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碉楼导游词
作文开平碉楼与村落导游词100字
大家好,我是导游,大叫叫我Miss liang 吧
请多多关照。
现在我们乘车前往开平碉楼与村落——立园。
好,现在我们来到立园正门口,进了立园之后,不能随地吐痰,不能用刀刻,不能乱扔垃圾哟
请大家跟我进立园吧
现在我们正在漫游立园。
立园是旅美华谢维立经历十年建造的。
别墅花园,结合了岭南水乡,还包括传统园林特色,还有西洋建筑结合在一起。
这么大的区域呢,包括有大花园、小花园、别墅区等。
我们身后就是一座泮立楼,大家跟我进去吧
走进楼内,随处可见西式文化的痕迹:意大利的地板、欧式的壁炉、先进的自来水供水系统。
先进程度至今还令我们经验,但细心的我们并不难发现。
在这幢极具西式风格的楼内,处处蕴藏着中果地道的传统工艺:日式的屋顶、岭南出产的名剑工艺灰雕。
看完了中西合璧的立园别墅,我们再来看看它的花园吧。
这时整个花园的庭院。
看这个,私家运河。
这个是当年主人为了建造房屋,开通了这个运河,把材料从香港、澳门运过来。
这么说,这条运河可以通向香港和澳门。
是一条捷径。
现在我们来到了鸟巢。
每天早晨主人都会把鸟放出去,然后晚上鸟就会带更多的鸟回来,寓意就是百鸟归巢。
主人也希望他的子孙后代不管走多远,在晚年的时候都能够回来,落叶归根。
大家一起出去吧
好,这时主人的花房。
看上面
谁帮忙打一下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导游词200字
你只要把语文书上集选一段,然后加上欢迎词
开平碉楼与村落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前往游览的目的地是开平碉楼。
楼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但是像这样的碉楼群保存完好的却为数 不多,这个碉楼群位于我们广东省的江门市。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开平这个地名的由来,相传,开平的先民 到达这里定居时,刚好见到一群孔雀正在开屏,他们认为这是吉 祥的征兆,所以便取“开屏”的谐音命名此地。
开平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
更是闻名 遐迩的碉楼之乡, 碉楼的兴起和当时的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 及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 碉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防涝防匪 之用。
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中和中西建筑艺术与一体的建筑群 体, 始建于清初, 大量兴建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目前尚存 1466 座。
这些碉楼是旧时广东华侨为防御盗匪、海外侨胞筹资回乡兴 建的。
在鼎盛时期达 3300 多座,而目前经开平市人民政府的普 查,登记在册的有 1833 座,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在 2007 年 6 月 28 日,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 产项目在新西兰召开的第 31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顺利通过表决, 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大家知道为什么在明后清初会出现这么多的碉楼吗
这是 因为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其所辖新会、台 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 秩序较为混乱。
因此,明朝后期就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 匪之用。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开平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土客械 斗,人人自危。
此时,恰遇西方国家在我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去 开发金矿和建筑铁路,大批开平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远赴外洋, 开平逐步成为一个侨乡。
“衣锦还乡”、“落叶归根”情结使他们中 的大多数人挣到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汇钱回家或亲自回国操办 “三件事”:买地、建房、娶老婆。
于是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形 成了侨房建设的高峰期。
