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关于安仁的导游词
古城公园导游词怎么写
古城公园位于上海古老的江南名园豫园的东北角,北侧和南侧以人民路为界,西至安仁街,南临福佑路,占地面积
【第3句】:88万平方米。
绿化建设工程于2002年2月10日开工,同年5月31日竣工,历时110天。
公园建设以改善上海老城厢地区的环境质量,提高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为目标,采用现代的园林表现手法来体现“古”与”新”的结合与过渡,以丹凤楼、钱业公所、民居缩影等景点来反映上海传统文化历史,森林茶座、大草坪、下沉广场等景点为市民提供了休息和活动场所,里面有咖啡厅和钓鱼点。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湖南有句很有名的民间谚语:“茶陵的城墙,安仁的城隍”。
“茶陵的城墙”指的就是茶陵的南宋古城。
如今,“安仁的城隍”已不存在,而茶陵南宋古城基本保存完好,是湖南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头城。
200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保护文物。
成都市区到建川博物馆的交通
坐机场大巴到站岷山饭店,然后16路公交在人民北路一。
建川博物馆邑,交通如下: A成都金沙车站 ——安仁镇:成都西区金沙车站内有车直达安仁镇,约40分钟一班,车程 约1小时,节假日根据人流量增加班次。
B成都石羊场汽车站 -- 安仁镇:成都石羊场汽车站内成都——高山(大邑),途径安仁, 约20分钟一班,车程约70分钟. C双流汽车站——安仁镇:双流汽车站到大邑,途径安仁,约1小时一班,车程约1小时。
D崇州市汽车站——安仁镇:崇州市汽车站有小巴车到安仁,车程约20分钟。
E大邑县城——安仁镇:11路车直达。
到海螺沟的路上风景不是很多,基本上都是在穿山了,班车的话只会在几个固定的地方停下来吃饭或者上厕所什么的。
包车的话,要看什么车了,去年去那附近,包了个面包车,是一天200,邮费过路费吃饭住宿另算。
寄扬州韩绰判官的诗意
有32首么
我这里只有这几首: 》《凉州词》
将乐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将乐素有“文化之邑(yi)”的美称。
东晋时干宝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被誉为“闽儒鼻祖”、“程氏正宗”的著名理学家、北宋龙图阁直学士杨时(号龟山)也诞生于此,“程门立雪”的典故代代相传。
擂茶、龙池砚、西山纸堪称“将乐三绝”,均被列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擂茶广场“擂钵铜雕”和玉华洞导游图“玉华洞志”入选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将乐擂茶请喝擂茶是将乐最普遍、最隆重的待客礼节。
凡人们结婚、添365kUaIlE.cn丁、乔迁、参军、提干、升学、做寿,擂茶便成为必不可少的喜庆之品。
据考证,将乐擂茶是唐末客家人第二次南迁时传入的。
擂茶的药用功能颇多,酒足饭饱之后喝口擂茶,可感油腻尽退,满腹舒畅。
据验证,常喝擂茶有防风祛寒、清肝明目、降血压、润肺健胃、润肤美容、延年益寿等功效,是保健饮品。
将乐南词将乐南词又称“八韵南词”。
它的源头来自浙江的婺剧,玉华洞由浙江的流浪艺人经江西传入将乐县,后经民间艺人不断加工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带有将乐地方韵味的剧种。
南词的道白采用“土官话”(将乐方言腔普通话)。
每场戏必先唱曲目,后唱其他曲目,如等。
1964年冬,传唱了近百年的将乐清唱南词终于以一种崭新的表演方式被搬上舞台,由刘怀忠编词作曲的将乐南词说唱开了南词表演形式之先河。
在福建五届农村文艺汇演中取得佳绩,被选送参加1965年的音乐会演出。
此后,一批如《五婆骂鸡》《哑背疯》《小鱼儿》等南词剧目陆续创作问世,一批南词艺人如陈维绪、徐素娥、王朝仁等逐步成长,成为今天南词演唱的传人。
接春立春前夕,将乐县人民从菜地寻一株上好的油菜,或花瓶菜、芥菜等,带回家中,栽入花盆,名曰“春花”。
