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导游词150字
介绍三峡的导游词50~100字
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
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
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
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
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谁能写一篇关于三峡的导游词啊 250字左右啊 急急急谢谢了
三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人人皆知的《早发白帝城》。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美丽的三峡风光。
让我们一起踏着这古诗的风韵,一起亲近这大自然,去看看风光秀丽的三峡吧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三峡风光,美不胜收,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这真是让人陶醉于其中呀
三峡的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三峡的水,水涨湍急,交通阻断。
春冬之时,水退潭清,风景秀丽;秋天之时,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山水的秀美,渔歌的悲凉,猿鸟的哀啭,无不反映出祖国山河的壮美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三峡,用我们的心灵来感受祖国山河之美吧
谁能写100字到150字《岳阳楼记》的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
您现在所到达的是风光之秀丽迷人的洞庭湖附近。
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跨湖南湖北两省。
素有古人常来与此,留下千古绝唱的美是美句。
如孟浩然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刘禹锡的<望洞庭>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等千古名句。
在这里雄伟壮观的岳阳楼才真正名扬天下
由同样受贬才华横溢得范仲淹记述了一篇《岳阳楼记》,才使其流芳千古
好了,下面就请大家漫漫欣赏这美丽的大好景色吧
《三峡》小练笔:我是三峡小导游。
选择三峡的一个季节或者一个方面去写一篇情文并茂的导游词。
150字左右
各位朋友好
现在,我们到了著名的长江三峡了,三峡位于长江上游的重庆与湖北之间,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而这儿的风光,雄奇险拔却又不失庄雅秀丽,是个休闲的好地方。
三峡总长二百公里,大家看看两边都是连续不断的山,山没有一点缺口,如一条绿龙一带。
这儿的山都高耸入云,遮天蔽日,把天空锁成了一条带子。
要不是现在是正午,连太阳也瞧不见呢
三峡是个“多景”的地方。
一年四季,这个地方都有绝然不同的美景等你欣赏。
在夏天,这儿水势浩大,水流湍急,是一种奔放的美感。
但出于安全起见,还是要略加小心。
秋天呢,是一种凄婉的美感,每到带霜的早晨,都有猿那哀转的啸叫,真可谓催人泪下。
要是你是个喜欢清幽美感的人,可真是来对时间了
像今天这样的春日,展现了三峡的清幽美。
这儿有如雪的急流和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还倒影了世间万物的影子,游客依次可以探下头看看,喏,那还有倒映的太阳呢
在你们两边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怪的松柏,很有趣味。
现在,我们面前是两边的瀑布。
这水飞流激荡,是文雅中跃动的美感,好了,随着船的前行,我们好好享受水清树秀、山高草盛的美景吧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我们旅行就此结束了。
愿这次三峡之旅能在你心中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再见
三峡导游词200字初二水
各位旅客朋友们,好!我是007号导游XXX,现在我在的地中国第一大水利枢纽--三峡水利.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大峡谷的总称,从自然上说三峡是美丽长江的标志性河段,从人文上说三峡是长江文明的华彩乐章.因为有了三峡,长江变得更加雄伟,风光变得格外秀丽.三峡因长江而存在,长江以三峡而骄傲.下面是自由活动时间,旅客朋友们可以随意拍照留念,3个小时后在这里集合.(有些罗嗦,你可以自己删减一部分哦.) 长江三峡旅游,可以从重庆顺流而下,快镜头地观赏三峡奇特风光,也可以从上海、南京或武汉逆流而上,慢节奏地饱览长江沿途美景.然而,从长江三峡门户宜昌出发,畅游神奇美丽的长江三峡,是长江三峡旅游最佳起始点.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南津关,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无数中外游客为之倾倒.朋友,让我们开始神奇壮丽的三峡之旅吧!...
