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历史博物馆导游词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导游词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游览。
这座博物馆于1991年6月20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它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国家级历史博物馆。
它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0平方米,用于展览的面积为11000平方米,馆内现有收藏品37万件。
这座博物馆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生前遗愿建造的。
那是1973年,周恩来总理来陕西视察时,有感于陕西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资源和已有博物馆小而简陋的状况,提出应该在陕西建一座新的博物馆的指示。
后来由国家计委和陕西省政府共同投资
【第1句】:44亿人民币,建成了这座艺术殿堂。
这座博物馆的设计是由中国建筑学界的泰斗——梁思成先生的关门弟子张锦秋女士担任的。
建筑的外观为仿唐风格,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反映了一个辉煌时代的风貌。
布局上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重楼”的结构特点,突出了古朴凝重。
并创造出一种帝宫与传统园林相结合的氛围,象征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可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三大部分。
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基本陈列,也就是常设陈列。
为陕西古代史。
系统的展现了陕西自蓝田猿人至鸦片战争的发展过程,突出了周、秦、汉、唐等封建社会的盛世和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序言大厅。
这里的序言不是文字,而是三副巨型照片:奔腾咆哮的黄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既有古代陕西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是陕西历史文化孕育、产生和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这两幅照片的背后,陈列着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皇帝陵墓的巨照,标志着陕西古代文明、中华文明的开端。
这些用照片构成的无言之序,通过宽广浑厚的场面,象征着陕西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绵延久远,以及具有世界影响的人文传统精神。
大家现在看到厅中央的这尊巨狮,它原来位于唐代女皇武则天的母亲杨氏的顺陵前。
我们可看到它雕刻精美,造型雄伟,堪称“东方第一狮”。
中国古代狮子及石狮的艺术是从阿富汗传入的。
因此,这座石狮不但是陕西历史文化的反映,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
陕西古代史的第一个段落是史前史,时间范围是距今约115万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
这一时期的每一段落都有重大发现,文化高峰迭起年、并首尾相连,在全国突出地位。
首先大家所看到的就是蓝田猿人的头像。
她是1964年在蓝田县公王岭发现的,是一位年纪约30多岁的女性。
蓝田猿人距今约115万年,是迄今所知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
在距今约20万年左右人类就已经发展到了智人阶段。
陕西地区的大荔人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距今约8000年左右,人类就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老官台文化是陕西境内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新旧石器时代区别主要有三个重要标志:一是学会了制造陶器;二已经定居并有了原始农业;三是出现了磨制石器。
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发展的一个阶段。
这类文化遗存由于是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因此得名。
又因为在这类文化遗存中发现了大量的彩陶,所以叫“彩陶文化”。
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繁荣阶段。
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男子取代女子,在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
人类就进入了父系社会时期。
龙山文化就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文化。
这类文化由于是在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的龙山镇,因此得名。
又因为发现了大量的灰陶,因此龙山文化也被称为“灰陶文化”或“黑陶文化”。
龙山文化之后,我国历史进入了传说时代,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军事民主制时期”。
