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殷墟博物馆的导游词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带领游客们参观完殷墟博物馆,要继续参观中国文字馆,请你写一段串联词...
(1)共同特点:建筑造型都取材于一个汉字。
好处:造型独特,彰显了两座博物馆的特点,富有文化内涵。
(共同特点2分,好处2分。
意思对即可。
共4分)(2)示例:从殷墟博物馆的甲骨文展厅中,我们了解到了汉字的悠久历史。
从甲骨文到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汉字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呢?下面让我们继续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
(能找到两个博物馆之间的联系并将其串联起来2分,过渡自然l分,语句通顺l分。
共4分)
安阳殷墟的导游词欢迎词欢送词
沿途讲解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所在的安阳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安阳
我是你们的地接导游员宋东东,大家可以叫我小宋,也可以叫我东东。
坐在我身旁的是咱们的司机谢师傅。
谢师傅驾车技术精湛,拥有十几年的驾龄,有谢师傅为我们保驾护航,大家都可以高枕无忧了。
同样我也很高兴能成为大家的导游员,我会尽己所能为大家服务的,预祝本次旅途愉快顺利
也希望各位能够游的尽兴、玩的开心
再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就到了今天咱们要参观游览的目的地——殷虚了,行程中请大家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在这里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安阳的情况吧
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晋冀豫三省交汇处。
北邻,南接鹤壁新乡,东连濮阳,依偎在太行山的东脚下。
全市总面积7355平方千米,人口500多万,其中市区面积247平方千米。
下辖四县四区一市。
安阳,是一座集三千多年历史和于一体的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
二万五千年前原始人洞穴的“小南海文化”益满全球,后冈的仰韶、龙山、小屯三层文化的地层叠压出了这里乃至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
在古都安阳,您可以找回对中国古代朝野的深刻记忆:全国第一个甲骨文档案库、青铜器之冠“”、也就是咱们今天的目的地——殷墟的重要宝贝、还有第一个女将军妇好的陵墓、葬有最后一个“皇帝”的地方——袁林,这些都在中国历史博大的胸怀中闪烁着光芒。
说到安阳就不能不提及被国际友人称为“世界第”的三千里人工天河——红旗渠。
红旗渠是上个世纪60年代安阳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的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程。
林县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
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从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红旗渠等水利工程,解决 了大面积灌溉问题。
其中以红旗渠最为壮观。
红旗渠工程规模巨大,共有数万群众参加,并前后得到了省、地各级领导、各级水利部门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
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开山、架桥,经过长达数十年地艰苦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
这时,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才算基本形成。
如今,红旗渠已经做为一种精神广为学习。
我相信,你们也是艰苦奋斗的一员,祖国的发展也会因各位的努力而日益迅速。
红旗渠讲完了,也该说说咱们的殷墟了。
殷墟,是商朝后朝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的西北郊。
它的范围是以小屯村为中心,包括分散在村北和村西洹河两岸的一些地方。
据史书记载和断定,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山东“奄”(今曲阜)迁到“殷”(今安阳小屯),并在此建立都城,经历8代12王,共254年。
从此,这里成为殷商王朝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到,周来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所以叫做“殷墟”。
好了
殷墟马上就要到了,请各位游客携带好随身物品,准备下车
谢谢
景点讲解各位旅客朋友们:眼前就是咱们大家期待已久的殷墟了
1961年,国务院把这里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保护和利用殷墟,使其不再遭受人为破坏,经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在殷墟宫殿区遗址上兴建了“殷墟博物馆”。
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景象。
殷墟之所以闻名世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
首先就是甲骨文。
