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新昌斑竹导游词

急求短篇人文景观导游词

朋友你没说具体那省市,给你这样的人文景观导游词,希望对你有用。

宁波市介绍导游词 宁波简称甬,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浙江宁绍平原东端,即东经120°55"至122°16",北纬28°51"至30°33"。

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县、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

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副省级计划单列城市和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力的较大的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全市辖鄞县、象山、宁海三个县,余姚、慈溪、奉化三个县级市。

市区设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五个区。

全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总人口535万,其中市区面积1033平方公里,人□120万。

宁波境内主要山脉有四明山和天台山两支。

四明山又名句余山,是天台山脉的支脉,横跨本市余姚、鄞县、奉化三县(市),并与嵊县、新昌、天台三县连接。

山峦起伏,蜿蜒连绵,危崖壁立,森林茂密。

四明山,据志书载:四明山周围八百里,二百八十峰,峰峰相次,中顶五峰,状如莲花,疑近星斗,山顶极平正,有方石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四明。

这就是四明山名称的来历。

天台山,主干山脉在天台县,宁波境内为其余脉,有4大分支从宁海县西北、西南入境,经象山港延至镇海、鄞县东部诸山。

宁波有漫长的海岸线,港湾曲折,岛屿星罗棋布。

全市海域总面积为9758平方公里,岸线总长为1562公里,其中大陆岸线为788公里,岛屿岸线为774公里,占全省海岸线的三分之一。

全市共有大小岛屿531个,面积5

【第24句】:07平方公里。

宁波境内有两湾一港,即三门湾、杭州湾、象山港。

这些湾港,因有钱塘江、甬江及众多溪河注入,夹带着大量泥沙和营养物质,为滩涂和近海生物繁殖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宁波沿海潮汐属不正规半日期潮型,一天有两个高潮和两个低潮。

平均高潮为吴淞零点以上

【第3句】:14米,最高潮位

【第4句】:86米,平均低潮位

【第1句】:47米,最低潮位为0.31米。

三门湾、象山港、甬江的潮差自南向北递减,甬江镇海口外的潮流,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朔望日涨于十一时一刻。

市区三江口的潮汛则朔望日涨于一时。

宁波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河流有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余姚江发源于上虞县梁湖;奉化江发源于奉化市斑竹。

余姚江、奉化江在市区三江口汇合成甬江,流向东北经招宝山入海。

整个甬江流域,因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

宁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第16句】:2℃,平均气温以七月份最高,为

【第28句】:8℃,一月份最低,为-

【第4句】:2℃。

全市无霜期一般为230天至240天,作物生长期为300天,适宜于粮、棉、油料等作物的生长。

年平均降水量为1300至1400毫米,五至九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

宁波历史悠久,是有7000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

春秋时期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郭、贸、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一直沿用至今。

宁波在唐时与扬州、广州并称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

宋时又与广州、泉州同列为对外贸易的三大港口重镇。

鸦片战争后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写宁海景点的作文

今天,我们一起去宁海游玩。

一进景区,就看见对面的山上有三个大窟窿,我想:那就是主要景点吧

于是我们就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山了。

一路上,碧水清潭、绿树成荫,树上的鸟鸣声此起彼伏,正当我们陶醉在美景中时,不知不觉间窟窿已在眼前,粗粗一看洞口像宝剑的形状;旁边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剑门雄风”。

哦,原来这就是石窟的入口啊

我怀着好奇三步并作两步直奔石窟。

呵,好冷

一进石窟一股冷气就迎面而来,我不由得打了个哆嗦。

等大家一起进洞后,我们便向前走去,时而瀑布声隆隆作响,时而小溪流水涓涓,旁边奇形怪状的石头,好像在给我们指路。

小路时而宽,时而窄,忽而左,忽而右,绕得我们头都晕了。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来到了一个阴暗的洞前,我勇敢地第一个冲了进去,忽然眼前一黒,我的心一下子就揪紧了,只觉得四周阴森森的,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正在这时候一缕阳光透了进来——呵,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当我庆幸胜利出洞的时候,一个更令人胆战心惊、毛骨悚然的场面——悬崖峭壁下竟是万丈深渊

