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长征第一渡纪念馆导游词的英译

长征第一渡的导游词

江西省的于都河并不算一条特别秀美或者壮阔的江河,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却有着不朽的声名——70多年前,红军万里长征在此渡过了第一条河,人称“长征第一渡”。

记载,1934年10月16日,各部队在于都河以北地区集结毕。

从17日开始,红军主力及中央、军委机关共8.6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当时,河上没有一座桥,于都人民搭浮桥,摆渡船。

其中位于县城的三座分别被命名为“长征大桥”、“红军大桥”和“渡江大桥”。

为了缅怀先辈伟业,1996年在此兴建了占地16亩的纪念碑园。

该碑碑体为双帆造型,寓中央红军由此扬帆出征;碑座左边为陆定一手书《长征歌》第一首“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

”是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长征出发的真实写照

长征第一渡的导游词

江西省的于都河并不算一条特别秀美或者壮阔的江河,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却有着不朽的声名——70多年前,红军万里长征在此渡过了第一条河,人称“长征第一渡”。

记载,1934年10月16日,各部队在于都河以北地区集结毕。

从17日开始,红军主力及中央、军委机关共8.6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当时,河上没有一座桥,于都人民搭浮桥,摆渡船。

其中位于县城的三座分别被命名为“长征大桥”、“红军大桥”和“渡江大桥”。

为了缅怀先辈伟业,1996年在此兴建了占地16亩的纪念碑园。

该碑碑体为双帆造型,寓中央红军由此扬帆出征;碑座左边为陆定一手书《长征歌》第一首“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

”是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长征出发的真实写照

长征第一渡的博物馆

【第1句】:于都长征第一渡简介江西省的于都河并不算一条特别秀美或者壮阔的江河,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却有着不朽的声名——70多年前,红军万里长征在此渡过了第一条河,人称“于都长征第一渡”。

于都河(即贡江)是红军长征首先要过的第一条大河。

10月16日至19日傍晚,红军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共86000余人,分别从梓山的山峰坝、花桥、县城的东门、南门、西门、罗坳孟口、鲤鱼、中埠、三门和渔翁埠等渡口渡过于都河,踏上漫漫长征路。

  整个渡河过程历时9天,分布在于都城东门等10个渡口。

10个渡口,当年送走了8.6万红军将士。

当时,河上没有一座桥,于都人民搭浮桥,摆渡船,把红军送上了漫漫征程。

解放后,于都建起了于河大桥、寒信大桥、长征大桥、三门大桥等8座大桥,使两岸百万于都人民结束了摆渡的历史。

其中位于县城的三座分别被命名为“长征大桥”、“红军大桥”和“渡江大桥”。

【第2句】:第一渡景点:

【第1句】:三座大桥:“长征大桥”、“红军大桥”和“渡江大桥”。

【第2句】:碑园西侧为渡口码头,浮桥,杨cheng武题写的“长征渡口”石刻,东侧为2004年移址新建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第3句】:纪念碑高

【第10句】:18米,寓红军于10月18日在此渡河。

该碑碑体为双帆造型,寓中央红军由此扬帆出征;碑座左边为陆ding一手书《长征歌》第一首“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

长征第一渡的博物馆

【第1句】:于都长征第一渡简介江西省的于都河并不算一条特别秀美或者壮阔的江河,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却有着不朽的声名——70多年前,红军万里长征在此渡过了第一条河,人称“于都长征第一渡”。

于都河(即贡江)是红军长征首先要过的第一条大河。

10月16日至19日傍晚,红军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共86000余人,分别从梓山的山峰坝、花桥、县城的东门、南门、西门、罗坳孟口、鲤鱼、中埠、三门和渔翁埠等渡口渡过于都河,踏上漫漫长征路。

  整个渡河过程历时9天,分布在于都城东门等10个渡口。

10个渡口,当年送走了8.6万红军将士。

当时,河上没有一座桥,于都人民搭浮桥,摆渡船,把红军送上了漫漫征程。

解放后,于都建起了于河大桥、寒信大桥、长征大桥、三门大桥等8座大桥,使两岸百万于都人民结束了摆渡的历史。

其中位于县城的三座分别被命名为“长征大桥”、“红军大桥”和“渡江大桥”。

【第2句】:第一渡景点:

