年10月10日这天夜里,由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江西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

【第8句】: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长征初期,博古等领导人在军事上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使红军蒙受重大损失。

湘江一役,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可是红军已由出发时的

【第8句】:6万人锐减到3万人。

红军会成为“石达开第二”吗?  在革命的紧急关头,中央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放弃向湘西进军计划,改向敌人薄弱的贵州进军。

1935年1月,红军来到了黔北重镇遵义,并在1月15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也即是著名的遵义会议),解决迫在眉睫的军事问题。

  大家请看这门楣上的大匾,这是毛泽东于1964年题写的黑漆金匾,上面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苍劲有力,金碧辉煌。

这也是毛泽东为全国革命纪念地题字的唯一一处。

因而特别珍贵。

原来这大门两侧有八间铺子,是当年房主经营酱菜及颜料纸张的店铺。

这个大门已经不对外开放了,真是给我们卖了个关子啊

大家要了解这其中故事,就请随我从前面的纪念馆正门进去一探究竟吧

  大家请看

这就是那幢各位曾经如此熟悉而又遥远的房子了。

对面是毛泽东的七言律诗《长征》的草书碑刻。

这里原是黔军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

它修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这是一座坐北朝南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

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个部分。

主楼四周有回廊,东西两端各有一转角楼梯,外面加有一道木栅栏。

门窗涂饰赭色,镶嵌彩色玻璃,窗的外层还加有板门。

楼内各房间设有壁橱。

整个主楼占地面积528平方米。

是当年遵义城最宏伟的建筑。

  遵义会议会议室在楼上,原为房主的小客厅。

会议室呈长方形,面积27平方米,这里的陈设,基本上是当年开会时的原貌。

屋子正中的顶壁上悬挂的荷叶边盖洋员灯,东壁的挂钟和两个壁柜,中央的长方木桌和周围的20只木架藤心靠背椅以及长方桌下的火盆,这些都是按原来陈列的原物。

  看到这里,大家是否依稀看了到革命家们在这里激烈争辩的身影呢。

这次会议否定了从第四次反“围剿”以来,以博古为首的三人团的军事路线。

通过了决议,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工作。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以及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大家一定想知道有哪些名人住过这栋房子吧

毛泽东

很遗憾,毛老人家没有按照您的指示住在这里

那到底有谁呢

请随我到楼下一探究竟吧

  好了

现在我们要揭晓刚才的谜底了

这西头的第一间就是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了。

这里的桌椅箱柜以及文房四宝等都是按原状陈列的。

墙壁上挂有望远镜和竹斗笠,还有一张周恩来长征到达陕北后的留影。

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记录下了周恩来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生涯。

那清晰的面容、垂胸的长髯、坚定的目光,与室内简朴的陈设相映衬,可以想见周恩来在战争岁月中呕心沥血的生涯,令人肃然起敬。

  这东头第一间就是朱老总和夫人康克清的办公室兼住室了,与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相对。

这里也都是按原貌陈列的,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这张朱德和康克清在窑洞前的合影也是长征到达陕北后所拍的。

朱德忠厚而又慈祥的面容配以康克清的飒爽英姿,不难想见他们共同度过的艰苦曲折的革命春秋。

  而总参谋长刘伯承就住这一间了。

大家可以慢慢瞻仰这些伟人的生活遗迹,但请不要动动它们。

  大家请看,这间最大的是军委总司令办公室(即作战室)了,在会议室的正下方,面积有56平方米,由两间长方形的房间组成,中间布一道可折叠的六合门。

屋子正中陈列着两张黑漆大方桌,桌上有当时使用过的一些物品。

这一幅巨大的地图是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的军用地图,图上插着这些红蓝色的三角小旗,标示的是遵义会议召开期间的敌我态势。

当年,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刘伯承等就在这里运筹帏幄,部署红军如何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将红军引向胜得前进的道路。

  从外地赶来参加遵义会议的刘少奇、李卓然、彭德怀、杨尚昆就住在这一间了,床铺是用木板临时搭成的,现在也按原状陈列。

1985年初,在隆重纪念遵义会议胜利召开50周年的日子里,杨尚昆与李伯钊故地重游来到遵义,杨尚昆无比兴奋地在他当年睡过的门板床铺上坐着照了一张像呢

  现在,会址我们参观完了,要进一步了解长征的来龙去脉,我们就得去里边的遵义会议陈列馆了。

  遵义会议陈列馆于2005年遵义会议召开70周年之际落成。

陈列馆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共有25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和680米长的展线,展出文物及图片资料400余件、文字资料约2万字,分为“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胜利会师”、“永放光芒”五个单元。