我们先来看看进苑的这座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专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就是仿照甲骨文的“门”字的写法建造的。
当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
这也正是殷墟闻名于世界的第二个原因。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
不过他是仿制品,珍贵的原件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司毋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
【第1句】:33米,长
【第1句】: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也是我们的国宝。
提到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三个因素,无疑就是商朝的都城。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建筑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
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当年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
大殿现在陈列着甲骨文,让我们进入大殿系统了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识吧。
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先发现的。
当年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还是片农田,周围的村民经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片。
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就随便扔掉了。
后来村里的剃头匠李成,为顾客剃头时,经常会划破头皮出血。
他没钱买药,就用这些骨片磨成粉末涂在伤口上,发现血竟然止住了,才知道这便是一种中药,叫作龙骨。
于是开始大量地卖到药店。
由于当时药店大多只收购不带字的龙骨。
所以许多农民只好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后再出售。
殊不知,这么宝贵的东西都被病人喝到肚子里了。
不过幸好有些带字的甲骨卖到京津两地,被王懿荣买回,恰好他又对这些甲骨上的文字非常感兴趣,便仔细进行了研究,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大家今天能有幸看到这些宝贵的文字,应当好好谢谢这位老先生了。
甲骨文被确认后“龙骨”的身价一步登天,导致周围的村民纷纷来挖掘,有的还以此为生。
但当时的挖掘都属于私挖,由于科学含量低,破坏性了很多的甲骨文。
从1928年开始大规模有组织地挖掘,才将这些宝贵的文物保住,并挖掘了许多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甲骨文。
好了:各位游客们,今天的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大家可以自由活动,有兴趣的话可以猜一下上面的字。
记得中午见,谢谢
安阳殷墟的导游词欢迎词欢送词
这个是我整理的2011年导游面试5分钟导游词,因为殷墟新增加了地下博物馆,里面关于殷墟仿殷大殿的内容还是旧的,希望对你有用
安阳殷墟——沿途+讲解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欢迎来到河南参观旅游。
我是来自安阳殷都旅行社的一名导游,我姓管,大家可以叫我为小管儿。
坐在我旁边的这位是我们的李师傅,此次的安阳殷墟之旅将由我和李师傅来共同为大家提供服务,希望大家能够在整个的旅程中玩的开心、玩的舒畅
好了,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的车正行驶在京珠高速公路上,郑州距离安阳约180公里,车程大约3个半小时,接下来,我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河南的概况。
河南古称“豫州”,因位于九州之中,故称“中州”。
全省土地总面积
【第16句】:7万平方公里,人口9869万,分17个省辖市,下辖88个县和21个县级市,省会为郑州。
河南不仅平原辽阔、气候湿润、土质肥美堪称我国农业大省,而且还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经济逐渐迅速发展。
交通方面,中国铁路网的两条中轴线路——陇海线和京广线分别从东至西、从南至北从河南的中部通过,郑州是全国铁路网的中心。
另外,河南还是国家重要公路、航空线的四面贯通之处,是南来北往,西去东行的必经之地。
因此,不论陆路或空中交通,河南与全国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联系都十分方便,是全国交通的枢纽。
河南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主要包括: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等等。
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不少的王朝都曾在河南内建都和分封诸侯。
在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中,仅河南就占据了四个,它们是:洛阳、开封、郑州、安阳。
河南地处中原的腹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四千年与这里紧密相连。