这时只听旁边的导游在说:“这里离水面有600米,……”。

啊,如果掉下去可就不得了啦

我一下子来了恐高症,头晕乎乎的,不敢看第二眼,只好闭着眼睛,扶着栏杆小心地向前挪动步子。

至于导游后面说的是什么,我都不想再听下去,我只是一个劲地告诉自己,得尽快离开这是非之地。

出了“超级恐怖”地带后,回想起来,还真有些刺激。

我们边游玩边欣赏,的奇石妙水让我们留连忘返。

被称为“江南最奇美的石文化风情园”——,果然名不虚传。

强蛟群岛:  宁海的海,宁静而美丽,在象山港湾内,居然能见到蔚蓝的海水。

这在大陆近海一带颇为鲜见,是祖国万里海疆富有特色的一段。

  在宁海,不光可进行陆上旅游,爬山涉水、穿密林、探峡谷;也可进行海上旅游,象山港、三门湾畔碧海金沙的强蛟群岛、双山岛等,让您充分领略海港风光,品尝鱼虾蟹贝等美味海鲜。

  象山港的强蛟群岛是一群古老而神秘的岛屿,几千年的人文沧桑使它平添了几许凝重的历史感。

   强蛟群岛泛舟海上,极目远眺,蓝天与碧海一色,2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12座小岛星罗棋布,宛如一条,嵌镶于万顷碧波之中,的确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千岛湖”。

它比新安江的千岛湖水面更辽阔、气势更雄伟。

此处四面环山,波澜不惊,各个小岛各领风骚,争奇斗艳。

  强蛟群岛中以白石山岛最奇,岩石诡奇多姿;中央山岛最秀,花木争相竞艳;横山岛最著名,上有古寺,林木参天,浓荫垂海。

从明初开始,这里就是香火旺盛的“小普陀”。

  现今绿树簇拥着“南普禅院”,供奉着缅甸赠的两尊玉佛。

徜徉其中,您能体会到“蓝天碧海”的真正含义。

此外还有汉代的鲒埼亭,系汉代设烽火台的海防驻兵营寨。

  强蛟群岛自古有蜃海之称。

每当雨后,海天如洗 ,有五彩蜃气从海面冉冉升起,隐隐有亭台楼阁、山峦树木,似梦似幻。

  强蛟群岛是宁海著名的渔业捕捞和,水产之优居浙江三大养殖港湾之最,是品尝海鲜的理想基地。

贝壳类品种特别丰富:牡蛎、血蚶、青蟹等特别著名。

在岛上吃烧烤、尝海鲜,,别有风情,是旅游者的一大享受。

长街伍山石窟  在宁海东乡长街镇,有好几个石窟,伍山石窟是其中一个。

  伍山石窟历经800多年,由人工采石形成。

目前,已经发现大约30余个洞窟群,800多个形态各异、宛如天成的洞窟。

石窟群风光奇险,雄伟与妩媚并存。

整个石窟从外看,好像一个巨大的城堡。

主洞窟高数丈,旁有几个小石窟,洞窟之间或相连或相通。

数个洞窟好像一个歪斜的葫芦,口小腹大。

洞口就在山顶,像一扇天窗。

洞壁就像一顶随风飘舞的幔帐。

洞内可搭戏台。

  伍山石窟因紧临大海,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海产。

目前总规划面积约40公顷的伍山石窟旅游度假区即将建成。

整个规划区域分为一个主景区和两个分景区。

伍山石窟主景区包括不周神山、聪明山水、岳井洋景区和伍山度假区,将分别建成洞室园林观光区、洞窟童话游乐区、海湾盐场观光区以及宾馆别墅度假区;道士岩和石兰山这两个分景区,将建宗教、石文化区和洞窟野营探险区。

