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新安江歙县导游词

岔口的导游词

岔口镇是革命老区,地处歙县皖浙边陲大洲源,黄山——千岛湖公路穿境而过,距县城44公里,千岛湖88公里。

西南与新溪口乡、武阳乡接壤,北与杞梓里镇相邻,东与浙江省淳安县毗邻,是歙县的东南门户。

镇政府位于镇域西部岔口村,新安江上游支流大源河与小源河在此汇聚,呈“Y”字形,“岔口”因此得名。

岔口自古以来就是大洲源日用消费品和土特产品重要的集散地,是大洲源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新安江的流域地理

举例如下: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部落”的徽州,昔时下辖有黟、歙、休宁、婺源、祁门、绩溪六县,因其历史悠久,故此显得古味盎然,就连其地名的取定也都透现出厚重浓烈的历史文化意蕴。

从历史沿革角度看,徽州故地是置县居前,设郡(或州或府)在后,所以在此就先说六县的地名由来。

黟县创设于秦始皇统治时期,它的得名与黄山有关,因黄山的花岗岩山体苍黛黝黑,故秦代前后人们称作黝山,始皇置县于其南,故名黝县。

三国孙吴当政时将黝易作黟,于是黝山就成了黟山 [注:直到唐天宝六年即公元747年,崇信道教的唐玄宗下诏改黟山为黄山才退隐其名]。

同样始置于秦始皇时代的歙县之取名则跟秀水相牵连。

它出自“翕”,意为水流汇合,在今歙县雄村境内渐江(新安江)与练江汇合处有古地名曰歙浦,秦始皇于此地界置县,故名歙县。

休宁县缘于县城附近的灵鸟山之名,该山原曾名鸺山(今名凤凰山),公元208年孙吴政权曾于其南置县,称为鸺阳县,未久即简化成休阳县;后到公元598年,隋文帝把它改称休宁县。

婺源县的取名同水系有缘,该县境内流淌着一条谓称婺江的河流,据《婺源县志》载云:“以婺州水之源,因名。

”,婺源由此得名。

祁门县则因由当地的两处地方而来,据《续文献通考》载云:“以其县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乃合名祁门。

”“祁门”由此而来。

绩溪县的得名则与河流脱不了干系。

据《元和县志》载云:其县境内“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

” 至于“徽州”,据《宋书•地理志》载:“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

” 古往今来其地名来源众说纷纭。

其中因地理因素与词义因素而取名者就各有两种: 地理因素方面,其一缘于山水之名,其二缘于地方之名,这些均与上述六县地名由来或近或同。

“山水之名说”因在绩溪县境内有徽岭与徽溪,故得名徽州,自南宋罗愿《新安志》始载起,后世元、明、清的历代志书都沿用这一传统说法,如清弘历(乾隆帝)《徽州府志》云:“盖郡境存徽岭、徽溪,扬之水出焉,说者以为取诸此”;“地方之名说”因在绩溪县境内另有“大徽村”,徽州由此取得,《太平广记》及《徽州府志》里就持存有此说法。

词义因素方面,也有两种解释:其一,“徽”字含有“绳索、捆绑、囚禁、束系、约束”等意思。

其二,“徽”字还有美好之意。

对于前一种解释,汉朝杨雄在《解嘲》中有云:“徽以纠纆,制以斧锧”。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曰:徽,“纠绳也”。

徽绳意同徽索,指捆绑囚犯的绳索。

所以南朝时期的梁朝统治者叫嚣对宣扬“神灭论”的范缜其人宜“置之徽纆,肃正国典。

”其中徽纆同为绳索,所区别者在于两股盘成之绳索称纆,而三股绞成之绳索叫“徽”。

有趣的是,在宋朝,规定歙州进贡朝廷的物品,仅是白苎和澄心堂纸。

那白苎正是用以结绳的原料。

历史上竟然也有这样的巧合。

当然,徽字还可作动词用。

唐代刘良曾经注解说:“徽,系也”,就是捆绑的意思。

北宋统治者改用徽字作州名,实际上与当时发生的一桩重大历史事件有关,那是北宋宣和二年十月,歙籍人方腊在毗邻歙州的睦州建德军青溪村聚众起义,十二月,他率领起义军攻陷歙州。