【第1句】:三座大桥:“长征大桥”、“红军大桥”和“渡江大桥”。

【第2句】:碑园西侧为渡口码头,浮桥,杨cheng武题写的“长征渡口”石刻,东侧为2004年移址新建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第3句】:纪念碑高

【第10句】:18米,寓红军于10月18日在此渡河。

该碑碑体为双帆造型,寓中央红军由此扬帆出征;碑座左边为陆ding一手书《长征歌》第一首“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

介绍一座建筑物。

于都长征第一渡的石像作文。

遵义会议会址导游词:  大家好

欢迎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遵义

我是你们导游小张,大家也可以叫我张导,只是此张导并非彼张导。

我知道,大家就是奔这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来的,那就话不多说,我们启程吧

  话说1934年10月10日这天夜里,由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江西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

【第8句】: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长征初期,博古等领导人在军事上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使红军蒙受重大损失。

湘江一役,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可是红军已由出发时的

【第8句】:6万人锐减到3万人。

红军会成为“石达开第二”吗?  在革命的紧急关头,中央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放弃向湘西进军计划,改向敌人薄弱的贵州进军。

1935年1月,红军来到了黔北重镇遵义,并在1月15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也即是著名的遵义会议),解决迫在眉睫的军事问题。

  大家请看这门楣上的大匾,这是毛泽东于1964年题写的黑漆金匾,上面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苍劲有力,金碧辉煌。

这也是毛泽东为全国革命纪念地题字的唯一一处。

因而特别珍贵。

原来这大门两侧有八间铺子,是当年房主经营酱菜及颜料纸张的店铺。

这个大门已经不对外开放了,真是给我们卖了个关子啊

大家要了解这其中故事,就请随我从前面的纪念馆正门进去一探究竟吧

  大家请看

这就是那幢各位曾经如此熟悉而又遥远的房子了。

对面是毛泽东的七言律诗《长征》的草书碑刻。

这里原是黔军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

它修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这是一座坐北朝南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

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个部分。

主楼四周有回廊,东西两端各有一转角楼梯,外面加有一道木栅栏。

门窗涂饰赭色,镶嵌彩色玻璃,窗的外层还加有板门。

楼内各房间设有壁橱。

整个主楼占地面积528平方米。

是当年遵义城最宏伟的建筑。

  遵义会议会议室在楼上,原为房主的小客厅。

会议室呈长方形,面积27平方米,这里的陈设,基本上是当年开会时的原貌。

屋子正中的顶壁上悬挂的荷叶边盖洋员灯,东壁的挂钟和两个壁柜,中央的长方木桌和周围的20只木架藤心靠背椅以及长方桌下的火盆,这些都是按原来陈列的原物。

  看到这里,大家是否依稀看了到革命家们在这里激烈争辩的身影呢。

这次会议否定了从第四次反“围剿”以来,以博古为首的三人团的军事路线。

通过了决议,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工作。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以及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大家一定想知道有哪些名人住过这栋房子吧

毛泽东

很遗憾,毛老人家没有按照您的指示住在这里

那到底有谁呢

请随我到楼下一探究竟吧

  好了

现在我们要揭晓刚才的谜底了

这西头的第一间就是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了。

这里的桌椅箱柜以及文房四宝等都是按原状陈列的。

墙壁上挂有望远镜和竹斗笠,还有一张周恩来长征到达陕北后的留影。

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记录下了周恩来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生涯。

那清晰的面容、垂胸的长髯、坚定的目光,与室内简朴的陈设相映衬,可以想见周恩来在战争岁月中呕心沥血的生涯,令人肃然起敬。

  这东头第一间就是朱老总和夫人康克清的办公室兼住室了,与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相对。

这里也都是按原貌陈列的,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这张朱德和康克清在窑洞前的合影也是长征到达陕北后所拍的。

