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段桂林导游词100个字
小练笔(解介绍桂林山水)导游词100字
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桂林漓江的水很清很清,清的可以看见青褐色的石头。
水把两岸高高的山和绿绿的树倒映在水中,坐船游览漓江,船就像在山尖上,漂亮极了。
桂林的山更是特别,奇峰怪石,千姿百态。
山里面有一个岩洞,叫“芦笛岩""。
一走进去,式样不同,奇形怪状岩石,倒挂在洞顶。
抬头往上看。
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雄狮,有的像乌还有的像慈祥的老人……神态各异。
沿着潮湿的石阶往走,两旁的石岩犹如一幅幅壁画挂在两旁,栩栩如生。
洞里的景色更美了,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哗
哗声就像一首优美的乐曲。
泉水流到一个潭,清清的泉水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把周围的景物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水中,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桂林到处有美丽的景色,数不胜数,吸引了许许多多外游客,难怪故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我爱美丽的桂林。
《桂林山水》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
我是你们这会桂林山水游的导游,感谢大家给了我这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我会尽自己的所能为你们讲解的
好了,我们言归正传。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这一带的山有个特点,就是在平坦的大地上和江边,一座座拔地而起,危峰兀立,各不相连。
我们现在在桂林市的市中心,这边有一座危峰。
它叫独秀峰,奇峰突起,犹如一支擎天大柱,被称为“南天一柱”。
接下来呢
我带领大家乘着木舟去观赏桂林最美的一条江,叫漓江。
大家能看出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吗
对,漓江的水是出奇的静,静的我们根本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有许多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漓江的水还非常的绿,绿的简直可以与无暇的翡翠相媲美。
大家请看,这一个景点就是“象山水月”。
它就是象山与本身水月洞的合成。
这个象山又叫象鼻山,因为它酷似一只正在江边吸水的大象。
这个象鼻山那探入水中的长鼻,与其山体形成了一个圆圆的洞穴,名“水月洞”。
洞内十分的光滑
桂林山水的导游词20~50字
各位游客:您们好
欢迎来桂林旅游,祝各位在桂林度过一段轻松惬意的时光。
桂林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会让您流连忘返,终生难忘;桂林是中国首批“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会让您在它的历史长河之中倾听它那流传千古的故事,回味它那余味无穷的篇章。
桂林山水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是一本厚厚的书,气势恢弘,博大精深;是一首长长的歌,流光溢彩,韵味绵长;是一幅大大的画,美丽无比,秀甲天下。
在大家来到桂林的几天中,静静地听,多多地看,慢慢地游,细细地品,相信新的桂林、新的旅游,给您新的享受。
介绍骆驼峰的导游词100字左右
骆驼峰,为龟峰景区最高峰,海拔4
【第86句】:3米,以险峻、峭拔、雄伟、象形称雄整个龟峰。
在通往骆驼峰极顶的主游道上有七道天险;一是鲫鱼背,东面是万丈绝壁,西面是千丈悬崖;二是登云梯,此梯上下悬空架在绝壁上,是登骆驼峰的惟一通道;三是“一线天”,此一线天比“天然三叠”处的一线天险峻数倍;四是飓风峡,走过一线天,来到飓风峡,此处“山高月小”,“狂风如电”,虽风光无限,却令人胆战;五是“壁虎崖”,这是骆驼峰极顶的最后一道难关,能通过的人少之又少,所谓“壁虎崖”,就是说无壁虎游墙无绝技,莫想上得去;六是断魂沟,上得骆驼峰,过不了这个天然裂缝,也难窥见骆驼峰极顶的无边秀色;七是绝胜坡,此处倾斜度达45°,要想看到整个龟峰及其周围七八个县市甚至更远处的绝景非小心走过此处不可。
所以游人们说,“无胆莫上骆驼峰,上得驼峰真英雄”。
只有过了这七道难关,上得骆驼峰极顶,才能真正享受到龟峰千万年积聚一来的灵气,因为骆驼峰顶是整个龟峰景区的“龟头”。
为桂林山水写一则旅游广告词
桂林山水的广告词:
【第1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天下无双,桂林山水.
