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导游词3000字
拉萨古城的导游词!急要!~~~~~~~
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也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拉萨市、郊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40万人口。
其中市区面积5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4万多,有藏、汉、回等民族,藏族人口占87%。
拉萨城风景优美,被称为蓝色欢乐之波的吉曲河(拉萨河),从白雪皑皑的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峰雪谷中奔涌而下,喷珠吐玉,雪浪飞翻,穿过无数森林峡谷,田园牧野,全长315公里,在曲水地 方象鼻湾汇入雅鲁藏布江,形成了蓝白二水相互交融的雪域奇观。
拉萨古城就伫立在这条蔚蓝色的吉祥河畔。
城中布达拉宫高耸云天,街道纵横,高楼群集,车水马龙,色彩缤纷。
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宗教与世俗,转经筒与电脑,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在这里碰撞、凝聚和交融。
拉萨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座标东经91°06’,北纬29°36’。
在群山环绕的小盆地的盆底,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平均气温摄氏8度(华氏43°)左右。
全年日照时间约3000小时,比邻省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多1800小时,比中国最大的东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时,在全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誉。
拉萨年降雨量约500毫升,集中在
【第7句】:
【第8句】:9三个月,夏秋雨季是拉萨最美好舒适的季节,雨水多在夜间降落,形成了拉萨夜雨的独特气象。
往往白天烈日高照,晴光炫目,夜幕降临,好雨淅淅沥沥从天而降,一洗白日的暑热尘埃,使林 园街市一片光洁。
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部族首领松赞干布在此创基立业。
公元641年,松赞干布完成统一大业后,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公主进藏后建议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庙。
于是,人们把最初的寺庙,即现在的大昭寺,命名为“惹萨”,藏语的意思是“山羊背上”。
最后,“惹萨”被译成了“逻些”,逐步又变成为“拉萨”了。
而上千年来,这里曾几度成为西藏政教活动中心,于是,拉萨成为名副其实的“神圣之地”。
关于塔尔寺的导游词300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现在我们来到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尔寺。
塔尔寺占地六百余亩,它的数十座殿塔在幽深的莲花山坳里依山势起伏,交相辉映。
雄距全寺中心的大金瓦殿,金顶辉煌,规模宏伟,富丽堂皇,是塔尔寺的主建筑。
它与明柱素洁、气象壮严的大经堂,以及各具特色、错落排列的弥勒佛殿、金刚殿、释迦殿、文殊殿、长寿殿,以及四大扎仓等,吸取了青海同仁热贡木刻艺术的精华和甘肃河州砖,雕艺术的特点,并采用了青海居民建筑布置的方式,及藏族固有的传统风格,成为形式独特、布局严谨、汉藏相结合的宏大艺术建筑群。
寺内宝塔林立,古树参天,景色十分壮丽。
所在的这个镇在藏语里称为“鲁沙尔”,汉语地名是“湟中”,意思是地处湟水的中游。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发源于古印度佛教传入西藏地区之后形成的一个佛教支派,由于藏传佛教寺庙中取得佛学学位的僧人在藏语中称为“喇嘛”,所以喇嘛教这个称呼就传开了。
“格鲁”是藏语译音,意思是“善规”。
佛教自7世纪传入西藏到最后形成藏传佛教,经历了几百年风风雨雨的变迁和改革。
格鲁派是15世纪才出现的藏传佛教的一支派别,因它的教规对僧人要求十分严格,故得名“善规”,又因该派僧人在做法事时戴黄色的帽子,所以更多的人称它为黄教。
虽然黄教在藏传佛教中出现最晚,但是由于管理最严,深得信徒崇敬,因此规模越来越大,在藏族地区信徒居其他教派之首。
黄教寺庙更是随处可见,其中最着名的6座是西藏的色拉寺、甘丹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甘肃的拉卜楞寺以及我们现在参观的塔尔寺。
塔尔寺的着名完全在于它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
颐和园导游词200字到210字之间
经幡的各种颜色是固定的,不能随便创新。
其次每块颜色的排列顺序是严格规定的,不能有任何差错。
因为经幡的意义很明确,不是为了美化环境,而是祈求福运隆昌,消灾灭殃。
经杆上端的枝条上有繁茂的星火条,它是由五种颜色不同的小幡条构成一组。
一般一个经幡上,根据枝条多少来确定有两组至三组星火条。
这五块幡条的颜色排列及它们所象征的意义是这样的。
最顶端为蓝色幡条,它象征蓝天;蓝色幡条下面是白色幡条,象征白云;白色幡条下面是红色幡条,象征火焰;红色幡条下面是绿色幡条在征绿水;最下面的幡条是黄色,象征黄土,或者大地。
五种颜色的排列形式正是客观大自然物质存在的立体排列形式,因此,象大自然中天地不容颠倒一样,这五种颜色也不容错位。
五种颜色象征自然界的五种现象,这种现象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当自然界天平地安、风调雨顺的时候,人间便是太平祥和幸福康乐;当自然界出现灾害的时候,人间灾害重重、不得安宁。
世世代代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对大自然的变化更为敏感。