黄帝就是这个时期一位杰出的领袖,他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每年清明,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来到黄帝陵寻根问祖,认同中华文化,爱国之情在这里升华,从而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黄帝之后,人类历史上又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领袖,他们是尧、舜、禹。
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
于此,中国便进入了奴隶制王朝的统治时期。
夏王朝的政治中心在河南,陕西境内主要是周族的发生、发展与兴盛。
周族实际上经历了周民族、周方国、西周王朝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文物叫做“鼎”,它是奴隶制王朝鼎盛时期西周的一个青铜器。
青铜是指铜和锡的合金,因颜色青灰而得名。
而鼎呢,它本来是一种炊具,即煮肉的锅,后来随着礼乐制度的强化,鼎也逐渐成为一种权利和等级的象征。
传说夏禹曾制九鼎,代表天下九州,作为政权的象征。
以后就把取得天下叫做“定鼎”。
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就曾遣使询问周朝九鼎的大小轻重,以后“问鼎”就成为企图篡夺政权的代名词。
我们现在所说的成语“逐鹿中原”,“鹿死谁手”,“孰人敢来问鼎”等都与这件文物有关。
鼎,一般可分为圆顶和方顶。
圆顶一般为鼓腹,双耳,三足,整个造型给人以稳定、威武的感觉。
所以,人们用狮胸虎足来形容它。
而成语中的“大名鼎鼎”,“三足鼎立”,则是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它的造型特征。
青铜器上的纹饰是研究青铜艺术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中国艺术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
青铜器上的纹饰可分为两大类,即:动物纹和几何纹。
总的特点是神秘怪诞,很难看懂。
这是因为作器者本意是为了用它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宗。
一般人看不懂正说明他构思成功。
在陕西境内迄今发现的西周青铜器达3000余件。
就一个有限的地理范围而言实属罕见。
随着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犬戎族入侵,使西周走向灭亡。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但周王朝实际上已名存实亡了。
中原大地上先后出现了“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七国的战争持续了200多年。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王嬴政“扫六合而荡天下”,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维护其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文字、货币、法律、车轨和度量衡等。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货币就是秦统一六国之后的通行货币——秦半两。
上面的这些货币就是统一前六国的货币。
货币的不统一大大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于是,方孔圆形的半两钱便应运而生。
古人讲“天园地方”,并且是天包地,所以秦半两就意味着“圆以象天,方以则地”。
这种精神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一直保持到清末。
古书上也因此把钱称为“孔方兄”。
秦半两的制作很科学,中间有小孔,可用绳子穿起来便于携带;外围为圆形,则不易产生磨损。
中国古代有三大货币,除秦代的货币秦半两外,还有汉代的五铢钱和唐代的通宝钱。
秦始皇号称“千古一帝”,但同时他也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暴君,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人们的反抗。
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了。
随后四年的“楚汉相争”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登基,汉王朝就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汉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朝代,它的各项发展对中国历史上以后各朝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构成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也是在这个时候正式形成。
中国懂得方块字也是从这一时期起被称为“汉字”。
汉王朝成了当时世界最强盛的一个国家。
所以,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还把“汉”作为中国和中国人的代称。
现在请大家看这副“丝绸之路”示意图。
它中国最古老的一条贸易通道,也是横贯欧亚大陆的一条贸易通道。
它为东西文化交流、通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沟通欧亚大陆的这条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张骞开通的。
张骞是我们陕西城固人,他于公元前138年应政府招募出使西域。
经历了十年时间和种种磨难,熟悉了西域的政治、军事、地理、风俗民情。
沟通了汉与西域各国的关系。
因此史书上把张骞的这次出使、也称为“凿空”。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又先后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全长7000多公里,在中国境内4000多公里。