未久连战攻略东南六州五十二县。

赵宋王朝急遣童贯统领禁军及秦晋蕃汉兵十五万围击镇压,历时一年,“杀贼八千”,到翌年四月平息了战乱。

五月,朝廷诏令改歙州为徽州,同时将睦州建德军改为严州遂安军。

这一举措意思很明显,它是朝廷对策动农民起义之地人们实行牢牢束缚和严加管制的体制,透现出宋徽宗及其臣僚们对方腊起义者们畏惧且心存余悸的心态。

由此可见,徽州因其取名,历史依据之可信性更强。

对于后一种解释,清弘历《徽州府志》记载:“或云:徽,美也,故以为名。

”虽然有人认为这样解释未免牵强,理由在于改名时正值战乱初平,统治者惊魂甫定,在宋徽宗及其臣僚们看来,似此出现方腊之辈的“首恶之地”,何美之有

然而,倘若从积极良善的方面来看,人们倒是宁可更愿意把“徽”字释作美好,因为徽州此地毕竟山辉川媚,南朝梁武帝称赞“新安大好山水”,南宋思想文化界巨擘朱熹曾题“新安大好河山”六字,而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赋诗写到:“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难道这些不都正是有力的佐证根据么

爬黄山需要几天时间啊

一般来说黄山只需要两天,快一点的话一天就够了第一天中午到了汤口可以先休息一下,或者游览山下的景点翡翠谷、凤凰源之类的,去西递可能没车了,需要自己包车。

第二天一早上黄山,晚上住黄山第三天早起看日出,差不多中午的时候就可以回到汤口了。

友情提示:五一人极多,旅馆之类的肯定需要提前好几天预定,最好别节假日去。

就像这次清明,上山6万人,走都走不了。

周边参考:黄山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近年来,黄山市不断拓展旅游新空间,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游、体验游。

在“十一”黄金周前,黄山市精心编排了以“新黄山古徽州”为主题的十条旅游精品线路产品,包括山水风光、休闲度假、地质公园、徽文化、老年健身与青年修学为内容的系列旅游产品。

线路一:两山一湖黄金游,黄山——太平湖——九华山。

“两山”即闻名遐迩的风景区—黄山和佛教圣地—九华山,太平湖位居其间,是这条黄金旅游线上的枢纽。

线路二:名城歙县一日游,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太白楼、新安碑园——斗山街——许国石坊——渔梁街——徽墨厂(或歙砚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地处黄山、千岛湖之间,是“名山名水”黄金旅游线的枢纽,歙县是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徽风、徽韵、徽文化将使您神迷于丽山秀水之间,心醉在古迹遗风里。

线路三:徽州文物古迹游,黄山市屯溪老街——程大位珠算博物馆、程氏三宅——花山谜窟——徽州区(岩寺)——潜口民宅——呈坎古村落——唐模——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徽州文物古迹游线路短、景点密集、文化品味高,而且田园风光优美,更具独特的民俗风情,是最具徽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

线路四:徽州文物乡村游,屯溪——唐模水街——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黟县西递、宏村古民居。

徽州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老的徽州大地上有先人留下的丰富的人文景观,来此地旅游,有返朴归真、回归历史的感觉。

线路五:山水画廊徒步游,黄山市——新安江(卖花渔村、樟潭)——棠樾牌坊群——呈坎宝纶阁——黟县古民居(宏村、木坑)——黄山风景区——太平湖——九华山黄山市山清水秀,新安江水清澈见底,徽派建筑镶嵌在两岸青山之中,炊烟袅袅,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徽州宝纶阁雕梁画栋,黟县古民居古朴典雅,木坑竹海浩瀚无边,黄山风景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徒步游览观光,领略徽州民俗风情,回归大自然。

线路六:世界文化遗产地探秘游,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黄山市。

西递民宅厅堂雕梁画栋,描金飞彩,一幅幅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古楹联,不仅予人美学之享受,且晓人以处世之哲理。

西递被专家们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宏村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故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称。

线路七:黄白古黟五日游,屯溪——古城岩——黄山——黟县——齐云山上黄山,游览西海景区;去参观布局奇特的“牛形古村落”——宏村;前往“世界最美的村庄”之称的西递村;齐云山(白岳)是全国道教名山,丹霞地貌,云烟缥缈,碑刻如林;漫步屯溪老街这条仿宋街,犹如走在“清明上河图”中。

