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延安导游词
延安旅游景点导游词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中部,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延安东临黄河,与山西相临,西面与甘肃接壤,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延安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历史古迹方面有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轩辕黄帝陵、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子长钟山石窟等;在自然景观方面有延安黄河壶口瀑布、全国最大的野生牡丹群和花木兰故里万花山等。
延安还是革命圣地,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特殊位置,现存革命旧居140多处,如:中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王稼坪;中共中央旧址凤凰山;以及宝塔山、枣园、杨家岭等地。
延安宝塔延安主要旅游景点:延安革命纪念馆 ·黄帝陵 ·延安枣园 ·壶口瀑布 ·宝塔山 ·杨家岭·轩辕庙 ·王家湾革命旧址·延安国家森林公园 ·王家坪 ·洛川民俗博物馆·杜公祠·瓦窑堡革命旧址 ·南泥湾革命旧址 ·延安新闻纪念馆 ·劳山森林公园 ·钟山石窟 ·延安大学 ·石宫寺石窟·富县塔 ·万凤塔·花木兰陵园 ·鲁艺旧址 ·延安南区合作社纪念馆 ·安塞县博物馆·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 ·陕西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 ·木华黎王墓 ·吴旗县明长城·清凉山 ·万花山 ·凤凰山·吴旗镇革命旧址 ·石泓寺石窟 ·秦直道 ·千佛寺石窟 ·保安革命旧址 ·刘志丹烈士陵园 ·谢子长烈士陵园
西安碑林导游词
碑林--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碑林。
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
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
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
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唐代恩所称的石经包括: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书写的;以及唐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
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
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将长安城进行了缩小,致使石经弃于郊外。
在许多人的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郇陆续将这些碑石移到了城内的文宣王庙内,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会路一带。
由于那里地势低洼,所以对保存经石不利。
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组织下,又将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
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
“碑林”一名始于清代。
它收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个陈列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
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
博物馆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
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
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
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
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按照中国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
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
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
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气坊”。
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华山西岳庙移过来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
上面的这些彩画是和玺彩画。
中国古代制度森严,彩画也是有等级的。
最高的是和玺彩画,另外还有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它是孔庙特有的建筑。
按照古代制度,国家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圆形,叫“辟雍”;地方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半圆形,叫做“泮池”。
“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
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
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
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当一回秀才。
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
传说“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
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最高官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
所以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棂星门内。
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中轴对称的。
那么,碑林也不例外。
碑林的各个陈列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
两边的房间为临时陈列室。
大家请注意看,中央道路两旁有许多的石柱,它是我国古代民间石刻的瑰宝—渭北栓马桩。
这些栓马桩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种纹饰,造型丰富。