其中还有栩栩如生的雕塑,现在大就跟着现场讲解员慢慢参观吧

关与长城的信息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

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

它早就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教堂等一起被誉为世界的奇迹。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千万米以上。

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

它象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

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

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长城(英文名称: The Great Wall)于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编号: 200-001 )。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

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

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长城认识与评价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

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

它早就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教堂等一起被誉为世界的奇迹。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千万米以上。

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

它象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

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

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在我们看来,无论如何都要首先承认,我国古代的万里长城,是整个人类建筑史和军事史上的奇迹。

我们的先民们,在极端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凭借着较为原始的工具,完成了极为艰巨复杂的长城施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与坚韧不拔的毅力,是应当给予肯定的。

其次应当看到,长城修筑的直接原因虽是军事的,但其深层原因却是文化和经济的,在它们那巍巍的身躯之上,不仅鲜明地体现出了构筑者们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寄托着人们的向往与追求,而且还反映着许多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信息。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应当注意区分长城历史作用的主流与支流,避免简单化与片面化的倾向。

无可否认,确实有人希望把长城变为所谓的“胡汉天堑”,表现出了极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

我们认为,长城的修筑并不是我国古史上的哪一个或哪一些统治者的个人意志所决定的,归根到底,长城的修筑是受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类型及民族关系发展等因素所制约的。

就某一历史时期修筑长城的具体的、直接的目的而言,当然都是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但其侧重点也并不一致。

有的是服务于扩张领土的需要,如汉武帝的河西长城;有的是为了炫耀武力,如隋炀帝所修的长城,但更多的是侧重于防守。

我们还应看到,长城在历史上实际发挥的客观作用,在许多方面都突破了长城修筑者们原来的主观愿望和单一的功能,因而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效应。

长城是保卫中原农业文明与和平生产环境的屏障。

长城就其本质而言,只是在“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3战略思想指导下产生的战略防御措施,这是修筑长城最直接和最明显的作用,它在军事方面的巨大功效,始终是古代社会最基本的功能。

两千多年来,围绕城墙展开的攻防之争,构成了古代军事活动的主要内容,一系列的守城战略战术体系也由此而产生。

纵观全部长城的修筑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其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防止和避免战争,以求得人们有一个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最本要的是用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

但是,我们也不否认,长城在军事上所能发挥的作用并不是无限的。

交战双方的物质基础、力量的对比和官兵的素质、装备,战略战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战争的性质,正义与非正义,是否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等,都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

但从总体上看,中国历代王朝在用将得人、用兵得法的前提下,长城对于抗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那不可替代的防卫价值,我们还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长城是一条民族融合的纽带。

长城不但起到了防御和促进北方经济发展的作用,而且还促进了汉族与北方各族在封建文明基础上的凝聚和融合,在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纽带作用。

旅游线路去哪找呀

旅行社的网址上找啊

请写出一个你在课外搜集的有关长城的故事快给我说

1793年的中国,一队英国使团浩浩荡荡从北京出发,到200多公里外的承德避暑山庄去觐见清朝皇帝乾隆。

这里面有一个叫Tomas Staunton的12岁英国男孩,是使团副使的儿子,他语言天赋惊人,在路上就跟传教士学会了中国话,于是在觐见时竟然跟乾隆爷唠起了家常。

乾隆一高兴,赏了他自己佩戴的荷包,直到今天这个荷包还保存在博物馆里。

按理说这足以让12岁的Staunton回味好一阵了,然而,这次中国之行他竟有比这最难忘的经历:那是在觐见的路上,他们途经一个叫古北口的地方,眼前豁然开朗,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一道壮观的大型建筑进入他们眼帘,就像一条巨龙蜿蜒盘踞在山脊之间,无穷无尽,望不到头。

