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古城导游词400字
写丽江古城的导游词,要400字的,谢谢了
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到号称“世界遗产”的丽江古城。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丽江古城。
也许游客们会问我,城门在什么地方。
其实,丽江古城是没有城门的,这是因为纳西族的头领(在丽江古城里面住着的人大部分都是纳西族的,所以头领的本人也是纳西族的。
)姓“木”,如果加上城门和城墙的意思就是“困”字了,所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没有建筑城门和城墙。
游客们,我们现在来到了丽江古城中最有名的街道:四方街。
这条四方街如蛛网般交错的,东南西北各有一条出路,这样说明这条四方街很繁华。
地面是由五彩石铺成的,所以非常坚固,如果你用脚踏上去,就会发出非常清脆的声音。
四方街上的客栈(酒店)都是没有相同的,如果你在客栈(酒店)上转几圈,你绝对会知道这些客栈的不同之处。
游客们,丽江古城还有一个特别习俗,那就是放河灯。
放河灯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据说每天晚上黑龙潭的龙王会顺着河水巡游古城,放一盏河灯不仅能保护古城的平安,更能使自己和家人得到龙王的保护,而在今后日子里吉祥如意、心想事成。
听了这一个传说赶快放一盏河灯许一个心愿吧。
游客们,丽江古城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们会喜欢这些景色。
欢迎下次再来。
写一篇古建筑的导游词,400字
各位尊敬的游客,我们将要游览的是颐和园。
颐和园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遗产名录》之中的文化遗产。
游览时请不要乱扔垃圾。
现在我们就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来到有名的长廊。
看,这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多漂亮呀
这条长廊长700多米,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不可思议的是,这几千幅画竟然没有哪两幅是一摸一样的。
走完了长廊,我们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上看,一眼就看见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一排排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我们现在登上了万寿山,这里可以把颐和园的大半景色都收在眼底。
看,前面那就是昆明湖,昆明湖的湖面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现在我们就去昆明湖细细游赏。
看,昆明湖好大呀,它周围的堤岸也更长。
我们现在要去昆明湖中心的小岛了。
通向小岛的这座桥就是有名的十七孔桥,这座桥有三多,一是桥洞多,二是狮子多,三是石柱多。
看,这座桥的每根石柱上都雕刻着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各异,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请你们慢慢的游赏吧
谁能写一篇关于三峡的导游词啊 250字左右啊 急急急谢谢了
各位游客:到西安游览时,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
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市中心约4公里,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
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死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敕赐“慈恩”。
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览一番。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尘莫及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
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现在寺院面积的7倍。
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
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平方米,约合
【第48句】:5亩。
我们先来看寺院山门前这对威武的石狮子。
说来也怪,一般外域传入我国的东西,总是先传入实物,而后才有根据实物创作的艺术品。
而狮子落户我国,却例外地先传人狮子石刻艺术品,而后才有真狮子的出现。
大家知道狮子是在东汉年间由波斯引入我国的,石狮子则是与佛教同时在两汉之际已自印度传入我国。
狮子有护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认为“佛为人中狮子”,所以佛台前常刻有狮子,称护法狮子。
慈恩寺大门口,有4尊石狮对称地雄踞左右,里边靠近大门的两尊,不清楚雕造于何年何时。
东侧是雄狮,在戏弄脚下绣球。
西侧是雌狮,脚边有一对小狮,称为母子狮。
看来这些狮子也按照人们的习惯,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摆放了。
靠外边的两尊狮子,东侧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侧一尊是民国19年(公元1930年)雕造。
这两对石狮高度在
【第1句】:7米以上,每尊重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
奇怪的是这两尊八面威风石制实心的庞然大物,即使用手轻轻地拍打,也会发出似铜非钢的金属声,清脆悦耳,十分动听。
各位游客,您能猜出这是什么原因吗
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
