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导游词350字不加标点
关于颐和园的导游词,标点符号不算,450字以上,急急急
我会
关于的导游词的作文400字作文怎么写
大家好
我是一位小小导游。
今天,我就给出大家介绍一下着名的世界遗产——长城。
X主席曾经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
”今天,你们要登长城做好汉了
祝贺你们
你们知道吗
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的时间是1987年12月。
长城是中国的像征,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又怎么能不骄傲呢
大家记得古时候有一个传说吗
那是勤劳的孟姜女为了找被官兵捉去建筑长城的丈夫,经过许多艰难困苦,来到长城边。
当她四处打听,才知道丈夫被活活地累死了,于是,她在长城哭了三天三夜。
突然,只听”轰隆“一声,长城被哭倒了800里。
游客们,这是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可见,万里长城凝结了千万人民的血汗,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
长城总长约6700千米,最有名的八达岭长城随山势起伏,南北两边都有高峰耸立着。
大家请跟我来。
看,长城主要由关隘、城墙和烽火台三部分组成的。
城墙是长城的主要工程,特别坚固,是用巨砖、石条等材料砌成的。
关隘就是长城沿线的重要驻兵据点。
大家请看看旁边,城顶上有一个垛口,每个垛口上都有一个小口,那就是嘹望口。
垛口下面都有一个枪击口。
至于烽火台,是有军情时点燃烽火来传递信息的建筑。
现在,大家站在长城上远眺,是不是前看不到头,后见不着尾呢
游客们,我先介绍到这里了,请大家漫步欣赏。
大家注意了,在游览时,不要乱丢垃圾,乱涂乱画,爱护长城这一人们用血汗换来的世界遗产。
普通话等级考试如何准备
其实考试是需要技巧的,排除自身原因,根据经验我给你一份宝典。
我们应该都听说过现在流传的一句俗语“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广东人说普通话。
”因为别人以为我们在“煲冬瓜”,其实我们广东人说话也并不全是“这样”的,可能因为方言的问题或者从小没有重视普通话导致。
但是现在上大学要考普通话啊,你不知道吗
这个证不拿白不拿,说不定多了一门职业比如播音主持呢。
如果以后当语文老师的话,普通话必须达到二甲水平。
接下来我们了解下关于普通话的等级说明: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划分两个等次。
其中:(满分100分)一级甲等:普通话≥97分一级乙等:92≤普通话<97二级甲等:87≤普通话<92二级乙等:80≤普通话<87三级甲等:70≤普通话<80三级乙等:60≤普通话<70普通话考试只要13分钟,我是大二考的普通话,一次过了二甲,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经验。
不过普通话是属于我们专业必考证之一,所以不知道跟非专业考试是否有区别。
进入候场室后先抽取题目,按照位置坐下,桌面上有一本新华字典,不认识的字可以查(此处规定时间),也可以小声朗读短文或者自行准备话题。
待时间结束后,统一进入小房间里面,坐在电脑前,等待考试开始。
要考普通话首先早知道普通话试卷结构:试卷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第1句】:读单音节字词(100个音节,共10分,限时
【第3句】:5分钟)
【第2句】:读多音节词语(100个音节,共20分,限时
【第2句】:5分钟)
【第3句】:朗读短文(400个音节,共30分,限时4分钟)
【第4句】:命题说话(在话题中任选一个,共40分,限时3分钟)单音节提分要点:
【第1句】:读准声(咬紧字头)、韵(拉开字腹)、调(调值到位)
【第2句】:横向朗读,不懂要学会猜字,切忌跳过和漏行。
【第3句】:倘若发现读错,可当下改正一次,若非读错,不能每个读两遍,否则时间不够。
技巧:按行快速横扫一遍,找出不懂的字记下,切忌一字一字地读,导致后面不够时间准备。
多音节这个部分稍微难一点,因为这一题包含有轻声和儿化音。
同样利用第一题的技巧先快速找出儿化和轻声词语,记下。
轻声一般在以下地方:
【第1句】:助词、语气词:的、地、得、着、了、过、啊、吧、吗、哇
【第2句】:名词或动词的重叠音节:妈妈、爸爸、叔叔等
【第3句】:名词的后缀词素:子、们、头等
【第4句】:名词后的表示方位的语素:上、下、里、外、边、面等
【第5句】:“来”和“去”跟在动词后作为趋向动词要读轻声
【第6句】:跟在动词后的人称代词关于儿化:首先找出儿化,然后区分三个字的和两个字的。
如婴儿和好玩儿,又如女儿和瓜子儿。
前者是全部都要读出来的,后者是带儿化音的。
短文朗读考查点在声母、韵母、声调、音变、停连、语调和流畅度。
【第1句】:400字的音节要准确。
一篇短文是超过400字音节的,但是短文中间会给你划出最后结束的地方。
【第2句】:音节间的音变。
如“一”的变调,“不”的变调。
如“一个”中的“一”要读成阳平(即第二声),“一起”中的“一”要读成去声(即第四声)。
“不是”中的“不”要读成阳平,“不行”中的“不”要读成去声。
接下来是两个上声(即第三声)连在一起要把第一个读成阳平。
如甲骨文中的“甲”读成阳平。
【第3句】:多音节词的轻重格式。
如“小两口”中的“两”变成阳平调值。
【第4句】:注意短文的结构,要注意句读之间的停顿,标点。
不能断读,不能回读。
最好段与段之间停顿3秒。
【第5句】:长句要学会断句,有感情的停连,不能把一个词语分开读。
读短文整体要有注入感情,不能唱读。
注意运用平调,升调,降调和曲调。
命题说话(此题人工审核)
【第1句】:读音标准,声韵调不出错。
【第2句】:词汇语法要规范,不能说病句。
【第3句】:表达尽量口语化,不要给自己下套子
【第4句】:语言要自然流畅,多用短句和单句。
避免长句无法一下子判断如何断句。
避免口头禅,禁止每句话都用“然后”,不能说粗口,脏话
如果突然脑子短路了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重新组织语言。
【第5句】:逻辑思维要清晰。
命题说话要注意突出中心,选择自己熟悉的话题,要有关键词语,选定好说话的句式。
【第6句】:最后,一定要审题,看清题目类型,把握主题。
构思要巧妙,不要平铺直叙,多举事例。
而且要说满三分钟
ps.平时练习朗读的时候可以自己用手机录音,读完后认真听自己的情况,这是发现自己错误地方的最快办法。
正常语速1分钟大约读多少字