按Staunton父亲回国之后写的书中所载,使团所有人的感觉是“惊心动魄”。

这,就是我们的主角,人类史上最长的建筑:长城--我们将讲述一些也许你不熟知的长城故事。

无论从工程的规模、材料的数量、人工的消耗和建筑地点的困难来看,人类历史上所有的防线加起来也抵不上中国的长城。

作为第一批看到长城的外国人,让Staunton不解的是,与使团随行的清朝官员,对于这座奇迹般的大型防御工事态度冷淡。

刚学会中国话的他估计没听过“冲冠一怒为红颜”,此前一个半世纪,明臣吴三桂一纸降书,使清兵长驱直入长城山海关,入主中原。

从那时起,长城就已失去了全部的防御价值。

:两个多世纪过去了,在今天八达岭长城的城砖上,游客海量的“到此一游”刻字中,外国字母越来越多。

“不到长城非好汉”,毛泽东的一句诗不仅鼓舞了长征中的红军,也鼓舞了不计其数的外国人。

叶利钦当上了好汉,小布什也要证明自己是个汉子,他说:我要比尼克松登的更高

当不计其数的“好汉”从世界不同角落前来登临之后,长城,已经从一座防御型建筑,成功转型为一个文化符号。

万里长城,也成为大多数外国人心目中中国的代名词。

然而在自豪的同时,中国人至今仍在困惑:万里究竟是多少里

长城到底有多长

据说每位登上长城的国家元首,都会获颁一份“元首登长城”的证书,现在这个证书已经发出去400多份。

登上长城的各国元首似乎都很激动,有的当场作诗,有的现场画素描,还有的甚至把生日party都搬到了长城上。

不过当每位元首问到长城的长度时,无论是专家和导游都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答案。

关于长城的长度,一直是中国人的一块心病。

今年4月18日,北京八达岭长城张灯结彩,中国国家文物局和测绘局隆重宣布:经过多年勘测,最新数据表明:明长城总长度88

【第51句】:8公里

呵呵,厉害吧,都精确到小数点以后了。

但即便这个数据准确,它也无法代表“万里长城”的真正长度,因为明长城不过是两千多年长城修筑史中的一个章节,它的故事,从早可从遥远的战国开始书写。

“烽火戏诸侯”故事中的烽火台,在周幽王之后的春秋战国被大量兴建,各诸侯国为了防止敌国入侵,修筑城墙连接烽火台,这就形成了最早的长城。

而后,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他自命为“千古一帝”,拆除了原诸侯国间的城墙,转而要为后世留下一道外族无法逾越的高墙。

于是,他派遣大将蒙恬率三十万人北逐匈奴,在北边扩建长城。

当时的民间工程师采用“因地制宜”原则,在高山峻岭,则开山取石;在平原荒地,则就地夯土。

他们使用最多的是板筑夯土法,将泥土倒入木质框架,人工夯打直至坚硬如石。

用这种方法修筑起来的长城,直至今天的阴山一带,仍有遗迹留存。

据《史记》记载,秦长城“延袤万余里”。

万里长城之说,由此而来。

然而,这人力砌出的万里城墙,却建立于秦朝的暴政和无数劳工的尸骸之上。

孟姜女哭倒长城,城墙崩裂,显露丈夫尸骨的传说,让民间一直流传一种说法:秦长城的修建材料之一,是人骨。

说长城,必道孟姜女,历史上是否真有孟姜女其人

还真有,不过传说似乎冤枉了秦始皇。

孟姜女最早见于《左传》,是战国齐国人,丈夫叫杞梁,是齐国将军,死于战事;和荡气回肠的民间传说不同的是,她在丈夫死后并没有悲愤痛哭,而是谨守礼法。

然而到了西汉,这事就变了:大文人刘向写了《列女传》,在他笔下,孟姜女成了在城墙下抚丈夫尸体痛哭的烈女;十天之后,城墙为之崩坏。

谁知到了唐朝,故事又变了

一位叫贯休的和尚写了一首诗,诗中写到“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

在这首里,孟姜女一跃由战国穿越到了秦朝,他的丈夫由齐国的将军变成了修万里长城而死的劳工,而孟姜女哭的地方则转移到了长城脚下,她哭崩了长城,让丈夫的尸体从中显露。

从此,孟姜女夫妇就与长城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知你注意没有,这首唐诗写到“筑人筑土一万里”,他也认为长城是由人骨和土筑成,那么长城的材料真有人骨吗