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
长久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流传。
但以往人们都以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其实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为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间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
众所周知,一般寺庙都有大雄宝殿,慈恩寺也一样。
它的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心高台上,初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
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释迎牟尼三身像。
中间的叫法身像,西边的叫报身像,东边的叫应身像。
释迎牟尼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罗卫国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孔子同时代。
三身佛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他待从释迦牟尼25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
两侧是十八罗汉和玄奘塑像。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重要经典。
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1米多。
殿内珍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
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锵锵有声,清脆悦耳。
各位游客,我们走出藏经楼,就能看到壮观雄伟的大雁塔。
看到这座唐代建筑,你们一定会又感叹又好奇吧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此塔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
按照印度佛教传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
有一天,正是菩萨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却买不到肉下饭。
这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增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
”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
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认为这定是菩萨显灵。
他们就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并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
因此,佛塔又称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内的第一任住持方丈。
相传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师为安置他从西域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
当年三月动工,玄奘亲自监造,一年建成。
各位游客,大家一定看过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那么《西游记》里的唐僧是否就是唐代这位著名和尚玄奘呢
玄奘法师俗姓陈,13岁在洛阳出家为增,勤奋好学,在国内各地访师问学后,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去探索佛教的精蕴。
玄奘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穿越上天飞鸟、下无走兽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学成后返回长安,历时17年,行程5万公里,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回佛经657部,并在印度获得极高地位,备受尊崇。
回国后,在唐皇室的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学高僧,组成规模空前的佛经译物场,并亲自任译主。
翻译的佛经无论从质量或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人,开创了我国翻译史上的新时期,共译著佛经75部1335卷,撰写了《大唐西域记》,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
应该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类西出取经为背景而写成的,但故事里的唐僧不全指玄奘,而是一个经过艺术化的文学作品里的人物。
西安大雁塔导游词-三联阅读各位游客,大雁塔在建时高60米,5层,砖表土心,光盘梯。
后塔心砖缝草木丛生,渐趋颓废。
经武则天长安年间、唐玄宗天宝年间、后唐长兴年间几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长高了
【第4句】:5米,还加了两层。
底层每边长25米,基座为方形,边长45米至48米,每层四面均有券门,塔内装有楼梯。
塔底层门楣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尤其是西门楣的释迦牟尼佛说法图,上刻当时废殿建筑的写真图,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是研究后代佛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
