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写颐和园的导游词600字

写一篇颐和园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导游。

今天我们游览的景点是颐和园。

颐和园是清代皇家园林,始建于1750年,曾两次遭到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抢掠和破坏,但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很好的修缮和保护。

“颐和”是颐养天年、身体健康的意思。

当年,慈禧太后选用“颐和”这个园名,是盼望能够养好自己的身体。

各位游客,颐和园最有名的就是长廊。

看,绿色的柱子,红色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了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画着美丽的图。

但在上千幅图画中,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旁的风景优美,栽满了花木,一种花没谢,另一种花就开了。

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好,现在抬头,大家看到那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了吗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正在万寿山上。

向下望,颐和园的大半景色尽收眼底。

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色的宫墙。

正前面,是昆明湖。

湖上的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滑过。

向东眺望,隐隐约约地可以望见几座古城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了。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许许多多的垂柳,风光美丽极了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

我们可以从石桥上走过,去小岛游玩。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石桥上了。

这座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狮子,没有两只是一样的。

各位游客,今天的旅途到此结束,相信这次旅行一定能为你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求避暑山庄的导游词,字数大概在600~1000字,急需呀~~~~~~~~

我给你介绍吧: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宫苑。

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230公里。

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

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避暑山庄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兼具南秀北雄之美,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

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英文名称:The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Temples, Chengde),于199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200-011)。

避暑山庄与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这四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的园林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

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

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

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

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有八个北海公园那么大。

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同时又具有不同风格的强烈对比,避暑山庄朴素淡雅,其周围寺庙金碧辉煌。

这是清帝处理民族关系重要举措之一。

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英文名称:The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Chengde),于199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200-011)。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承德避暑山庄,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宫,位于河北省境内,修建于公元1703年到1792年。

它是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它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

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的历史遗迹。

当年康熙皇帝在北巡途中,发现承德这片地方地势良好,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又直达清王朝的发祥地--北方,是满清皇帝家乡的门户,还可俯视关内,外控蒙古各部,于是选定在这里建行宫。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在此大兴土木,疏浚湖泊,修路造宫,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建成36景,并建好山庄的围墙。

雍正朝代暂停修建。

乾隆六年(1741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又继续修建直至完工,建成的避暑山庄新增加干隆36景和山庄外的外八庙,形成界墙内约占地564公顷,其规模壮观,是别具一格的皇家园林,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古代园林建筑杰作.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

避暑山庄兴建后,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此处理军政要事,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

这里发生的一系例重要事件、重要遗迹和重要文物,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

每年秋季,皇帝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之目的。

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2l座行宫,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自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动工兴建,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最后一项工程竣工,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历时89年。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长春南湖公园导游词 600字 作文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导游,今天,让我们走进吉林省的省会——长春市的南湖公园。

南湖公园位于长春市内,总面积222万多平方米,是市内最大的公园,为全国第二大园,仅次于颐和园。

且花园特色鲜明。

  南湖公园水面面积达92万平方米,湖水清澈,岸柳低垂、曲桥亭榭,胜似江南。

每逢盛夏和初秋,这里都要举办灯会、民俗风情展等各类活动;冰封时节,在白茫茫的湖面上举办的冰雪活动花样繁多。

特别是狗爬犁和骆驼爬犁,满载着游人的笑声……是消遣休闲的好去处。

  从空中俯瞰南湖公园,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全貌,形似哑铃状,东西窄,南北长,水域面积96公顷,与北京颐和园水域面积相似。

南湖公园是长春市区内面积最大的公园。

  有关南湖公园的规划,开始于日本人制定的《大新京都市计划》。

在这份计划中,日本人设想,根据城市自然环境,降雨量,利用伊通河的几条小支流,筑坝形成人工湖,然后实行分流制排水,即污水排入伊通河,雨水存贮于人工湖。

南湖公园正是基于这种设想,利用了伊通河支流兴隆沟的水源,于1937年沿今天的工农大路修筑了这条高10米,长800米的拦河坝,最终形成了今天这个人工湖。

我当小导游作文介绍颐和园300字

颐和园真无愧于世界上的“物质与文化双遗产”美名

抚今追昔,至今仍能留在我心中的。

今天的天气格外的好,天时那么的蓝;云是那么的白,阳光将所有的光芒,一丝不落的透过大气层,撒在金秋的古都-北京.在阳光的照射下,刚刚修复一新的颐和园佛香阁显得更加金壁辉黄,庄严肃穆