朱德忠厚而又慈祥的面容配以康克清的飒爽英姿,不难想见他们共同度过的艰苦曲折的革命春秋。

  而总参谋长刘伯承就住这一间了。

大家可以慢慢瞻仰这些伟人的生活遗迹,但请不要动动它们。

  大家请看,这间最大的是军委总司令办公室(即作战室)了,在会议室的正下方,面积有56平方米,由两间长方形的房间组成,中间布一道可折叠的六合门。

屋子正中陈列着两张黑漆大方桌,桌上有当时使用过的一些物品。

这一幅巨大的地图是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的军用地图,图上插着这些红蓝色的三角小旗,标示的是遵义会议召开期间的敌我态势。

当年,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刘伯承等就在这里运筹帏幄,部署红军如何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将红军引向胜得前进的道路。

  从外地赶来参加遵义会议的刘少奇、李卓然、彭德怀、杨尚昆就住在这一间了,床铺是用木板临时搭成的,现在也按原状陈列。

1985年初,在隆重纪念遵义会议胜利召开50周年的日子里,杨尚昆与李伯钊故地重游来到遵义,杨尚昆无比兴奋地在他当年睡过的门板床铺上坐着照了一张像呢

  现在,会址我们参观完了,要进一步了解长征的来龙去脉,我们就得去里边的遵义会议陈列馆了。

  遵义会议陈列馆于2005年遵义会议召开70周年之际落成。

陈列馆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共有25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和680米长的展线,展出文物及图片资料400余件、文字资料约2万字,分为“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胜利会师”、“永放光芒”五个单元。

其中还有栩栩如生的雕塑,现在大就跟着现场讲解员慢慢参观吧

跪求贵州遵义导游词

遵义会议会址导游词:  大家好

欢迎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遵义

我是你们导游小张,大家也可以叫我张导,只是此张导并非彼张导。

我知道,大家就是奔这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来的,那就话不多说,我们启程吧

  话说1934年10月10日这天夜里,由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江西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

【第8句】: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长征初期,博古等领导人在军事上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使红军蒙受重大损失。

湘江一役,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可是红军已由出发时的

【第8句】:6万人锐减到3万人。

红军会成为“石达开第二”吗?  在革命的紧急关头,中央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放弃向湘西进军计划,改向敌人薄弱的贵州进军。

1935年1月,红军来到了黔北重镇遵义,并在1月15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也即是著名的遵义会议),解决迫在眉睫的军事问题。

  大家请看这门楣上的大匾,这是毛泽东于1964年题写的黑漆金匾,上面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苍劲有力,金碧辉煌。

这也是毛泽东为全国革命纪念地题字的唯一一处。

因而特别珍贵。

原来这大门两侧有八间铺子,是当年房主经营酱菜及颜料纸张的店铺。

这个大门已经不对外开放了,真是给我们卖了个关子啊

大家要了解这其中故事,就请随我从前面的纪念馆正门进去一探究竟吧

  大家请看

这就是那幢各位曾经如此熟悉而又遥远的房子了。

对面是毛泽东的七言律诗《长征》的草书碑刻。

这里原是黔军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

它修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这是一座坐北朝南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

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个部分。

主楼四周有回廊,东西两端各有一转角楼梯,外面加有一道木栅栏。

门窗涂饰赭色,镶嵌彩色玻璃,窗的外层还加有板门。

楼内各房间设有壁橱。

整个主楼占地面积528平方米。

是当年遵义城最宏伟的建筑。

  遵义会议会议室在楼上,原为房主的小客厅。

会议室呈长方形,面积27平方米,这里的陈设,基本上是当年开会时的原貌。

屋子正中的顶壁上悬挂的荷叶边盖洋员灯,东壁的挂钟和两个壁柜,中央的长方木桌和周围的20只木架藤心靠背椅以及长方桌下的火盆,这些都是按原来陈列的原物。

  看到这里,大家是否依稀看了到革命家们在这里激烈争辩的身影呢。

这次会议否定了从第四次反“围剿”以来,以博古为首的三人团的军事路线。

通过了决议,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工作。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以及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大家一定想知道有哪些名人住过这栋房子吧