所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
南宋以前,这里一直是中国的文化轴心,长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焦点。
无数杰出人物在这块土地上纵横驰骋,激荡起多少历史风云。
例如:苏秦、李斯、杜甫、吉鸿昌、杨靖宇。
现在我们的车已渐渐驶入了安阳境内,安阳是河南省的北大门,位于晋冀鲁豫交界处,素有豫北咽喉、四省要道之称。
土地总面积 平方公里,总人口达 万。
这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漳河、洹河、淇河,卫河在安阳环绕流过,历为兵家瞩目之地。
安阳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
1960年3月,在安阳小南海发现了距今2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原始洞穴遗址,被郭沫若命为“小南海文化”。
在安阳北部的后岗,层次分明的叠压着晚于小南海文化的仰韶彩陶文化、龙山黑陶文化和小屯白陶文化。
由此可以说明:这里很早就是中华民族的栖息之地。
如果您看过电影《孔雀》的话,您肯定会发现我们安阳人说话别有韵味儿,可以说它与周边的地市有很大的差别,比如说有这样一个笑话儿,一个安阳人刚到北京去旅游,早餐去买油条吃。
这个安阳人对卖油条的师傅说:“老师儿,哥(给)俺称一斤油条不扎。
”卖油条的师傅迟疑片刻后将几根生油条递给了这个安阳人,看到这个安阳人满脸困惑,师傅反问道:“你不是要一斤油条不炸么
”安阳人听了之后哭笑不得…… ,这里所说的“不扎”,是我们安阳人说话经常带的一个语气词,并没有实际意义。
谈话间,我们的车已经抵达景区的停车场,请大家携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随同我下车。
【安阳殷墟——景点】殷墟位于安阳市西北
【第2句】:5公里小屯村附近的洹水两岸,它以小屯村为中心长约
【第5句】:6公里,宽约
【第4句】:5公里,面积约24平方公里,是一处规模巨大的尚商代文化遗址。
商代后期盘庚迁殷至纣灭亡历经八代十二王。
周武王伐纣后,逐渐荒废,因而称为“殷墟”。
殷墟是一座丰富的地下宝库,为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首,2006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进苑的大门。
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照甲骨文的“门”的写法而建。
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其为华夏“门”的鼻祖。
门额苑名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
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香古色。
此苑门和仿殷大殿建筑的人文景观已经成为了古都安阳的象征。
殷墟之所以闻名于世有着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都城、甲骨文和青铜器。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就是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
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
这个建筑是“茅茨土阶,四阿重屋”的建筑方式,整个大殿宏伟庄严。
“一片甲骨惊天下”。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大殿系统了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识。
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先发现的。
它起初一直被当地人唤作“龙骨”,作为一种止血的中药不断地进行收集、刮字然后向药店出售。
后来有些带字的龙骨被卖到京津两地被王懿荣发现,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使“龙骨”的身价一步登天,导致周围的村民纷纷来挖掘,有的还以此为生。
但当时的挖掘都属于私挖,破坏性极大,而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挖掘是从1928年开始的。
考古学家们在1928年至1936年这十年间共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挖掘。
1937年卢沟桥事变使之中断,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其挖掘工作才得以继续进行。
其中最著名的是H127甲骨文堆积坑模型,总共有17096片,上面记载了商朝的天象、历法、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会内容,被专家们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
其次我们再介绍一下青铜器。
殷都以冶铜工业最为著名。
尤其是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更是以其恢弘的气势向亿万人展示了手工业的“绝活”。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
司母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
【第1句】:33米,长
【第1句】:1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
其中铜、铅锡的含量比例与现代所铸青铜器的比例基本相同,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冶炼技术是何等的高超。
