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环线七日游导游词
天津概况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家乡,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天津,古语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在此,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代表XXX旅行社的全体员工对各位宾客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我叫XXX,担任这次旅行的导游,大家叫我小X就可以了,这位是司机X师傅,有多年的驾驶经验,今天就由我和X师傅一同来为大家服务,如果在游览过程中大家有什么问题,请您告诉我,我将竭尽全力为您服务,在此预祝大家旅途愉快,玩的顺心
今天我们的行程安排是XXX——XXX——XXX。
现在,小X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天津的概况,以便大家对这座城市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天津市是中央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
是华北地区乃至整个三北地区的主要出海口,它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也是中国的大学、铁路、航空、邮政等的发祥地之一。
天津拥有中国56个民族中的52个,是个多民族融合的城市。
2006年国务院将天津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它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环渤海湾的中心,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距首都北京120公里,全市总面积119
【第19句】:7平方公里,共辖16个区县(不讲:和平、河西、河东、河北、南开、红桥、西青、津南、东丽、北辰、宝坻、武清、宁河、蓟县、静海、滨海新区)。
截至2009年底,全市总人口约达1228万人,GDP7500.8亿元,人均GDP约合9136美元。
天津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3℃上下。
7月气温最高,平均在26℃以上,1月气温最低,平均在-4℃一下,天津春秋季时间较短,有非冬即夏的说法,春、秋两季节气候温和,是游天津的最佳季节。
天津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连接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
近些年,天津交通事业的发展很快,现在已基本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海陆空为一体的交通网络,天津港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五位,对外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四通八达的交通让天津与世界各地都能够快捷通达,津京城际铁路的开通,使北京至天津只有30分钟的路程。
天津得名是明朝的事情,6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出独特的人文风貌和多彩的城市景观。
曾经的风云际会和沧桑巨变,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太多的思考和回味。
五大道、意式风情区、解放北路等原九国租界遗留下的千幢小洋楼,异域风情纷呈,使天津被冠以“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称号;鼓楼商业街、古文化街、食品街等古建筑群,溢散着津门古韵;津门、津塔、津湾广场、海河外滩等现代建筑雄伟壮观,仪态万千,代表天津现代的发展速度和风格;最具天津代表性的海河观光线,更是给游人留下深刻印象。
天津是一座老工业城市,近年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以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
借此,推出一批工业游、农业游项目。