毛泽东

很遗憾,毛老人家没有按照您的指示住在这里

那到底有谁呢

请随我到楼下一探究竟吧

  好了

现在我们要揭晓刚才的谜底了

这西头的第一间就是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了。

这里的桌椅箱柜以及文房四宝等都是按原状陈列的。

墙壁上挂有望远镜和竹斗笠,还有一张周恩来长征到达陕北后的留影。

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记录下了周恩来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生涯。

那清晰的面容、垂胸的长髯、坚定的目光,与室内简朴的陈设相映衬,可以想见周恩来在战争岁月中呕心沥血的生涯,令人肃然起敬。

  这东头第一间就是朱老总和夫人康克清的办公室兼住室了,与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相对。

这里也都是按原貌陈列的,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这张朱德和康克清在窑洞前的合影也是长征到达陕北后所拍的。

朱德忠厚而又慈祥的面容配以康克清的飒爽英姿,不难想见他们共同度过的艰苦曲折的革命春秋。

  而总参谋长刘伯承就住这一间了。

大家可以慢慢瞻仰这些伟人的生活遗迹,但请不要动动它们。

  大家请看,这间最大的是军委总司令办公室(即作战室)了,在会议室的正下方,面积有56平方米,由两间长方形的房间组成,中间布一道可折叠的六合门。

屋子正中陈列着两张黑漆大方桌,桌上有当时使用过的一些物品。

这一幅巨大的地图是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的军用地图,图上插着这些红蓝色的三角小旗,标示的是遵义会议召开期间的敌我态势。

当年,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刘伯承等就在这里运筹帏幄,部署红军如何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将红军引向胜得前进的道路。

  从外地赶来参加遵义会议的刘少奇、李卓然、彭德怀、杨尚昆就住在这一间了,床铺是用木板临时搭成的,现在也按原状陈列。

1985年初,在隆重纪念遵义会议胜利召开50周年的日子里,杨尚昆与李伯钊故地重游来到遵义,杨尚昆无比兴奋地在他当年睡过的门板床铺上坐着照了一张像呢

  现在,会址我们参观完了,要进一步了解长征的来龙去脉,我们就得去里边的遵义会议陈列馆了。

  遵义会议陈列馆于2005年遵义会议召开70周年之际落成。

陈列馆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共有25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和680米长的展线,展出文物及图片资料400余件、文字资料约2万字,分为“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胜利会师”、“永放光芒”五个单元。

其中还有栩栩如生的雕塑,现在大就跟着现场讲解员慢慢参观吧

谁有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的目录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目录大全七年级上册(2005年6月第5版)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第1句】: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        

【第2句】:繁星(巴金)   

【第3句】:冰心诗四首(母亲、纸船、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第4句】:“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     

【第5句】: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韩非子》)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次北固山下(王湾)  赤壁(杜牧)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泰戈尔诗三首(金色花、告别、榕树)   写作 有感而发            语文实践活动 我爱文学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第6句】:往事依依(于漪)          

【第7句】:幼时记趣(沈复)   

【第8句】: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       

【第9句】:伟人细胞(秦文君)   诵读欣赏 现代诗二首  少年歌(朱湘)  生活是多么广阔(何其芳)   写作 说真话,抒真情   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名著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第10句】:社戏(鲁迅)           

【第11句】:端午日(沈从文)   

【第12句】: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         

【第13句】: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王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   诵读欣赏 对联六副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   语文实践活动 走进图书馆   第四单元(多彩四季)   

【第14句】:春(朱自清)           

【第15句】:三峡(郦道元)   

【第16句】:济南的冬天(老舍)        

【第17句】:夏(梁衡)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   秋词(刘禹锡)          文笔精华(一)   充满活力的春天(高晓声)    夏夜(钱钟书)   晚秋的原野(叶以群)      草原之冬(玛拉沁夫)   写作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口语交际 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第五单元(关注科学)   

【第18句】:斜塔上的实验(亨利•托马斯 达纳•李•托马斯)    

【第19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  

【第20句】:宇宙里有些什么(郑文光)   