除此之外,殷墟内还有其它的观光景点——甲骨文碑林。
在全国,各种碑林不少,但殷墟的碑林与众不同,它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隶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甲骨文碑刻。
甲骨文碑林是由我国著名甲骨文学者王宇信、扬升南先生精选,以原甲骨片大而成石碑,共30通,其内容涉达125个,它不仅记载了大将与两方国的战争,而且还记载了天气情况,准确的记录了彩虹的形成条件和出土的过程,是我国关于天象——彩虹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记录。
最后,我向大家介绍的是发现于小屯村西北地的妇好墓。
专家从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断定,妇好墓是武丁法定配偶。
她能征善战,曾统帅大军出征打仗,是武丁的宠妃。
妇好墓出土的器物之多、造型之精美,轰动世界。
好了,各位游客,关于殷墟的讲解到此结束,现在你们有两个小时的自游活动时间,两个小时后我将在停车场恭候大家,谢谢
安阳导游词作文400字
《中国文字发展史》陈列讲解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中国文字博物馆,参观我馆的基本陈列——中国文字发展史。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
在世界各国的文字中,中国汉字以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符号系统独树一帜,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从未间断,这是任何其他文字都不能比拟的。
优美的汉字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创造,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象征。
汉字不仅促进了华夏民族文化的发展,也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这里,您将踏上中国文字的豪华之旅,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见证汉字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全过程,领略汉字的独特魅力,同时您还可以欣赏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众多少数民族的文字,它们是中国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您还可以看到古老的汉字在信息化时代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相信您会不虚此行,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我们现在进入的是序厅,首先映入您眼帘的是圣坛、圣火和圣光,它象征着中国文字的熊熊圣火点燃了古老中国的文明之光,在它的引领下,中华民族不断求索,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
在东面墙壁上,您可以看到汉字的发展脉络,有刻划符号、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还有少数民族的文字,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字的百花园。
与之相对的西面墙壁上则是世界其他文明中的文字,与中国文字交相辉映。
在地面上,您还可以欣赏到飞舞流淌的中华汉字。
序厅就像一部戏剧的华美序幕,给人以感官上的震撼,当它的大幕徐徐落下之后,等待您的将是一场视觉盛宴。
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部分:汉字源流绎古今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流传最广的是仓颉(jie)造字说。
这是明代的仓颉像,仓颉生活在黄帝时代,黄帝为我国上古时期的五帝之一,实际上应是距今四、五千年前中原地区一位部落联盟首领,他与炎帝部落联合,共同击败了进犯中原的九黎族,使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传说他奉黄帝之命创造了汉字,汉代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颃(hang)之迹,知分理之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意思是仓颉从鸟兽足迹不同得到启发,创造了文字。
仓颉被奉为创造汉字的神,尊称为“字祖”。
其形象也十分怪异,有四只眼睛。
民间对他很崇拜,仅仓颉墓就不止一座,还为他建立宗庙。
这是河南开封仓颉墓及陕西白水的仓颉墓及庙的照片。
实际上,仓颉只是一个传说人物,他是否存在,学界亦有争论,汉字也不可能是他一个人创造的,因为文字具有社会性,是约定俗成的,如果真有仓颉其人,他的功绩也只是将文字整齐划一。
那么,汉字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近年来,汉字起源于图画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
为了记录日常的活动和事件,古代先民用图画的方式来表现,比如捕渔就画鱼网和鱼,种植就画禾苗等。
这种图形文字在其它古代文明中也曾出现,如西亚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等,都属于人类早期文明的伴生物。
随着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最近几十年间,在我国遍布南北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大都发现了陶器上的刻划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上面的符号。
