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写双鹤湖的导游词

圆明园有哪些著名景点?以导游词向大家介诏.(100)

【圆明园主要景致】  

【大宫门】 大宫门共5间,南向,门前有大型月台,东、西朝房各5间;房后另有曲尺型拐角朝房各27间;东为宗人府、内阁、礼部、吏部、兵部、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銮仪卫、东四旗各值房;西为户部、刑部、工部、钦天监、内务府、光禄寺、通政司、大理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御书处、上驷院、武备院、西四旗各值房。

【正大光明殿】 正大光明殿是圆明园的正殿,皇帝每年举行生日受贺、新正曲宴亲藩、小宴廷臣、中元筵宴、观庆龙舞、大考翰詹、散馆乡试及复试的地方。

殿上悬雍正手书“正大光明”匾额,殿堂7间,前面有宽大的月台,东、西配殿各5间。

【勤政亲贤殿】 勤政亲贤殿即养心殿西暖阁前室,位于正大光明殿东面,为盛暑时皇帝办公之处,有殿堂5间。

北设宝座,南为窗,东有板墙开门,与养心殿明间相通,为皇帝召见大臣之所。

窗外抱厦内围有木屏,与明间相隔,较为隐秘。

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养心殿的西暖阁,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单独接见大臣,批阅殿试考卷的地方。

暖阁的北墙上悬挂着雍正皇帝题写的匾额:“勤政亲贤”匾下的屏文是乾隆皇帝的诗篇。

一心奚所托,为君止于仁。

二典传家法,敬天及勤民。

三无凛然奉,大公何私亲。

四序协时月,熙绩在抚辰。

五事惟敬用,其要以备身。

六府赖修治,其施均养人。

七情时省察,惧为私欲沦。

八珍有费甘,念彼饥饿伦。

九歌扬政要,郑卫漫亟陈。

十联书屏扆,式听师保谆。

最大的建筑——勤政亲贤殿,位于西面一套院落中,它前面有宫门和垂花门,垂花门内是一个大院落,勤政亲贤殿就居于这座院落的正北。

“勤政殿”是一座面阔四间的大殿,里面显得特别宽阔。

殿内正中设有皇帝的御座,御座后面是一具高大的屏风,屏风上有乾隆帝弘历手书“无逸”二字。

殿内撰满了紫檀雕镂的桌椅,其雕镂的花样有岁寒三友、花卉翎毛、山水人物,割工精巧,造型逼真。

椅子和床榻上铺着绣有五爪金龙的黄缎子椅披和垫褥。

殿内房间的间隔,全是精雕细镂的紫檀壁板,御座两旁设有书架和存放卷册典藉的书柜。

乾隆时期,弘历在这里批阅奏章,召见臣僚。

夏天,为避暑热乾隆又把办公和进餐的地方由“勤政殿”搬到殿东的“芳碧丛”,因为芳碧丛前面庭院里奇石林立,翠竹掩吹,凉爽宜人。

芳碧丛的北面也是—个大院落,院中假山石、湖石很多,又种有芭蕉,海棠等富有南国情趣的观赏花木。

庭院中,常常可看见珍贵的丹顶鹤在石间花术丛中剔翎摆翅,悠然自乐。

两边廊屋檐下的精致雀笼里的各种珍禽,不时发出清脆悦耳的鸣声。

【九州清晏】 九州清晏位于前湖北岸与正大光明殿隔湖相望,由三进南向大殿组成,第一进为圆明园殿,中间为奉三无私殿,最北为九州清晏殿;中轴东有天地一家春,为道光出生处;西有“乐安和”,是乾隆的寝宫;再西有清晖阁,北壁悬挂巨幅圆明园全景图,原图现存法国巴黎博物馆;道光十年又在“怡情书史”附近建起“慎德堂”等殿宇,都是皇帝寝宫;道光十六年,圆明园殿、奉三无私殿、九州清晏殿。