在小学语文中落实双基的方法:一、训练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语文教育大家袁瑢在教学《颗粒归公》时的一个经典教学片段中就涉及到四个方面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避免代词在句子中的重复使用;知道描写事物要有顺序地进行;写句子要注意前后连贯;了解总起句在段落中的作用。
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通过平实、朴素的语言训练,“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扎扎实实求发展”,使“双基”真正得以落实。
不能热热闹闹走过场,而是要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要到位、要落实,难认的字多念几遍,难写的字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要解释,该辨析的词要辨析,该品味的句子要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不能一溜而过。
记得一位老特级教师执教《少年闰土》,文中有“秕谷”一词,学生查字典回答:“秕谷是干瘪的谷子”。
一般来说,到此为止就够了,可老师又问学生:“能不能说瘪枣啊
”学生答:“不能。
”老师笑问:“为什么
”学生答:“因为秕字是禾旁,是专用来形容谷子的。
”解释一个“秕”字,增长了多少见识啊
二、训练要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40分钟要效率。
语文教学强调双基训练,并不是说要“另起炉灶”,而是要求与阅读教学和谐共生,相互交融,让阅读过程成为训练的有益载体,让训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烟台的海》时,先让学生认真读文,弄清烟台海四季的特点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我来当导游。
我自认为我的这个训练就安排得十分巧妙,使训练融于阅读之中。
这种改变人称的讲述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而且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
在现行的语文课本很多课文后有这样的问题:你想对他(文中的主人翁)说什么
要想回答这一问题,学生必须在对文本有一定的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的说几句。
例如在教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文时,我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三节,再仿写。
学生在理解了诗的写作特点和所写的内容后。
就写出了:蝈蝈带盲婆婆看到了金色的稻谷,看到了呱呱叫的青蛙……这样学生就更了解了蝈蝈带给盲婆婆的快乐。
在仿写过程中,当教师发现学生的语病时,及时引导学生纠正语病,使学生明白,写话时句子要通顺,意思要前后一致。
其实,学生的练笔往往需要一个消化思考的过程,要求学生在课内短短的几分钟内就完成一篇像样的练笔不太现实,甚至会导致一部分学生的敷衍了事。
因此,可以将练笔延伸到课外,给学生更充裕的时间认真完成,事后教师再对其进行评改。
这样,训练才扎实有效。
三、训练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
这主要是改变过去以学科为本位进行教学的观点。
训练中,我们要让学生的语言得到积累、理解得到加强、想象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华,语文整体素养才能得到相应提高。
在教学《风筝》一课时,我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能体现心情变化的词语和句子,学生知道了可以通过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心情, 从而语言得到积累,也理解了小伙伴的快乐所在。
四、训练要培训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古人云:“学贵有疑,有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是创新的动力。
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学习只是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不习惯于思考,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维能力差,出现“高分低能”、 “越学越没有灵气”的不良后果。
因此,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注重质疑,让学生想问、敢问、善问。
五、训练要有效提高学生语言的积累掌握丰富的词汇,并能正确运用,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
掌握丰富的词汇,需要平时多读、多看、多思、多练,也要善于积累,并正确运用于写作上。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我还要求学生每人配一本《词汇本》,按时间描写、季节描写、气候描写、人物描写、活动描写等进行分类,编好目录、页码,学生既便于每天积累,又便于掌握丰富的词汇。
我以课本为依据,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品词品句,读背好词好句,并摘抄在《词汇本》上。
我根据课文中对各种不同的描写,让学生分类摘抄,日积月累,词汇自然就丰富了。
通过进行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使阅读教学达到良好效果,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总之,“双基”之于语文,犹如基石之于大厦。