这些符号既有形象的图画,又有抽象的记事成分,还有大量表示数字的符号,它们的发现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我们的陈列中列举了各地出土的代表不同文化的刻划符号。
这里所说的文化是考古学文化,在考古学中,把不同地区但具有相同时代和相同文化特征的考古资料归为一种文化类型,并以最早发现的地点命名,比如仰韶文化,最早发现于河南仰韶渑池村,以彩陶为代表,后来相继发现了同一时期的陕西、甘肃等地的彩陶,统称为仰韶文化。
目前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刻划符号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属于裴李岗文化早期,距今约9000年到7500年之前。
符号刻在龟甲、骨器、石器和陶器上,都具备一定的表意功能,应视为中国文字的始祖。
1953年发现的陕西西安半坡仰韶文化时期的刻划符号为7000——6000年前,共有27种,是新中国考古中发现最早的一批刻划符号。
距今5000年前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划符号以图像居多,较著名的有“日”、“月”、“山”等,有的在刻画之后还往往涂朱或增添小圆圈,以突出符号的功能,可能反映某种特殊的社会意义。
1992年在山东邹平出土了一件龙山文化时期刻有符号的陶盆残片,距今约4100年——4200年,其符号是在陶器烧好之后刻写上去的,笔划纤细流转,颇似后来的草书,与仰韶和大汶口文化的符号呈现出明显的不同。
在山西陶寺发现了属于龙山文化晚期的一个陶扁壶残片,上面的符号被文字专家释为“文”字,旁边的圆圈为现代“员”、“袁”的声旁。
无独有偶,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出土的相当于夏代的一件陶器底部也刻有与古汉字相近的符号,这是左右两只手作拱捧状,为古汉字中的一个基本构形,专家把它隶定为“共”字。
虽然这类例证不多,但它却是汉字发明和文明社会到来的一个重要信号。
这是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刻划符号,如湖北的大溪、屈家岭文化、浙江的良渚文化等。
符号各不相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就其广泛程度来看,说明在成熟文字出现之前,刻划符号已成为古代先民们记事的重要方法。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积累了大量生产经验和生活知识,需要传承下去,以前的记事性图画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人们逐渐把记事图画加以简化、整理和充实,使它们成为语言的符号,并有了读音,这样文字便产生了。
甲骨文就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第二单元:甲骨纪事甲骨文是商王占卜的纪录,刻在牛骨和龟甲上,也有少量的羊骨、猪骨和鹿骨等。
商朝时期,生产力仍很低下,人们难以抗拒自然界的灾害。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要求助神灵的护佑,因此商代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在祭祀的同时,商王根据自己的需要,让贞人即主持占卜的人用甲骨进行占卜,向神灵询问吉凶。
具体做法是在甲骨上面钻孔或凿孔,然后烧灼,在甲骨的背面就会出现裂纹,即兆纹,贞人根据裂纹走向判断吉凶,最后将占卜内容及结果用文字的形式刻在甲骨上。
这就是甲骨文的形成。
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甲骨文出土于河南郑州二里岗商代早期遗址中,这就是其中的两块卜骨。
这块牛肱骨上面只有一个字,为古体的“又”字,在后来的殷墟小屯的甲骨文中常见此字,但没有流传下来。
另一件是一块牛肋骨,上面有“又 土(社)羊乙贞从受七月”几个字,经专家考证,这是一件习作,因为上面的字不符合后来甲骨文的句式,所以应该是当时人练习用的刻辞。
尽管如此,商代早期出现甲骨文已是不争的事实。
甲骨发现最多的地方是河南安阳殷墟小屯,因为这里是商朝自商王盘庚直到商灭亡延续了200多年的首都,所以留下了丰富的甲骨文遗存。
在殷墟共出土卜骨和卜甲10多万片,成为研究商朝历史最直接和最宝贵的资料。
殷墟时期用于占卜的甲骨,一律都需要经过专门的修治。
即不论是龟甲还是牛胛骨都要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取材、锯削和刮磨,使之成为占卜所用的版式。
这块龟腹甲1936 年出土于安阳小屯,上面的卜辞先右后左,两两对贞,即先用肯定句式询问,再用否定句式询问。
例如第一句“丙子卜,韦贞,我受年
”第二句“丙子卜,韦贞,我不其受年
”“丙子”是时间,为丙子日,“卜”即占卜,“韦”即占卜人的名字,“贞”即占。
后面的“我受年”和“我不其受年”,意思是我(指商王)能获得好收成和我不能获得好收成。
完整的卜辞要有叙辞,即占卜的时间,地点和占卜人;命辞,即向神灵贞问的事;占辞,即因兆而定吉凶:验辞,占卜之后记录应验的事实。
但在实际操作中,验辞部分往往没有,这是因为占卜结果需要时间才能验证,不是一次刻上去的。
甲骨文中有少量甲骨刻辞是非占卜性的,有的是为了训练写字,有的是干支刻辞,还有专门记事的刻辞。
中国古代将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搭配起来记日,如甲子、乙丑等,共有60组,因为以甲子打头,所以有“六十为一甲子”之说。
山东博物馆所藏一件商代牛肩胛骨上就有一套完整的甲子表,这说明至少在商代,用天干地支记日已经出现,而且被人们广泛使用。
记事性刻辞的内容十分广泛,记录了商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祭祀、征伐、农业、畜牧、田猎等等。