同时被火焚烧;雍正帝、道光帝都死在九州清晏殿。

【长春仙馆】 长春仙馆,建于乾隆九年,公元一七四四年。

长春仙馆位于前湖西面,乾隆即位前曾居于此,有殿门3间,正殿5间。

【镂月开云】镂月开云原称牡丹亭,位于后湖东南角,建筑木料以捕木为主,殿顶覆二色琉璃瓦;乾隆即位后,改称“镂月开云”,乾隆三十一年,又亲题纪思堂匾额;院内植各色牡丹数百株。

【碧桐书院】碧桐书院,建于乾隆九年,公元一七四四年。

位于后湖东北角,是一座书房。

【上下天光】 上下天光位于后湖西北,为两层楼宇,登楼可尽览湖光水色。

【杏花春馆】 杏花春馆位于上下天光西面,馆舍东西两面临湖,西院有杏花村,馆前有菜圃。

【坦坦荡荡】 坦坦荡荡紧靠后湖西岸,是圆明园中专设的养鱼区,四周建置馆舍,中间开凿大水池。

【万方安和】 万方安和位于杏花春馆西面,建于水上的字形大型殿堂楼宇,有33间。

【山高水长楼】 山高水长楼位于坦坦荡荡西面,为一座西向的两层楼房,上下各9间;前环小溪后拥连岗,中间地势平坦,是专门设宴招待外藩之处,也经常举行比武赛箭。

【同乐园】 同乐园位于后湖东北面,是园中最大的戏台,有清音阁3层,宽10丈,下层设演特技的机轴;南有化妆室5间,北有观戏楼5间;乾隆间每年从正月十三起在此举行酬节会,连日宴赏宗室王公及外藩陪臣并赏听戏,每逢皇帝生日,也在此演戏庆祝数日。

【安佑宫】 安佑宫位于圆明园西北隅,建于乾隆七年,完全仿建故宫太庙,殿内曾陈列康熙、雍正、乾隆遗像。

【水木明瑟】 水木明瑟位于后湖以北小园集聚区中央,仿扬州水竹居,内设水力土风扇,是园中最早的观水法。

【舍卫城】 舍卫城位于水木明瑟东面,是园中专门开辟的一座小城镇,仿照古印度桥萨罗国首都的城池布局而建,是供奉各种佛像和收藏佛经的地方。

城廓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宽,四周筑有城墙,共辟4门。

城内街道呈十字形,内建殿宇、房舍共326间,用游廊相连接;还建有数座金碧辉煌的牌楼。

城前专门开设一条贯穿南北的买卖街,称苏州街,由宫中太监扮作商人开市叫卖,法国教士王致诚对买卖街有比较详尽的记载。

【文源阁】 文源阁位于水木明瑟北面,原称四达亭,乾隆南巡浙江后,仿照宁波的明代藏书楼天一阁改建,专门贮藏《四库全书》。

【廓然大公】 廓然大公亦称双鹤斋,位于舍卫城东北面,是园中一组较大的建筑,主体建筑北濒大池,园内景色倒映水中犹然两景;另有诗咏堂、菱荷深处等景点。

【西峰秀色】 西峰秀色号称园中小庐山,仿照江西庐山改建;后垣的花港观鱼,仿照杭州西湖胜景而建。

每年七夕,都在此摆设巧宴盛会。

【四宜书屋】 四宜书屋位于廓然大公东北面,有殿堂5间,正殿称安澜园,为乾隆南巡后,仿照杭州湾畔海宁一陈姓隅园改建。

【北远山村】 北远山村位于大北门内偏东,稻田遍布,各房舍名称都与农事有关,呈现浓郁田园景色。

【方壶胜境】 方壶胜境位于福海水面东北隅,为一座巨大的山字形楼宇。

【蓬莱瑶台】 蓬莱瑶台位于福海中央,共有三个岛,结构和布局根据古代画家李思训的“仙山楼阁”画设计;宫门3间,正殿7间,殿前东列畅襟楼,西列神洲三岛,东偏殿为随安室,西偏殿为日日平安报好音;东南面有一渡桥,可通东岛,岛上建有瀛海仙山小亭;西北面有一曲桥,可通北岛,岛上建殿宇3间。