线路八:黄山湖光山色五日游,翡翠谷——黄山——太平湖——徽墨厂——黄山市博物馆。

翡翠谷昵称情人谷,谷内古树参天,溪水清幽,由于光线照射,潭内五彩缤纷;太平湖湖中岛屿散落如珠,姿态万千,既有自然、人文景观,又有动物乐园、水上运动娱乐中心,其惊险刺激、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将使你游兴盎然,流连忘返。

线路九:徽州文化山水三日游,棠樾村——花山谜窟——老街——齐云山——黟县西递——翡翠谷。

集休闲、访古、探幽、揽胜于一体,徽派建筑,丹山碧水,千古奇洞,将徽州文化统揽于脑海,在短暂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了解徽文化。

线路十:森林公园生态游,牯牛降自然保护区一日游;牯牛降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考察三日游。

牯牛降位于黄山市的祁门县和池州市的石台县交界处,保护区的面积约30平方公里,为全国274个森林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之一。

安徽南部两日游

线路一:古徽州乡村休闲游(二日游)D1:抵歙县深渡码头,畅游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中午用船餐或尝农家宴;下午赴昌溪生态乡村景区,过水埠,观水碓,看水口文化,乘竹筏。

宿歙县 D2:游览许村景区,观名胜古迹;中餐后游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上丰花果山景区。

住歙县或返回 特色:寄情乡村旅游 亲近寻常百姓。

线路二:新安江“绿色画廊”生态游(二日游)D

【第1句】:深渡码头接团,逆水而上15公里,观两岸民居与山水交映景色,听绵戏、看将军埠、赏素有“天下第一轿”之称的红妆馆及千年古樟(5月中旬至6月上旬还可以体验枇杷采摘),中午用船餐或品尝农家宴;下午游览昌溪古村落。

宿农家屋(县城) D

【第2句】:在深渡码头上船,顺水而下20公里,观两岸民居(有三峡之特色),到街口水上人家垂钓,尝农家鱼宴(10月上旬至11月底还可以体验采桔子活动)。

返程特色:5月份 一江新安水 万重枇杷山 10月份 渔家生活 香桔采摘 水乡风情 线路三:休闲养生两日游D1:游览徽州古城景区(徽园-许国石坊-陶行知纪念馆-斗山街-新安碑园﹒太白楼-渔梁坝),徽商大宅院,中餐后赴上丰花果山景区游览。

宿农家屋(县城) D2:参观游览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听地方戏,看渔鹰捕鱼,观天下第一轿,围千年古樟。

宿歙县(返程)特色:亲近大自然 与健康同行 但愿对你有帮助,祝你旅途愉快

求新安江安徽境内自然景点

再线等

新安江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发源于安徽省率山,东入浙江省境内,经淳安至建德与兰江合,东北流入钱塘江。

干流长261公里,流域面积11850平方公里。

新安江素以水色佳美著称。

江水四季澄碧,清澈见底。

夹江两岸,群山蜿蜒,翠岗重迭,山势各殊万态,谷多飞瀑流泉。

唐孟浩然诗云:“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

”沿江有白沙大桥、朱池、落凤山、梅城、刘长卿别墅、双塔凌云等胜迹。

新安江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向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今有“清凉世界”的美誉,是一条闻名中外的“唐诗之路”。

新安江发源于安徽黄山,经淳安县,流至建德市;江水再往东流,经桐庐,流入富阳市境,曰富春江;再往东,到了萧山区的闻家堰,称钱塘江。

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区就位于上起淳安,下至富阳的一段区域内,是浙江省的一个重要风景区。

1982年,新安江作为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新安江位于皖境最南端,属钱塘江水系,居流域的上游。

西、北以黄山山脉与长江水系为邻,东南以天目山脉和白际山脉与浙江、江西两省接壤,白际山以啸天龙高程最高,为1395米。

区域面积6500平方公里,纯属山区,山脉之间,诸峰对峙,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山间盆地和谷地,如黟县、休宁、屯溪、歙县、绩溪盆地,以休宁、屯溪、歙县盆地为最大,一般在50~70平方公里范围。

新安江以率水为正源,从源头起流经祁门、屯溪、歙县,至皖、浙省界街口,注入新安江水库,出库后汇入钱塘江,皖境江道长242公里。

两岸支流众多,具山区河流特征,源短、坡陡、流急,各河集水面积除横江、练江大于1000平方公里外,其余均在100~500平方公里范围,左岸有横江、练江、棉溪、昌源、大洲源等;右岸有小源河、新岭水、兰水、汊河水、琅河、桂溪、贤源河、街源河等。