野鹤湫  野鹤湫位于黄坛镇西部,记载的梁皇山的北麓,距县城15公里。

  景区内丰富,有浙东地区最密集的瀑、潭群。

18级飞瀑,36泓龙潭,或缓或急,或宽或窄,绵延数公里。

  这里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春来山花满坡,蝶飞翩翩;秋天红叶遍地,雁鸣声声。

景区内,沟谷纵横,险峻奇秀,林木丰盛,环境清幽,空气新鲜,气候宜人,最适合一家人或三五好友在此喝茶聊天、休闲自娱。

据说,此地曾是野鹤的家园。

民间一直流传着王乔乘鹤东来这里的仙话。

这一带还被推断为黄公造纸的基地。

野鹤湫据开发部门规划,整个景区分为六个分景区:野鹤溪、闲云溪、云鹤坪、野猪头、丁山等。

  最有特色的分景区是野鹤溪,全溪长达

【第2句】:5华里,有由会真瀑布、瑶台瀑布、天门瀑布等组成的瀑布群。

  为了从入口处开始都已铺设了石级,沿溪都装有不锈钢栏杆。

在各个观景点还建造了竹亭、竹台、竹楼、竹榭、竹廊、竹桥……   位于整个景区东北部的闲云溪,面积800余亩,目前是景区的入口处,建有与景区相适应的闲云山庄,内有宾馆饭店、管理房、购物长廊、停车场、公厕等。

同时还有供野餐用的烧烤区等。

  云鹤坪,除了建有供游人度假、休闲的多种建筑外,还建有突出野鹤湫作为发祥地的道观小区:道观、太极图像、健身屋等建筑物。

  野猪头、丁山则保持原始生态,建成度假村、动物园、植物园、百果园、茶园等,为游人提供丰盈的绿色环境和绿色食品。

梁皇山  梁皇山在宁海县城西面

【第11句】:4公里前童镇北部边境。

属于南干山。

西接大门山,东连岵岫岭、封山,南为大红山。

东、北与黄坛毗连。

山多松、竹、薪柴。

主峰7

【第68句】:2米。

梁皇山原名桐柏山。

传说,南北朝梁武帝(464—549)徒吃素的创始人,被尊奉为“饿佛”。

他的长子昭明的第三个儿子萧察,有文才,精佛法,深得武帝钟爱,封为岳阳王,任东扬州刺史、会稽郡太守,家有宾客数千。

梁太清末年(549),宠信降将侯景作乱,陈霸先兵起,朝廷相互倾诈杀戮,岳阳王携王妃、太尉、将军多人,到桐柏山避难隐居,在“稍场”的佛寺中,随同和尚念经拜佛,同时习文练武。

叛兵赶到,警卫将军站司,太尉被捕杀于寺前驿站十字路口;王妃遁入深山尼庵带发修行,岳阳王在和尚护送下躲进双大门的岩洞中脱险。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回到京城,做了梁宣帝。

民间有句顺口溜:“梁岩亮,金钟响,岩门开,王子出山做宣帝”。

此后,驿站改为梁皇街,稍场佛寺命名为梁皇寺,桐柏山更名为梁皇山。

现在已开发为风景旅游区。

  到梁皇山旅游首先看到山的南麓有建于唐武德年间(618—626)之梁皇寺。

寺前原有古桥一座,名为“过远桥”,北宋罗适曾有一诗:“长忆西桥避暑时,天风六月袭人肌。

水随地脉来五尽,云过山头去不知。

拂面稚松应偃盖,当年游子已庞面。

共师欲动溪边石,留与东归题好诗。

”只是现在梁皇山前已有公路,今桥已圮。

  从梁皇寺东首的山路大约走40分钟山路上去是一个小庵,这里曾就是王妃遁入深山尼庵带发修行的地方,叫梁王簪。

小庵前有稀之方竹数丛和紫竹。

  上梁王簪可看到很多石景:如岩门,又称“东天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与天台山赤诚山、黄岩羽山洞、章安八仙岩合称为古台州“四大胜景”,此外还有石塔、龙口珠、蛤蟆石等。