为三峡写一段导游词
庐山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好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个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日照香炉生紫烟,要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大家知道这两首诗,是写哪里的吗,对了,庐山。
“不识庐山真面目”,已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用语了,那么,庐山的真面目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从我下面的介绍中,也许能让大家略知一二。
庐山位于江西省的北部,地处长江南岸,鄱阳湖西北,南接星子,北邻九江。
庐山虽然没有列入“五岳”之列,却又“庐岳”之称(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封得),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赞誉。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他的《庐山草堂记》中,赞叹它是“匡庐奇秀家天下上”。
庐山的山体呢,呈长椭圆形,从高空鸟瞰,仿佛一个肾脏,山势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长约20公里,宽约16公里,总面积约300平方米,庐山由99座山峰组成,最高峰为汉阳峰,海拔1474米,那么庐山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约6000万年以前,这一地区是汪洋大海,经历了一场“燕山运动”的造山运动,大致形成了今天的摸样,又在200万年前,又经历了第四纪冰川。
简单的说,就是地壳运动,褶皱隆起,断裂上升而成,地质史上称之为“地垒式断块山”。
那么庐山,是属于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宜人,也许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地势每升高1000m,温度会降低6度左右,而庐山平均海拔在1000m以上,这样的气候就形成了庐山:春天迟、秋天早,夏天短、冬天长的特点。
年平均气温11度,历史上最高温32度,最低温,-16度,在炎热的夏天,庐山相对于山脚下的九江南昌南京武汉等几个火炉来讲,是一片热海中的清凉岛屿。
因此,庐山是有名的避暑胜地。
常常有人问:庐山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打空调和大氧吧。
只有冬天才有暖气,为了防止近几年,随着宾馆档次的提高,一些四星级的宾馆也安装了空调。
庐山是平地突起的山中的地形相对来说,比较封闭,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庐山常年处于的云雾缭绕中。
庐山的烟云雾雨是庐山最美的景色之一。
庐山就是有个奇怪的现象:一年365天,有200多天是云雾天气,所以在山中,如果遇到了一场大雾,而看不清四周风景的时候,千万不要觉得遗憾,因为云雾正是庐山的一大特色,要不当年苏东坡,也不会写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大家选择庐山呢,也是一种智仁双全的选择。
庐山不但山高景秀,水资源也很丰富,庐山相对湿度大,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4%,也就是庐山比较潮湿,特别是在梅雨季节,相当潮,家具都快发霉了,山上的居民商店宾馆都一样,大家在城里呆惯了,来到山区,可能对山里的潮湿不太适应,还请大家多多体谅,气候就是如此,没有办法。
在此,我先问一下,各位团友,吃不吃辣呢,庐山人比较能吃辣的,除了口味之外呢,还可以驱寒去湿,预防关节炎。
云雾是山的灵魂,流水是山的血脉。
庐山有22条瀑布,著名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诗下的瀑布,还有庐山山顶上第一奇观之称的三叠泉瀑布,还有新开发的大口瀑布,都非常有名。
犹豫山中沟谷纵横,雨水充沛,常常是“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泉” 此外,庐山还有三座人工湖。
如琴湖,芦林湖,莲花台水库。
“高山出平湖”这在全国都是很少见的。
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魅,山水相容,魅力无穷。
有人说,酒能让人古道热肠,茶能让人仙风道骨。
而庐山就生长着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庐山云雾茶。
庐山湿润的环境,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因为他常年生长在云雾飘渺的山间,因而得名云雾茶。
一般懂茶的人都知道,茶叶按加工工艺的不同,分为绿茶,白茶,黄茶,黑茶和红茶。
他们并不是茶叶不同,而是生产加工的过程不一样。
庐山云雾茶属于绿茶,最早产于汉代。
宋代时开始,成为贡品。
外形条索紧结、翠绿多亳。
汤色:绿而透明。
滋味:浓厚、鲜爽。
号称是“香謦、味厚、色翆、汤清”四色。
所谓“名山出名茶,名茶自有名人夸”,唐朝茶圣陆羽就曾赞叹它是“天下奇茶”。
朱德元帅喝过之后,立马写了一首诗: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
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古人也说过:早采为茶,晚采为茗。
茶叶呢,是谷雨前茶,清明前茶最好。
饮茶呢古往今来,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
有人说:喝茶的女人,不一定有魅力,但绝对优雅。
喝茶的男人,不一定潇洒,但绝对从容。
茶具有多种保健功能,长喝茶,可以,清心养目,美容,减肥,抗衰老,防癌防辐射等等。
我们呢当地人对喝庐山云雾茶有个讲究就是: 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
也就是说,因为庐山云雾茶味道十分浓厚,第一杯是不喝的,称为,洗茶,第二杯,才开始饮用。
随着加工工艺的提高,现在的云雾茶,为了适应大众的口味,已经开发出了浓淡各异的品种。
大家在庐山期间,玩累了,可以泡上一壶庐山云雾茶,真可谓是“甘甜苦涩壶中煮,湖光山色闭中趣”。
除了云雾茶,在庐山的山谷小溪中生长着石鱼石耳石鸡。
称为庐山三石, 石鱼,生长在小溪中,通体透明,无磷,因为永远长不大,有俗称绣花针,是很有营养的补品。
石耳,常年生长在悬崖峭壁上,外形好似人的耳朵,故称为“石耳”。