【接秀山房】 接秀山房位于福海东南隅,内部装饰全部采用紫檀木漆器,上面都嵌以金银、宝石、象牙等,这些奇珍异宝上都镂刻着山水、楼阁、人物、花木、虫鸟。

这种装饰,从设计到刻技都由明末杭州一周姓工匠所创始,故称周制,在我国雕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位于福海西北隅,造型上融汇了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和双峰插云的精华。

【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位于福海西岸同乐园南面,正殿一排5间,仿照杭州西湖曲院改建,跨池还有一座9孔大石桥。

【淳化轩】 淳化轩位居长春园正中的主体建筑,建成时适逢《重刻淳化阁贴》竣工,遂将刻板嵌于左右廊的廊壁上,轩并由此得名。

《重刻淳化阁贴》刻板144块,共10卷,汇集历代名家99人的真迹;刻成后又拓400部,分赐皇室宗亲、大臣以及直隶、山东、浙江各行宫和名胜地。

淳化轩因此成为北京地区著名碑林。

【海岳开襟】 海岳开襟建于水池中,台基为圆形,上下两层,汉白玉石凭栏围绕。

台上建3层楼宇,下层为海岳开襟,南檐题“青瑶屿”3字;中层为得金阁,题“天心水面”4字;最上层题“乘六龙”3字;台的四面各设牌楼一座。

在圆明园的所有楼阁中,这组建筑最为豪华。

【狮子林】 狮子林位于长春园东北隅,乾隆皇帝游苏州后,仿建苏州狮子林,先建8景,后续8景,共16景,形成一组别致的小园景区。

【如园】 如园位于长春园东南隅,乾隆三十二年南巡至江宁(今南京市)后,仿照明代大将徐达的瞻园建置。

【谐奇趣】 是乾隆十六年秋建成的第一座建筑,主体为三层,楼南有一大型海堂式喷水池,设有铜鹅、铜羊和西洋翻尾石鱼组成的喷泉。

楼左右两侧,从曲廊伸出八角楼厅,是演奏中西音乐的地方。

【海晏堂】 是西洋楼最大的宫殿。

主建筑正门向西,阶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引有十二只兽面人身铜像(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个属相),每昼夜依次辍流喷水,各一时辰(2小时),正午时刻,十二生肖一齐喷水,俗称“水力钟”。

本来是以欧洲风格的裸体女人像,但乾隆皇帝觉得裸体女人不和中国的风俗就改为十二生肖铜像,用青铜制造。

【大水法】 是西洋楼最壮观的喷泉。

建筑造形为石龛式,酷似门洞。

下边有一大型狮子头喷水,形成七层水帘。

前下方为椭圆菊花式喷水池,池中心有一只铜梅花鹿,从鹿角喷水八道;两佣有十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

俗称“猎狗逐鹿”。

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喷水塔,塔为方形,十三层,顶端喷出水柱,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铜管于,也都一齐喷水。

当年,皇帝是坐在对面的观水法,观赏这一组喷泉的,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荷兰使臣得胜等,都曾在这里“瞻仰”过水法奇观。

据说这处喷泉若全部开放,有如山洪爆发,声闻里许,在近处谈话须打手势,其壮观程度可想而知。

【观水法】 观水法位于远瀛观中轴线南端,主要建筑有安放皇帝宝座的台基,后面立高大的石雕围屏风,两边设巴克鲁门,门两侧各有一座巨型水塔和接收喷水的水池。

池旁依势设置各种兽类,呈半圆形,表示兽战和林中逐鹿等游戏;喷水的管口安装有时钟,根据中国传统的计时方法,用12种动物的名字表示一天的12个时辰,每隔1时辰便有1兽的口中向池内喷射水。

