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山冈石窟的导游词
假如你是导游,要怎样写一段关于三峡的导游词(不少于20字)
欢迎大家来到三峡旅游团,我们今天要去的是三峡中的巫峡,也就是古代渔人传唱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现在是秋高气爽的早晨,我们能看到两岸的红叶都蒙着一层薄薄的霜,林石间飘渺着隐隐雾气,因而树林更显清幽,山涧则更为寂静。
虽然现在是深秋,但在多年前的此时,山谷中常回荡着猿猴的鸣叫声,接连不断,凄凉哀婉,令人深感秋季的萧瑟,因而有了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到了三峡,就不得不说这里的山,它有泰山的雄伟,黄山的奇峻,香山的秀丽。
现在我们放眼望去。
两岸是连绵不断的高山,灵巧地将太阳遮了起来,幽暗中山的轮廓若隐若现。
据说只有在正午与午夜时分,才能看见太阳与月亮。
在那极高的山峰之上,古树参天怪石嶙峋。
山涧之间拉下一条白缎,急流冲荡而下,我们能感到脸上都蒙着一层水气。
在此青山绿水,丛林苍翠之中,江上泛舟点点,别具一番诗情画意。
三峡的水没有西湖之静,亦没有长江的浊,却变换多姿。
夏天的时候,江河水涨,将一个个小山包与墨绿的江水连为一体。
每当此时,来往的船只都不能航行。
但三峡水流之快是无人能比的。
传说古代帝王有急事宣召,便令人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夜晚就到了江陵。
这其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你乘千里快马,驾飞腾的风,也赶不上三峡水流的速度。
若是在春天与冬天,这里又是另一番风情,它不象桃花潭那般烟雨朦胧,确是白色急流不住地回旋,莽莽苍苍。
碧绿的水潭映照着一草一木,悠悠地流淌。
在这样的山水之中置身于三峡之中,我们每个人都回感到亦真亦幻,似处在一幅美伦美奂的名家山水画中,思绪不断起伏,不禁让人吟起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这次三峡之旅就在古代文人对三峡的翩翩情思中结束。
信息来源:三峡游价格 宜昌旅游 三峡旅游景点 \\\/tour\\\/ 三峡游 麻烦采纳,谢谢!
写一篇龙门石窟的导游词二十字
大家好,我是“小太阳旅行社”的导游,我叫王宇航,今天我要带大家游览的是龙门石窟,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龙门石窟大致分为西山石窟和东山石窟。
龙门石窟导游词200字龙门石窟导游词200字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西山石窟。
大家来看,这儿有“珍珠泉”,里面会不时吐出泡泡“珍珠”,如果哪位朋友能将硬币正好砸中一个珍珠,那么他这一年运气会非常好。
(黄山导游词) 好,我们接着往前走,路两边的小佛像姿态不一,但是完好无损的却不是太多—— 前面就是著名的卢舍那大佛,那是龙门石窟最为壮丽的一尊石雕像,身高十七米,它的脸上表情十分安详,传说是仿照武则天的而设计的。
在他的左右两侧分别有观音、天王、童子。
大家一会仔细观察观察。
西山石窟基本上就结束了,大家休息一会儿,我们继续游览东山石窟。
介绍龙门石窟的导游词
《龙门石窟》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是导游员李明珊,很高兴认识大家
首先我代表河南人民欢迎大家的到来。
我对各位不辞旅途的劳累来参观祖国的历史文化,表示深深的敬意。
龙门石窟位于美丽的河南省洛阳市,它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在2000年11月,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来这里参观,你会感觉到龙门的秀丽风景、气势磅礴。
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走进这神奇的艺术宝库之中。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的确,大家看:青山对峙,伊水流淌,多美呀
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时期,到今天,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石窟内,现存佛洞佛龛3600多个,佛像十万多尊。
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
【第17句】:14米,而最小的却只有2厘米。
造像雕刻3600多品。
朋友们听了我介绍的这些数字,是不是感觉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呢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石窟中最有名的奉先寺吧。
唐朝是石窟凿刻的最盛时期。
占石窟总数的60%以上。
奉先寺就是这个时期凿建的,先后用了3年时间。
据记载,洞中佛像集中体现了唐代佛像的艺术特点:(我手指正中大佛,引着游客观看)大家看,这尊大佛面形丰满、两耳下垂、嘴角微翘,呈微笑状态。
形态圆满、安详、温和,宛如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尊敬。
这尊巨大佛像是咱们龙门石窟里的最大佛像,请大家记住他的名字记:卢舍那佛。
佛经上说,卢舍那的意思是:光明普照。
他会给百姓们带来光明和幸福。
它身高
【第17句】:14米,将近6层楼那么高。
光头部就有4米高,耳朵长
【第1句】:9米,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杰作。