【第2句】:世外桃源,清秀桂林。
【第3句】:山水看遍九十九,不如桂林走一走。
【第4句】:桂林山水甲天下。
肇庆七星岩导游词
4A级旅游景区 肇庆七星岩位于肇庆市区北约4公里处,景区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面积
【第8句】:23平方公里,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见城,美如人间仙景。
七星岩以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湖泊景观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岩岩峰巧布在面积达
【第6句】: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余公里长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风光旖旎。
被誉为人间仙境、岭南第一奇观。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岩摩崖石刻是南中国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所以取名为七星岩。
七星岩原是由西江古河道形成的沥湖,主体由阆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排列如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镜的近600公顷湖面上,20多公里长的林荫湖堤,如绿色带飘般把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莲湖和里湖连结在一起,湖光山色,绰约多姿。
七星岩历史悠久 早在晋代已有文字记载。
唐朝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来游,写下了著名 七星岩风光的《端州石室记》,镌刻在石室洞口石壁上。
叶剑英元帅于一九六四年四月游览七星岩期间曾写七绝一首:“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
”七星岩旖旎多姿,集“桂林之同,杭州之水”于一地,自古以来就有“峰险、石异、洞奇、庙古”之说,重点游览区有“七岩、八洞、五湖、六岗”,可供观赏之景点达80余处。
天柱岩最高,海拔117米;龙岩洞最奇,洞中有洞,有“千年诗廊”之美誉;石峒古庙最古,洞中有庙。
门 票:60元(部分景点需另外收费) 建设 肇庆市委、市政府于一九九七年底先后投资1500万元,在七星岩景区内的六个小岛、七座山岩,八公里长的湖堤上安装了环湖园林路灯560盏、1000瓦的射灯、彩色泛光灯250盏及3000米的彩虹管,运用目前最先进的第三代光源的变化多姿。
以不同的颜色交错投射到景物上,勾画出七星岩景区内神秘幽雅的堤岸、小桥,花木,岩山与湖水交相辉映,使夜幕下的七星岩更加绚丽多彩;同时开辟了星湖夜游项目,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在夜色中游湖观光提供了一个美丽的环境 ,再造出“第二星湖”。
近年来,增加了许多新的景点,如牌坊文化广场,每当夜幕降临,霓虹闪耀,游人如鲫,全国目前最大的露天音乐喷泉启动之时,七星岩牌坊广场更显得壮观,每逢周末或节假日,这里还可以欣赏一台台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真是令人如醉如痴。
位于星岩东面的仙女湖,每当太阳西下,还可以观赏到天然奇观--卧佛吞日。
在仙女湖与星岩之间湖面上新建的佛教大观园--东方禅林,也可以领略到禅的奥秘。
最近,新开挖了3公里长的禾花水道,使星湖景区的游览面积比原来增加了五倍,并使得陆上景点与水上景观浑然一体。
如果你坐在游船上环湖游览,你会有一种新的感受。
七星岩牌坊 位于景区中心湖南部,1959年落成,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高12米,宽
【第17句】:5米,四柱三间,柱础花篮形,四根大圆柱饰以朱红,仿歇山顶,上盖琉璃瓦,中门上方镶嵌着朱德于1959年手书的“七星岩”三个大字,为肇庆的重要标志物。
牌坊北侧有广场,面积
【第2句】:83万平方米,是集娱乐、休闲、观赏、购物于一体的活动中心和大型公共活动场所。
