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船游湄南河导游词
FIT(散客直销)是什么意思
怎样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在全部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可以有计划地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下面是我们经常采用的几种训练方式。
(一)朗读、背诵。
朗读、背诵是把书面语言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使学生的口语受到严格的训练,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
朗读、背诵除了具有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增强记忆的作用以外,目的还在于提高学生正确而有表情的说话能力。
朗读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并在反复诵读过程中,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增加词汇量,学到多种多样的句式,提高口语的表达能力。
朗读首先要求发音正确清楚,不漏掉音节,不拖长尾韵。
要确定适当的语调。
句读要分明。
要用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表达出诗文的思想情感。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所描绘的意境,要使学生能够清晰地想象出诗文所描绘的景象,因为好的朗读和背诵是以对诗文的深刻理解为基础的。
只有学生对诗文的内容历历在目,对诗文的基本思想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朗读背诵时才能表达出符合诗文内容的情感,确定符合诗文内容的语调。
学生对诗文的内容理解越深,就越能在情感上受到感染,获得激情,朗读背诵的表情达意就越好,朗读背诵时才不会高声叫喊或矫揉造作。
训练朗读的方式是多样的。
例如集体诵读、个别朗读、接力诵读、分角朗读、小组朗读,或教师朗读、学生随读。
集体朗读可以为个人朗读创造条件。
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和培养朗读较好的学生,以便树立典型,带动全班。
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让学生倾听录音朗读,以便学生模仿和提高。
每学期搞一两次朗读欣赏,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有好处的。
(二)口头复述。
复述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
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特别是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连贯的说话技能和有选择的突出重点的说话能力。
复述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详细的复述。
即按课文的顺序作清楚、明白、连贯的复述。
……详细的复述不一定要作全部课文的复述,教师可指定学生复述某一段落。
第二,简要的复述。
即按照课文的顺序,删去那些次要的解释性或描写性的部分,抓住文章中主要的东西来复述。
第三,创造性的复述。
“它不仅要求学生复述课文的内容,并且要求在复述过程中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见解。
”(引自江苏省教育厅教材编辑室编《小学语文教学法》第68页)例如学完《最后一课》以后,要求学生详细复述小弗郎士赶到课堂以后看到的情形(从“平常日子”起,到“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止),就是详细复述。
这种复述应该鼓励学生多引用原文,以便丰富学生的词汇,学习课文的句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再如学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之后,可以要求学生简要复述刘胡兰同国民党匪帮英勇斗争、慷慨就义的经过。
复述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确定重点,作有条理的连贯叙述。
在学习《卖炭翁》以后,要学生把诗歌改编成故事,适当地加进自己合理的想象和评述,然后再作口头复述。
这就是创造性的复述。
它可以较多地运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以利于发展学生的口语。
复述前可以要求学生编写复述提纲。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复述的层次和重点,做到清楚而有条理的复述。
下面是一个学生编写的“小弗郎士赶到课堂以后看到的情形”的复述提纲:
【第1句】:平常上课前的情形;
【第2句】:今天一切都安安静静的;
【第3句】:韩麦尔先生穿上了礼服,镇上的人也来了;
【第4句】:韩麦尔先生柔和而严肃地宣布了最后一课;
【第5句】: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要求学生详细复述的练习,应该在分析了课文内容,编好复述提纲以后再进行。
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对人物的思想性格还没有深刻领会的时候,就要求学生详细地复述,这种说话训练的价值是不大的。
(三)描述插图。
图画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富有感人的魅力,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激动。