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典雅的外貌,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它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下面,就请您根据我的介绍,走进奉先寺,亲近卢舍那,感悟他们的无穷魅力吧
最后,我要送给大家几句温馨的提示:在观光时,请把我们文明的语言、文明的行为、文明的足迹,留在这秀丽、祥和的龙门石窟吧
祝各位游览愉快
再见
写一篇关于汪氏宗祠的导游词
汪氏宗祠(鲁越传芳),浙江省淳安县姜家镇郭村岐山庄口村,门前有鉴湖。
六十一世得罗为姜家郭村岐山汪氏始祖,始建明万历年间。
郭村汪氏是始祖,在姜家周边村庄有98%是岐山汪氏的分支,祖谱记载每正月各地支系子孙都来祠堂搞活动。
主要有祀祖、唱戏、竹马及交流。
时间在三天三夜。
在明万历年间所订族规十六条:
【第1句】:乡约当尊;
【第2句】:祠墓当展;
【第3句】:族类当辨;
【第4句】:名分当正;
【第5句】:宗族当睦;
【第6句】:谱牒当重;
【第7句】:闺门当肃;
【第8句】:蒙养当豫;
【第9句】:姻里当厚;
【第10句】:职业当勤;
【第11句】:赋役当供;
【第12句】:争讼当止;
【第13句】:节俭当崇;
【第14句】:守望当严;
【第15句】:邪巫当禁;
【第16句】:四礼当行。
观潮的导游词怎么写
云岗石窟处于山西省同市西郊的云岗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著名的型石窟群之一。
艺术家们把它比喻成东方的罗马石雕。
有人发现这些石雕作品,融合了西的艺术,因而具有特殊的魅力。
云岗石窟开凿于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前后用了约30年的时间才基本上完成了这个浩的艺术工程。
整个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 53个,造像51000多个。
石窟雕刻的题材内容,基本上是佛像和佛教故事。
石窟最的佛像是第五窟三世佛的央坐像,高达17米。
佛像形态端庄,是原文化传统的表现手法;但其脸部形象:额宽、鼻高、眼而唇薄,却具有外域佛教文化的某些特征。
同市在公元5世纪初,是北魏的都城,当时称为平城,至5世纪末迁都洛阳,在近百年间,这里一直是国北方封建统治的心。
初期的北魏王朝非常崇信佛教,并奉为国教。
公元446年,太武帝听信司徒崔浩的建议,焚毁佛寺佛塔,强迫僧人还俗,造成了佛教史上的“太武灭法”。
不久太武帝病,疑为灭法所致,悔, 杀崔浩。
文成帝继位后,首先恢复佛法。
云岗石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由当时一位著名和尚奉文成帝之命,役使了数以万计的劳动人民和雕刻家动工开凿的。
龙门石窟的导游词
《龙门石窟导游词》 龙门石窟导游词(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天,我正是怀着这种情绪来接待各位朋友的到来的。
洛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名城。
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
为使各位来宾在洛阳期间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乘车去景点参观的途中,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状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的南岸。
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
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光地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这天,我们去参观的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便是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
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构成一座壮丽的门阙。
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直,或是天然构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贮藏食物和东西。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绘动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现象出现并作为佛教信徒、僧侣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却是在古印度兴
有关于大同云冈石窟的资料和导游词
云冈石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市西郊17处的武周山南麓,石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
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1]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0178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