我们必须明白,如果学生接触语文的起始阶段,没有通过大量科学、扎实的语言训练以夯实其基础,没有使其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语文基本能力,就不可能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当然,我们的教学质量就难以提高。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落实“ 双基”训练是重中之重。
论文要用几号字体
还不知道论文要用几号字体
学术你送来了答案。
一、 题目:小二号黑体居中。
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
二、目录 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章节条目:五号宋体。
行距:单倍行距。
三、论文题目: 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
【第1句】: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第2句】: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
【第3句】:字数:300字左右。
【第4句】:行距:20磅
【第5句】:关键词: 四号宋体,加粗。
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
【第1句】:ABSTRACT:小二号 Times New Roman.
【第2句】:内容字体:小四号 Times New Roman.
【第3句】:单倍行距。
【第4句】:Keywords: 四号 加粗。
词3-5个,小四号 Times New Roman. 词间空一格。
六、绪论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七、正文 (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 章:标题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节:标题 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一级标题序号 如:一、二、三、 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
二级标题序号 如:(一)(二)(三) 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
三级标题序号 如:
【第1句】:
【第2句】:
【第3句】: 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四级标题序号 如:(1)(2)(3) 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五级标题序号 如:①②③ 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医学、体育类毕业论文各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1××××(小2号黑体,居中)××××××××××××××(内容用4号宋体)。
【第1句】:1××××(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
【第1句】:
【第1句】:1××××(小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
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三)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
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
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四)插图 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
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
(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
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
【第2句】:
【第1句】:表
【第3句】:
【第2句】:公式(
【第3句】:5)等。
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
八、结束语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九、致谢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十、参考文献 (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内容8—10篇, 五号宋体, 行距:20磅。
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 .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十一、附录(可略去)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英文内容小四号 Times New Roman. 单倍行距。
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0磅。
十二、提示 论文用A4纸纵向单面打印。
页边距设置:上
【第2句】:5cm,下
【第2句】:5cm,左
【第3句】:0cm,右
【第2句】:0cm。
小学语文知识竞赛
第一轮:选拔题
【第1句】: 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
例:粗茶淡饭( 山珍海味) 答案: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 指鹿为马(点石成金 ) 精雕细刻( 粗制滥造)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 伶牙利齿( 笨嘴拙舌)
【第2句】:说出有“舌”字的成语,说得最多的胜出。
答案:七嘴八舌、妄口八舌、闲嘴淡舌、唇枪舌剑、张口结舌、笨嘴笨舌、鹦鹉学舌等。