优美的插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苏联的乌申斯基说过:“给图画一看,教室里就谈得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候发现,优美而富有兴趣的图画“策动”学生的语言,就是极固执而又沉默的学生也能唤起他们活泼的谈话,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有些画着连续性情节的图画能启发学生连贯而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想,展开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牛郎织女》这篇课文时,曾经结合课文内容的学习,师生共同利用了王叔晖画的一幅插图。
在学生朗读完“牛郎织女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的部分课文后,我要求学生细致地观察插图,并注意插图下面的语句和课文中的描写语。
接着我给学生提了几个问题:说说画面的背景都描写了些什么?牛郎和织女的表情如何?他们可能讲些什么?这时学生活跃起来了,教室里的气氛变了。
大家都积极举手发言。
下面是几个学生的口头描述:“天空挂着一轮弯弯的月亮。
云层里闪烁的星星,放射着微弱的光芒。
远方的山峦隐隐约约,连绵不断。
田野里还有两棵高大的苍翠的松树耸立在山边上。
近处是牛郎用勤劳的双手开垦的稻田。
”“在古老的大树旁边,是牛郎盖的草房。
织女穿着从天上带来的那件粉红色的纱衣,梳着美丽的发式,坐在大树底下。
她右手抱着一个小女孩,左手灵巧地指着天空的星星,面带笑容地给孩子讲天上的故事。
她说,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没有自由,她不喜欢。
她喜欢人间的生活。
跟爸爸一块儿干活,她喜欢。
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
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
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牛郎坐在她对面的石头上,右手扶着那个指着星空的大男孩,微笑着望着织女,也在听她讲故事。
牛郎的背后是潺潺的溪水。
”从学生的口头描述可以看到:他们的观察是细致的,想象是丰富的,思维是活跃的。
这样结合课文内容的看图说话,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有明显的教学成效。
(四)课堂讨论。
利用一定的教学时机,适当地组织学生讨论,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倡学生主动探讨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大力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由于学生是讨论的参加者而不是接受者,就容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大部分学生就乐于主动地思考问题,发表意见。
这种课堂讨论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带有辩论性的全班讨论,二是富有探讨性的小组讨论。
先说全班性的讨论。
以我引导学生学习《祝福》为例,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以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几个讨论题:
【第1句】:小说三次描写祥林嫂的肖像,特别是多次写她的眼睛,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第2句】:对祥林嫂被迫再嫁时的表现应该怎样理解?
【第3句】:究竟是谁杀死了祥林嫂?
【第4句】:为什么说祥林嫂的形象具有典型意义?我要求学生针对讨论的问题,再次认真地独立阅读课文,准备好讨论提纲,参加课堂讨论。
这样学生就必须认真地从对比中注意三次肖像描写的区别和多次描写眼睛的特征,从而由人物的外部描绘去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以便从分析归纳中明确自己的看法。
在讨论祥林嫂被迫再嫁的表现时,有的学生认为这是祥林嫂对封建礼教的一种反抗行动。
有的学生则不同意这样的看法,认为“祥林嫂被迫再嫁的表现实质上是‘烈女不嫁二夫’的封建礼教思想在她身上的反映。
她是为了维护‘贞洁’才又哭又嚎又撞香案角的。
这正是封建礼教毒害祥林嫂的表现。
它有力地说明了祥林嫂受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也深刻的说明了封建礼教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
当讨论到“究竟是谁杀死了祥林嫂”的时候,意见也有分歧。
有的学生认为是鲁四老爷。
有的说是四婶。
因为他们是直接迫害祥林嫂的主要人物。
也有的学生认为:“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流毒反映在当时的社会各个方面,造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舆论,形成了一种可怕的习惯势力。
当时不仅在统治阶级内部有它的维护者,而且在被统治阶级中也有很深的影响。
例如祥林嫂的婆婆、柳妈、小叔子、大伯,虽然和鲁四老爷不同,他们也是被人吃的,但却都参预了迫害祥林嫂的活动。
这说明虽然直接迫害祥林嫂的主要人物是鲁四老爷和四婶,但究其本质,杀死祥林嫂的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是吃人的封建制度。
”这些七嘴八舌的讨论,伴随着紧张的思维活动,闪耀着学生的智慧火花,大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
关于祥林嫂的形象的典型意义,意见分歧不大。
经过讨论,大家同意这样的看法:祥林嫂勤劳的品德,善良的性格,不幸的遭遇,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旧中国像祥林嫂这样被压迫、被摧残的劳动妇女是很多的。
作者把她们的悲惨遭遇和性格特征集中表现在祥林嫂身上,因而祥林嫂这个人物既有独特的个性,又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旧中国千千万万受压迫的劳动妇女的代表形象。
这就使得祥林嫂这个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更强烈、更集中、更带有普遍性。
