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景点导游词400字
介绍新疆的导游词,简短的
各位游客: 欢迎大家来到新疆。
新疆有着占全国面积六分之一的土地,人们一踏上这里,就会被它的神奇博大、美丽富饶所吸引。
相信在短短几天的游览中,新疆光彩夺目的历史文化、瑰丽全姿的民族风情、神秘绝妙的自然景观、珍奇稀有的古迹遗踪、富饶丰盛的物产资源会让您惊叹不已。
地理概况 游客们,新疆神奇在哪里?首先还是让我来介绍一下它的地理概貌。
新疆的地形地势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就是“三山夹两盆”。
天山山脉横贯新疆,南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合抱塔里木盆地,北与阿尔泰山脉合抱准噶尔盆地。
俗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
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间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疆的准噶尔盆地,中间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两大沙漠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绿洲。
绿洲和山地草原,成了新疆人民的世居之地。
维吾尔族导游词400字
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
这两部分人于公元840年大规模汇合,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完成。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在中国西北边陲新疆,有一座白雪皑皑的天山,天山脚下聚居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
总人口达987万人(2009年),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维吾尔族共计9
【第41句】:3796万人(2006年),约占新疆总人口的46%。
根据史籍记载:维吾尔族原是公元三世纪游牧于中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一带的游牧民族。
由于受部落间战争的影响,各个部落的分支逐渐迁徙西域(今新疆),先后曾被译为“韦纥”、“乌纥”、“袁纥”、“回纥”、“回鹘”、“畏兀儿”,以后才改为“维吾尔”,沿袭至今,是“团结”、“联合”之意。
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
此外还擅长园林艺术。
中国最大面积的葡萄生产基地,即葡萄沟就在离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东南184公里的吐鲁番盆地。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联合”。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以及河南开封、郑州等地。
维吾尔族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如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族舞蹈等闻名中外。
维族传统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维族民间舞蹈有:《赛乃姆》、《夏地亚纳》;民间乐器有“达甫(手鼓)、“都他尔”和“热瓦甫”等。
维吾尔民族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丝绸之路”的导游词400字
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
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
丝绸之路,在新疆按其路线分为南、中、北三道。
所谓西域则泛指古玉门关和古阳关以西至地中海沿岸的广大地区。
后来,史学家把沟通中西方的商路统称丝绸之路。
因其上下跨越历史2000多年,涉及陆路与海路,所以按历史划分为先秦、汉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按线路有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之别。
陆上丝路因地理走向不一,又分为“北方丝路”与“南方丝路”。
陆上丝路所经地区的地理景观差异很大,人们又把它细分为“草原森林丝路”、“高山峡谷丝路”和“沙漠绿洲丝路”。
丝绸是古代中国沿商路输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为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也被用作丝路的别称,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
正如“丝绸之路”的名称,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丝绸与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象征。
丝绸不仅是丝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费品,也是中国历朝政府的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中国的友好使节出使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时,往往将丝绸作为表示两国友好的有效手段。
并且丝绸的西传也少许改变了西方各国对中国的印象,由于西传至君士坦丁堡的丝绸和瓷器价格奇高,令相当多的人认为中国乃至东亚是一个物产丰盈的富裕地区。
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
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随着商队的行进不断流入欧亚各地。
这种远早于丝绸的贸易品在欧亚大陆的广泛传播为带动欧亚贸易交流做出了贡献。
这种珍贵的商品曾是两河流域各国财富的象征。
当青金石流传到印度后,被那里的佛教徒供奉为佛教七宝之一,令青金石增添了悠远的宗教色彩。