【万花阵】 万花阵亦称黄花阵,是仿照欧洲的迷宫而建的花园。

用四尺高的字图案的雕花砖墙,分隔成若干道迷阵,因而称作“万花阵”。

虽然从入口到中心亭的直径距离不过30余米,但因为此阵易进难出,每当中秋之夜,清帝坐在阵中心的圆亭里,太监、宫女们手持黄色彩绸扎成的莲花灯,寻径飞跑,先到者便可领到皇帝的赏物。

所以也叫黄花阵或黄花灯。

清帝坐在高处,四望莲花灯东流西奔,引为乐事。

【线法山】 线法山和线法墙之间,有一条方河,在线法墙下设水箱,置威尼斯城的模型于水箱中,皇帝坐在线法山上观望。

用古文描述四季的变幻

春夏秋冬四阕词:  春  傍花随柳,雕轮骢马,紫陌践香尘。

巧啭黄鹂,翻飞粉蝶,风景醉人魂。

 笙歌劝饮垂杨下,娇鸟唤游春。

狼藉杯盘,玉山颓倒,归去日西沉。

  夏  彩鸳戏水,黄莺织柳,庭树尽浓阴。

水阁榴丹,回廊桐碧,风过觉微熏。

 方床石枕清无暑,碧筒劝频斟。

瓜李冰凉,芰荷香满,坐待月华生。

  秋  寒蛩泣露,银蟾吐月,万户捣衣声。

桂蕊飘香,菊英初绽,新酿醉花阴。

 金风簌簌惊黄叶,天际雁声频。

玉烛泪流,金炉香烬,侧耳听残砧。

  冬  玉梅才放,瑶花乱舞,朝野庆升平。

炭炽红炉,歌扬白雪,红粉侑金樽。

 楼台似玉轻寒透,痛饮已微醺。

脍鲤炮羔,浅斟低唱,莫负好青春。

  四季即景诗:  春景第一  梅花径里雪痕香,苦教春回试众芳。

  弱草不经笼雨露,柔枝岂惯历烟霜。

  溪山似尽羞文绮,莺燕如歌和转簧。

  九十光阴时荏苒,风林绕出玉林行。

  夏景第二  赤帝炎威事不将,荷风荡漾过来香。

  几头消昼嫌窗小,户下看书倦日长。

  竹影倚帘桐影静,松声入阁柳声凉。

  浓阴蝉调增人恨,拟抱水壶向北堂。

  秋景第三  长天秋水雁鸿声,桂子飘香月渐明。

  金菊篱前争艳色,芙蓉江上斗新清。

  夜凉如许西风紧,朝气寻常白露生。

  砧杵慢闻更漏静,愁人悲听野蛩鸣。

  冬景第四  霜景寥寥胜事无,小轩闲坐向红炉。

  一阳初动纹添线,双鹤曾言预朔呼。

  现在江山参冷暖,时来松柏耐荣枯。

  玉楼寂寞三冬景,每听春堂羯鼓奴。

  四时回文诗:  花朵几枝柔傍砌,柳丝千缕细摇风。

  霞明半岭西斜日,月上孤村一树松。

(春)  凉回翠簟冰人冷,齿心清泉夏月寒。

  香篆袅风清缕缕,纸窗明月白团团。

(夏)  芦雪覆汀秋水白,柳风凋树晚山苍。

  孤帏客梦惊空馆,独雁征书寄远乡。

(秋)  天冻雨寒朝闭户,雪飞风冷夜关城。

  鲜红炭火围炉暖,浅碧茶瓯注茗清。

(冬)  四时回文诗:  芳树吐花红过雨,入帘飞絮白惊风。

  黄添晓色青舒柳,粉落晴香雪覆松。

(春)  瓜浮瓮水凉消暑,藕叠盘冰翠嚼寒。

  斜石近阶穿笋密,小池舒叶出荷园。

(夏)  残石绚红霜叶出,薄烟寒树晚林苍。

  鸾书寄恨羞封泪,蝶梦惊愁怕念乡。

(秋)  风卷雪蓬寒罢钓,月辉霜析冷敲城。

  浓香酒泛霞杯满,淡影梅横纸帐清。

(冬)  词云:  我爱春,春意好,山嘴吐清烟,墙头带芳草,黄鹂骂杏花,惹得游蜂恼,海棠憔悴牡丹愁,只恐韶光容易老。

  我爱夏,夏日长,玉碾棋声碎,罗纨扇景凉,南风卖奇货,一路菱荷香,蝉在绿荫深处噪,也应回首顾螳螂,  我爱秋,秋色朗,篱菊想陶潜,征鸿唤苏武,黄叶落在阶,因风乱飘舞,双双紫燕数归期,旧巢留待明年补。

  我爱冬,冬日闲,烹茶消雪水,曳杖看冰山,戍妇征衣曲,将军夜度关,若遇渔翁堪入留,笠蓑披带冻云还。

1860年前后中国政府的圆明园