【第21句】:《梦溪笔谈》二则(沈括)  以虫治虫    梵天寺木塔   诵读欣赏 《论语》八则   写作 简单地说明小制作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词语的修改   语文实践活动 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专题:狼   第六单元(奇思妙想)   

【第22句】: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第23句】:七颗钻石(列夫•托尔斯泰)   

【第24句】:蔚蓝的王国(屠格涅夫)       

【第25句】: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写作 想像   口语交际 婉转拒绝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条据 通知 日常书信)   附录二 名家书法鉴赏(王羲之、颜真卿)   附录三 字词表   七年级下册(2005年12月第5版)   第一单元(人物风采)   

【第1句】:童年的朋友(高尔基)          

【第2句】:一面(阿累)   

【第3句】:我的老师(魏巍)            

【第4句】: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余玮)   

【第5句】:赵普(《宋史》)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登岳阳楼(杜甫)   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   写作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口语交际 做一回小记者   第二单元(童年趣事)   

【第6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第7句】:月迹(贾平凹)   

【第8句】:三颗枸杞豆(程海)           

【第9句】:我们家的男子汉(王安忆)   

【第10句】:柳叶儿(宋学孟)   诵读欣赏 两小儿辩日(《列子》)   黄纱巾(薛涛)   写作 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口语交际 劝告   第三单元(建筑艺术)   

【第11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周定舫)      

【第12句】:巍巍中山陵(刘叙杰)   

【第13句】:凡尔塞宫(吉祖英)             

【第14句】:短文两篇    黄鹤楼(阎伯理)     于园(张岱)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二)   天坛(秦牧)            古罗马斗鸡场(乔万尼奥里)   昆明花街(李广田)         苏州小巷(陆文夫)   写作 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   口语交际 话须形象才动人   第四单元(动物世界)   

【第15句】:松鼠(布丰)             

【第16句】:松树金龟子(节选)(法布尔)   

【第17句】:国宝——大熊猫(叶永烈)       

【第18句】:黔之驴(柳宗元)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蝉(虞世南)  孤雁(杜甫)  鹧鸪(郑谷)   写作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语文实践活动 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   第五单元(信息传播)   

【第19句】:三个太阳(黄传会)          

【第20句】:录音新闻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21“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廖文根)   

【第22句】:新闻两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人民日报》)   诵读欣赏 七子之歌(闻一多)   写作 写消息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句子的修改   语文实践活动 网上读写与交流   专题:荷   第六单元(诗词拔萃)   

【第23句】:毛泽东词二首  沁园春•雪    卜算子•咏梅   

【第24句】:古代诗词三首  木兰诗(《乐府诗集》)  观刈麦(白居易)  破阵子(辛弃疾)   

【第25句】:现代诗二首   回延安(贺敬之)    再别康桥(徐志摩)   

【第26句】:歌词三首    我的中国心(黄沾) 在希望的田野上(晓光) 黄河颂(光未然)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使至塞上(王维)  黄鹤楼(崔颢)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渊明)   写作 自由作文   语文实践活动 赛诗会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 申请书、聘请书、请柬、介绍信   附录二 语法简表(词的分类)   附录三 字词表   八年级上册(2005年6月第4版) 第一单元(长征组歌)   

【第1句】:七律•长征(毛泽东) 

【第2句】:《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萧华)   

【第3句】:老山界(陆定一)      

【第4句】:草(王愿坚)   

【第5句】:《长征》节选(王朝柱)         诵读欣赏 诗人 领袖(任先青)   写作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口语交际 当一次主持人   第二单元(爱国情怀)   

【第6句】:枣核(萧乾)        

【第7句】:最后一课(都德)   

【第8句】:始终眷恋着祖国(刘敬智)   

【第9句】:古诗四首     春望(杜甫)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过零丁洋(文天祥) 泊秦淮(杜牧)   

【第10句】:晏子使楚   诵读欣赏 革命烈士诗二首  把牢底坐穿(何敬平)   花(白深富)   写作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语文实践活动 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专题:长城   第三单元(至爱亲情)   

【第11句】:背影(朱自清)       