【第3句】: 各举出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开头的俗语(包括成语、惯用语等)。
例如:一是一,二是二 答案:一不做,二不休 一心一意 二一添作五 三心二意 三下五除二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四通八达 四面八方 四面楚歌五花八门 六六大顺 七上八下 七嘴八舌 七七四十九八九不离十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九九归一 九牛二虎之力 九牛一毛十有八九 十拿九稳 十全十美
【第4句】: 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鹏程万里 ) 陈残云(风卷残云 ) 王任重(任重道远 ) 刘海粟(沧海一粟 ) 丁慧中(秀外慧中 ) 焦若愚( 大智若愚)
【第5句】: 成语填空 第一组:(心)服(口)服 (以)德(报)德 (以)讹(传)讹 (以)牙(还)牙 (倚)老(卖)老 (将)计(就)计 第二组:神(乎)(其)神 精(益)(求)精 痛(定)(思)痛 欺(人)(自)欺 日(复)(一)日 微(乎)(其)微
【第8句】:怪体诗如何读
龙 虎虎 望 山山山 湖湖湖湖湖 海海海海 会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一龙二虎望三山,五湖四海会八仙) 第二轮: 初级
【第1句】:“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A、琵琶 B、古筝 C、扬琴 (A)
【第2句】:里,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请问,“箜篌”是什么乐器: A、拨弦乐器 B、击弦乐器 (A)
【第3句】:有板有眼的板是我国传统音乐节奏中的: A、强拍 B、弱拍 (A)
【第4句】:我们常说隔着门缝看人”,当我们隔着门缝看人时,看到的人: A、比原来扁了 B、和原来一样 C、比原来宽了 (B)
【第5句】:在古代,“爵”是一种什么器皿
A、食器 B、酒器 (A)
【第6句】:“白雪公主”这个形象最早来自于: A、格林童话 B、 C、伊索寓言 (B)
【第7句】: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 A、一个人 B、一只鸟 C、一只猴子 D、一条龙 (B)
【第8句】:王昭君没有得到汉元帝的召见而远嫁匈奴单于,是因为: A、王妃对她的陷害 B、画师歪曲她的形象 C、大臣说她的坏话 (B)
【第9句】:里,小美人鱼变成人是为了见到谁
A、渔夫 B、皇后 C、王子 (C)
【第11句】:“卧薪尝胆”说的是: A、夫差 B、范蠡 C、管仲 D、勾践 (D)
【第12句】:买椟还珠这则成语是用来比喻有些人 A、只注重事物外表,不重内涵 B、为了赚钱不择手段 C、善于掩盖事物本质 (A)
【第13句】:屈原是春秋时代哪国人
A、吴国 B、楚国 C、越国 D、齐国 (B)
【第14句】:神话中“白娘娘盗仙草”盗的是: A、人参 B、 C、灵芝 (C)
【第15句】: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问,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
A、因蜀锦而得名 B、因锦江而得名 (A)
【第16句】: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A、 华山 B、黄山 C、峨眉山 D、天姥山 D、庐山 (D)
【第17句】:中的火焰山位于: A、甘肃 B、新疆 C、青海 (B)
【第18句】:“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谁的的住处
A、刘备 B、诸葛亮 C、司马光 D、司马迁 (B)
【第19句】:红娘”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西厢记 B、牡丹亭 C、桃花扇 (A)
【第20句】:在“夸父逐日”中,“夸父”是怎样追逐太阳的
A、驾车 B、骑马 C、奔跑 D、飞行 (C)
【第21句】: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 A、历史研究 B、风水勘探 C、政治事件 (B)
【第22句】:维纳斯是希腊神话中的 A、智慧女神 B、爱神和美神 C、自由女神 (B) 中级
【第1句】:相传我国古代能作“掌上舞”的人是:(中级) A、杨玉环 B、貂蝉 C、赵飞燕 D、西施 (C)
【第2句】:中的“世家”是给什么人作的传
(中级) A、皇帝 B、诸侯王 C、贵族 D、重臣 (B)
【第3句】: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一篇是,另一篇是: A、木兰诗 B、木兰辞 C、琵琶行 (A)
【第4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
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 A、八月 B、九月 C、十月 (B)
【第5句】:李清照的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
A、晚春 B、盛夏 C、初秋 D、寒冬 (A)
【第6句】: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 A、唐代一位诗人 B、唐代一位高僧 C、一种官职 (C)
【第7句】:以下哪件事是中梁山好汉武松所为
A、倒拨垂阳柳 B、汴京城卖刀 C、醉打蒋门神 (C)
【第8句】:“名花解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女子非常美丽 B、花艳丽 C、花通人性 D、美女善解人意 (D)
【第9句】: “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讲的宋朝的杨时,为了见名士程颐而在他家门前冒雪等待的故事,那么杨时等待的目的是: A、拜访 B、请罪 C、道谢 D、辞别 (A)
【第10句】:我们常把那些一知半解,却喜欢在人前卖弄的人叫: A、半截剑 B、半段枪 C、半面 D、半瓶醋 (D)
【第11句】:什么时候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
A、炎炎夏日 B、夏去秋来 C、春去夏来 D、秋去冬来 (B)