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
在一望无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与军事的需要,在驿站旁边设立了大批的栓马桩。
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慑牲畜这个目的外,还具有震邪、吉祥和装饰的意义。
在解放前,渭北地区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门外两侧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马桩。
现在请大家看远出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
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
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
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
鸦片战争之后,他革职戍守新疆伊犁。
当时路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
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你待会儿就会发现,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
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
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
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的。
全书共分18章,主要讲述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
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
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
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
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
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
在当时,此碑立在国子监太学内,因此被称为“御碑”。
又因为此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
这块碑石高近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
碑顶雕有卷云蜷龙,似乎就要凌空而去。
碑身由四块巨石组成,是整个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块石碑。
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形制特殊。
“风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长书法,这块碑刻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
这块碑林中的超级巨碑因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个方坑,向上则快到亭顶,显得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被称为“迎客第一碑”。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
这里展出由艾由晦、陈《》等楷书的。
“开成”是因为它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
“经”,是指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
包括12部著作,除外,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是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资料;是编成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诗歌总集;、和是先秦典章制度与社会礼俗的汇集;、、《谷梁传》分别从史料和儒家义理角度阐释我国最早的编年史《春秋》;《论语》是技记述孔子言行的专集;《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
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文人学士的必读之书。
因为当时雕版印刷还不普遍,为避免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把它们刻在石碑上,立于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内,供人们校对。
《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28面,650152字。
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9石,合称十三经。
中国历史上曾经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
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人们赞叹它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碑林的第二展室。
这里主要陈列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碑石,历来都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
其中有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皇甫诞碑》,以及他的儿子,也就是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
有颜真卿书写的《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还有晚唐柳公权书写的《玄秘塔碑。
和怀仁和尚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又被称为“千金贴”。
这里还有中外驰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唐代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高峰时代。
长期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自唐太宗以来历任皇帝的酷爱和提倡,造就了全社会对书法的普遍重视。
一大批书法家涌现出来,如同百花齐放。
各位游客请看这块碑石。
在中国古代石碑上出现外国文字的碑石在碑林中有好几块。
而《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概就是碑林里国际知名度最高的碑石了。
它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也就是公元的781年,由波斯人景净述事,吕秀严书写。
原立于唐长安城的大秦寺内,后来埋没土中。
明天启三年,也就是公元1623年被重新发现,清末移入碑林。