【第12句】:甜甜的泥土(黄飞)   

【第13句】:人琴俱亡(刘义庆)     

【第14句】:我的母亲(邹韬奋)   

【第15句】:父母的心(川端康成)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己亥杂诗(龚自珍)   写作 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口语交际 一姿一容总关情   第四单元(江山多娇)   

【第16句】:小石潭记(柳宗元)     

【第17句】: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第18句】:阿里山纪行(吴功正)    

【第19句】:美丽的西双版纳(李舵)   

【第20句】:蓝蓝的威尼斯(马信德)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望岳(杜甫)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登飞来峰(王安石)   写作 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口语交际 假如我是导游   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五单元(人与环境)   

【第21句】:苏州园林(叶圣陶)     

【第22句】:都市精灵(舒乙)   

【第23句】:幽径悲剧(季羡林)     

【第24句】:明天不封阳台(杜卫东)   

【第25句】:治水必躬亲(钱泳)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三)      大地上的事情(苇岸)   写作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标点符号的修改   实践活动 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   第六单元(高新科技)   

【第26句】:从小就要爱科学(苏步青)      

【第27句】:在太空中理家(杰瑞•M•利宁杰)   

【第28句】:奇妙的克隆(谈家桢)        

【第29句】:送你一束转基因花(小祥)   

【第30句】:(师生自荐课文)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雁门太守行(李贺)  别云间(夏完淳)     写作 自由作文   语文实践活动 师生自行设计   专题“汉字”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规则、计划、表扬信、建议书、倡议书)   附录二 名家书法欣赏(米芾、赵孟兆页)   附录三 修辞简表   附录四 字词表   八年级下册(2005年12月第4版)   第一单元(咏物抒怀)   

【第1句】:海燕(高尔基)            

【第2句】:白杨礼赞(茅盾)   

【第3句】:石榴(郭沫若)            

【第4句】:马说(韩愈)   

【第5句】:紫藤萝瀑布(宗璞)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四)          杨柳(丰子恺)   写作 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口语交际 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专题:鸟   第二单元(道德修养)   

【第6句】: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第7句】: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第8句】:多一些宽容(郭安凤)         

【第9句】: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周国平)   

【第10句】:陋室铭(刘禹锡)             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写作 写简单的议论文   口语交际 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第三单元(事理说明)   

【第11句】: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桢)     

【第12句】: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伽利略)   

【第13句】:短文两篇    活板(沈括)    核舟记(魏学洢)   

【第14句】:叫三声夸克             

【第15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        诵读欣赏 山市(蒲松龄)   写作 写简单的说明文   语文实践活动 如果我主办校刊   第四单元(小说之林)   

【第16句】:孔乙己(鲁迅)           

【第17句】:范进中举(吴敬梓)   

【第18句】:口技(林嗣环)           

【第19句】:变色龙(契诃夫)   

【第20句】:窗(泰格特)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五)          一双明亮的眼睛(巴金)   写作 写人记事突出中心   语文实践活动 市场新商品调查   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   第五单元(人生体验)   

【第21句】:错过(刘心武)          

【第22句】:散步(莫怀戚)   

【第23句】: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第24句】: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李瑛)   

【第25句】:有的人(臧克家)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写作 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语文实践活动 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   专题“叶”   第六单元(精彩演讲)   

【第26句】:悼念玛丽•居里(爱因斯坦)      

【第27句】: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左拉)   

【第28句】: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公刘)   

【第29句】: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郭沫若)   

【第30句】: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   诵读欣赏 夜雨寄北(李商隐)    论诗(赵翼)   写作 写简短的演讲稿   口语交际 (师生自行设计)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通告、布告、启事、广播稿   附录二 语法简表(短语结构简表)   附录三 字词表   九年级上册(2005年6月第3版)   第一单元(学会读书一: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第1句】:鼎湖山听泉(谢大光)        

【第2句】:林中小溪(普里什文)   

【第3句】:飞红滴翠记黄山(柯蓝)       