而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
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
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
运往中国的365kUaIle.cN是稀有动物和鸟类、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
我国古代历代王朝经营西域、开拓丝绸之路的事业富有浓厚的怀柔远国的政治理想色彩,但其本身也反映出强大的国力水平和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国际贸易的动因。
历史上所谓大汉、盛唐气象也就是指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和丝路贸易的繁荣而带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飞跃发展时期的社会面貌和精神风貌。
伴随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的是欧亚大陆民族迁徙和融合的宏伟过程。
在这种壮观而动荡的背景下,中西交通、丝路贸易固然会在某一区域、某一时期或某一突变事件中遭受挫折,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自身迫切的交流和发展需要,以及欧亚贸易格局和巨大商贸利润的驱动,东西方各地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寻找新的贸易伙伴、尝试新的贸易方式的热情和努力从未减少和中断,以至于不少富于冒险精神和渴望财富的民族甘愿弃别故乡,跋涉沙漠戈壁、高山草原、雪山绝域,成为丝绸之路上最活跃、最有生气的商业民族。
翻开本书您将看到悠远的丝路古道、沙埋的绿洲文明、失落的古城、最早的丝路路线、往来于丝路古道的行旅、物种的流传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等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事件。
三分钟新疆导游词
请各位游客: 欢迎大家来到新疆。
新疆有着占全国面积六分之一的土地,人们一踏上这里,就会被它的神奇博大、美丽富饶所吸引。
新疆神奇在哪里?首先还是让我来介绍一下它的地理概貌。
新疆的地形地势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就是“三山夹两盆”。
天山山脉横贯新疆,南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合抱塔里木盆地,北与阿尔泰山脉合抱准噶尔盆地。
俗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
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间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疆的准噶尔盆地,中间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两大沙漠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绿洲。
绿洲和山地草 原,成了新疆人民的世居之地。
辽阔的土地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
新疆古称“西域”,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居民。
由于地域辽阔,交通发达,历史上曾是众多民族驰骋角逐之地。
远古在南疆活动的主要是羌人,相传还有与周人有着远亲关系的赤鸟人。
到了秦汉之际,新疆已形成许多“国”,史称“西域三十六国”。
历史上对沟通新疆和内地关系贡献最大的要数汉武帝,公元前138年,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此后又派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率军出击匈奴,并逐步使西域归属了汉朝。
张骞出使西域后的1500多年时间里,无数商人、官吏、使臣、僧侣沿着张骞的足迹东来西往,形成了一条沟通中国与中亚、南亚以及欧洲的商业通道。
伴随着古道上的驼铃声,古代中国精美的手工艺品、珍贵的药材以及火药炼制术、造纸术、印刷术传到了西方,欧洲和亚洲各国的特产以及佛教、景教、伊斯兰教及其文化艺术也流入了中国。
流通在这条通道上的商品中,最珍贵、最具代表性的即是精美华丽的中国丝绸,因此这条古老的交通线就被誉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像一条友谊的纽带,把古老的黄河流域文化、恒河流域文化、古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联结在一起,成了一条举世闻名的最古老的“外贸交流、文化传播之路”。
介绍新疆的导游词最优美的最简短的
我们中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当然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习俗,但我却对新疆人民的当地习俗非常感兴趣。
新疆人民有三大类习俗,分别为:饮食习俗、服饰习俗、民俗禁忌。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当地的饮食习俗了。
新疆人个个都是热情好客的,并且非常大方,只要你去做客,他们会热情地把你请进屋子,并端上他们风靡全国的一大名馔——烤全羊,再配着别致的各类抓饭,一大盘一大盘,毫不吝啬。
他们还有和烤全羊相似的手抓羊肉。
无论谁家办喜事、丧事,手抓羊肉是必不可少的菜。
当他们饿了时,他们的小吃可谓是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烤包子、拉面、油塔子、奶茶。
更奇特的是他们能把羊奶、牛奶制成许多奶制品,这些奶制品,这些奶制品不但有纯天然的浓郁的奶味,而营养价值相当高。
再有就是用马奶发酵而成的马奶子酒,那种奶香和酒香的混合味道真能把天上的神仙都引来。
到了寒冬腊月,他们还照样在街头围着火炉吃西瓜,并且还吃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
新疆的饮食独有一道风味。
那里的食物,天上美味,那里的人民,热情大方,新疆真是一个好地方!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92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