其中较有名的是国家博物馆藏商代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这是武丁时期的一块巨大牛肩胛骨,正反面均刻有文字,共计160余字,一些文字还涂上朱红色。
正面文字第一条大意是商王武丁祭祀仲丁,第二条是乘车狩猎逐凶时,子哭堕车。
反面文字记录了一些天象。
这块刻辞书写精美,刀法纯熟,是甲骨文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毛笔在殷商时期是主要的书写工具,甲骨上的文字应是先写后刻,个别有直接契刻的。
用毛笔书写的甲骨文因年代久远我们几乎看不到。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郑州小双桥遗址出土的陶片上发现毛笔朱书文字19件,共10余字,书写工整、笔画流畅,年代相当于商代中期偏早,是目前所发现的商代最早的笔书文字。
殷墟之外,在山东济南大辛庄也有商代甲骨文出土,无论从形制、字形、文法上看,都和殷墟甲骨文相似,属于同一系统。
西周时期的甲骨文出土地点比较分散,数量也相对较少,只在陕西、北京、河北地区有发现。
1977年在陕西岐山凤雏村出土的这块西周甲骨上的卜辞大意是:癸巳这天在帝乙的宗庙中举行彝祭,王要祭祀成唐(即大乙),拟献上两个女子、三头公羊、三头猪,卜问会不会顺利。
其中提到对“文武帝乙”、“成唐”等商祖先的祭祀,应是周族尚未灭商之前的占卜遗物。
经过专家考证,殷墟甲骨文已发现的单字共有4000多个,可释字在1240个左右;所见商代金文中可归纳单字1290多个,可释单字550多个。
甲骨文不仅数量多,材料丰富,而且在文字的结体及造字方式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总结了六种造字方式,称为“六书”,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在甲古文中,这六种造字方式均有体现,反映了甲骨文的成熟和规范。
下面我们先看象形字。
象形字来源于生活,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劳动生产中不断创造的。
【第1句】:根据人体特征创造的字形:“人”,是一个侧面直立的人形;“大”,是一个端正的正面人形;“女”,为一个上肢交错于胸前呈跽(双膝着地)状的人,可见女子地位的低下;“臣”,为竖目之形,臣是侍奉君主的,他们在见君时,因为跪在地上,头不敢抬,如要看一眼上面的君主,眼睛就呈竖的,所以“竖目为臣”。
【第2句】:根据日常用品、用具、兵器特征创造的字形:“车”,象车的外形,也可以看成车的俯视图;“鬲”,象三空足的陶鬲;“其”,象簸箕之形,这是“其”的本意;“网”,象鱼网之形;“戈”,象兵器戈的形状。
【第3句】:根据自然、草木特征创造的字形:“山”,象山之形;“水”,如流水的形态;“木”,象树木枝干形状。
【第4句】:根据土地、建筑等环境特征创造的字形:“土”,象高起的土堆之形,后来象征封坛社稷,也通“社”字;“门”,象门的正面之形;“井”,象水井的井栏。
【第5句】:根据动物形象特征创造的字形:“羽”,象鸟的羽毛,“鸟”,是一只侧面的鸟形;“牛”,象有角的牛首;“鹿”,象鹿之形。
再来看指事字,指事字按许慎的说法是“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
其特点是在原有的字上加一些笔划成为新字,让人一看就明白是什么意思。
如“上、下”,在向上仰之弧形上面加一笔,表示上;在向下伏之弧形下面加一笔,表示下。
“亦”,是在一人两臂下各加一笔,表示腋下,后来引申为“亦”。
“刃”,是在刀锋部位加一圆点,表示刀刃的部位。
会意字一般为合体字,许慎说:“此类合谊”,即合在一起产生新义。
如“林”,为两个木字组合,会“林”之义。
“攴”读pu,为扑的本义,是由手持木棍状物组成的字,表示扑打的动作。
“伐”,是由“戈”和“人”组合,表示以戈击人,会杀伐之义。
形声字在甲古文中出现稍晚,但它一经出现,就凭借着既表意又标声的优势成为汉字的主体。
形声字可分为许多类:
【第1句】:会意兼形声:“畏”字,本身是一个会意字,鬼持一物在击打,人们自然畏惧,其中的“鬼”字又兼音符。
【第2句】:借字注形:“酉”字,原为象形字,像一个酒坛子,是最早的“酒”字。
后来被借为地支中的“酉”,于是人们就在酉旁加上三点水作为形旁,“酉”变成声旁,成为形声字“酒”字。
【第3句】:附加声符:“鸡”字,原本为象形字,象鸡形,后来又加了一个声旁“奚”,变成形声字。
【第4句】:独体形声字:“麦”字,从禾来声,它的声符“来”叠置在形符“禾”的主体结构中。
【第5句】:合体形声字。
这一类是形声字的主体,有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等等。
“河”,从水可声,为左形右声;“盂”,从皿于声,属下形上声。
假借字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例如“自”,原意是象形字“鼻”字,后来被用为介词,在甲骨文经常有“自西”、“自东”的句子,此种介词用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又”字,原意是人的右手,引申为“又”,后来借作“另”的意思,如“百又三十”;还被借作“有”之意,如“妇康又(有)子”。
转注字,许慎解释为“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就是两个部首相同的字能够互相解释,例如“蓚(tiao),苗也”,“苗,蓚也”。
在殷墟甲骨文和商代晚期及周代早期的青铜器铭文中,还有大量反映众多邦国部族名称的图像资料,被称为族徽字。
这些族徽字既能生动反映表意字以形示意的特征,又具有浓郁的装饰图案风格。
下面的第一类符号庄重典雅,线条流畅,是早期美术化了的文字,它们的实际写法都能在当时的甲骨文和金文中找到依据。
例如“渔尊”、“并尊”等。
第三单元:钟鼎千秋在商代后期出现了金文,又称吉金文、钟鼎文等,是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字体的总称。
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
我国青铜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青铜刀和青铜镜,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