这些石景,连徐霞客都说“峰荣水连,木秀石奇”。

  从梁皇寺的西首上是一条通向八鸟山的公路,公路经过外辽村和里辽村。

梁皇帝词曰:“跨长岫而上寮斗”,这“寮斗”就是现在的外辽村和里辽村。

  公路经过的第一座桥是架在飞龙沟上的,当地又叫双大门,现在也是景区的入口处。

过马路桥就可看到梁皇洞,有人称之为“伏龙洞”,水大如蛟龙出海天旱象潜龙在洞,现有蝙蝠出没,故又称蝙蝠洞。

据当地史称,此洞通新昌县境,无人识其项背。

  沿溪上去有飞龙瀑布、天门瀑布等十多个瀑布和龙潭,千奇百态。

溪的源流经过外辽村,办有农家乐,吃有住,还可自己动手烧烤、扎营。

沿村前的鹅卵石上山去是天竺峰,能看到千丈岩等景观。

向西下山是一条古老的卵石路,沿溪而下,能看到梁源潭、洗脚潭等龙潭瀑布以及五指峰等景点。

  经过外辽村可达里辽村,从里辽村往北下去就是现在的野鹤湫风景区。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至此山,梁皇山是记载的第一座山。

  到梁皇山旅游,可到宁海西站乘车,现行车费每人

【第3句】:50元。

梁皇不到有梁皇山的牌楼,在此下车,经过高速公路过道,步行十几分钟即到。

     位于宁海县城西南14千米处,是浙东地区保存至今的一座最 具儒家文化古韵的小镇。

2007年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当地童氏自南宋绍定年间在此定居后就勤耕好学。

明初,伯礼两次礼聘方孝孺讲学于石镜精舍,共同奠定了诗礼名家的基础。

自此,遵循引水植树优化环境、耕读敦睦、训育后人的美德,历代人才辈出,形成了“小桥流水遍庭户,卵巷古院藏艺文”的古文化风范。

这里还是辛亥革命浙江总指挥童葆喧的故里和台束革命根据地。

可供游览的有职寺其居、明经宅、上堂屋、五福临门、好义堂、名宗祠、的啊夫第等完好古宅和老街、民俗博物馆、鹿山、石镜山、孝女湖、柴万婴柏、徐霞客古游道等景。

描写新昌玻璃栈道的诗句

找到一首当代诗坛名家诗人写的有关的唯美山水风光古诗词名篇名言名句之一如下供参考:新昌县穿岩十九峰文\\\/李者也穿岩入云十九峰,奇姿异态各不同。

低者玲珑若盆景,高者上与白云逢。

碧者苍岭欲滴翠,艳者丹霞染画屏。

幽时花开亦可听,喧时千鸟竞相鸣。

晴时江山丽日照,雨时空谷烟雨濛。

十九峰峦可踏尽,风光细品却难穷。

【注】穿岩十九峰,位于浙江省新昌县。

由十九峰、千丈幽谷、重阳宫、台头山、倒脱靴五个风景区组成,丹霞地貌。

雅、幽、奇、险,景区内有绵亘山脉、高峻台地和蜿蜒江溪,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小溪碧潭、幽谷洞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有“漓江之美、桂林之秀、雁荡之奇”,被称为“浙东张家界”。

景德镇是什么城市

·

【第1句】:1

【简述】 景德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历史上曾与佛山、汉口、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甲类对外开放城市。

景德镇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

景德镇处于昌(南昌)、九(九江)、景(景德镇)三角工业地带,景德镇曾是这个地带上以陶瓷工业为主的江西省的重要工业基地。

江西统计信息网数据称2006年景德镇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3106元。

景德镇由于制瓷历史悠久,瓷器产品质地精良,对外影响较大,“瓷都”两字几乎成了景德镇的代名词。

市树市花,1985年9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景德镇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评选,将樟树定为景德镇市市树,将茶花定为景德镇市的市花。