然后用大红纸做成长形条幅,写上“新春大发”、“春到财来”、“迎春接福”之类的吉利话,插到“春花”旁边。
立春来临,把“春花”端出来,放到大门前或窗台上,同时摆上清茶、甜酒,点燃线香,待立春时刻一到,各家各户燃放鞭炮迎接春天的到来。
这就叫“春花接春”。
“开大门”接春,指大年三十夜半子时,这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时辰。
人们把大门打开,在门两侧帖上“开门大吉,万事如意”之类的联子,燃放鞭炮,这叫“开大门接春”。
元宵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民间称之为“上元天官赐福 日”。
这天,人们都要吃元宵(土话叫“汤圆”),皮用糯米粉制成,馅或甜或咸,以祈合家团圆。
将乐城关人还做春卷、竽包等风味小吃,将元宵节称之为“寿年”。
过去城关和万安的元宵活动从正月十三开始,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街头巷尾千灯争艳。
龙灯、花灯、走马灯、龙凤呈祥灯、鸳鸯戏水灯、麒麟送子灯、松鹤延年灯、吉祥如意灯、百鸟朝凤灯、牡丹富贵灯等,公龙灯就派生出烛龙、板凳龙、香龙等等。
元宵节不仅有观不完的花灯,还有热闹欢腾的舞龙灯、河蚌舞、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等各种游艺。
[17] 端午节将每年端午节,将乐县家家户户节前就备足糯米和箬竹叶裹棕子。
亲戚朋友间互相馈赠,女婿要向岳父家送鸡、送肉,谓之“送节”。
家家户户门上都要悬挂菖莆、艾叶、葛藤以驱邪。
据说门上挂艾叶、菖莆之俗源于中原大地。
有的门口还贴上“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莆似箭斩千邪”的对联。
午后还用葛藤、艾叶、菖莆煎水,供老少沐浴。
城关人还有叫小孩吃驱蛔虫药的风俗,一岁吃一粒,十岁以上吃十粒。
端午节期间,乡下村民上山挖草药晒干备用。
板凳龙将乐县安仁乡的泽坊村每年正月十七有游板凳龙的习俗。
原先不叫“板仙人田凳龙”,而称“桥灯”,游的是蛇而不是龙。
那时的泽坊人以户为单位,各家自备一块二米长十公分宽的杉木板作为烛桥架,状如长条板凳面。
每条烛桥上安2至3个斗,斗为木框,白纸糊面,斗内插蜡烛。
木板两端各挖一个小圆洞,可用木棍穿洞连接。
为图吉利,改革开放后人们改称“桥灯”为“板凳龙”,还为桥灯安了惟妙惟肖的龙头龙尾。
安仁的板凳龙成为安仁每年元宵节文艺踩街必不可少的节目。
万安牛会将乐万安牛会是从庙会发展起来的。
旧时,将乐万安规定农历八月初七、初八为男人敬神日,初九为女人敬神日,每年要举办八月庙会,开展迎神活动。
村民纷纷赴会,开始带些土特产前去交流,后又进行以小牛作抵押的耕牛贸易。
有的人认为耕牛经神庙菩萨过目,能避瘟消灾,生长健壮,连不准备交易的耕牛也牵来参会,周边的建宁、泰宁、顺昌、明溪以至江西、浙江的客商云集这里,交易耕牛数以百计。
解放后不再迎神,但牛会和物资交流会却保留了下来并日益繁荣。
舞龙与舞狮在游艺民俗中,舞龙灯是最热闹的。
“起灯”时,领头人带着大伙到大坪上,面向东海方向敬上一对大红烛,敬三柱香后口中念着祈祷之词绕场一周,然后在鼓乐声和鞭炮声中开始。
走在最前面的是龙珠。
紧接着是龙头,龙头高约
【第1句】:6米,长约
【第1句】:2米左右,接着是九节十八米长的龙身,最后是龙尾。
有时是一龙珠在逗着它们,有时是“二龙戏珠”,还有“群龙抢珠”等等表演程式。
起龙时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人群欢呼声中,一些新婚女子和未育妇人争着去拔“龙须”,据说拔到了便可生龙子龙孙,可以早生贵子,这也就是“舞龙丁”的由来。
舞狮也是一种游艺,数白莲镇舞狮最有名。
每年元宵时节,白莲人便裸着上身、打着赤脚、脚挂铜铃,以舞狮颂扬祖先功德。
一舞就是十八盘(即十八般武艺套路),舞者大汗淋漓。
助兴的村民伴着唢呐、锣鼓的乐声载歌载舞。
狮有青狮、黄狮两种。
舞狮队一行约10人,其中1人舞狮头,1人舞狮尾,动作有洗面、搔痒、打滚、蹂球等。
舞青狮者必须当众表演拳术或刀、枪、棍术,如两青狮相遇则须较量武艺,分出高低;舞黄狮者则纯为游玩不比武。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96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