祥林嫂的形象也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时讨论的问题可以集中一些,以达到一石千层浪的目的。
例如学习《师说》时,最后我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韩愈《师说》里有些观点是很精辟的。
但文章中所有的观点都对吗?”这就把疑问摆在学生的面前,激起了学生思想的波澜,学生就会不吐不快了。
再说小组讨论。
这种形式的讨论有时是随机应变的临时讨论;有时是有计划有准备的讨论。
例如1981年我教高中一年级时,发现学生拿到批改的作文以后,只是看看分数就往书包里一塞,至于文章哪些地方修改了,怎样修改的,学生却不重视。
这一事实说明教师的精心批改在一定条件下是无效劳动。
怎样把无效劳动变为有效劳动,并通过实践提高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呢?为了寻求途径,我把学生组成了评改小组。
每次作文以后,学生先在小组交换阅读作文,然后大家讨论评改,并把集体评改的意见写在作文后面,最后交给老师批阅。
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一般都能评长论短,各抒己见。
有个学生在课外作文里描述讨论时的情景说:“我用最快的速度看了一篇文章,随后对李莉说:‘哎,你看怎么样?’李莉笑着说:‘开头不必要。
’我又说:‘抒情太多。
’她说:‘对。
’就这样我俩你一句我一句地讲着自己对文章的看法。
接着刘兴毅发言说:‘文章的题目是《新民大街》,因此文章应该围绕大街来写。
但文章却写景太少,抒情过多,同时有的描写不切实际,像‘新民大街一望无边’就不对。
新民大街的顶头是地质宫。
怎么能说‘一望无边’呢?刘兴毅发表完意见以后,我和李莉都会心地笑了。
她的看法基本上和我们一样。
”学生的描述是实事求是的。
它说明了适当地组织讨论,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才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
我认为组织课堂讨论要适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1句】:教师提出的讨论题必须富有思考价值,能够引起学生的探求欲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第2句】:要给学生提供思考线索,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考时机。
【第3句】: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把握讨论中心,引导学生讨论。
【第4句】:要注意学生口语的纯洁性。
要纠正学生说话不连贯或带口头禅的毛病。
(五)口头作文。
口头作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也是训练学生在大众面前即席讲话的好形式。
口头作文实质上是一种智力训练,因为话说得是否准确、流利、动听,是一个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综合体现。
从表达来看,口头作文具有多方面的训练价值。
它不但要现想现说,而且要想得快,说得好,同时要发音正确,语句完整,语调恰当,声音洪亮,态度大方。
这对学生思维能力是一种很好的训练。
它还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把话说得中心明确,首尾完整,条理清晰,通顺明白,它不能像书面作文那样有充分的时间构思,可以反复修改。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而且要周密而有条理。
口头作文训练的方式是很多的。
它可以密切结合讲读的课文,进行片断的练习,也可以结合生活的需要,进行口语的训练。
下面介绍几种我们采用过的口头作文的练习:
【第1句】:描写片断的诗句。
诗歌往往在精炼和谐的语言中饱含着诗人丰富的想象。
学生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那些补充的形象,才能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
同时学生的作文往往不善于展开想象,缺乏必要的联想,以致作文的内容不充实。
描写片断的诗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联想,使其精心思索诗句所内含的情景,逐步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下面是一个学生描述《回延安》一课的“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两句诗的口述记录:“诗人从遥远的北京回到了分别十年的延安。
亲人们看到了诗人的到来,大家都心花怒放,热情地把诗人招待到了宽大的窑洞里。
“窑洞里的炕上放着一个炕桌。
桌上摆着喷香的米酒和焦黄的油馍。
炕中间放着一盆暖烘烘的木炭火。
大家团团地围坐在炕上。
每个人的脸上都被炭火烤得红红的,似乎有些发晕。
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谈着分别后的生活和延安的建设。
有说有笑,热热闹闹的,好像在开大的宴会一样。
”
【第2句】:口头改写。
学生作文只会概述,不善于具体描写,也是一种通病。
为此在学完叙事诗或小说以后,在适当增减原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改述作品的表现形式,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描述能力。
例如把《木兰诗》口头改写成故事,或者把文章中的叙述口头改成描写的训练,都属于这一类的练习。
下面是一个学生把《凡卡》中的一段叙述“有一天,老板拿楦头打我的脑袋,我昏倒了,好容易才醒过来。
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口头改述成描写的例子:“有一天,凶恶的老板,带着满脸横丝肉,瞪着两只血丝的眼睛,恶狼似的嘴里喷出唾沫星子,大声的骂着,‘你这兔羔子非揍死你不可’。
他那鹰爪般的大手抓紧楦头,迎头向我打来。
我觉得天昏地转,眼前黑乎乎一片,头重如斗,倒了下去。
我好容易醒了过来。
我永远摆脱不了连狗也不如的生活!”