企盼人间太平幸福首先应该希望大自然无灾无祸,于是用经幡上五种不同颜色的幡条来表示这种心理依托,真是绝妙无比。
经幡除了颜色的象征意义外,还有文字和图案主幡上密密麻麻的藏文字母和栩栩如生的鸟兽图案是木刻板印刷的,藏文一看便可知道是佛说经教。
文字部分是直接传达意义的,不象颜色和线条,所以把文字念下来就能知道它的内容。
既然是佛说经教肯定离不了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主旨。
文字以外,四个角上的鹏龙狮虎图和中央的骏马驮宝图究竟象征着什么意义一时很难说清楚,于是翻阅了不少资料,国内外的藏学家在他们的论著中对此有些阐释,不过讲的最全面、最详尽的还是意大利藏学家南喀诺布先生,这位藏学家在他的论著《南喀诺布选集》(藏文版·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关于风旗一节中对这些图像作了这样的阐释。
(隆达、风旗)一词中,(隆)在土、水、火、风、天五大种中表示天。
这个字的本意指大、全部、所有,若与别的字连在一起构成名词,比方说,。
(森林)、(大江)从这些名词的词根意义上可以看得出有大、全部、所有的含意。
介绍世界文化遗产作文150字
各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你们好
欢迎来到“世界遗产”之北京故宫,我是来自遂昌的翁导游,下面我就带大家去细细游赏一番吧。
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地点位于北京城中心。
开始建造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现在说的1406年至1420年,后来经过多个朝代的劳动人民细心修改,变的非常的富丽堂皇,但仍保持着原来的布局和规模,,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木构架宫殿建筑群。
最先的设计人是蔡信、阮安等,主持施工的人是蒯详、陆详等,名字里都有详哦
我们说完了北京故宫的历史和人物建造,现在该说说外观和排列顺序了把
这座城设四个门,南门正中面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四门个建有重檐庑殿顶门楼。
这座城的四个角都还布有一些结构精巧、外观秀丽的角楼。
外面的墙有10米多高呢
还有护城河宽52米,够宽的吧
长3800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间的中轴线为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
听完了一以上那些,你应该对北京故宫有些了解了吧
可能你还不知道把,连皇帝的住所都是那么井井有条
文化殿,武英殿是面阔九间的但檐歇山顶建筑。
文化殿是皇帝听大臣讲书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饭、居住和召见大臣的地方。
后三宫、东西六宫和乾清宫和坤宁宫通直御花园。
坤宁宫和乾清宫是内廷的正殿、正寝,是皇帝、太后和皇后的正式居住场所,平均面积宽九间,为重檐庑殿顶。
前三殿是全宫最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有达
【第8句】:5万平方米,是宫城的12%,后三供则为前三殿的25%,期于宫殿依次递减,主要突出前三殿、后三宫的主要地位。
1961年定位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过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介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作文
奇迹,它像一条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土地上,长城全12600里。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游客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上,两旁的山上,是苍松翠柏,云遮雾障,禽鸟齐鸣,溪流淙淙,好像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
您往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
长城依山而建,高低起伏,曲折绵延。
这段长城的墙体是用整齐巨大的条石铺成,有的条石长达2米,重数百斤。
内部填满泥土和石块,墙上顶地面的地方铺满方砖,十分平整。
墙顶外侧筑有高2米的垛口,上有了望孔,下有射击口,内侧建有宇墙。
城墙每隔一段,筑有一个堡垒似的方形城台。
城台有高有低,高的叫敌搂,是守望和军士住宿的地方;低的叫墙台,高度与城墙相差不多但突出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
下面就到了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烟台。
是不和长城相连的独立建筑。
一旦敌人来,就点燃烽火通报军情,白天点燃的烟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
今天的长城,早已失去军事价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作文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是我国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传佛教名寺。
布达拉宫属于文化遗产,海拔3000多米。
为纪念唐朝文成公主和西藏松赞干布的婚事而兴建,已有1300多年历史。
宏伟壮丽的布达拉宫建筑非常壮丽,宫殿高13层,达117米,全由花冈石砌成,飞檐金顶,雕梁画栋,气宇非凡,是西藏最珍贵的宗教、艺术和文化宝库。
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0年11月与2001年12月,大昭寺和罗布林卡作为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1559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