“大秦”是中国古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
景教,属基督教的一个分支,称聂斯脱利派,公元431年由叙利亚人聂斯脱利派创立于费城,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塞克城以北。
据碑文记载:“由波斯人阿罗本率领的传教代表团欲公元635年到达长安,受到隆重接待,并准许其传教。
从此,景教在中国大范围流传开来。
“景”是光明、美好的意思。
碑首刻有基督教标志十字架。
这块碑石记载了基督教早期传入中国的情况以及教规、教义,还有古叙利亚和汉文对照刻了72个景教僧侣的名字。
为研究中国古代和欧洲、中亚的友好往来提供了宝贵资料。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近代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此碑拓片曾经传到了国外,并译成了拉丁文稿,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注意。
一些外国人认为,欧洲多基督徒,那么像这样记载景教的碑石应该运到欧洲供人瞻仰。
1907年,丹麦人荷尔漠受英国政府指使,企图以3000两白银复制的假碑换取此碑,受到舆论反对,只得将复制的碑石运往伦敦。
现在世界上好几个国家有这块碑石的复制品。
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对面,我们看到的这几通碑石是唐代著名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
分别是《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以及《争座位稿贴》。
颜真卿不仅书法潇洒,而且在历史上也以忠贞有节、刚正不屈著称。
在发生“安史之乱”时,他作为平原太守,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太守,联络他的兄弟颜篙卿起兵抵抗,被推为盟主。
合兵20万,有力地牵制了叛军,成为平息叛乱的中坚人物,被封为鲁郡公。
后来,李希烈叛乱,他前往劝降,被杀害。
颜真卿的书法字如其人。
他初学褚遂良,后来跟随张旭学习草书,在正楷中参用篆书。
颜真卿的书法可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圆、大、厚、方”。
他的行书气势开张,挥洒自如,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多宝塔碑》为颜真卿44岁时所写,是留存下来的颜书中的最早作品,代表了他的早期风格,常被人们作为学习颜体的入门范本。
《颜氏家庙碑》是他73岁时所写,笔力雄健,气韵醇厚,书法造诣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争座位稿》是他55岁时所写,是写给当时另一位官员郭英义的书信手稿,指责郭在公众场合把宦官鱼吵恩的座位安排在许多大臣之上。
行笔苍劲有力,一气呵成,是颜体行草书中的精品。
现在我们来到了碑林的第三陈列室。
通过这里陈列的碑石,我们可以对中国古代书体的演变做一个大致的了解。
据《史记》记载,文字是由黄帝时代的一个史官仓颉造的,所以人们称仓颉为“造字圣人”。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仓颉庙碑》。
其实文字的发明不应该归功于某一个人,它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出来的。
篆书是流行至今最古老的字体,在碑林的这个陈列室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梦英和尚刻立的《篆书目录偏旁部首碑》。
他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540个偏旁部首分别篆出,并用楷书注释,自作序文说明。
这对研究汉字的渊源、演讲以及篆体书法都大有益处。
篆书在秦代时达到了高峰。
但由于它字体繁难不便于书写,秦代的狱吏程邈把篆书的笔画和结构作了简化,把圆转为方折,形成了使用较为方便的隶书。
由篆到隶是我国书体的一大变革。
隶书到了汉代成为通用文字,逐渐趋于成熟美观。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汉隶的一个代表作《汉曹全碑》,它是东汉时为陕西合阳县令曹全所立。
从这块碑石上我们可以看到隶书的特点:蚕头燕尾,外柔内刚。
楷书出现于三国时期,隋唐时楷书成为通用的字体。
历代统治者都把楷书规定为书写官府文书和科举文章的正式字体。
楷书和行草书在这里都有代表的作品。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一一概述了。
石刻艺术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西是中国石刻艺术发展较早、遗存较丰富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汉唐盛世石刻以众多的数量和高超的技艺驰名海内外,在我国雕刻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石刻艺术室建于1963年,集中了散存在陕西各地的从汉到唐的圆雕、浮雕和线刻艺术品共70余件,分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大类。
陵墓石刻是用刀砸在石面上的图画,起源于西汉,盛行于东汉,2000多年来以它独有的特色显示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西汉时期,厚葬风气极盛,在贵族阶层中“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很强。
他们生前的生活场景和宠幸爱慕的东西雕刻于墓室以尽人间之乐。
汉代画像石便是在这种厚葬风气中逐渐产生的。
石刻艺术室陈列的汉画像石大多出土于陕北。
内容除少数神话故事外,其余的大量取材于现实生活,如牛耕、狩猎、乐舞,贵族生活等。
汉画像石记载了大量的历史史实。
因此,它们既是艺术创作又是历史记录,为研究东汉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牛耕图》是汉代画像石的代表作,画面上有一人双手扶犁,前面有两头牛拉着,两头牛的牛颈上有一横杠,这就是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汉朝时农业的耕作水平已经是很高的了.在陕北地区共出土汉代画像石500件,西安卑林博物馆收藏有133件。
隋唐时期的陵墓石刻在这里陈列的有献陵石犀和昭陵六骏。
我们现在所看到地这尊石雕是献陵石犀,它原来位于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前,刻于公元635年,重10吨,是用整块巨石圆雕而成。
这种犀牛的品种非常奇特。
大家来看,它头上没有角,鼻子上方有一圆包,因此叫做“圆帽犀”。
这种犀牛原产于东南亚一带,现已灭绝。
据史料记载,唐初,林邑国,也就是今天越南顺化一带,以这种犀牛向唐王朝进贡,李渊非常喜欢。
建造献陵时,唐太宗李世民就特意把石犀置于陵前。
这一石雕注重写实,结构匀称,比例准确,显然是以活犀牛为“模特儿”,使人感到它温顺驯服,憨态可掬。
接下来各位看到的这一组石雕为“昭陵六骏”。
它是原先置于唐太宗昭陵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
六骏,指唐太宗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曾经骑乘作战的六匹骏马。
相传六骏图形出自于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
原先画面上角刻有唐太宗题铭的四言赞诗,是由欧阳询书写的,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了。