【第3句】:口述故事梗概。
在学过长篇叙事作品以后,让学生用简明的语言,口述原文的故事梗概,如让学生口述《祝福》的故事梗概等。
这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深入掌握作品的内容,丰富学生的语言,都有很大的作用。
【第4句】:创造性的口头作文。
要学生根据教师指定的文题,在限定的时间内,拟定提纲,然后根据提纲口头作文,这就是创造性的口头作文。
这种作文也可以课前布置,以便学生充分准备,但要防止学生照稿念。
作文的时间,一般以五分钟左右为宜。
每次要多出几个文题,供学生选择,以免文题单一,其他的学生听起来重复,降低情绪。
教师选择的文题要小,内容要集中,要饶有兴味,富于介绍性。
例如“向同学介绍一件优美的工艺品”、“介绍一则新闻”、“讲一件新事儿”、“说说我的故乡”、“我的童年趣事”等等。
在讲评方式上,教师可以直接讲评,也可以引导学生参加讲评,以便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在课外,我们还适时地组织朗诵会、故事会、讲演会、辩论会,有时还组织作品讨论会或读书报告会。
实践说明这些活动对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都是富有教育价值的。
从国外来看,说话训练在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美国都是比较重视的。
他们把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看做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语文教科书中特别安排了说话教材,提出了明确的训练要求。
他们认为说话训练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在政治生活中的活动能力,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他们的这些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写一广告词(介绍)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秀美如画,”地球上最后的秘境“
辽宁省2023导游证考试抽取的10个导游词景点是哪啊,为什么我在官网看写
是20个。
考试范围送给你,希望高分通过2023年“辽宁省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现场考试重点旅游景区名录 2023年“辽宁省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现场考试重点旅游景区名录(详见《辽宁导游词选编》(第二版)) 需要2023英语导游词及问答题资料的请私信我。
【第1句】:辽宁省概况
【第2句】:沈阳故宫
【第3句】:张氏帅府
【第4句】:老虎滩海洋公园
【第5句】: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
【第6句】:千山风景名胜区
【第7句】:鞍山玉佛苑风景名胜区
【第8句】:清永陵
【第9句】:九曲银河本溪水洞
【第10句】:五女山山城
【第11句】:鸭绿江风景名胜区
【第12句】:北普陀山风景区
【第13句】:百年辽河老街
【第14句】:佛光神韵海棠山
【第15句】:广佑寺景区
【第16句】:莲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第17句】: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
【第18句】:盘锦红海滩旅游区
【第19句】:九门口长城
【第20句】:兴城古城
世界遗产黄山的导游词怎么写?