广场有广东最大的音乐喷泉,广场文化在省内颇有名气,周末游客可在此免费观赏文艺演出。
七星岩摩崖石刻 位于景区中心,共有531题,其中石室洞有333题,是广东省保存最多、最集中 七星岩外拍的石刻群,1957年就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石刻以唐为贵,七星岩就有唐刻4题。
石刻以汉字为主,还有藏文和西班牙文。
汉字各种书体俱全,以楷书为最,行书次之,其中唐代李北海正楷《端州石室记》是七星岩摩崖石刻的珍品。
石刻群文体有诗、词、歌、赋、对联、题记,其中诗有252首,陈毅元帅撰诗称之为“千年诗廊”。
石室洞 由龙岩洞、碧霞洞和莲花洞组成,龙岩洞以小艇导游,后两洞可步行参观。
石室洞是七星岩开辟最早、景物最多的溶洞。
穹隆高大,千姿百态,如梦如幻的景观,令历代文人骚客陶醉,并留下赞美的诗篇。
洞中存各种文体石刻333题,可见石室洞在七星岩风景区中是何等的注目。
石峒古庙 位于七星岩东北部,仙女湖游览区内。
始建于唐初,明万历十三年(1585)重建,清嘉庆三年 (1798)、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修,古庙置于岩洞中而得名。
庙中供奉附近百姓的神,称周氏神。
因传说庙中石钟乳有一小洞曾流出白米,故有俗称“出米洞”。
莲湖泛舟 最佳观赏点在红莲桥南风情码头处。
[1]此处设有竹排、摇橹木船、电瓶船等,船在水中行,景色两岸走,如在画中游,休闲舒适、快意悠悠。
自古有云:“不乘舟游湖,不知湖光之胜,枉来星岩。
” 肇庆的特产 肇庆裹蒸,是粽子的一种,用糯米、绿豆、肥猪肉,再加入适量的精盐、曲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制而成。
肇庆裹蒸用肇庆特产冬叶包制,呈枕头状或四角山包形。
包制肇庆裹蒸的主要原料糯、绿豆和肥猪肉,其比例为10:6:4,包制好、未经蒸煮的裹蒸一般一只约0.5 公斤。
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于大缸中用猛火蒸煮8小时,边蒸煮边加入大量的清水,直至糯米、绿豆和肥猪肉溶化为止。
目前,市面上个别店铺节日期间制作的肇庆裹蒸,除用糯米、绿豆、肥猪肉外,还在其中加入冬菇、鸡蛋、腊肠等。
这种裹蒸被称之为肇庆特种裹蒸王。
肇庆裹蒸香气横溢,入口溶化,甘香,是当地居民欢度春节的传统食品。
紫背天葵,名丹叶、散血子,是夏季清凉饮料中的佳品。
紫背天葵属秋海棠科,是一种矮小的草本植物,长在阴暗湿润的山崖上,叶面有毛,呈深绿色,叶背紫色。
紫背天葵能清热解毒,润燥止咳。
用开水冲泡,其色紫红,味微酸,清香可口,若加入少许白糖,其味更佳,能消暑除热,又有解酒之效。
气候 御寒避暑的游览胜地,七星岩风景区绿树成荫,凉风习习,年均气温摄氏
【第21句】:6度,夏日最高月均气温摄氏
【第28句】:9度 ,冬日最低月均气温
【第13句】:4度,确是一个御寒避暑的游览胜地。
这里最佳旅游季节为七、八、九月和春节期间,最高日达4万人次。
交通 从广州到肇庆约二小时车程,肇庆火车站前的迎宾大道不远处就是七星岩;肇庆市内有公共汽车,环湖旅游专线车、出租小汽车和交通船都直达景区内。
风景区内有公共汽车,环湖旅游专线车、出租小汽车和交通船,旅游、度假、开会都非常方便。
编辑本段 七星岩-景点历史 七星岩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已有文字记载。
唐朝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来游,写下了著名的《端州石室记》,镌刻在石室洞口石壁上。
叶剑英元帅于一九六四年四月游览七星岩期间曾写七绝一首: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
”七星岩旖旎多姿,集“桂林之同,杭州之水”于一地,自古以来就有“峰险、石异、洞奇、庙古”之说,重点游览区有“七岩、八洞、五湖、六岗”,可供观赏之景点达80余处。
天柱岩最高,海拔117米;龙岩洞最奇,洞中有洞,有“千年诗廊”之美誉;石峒古庙最古,洞中有庙。
编辑本段 七星岩-景点景观 七星岩,隋唐至宋,称栖霞洞。
相传桂林在远古是海,海陆变迁后,隆起而成为今日的七星岩洞,100万年来,石灰岩经雨水溶解成乳状液,后又凝结,日积月累形成各种形状,遂使那石乳、石笋、石柱、石幔千姿百态,蔚为奇观。
洞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高于中层10米,下层为地下河。
游览中层,游程820 米,洞内恒温20℃左右。