天津自然风光旖旎,山河湖海给这座伟大的城市增添了几分灵秀,燕山山脉雄伟秀丽,沿海资源丰富多样,海河蜿蜒穿城而过,自然风景与文化古迹交相辉映,让人流连忘返。
天津还有许多好看、好玩、好吃的,天津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种类繁多,受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及世俗欣赏需求影响,地域特色浓郁。
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刻砖刘刻砖、杨柳青年画、面塑、木雕、石雕、根雕、塘沽版画、剪纸、彩灯、地毯等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均称为中国民间艺术之绝品,名扬海内外。
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相声、时调、大鼓、快板等大众化曲艺形式在天津十分兴盛,这些曲艺虽大都起源于他乡,但最终都是在天津逐渐形成正式的艺术流派,并在天津发展并“走红”,因而天津成为了中国主要戏曲艺术发展的摇篮。
天津风味小吃数不胜数。
且不论被誉为“津门三绝”的狗不理包子、桂发祥麻花、耳朵眼炸糕,仅民间小吃就不下上千系种,津菜也极具地方特色,如:糕干、茶汤、糖炒栗子、煎饼果子、锅巴菜、四大扒、八大碗、冬令四珍、烹对虾、贴饽饽熬小鱼等,让您吃了这次想下次。
有一句俗话叫做:“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
”讲的就是天津人爱吃、会吃,讲究时令,民间流传着:“京油子,卫嘴子”指的是天津人既会说,又会吃。
近年来,天津紧紧抓住中央对天津城市定位、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等重大机遇,及时把城市建设新成果转化为旅游新产品,以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生态宜居的国际化城市形象迎接五洲四海的宾朋
去西藏旅游走怎样的路线最好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21
【第54句】:9米,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
凭藉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
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现在的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
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 36 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
华山的著名景区多达 210 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其中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
此外华山还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
华山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 ( 亦称朝阳峰 ) ,朝阳台为最佳地点。
华山还是道教胜地,为“第四洞天”,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最为著名的道教高人。
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 20 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长空栈道 在南天门外,是华山著名险道之首“长空栈道”。
栈道路分三段,出南天门石坊至朝元洞西,路依崖凿出,长20米,宽二尺许,是上段;折向下行,在崖隙间横贯有铁棍,形如凌空悬梯,游人须挽索逐级而下,称之“鸡下架”,是中段;西折为下段,筑路者在峭壁上凿出石孔,楔进石桩,石桩之间架木椽三根,游人至此,面壁贴腹,脚踏木椽横向移动前行。
此道开凿在南峰腰间,上下皆是悬崖绝壁,铁索横悬,由条石搭成尺许路面,下由石柱固定。
由于栈道险峻,故当地人有“小心小心九厘三分,要寻尸首,洛南商州”之说。
这里只是探险之道,并非登山必由之路,胆小的游客观望一下即可,体力和胆量没有把握则不要轻易冒险。
所以石刻上不少警告之语,如“悬崖勒马”等。
沿长空栈道行十余米,有一大石洞,名为“朝元洞”,洞内有塑像。