经过对秦长城遗址的探测,除了部分陶瓷碎片和动物骨骼以外,并没有发现人的骸骨。

这是一段明代长城,有关人骨的传说,也指向它们墙砖的接合处,传说这些白色的灰泥,是由人骨磨成。

经过探测,灰泥的主要成分是石灰,还有一种神秘的有机物质。

它们是糯米。

自古以来,就流传有秦朝用糯米砌筑长城的传说,最终明长城成为了佐证。

米所含的淀粉粘性非常高,而在中国古代,淀粉和石灰的胶凝料是民间的一项建筑瑰宝,明皇城和少林寺的修建都有它们的影子。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粘合料的坚硬和耐久,远胜西方的石灰和沙子混合物。

直到18世纪,它才被西方发明的水泥所超越。

糯米的发现也许会让那些不信人骨砌长城的人松一口气。

然而随着考古的深入,考古学家有了惊人的发现,近年来,在陕西的秦长城和山东齐长城段,先后在夯土层中发现了夹杂的人骨,从排布情况看,死者应该是被直接铺在夯土之内夯实。

你说这样的皇朝、这样的统治者,怎能够不灭亡

秦朝很快就被农民战争的海洋所淹没,主修长城的大将蒙恬含羞自杀。

两千年后的今天,中国有许多地方,仍旧留有这个15年短命皇朝所建的长城遗址,在荒原中静默。

秦朝覆灭,长城荒芜,匈奴开始肆无忌惮的绕过长城,进犯北方。

然而很快,中国迎来了一位强大的君主,他在把匈奴打回老家的同时,也修筑了历史上最长的长城,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武帝。

汉武帝胡服骑射,国力渐强,于是开始对匈奴发动战争。

在第一次大战中,卫青大破匈奴,收复河套以南地区,匈奴对长安的威胁解除,汉武帝宣布重修秦长城。

在随后的两次大战中,一位年青将军横空出世,和卫青一道纵横草原,出塞1000多公里,将匈奴彻底赶到了漠北,他就是只活了短短23年的战神--霍去病。

于是汉武帝下令,在西部修筑近两千公里的新长城,以保护汉朝日益繁盛的一条黄金通道,它就是击退匈奴后兴起的丝绸之路。

然而,西部遍地是戈壁和荒漠,原先的夯筑法在沙砾中完全失去了效用,因为松散的沙子无法承压,怎么办

古代的建筑师们再次将“因地制宜”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找到了一样宝贝:芦苇。

只要利用一层又一层的芦苇充当支架,就能够将沙砾强化和粘着,即使面对西部肆虐的风沙,也不会轻易瓦解,高耸的长城就这样在西部竖立起来。

一千八百多年后,西方发明出钢筋混凝土浇筑法,实际上和中国古代建筑师在西部修长城的方法,如出一辙。

通过丝绸之路,西方的货商和属国的岁贡源源不断的来到大汉都城,汉朝的国力一时无匹,到达了顶峰。

为了进一步保护丝路,汉武帝力用同样的天才设计,在敦煌建起了一座大型军事关隘,通体采用黄土夯筑而成,沿途设置烽火台。

它就是丝绸之路西去的门户:玉门关。

时至今日,它还有一座四方形的城堡遗址留存。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这座为无数文人墨客吟诵的关隘,可以说是辉煌的汉长城和繁盛时期丝绸之路的缩影。

传说汉朝时西域的和田美玉,就是经过这座关口进入中原,所以它才因此得名“玉门”。

与西汉强盛的国力相对,长城的夯筑技术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峰。

汉长城西起大宛,东至朝鲜入海口,全长近一万公里,成为修筑长城最多的朝代。

此后,长城的修筑暂缓,唐朝由于国力强盛,北突厥已被击败不再成为威胁,所以不需要修长城。

而宋朝燕云十六州失陷,使得长城的修筑失去意义。

随后蒙古人入主中原,他们最多对老长城做一点修缮,充当商路的驿站。

长城真正迎来革命性的发展,是在汉朝之后一千多年,在那一时期,长城的修筑史正式书写下一个新的篇章,也是它最后的辉煌。

从那以后,再也无人筑长城。

在嘉峪关西瓮城的门楼上,有一块单独放置的砖,当地人称它“定城砖”。

嘉峪关,明长城的最西端起点,拥有内城、外城和城壕组成的完备体系。

依旧护卫丝路,依旧建立于戈壁滩,如果仍旧沿用一千多年前的沙砾和芦苇修筑,将无法抵御外敌已经发展成熟的火炮。

怎么办

一千多年后的明朝,砖墙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为了再也不要见到被赶跑的蒙古人回转,明朝人决定用砖头修筑长城,将它打造成为真正的防御要塞。