【第4句】:画山绣水(杨朔)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六)      《温泉》(碧野)(节选自《山泉水暖》)   专题“气象物候”   第二单元(学会读书二:品味•感悟•欣赏)   

【第5句】:故乡(鲁迅)            

【第6句】: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第7句】: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       

【第8句】:多收了三五斗(叶圣陶)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诗经》二首     《关雎》   《蒹葭》   名著推荐与阅读 《格列佛游记》   第三单元(学会读书三:学学牛吃草)   

【第9句】:成功(季羡林)           

【第10句】:创造学思想录(罗曼•罗兰)   

【第11句】:学问和智慧(罗家伦)       

【第12句】:论美(培根)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四单元(阅读有独特的感受)   

【第13句】:散文家谈散文 关于散文《白鹭》——晓雪 附:白鹭——郭沫若   

【第14句】:小说家谈小说 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茅盾 附:百合花——茹志鹃   

【第15句】:诗人谈诗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曾卓 附:一个深夜的记忆——鲁藜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乡愁(余光中)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结构的调整   第五单元(学会读书五:借助注释学文言)   

【第16句】:陈涉世家(司马迁)        

【第17句】:桃花源记(陶渊明)   

【第18句】:与朱元思书(吴均)

【第19句】:捕蛇者说(柳宗元)   

【第20句】:岳阳楼记(范仲淹)        

【第21句】:醉翁亭记(欧阳修)   诵读欣赏 词二首 相见欢(李煜)   浣溪沙(晏殊)   第六单元(学会读书六:读书动笔)(自由读写单元)   

【第22句】:绿(朱自清)           

【第23句】:囚绿记(陆蠡)   

【第25句】: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宋淑运)   

【第25句】:一双手(姜孟之)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绿(艾青)   古代诗词三首 龟虽寿(曹操)  使至塞上(王维)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专题:广告多棱镜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简单的会议记录、简单的总结、简单的调查报告、简单的实验报告、说明书)   附录二 名家书法欣赏   附录三 修辞简表   附录四 词语表   九年级下册(2005年12月第3版)   第一单元(学会阅读七:比较与辨微)   

【第1句】:威尼斯商人(节选)(莎士比亚)   

【第2句】:江村小景(田汉)   

【第3句】:《陈毅市长》选场(沙叶新)     

【第4句】:一厘米(毕淑敏)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七)   莎剧独白两则  《哈姆雷特》    《雅典的泰门》  古诗二首  《饮酒》(陶渊明)    《行路难》(李白)   第二单元(学会读书八:迅速捕捉阅读信息)   

【第5句】:藤野先生(鲁迅)         

【第6句】:生命与和平相爱(铁凝)   

【第7句】:热爱生命(杰克•伦敦)      

【第8句】:享受生活(海伦•凯勒)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八)  《老人与海》(节选)(海明威)   专题: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   第三单元(学会读书九:疑为学之始)   

【第9句】:送行(比尔博姆)         

【第10句】:给我的孩子们(节录)(丰子恺)   

【第11句】:台阶(李森祥)          

【第12句】:呼兰河传(节选)(萧红)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九)      《往事》之七(冰心)   第四单元(学会读书十:知人论世读经典)   

【第13句】:曹刿论战(《左传》)        

【第14句】: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第15句】:《孟子》二章 鱼我所欲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16句】:愚公移山(《列子》)        

【第17句】:出师表(诸葛亮)   

【第18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文章的综合修改   名著推荐与阅读 《朝花夕拾》   第五单元(学会读书十一:横看成岭侧成峰)   

【第19句】:雪(鲁迅)              

【第20句】:《雪》四人谈      读《雪》需要联想(王蒙) 灵魂的柔软和坚硬(黄蓓佳) 简洁精纯的《雪》(斯妤) 《雪》的独特之处(李允经)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十)   《延安纺车抒怀》(吴伯箫)   专题  我心中的语文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   附录二 语法简表   附录三 词语表

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的导游词尽量多一点

红军烈士陵园坐落在遵义市城区湘江河畔风景秀丽的凤凰山南麓小龙山上。

距会址约1千米,红军烈士陵园因建有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墓、红军坟、钟伟剑烈士、邓萍牺牲时的雕塑、红军女卫生员铜像以及纪念红军长征在遵义牺牲的烈士纪念碑而著名。