新安江 - 风景新安江是一条山江河流,它像一条闪闪发亮的银练,穿行于锦峰秀岭、山乡古建筑之间。

两岸边绵数百里,翠岗重叠,郁郁葱葱;千仞石壁,临江卓立;百丈飞瀑,向谷空悬;江流澄碧,水色如镜;风光绮丽,娇柔妩媚。

唐代孟浩然有诗赞曰:“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

”李白当年游览后则描绘道:“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南宋学者沈约曾以《新安江水至清见底》为题,赋诗纪胜:“洞澈随深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

”还有一位不知名的文人更把它刻画得温媚无比,秀色可餐:“皱底玻璃还解动,莹然 绿却消醒。

泉从山谷无泥气,玉漱花汀作佩声。

”新安江之水,不论深浅,都清澈见底;也不管春夏秋冬,都皎洁如镜。

这是新安江的一大特色。

它的第二个特点是潭、滩很多。

宋代诗人权德舆的《新安江路》中曾有两句诗写道:“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

”清代诗人黄仲则咏曰:“一滩复一滩,一滩高十丈,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

”休宁县境内的冰潭,被称为“新安第一潭”,四周峰高林密,修竹遍野,被峡谷挤成的狭流至潭口时,水面豁然开阔,宛如自天而降的天河和瑶地,虚幻柔美,神厅莫测,另外,休宁县境内的江潭、月潭等也颇有名气。