当时的工匠对于建材的用量、设计和规划,都已到达一个新的高峰,嘉峪关门楼上的这块砖头,述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当时的一位巧匠精通计量,监工就来请他计算工程砖头用量,他经过周密的计算后说:一共需要99999块砖。

于是监工就如数将砖发给工匠们,并刁难说:多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你的头,并罚其他人劳役三年。

工程竣工,砖头多出了一块,就放在门楼。

监工见状大喜,以为抓住了工匠的把柄,结果那位老兄说:那块砖是神仙放的,叫做定城砖,谁动了它,整一座关隘就会垮掉。

监工闻言再也不敢刁难,这块砖头也就这么一直放在了门楼上。

明朝定都北京,然而在北京和草原之间的群山中,却有一系列隘口,这是游牧民族入侵的最佳路线。

于是为了保护都城,一位天才的军事家和工程师,在这些隘口修筑了长城史上最为出色的防御工事。

古北口的司马台长城,就是他的杰作。

司马台山势陡峭,地势险峻,长城就修建在它刀刃般的山脊之上,外墙以长砖包裹,城墙得以加厚。

设计者恰到好处的将35座敌楼设置于每一个制高点,敌楼外设瞭望台、射击孔;内设兵舍和密室,能够存放兵器火药。

最高的一座楼叫“仙女楼”,需要登100米的“天梯”而上,坡度85度,近乎垂直。

此后,这里成为长城战事最多的关隘,有史可查的战役多达138次,乾隆年间让英国使节Staunton“惊心动魄”的是它,抗日战争中让中国守军痛歼日军的也是它。

它将长城作为一座防御型建筑的功用发挥到极致,修建它的人以抗倭留名青史,他的队伍有一个闪亮的名字“戚家军”,他被称为民族英雄--戚继光。

与此同时,戚继光还肩负山海关的防卫重任,这座“天下第一关”,同样也抵达了长城的建筑顶峰。

然而半个多世纪以后,正是在此,吴三桂放清兵入关。

戚继光忠心护卫的大明帝国灭亡,再坚固的城墙,也抵不过人心的背叛。

长城作为防御工事的意义,从此不复存在。

从那以后起,就再也没有人修长城了,长城在明朝达到顶峰,然后很快就走向了消亡,那一座座设计精妙的敌楼、那一段段雄伟宽阔的城墙,很快就成为崇山峻岭间无人理睬的建筑废墟。

外国人开始注意到长城,是在它从辉煌步入黄昏的时候,通过十六世纪西班牙人门多萨的一本中国专着《大中华帝国志》。

而外国人真正见到它,是在开头我们说到的十八世纪末。

在那之后的半个世纪,1840年的英国议会大厅,议员们正在激烈的进行辩论,商议如何营救在中国面临死刑的鸦片商人。

一位年近六十的爵士起身发言,强烈支持发起对华战争。

他,就是当年跟随使团出使中国,曾目睹中国最伟大防线的12岁少年,Tomas Staunton。

随后,鸦片战争打响,英军从海上侵入中国,那条震撼过他们的万里陆上防线,没有为清政府带去一丝安慰。

过去有一个说法:长城是宇航员在太空唯一能够辨认出来的地球建筑。

2003年,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返回地球,老老实实的告诉人们:我看不到。

然而,还是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来到八达岭,来到司马台,想亲眼看一看长城,当一回好汉。

一位历经沧桑的东方老人,每天都沉思不语,默默的迎送一个又一个来自不同地方的孩子,一个又一个崭新的黄昏与黎明。

何谓长征精神

会议是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

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

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请指点一下九寨沟最划算的自助游。

九寨沟旅游,自助游攻略,具体是看您采用什么方式去旅游,九寨沟门票220+90=310元,黄龙景区门票200一人标准,上80元,下40元索道费用可自己选择,最后是您们到九寨沟旅游的详细具体交通,飞机和汽车,班车消费标准,最后是您们到九寨沟一路沿途的吃、住、行标准,自助游风剑由人,自己说了算可高可低;最基本的消费标准景区门票和基本交通费用,自助游自己可以先算一下最低成本,最划算的自助游攻略,也就是最低最基本的成本费用;也是自助游最划算的旅游攻略。

提供九寨沟旅游,自助游一条龙一站式旅游自助游服务,需要详细关于九寨沟旅游,自助游线路以及内容看空间希望能够帮上您。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6568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