塔南门东西两侧的砖龛内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
两碑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受国家保护的珍贵书法原刻,是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完全可以这样说,这座仿木结构的楼阁式方形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是我国佛教建筑中的杰作。
游客们,大雁塔自建成至今,历代名人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句。
杜甫有‘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的赞语,岑参有“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的名句。
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感叹,常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
那么,我们今天的参观游览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名胜古迹导游词400字
杭湖是我国十大名胜之一,面积5.6公里。
西湖旧称武林水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
“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站在西湖岸边,胸中顿觉朗然:满眼一片烟波浩渺的湖水,环绕着绵延起伏的山峦。
在波光粼粼的湖面周围,繁花似锦,芳草如碧,曲径风荷,树影斑驳。
经过历代装点,使江湖、山林、洞壑、溪泉、春华秋实、夏荷冬雪等自然之胜与左刹、丛林及园林艺术家的雕凿融为一体。
早在南宋年间,西湖即有“十景”著名天下,它们是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南屏晚钟、双峰插云、三潭印月。
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之首,堤上遍种桃柳。
每当春天的黎明时刻,月落星稀,晨钟初响,悠扬悦耳。
此刻堤上垂柳低拂,晓霭迷茫;放眼晓雾中的湖光山色,耳闻百鸟和鸣的啾啾之声,使人飘飘欲仙。
断桥残雪,是神话《白蛇传》中许仙与白娘子相会定情的地方。
断桥是白堤与陆地相接的一座石拱桥,由于神话传说,使它家喻户晓。
断桥两旁,桃披红云,柳笼绿雾,香风送爽,波光摇翠。
待到冬末积雪末化时,这里又是观赏雪景的好地方。
三潭印月是在苏东坡治理西湖后,作为湖界而在水中立的三座小塔。
塔状如花瓶,浮漾水中。
塔面有五个距离相等的圆洞。
月明之夜,塔内点起灯火,水面上就会映出很多月亮。
其景扑朔迷离,忽兮晃兮,胜似仙境。
杭州为吴越古都,又是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人物辈出,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史实和传诵千古的诗篇,与西子湖畔大量名胜古迹如在西子湖畔的岳王墓、秋谨墓等,互为印证。
另外,还有游客必往的灵隐寺、虎跑泉、六和塔等,构成以西湖为主体的30平方公里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如今的西湖正以其更加妩媚的美姿,吸引着五洲四海的宾朋游人
求一篇作文,介绍自己家乡的导游词,介绍山西的。
最少300字。
要自己写的啊,急
诸位游客,大家好。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就要到了,右前方那高耸的砖墙就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平遏城。
1997年12月3日,通过决议,将我国云南省、山西省和江苏省列入。
现在大家可以观赏一下古城的远景和比较完整的外观。
,历史悠久。
据载:西周时期周宣工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曾派兵北伐萨犹,并修建了京陵城。
京陵城就建在今平远县城东7公里的京陵衬,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这可以说是平遥建城的开端,也是现在乎迢城的前身。
从那时起,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历史了。
现在这座平遥城始建于何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
大约在拓跋陶时,为避名讳,将原来的平陶县改为平遥县.并把县治从别处迁到这里。
建城时间应该是这以后的事。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她的繁华,也曾多次遭受战火的破坏。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城墙,是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把原来的土城墙加高加厚加砖扩建而成的,明清以来虽曾数次维修,但风格未变。
平遥城内古建筑保存很多,像文庙大成殿、清虚观、市楼、城隆庙、武庙戏台等。
就是街道民居.也基本保存明清时代风貌。
漫步街头,还会看到各种古色古香的院门、院埔、精雕细刻的古建筑装饰,甚至还能看到门前的接马石桩、下马石等,一派古城风貌。
平遥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人辈出。
是敢于不顾“满门抄斩”的恐吓、秉笔直书的若名晋代史学家孙盛、以“映雪读书”流传千古的孙康等古代名人,当代已故历史研究所所长、已故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侯秸一、已歇中国文学研究会会长王瑶、著名画家李苟、著名歌唱家等都出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平适古城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过惠济桥) 我们现在正行驶在惠济桥上,惠济桥是一座九拱石桥,修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同治年间重建。