但是当时的中国社会兵荒马乱,盗贼猖 獗,而开平侨眷、归侨生活比较富裕,土匪便集中在开平一带作 案,在这种险恶的社会环境下,防卫功能显著的碉楼应运而生。
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开平建筑史上的兴旺时期,全 市各地普遍建造碉楼,主要是“籍避社贼之状”,即为“防贼”。
从珠海去往江门市开平碉楼的沿途导游词讲解
【第1句】: 沿谷都大道向东南 收费路段200 米
【第2句】: 继续前行,上明珠北路 350 米
【第3句】: 在梅华西路处调头 350 米
【第4句】: 继续前行,上谷都大道
【第5句】:9 公里
【第5句】: 从环岛的5出口出来,继续沿谷都大道前行 700 米
【第6句】: 稍向右转 800 米
【第7句】: 向左转上匝道,前往G4W广澳高速部。
开平碉楼的解说词
碉楼 开平碉楼是中国民居中土洋结合种形式,主要建造年代在20。
但追溯其历史,可以远至明代。
开平县位于广东省的中南部,其赤坎乡一带旧称驼驮,过去是一片湿地,芦苇丛生,水凫成群,最初到这里来定居的人是芦庵公。
明末崇祯十七年(公元1664年)社会动荡,盗匪常常袭扰百姓,为保护村民的安全,芦庵公的第四个儿子,关子瑞在井头里村兴建了一座瑞云楼。
这座楼非常坚固,有防洪和防盗两项功能,一有洪水暴发或贼寇扰乱,井头里村和毗邻的三门里村的村民就到瑞云楼躲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村的人口不断增加,而楼的容量又有限,再遇紧急时,总是人满为患。
在水患人祸不断发生的日子里,为了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居住在三门里村的芦庵公的曾孙关圣决定在村中兴建一座更大更坚固的楼。
这座楼建于清代初年,坐北朝南,楼高大约十公尺,共有三层。
楼的占地面积约一百五十二平方米多,算是比较大的楼。
这座楼的墙壁全是用一种较大的红砖砌成的。
砖长三十三厘米,宽十五厘米,厚八厘米,墙体的厚度竟达到九十三厘米,接近一米之厚
修建这样一座楼的确要花不少钱,所以关圣徒建到一半时,发现钱已不够建完楼。
据说,他的夫人谭氏见此情景后,拿出私蓄,楼才得以完成。
为求吉利,关圣徒将此楼命名为“迎龙楼”。
从平面上看,这座楼呈长方形,但四个角各突出一块。
每层的四角都有枪眼,最下面一层的正立面开有一个拱形顶的小门,门的两边各开一个四方形的小窗户。
从平面上看,每一层都分中厅和东西耳房。
从造型上看,楼顶是传统的硬山式屋顶,而且屋顶很小,前后并不出檐。
别看迎龙楼其貌不扬,它可是开平碉楼的起因。
三门里及其附近等村的地势低洼,房屋易遭洪水淹浸,有时一年发生数次洪灾,百姓苦不堪言。
史书记载,清朝光绪甲申(公元1884年)和戊申(公元1908年)年的两次特大洪水,各村的房屋几乎都被淹没过顶,但躲进迎龙楼的村民避开了危险,全都活了下来。
由于瑞云楼早已毁坏,开平人对迎龙楼的防卫功能有口皆碑。
人们敬重楼,仰慕楼,只不过建这样的楼太贵,决不是一般人所能承担的,所以开始摹仿建楼时,往往几个村才建一座碉楼。
除了防御洪水外,防御土匪是建碉楼的另一个原因。
开平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个县之间。
立县以前,历来是四不管的地区,社会秩序比较紊乱,所以地方希望建县以保太平。
清朝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始建开平县治,所以开平县至今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县治虽然建立,但要保证天下太平,并非易事。
翻阅开平县志,碉楼的功能除防洪以外,更加偏重于防范盗匪袭扰。
民国二十一年的《开平县志》,记载了“奉父楼”的故事。
清代初年,盗贼十分猖獗,不仅夜闯民宅、杀人、强奸、抢劫、而且还常常绑票勒索钱财。
一次,许龙的妻子被土匪掠走上山,土匪派人捎信来勒索赎金。
许龙的儿子许益赶快将钱备齐,准备和匪徒商量议赎的问题。
这时,许龙的妻子暗地托人捎来口信:“母不必赎,但将此金归筑高楼以奉尔父足矣
”当天夜里,许龙的妻子乘匪徒不备,从山上投崖而死。
许益便遵照母亲的遗嘱,修建一座“奉父楼”。
朝代的更迭,往往带来社会的动乱。
辛亥革命以后,由于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土匪乘机抢劫百姓。
民国十一年十二月的一个夜晚,一大群匪徒劫掠赤坎开平中学。
旁边鹰村碉楼的探照灯一下子打开照射,四处的乡团闻讯及时截击,救出校长及学生十七人。
这件事一下子轰动了开平,海外华侨得知后也十分惊喜,觉得在防范匪患中,碉楼确有作用。
因此,他们宁可在外节衣缩食,也要集资汇回家乡建碉楼。
开平人一下子兴起了建碉楼的风气,人们不断总结使用经验,国外的华侨又反把西方的先进建筑技术介绍过来,中西融汇,华洋并举。
开平碉楼的建筑占地普遍不大,人们追求的是高度,这样可以眺望,晚上便于射击。
碉楼的结构一般是用生土材料。
生土墙又分为土坯墙和版筑墙两种形式。
土坯墙建得快,只要土坯干透以后,一次就能从底部砌到顶楼。
为了延长土坯的寿命,人们还常常在土坯墙的表面,先抹上灰砂,然后再抹一层水泥,这样可以防御雨水的冲刷,也能防止枪弹的射击。
版筑墙是用黄泥、石灰、砂子和红糖水混合拌成的三合土材料,在两块大木板中使劲夯制而成墙的。