【第12句】:“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 “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A、衣服穿得太多 B、劳动太卖力气 C、打仗拼死厮杀 D、答不出皇帝的问题 (D)
【第13句】:京剧中,饰演性格活泼、开朗的青年女性的应是: A、青衣 B、花旦 C、彩旦 (B)
【第14句】:柳永词云,“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多么迷离伤感。
请问,人们常提到的“杨柳”是指: A、一种树木的名称 B、两种不同的树木的名称 C、与树木无关 (B)
【第15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的经历
A、刘邦 B、项羽 C、韩信 D、张良 (C)
【第16句】:“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A、口吃 B、好说谎 C、喜欢骂人 D、喜欢无病呻吟 (A)
【第17句】:西方童话中,猫头鹰常以最聪明的角色出现,是因为猫头鹰: A、头脑聪明 B、活得长久 C、与人长得相似 D、经常保持思考的表情 (B)
【第18句】:民间故事突出反映了我国现行《婚姻法》的哪项基本制度
A、男女平等 B、一夫一妻 C、婚姻自由 (C) 高级
【第1句】:东床快婿”原本是指:(高级) A、司马相如 B、王羲之 C、刘邦 D、诸葛亮 (B)
【第2句】:“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A、曹操 B、刘备 C、谢安 D、孔子 (C)
【第3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谁说的
A、席勒 B、雪莱 C、歌德 D、徐志摩 E、舒婷 (B)
【第4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
A、鬼节 B、死节 C、冥节 D、聪明节 E、寒食节 (E)
【第5句】:“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
A、赤壁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E、淝水之战 (C)
【第6句】: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 A、下棋 B、种花 C、武术 D、驾车 E、舞蹈 (D)
【第7句】: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红楼梦》中对谁的判词
A、晴雯 B、袭人 C、黛玉 (A)
【第8句】:由成语“墙头马上”的原意可知,元朝白朴所著的《墙头马上》属于什么类型的杂剧
A、武侠 B、言情 C、战争 D、伦理 E、历史 (B)
【第9句】: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 A、东林书院 B、岳麓书院 C、石鼓书院 D、白鹿书院 E、应天书院(A)
【第10句】:古代小说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闭月”是指: 王昭君 B、杨玉环 C、貂蝉 C、西施 E、赵飞燕 (C)
【第11句】:有一个很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请你猜一猜:有一种事物,早上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
你知道这种事物是什么吗
A、一种鬼怪 B、一种远古动物 C、人类 D、树(C)
【第12句】:“斯芬克斯之谜”中的“斯芬克斯”的身躯是: A、马 B、狮子 C、老虎 D、蛇 (B)
【第13句】:文学史上,有四部《变形记》,其中写人变成甲虫遭遇的那一部的作者是 A、阿普列尤斯 B、契诃夫 C、奥维德 D、卡夫卡 (D)
【第14句】:《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因为偷了什么东西而服了19年的苦役
A、一瓶葡萄酒 B、一杯牛奶 C、一片面包 D、一块饼干 (C) 第三轮:擂台题 从上面剩下的题目选。
【第1句】:第一次抢答 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主心骨) 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 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 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 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铁公鸡) 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糊涂虫) 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老油条) 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 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 三脚猫)
【第2句】:第二次抢答 数字猜成语(小黑板) 12345609( 七零八落) 1256789(丢三落四 )1+2+3( 接二连三) 333 555(三五成群 )
【第3句】:5(不三不四 ) 5 10(一五一十 ) 9寸+1寸=1尺( 得寸进尺)
【第3句】:第三次抢答 说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 矮子坐高凳--够不着 八月的核桃--挤满了人(仁) 稻草人救火--引火上身、同归于尽 擦脂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炒咸菜放盐巴--太闲(咸)了 厕所里挂个钟--有始有终 外甥打灯笼--照舅 猪鼻子插葱--装象
阅读练习
你好,我想呢,主要就是把这几个单元的读读背背背过,而且一定要会写,自己听写听写,古诗也要背过,多看看语文一点通,多看看上面的难句解释,一定会对你有帮助,一点通很好用的哦
望采纳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976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