站在昆明湖的东岸向西望去,俨然就是西湖的苏堤,六桥影影绰绰的出没在随风舞动的柳枝之中.后面是玉泉山的宝塔和香山,一片青黛之色.有的深,有的浅,有的浓,有的淡,似是一幅泼墨山水画,浓重而不失淡雅,远远望去叫人心旷神怡,几致物我两忘.妄想着超凡脱俗云顶升仙

进入新建宫门的第一眼,就是卧在岸边的铜牛.关于铜牛,有人说从上古大禹治水之时,凡治水患成功的地方,都要立铁牛以记之.从牛背上的"金牛铭"中,也可看到乾隆帝的记述.而且古代但凡有津渡之处,必有牛为镇物.例如山西陕西交界处的蒲口渡,旧曾在河的两岸分别出土过两对唐代铁牛.但此说不通之处在于:大禹时期连青铜还上未大量开采冶炼,如何就有了铁牛了呢

可见此为杜撰了

但更可笑的是我们的乾隆帝竟也被蒙骗了,其附庸风雅的程度也可见一斑啦

但铜牛可预知水患的用途确是不假.通过昆明湖而进入城中的水大都在北京城的西北方,而北京的地形就是西北高,东南低.所以昆明湖的水,一旦达到铜牛的高度,北京的防汛工作就要进入警戒状态了

一九OO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英国军队得知颐和园有头金牛,于是派人到园中来取,谁知用刺刀一砍才知道是铜做的,于是败兴而回.其实在中国,金与铜在古代都被称为金.几个英国人不了解中国文化,再加上汉奸又是个二百五,所以,铜牛才能保存至今,设想如果英国兵不用刺刀砍而是直接运走,那我们今天就看不到原物了

铜牛以北,是现金保存最大的观景亭-廓如亭也叫八方亭.它除了大以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内部上方四周有八块匾额,上面是汉代刘勰的<<文心雕龙>>段落,现在除了用望远镜,大概是无法看清上面的东西了

这也许就是皇家园林的气魄吧

十七孔桥是连接廓如亭和南湖岛的一条玉带.是仿照芦沟桥而建造的,但又与之不同.人都说芦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但十七孔桥的狮子却是可以数清的.我没数过,但数过的人告诉我有五百多只.(其实是544只,来之前我做过功课的) 没上南湖岛,就沿着东岸向北走去.一路上,秋风怒号之声令人惊心动魄,想起“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诗句。

所以没有时间欣赏经过的文昌阁(里面贡的是文昌帝君)和知春亭,因为丝毫感觉不到春的温暖,只有风卷着浪拍打在岸边的石壁上,然后再裂开变成无数个小浪花飞溅出去,不禁使人想起苏轼的名篇“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一路被风吹的七零八落这才到达一处可以避风观景的地方“玉澜堂”。