从洞口沿栈道直下,西折乃为“九节臬臬椽”,长六七丈,宽不足一尺,是用九节木椽搭成的。
因山高气爽,气候多变,即使换上去不久的椽也会像朽木一样,故称“臬臬椽”。
此处望之森森,登之危危。
过臬臬椽,有一石庄,高三四尺,粗尺许,名“定心桩”。
过桩便是一石洞,名“贺祖洞”。
在洞的西南半山上,有一倒坎绝崖,上刻“全真崖”三字,每字三米见方,其字古朴刚劲,刻工精湛。
此崖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悬空向里,是谁又如何把这样的大字镌刻在崖壁上呢
古民间曾有“不是神仙谁能凿”之说,让人不得不信,又难以置信。
如今常有游客将华山与金庸小说中的事物对号入座,因此绝壁上的“贺祖洞”被认为是华山派剑宗风清扬的隐居之地。
当然,这只是游客出于对华山和金庸小说的喜爱而引发的笑谈。
苍龙岭 登上华山北峰,再向南折,经擦耳崖,过上天梯,便有一长岭呈现眼前。
它莽莽苍苍,笔直插天,好像苍龙腾空,所以被称为“苍龙岭”。
此岭上的台阶只有2尺多宽,两旁万丈深壑,势陡如刀削斧劈。
岭脊上下高差约500米,坡度在45度以上。
在这里遥望青松白云,耳听风声大作,令人心惊目眩。
游人到此,莫不惊叹。
苍龙岭原来虽有修凿,但仍很危险。
解放后,将原岭龙脊凿平加设栏杆,1985年又下凿尺许,才将岭道拓宽。
1997年为解决因游人多而发生堵塞现象,华山管理局又在苍龙岭东边加修了一条复道,旅游旺季时两条路一上一下,确保安全。
若是夜晚登山,遥望苍龙岭,只见到远远无数灯点排成笔直一线,斜向天际,慢慢向上移动,是游人打着手电或头灯在岭上攀登,看去宛如登天。
“韩退之投书处”的故事 唐代以前,此路仅凿有石窝,也没有护栏,登岭须为爬行,到了上段更需两腿骑跨在岭脊之上,以身伏岭,以手搦岭,慢慢向上潜行,如骑龙背。
下岭要退行,山势道路万分险恶。
至今岭上“龙口”处的平台上还留有“韩退之投书处”的遗迹。
这是当年唐朝大文学家韩愈登华山时留下的故事。
韩愈被贬出京城,东行赴任途中登上了险峻的华山。
游玩之后下山到苍龙岭处,只见两旁深谷万丈,云雾弥漫,山风呼啸,长长的山脊时隐时现,像一条青龙在空中舞动。
他因害怕无法下山而痛哭,于是将身上所有携带的物品都抛于岭下,并写了书信投下山与家人诀别。
当时的华阴县令听说此事后,亲自同人去接,韩愈才得以下山。
不过也有不少文人持不同态度,对韩愈投书痛哭的做法提出质疑。
有人认为韩愈面对皇帝都可毫无惧色,慷慨而谈,胆气实为过人,必不至于不敢下山。
也有人说自己居于华山下,登山犹如家常便饭,推断韩愈下山不会如此艰难。
还有人提出传言有误,韩愈虽然痛哭,却不是因为害怕山势险恶,而是因为山水景象极致,非文笔所能描述,只有痛哭来抒发对如此胜景的感慨。
千年前的事实真相已难于考证,但正是因为苍龙岭的险峻,才有这样的的种种故事。
华山峪登山道 “自古华山一条路”就是当地人所说的“华山峪”登山道,包括了自古以来华山唯一登山道上的沿途各景点,连起来就是通常所说的“自古华山一条路”。
登华山最大的乐趣即为登山本身,一边克服种种山路的艰 险,一边移步换景观赏沿途风光,所以这条经典的登山路线至今仍然是登华山的最佳选择。
从山下至山上的登山路线为:玉泉院——五里关——莎萝坪——毛女洞——青柯坪——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北峰——擦耳崖——苍龙岭——五云峰——金锁关。
到达金锁关后,才可上中峰游览,并以环线游览东、西、南三峰。
直到上世纪90年代黄甫峪的“智取华山路”凿通之后,华山才有了第二条登山道。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从古至今都大名鼎鼎的登华山唯一“一条路”。
中国出境旅游领队在带团出境前要召开一次说明会,说明会应包括哪些内容
旅行团行前说明会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旅行团具体出发时间及集合地点,介绍领队; 二、旅游的全部过程,包括出入境手续,每天的行程安排及境外的食宿标准、交通安排、景点概况等; 三、前往国历史、天气、货币、特产、风俗习惯等基本情况; 四、旅途中的安全问题,包括护照、贵重物品的保管; 五、应携带的个人物品,及海关的一些规定。
六、换汇事宜,每位参加出国游的客人均可按的外汇牌价换取最高 2000美元的等额外汇。
七、旅行团境外纪律规定。
八、发放旅行纪念品(如旅行包等)。
九、解答参团者的各种疑问。
重庆三峡旅游有哪些景点
重庆三峡旅游景点:
【第1句】:,门票:80元\\\/ 人 是风景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传说这里是人死后灵魂归宿的地方。
“鬼城”丰都天下独有,名山上古木参天,寺庙林立,在庞大的阴曹地府里仙道释儒,诸神众鬼盘踞各庙,等级森严,并以苛刑峻法统治着传说中的幽灵世界。