黄山风景区(Huangshan Mountain)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
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
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
黄山集名山之长。
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
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 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黄山四绝著称于世。
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
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
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
黄山气候宜人,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
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
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蜚声中外,令世人难忘。
古今有很多黄山诗词流传于世。
2007年5月8日,黄山市黄山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黄山之美,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意境之美,有着让人产生太多联想的人文之美。
无论是艳阳高照下显现出的铁骨峥嵘之阳刚之美,还是云遮雾绕下若隐若现的妩媚之美,亦或是阳春三月里漫山遍野盛开的鲜花透出的浪漫之美,甚至在雪花纷飞的严冬处处银妆素裹下的圣洁之美,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黄山一年365天只有51天可以看到云海。
游过黄山的人都说:黄山的“主旋律”是在云雾中。
这就是说黄山最好的景色是在高峰地带,而且是有云雾时为最佳。
当人们在高山之巅俯首云层时,看到的是漫无边际的云,如临于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
黄山云海,特别奇绝。
漫天的云雾和层积云,随风飘移,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回旋,时而舒展,构成一幅奇特的千变万化的云海大观。
每当云海涌来时,整个黄山景区就被分成诸多云的海洋。
被浓雾笼罩的山峰突然显露出来,层层叠叠、隐隐约约,山之秀之奇在这里完美的表达出来。
飘动着的云雾如一层面纱在山峦中游曳,景色千变万化,稍纵即逝,每一分每一秒都不一样。
黄山年平均有雾淞62天,雨凇
【第35句】:9天。
黄山大部分是粒状雾凇,气温在-2至-7℃时,就容易形成。
当雾滴扩大到毛毛细雨时,就能形成雨凇。
黄山地形复杂,小气候差异明显,所以有的地方多雨凇,有的地方多雾凇,有时两者可同时出现。
黄山市、黄山区、黄山风景区的区分 黄山市成立后,因历史的原因,形成了三个基本相同的地名,这就是:黄山市、黄山区、黄山风景区。
黄山市原为徽州地区,是我国三大地方学之一“徽学”(其他两个是“藏学”“敦煌学”)的发源地。
1987年,为发展黄山旅游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同时将原黄山市(县级市,原太平县)改为黄山区,这样就有了三个不同性质的“黄山”:黄山市(屯溪)、黄山区(太平,黄山风景区北大门)、黄山风景区(汤口镇,黄山风景区南大门)。
黄山风景区(也就是要游览的黄山脚下)目前在黄山区的政区内,不在黄山市政府所在区,黄山市政府所在区以及黄山车站、黄山机场距黄山风景区约70公里。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黄山山脉东起绩溪县的大嶂山,西接黟县的羊栈岭,北起太平湖,南临徽州山区。
具体位于东经118°1"度,北纬30°1",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粹风景区154平方公里。
编辑本段黄山名称由来 黄山古代秦时称黟山,相传公孙轩辕黄帝率手下大臣容成子、浮丘公来此炼丹,并最终得道升天,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依此传说,唐玄宗赦改黟山为黄山。
编辑本段地质地貌 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
黄山群峰林立,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最高峰天都峰一起,雄居在景区中心,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气势磅横的立体画面。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 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全山有岭30处、岩22处、 7处、关2处。
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是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黄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典型的冰川地貌有:苦竹溪、逍遥溪为冰川移动创蚀而成的“U”形谷;眉毛峰、鲫鱼背等处是两条“V”形谷和刨蚀蚀残留的刃脊;天都峰顶是三面冰斗刨蚀遗留下来的角峰;百丈泉、人字瀑为冰川谷和冰川支谷相汇成的冰川悬谷;逍遥溪到汤口、乌泥关、黄狮垱等河床阶地中,分布着冰川搬运堆积的冰碛石;传为轩辕黄帝炼丹用的“丹井”、“药臼”,也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
编辑本段气候 黄山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
黄山阴雨天多,云雾天多,接近于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四季平均温度差仅20摄氏度左右。
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年均气温
【第7句】:8°C,夏季平均温度为25℃,冬季平均温度为0℃以上。
年平均降雨日数183天,多集中于4-6月,山上全年降水量为2395毫米。
西南风、西北风频率较大,年平均降雪日数49天。
编辑本段生态 黄山自然环境条件复杂,生态系统稳定平衡,植物垂直分带明显,群落完整,还保存有高山沼泽和高山草甸各一处,是绿色植物荟萃之地,森林覆盖率为56%,植被覆盖率达83%。
黄山野生植物有1452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的有水杉,二类保护的有银杏等4种,三类保护的8种,有石斛等10个物种属濒临灭绝的物种,6种为中国特有种,黄山特有2种,首次在黄山发现或以黄山命名的植物有28种,尤以名茶“黄山毛峰”、名药“黄山灵芝”驰名中外。
黄山动物种类300多种,有梅花鹿、黑麂、毛冠鹿、苏门羚、长尾雉等14种中国国家级保护的野生动物。
编辑本段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黄山,在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16世纪中叶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66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