革命以后,北洋军阀公开抢拆北京各园的筑,徐世昌拆走鸣鹤园和园中最完整的殿宇的木材(注18),开军阀掠园之先河。

此后,王怀庆(注19)步徐的后尘,拆掉舍卫城、安佑宫的大墙及西洋楼的石料来营造他自己的“达园”(注20),这些石料都是当初流氓地痞想搬都搬不动的。

王怀庆猖狂地盗拆圆明三园的行动,成为了北京城内外军阀和政客们效尤的榜样,他们一窝蜂扑向圆明园废墟,假借王怀庆的名义,抢拆盗运园里的材料,其势如潮水,弄得看护太监无法阻拦,结果在几年之内,把圆明园里的残存的,稍微像样一点的建筑材料洗劫一空。

(注21)其中,张作霖曾盗用长春园西洋楼的汉白玉石料来修造自己的墓园。

据当时居住在成府村和北大附近的老北京回忆,自从民国以后,几乎每天都有装满了圆明园残料的车辆经过,一年四季不停,共持续了二十多年之久。

(注22)

关于风景名胜的解说词

灵岩寺解说词  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历史。

该寺历史悠久,佛教底蕴丰厚,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名列其首。

灵岩寺,现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

  驻足灵岩胜景,你会看到,这里群山环抱、岩幽壁峭;柏檀叠秀、泉甘茶香;古迹荟萃、佛音袅绕。

这里不仅有高耸入云的辟支塔,传说奇特的铁袈裟;亦有隋唐时期的般舟殿,宋代的彩色泥塑罗汉像;更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自然奇观。

故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有“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也”之说。

  景点介绍:  辟支塔,始建于宋淳化五年(994年),竣工于嘉佑二年(1057年),历时63年完工。

“辟支”出于佛教,音译为“辟支迦佛陀”,略称“辟支佛”,辟支塔,意即辟支佛塔。

辟支塔为一座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塔高

【第55句】:7米,塔基为石筑八角,上有浮雕,镌刻有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门等故事。

塔身为青砖砌就,各层皆施腰檐,下三层为双檐,二至四层檐下置平座。

塔檐与塔径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收分得体。

塔内一至四层设塔心柱,内辟券洞,砌有台阶,可拾级而上,自第五层以上砌为实体,登塔须沿塔壁外腰檐左转90度进入上层门洞。

塔身上置铁质塔刹,由覆钵露盘、相轮、宝盖、圆光、仰月、宝珠组成,自宝盖下垂八根铁链,由第九层塔檐角上的八尊铁质金刚承接,在塔内延续到地下,起避雷作用。

辟支塔气势雄伟、造型美观、结构复杂、比例适当,呈典型的宋代风格,为灵岩寺标志性建筑。

宋代文学家曾巩有诗赞曰“法定禅房临峭谷,辟支灵塔冠层峦”。

  千佛殿,因殿内供置众多佛像得名。

此殿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一649年),宋嘉佑和明嘉靖、万历年间重修,现存木结构为明代建筑。