说起“玉澜堂”我一开始以为是慈禧太后的园居之所,因为电影“火烧圆明园”里,慈禧的小名就叫玉兰呐

没想到是光绪皇帝这个倒霉蛋住的地方。

院内除了正房还有的看之外,两侧的厢房里,都用砖墙砌着,到后院的墙也是清代灭亡后,为了大众参观方便,才被拆掉的。

戊戌变法失败后,除了中南海的瀛台,就是这里软禁过光绪皇帝了。

“宜芸馆”是皇后居住的地方,隆裕太后和珍妃,谨妃都在此居住过。

一进门,两边的墙上均有石刻,都是乾隆帝的御笔亲题。

我也好书法,看过一些乾隆的字,他的笔法应该是学王羲之,赵孟艴的,端庄清秀,匀称适中,但拍卖市场的价位并不高。

因为他太爱写字了,以至于传世的书做很多,一多了自然就不值什么了。

他的祖父康熙帝的字虽不及他,但是少,少自然就值钱了

穿过“宜芸馆”,往左手边一拐,就直接到达“乐寿堂”了,这里曾是慈禧太后园居的地方。

院中有一块颐和园有名的“青芝岫”又叫“败家石”。

据说是乾隆从半路上捡回来的,明代一位叫米万钟的大臣遗弃的石头。

听说当时此石进入院中,由于个头太大,将本已建好的“水木自亲”门又拆了,这才进来。

弄的乾隆的母亲-钮钴碌氏很不高兴,让乾隆给扔了。

但是费了那么大劲运进来的东西再扔了,太为难乾隆了。

于是他向身边的刘庸递了个眼色,刘庸会意,便说此石酷似灵芝,明代的米万钟因不配拥有此石,致使败家。

如今此石已到园中,说明它确实是为太后而来。

乾隆也在一旁随声附和,亲自为它起名“青芝岫”,并写了几首御制诗来为它正名,现在还留在上面。

“乐寿堂”前,两边各排列着铜制的“梅花鹿”,“仙鹤”和“玉壶春瓶”。

听一旁的导游讲,这叫“六合太平”,鹿的谐音是六,鹤的谐音是合,瓶子自然是太平了。

还有什么“玉堂富贵”;“探海灯杆”和电话所什么的。

出了“乐寿堂”是一间过院,正对着的是“邀月门”,进了“邀月门”就到了举世闻名的“长廊”。

在来游览之前做准备的时候了解到:“长廊”有七百多米,二百余间。

其上有四座亭子分布其间,它们是“留佳亭”,“寄澜亭”,“秋水亭”和“清遥亭”。

沿着“长廊”一路走来,左边是一望无际,浩浩荡荡的昆明湖,右边是树木掩映,神秘莫测的万寿山。

这时才体会到什么是“仁者乐山,智着乐水,乐山者静,乐水者动”的含义了

四个亭子的中间,是个小广场。

广场的南边有一个三间四柱的牌坊,两面都有匾额。

北面是“云辉玉宇”,南面是“星拱瑶枢”。

广场的北面是一座门厅,上面有“排云门”三个大字,从这里进去,就可到达“排云殿”和“佛香阁”景区了。

我没有进去,而是沿“长廊”继续往前走。

当我走到尽头时,一座白色的大石船,赫然出现在我眼前

其实,它真正的名字应该叫“清晏舫”,是一个融汇中西的特色的石舫。

整个船体是中式的,而顶部的装饰和船桨叶的模式是来源于西方。

孟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到了唐代,魏征引用东汉张衡的《二京赋》里的“夫水可以载舟,亦可覆舟”之句,来劝谏唐太宗李世民,要以民为本。

而今的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概也是由此而来吧

只有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向前发展。

而乾隆却将其形而下的建成一座石舫,好象大清的江山坚如磐石,无覆舟之忧,岂不愚蠢可笑。

看来也是“盛名之下,难符其实”呀

到了石舫,也就意味着“长廊”的终结,如同大清的江山一般,虽曾盛极一时,但经过两百余年的专制统治,终归是要走到尽头的。

一过石舫,就要开始攀登万寿山了。

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只要到达“画中游”,你就会发现眼前豁然开朗,身心也为之一振。

南胡岛,十七孔桥和西堤杨柳,都仿佛在被秋日的阳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粘贴着,只有穿梭的游人,如同一个个小黑点,在上面不停的游移。

再望得远些,就能看见中央电视塔,中关村的楼群和香山的“香炉峰”等地标建筑。

此时不需要任何讲解,只须用心体会这美丽的风景,大概就能明白,什么才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景观吧

太阳已渐渐西垂,正在把它最灿烂的一面展现出来。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触发了我的灵感。

其实,夕阳的美丽不也正是在此时才能令人感慨吗

李商隐只不过是太悲观了,如果他能乐观的面对人生,就像“五柳先生”一样,那一定是“山气日佳夕,飞鸟相与还”才对呀

拾级而上,到达万寿山的最顶峰“智慧海”。

智慧海语出佛教的《无量寿经》中的“如来智慧海,深府无崖底”一句。

其实,最大的智慧都来自与最朴素的生活,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不争”。

而今,太需要一位古圣先贤出世来治理一下我们现在的浮华社会了

子曰:“五百年待有才人出”,现在多少个五百年都过去啦

唉,斯人已去,来者之可追哉

天渐渐地暗下来了,山路也渐渐地昏黑了。

沿着山路走下来,就到了有颐和园的“园中园”之称的“谐趣园”。

“一亭一迳,足谐其趣”就是这儿的来历。

其实是仿照苏州无锡的“寄畅园”而建造的。

里面最值得一提的是“知鱼桥”,由于建园的需要,而建造的一座小石桥,也被乾隆附庸了一把。

战国时,庄子和惠施关于鱼的论战,也被搬到了这里,而且还真养了鱼

其实,那只不过是一个哲学命题,是形而上的一种精神领域的答辩

只有像乾隆这样的人才会真的建一座桥来昭示他的功绩,这从他的儿子嘉庆为他立的“十全老人碑”就能看出

据说他一生作的诗有一万多首,是《全唐诗》所有诗人所作诗篇的总合,但是没有一首诗像《全唐诗》那样广为流传这也就不难弄清:六下江南;扩建圆明园和编纂《四库全书》了

出“谐趣园”时天已经快要黑了,我沿着路标的指引来到了东宫门。

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

几个打着旗子的导游正在“仁寿殿”前铜龙凤那儿,讲着什么“龙在下,凤在上”之类的话。

但是最能引我关注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摆放在院子中央的;一只大大的;青铜制成的麒麟