到了歙县,则有漳潭、绵潭、瀹潭等,此三潭景色深幽,其周转帐是著名的“三潭枇杷”的产地,名闻遐迩,引人入胜。

新安江地处杭州——富春江——黄山黄金旅游线的中段。

全长159公里,是安徽省境内唯一属于钱塘江水系的大河。

发源于祁门县,经黟县、休宁县、黄山市区和歙县,向东南汇入浙江省钱塘江。

以清新、幽美著称。

唐人有“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之句,被誉为“山水画廊”。

在古代,这是一条当地通往杭州的黄金水道,沿岸建有许多古色古香的水埠码头、民舍村落以及古塔、古桥等徽派建筑。

新安江沿岸景色奇绝,水如翡翠、山似玉簪,茶园碧绿,枇杷堆金,村落点点,白墙青瓦,这是有漓江之胜,三峡之奇。

由于特殊的山水自然条件,形成优越的小气候,新安江畔盛产名茶和枇杷、柑桔、蜜桃、板栗等干鲜果品。

新安江两岸四季景色各有特色 。

春日山花烂漫,万紫千红 。

夏日浓荫蔽空 ,清风送爽 , 五月枇杷正满树时,则分外迷人。

秋季,山坡上枫树 、乌桕、白果树等经霜变黄 ,可谓层林尽染,色彩斑斓。

入冬后,两岸柑桔林一片金黄,在草木见稀中又透出一派生机。

新安江流域形成的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成为民俗旅游的宝贵资源。

沿江而游,可以欣赏到一座座白墙青瓦马头墙的村落,掩映在绿荫之中。

小桥、凉亭和参天大树,浑然一体,自成一景;青石路、木板门、杂式铺面依稀可见,古风犹存。

游人可到民家作客,领略一番纯朴的田园生活。

新安江山水画卷,是从歙县与屯溪区交界的王村开始展开的。

在那里,急流险水陡变为平波碧湖。

东岸岗崖上有篆刻石“郑公钓台”,那是元末隐士郑玉垂钓处;西岸则河滩平阔,远山隐隐,村舍连连,软烟缕缕,一派乡间清丽景色。

江水潺潺前行,有一孤山屹立中流,那是被佛家誉为“小南海”的岑山。

它突兀江中,劈碎江流向两边卷起千堆雪流。

此为新安江上第一岛。

岛上怪石峥嵘,绿树蓊蔚,当年香火鼎沸之状不见了,两岸清新飘逸之景仍存。

离“小南海”不远,即是曹氏“父子尚书”故里雄村。

远远便见尖顶挑檐的“文昌阁”耸立于绿树丛中,古朴雅致的“竹山书院”与之毗连,临江堤栏逶迤,坝上桃花盛开。

书院旁牌坊巍峨,江对岸山腰间还有一慈光庵,古朴幽深,深藏着一个“隔江千里远”的传说。

峰回水转,江面逐渐开阔。

在练江汇入新安江之后,很快即到妹滩水域。

过去,这里江中巉岩裸露,斜向排列如过江之鲫。

如今在此建设航道综合开发工程,江面已是波光粼粼,倒映两岸山峦村舍如画境。

自妹滩以下,便进入瀹潭、漳潭、绵潭“三潭枇杷”产区。

这三个自然村产的枇杷,果大、味甜、早熟,俗称三潭枇杷,。

两岸岗坡连绵,枇杷林层层苍翠。

到了五月,黄橙橙的枇杷挂满枝头,犹如满天星斗点缀在绵云之中。

著名诗人流沙河曾吟道:“浔阳琵琶三弹,歙县三潭枇杷,琵琶三弹涌清波,三潭枇杷挂金霞。

琵琶,枇杷,留连难返,主人忘归客不发。

”三潭枇杷海内外久负盛名,近年已开发枇杷节专项国际旅游项目,别具特色。

过了“三潭”便是九里潭。

早晨,九里潭中波光粼粼,细涛拍岸,扁舟摇弋,鱼鸥追戏,山峰如秀女婷婷玉立,江面若彩练缓缓游移。

入夜,江上渔火,村内灯火,天上星火,连缀交织,如金色项链从苍穹直连人间。

新安江向东北奔流,昌源河朝西南倾注,两水交汇处便是古镇深渡。

这里北连黄山、南接千岛湖,是黄山市最大的水陆码头,商贾云集,游客穿梭,更有新辟的绿岛、凤凰岛观光胜景,已成为黄金旅游线上一颗明珠。

深渡之下,两岸青山夹峙,形成江流峡谷,山映江中,山青水碧。

江畔居民,层层排排、错落有致。

沿岸有正口、溪口、街口三个重要乡埠,俗称“三口”。

三口地区,柑桔林成片连坡,到了秋天,“三口”蜜桔熟了,桔红叶碧,摘一个尝一尝,会一直甜到你的心里。

一出街口,江水淼淼,成高峡出平湖之势,那就到了浙江地界。

多彩的新安江,景因节气变,色随四时换。

既是诗,又是画,迷了古人,“摇艇人新安”;醉了今人,“两岸看厌”。

新安江旅游这一段风景区的特点是两岸山色青翠秀丽,江水清澈碧绿,而在山水之间还分布着许多名胜古迹。

唐朝诗人孟浩然有诗赞美新安江的清澈:“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

李白当年游览后则描绘道:“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南宋学者沈约曾以《新安江水至清见底》为题,赋诗纪胜:“洞澈随深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

”还有一位不知名的文人更把它刻画得温媚无比,秀色可餐:“皱底玻璃还解动,莹然绿却消醒。

泉从山谷无泥气,玉漱花汀作佩声。

”新安江之水,不论深浅,都清澈见底;也不管春夏秋冬,都皎洁如镜。

这是新安江的一大特色。

新安江向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今有“清凉世界”的美誉,是一条闻名中外的“唐诗之路”。

因得益于千岛湖的形成,新安江水常年保持在12-17摄氏度的恒温,形成“冬暖夏凉”的独特小气候,而在炎炎夏日之中,新安江就象一只巨大的“冰箱”一般,晶莹冰凉,颇有奇趣。

千岛湖即新安江水库。

这座水库建于50年代,水库坝高105米,长462米;水库长约150公里,最宽处达10余公里;在正常水位情况下,面积约580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104倍,蓄水量可达178亿立方,比西湖大3000多倍。