  千佛殿依山建于高大的台基之上,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

檐下置疏朗宏大的斗拱,木棱彩绘华丽,檐角长伸高耸,有展翅欲飞之势。

前檐下立有八根石柱,柱础皆雕刻有龙、凤、花、叶、水波及莲瓣、宝装荷花等纹样,雕工精美,凸显唐宋之风。

  殿内正中塑有通体贴金的“三身佛”。

中为“法身”,指佛先天具有的佛法体现于自身,名为毗卢遮那佛,由藤胎髹漆塑造,宋治平二年(1065年)从钱塘运至灵岩。

东侧为“报身”,名卢舍那佛,为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用2500公斤铜铸成。

西为“应身”,名释迦牟尼佛,也为铜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铸造。

佛像头顶有螺形肉髻,体态雍容,眉骨高凸,目光凝重。

三尊佛像皆结跏跌坐,仪容端庄,衣纹流畅,服饰简洁,极具艺术感染力。

  千佛殿最受广大游客和专家们称道的是四十尊彩色泥塑罗汉像,其中有三十二尊塑于宋治平三年(1066年),八尊补塑于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年)。

这些塑像皆坐于80公分高的砖砌束腰座上,罗汉像顶距座面高度在105至110公分之间。

古代艺术家们在塑造这些罗汉像时,打破传统的佛教造像模式,侧重于写实,具有浓郁的世俗气息和现实生活情趣,以形写神,以神表情,以情现心,重在体现每尊罗汉的个性与特点,重在刻画出罗汉的内心世界,使之真实、生动,更接近于生活。

观其形态,或端恭、或柱杖、或合掌、或趺坐,或口讲手指、或侧耳细听,无不准确生动。

察其神情,有的勇猛、愠怒,有的和善、老成,有的据理力争,有的闭眸沉思,有的笑容可掬,有的俯首低吟,有的纵目远眺,无不细致入微。

看其气质,有的清姿秀骨,有的寒伧潦倒,有的雍容华贵,无不形象传神,可谓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动。

此外,人体与衣饰的关系处理也非常得当,线条的曲直、虚实与起伏,动作瞬间的衣褶变化,织物的质感,都表现的准确而生动,节奏感极强。

一位医学界人士说,透过罗汉的袈裟,能看出古人对人体解剖学的准确把握。

另外,1982年维修时还发现,这些彩塑罗汉还像人体一样有腹腔,腹腔内有用丝绸做的五脏六腑,此外还有五铢钱、开元通宝和宋代前三朝的铜币及宋代铜镜、墨书题记等文物。

  1912年,清末学者梁启超来此游览,赞誉千佛殿泥塑罗汉像为“海内第一名塑”,并亲笔写下了碑碣。

1987年,贺敬之来灵岩参观千佛殿后写下了“传神何妨真画神,神来之笔为写人。

灵岩四十罗汉像,个个唤起可谈心”的诗句。

艺术大师刘海粟来灵岩观后,挥笔写下“灵岩泥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赞语。

  墓塔林 灵岩寺历代高僧的墓地。

塔林中现有北魏、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石质墓塔167座,墓志铭、石碑81通。

墓塔一般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座呈方形、圆形、八角形,有浮雕装钸。

塔身较高大,上刻僧人法名年号。

塔刹则有相轮、覆盆、仰月、宝珠、花卉、龙图等图案造型。

墓塔旁通常有墓碑,记载着高僧的经历,它见证了灵岩寺的历史沿革,是研究佛教发展史的珍贵史料。

  墓塔林中部为一南北甬道,其北端建有砖石结构、单层重檐式北魏祖师塔(法定墓塔),甬道两侧列峙全石结构群塔,依塔身形制分为方碑形塔、钟形塔、鼓形塔、穿堵婆塔(喇嘛塔)、经幢式塔、亭阁式塔六种。