1984年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50周年,中共遵义地委决定,在红军烈士陵园建设红军烈士纪念碑。

碑的正面是1984年11月2日由邓小平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阴刻贴金。

整个碑高30米,下宽6米见方,顶部宽2米见方。

碑的顶端是5米高的镰刀锤子标志,标志表层是氮化钛合金片呈鱼鳞状结构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碑的外围是一个直径20米,高

【第2句】:7米,离地面2米的大圆环,圆环外壁镶着28颗闪光的星,象征着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圆环内壁是4组汉白玉石浮雕,内容是“强渡乌江”、“遵义人民迎红军”、“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使外环的星光装饰和圆环内的汉白玉画像结合成一体。

大圆环由4个5米高的红军头像托着,头像用紫色花岗石雕凿而成,东南侧为老红军形像,西南侧是青年红军形象,东北侧是赤卫队员形象,西北侧是女红军形象,寓意红军威震四方。

整个纪念碑以环形和伸向天空的造型构成,反映红军崇高理想情操,雄伟磅薄的气派,威震环宇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代。

纪念碑的北面小山坡上,是“邓萍烈士之墓”。

邓萍烈士的遗骸,是1957年夏在中央军委和彭德怀同志的亲自关怀下,经党政和各界人士的努力,才找到的。

1958年开始动工修建邓萍墓,次年建成。

墓地在陵园平台正中位置,由正墓室、左右侧室及其延伸段和花圈组成。

墓身均用红砂石料扣砌,通宽

【第32句】:55米,正墓室高于侧室,呈“凸”字形,墓顶正中竖一红色五角星。

1979年10月,张爱萍为邓萍撰写了墓志铭。

在邓萍墓西面处,有一座红军卫生员墓,群众称为红军坟。

坟四周以青砂石砌成墓裙,裙高

【第1句】:2米,上面封土,墓的最高处约3米,坟前竖立一块青石墓碑,碑座上石碑高

【第2句】:03米,宽0.83米,厚0.19米,正面阴刻“红军坟”三个红色大字,背面阴刻楷书《红军坟简介》。

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遵义后,一支红军部队的卫生员给当地群众治病去了,这时部队执行紧急任务离开了遵义。

在外为群众治病的一个卫生员未能跟上部队,后惨遭伪保长杀害。

群众怀着悲愤的心情,就地安葬了红军卫生员。

红军走后,群众又陷入苦海。

群众生病无钱医治,更加怀念红军卫生员。

有些生病群众到红军卫生员坟前悼念,因精神振奋,回家后感到病情好转,就认为是红军卫生员“显灵”。

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四面八方。

保长率爪牙多次去挖坟,群众一次又一次地把坟垒起来,而且一次比一次高大。

群众为了保护红军坟,就宣扬红军卫生员是“菩萨”。

反动派从此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群众络绎不绝地到红军坟悼念和求药治病,寄托对红军卫生员的哀思,盼望红军早日归来。

解放后,人民政府把红军卫生员的遗骸由桑木垭迁葬小龙山。

从此群众就把小龙山称为红军山。

红军坟下边,塑立着一座高

【第4句】:5米以红军女卫生员正在给干人儿子喂药的铜像,铜像于1990年7月建成。

邓萍墓东边,是一座表现邓萍中弹倒在张爱萍身上的半身雕塑像,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邓萍烈士牺牲时的情景,塑像墓座上刻有简单的文字说明。

在邓萍墓的右后侧,2004年新建了红军长征在贵州牺牲的1338名烈士英名,由28块碑连成一体组成的红军英烈墙。

陵园西边的“青松堂”里,安放着几十位无名红军烈士的骨灰盒。

“青松堂”是1991年2月由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为陵园题写的。

陵园内的“翠柏园”里陈列着邓萍、钟伟剑两位烈士的生平事迹。

1986年10月15日,国务院批准遵义红军烈士陵园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红军烈士陵园是缅怀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6571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