这座大型水库,不但气魄雄伟,而且景色壮观秀丽。

水库内岛屿星罗棋布,常见的岛屿有398个,还有数百个小岛随着库水的涨落而时浮时沉,因此人们称它为“千岛湖”。

游千岛湖,游艇在碧波浩淼、岛屿点点的湖面上曲折行驶,别有一番风味。

岛屿都不大,但岛上郁郁葱葱,并点缀着红色、黄色的山花。

有的岛上飞鸟成群,整日莺歌燕舞,称为鸟岛。

从千岛湖往下,沿江的名胜有梅城双塔、七里泷、严子陵钓台、瑶琳仙境、鹳山等。

建议你可以查询一下 上边有些资料可以帮助你做出游准备 有很多线路和酒店都有很多参考的选择 而且你还可以自助设计线路,有很多线路可以供你参考

歙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你好

“黄山自古云成海”。

雨后初晴,低温高压,谷底水汽凝成云雾,弥漫山谷,形成云海。

群峰之间,顿时白浪滔滔,浩瀚无际。

峰尖浮海,犹如孤屿,时隐时现,似见非见,瞬息万变,气象万千。

飞云铺海时,谷风引起松涛,溪声泉鸣,交相应和,更如海潮呼啸,澎湃之声,不绝于耳。

黄山云海,分为五处,在玉屏楼前观南海,清凉台观北海,排云亭观西海,白鹅岭观东海,光明顶观天海。

五海各有特色,无异蓬莱仙境。

尤其是日出和落日时出现的霞海,光华绚丽,色泽斑烂,涌金流银,织丝铺锦,更使观者惊叹不已,流连忘返。

  黄山温泉,常温42℃左右,可饮可浴。

宋人胡仔《渔隐丛话》:汤泉多含硫磺气,浴之“袭人肌肤”,唯黄山“朱砂汤泉”,“热可点,沐之能祛百病”。

古人题咏:“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

”但据现代科学测定,黄山温泉并非朱砂泉,而是富含重碳酸盐的淡温泉,出于山麓石间,不含有害物质,可以泡茶酿酒。

沐浴其中,身心俱快,可防治皮肤、关节、神经方面的疾病。

现有舒适卫生的浴室,并有宽敞的室内温泉游泳池,是强身健体、游泳锻炼的理想场所。

  清溪飞瀑,山明水秀,更使胜景增色。

诸溪纵横交错,深潭清澈见底。

流水潺潺,如同琴音。

雨后水涨,急流奔腾,声震山谷。

听涛看泉,别有兴味。

黄山是长江、钱塘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桃花峰、云门峰西南诸溪,流经丰乐河,汇入新安江,从钱塘江入海,北坡24溪,合流青弋江而汇入长江。

山水进泻,形成飞瀑,悬垂如练,溅珠喷玉。

黄山瀑水,以九龙瀑尤为壮观。

近人邢端在游记中描写:钵盂峰下,“松柏参天,猿鸟几绝”。

瀑水“循谷而下,初见其首,继见其腹,若其趾则必缒绝壁,穿丛莽而后见。

他瀑或短肥,或径泻,其偶有迂折者,三四叠而止。

若九龙则上下九曲,颇有黄河千里曲直之况。

”前人有诗赞道: “飞泉不让匡庐瀑,峭壁撑天挂九龙”。

除九龙瀑外,黄山尚有人字瀑、百丈泉等。

从观瀑楼看人字瀑,但见瀑水喷涌,一分为二,斜飞而下,恰似书法家笔下刚劲有力的“人”字。

从观瀑亭看百丈泉,就象巨幅白绢从悬崖披挂而下,飘忽潇洒,饶有情趣。

  这里还应提及的是散见于各个景区的摩崖题刻。

不少题刻,笔力遒劲,古朴典雅。

在立马峰的绝壁上,题有“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10今大字,每字直径达6米多,“平”字一竖,竟长9米,为世所罕见。

  综上所述,黄山是一座综合山、石、松、云、泉等各种景观的大风景区,奇松、怪石,配以变幻莫测的烟云,是黄山的主要风景特点。

春夏秋冬四时景色各异,启然美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陈毅曾赞美黄山为“天下第一山”,并概括说:“前山雄伟,后山秀丽”。

前山指天都、玉屏、莲花诸峰和光明顶一带。

这里地势开阔,主峰鼎立,群峰错列,众壑纵横,磴道曲折陡峭,伟、奇.幻.险,雄伟壮观,被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誉为“黄山绝胜处”。