开平碉楼的夯土墙都不厚,一般也就一尺多,比福建土楼要薄了。
不过,三合土的坚固程度和低标号的水泥墙硬度相等,抗张力甚至更大。
但是这种夯筑法很费工时,要等先筑好的墙体干透之后才能再筑上面一段,所以体积庞大的碉楼一年内不太可能完成。
用生土材料砌成的墙体占大多数,更有全部用钢筋水泥墙体的,但这种楼造价太贵,所以极少见到,当时水泥是依靠进口,所以人称“红毛泥”,水泥是用一米多高的木制圆桶装的。
碉楼的楼板有用钢筋水泥楼板的,也有用木地板的。
有的钢筋水泥楼板是水磨石的,光洁美观,底层还用方形釉面砖铺地,十分平整。
有的碉楼内的楼梯扶手做工精细,展现欧式风格。
碉楼内部空间普遍不大,尽管每层都有窗子,但窗户很少。
所以,碉楼只是作为应急使用,一旦发生情况全族人或全村人都躲入碉楼,一到天亮,大家再回平房休息。
在贼匪猖獗的年代,一般碉楼上有年轻人守驻,看管上面的火炮、铜钟、警报器、探照灯等防范装置。
碉楼的造型有许多种,但绝大多数的形式为一个平面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高塔型建筑,建筑的最上层出挑一圈环廊或一圈阳台、几个挑斗。
在出挑的顶层四边都设有枪眼,出挑的部分楼板上也有长条形的枪眼,以便向下射击,使匪徒不能接近碉楼。
除顶层设枪眼外,其余各层都有小窗,小窗内有竖向的铁条、外面是用超过三厘米厚的进口钢板做的钢窗。
小窗的目的是平日用来通风和照明,一旦有匪情,关上钢板做的窗扇,外面是一个平面,枪弹无法射入。
碉楼的底层设一小门,门都是钢板的,闩上后,外面人打不开,也撬不开,而且上面还有枪可以射击,匪徒根本无法靠近。
碉楼的下部形式都大致相同,只有大小、高低的区别。
大的碉楼,每层相当于三开间,或更大;小碉楼,每层只相当于半开间。
最高的碉楼是赤坎乡的南楼,高达七层,而矮的碉楼只有三层,比一般的楼房高不了多少。
碉楼的造型变化主要在于塔楼顶部。
从开平现存的一千四百多座楼来看,楼顶建筑的造型可以归纳为一百种,但比较美观的有中国式屋项、中西混合式屋顶、古罗马式山花顶、穹顶、美国城堡式屋顶、欧美别墅式房顶、庭院式阳台顶等形式。
搜集一处世界遗产的有关资料。
介绍它,写出你幼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1319046133,很荣幸当今天的导游,今天,我带大家去观赏我国鼎鼎有名的长城,这长城在世界上可是独一无二的,你们期待吗
好,大家安静下来,上车,然后系好安全带。
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八达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今天我们即将要参观的八达岭景区。
前面那座山是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踞在这座山上。
现在,我们的汽车已经到了,大家边参观边听我给你们介绍我国的长城。
大家看吧,这万里蜿蜒于中华大地的长城,以其无比宏伟的雄姿久闻于世。
今天在“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下,许多地方已修缮一新,更加气势磅礴,成为我国名胜之首,不然,它怎么会吸引你们这些游人呢。
大家看,这长城像巨龙腾越在崇山峻岭、沙漠戈壁。
长城,它是由城关、城墙、敌台、烽火台等构成的,是我国古代各民族统治集团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
告诉你们吧,它是这两三千年,由各族人民反复多次修筑而成的,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和坚强意志,成为我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项光辉灿烂的瑰宝。
大家喜欢吗
让我给你们讲吧。
长城内外各族人民在无数次斗争和长期交往中,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为它赋诗作画,在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许多优美动人的篇章与画卷。
告诉你们吧,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人民就已经开始修建长城了,那个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边界上纷纷修筑了长城,叫做互防长城。
著名的民间传说:烽火戏诸侯和孟姜女哭长城也是发生在万里长城上的。
如今,长城经过几次修整之后,基本恢复了以往的面貌,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且它还是当今世界上最上的防御性城墙
遍布了我国16个地区,全长达到了
【第10句】:8万里。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这次长城大家今天参观得高兴吗
如果高兴,有时间还可以再来喔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96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