它是原“长春园”二宫门前一对青铜麒麟中的一只,另一只在火烧圆明园时,被英法联军掠走,不知去向,于是就将这一只移放到这里。

在颐和园东宫门的庭院里,有许多是圆明园里的遗物,因园子被毁而迁到这里。

所以我认为,颐和园的东宫门也相当于圆明园的翻版。

毕竟,这座园林也是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大肆劫夺和破坏过的呀

走出园门时,看着门前的一对青铜狮子,威严中带有几分无奈。

再看看正门上的“颐和园”三字匾额,又回想了一下今天的游园过程,记起了溥杰的一首诗: 一园竹树绕泉石,四季冬春夏复秋。

防棹只疑天上坐,凭栏真个“画中游”。

岚光迭翠微云塔,湖影回廊漾梵楼。

合壁大圆横玉带,斜阳无语卧“铜牛”。

“颐和园”三个字,是不是光绪的手笔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已经成为历史上一段抹不去的记忆。

今天的游览,只不过是颐和园的一小部分,而“她”还有更多的故事想对我们诉说

“她”无愧于“世界的遗产”;“人类的遗产”。

写导游词作文

导游词300字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叫黄锦怡,很荣幸能做你们的导游,今天我带大家去参观著名的文化遗产之一 “万里长城”。

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修建时间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防御工程。

他总长度达50000多千米。

如此伟大的万里长城,它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好吧,我们现在就开始登长城去!  游客们,请你们往左看,那齿形的墙叫垛子,是古代打仗时防止箭射中的“挡箭牌”,垛子旁边凹下去的地方是了望口,供了望用,底下的一个方形的小口是射口,工射击用。

在往前看,那就是古代打仗的吞并所住的地方,叫堡垒,每个三百至五百米就有一座,能与其它堡垒互相呼应。

游客们,咱们脚下的长城约一万三千多里,远远看去,它就像一条长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参观和感受长城的风景,现在可以分散活动,但要注意安全和不要乱丢垃圾,更不要拿走城砖。

导游怎样介绍颐和园长廊上画的特点20字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阳光旅行社的导游,我姓成,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长廊。

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使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

我们要去的长廊全长728米,共273间画廊,有油漆彩画14000多幅,是中国廊建筑中最大、最长、最负盛名的长廊也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

长廊彩画题材十分广泛,有花鸟、树石、山水、人物等。

18世纪中叶,乾隆皇帝(公元1736-1795年在位)曾派宫廷画师到杭州西湖写生,得西湖景546幅,这些湖景被悉数移绘到长廊273间画廊的梁枋上。

本世纪60年代,中国政府不仅保留了西湖风景画,还增绘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彩画14000多幅,使长廊成为名副其实的画廊。

好,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这座长廊,这座长廊是乾隆为他母亲观赏昆明湖的雨景雪景而建造的。

为了让母亲游圆不受雨雪日晒之苦,又能饱揽昆明湖的雨景雪景,乾隆便在万寿山和昆明湖交界的岸边设计修建了一条长长的游廊。

乾隆皇帝的母亲喜欢听故事,经常一边在长廊中游览,一边让宫女给她讲各式各样的故事听。

有些她特别喜欢的故事,就让宫女们反复地讲。

时间一长,宫女们肚子里的故事讲完了,以前讲过的故事也记不清了,这可难坏了宫女们。

后来,她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将故事的内容画在长廊两侧的梁枋上。

故事越讲越多,梁枋上的人物故事彩画也越来越丰富。

从此,宫女们再也不愁没有故事给太后讲了。

太后呢?因为年迈眼拙,看不清梁枋上的彩画,对此竟毫无察觉,这就是颐和园长廊人物故事彩画最初的来历。

现在请大家带好自己的相机和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大家现在可以参观一下这座长廊,一个小时以后我们在长廊的起点集合。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9484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