后山指松谷庵、芙蓉居一带,这里满山青松翠竹,更有潺潺流水,著名的翡翠池、五龙潭等散布其间,构成与前山完全不同的清幽景色。

黄山没有人工雕琢之痕,景区大,变化大,使人们感到如入仙境,应接不暇。

清人方土翌《游黄山纪略》:黄山奇态,美不胜收,“人人游,换一山,时时游,换一山”。

这是因为,游人感受不同,山景又千变万化,明末杨补在游记中说:“他山以‘形’胜,观可穷;黄山以‘变’胜,云霞有无,一瞬万变,观不可穷。

”不仅春夏秋冬,四季不同,而且一日之内,朝夕有别,甚至瞬息之间,变幻莫测。

因而屡游不厌,临别依依,一步一回头,一折一赞叹。

“回头三折望黄山,客路匆匆山寺间。

寄语芙蓉峰六六,相思都在白云间。

”狮子峰的狮林精舍门前,旧有一副妙联,上联是“岂有此理,说也不信”;下联为“真正妙绝,到此方知”。

意为黄山之美,为言语所不能表述,只有身临其境,才识人间有此奇景。

黄山如此奇美,究竟如何形成?旧时有神话传说:女娲炼石补天,剩下一块紫石,化作一座黄山。

现代地质考察表明,黄山胜景,是几次造山运动和第四纪冰川的杰作。

黄山地区,“曾经沧海”,在距今四亿年以前,曾被古扬子海所淹没。

时序更新,沧桑巨变。

两亿年前,在—次名为印支运动的地壳运动中,古扬子海干涸,黄山地区变为陆地。

此后,经过几次造山运动,黄山花岗岩体从地壳之中,隆起于地表。

又经过第四纪冰川的洗礼,终于形成了气势磅礴、奇峰穿云的峰林地貌。

黄山至今还存有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如U形谷、擦痕、漂砾等等,对于地质考察,科学研究,颇有价值,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注目。

黄山又是生物宝库,名花嘉木,珍禽异兽,种类繁多。

由于山高峰陡,上下气候悬殊,植物垂直分带明显。

山顶滋生寒带植物,如黄山杜鹃、天女花、黄山栎;山腰盛长温带植物,如小叶青冈栎、交壤木、牛鼻栓;山下则繁殖亚热带植物,如紫楠、木莲、木兰等。

此外,还有第三纪冰川遗留树种银杏、猫尔屎;第四纪冰川遗留树种鹅掌楸等。

属于国家保护的树种有红豆杉、香果树、花楠木等。

民国《歙县志》记载黄山名贵花卉32种,如黄山杜鹃,“高干浓香,迥异凡种”;璎花,色黄碧,“幽倩淡冶,清香隽永”;仙都花,古干屈曲,三年一放,“望望如芙蓉而特香”;天女花,更是世上稀有名花。

药材极多,以肉灵芝最为名贵。

黄山毛峰茶,以及石耳、石鸡等山产,素负盛名。

珍禽山乐鸟,又称音乐鸟,鸣声能转八音;白鹇,羽毛洁白如雪。

黄山还是鸟路,候鸟来往,经此栖息,其中有相思鸟,红嘴翠羽,娇小玲珑,是著名的观赏鸟。

异兽有苏门羚、穿山甲、獐、鹿、麂和玉面狸等。

黄山常有短尾猴出没,小者如幼婴,大者似猩猩,体重可逾百斤。

据统计,黄山野生动物有300余种,鸟类170余种,品种占安徽省动物资源种类的三分之二。

  黄山夏季凉爽,平均气温16℃左右。

一年中七月份天气最热,在海拔650米的温泉区,平均温度仅为25℃左右;在海拔1683米的北海区,平均温度只有20℃。

“四月始知春,一岁竟无夏。

”确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

  黄山虽然美如天女,但长期幽居,“深闺人未识”。

由于偏处僻壤,交通阻塞,旧时舟车隔绝,游人罕至。

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汉末“会稽陈业洁身清行,遁迹此山。

”这是有文字记载的、隐居黄山的第一人。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游黄山,并在《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中留有名句:“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继李白之后,游览者日渐增多,正如清人郑板桥所说:“秦汉封锢深,唐宋游屐广。

” (《题程羽震黄山诗卷》)至明嘉靖年间,文坛后七子首领王世贞,带领三吴两浙文士宾客一百余人,浩浩荡荡来游黄山,盛况空前。

明代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四十六年(1618)两次登临黄山,有著名游记流传后世,使黄山名闻天下。

徐霞客第一次游览是在初春时节,当时冰雪封冻,登山异常艰难,不能遍游名胜。

两年以后,特地再次重游,直至文殊院(今名玉屏楼),攀登天都峰,饱览黄山风光,叹为“生平奇览”,曾说:“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闵麟嗣《黄山志定本》,清康熙本)   “天下名山僧占多”。