【第2句】:张飞庙景点门票:40元\\\/人 张飞庙,又名张桓侯庙, 位于长江南岸飞凤山麓,离382千米,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系为纪念蜀汉名将张飞而修建,始建于蜀汉末期,后经历代修葺扩建,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
相传勇毅刚直的张飞急于为义兄关羽报仇,被部将张达、范疆所害,其头颅被抛于江中。
有渔人夜得张飞托梦,到江中打捞张飞头颅,意外捞到一罐金子,于是用此金造了张飞庙。
据史载,张飞庙始建于蜀汉末年,后经宋、元、明、清历代扩建,已有1700多年历史。
【第3句】:夔门 夔门是由江北的赤甲山与江南的白盐山组成。
南名“白盐山” 、北曰“赤甲山”。
夹江对峙,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巍峨峥嵘,峡江两岸则壁立如削,恰似天造地设的大门。
这里的崖高500m、河宽只有百米,但流量多达50000多立方米\\\/秒。
真是“两山夹抱如门阀,一穴大风从中出”。
“白盐赤甲天下雄,拔地突兀摩苍穹”。
【第4句】:瞿塘峡 瞿塘峡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从四川奉节县的白帝开始,至城四川省巫山县的大溪,全长虽然只有8公里,但却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的雄伟气势,在三段峡谷中,它最短,最狭,最险,气势和景色也最为雄奇壮观。
其“雄”首先是山势之雄。
游人进入峡中,但见两岸险峰上悬下削,如斧劈刀削而成。
山似拔地来,峰若刺天去。
【第5句】:白帝城,白帝城景点门票:80元\\\/人 白帝城位于长江北岸,距奉节城东约15华里,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树丛中,是三峡的西口,入川的门户。
由于地势险峻,古往今来,常为兵家必争之地。
它一面靠山,三面环水,背倚高峡,前临长江,气势十分雄伟壮观,是三峡旅游线上久享盛名的景点。
白帝庙内,历代的诗文、碑刻甚多,展出的文物及工艺品就有1000余件。
其中有著名的之交的巴蜀铜剑,其形如柳叶,工艺精湛,游人观赏之际,深深在心底赞美古代巴人的智慧及手艺。
东、西两处碑林,陈列着70多块完好的石碑,其中隋代碑刻距今已有一千三四百年的历史了。
【第6句】:粉壁墙 瞿塘峡内在夔门长江南岸白盐山断壁下,有一块千余米平滑如镜的,刻满字体的石壁,这就是粉壁石刻,又称粉壁墙。
上面刻满了篆、隶、楷、行字体,始于宋代,终于民国年间,大有2米见方,小如指头大小的历代石刻。
在客轮上看粉壁石刻,清代张伯翔所书“瞿塘”最为醒目;刘心源所书“夔门”二字,正宗隶体,古朴风雅;国民党爱将冯玉祥所书“踏出夔巫,打走倭寇”(隶书),表现了抗日战士的豪情壮志,祖国河山不容侵犯的情感油然而生。
【第7句】:古栈道 据史料记载,栈道凿成之后,路面较为宽阔 ,车来马往,纤夫可与轿工并肩而行,由于岩石的风化,栈道才变得窄起来。
在现在的风箱峡绝壁上,可见“天梯津 ”、“开辟奇功”八个大字。
这些作品均为清光绪年间开凿栈道时镌刻的。
至今栈道上可以走人。
蓄水后,三峡古栈道便长睡江中了。
【第8句】:凤凰饮泉 在粉壁堂一带,山岩口山花烂漫,有一根钟乳石尤其突出,长约20多米,圆径6米左右,形状如一只凤凰,萝藤和钟乳交缠在一起,似凤凰拖曳着长长的尾巴,翘起美丽的凤冠,伸颈张嘴饱引泉水。
在凤凰的口上,正好长有一堆石乳,一股清泉从口中吐出来,正对着凤凰的脖颈缓缓泻下,这一组绝妙秀雅的雕塑,称为“凤凰饮泉”。
这种自然景观,系岩壁遇山泉的侵蚀,而化成累累钟乳。
每至春季,野花满山时,这只饮泉的凤凰就更加美丽动人了。
【第9句】:孟良梯与倒吊和尚 孟良梯位于瞿塘峡口、长江南岸,即粉壁墙东边的绝壁上,凿有许多方形石孔,孔深1尺,宽0.8尺,高0.7尺,孔距3尺,自下而上呈“Z”形,一直排列到高不可攀的山腰,这列石孔,人们称为“孟良梯”。
孟良是历史演义小说一书里杨家将中的一员大将。
北宋名将杨继业在我国北方的戍边战争中屡立战功,后因重伤被俘,绝食而死。
其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
据奉节一带的民间传说,杨继业死后,其尸骨埋在白盐山巅的“望乡台”上。
一天晚上,孟良为搬迁尸骨,在此开凿石孔,攀援而上。
不料石孔才凿到山腰,便被存心破坏此事的和尚所发现。
和尚假学鸡叫,孟良误为天亮,怕被人发觉,只好停止打孔。
人们因此叫这列石孔为孟良梯。
【第10句】:七道门 七道门溶洞,在长江北岸的栈道悬崖上,攀登而上,约四、五米高便入洞中。
洞大如厅,内有大小七个洞口,因而得名。
第一道门宽、高约三、四米,远远望去,象是一个张开的虎口,大有吞云吐雾之势。
洞内宽阔,但坎坷不平,其顶如锅底,洞壁亦有钟乳。