清代名宿傅山先生曾亲笔为它写道碑记。
这座桥规模不等大.历史也不算很长,但造型优美.桥面平坦,没有像一般石桥那样高高隆起,便于车马行走。
而且更有一个奇处,就是这座桥下还有一座桥。
下面的桥不见文字记载,人们原来也不知道。
1977年8月,一场暴雨造成特大洪灾,滚滚洪水带走了不少淤积多年的河沙。
水退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惠济桥叠架在旧桥的桥面上,形成桥上桥的奇观。
利用旧桥做新桥的牢固基础,既节省财力、人力,又省时间,多聪明的构思叼!这在造桥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到了.请大家随我上城墙参观。
(带游客进“下东门”) 这里就是乎遥古城的“下东门”。
大家看这高达12米的城墙多雄伟、多壮观。
在城外,本来还有护城河.城门处架有吊桥.在古代战乱的日子里.这的确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我们进来后这个地方是下东门瓮城,它是为保卫城门而设立的。
城门是城墙上的薄弱环节,有了瓮城.就大大增强了城池的防卫手段。
这里地方根小,四周为高墙围护,即便敌人攻入瓮城也只能进来少数人,而且立即陷入包围之中,成为瓮中之鳖。
有的瓮城门并不是开在城门对面,而是拐个弯开在旁边.更可防止冲入的敌兵一较作气冲到城门下.通过拐弯来消解敌兵锐气。
这些设计思想都是古人在长期实战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大家看.瓮城里还有一个建造讲究而小巧的院落.这是干什么的呢?原来这是一座小关帝庙。
关帝是武圣人.把关庙修进瓮城里,却是平遥人的独特创造。
请大家随我进城,上城墙参观。
现在我们已经在城上了,这里本来还有城楼.在战争中毁掉了。
这座建在城墙上的台,传说就是尹吉甫的点将台。
尹吉甫是周宣王的大将,在历史上游藩有名,《律经冲的《较高》、《冠R2等几首诗就是他作的、前面提到的那有名的对北方游牧民族0l犹的北伐,就是由他指挥的。
为了巩固北伐的成果,他还在这里修建了京陵城。
尹吉甫遗迹这里还有多处。
在京陵村附近还有一处村茁叫尹村,传说是尹吉甫当年驻兵酌地方。
在上东门外有尹吉甫募,募前一通明代石碑上大书“周卿士ZJ吉甫神道”八字。
上东门里还有一座纪念尹吉甫的小庙。
请大家随我观赏一下古城的建构。
(带游客向南浸步.边走边说,约走2—3个墩台即可停下) 我们看城墙上两边各有一道短堵,叫女儿墙,为什么叫女儿墙呢?宋代官府编写的《营造法式》上有个书面解释:“言其卑小。
比之于城,若女子与丈夫也。
”意思是说城墙高大厚实,保伟丈夫;女墙单薄短小,像弱女子。
民间有的地方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早先城上并没有女儿墙,有一次一个老人被拉来做工,和他相依为命的小孙女也天天随他来到城上.坐在旁边观看。
一天,一位累极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竞走到城墙边上,小女孩伯他掉下城去,用力向里推他,不料用力过大,民工虽得救了,小女孩却摔死了。
为了纪念她,工匠们在城上修起了矮墙,并把它叫做女儿墙。
这实在是个感人的故事,但确实说明了女儿墙的保护性功能。
我们看:两边的女儿场并不一样,向外的女儿墙上还修筑了垛口,垛口还留着供臆望和射击使用的小孔.这当然是为了实战的需要。
大家都注意到了,城墙每闲一段,就有一个向外突出的部分,这叫做墩台.墩台是干什么的呢7它是保卫城墙的。
我们知道.古代攻守城他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弯机,上面既可射下去,下面也可射上来,因此守城的士兵轻易不敢探出身去。
这样,城墙脚下反丽成丁防御的死角。
有了墩台.就可以弥补这个不足、从三面组成一个强大的立体射击网,城防力量大大加强。
在每个塌台上,还修有一座敌楼,上面有孔,也是为观察和射击用的。
干遥古城除了具备这些共性持点外,还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城墙本是战争的产物,平逗人却偏偏喜欢给抹上一层浓浓的文化色彩.把象征文化星官的魁星楼修在丁城墙东南角上(指形状独特的魁星楼)。
据统计,古城上共有3000个垛口、72废敌楼,那是象征着文圣人孔夫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乎遥俯视似龟形,历来有龟城之称.据说是取神龟寿水长存之意。
全城六座城门,南门似头,城门和瓮城外门都向南.任龟首自由伸缩,北门似尾,瓮城外门拆而东向,好儡龟尾东甩:东西各二门似龟脚.三座瓮城外门拐向南开,好像神龟正续缓伸腿屈肢向前爬行,只有咱们刚才进来的下东门瓮城外门不向南拐而向东开,传说是伯神龟爬向别处,所以用一根无形的绳索把左后脚牢车地拴在城东Lo公里的麓台塔上,把这条腿都拉宜了。
在南门外左右各有一口井,人们说那就是神龟的一对明亮的眼睛。
在市中心,也就是龟心的位置,还修有一座市楼,就是我们看到的那座高踞众屋之上的楼,在市楼楼顶两坡上,还用黄、蓝两色琉璃瓦拼出双喜字相寿字,它充分体现了古城独特的文化氛围,表达了乎迢人民良好的愿望,这可以说是龟城城建构思的画龙点暗之作了。
乎遥城内文物众多,西南方向那一片覆盖琉璃的建筑,就是城隍庙、财神庙建筑群,近处观看,可以见到它馆角高挑、群昂飞动、油漆彩绘的壮丽景色。
在它附近很显眼的那座现代大楼是平适中学教学楼。
文庙大成殿就在校园内,从这里看不清蔑。
为保护原来的风貌,古城中一般是不准建楼的,干迢人却为学校破例修了一座教学楼,足见对教育的重视。
平迢中学也不负众望,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保持着这所省级重点中学在省内的领先地位一个我们山西导游非常熟悉的平遥人,来过山西的游客你一定见过这位老先生,沧桑的外表下是一颗火热而至诚的心,乐观的性格也一定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把他也请到这里,尊称他为“平遥旅游形象大使”如果您来过这座北方魅力小城,希望老先生可以勾起你的回忆,如果您还没有来,那就别犹豫了,背起您的行囊,平遥古城欢迎您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9690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