名山的开发,往往和宗教密切相关,黄山亦不例外。

唐宋时,山上寺观日渐增多。

唐代诗僧岛云,留居黄山,足遍诸峰,有诗十首,流传至今。

据旧志记载,元至元年间(1264——1294),黄山已有寺庙64座。

纵观黄山开发历史,较大规模的建设,还在明代以后,主要有三个阶段。

  一是明代中叶。

万历三十四年(1606),普门和尚入山,首先创建法海禅院,后受神宗皇帝敕赐,扩建护国慈光寺,费金四万余,殿宇金碧辉煌,有僧千人,为当时徽州、宁国两府梵宇之冠。

此后,又在玉屏峰前建造文殊院。

明代黄山共建大小寺庵60余座,相当于以前所建寺庵的总和。

与此同时,还开山修路,初步形成南路温泉至天海、北路松谷庵至天海、东路苦竹溪至北海和西路钓桥庵至温泉的四条登山路线和简易盘道,使以寺庙四大丛林为中心的景区建设,初具规模。

入清以后,道路与房屋以修整为主,新建甚少,直至清末,没有明显发展,却有许多寺庵圮毁。

  二是抗日战争前后。

民国以前,山上仅有寺庙,没有居民村落,长期不设行政机构,也无明确的景区范围。

民国二十一年 (1932),由国民党元老许世英发起,邀集皖籍同仁张治中、徐静仁,安徽省主席刘镇华等筹备成立黄山建设委员会。

民国二十三年(1934)一月九日,黄山建设委员会在南京成立,有委员72人,常务委员20人,许世英任主任,徐静仁、张治中任副主任。

同年六月,设黄山办事处。

民国二十四年(1935),许世英、刘镇华等奉命与太、歙两县府实地勘测,划定风景区范围:南起歙县汤口镇,北至太平县甘棠镇,东起谭家桥,西至力溪坦,绘成黄山风景区管辖图,报安徽省政府和内政部行政院核准备案。

风景区筹划建设伊始,即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顿。

民国二十八年 (1939),中央赈济委员会在黄山设难民救济所,后改为工赈办事处,以工代赈,建设黄山,整修部分登山道路,新建了居士林、大五间、温泉楼、正道居、散花精舍,以及东西紫云楼、翠明轩等公馆别墅。

民国三十二年(1943)四月,正式成立黄山管理局。

民国三十六年(1947),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再次行文上报内政部行政院,进一步明确黄山辖区范围。

至1949年,全山建筑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

三是解放以后。

1949年4月17日黄山解放,7月成立黄山管理处,为科级建制。

1954年春,管理处升级为县(处)级后,华东军政委员会及中共安徽省委发起建设黄山,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曾山、中共华东局组织部长舒同、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省委书记牛树才、省长黄岩等登山规划。

整修登山盘道,开通逍遥亭至温泉的公路,修建观瀑楼、温泉楼、黄山宾馆大楼、疗养院大楼等。

1958年,建成办公大楼、大礼堂、温泉游泳池、新温泉楼、黄山大门等。

1963年1月,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再次划定风景区山界:东起苦竹溪黄山胜景坊,南至汤口公路桥,西至力溪坦军田村,北至辅村。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管理混乱,基建基本停工。

到1976年止,黄山建筑总面积为两万多平方米。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黄山的开发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对发展黄山旅游事业作重要指示后,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在黄山召开会议,万里、顾卓新、赵守一等出席会议,专题研究发展黄山旅游事业,决定成立黄山管理局和黄山规划领导组,景区正式对外开放。

几年来,修通温泉至慈光阁、温泉至云谷寺的公路,开辟丹霞峰等风景点和天都新道,新建桃源宾馆、揽胜桥和服务配套设施。

到1983年底,全山建筑总面积已达7万多平方米,初步形成温泉、玉屏、云谷、北海和汤泉接待区,以及逍遥亭职工生活区。

根据国家批准的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1984年开始兴建云谷宾馆和登山索道。

  黄山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旅游事业飞速发展,中外游客逐年增加。

1983年接待外宾、华侨、港澳台胞近5万人,国内游客81万人。

该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安徽省黄山市,包括黄山风景区、原太平县全境和歙县的黄山公社、石台县的广阳公社,全市人口 144,000人。

黄山市的设立,有利于统一管理黄山风景区和保护各种自然资源。

在经济改革中,中共安徽省委决定,把建设发展以黄山为中心的皖南旅游区,作为振兴中华、建设安徽的四大战略措施之一。

  黄山,祖国锦绣河山中的一颗璀灿明珠,是国务院审定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之一。

1985年,在国内外评选我国十大名胜风景区活动中,黄山是当选的唯一山岳风景区,这是当代人们心目中锦绣河山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它热情地期待着中外游客到此领略大自然的美,来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和奥秘。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9324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