顺着洞厅径前行,约数米,入第二道门;门口小,洞内光线暗淡,只有洞顶的天窗有一线阳光射入,故此人称“一线天”;顺着小洞弓身向天窗望去,又是一个洞,出了洞口有一沟壑,站在那里,身后危岩压顶,脚下百丈绝壁,一江怒水,于眼下奔腾咆哮。
七道门口的崖壁下,有清澈的间歇泉,滴滴水珠,不时发出“叮咚”的声音。
稍下一点的悬崖下,还有几个溶洞,时期,曾利用这里的险要地势,在洞里设置了大炮,其工事,至今可见。
【第11句】:小三峡,门票:180元\\\/人 宁河小三峡即为著名的。
大宁河发源于陕西省平利县的中南山,流经崇山峻岭和大小峡谷,一路容纳百川清流,穿过巫溪、巫山之间的云崖险峰,注入巫峡西口的浩浩长江。
大宁河千姿百态,神秘莫测,过去长期隐匿无声,近年由于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它初露真容,即一鸣惊人。
有人赞颂它“不是三峡,胜似三峡”,“神矣绝矣,叹为观止矣”。
大宁河小三峡是龙门峡、铁棺峡和滴翠峡的统称,它是大宁河风景的精华所在。
小三峡南起巫山县,北至大昌古镇,全长约60公里。
小三峡在古代是由鄂入川军事要地之一,明末著名女将军秦良玉就是在大宁河一带和张献忠、罗汝才作战。
【第12句】:三峡大坝,门票:150元\\\/人 1994年12月14日,当今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大坝工程正式动工,它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工程总投资为9
【第54句】:6亿元人民币(按1993年5月末价格计算),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113万移民的安置费300.7亿元;输变电工程153亿元。
工程施工总工期自1993年到2009年共17年,分三期进行,到2009年工程全部完工。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
【第21句】:5亿立方米,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配有26台发电机的两个电站年均发电量849亿度。
航运能力将从现有的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同时运输成本也将降低35%。
【第13句】:三游洞 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
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
风景区内主要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楼、陆游泉、张飞擂鼓台等。
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
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约深30米、宽20米、高10米。
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
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游客的诗文。
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取名“地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第14句】:崆岭峡 在西陵峡牛肝马肺峡东2.5公里。
处于秭归县之庙河与黑岩子之间,全长2.5公里。
以往这里滩险流急,礁石密布,著名者即有“二十四珠”,其中“大珠”石梁,长约220米,宽40余米,高约15米,突露水面,如猛虎卧伏江心,与邻近之“二珠”、“三珠”,号称三石联珠。
其下乱石暗礁,犬牙交错,锋利如剑,致使航道弯曲狭窄,恶浪汹涌,行船稍一不慎,就会触礁沉没。
民谚云:“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
【第15句】:兵书宝剑峡 兵书宝剑峡长约4公里,峡内有白沱和小青滩扼守于峡的南北两岸。
1978年曾在小青滩挖出一尊屈原石像,系明嘉靖年间的遗物,现已移至秭归县屈原纪念馆。
传说,诸葛亮西征入蜀,留下长剑一把,铁卷兵书两本,置于三峡绝壁而得名。
【第16句】:灯影峡 灯影峡位于东距南津关约10公里的地方,位于长江南岸,这段峡谷狭窄而直,石灰石垂直节理发育异常,岩石崩塌跨落十分严重,形成岸壁陡峭,山顶奇峰异起,在峡谷南岸的白牙山顶上,有四块奇石屹立,十分酷似《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高兴归来的生动形象:手搭凉蓬、前行探路的孙悟空;捧着肚皮、一步三晃的猪八戒;肩落重担、紧步相随的沙和尚;安然坐骑、合掌缓行的唐僧。