“丝绸之路”开通后,商队往来不断,经济贸易十分活跃。
促进了农业和科学技术交流,为中西文化开创了新纪元。
由于这条路最先主要过往做丝绸生意的商人,所以把这条通道也称为“丝绸之路”。
通过这条道路,我国的丝绸不断输出。
在当时的罗马,中国的丝绸与黄金等价。
因此,丝绸又被称为“软黄金”。
从此,西域的葡萄、苜蓿、石榴了、黄瓜、蚕豆、核桃、芝麻、菠菜、黑米、猕猴桃等物产传入我国。
我国的种茶、凿井、冶炼等生产技术也传入西域。
“丝绸之路”就好像一条绚丽而坚韧的纽带沟通了亚欧大陆,也使世界上出现了两颗明珠。
从此,世界上就有了“东有长安,西有罗马”之说。
汉王朝不仅有发达的经济贸易活动,军事力量也非常强大。
1965年,从咸阳杨家湾的一座汉墓中出土了大批兵马俑。
这座汉墓属于汉高祖刘邦长陵的陪葬墓。
据同出的“银镂玉衣”推测,墓主人可能是汉初名将周勃或其子周亚夫。
在杨家湾出土的俑群中,有骑兵俑583件,各种人俑1965件。
这些汉兵马俑大的身高
【第48句】:5厘米,小的身高
【第44句】:5厘米。
大多数做武士打扮,个别做跳舞、奏乐、指挥等姿势。
拿这批汉兵马俑与秦兵马俑相比较,秦俑虎背熊腰,是赳赳武士的形象,时刻准备着出发去打仗。
汉俑仅有秦俑的三分之一大,但灵气十足,愉悦欢畅。
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当时国富民强、和平安定和人民的悠然自乐。
在秦俑里,我们从外形看不出有指挥官,但在汉俑里则可以看出;另一方面,军阵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秦兵马俑以步兵为前锋,战车为突击力量,骑兵甚少。
而汉兵马俑中骑兵所占的比例却大的多。
汉王朝也正是凭借着这支强大的骑兵才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游牧民族——匈奴。
这也是世界历史上农业民族第一次大规模的战胜游牧民族。
经过四年的楚汉相争,国力大大削弱。
汉初“天子不能俱纯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意思是说,在汉朝初年马匹很少,以至于找不到四匹颜色相同的马为皇帝拉辇。
而一般将相的车辆只能用牛羊拉了。
但是汉王朝励精图治,养马业得到了高度发展,使汉代骑兵的马源充足,所以汉代骑兵业得到了发展。
杨家湾的汉三千彩绘兵马俑就是一个有力的印证。
汉朝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从公元220年北魏建立开始,到公元589年隋统一结束,历时369年。
这一时期政权更迭,战乱频繁,可以说是中国历史和陕西历史上依次伟大的大融合时期。
公元581年,北周大将杨坚建立了隋朝。
隋炀帝杨广也是历史上以为有名的暴君。
公元618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唐朝。
隋唐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陕西历史文化的黄金时代,现代的海外华人自称“唐人”,他们居住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反映了唐代对后世子孙产生的影响。
在唐时,人们的生活比较安定,就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各种娱乐活动。
打马球便是其中的娱乐项目之一。
现在就请大家看这幅《打马球图》。
这是从章怀太子墓中出土的。
马球,也叫波罗球,球似拳头大小,朱红色,皮革制成,是由波斯,即今天的伊朗传入我国的。
这幅图画形象生动的描绘出了唐代马球运动的精彩场面。
画面上有骑马人物二十多个,他们足蹬黑靴,身穿窄袖长袍。
前五个手拉缰绳,右手持月芽形球杖,有的驱马抡球,有的反身击球,姿态矫健,得心应手。
其它骑手也姿态各异。
场面生动,围绕着滚动的小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画家巧妙的抓住了马球运动的瞬间场面,使比赛的紧张气氛溢于画外 在唐朝的时候,上至宫延皇帝,下至文武百官,甚至连妇女都爱打马球。
尤其是许多皇帝,都是马球运动的爱好者,甚至成为马球健将。
据史料记载:唐中宗景龙年间,吐蕃派使者迎接金城公主,提出要与汉人比赛马球,经中宗同意后,双方展开较量。
第一回合以汉人失败而告终。
这时一旁观看的临淄王,即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亲自率领球队进行比赛。
终于以精湛的球技转败为胜,一时在京城传为佳话。
唐代的皇宫禁苑大多筑有马球场,有的贵族官僚还有自己的马球场.唐代以后,马球队运动就开始流行全国,直到明朝末年才开始逐渐衰败。
近几年来,在西安东郊也开展过。
这幅画的表现技法相当讲究,极富真实感和立体感。
可见这幅马球图达到的不止是惟妙惟肖的境界,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再现了大唐时期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社会情况,再现了大唐雄风。
唐王朝的外交活动也是非常活跃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从章怀太子墓中出土的另一幅壁画《迎宾图》。
画面上的前面几个人是热情的朝廷官员,后面三个人是外国和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使臣。
经考证,三人中第一个是印度人,第二个是朝鲜人,第三个是突厥人。
这幅画形象的再现了唐代官员接待外国使臣的场面。
反映了唐王朝活跃的外交活动以及同外国和我国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实况。
大家请注意看,在这幅画面的下角有一位个子比较矮的唐代朝廷官员,这就反映了唐代对人才是非常渴求的。
只要你有才能,不管长得个高或个矮,都会被重用。
反映了唐朝“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社会风貌。
隋唐两代都把长安作为其都城。
隋时称为大兴城,唐时称为长安城。