唐太宗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为了炫耀一生的战功外,也是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戒后世子孙创业的艰难。
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争中身冒箭矢、驰聘疆场的情景。
每幅画面都告诉人们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由于六骏雕刻精美,引起了外国人的注意。
1914年,美国人毕士博勾结陕西军阀陈树藩将六骏中的两骏盗运美国,现存于美国费城宾夕尼亚大学博物馆内。
这两骏便是拳毛弧与飒露紫。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两幅完整的浮雕作品,便是拳毛弧与飒露紫的复制品。
1918年,他们又再次来到中国,企图将剩余的四幅砸成数块再次装箱运走,被人们发现拦存了下来。
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四幅残损的浮雕。
它们虽然是残缺的,但却是真品。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尊庄严的石像是老君像,是道教的石刻。
老子像是道教的教主李耳的雕像。
因为它是唯一反映道教的石刻,所以就非常珍贵。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老子像的眉目不像我们中原人。
据说这是因为这个作品的雕塑者是西域的一个著名雕塑家,名叫元伽儿。
他从小就生活在少数民族的圈子当中,作画、写生都是以本民族的人为摹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这种独特的风格。
老子的形象庄严肃穆,耐人寻味。
台座的变形牡丹花图案疏密有致,匀称饱满。
它原先位于骊山的华清宫朝元阁内,当年接受过唐玄宗的膜拜。
后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朝元阁倒塌了,使老子像的外面裹了一层泥塑,所以至今保存完整。
于1963年移存到这里,是唐代石雕中的珍品。
好了各位,今天我们的碑林博物馆之行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
感谢各位的参观,谢谢
你要的东西还真多
西安导游资格考试口试的十个景点是哪十个啊
有导游词的更好
(二)口试考评标准、内容及形式
【第1句】:导游服务能力(口试)考试标准景点讲解能力(35分)、语言表达能力(15分)、知识运用能力(10分)、规范服务能力(10分)、应变能力(10分)、旅游情景会话及综合知识问答(20分)等。
满分100分,60分合格。
【第2句】:口试景点 (1)西安地区考生及外语类口试考试抽题景点:秦兵马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华清池、大雁塔及曲江旅游区、华山、法门寺、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外语类考生为清真寺)。
(2)外地市考生口试抽题景点为:秦兵马俑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华山、黄帝陵和各市(区)的三个景点。
我是这样做的,希望可以和楼主分享。
自己去网上找找导游词,多找几篇。
然后我买了一本西安实用导游这一套书,这书很不错,个股景点写得都很详细。
你可以去汉唐看看,对你以后也很有帮助的书。
然后你按照你找到的导游词的主线结合那本书你自己在写一份,这样不仅加强记忆,而且你写出来的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和你一样。
你可以选择你熟悉的多写一些,避免的过多的死记硬背,到时候即使你口试紧张忘记了这些熟悉的东西你还是记得的。
求一个陕西旅游导游词
陕西简介吗
这是关于陕西的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我的家乡,现在我将把陕西的概况介绍给大家..... 陕西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位于黄河中游, 南部跨汉水上游, 北部跨黄土高原, 中部为关中平原。
南北资源兼备, 多种景观俱全。
公元前28世纪左右,黄帝、炎帝就曾在陕西活动过。
自周开始又有秦、西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1180年。
此外,还有刘玄、赤眉、黄巢、李自成4个农民起义在此建立政权计11年,赫连夏在定边、长安建都24年。
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省份。
因古为秦地,故简称“秦”。
秦亡后,项羽三分秦地,所以又称“三秦”。
悠久的历史,给陕西地上地下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全省拥有各类文物景点
【第3句】:5万余处,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37处,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省会西安市,是七大古都之一, 在1000多年间, 先后有13个王朝建都。
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唐太宗昭陵、唐高宗乾陵、司马迁墓、勉县诸葛亮墓、明代西安城墙、佛教净土宗的祖庭香积寺、大慈恩寺、西安市化觉巷清真寺、法门寺以及出土文物、大雁塔、小雁塔、扶风法门寺塔、高陵三阳寺塔、泾阳的崇文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耀县药王山摩崖造像、子长县钟山石窟以及蓝田县水陆庵雕塑、西安碑林、耀县碑林、略阳碑林、摩岩题刻的代表陕南的石门栈道题刻、著名石刻昭陵六骏、汉茂陵石刻、唐乾陵石刻和唐桥陵石刻、以及众多的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唐代艺术馆、咸阳博物馆、汉中市博物馆、碑林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乾陵博物馆、临潼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耀州窑遗十博物馆、司马迁纪念馆以及延安革命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等。
再加上陕西的民俗文化艺术:安塞腰鼓、陕北的剪纸、各地的农民画、以及民俗的布艺等,更进一步促进了陕西省旅游业持续稳步的发展。
黄帝陵导游词200字,不要太多了
黄帝陵区约4平方公里,山水环抱,林木葱郁。
参观者到达桥山山顶,首先看见路立的一块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
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黄帝陵”3个大字。
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
再后面便是黄帝陵。
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
此台系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来时,祭奠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
黄陵下的轩辕庙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
跨进庙门,左边有一棵巨大的柏树。
相传此柏为黄帝亲手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庙门北有一过厅和一碑亭,碑亭里陈放着47块石碑。
最北边坐落着大殿,大殿前还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挂甲柏”。