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妙不可言。
每当夕阳夕照,晚霞透衬峰顶时,“玄奘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
”它们面对进、出峡的航船,远远望去,就好象灯影戏幕上的剧中人,所以这段峡谷叫灯影峡。
【第17句】:南津关 南津关位于三峡东口,是西陵峡的终点,它和瞿塘峡入口处的夔门,是三峡首尾两的天然门户。
长江出南津关,便摆脱了高峡深谷的束缚,开始进入辽阔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南津关北岸的下牢溪,又名下牢津,传说因刘备曾据守于此津之南而得名。
关两岸绝壁耸天,峰奇谷异,江而狭窄,成为长江上、中游的天然分界线。
三国时期,蜀将刘封曾在北岸山顶修筑城垒,称刘封城。
山顶上还有一块大石台,传说是张飞守怀夷陵时督全优擂鼓之处,名擂鼓台。
【第18句】:牛肝马肺峡 牛肝马肺峡全长
【第4句】:5公里。
在长江北岸的千奇百怪的悬岩峭壁上,有几片重叠下垂黄褐色的岩石,形如牛肝,在它的旁边还有一岩石又象马肺,因而这段峡谷取名为牛肝马肺峡。
牛肝和马肺其实都是地下水中的碳酸钙沉积形成的钟乳石。
如今牛肝还完整,而马肺则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入侵的英国军舰轰掉了下半部,使马肺残缺不全。
后来郭沫若游经三峡时在《过西陵峡二首》中又以“兵书宝剑存形似,马肺牛肝说寇狂。
”来遣责英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大好河山的罪行。
【第19句】:黄陵庙 原名黄牛祠,始建于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现存的建筑是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9年)仿宋式建筑重修的。
庙的主体建筑是古人为纪念夏禹而建的禹王殿。
殿内有36根两人合抱的大立柱,柱上浮雕九条蟠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殿前石碑上刻有诸葛亮到此因感禹王治水的功绩而题写的碑记。
黄陵庙,山水奇特惊险,有古歌曰:“朝见黄牛,暮见黄龙,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
【第20句】:西陵峡 从秭归香溪口到宜昌南津关,全长66公里,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以滩多水急著称。
自西向东依次是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灯影峡四个峡区,以及青滩、泄滩、崆岭滩、腰叉河等险滩。
沿途有黄陵庙、三游洞、陆游泉等古迹。
船过三峡大坝,进入巫峡前,经过一段长约47公里的香溪宽谷。
紧逼江岸的悬崖峭壁渐渐隐去。
宽谷内岗峦起伏,远隐近现,沟壑纵横。
这里是三峡地段的主要农耕地带。
巴东、秭归两个县城分别位于宽谷两端。
西陵峡位于三峡大坝下游,不在三峡蓄水库区内,是保存原始三峡风貌最完整的一个峡谷。
【第21句】:金盔银甲峡 金盔银甲峡是巫峡中的一段小峡,位于巫山下游10km处的横石溪附近。
横石一带,山势峻峭,临近江水的崖壁,层多且薄,褶皱弯曲,这是典型的水成岩经地壳运动挤压而成的一种岩石。
其状似鳞片,颜色呈灰白色,好象古代武士披挂的银甲;高处的石灰岩盔形山顶,叶黄褐色,如同古代武士戴的金盔,这段峡谷因此叫金盔银甲峡。
金盔银甲峡南岸半山腰上,有一高、深约丈余的岩洞 ,洞口有一米黄色的岩石,远远望去形若一只老鼠,名为老鼠洞。
老鼠洞的东面就是箭穿洞,从峡口向北岸望去,在朝云峰下一座黑黝黝的山梁上,有个对穿的石孔,传说当年楚霸王项羽与人比武,看谁能用箭穿山梁,霸王拔弩弓,只用了一箭就射穿了,至今留下这个洞孔。
洞孔对面的山梁上,一根石柱直指蓝天,乃是项羽留下的另一支神箭。
【第22句】:神农溪 神农溪发源于神农架原始森林中的鸡公山。
自溪口上溯20km依次有龙昌洞峡、鹦鹉峡、锦竹峡,又称“神农三峡”。
神农溪漂流使用的是一种形似“豌豆角”的扁舟。
跨上这种古味加土味的小船,在碧水清波上悠然漂流,会使你感到一种原始的野趣。
神农溪是一条典型的峡谷溪流,两岸山峰紧束,绝壁峭耸,溪水在刀削般的峡壁间冲撞,水道曲折,湍急的溪流中有险滩、长滩、弯滩、浅滩六十余处。
水道虽狭急却清浅,漂流极富刺激而又安全。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158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