在青铜器上铸造铭文,大约从商朝开始,直到战国时期,有1200多年的历史。
金文的内容十分丰富,记录了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主要是颂扬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商代青铜器铭文字数较少,多为器主人名号,如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礼器210多件,其中刻有铭文的就有193件。
这就是妇好墓出土的圆鼎,在其口沿内部刻有铭文“帚(妇)好”二字。
有意思的是,在商代甲骨文中也有关于妇好的记载,她是商王武丁的配偶之一,曾经带兵出征,并立有战功。
甲骨文和金文互为印证,加强了史料的可信度。
````````````第四单元:物以载文金文是刻或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重在纪念和流传,那么先秦时期政府公文、文化典籍、民间契约、书信往来等等书写在什么上面呢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证明,是写在竹、木简或丝帛上面。
从文献记载和有关的文字形体来推断,早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简帛这两种书写材料。
下面我们先看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册”与“典”两个字,“册”明显是一个象形字,为用两根绳子编联的若干根竹简。
而“典”则是在“册”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为单手或双手捧册。
姑且不论典册字义的演变,我们单就甲骨文金文中“册”字的出现,就足以说明商朝时期人们已在简牍上书写。
但因时代的久远,未发现实物。
```````````````这里放不下,你如果需要就发电邮吧,我回复给你
要简单的导游欢迎词和欢送词
湖南江永千家峒瑶族乡导游词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介绍 罗荣桓故居和纪念馆导游词 湖南新民学会旧址导游词 湖南沈从文故居导游词 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介绍 秦皇岛祖山风景区导游词 秦皇岛新澳海底世界导游词 秦皇岛北戴河联峰山公园导游词 辽宁锦州笔架山导游词 吉林关东三宝讲解 东北三宝导游词(关东三宝) 吉林通化靖宇陵园导游词 西南地区四川峨眉山完整导游词四川峨眉山完整导游词 广安邓小平故居导游词 布达拉宫导游词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导游词 贵州镇远古城导游词 英语导游词殷墟遗址英语导游词 少林寺英语导游词 长江三峡英文导游词 周庄英文导游词 青岛海底世界英语导游词 北戴河英文导游词 满城汉墓英文导游词 湖南凤凰古城英文导游词 云南西双版纳英语导游词 山东趵突泉英语导游词 山东栈桥英语导游词 山东碧霞祠英语导游词 导游欢迎词华东地接导游欢迎词 导游词的格式与要求 特色导游欢迎词 全陪欢迎词 写好导游词应掌握的基础 新疆导游欢迎词 陕西西安导游欢迎词(幽默 关于缘分的欢迎词开场白 如何说好导游欢迎词 导游欢迎词(大连版) 导游欢送词原创导游欢送词一则 苏州一日游欢送词 内蒙古之旅导游欢送词 地接导游欢送词[转载] 无锡导游欢送词 煽情导游欢送词一则 导游欢送词(大连版) 全陪导游欢送词 煽情的导游欢送词 女导游原创欢送词 华东地区福州三坊七巷导游词各位团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福州三坊七巷导游词 福州西湖公园导游词 福州青云山赤壁景区导游词 福州青云山九天峡谷导游词 安徽省博物馆概况介绍 华南地区广东温泉导游词广东温泉 讲解线索:
【温泉的形广东温泉导游词 广州白云山导游词 广东梅州阴那山灵光寺导游词 广州花都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导游词 广东广州莲花山导游词 华中地区湖南沈从文故居导游词朋友们
现在我们开始游览沈从文湖南沈从文故居导游词 湖南江永千家峒瑶族乡导游词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介绍 罗荣桓故居和纪念馆导游词 湖南新民学会旧址导游词 华北地区秦皇岛旅游概况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您来到魅秦皇岛旅游概况导游词 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介绍 秦皇岛祖山风景区导游词 秦皇岛新澳海底世界导游词 秦皇岛北戴河联峰山公园导游词 东北地区哈尔滨市太阳岛导游词 各位朋友,哈尔滨市太阳岛导游词 辽宁锦州笔架山导游词 吉林关东三宝讲解 东北三宝导游词(关东三宝) 吉林通化靖宇陵园导游词 西南地区四川峨眉山完整导游词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四川峨眉山完整导游词 广安邓小平故居导游词 布达拉宫导游词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导游词 贵州镇远古城导游词 西北地区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导游词各位游客: 新疆的吐鲁番有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导游词 陕西法门寺导游词 黄河风情线导游词 2009年陕西省红色旅游导游讲解词:八路军 秦兵马俑博物馆导游词 特别行政区台湾概况介绍 一、概况 (一)位置、面台湾概况介绍 台湾秋茂园导游词 大三巴牌坊导游词 澳门大炮台城堡导游词 阳明山国家公园导游词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947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