  墓塔林,是一座积淀丰厚的古代石刻艺术博物馆。

墓塔,造型各异,结构细腻,布局合理;雕刻,内容丰富,技法多样,精美绝伦。

如塔座束腰,雕有各种艺术形象,有承重的力士,在重压下咀巴大张,面部扭曲,四肢与腰背曲弯,全身肌肉突起,给人以力的夸张和负重的艰辛;有的雕骑士身跨雄狮,手执曲棍击打马球的场景;有的雕嬉戏玩耍的幼狮,憨态可鞠;还有的雕衣带飘逸、长绸舞动的娱乐场景等,一幅幅浮雕,无一不显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雕刻技艺。

  卓锡泉、白鹤泉、双鹤泉  位于千佛殿东侧崖壁下,三泉相临,俗称“五步三泉”。

泉水从石涧中冒出,泉水甘冽,终年不竭,注入一石池中,宛如明镜,“镜池春晓”即出于此。

卓锡泉,亦名锡杖泉,世传为法定禅师用锡枚敲击山石,水随锡杖飞涌而出得名。

白鹤泉,亦名双鹤泉,旧传法定禅师寻水时,经山中樵夫指点,于双鹤呜处见泉,故名。

卓锡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甘露泉  位于寺院东北里许,有“灵岩第一泉”之称。

于悬崖壁立、杂木丛生处见一石窦,泉水以露珠般泄出,叮咚作响,清冽甘美,故名“甘露泉”。

僧人常于此汲水煮茶为炊,入夜,也常于此说法论经,“清凉境界”为灵岩八景之一。

  袈裟泉  位于转轮藏遗址东侧崖壁下,名列金《名泉碑》。

因泉旁立一形似袈裟的铸铁块而得名。

泉源旺盛,泉水四季不断,为寺院主要饮用水。

该处危崖峭立,袈裟伴泉,池鱼戏游,曲廊环绕,别有情趣。

袈裟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檀抱泉  位于寺院西南数里处,因泉旁长有千年青檀树而得名。

它南依大山,北临村落,檀因泉润,泉因檀名,泉水旺涌,终年不息,为灵岩村民生产、生活主要水源地。

檀抱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飞泉  位于灵岩寺崇兴桥南里许,因泉水从崖壁缝隙中泄出,故名。

又因泉水沿壁滑下,石润水滴,又称此处崖壁为“滴水崖”。

因每遇霞光照来,颗颗水珠流光溢彩,乾隆帝取其名为“雨花岩”,并写有“未见飞空天女散,落来岩际尽天花”的诗句。

由于景色壮美,古时列为灵岩八景之一。

  灵岩寺景区石中含窍,地下藏机,泉水飞瀑不胜枚举。

除卓锡泉、袈裟泉、檀抱泉被列入济南七十二名泉外,双鹤泉、白鹤泉、甘露泉、饮虎泉、上方泉、飞泉、黄龙泉、朗公泉亦被载入济南名泉之列。

美丽的同州湖作文400字

美丽的同州湖 我的家乡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这里有一个美丽的湖,名叫同州湖。

晴天,太阳高照,湖水碧绿碧绿的,宛如明镜一般,映出蓝天 、白云,阳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像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银。

雨天,同州湖好像披上了一层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远处湖面烟雨蒙蒙,水天相接。

近处,水花朵朵,像无数盛开的梨花。

最引人注目的当是同州湖中那光彩夺目的音乐喷泉了。

每当夜幕降临,人们就伴着动听的音乐,纷纷去观赏美妙无比的音乐喷泉,喷泉喷起来,时而像花炮升上天空,时而像流星从天而降,时而像小蝴蝶在跳舞,时而像仙女在散花。

四周彩灯照射着,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夜晚的同州湖,多么明亮,多么辉煌

天气闷热时,人们漫步在湖畔,一股凉风吹来,感觉格外舒服。

同时同州湖的美景也吸引了周边地方的游客。

啊,同州湖,家乡的同州湖,我爱你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0132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