据传,这是汉武帝挂金甲印烙所致。
大殿雄伟壮丽,门额上悬挂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
大殿中间有富丽堂皇的黄帝牌位,其周围殿墙下还有一些陈列品。
跪求一篇壶口瀑布的导游词,50字左右,谢了
壶口瀑布是中国黄河上的著名瀑布,其奔腾汹涌的气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
距太原大约
【第5句】:6个小时车程;距西安大约2个多小时车程。
黄河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
瀑布落差9米,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
西安至延安沿途景点讲解,30分送上。
百度知道 > 地区 > 陕西 添加到搜藏 已解决 求西安-延安自助游详细安排 悬赏分:30 - 解决时间:2010-9-27 13:18 十一去西安-延安自助游,时间在5天左右吧。
想去的主要景点有:兵马俑,华清池,法门寺,省博,明城墙,大唐芙蓉园,华山,然后去延安。
求详细的安排,还有延安除了壶口瀑布,还有什么别的值得一看的景点吗
PS:到西安找地接导游好还是自己玩好
如果找地接导游的话哪家比较好
回答好滴我还加分
~拜托大家啦
~快点给答案唷
~ 提问者: BOBO郗泽 - 四级 最佳答案 首先说明一点,您要去的景点几乎要跑遍陕西,五天时间既要去北线和东线的壶口、延安、华山,还要去西线的法门寺,最后还想在西安转转,时间完全安排不过来,最少需要七天。
况且人的精力和体力有限,爬山加上来回旅途劳顿身体恐怕吃不消啊。
建议缩短游程,我给出的旅游方案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
第一天:从火车站乘坐班车(游306)去临潼,参观秦始皇兵马俑、骊山、华清池、秦始皇墓、蒋介石行宫等景点,之后返回西安。
第二、三天:北线二日游。
建议在西安报个壶口瀑布、延安2日游的旅行团,会省很多事,不用操心交通和住宿、门票问题。
第一天西安随团去壶口瀑布,之后赶赴延安,第二天游览宝塔山、杨家岭、枣园、延河等景点,之后返回西安,晚上8点钟之前应该可以到西安。
第四、五天:华山二日游。
从西安火车站乘坐华山旅游专线班车(约3-4个小时)抵达华山。
在山下饱餐一顿,储备体力(攀登华山很费体力)。
约中午十二时左右开始登山,从玉泉院开始登山。
沿路游览毛女洞、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峡、北峰、老君犁沟、苍龙岭、金锁关等景点后攀登至东峰(约晚上九点左右),多带些厚衣服,在东峰侧面的丹霞宾馆(好像是这个名字,反正东峰上有宾馆就是了,需要提前预定)入住。
第二天一早看日出。
看完日出后,沿路游览长空栈道、鹞子翻身、下棋亭,之后去南峰,游览斧劈石、沉香殿、劈山救母景区,接着去西峰(华山最险的山峰)景区游览,然后下山。
下山之后返回西安。
第六天:法门寺、乾陵一日游。
从火车站出发,鉴于您是外地游客,还是报个短线旅游团,能省很多事,花的钱和自己自助游差不多。
先去扶风法门寺,观赏佛指舍利,之后去乾县的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寝)。
从乾县返回西安。
第七天:市内景点一日游。
主要游览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寒窑遗址公园、大雁塔北广场音乐喷泉。
参观历史博物馆、钟楼、鼓楼、碑林、书院门。
大雁塔南北广场、音乐喷泉(亚洲最大的露天音乐喷泉广场)、曲江遗址公园、历史博物馆、碑林、书院门等景点是免费的。
以上景点乘坐公交车均能到达。
游览完后休息。
第八天:去大唐西市(全部免费),淘宝之旅,顺带可以观赏民俗风情表演。
或者去大明宫(新开放的景点)。
之后可以在东、西、南、北四条大街购物,之后在鼓楼后的西安特色小吃一条街品尝美食。
另附长安八景:曲江流饮、雁塔晨钟、灞桥飘柳、草堂烟雾、咸阳古渡、华岳仙掌、太白积雪、骊山晚照。
市区内的景点乘坐以“游”字打头的公交车均能抵达,比如游
【第9句】:游6等。
从一个景点到下一个景点都可以乘坐这样的公交车。
忘采纳 O(∩_∩)O谢谢
八路军办事处 西安办事处 英文导游词
八路军办事处 八路军安办事处是1937年至1946年期间,我党我军设在国民党区的一个的合法机构。
它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招收和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壮大革命力量;为陕甘宁边区和抗日前线领取、转运和采购战争物资。
今天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位于西安市北新街七贤庄。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共产党在西安市七贤庄一号设立了“红军联络处”,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联络处”也改名为“八路军驻陕办事处”。
先后由林伯渠、董必武同志任党代表。
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旧址包括七贤庄一、三、四、七号院。
为了向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59年将一号院修复原貌,建为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纪念馆包括当年的接待室会客厅、办公室、党代表室、救亡室、机要室、地下室和在此工作及来此居住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住室等建筑,陈列了大量的文件、证章、电台、书刊、新闻图片和烈士手稿、照片等革命文物,生动具体地介绍了办事处成立的经过、历史任务、办事处同志工作学习和与敌人作斗争的情景,成为人们参观学习的革命旧址。
党中央领导人林伯渠、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等先后都在办事处居住过,如今有的居室己恢复原貌。
经念馆内还展出了当年的重要文件、手稿、书刊、照片和实物。
七贤庄一号院坐北朝南,西临西新街,前后共有四幢平房,形成三个相连的四合院,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
进门后,东侧接待室当年用来接待来访的各界人士和各地奔赴延安的进步爱国青年;西侧汽车房,陈列当年办事处使用的美国造“雪弗莱”卧车,办事处曾用它为延安转送重要物资。
第二幢平房内有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叶剑英、邓小平即印度援华医疗队的旧居。
从这幢房子向北,绕过厨房、理发室和水井,第三幢房子有当年的机要室、救亡室、译电室、电台、地下室、处长室、党支部办公室以及白求恩大夫、彭德怀同志旧居。
第四幢平房室当年办事处工作人员的住宅。
陕西省西安市八路军办事处旅游提示: 地理位置:位于西安市北新街七贤庄 公交路线:乘
【第4句】:
【第9句】:
【第10句】:
【第11句】:10
【第2句】:10
【第3句】:6
【第10句】:703路公共汽车北新街站下车。