正如大家所知,这蜗牛不是牛,壁虎不是虎,而石鸡也不是鸡,而是一种麻皮青蛙。
野生的石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生长在山间的小溪中,因为它体肥柔嫩,味美如鸡,故称为石鸡,现在的石鸡大多是人工饲养,但价格昂贵。
以上三石一茶,石鸡石鱼石耳以及庐山云雾茶,就是庐山最主要的特产。
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呢,可以在庐山品尝,也可以买回家馈赠亲朋好友,但是要注意辨别真假。
介绍了庐山的山水,大家的心中肯定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叫庐山,其实,他最早叫“敷浅源”,但后来改为庐山。
这“庐山”二字呢,最早出现在《史记》当中。
记得唐代诗人刘禹锡曾说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庐山的得名就来自于一个和神仙有关的传说,相传在公元前6世纪,有一个叫“匡俗”的人约了7个弟兄在这座山上结庐炼丹,求仙成道,后来当时的周定王,欣赏他们的才学,就派出使者请他们出山,来辅佐朝廷。
后来匡氏兄弟成仙飞天而去,什么也没留下,只留下了他们曾经住的茅庐,所以当时老百姓把它叫做“匡庐”,又叫匡山庐山。
庐山的历史,在三国之后,大多有据可考。
在这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庐山一直以秀色吸引着众多游人。
史料记载,历史上,第一个登上庐山的名人是谁呢,西汉的司马迁,公元前126年,司马迁他登上了庐山,来考察大禹治水的历史,在《史记》当中写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
随后,名人墨客是纷至沓来,主要有晋朝的王羲之、陶渊明、慧远、陆修静。
唐代的李白、白居易。
北宋的苏东坡、王安石。
南宋的岳飞朱熹 明朝的唐伯虎、徐霞客。
清朝的康有为。
明国的陈三立、徐志摩、胡适。
他们都曾被庐山的美景所吸引,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
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苏东坡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 由此可见,庐山是个文化名山。
可能,各位朋友去过不少的地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你在各大名山大川旅游的时候,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这里有一座道观,那里有一座寺庙。
对不对,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宗教名山,那么在咱么庐山也不例外,并并且从古至今,宗教在庐山一直都很兴盛,但又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为什么呢, 因为庐山是“一山有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
” 对于信仰宗教的朋友来说,我很幸运的告诉你,庐山有六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藏传佛教。
佛教:东晋慧远净土宗 东林寺。
道教:陆修静。
1895年,英国人开始在庐山强行租地,建造别墅以来,西方列强纷纷染指庐山,并且带来了他们的宗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并修建了教堂。
所以说,庐山是个名副其实的宗教名山。
大家知道,古代主要来庐山,是游历、隐居和读书。
但后来,南唐的时候,在庐山设立了庐山国学,南唐中主李灏曾在庐山开先寺读书,至今还有当年的读书台。
到了南宋,朱熹在庐山创立了白鹿洞书院,它也是中国第一座讲学式的书院。
正是由于庐山的历史悠久,人文活动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当然庐山的名气,除了它历史悠久,风景优美外,它还和政治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1895年,英国人李德立来到庐山,就被庐山美丽的风光所吸引,于是强行租借庐山牯岭到长冲一带,租期是999年,并且把租借内的土地划分为130块地皮在上海拍卖,获得暴利。
此后,美德法日等西方列强的传教士,外交官也纷纷来庐山租地,并建造了大量的别墅。
也许大家对李德立这个人并不熟悉,但是他在中国的近代史上留下了一个并不光彩的身影。
李德立是靠卖庐山的地皮发财之后,又积极政治发展。
在辛亥革命后,他充当了政治调解人。
1935年,中国政府无条件收回了牯岭租界,不过现在的庐山仍保留 各种风格 的西方别墅千栋,都是西方列强殖民的产物。
所以说,庐山山上的牯岭,又被誉为“万国别墅群”。
提起庐山的政治,就不能不提蒋介石。
有人说:庐山,浓缩着一部蒋介石的兴衰史。
1926年12月,蒋介石第一次登庐山,就露出了要分裂大革命准备反共的真面目。
从1926年到1948年这十几年里,除了抗日战争几年外,他每年都要上庐山,把庐山变成了南京之外的第二中心,从此,庐山成为了国民党的“夏都”。
1937年7月17日,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在庐山召开了由各派人士参加的座谈会。
要求: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这就是著名的庐山谈话会。
1939年4月16日,日军开始攻占庐山,4月18日,完全占领庐山,占领时间长达6年,给庐山造成了数千年以来最大的浩劫。
烧毁了最古老的归宗寺,名人真迹,有的被抢,抢不走的就被毁掉了,其他名胜古迹被毁掉的不计其数,让人深感痛心。
1945年5月18日,庐山解放。
然后1959年,中共八届八中全会 1961年,庐山中央工作会议 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
美庐 所以说,庐山还是个政治名山。
上庐山三条路: 一蒋:好汉坡 二毛:1953年有了第一条公路,北山公路36公里与九江相连。
三林彪:1971年第二条公路,南山公路25公里与南昌相连
三峡的导游词怎么写100字左右
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大峡谷的总称,从自然上说三峡是美丽长江的标志性河段,从人文上说三峡是长江文明的华彩乐章.因为有了三峡,长江变得更加雄伟,风光变得格外秀丽.三峡因长江而存在,长江以三峡而骄傲.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685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