在隋唐时代,这里就成为游览胜地,洞口有隋开皇十年(590年)昙迁题栖霞洞和唐显庆四年(659 年)佚名玄玄栖霞全洞题刻。
从岩口沿石级而下,有明朝张文熙写的第一洞天大字。
过老君台、白兔守门,就是白玉长廊。
这里岩顶光洁平坦,石壁洁白晶莹,有玉为墙壁雪为城之称。
继续前行,佳景很多,有仙人晒网,米粮山,唐僧晒袈裟。
过了狮子抢黄沙景点,便是歌仙台。
传说刘三姐和她的情人白马郎到了桂林七星岩,唱了三天三夜的歌,吸引了许多听众,后来三姐要走,白马郎依依不舍,紧握她的手不放,三姐在他耳边轻唱一首离歌,化成一尊石像成仙去了,因为声音很小,只有白马郎一人听得清,只有这几句流传下来:少陪了,日头落岭在西方。
天各一方心一个。
过云山壁画,到广场,这里景点最集中,银河鹊桥、十八娃娃倒攀莲、奇象异洞等等,最后一景是送客蟠桃 七星岩雄伟深邃,整个游程814米,洞中经年留下了许多诗文和题刻,也流传美丽的传说。
以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碧虚铭》最为有名。
明代画家张文熙称之为“第一洞天”,并刻于石壁之上。
古人称此景为“栖霞真境”。
1963年叶剑英游完七星岩后,作诗写道:“海洋冲刷山穿洞,石乳冰凝玉塑山。
幽窟千年供避难,今游人乐舜尧天。
” 没有天上宫阙,却有北斗七星在人间;景在城中不见城,美如人间仙景。
这就是七星岩最真实的写照。
七座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排列状如天上北斗,镶嵌在如镜的湖面上,如梦如幻。
叶剑英元帅亦诗赞:“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
” 七星岩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中北部,南临城区,北倚北岭山,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积
【第6句】:5平方公里,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
景区湖中耸立着七座峻峭的石灰岩山,名曰:阆风、玉屏、石室、天柱、蟾蜍、仙掌、阿坡岩。
形似北斗星,故得名“七星岩”,其中石室岩因古迹众多,成为游览的中心。
围绕七星岩的湖名曰星湖,划分为五个湖:东湖、青莲湖、中心湖、波海湖、里湖。
景区集“桂林之山,杭州之水”为一地,以“峰险、石异、洞奇、庙古”著称,可供观赏的景点有80余处。
景区分中心游览区、仙女湖游览区、东方禅林游览区、玉屏和阆风岩游览区、仙掌岩游览点及荫梓岗(半岛)游览点。
可供游人攀登的有天柱、石室、仙掌、玉屏和阆风岩。
可供游人参观的石洞有双源、石室和出米洞,其中前两个为水洞,后者为旱洞。
特色景观 七星岩牌坊 位于景区中心湖南部,仿古建筑,高12米,宽
【第17句】:5米,四柱三间,柱础花篮形,上盖琉璃瓦,中门上方镶嵌着朱德于1959年手书的“七星岩”三个大字,为肇庆的重要标志物。
牌坊北侧有广场,面积
【第2句】:83万平方米,有广东最大的音乐喷泉,是集娱乐、休闲、观赏、购物于一体的活动中心和大型公共活动场所。
七星岩摩崖石刻 南中国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
位于景区中心,共有531题,其中石室洞有333题,是广东省保存最多、最集中的石刻群,陈毅元帅撰诗称之为“千年诗廊”。
其中唐代李北海正楷《端州石室记》是七星岩摩崖石刻的珍品。
石室洞 由龙岩洞、碧霞洞和莲花洞组成,龙岩洞以小艇导游,后两洞可步行参观。
石室洞是七星岩开辟最早、景物最多的溶洞。
其令历代文人骚客陶醉,并留下赞美的诗篇。
洞中存石刻333题,可见石室洞在七星岩风景区中是何等的注目。
石峒古庙 位于七星岩东北部,仙女湖游览区内。
始建于唐初,明清皆有重修,古庙置于岩洞中而得名。
庙中供奉附近百姓的神,称周氏神。
因传说庙中石钟乳有一小洞曾流出白米,故有俗称“出米洞”。
水月岩 石室洞南口左侧,一座依山面水的宫殿式建筑,名曰水月宫,水月宫旁湖面上有一组作放射式排列、玲珑剔透的水亭,中间一座八角重檐,四旁各一座四角单檐,曲栏相接,连成一体,又以一道长桥连接湖滨,与水月宫合成一个整体。
在亭上环视周围景色,水、月、岩、云人间天上浑然一体,便是水月岩云。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99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