Office of the Eighth Route Army in Xi"an Xi"an is the Office of the Eighth Route Army in 1937 to 1946, our party and our army in the rule of the Kuomintang in an open area of the legitimate institutions. Its main task is to: promote the party"s anti-Japanese ideas, to carry out anti-Japanese national united front work; to recruit young people to progress and distribution of Yan"an, the revolutionary forces grow; for the Shaanxi-Gansu-Ningxia Border Region and the anti-Japanese front-line to receive, transfer and procurement of war material. Today, the Eighth Route Army in Xi"an at the former site of the Office of the Xi"an Seven Sages John Street North. In December 1936 after the peaceful settlement of the Xi"an Inciden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Xi"an Seven Sages One village has set up a liaison office of the Red Army in 1937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nti-Japanese national united front, the Red Army into the Eighth Route Army section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ary Army, the Red Army liaison Department has changed its name to Office of the Eighth Route Army Zhu Shan. One after another by Lin Boqu, Comrade Dong any party. Zhu Shan, including the former site of the Eighth Route Army Office of the Seven Sages of a village, three, four, on the 7th House. In order to conduct the people"s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of education, in 1959 I will repair the original house, built for the Eighth Route Army Office of the Xi"an museum, the museum"s reception room that year, including the drawing room, office, party room, a rescue room, confidential room in the basement And in this work and to live in the older generation of proletarian revolutionaries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iving room, displaying a large number of documents, badge, radio, magazines, news and pictures of the martyrs manuscripts, photographs, and other revolutionary relics, vivid description of the specific things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epartment, the historical task of study and the work of the Office of the comrades in the fight against the enemy and the scenes become a study tour of the former site of the revolution. Lin Boqu leaders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Liu Shaoqi, Zhu De, Zhou Enlai, Ye Jianying, Deng Xiaoping, has lived in the offices, now has some room to restore the original appearance. After studying the Library will also be on display when the important documents, manuscripts, books, photos and in-kind. Seven Sages One village homes sit south and west of the new West Street, before and after a total of four houses connect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three courtyard, 4500 square meters floor area. After the door, on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reception room was used to receive visitor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of those who went to Yan"an and all over the progress of patriotic youth; the west side of the garage, then display the use of the 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made Chevrolet sleeping car, had to use it for offices Yan"an transferred to the important material. The second building houses with Zhou Enlai, Zhu De, Liu Shaoqi, Ye Jianying, Deng Xiaoping"s Aid to China that India"s old team. From the house to the north, bypassing the kitchen, a barbershop and wells in the third house there was a confidential room, a rescue room, electrical room translation, radio, in the basement, Room Director, Office of the branches as well as the doctor Norman Bethune, Peng Old comrades. Room 000 was the fourth cottage staff of the Office of Residential. Office of the Eighth Route Army in Xi"an, Shaanxi Province travel tips: Location: Xi"an is located in North John Street, Seven Sages Bus route: take the bus 4,9,10,11,102,103,610,703 North Street Station and get off.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164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