·

【第1句】:2

【历史变迁】 ·古代 景德镇市域春秋时属楚东境,秦为九江郡番县辖地,汉属豫章郡鄱阳县。

东晋时称新平镇。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新平县。

镇为县属,因在昌江之南,故又称为昌南镇。

八年撤县,开元四年(716年)复置,县治设在新昌江口,故称新昌县。

开宝元年(742年)改名浮梁。

镇先后隶于新昌、浮梁县。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并沿用至今。

元代,浮梁县一度升为州,镇属州。

明代州又改称为县,此后景德镇在行政上一直属县辖区。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时期的1916年,浮梁县治从旧城(今浮梁县)迁至景德镇。

1927年~1929年景德镇曾一度称市。

1930年—1934年中国共产党曾在景德镇建立苏维埃政权和组织。

1935年,中国国民党政府江西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从鄱阳县迁至景德镇,景德镇成为赣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

第二次中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称为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和共产党重新合作,于1938年在景德镇设有中国共产党的新四军办事处,北部山区的瑶里设有留守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4月29日,景德镇和浮梁县的政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接管。

景德镇与县划开建市。

5月4日成立中国共产党景德镇市委员会和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先后隶属赣东北行署、乐平专区、浮梁专区、上饶专区。

1953年6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辖市。

1960年,浮梁县建制撤销,其行政区域划入市境。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将乐平县划属市辖,并将波阳县属的鱼山、荷塘两个行政区域划归景德镇市辖。

1985年,市辖乐平县和珠山、昌江、鹅湖、蛟潭四个区。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浮梁县建制,撤销鹅湖、蛟潭两区。

1992年9月,乐平县撤县建市(县级市)。

2005年,景德镇市辖乐平市、浮梁县和珠山、昌江两区。

·

【第1句】:3

【人口及人口来源】 ·景德镇人口 2006年景德镇市总人口为1

【第53句】:6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第60句】:67万人。

景德镇市各行政区人口数据:珠山区(景德镇市城区)28万;昌江区16万;浮梁县28万;乐平市81万。

·景德镇市城区的人口 景德镇城区的原住居民并不多,相当一部分是近30年来新迁入的人口。

据有关史籍记载,唐初景德镇及浮梁全境人口不足一万,到天宝年间发展到四万有余。

这里面有自然增长的含量,但更多的是人口迁徙的原因。

据有关地方志、宗谱记载,移民主要来自鄱阳、乐平等人口相对较多的邻近的平原地区,还有来自丰城、南昌等古洪州窑附近地区的陶工瓷工。

随着瓷器生产的迅速发展,外来移民也迅速增多,移民中除大批来自都昌、乐平、丰城的瓷业工以外,还有大批来自南昌一带的船民和码头工,来自微州地区的非瓷商户。

他们大部分是流动人口,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逐渐定居在镇区。

建镇一百年后的宋徽宗大观二年,镇区人口已经超过6万,这6万人口中“十之八九”是外来移民,初步形成了“八方杂处”的局面。

元代,随着景德镇陶瓷经济的空前发展使迁徙人口和流动人口都迅速增加,这一阶段江、浙、闽、粤等沿海商人;荆、湘、川、滇、山、陕、鲁、豫等内地商人;以及以蒙古族为主的各少数民族的采购商都经常云集镇区进行商贸活动,使出入镇区的人口已经达到空前状态。

由此可见,景德镇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

【第2句】:

【自然地理】·

【第2句】:1

【地理位置 】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东北部,西北与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波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居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

·

【第2句】:2

【地形】 景德镇属丘陵地带,坐落于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是典型的江南红壤丘陵区。

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和西北部多山,群峰林立,岗峦重叠,最高峰位于与安徽休宁接壤的省界地带,海拔1618米。

景德镇市市区处于群山环抱的盆地之中,如遇持续的暴雨天气,市区很容易形成水患。

1998年市区曾经发生过严重的昌江、南河泛滥,许多工厂企业、居民住宅及城市街道遭受水浸;农田、菜地被洪水冲刷,经济损失非常严重。

·

【第2句】:3

【植被特征及动物资源】 景德镇全境山区特征明显,境内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0%。

植被类型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树为主,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湿地松、苦槠、甜槠、栲树、栎类、枫香、樟树、木荷、毛竹等,还分布着许多国家重点保护树种,如:南方红豆杉、银杏、闽楠、红楠、三尖杉、七叶一枝花等,现已登记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有

【第3句】:9余万株,其中古树名木群80余个,3万多株。

景德镇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Ⅰ、Ⅱ级保护动物有20余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4种,为云豹、金钱豹、黑麂、白颈长尾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猕猴、短尾猴、穿山甲、黑熊、大灵猫、小灵猫、白鹇、鸳鸯、红腹锦鸡等。

·

【第2句】:4

【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山峰层叠,河流密布,山环水绕,景色秀丽。

市区平均海拔32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雨量17

【第63句】: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

【第9句】:8小时。

冬季北部山区经常可以看到雪景,城区由于地处盆地,夏季非常炎热,极端最高气温有时会超过摄氏40度。

·

【第2句】:5

【河流、湖泊】 ·昌江、南河 昌江为流经景德镇市的最大河流,南河是其最大的支流。

昌江发源于江西省与安徽省交界处的山区,大致呈北南走向,由北向南注入鄱阳湖。

历史上,昌江曾是景德镇对外交通最重要的通道。

1998年水灾后,景德镇对昌江和南河进行过较大规模的治理,并对南河东郊的一段河道实施了改道工程,防洪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善。

·

【第2句】:6

【矿产资源】 景德镇的主要矿产有瓷石、高岭土、煤、钨、砂金、铜、萤石、硫磺、石灰石、大理石等,特别是瓷石、高岭土和煤炭蕴藏最具特色。

景德镇的高岭土在国际陶瓷界都具有影响;煤炭资源也十分丰富,是江西省的三大产煤区之一。

·高岭土 高岭土是陶瓷工业最重要的原材料,景德镇产的高岭土品质非常好,用它生产出来的景德镇瓷器,曾经代表着中国陶瓷制品的高端水平和上等品质,影响着中国甚至世界。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高岭土学名--Kaolin,就是来源于景德镇北部山区鹅湖镇高岭村边的高岭山。

·煤炭 景德镇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乐平市(参见“

【第12句】:5乐平的工农业”之乐平矿务局)。

【第3句】:

【陶瓷文化】·

【第3句】:1

【景德镇瓷器】 ·CHINA的故事 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的小写就是“瓷器”的意思,“CHINA”的英文发音源自景德镇的历史名称“昌南”,并以此突出景德镇瓷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

景德镇官方也以此为荣,在对外宣传景德镇陶瓷文化底蕴时加以引用。

·景德镇瓷器 ◆瓷器产品简介 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

◆郑和下西洋与景德镇瓷器 据有关史书记载,古代东南亚、阿拉伯、非洲及欧洲地区的人十分喜欢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的瓷器。

公元1405年 (明永乐三年)开始,郑和七次下西洋,携带了大量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瓷器,促进了中国陶瓷远销海外,扩大了中国陶瓷的声誉,也极大地推动了景德镇的陶瓷国际贸易。

这些情况在《明史》和郑和随行翻译费信著的《星搓胜览》都有记载。

郑和下西洋对发展中国的陶瓷生产 , 特别是发展景德镇的青花瓷来讲,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郑和七次下西洋,景德镇青花瓷、浙江青瓷、福建白瓷,扬名海外,并由东非传及欧洲,使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青花瓷,名声大振,海外需求大量增加。

当时不但海外商船相继到泉州,并派人到景德镇、杭州贩运瓷器绸缎等商品,而且明代国内不少大商人如李锦、潘秀、郭震等,大量装载瓷器等物出海销售,满足海外需求。

当时巨商郑龙芝兄弟,拥有商船百艘,海员千余人,常到景德镇采购青花瓷、茶叶,去浙江采购绸缎,然后派遣海船运到东南亚、阿拉伯、东非各地销售,深受欢迎。

后来,日本著名陶瓷考古学家三上次男率学者在东南亚、非洲考察了中国古代陶瓷输出亚非各国的大量碎片,著有《陶瓷之路》一书,称海上丝绸之路为陶瓷之路,也是古代景德镇陶瓷的国际贸易之路。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9315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