规模宏大的都城长安可以说是那个伟大时代的明亮窗口。
透过它,可以窥见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的各个方面。
隋大兴城是少数民族建筑大师宇文恺设计并主持营建的。
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葺完善起来的。
从这幅唐长安城的平面布局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气势宏伟,整齐划一。
全城共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大部分。
城内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由十一条纵向的大街和十四条横向的大街,把整个长安城划分为108个小区域,称为坊。
正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中所写:“百千家似为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这种布局对以后各个朝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亚洲一些国家如日本、朝鲜等规划都城时所效仿。
唐长安城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规模宏大。
它总面积为
【第84句】:1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一百万。
其面积是汉代长安城的
【第2句】:4倍,东罗马首都拜占庭的7倍,阿拉伯首都巴格达的6倍,明代长安城的
【第9句】:3倍。
它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古代规模最大的一座都城。
城中的中轴线朱雀大街宽155米,而横贯皇城自承天门至长乐门之间的横街竟宽达440米,这也是中外所有都城中绝无仅有的。
中华民族成长壮大到了唐代,充满了开拓进取精神。
因此对长安城的修筑不仅仅只着眼于实用功能的需要,还有着积极的精神追求。
唐王朝也正是以其宏大的气魄和泱泱大国的气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吸引了各个国家的人们来到长安。
当时居住在长安城的外国人和少数民族人数约5万人。
同时长安吸收融汇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创造了博大精深、辉煌璀灿、当时世界文化最高峰的唐文化。
I$ X Zz51 唐代的手工业也是非常发达,唐三彩便是其中之一。
它起源于西汉武帝时期。
唐三彩并不专指三种颜色而是指多彩,因在唐代风行一时而得名。
唐三彩是用黄、绿、赭。
蓝等多种彩釉组合装饰成的一种铅铀陶器。
它的制作过程是把高岭土经过挑选、冲打、淘洗、沉淀、冶炼等工艺后,捏制成形,经修饰晒干后放入窑内。
经过1000度左右烧制,待冷却后饰以配制好的彩色釉料,再入窑中烧至900度后完成。
西安是唐三彩的故乡。
在西安附近的唐墓中出土了不少唐三彩器皿。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唐三彩首先是一种冥器,慢慢地才发展成为一种日用品和工艺品。
唐三彩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以造型取胜。
三彩中无论是生活用品或是房屋庭院乃至人物动物造型,都塑造的非常精美,用写实的手法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达到了令人赞叹不已的程度;二是以色彩赢人。
三彩釉色虽简单,但它经烧制过程中不同色彩的釉斑向下流动,互相浸润后自然漫延,呈现出一种千变万化,班驳淋漓,彼此交融,没有明显界限的装饰艺术效果。
优美、流畅,具有一种和谐的古朴之美。
正如杜甫名句所言“动人春色不在多”。
有限的釉色构成了丰富的艺术语汇,使唐三彩成了世界闻名的古代工艺品。
公元960年,宋代赵匡胤皇袍加身定都开封。
元、明、清分别建都南京和北京。
陕西从此失去了京都地位,但仍然是封建王朝控制西北、西南的军事重镇。
又由于周、秦、汉、唐的灿烂文化形成一种巨大的惯性,所以这一时期陕西的经济文化仍然保持了一定的水准和发展势头。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 今天我要带参观的是国家代大型陕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小寨东路大雁塔西北1公里处,是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群,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万多平方米。
它汇集了陕西文化精华,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鉴于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国家共投资
【第1句】:44亿元人民币,兴建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于1991年6月建成开放。
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别具特色。
珍藏出土文物精品
【第11句】:3万件,展室面积达1100平方米。
陕西历史博物馆主要展示陕西出土的历史文物,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7大部分,形象地展现出115万年以前至公元1840年陕西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11个朝代在陕西建都,历时1000多年,是我国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地区,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陕西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浓缩。
●特点:陕西省博物馆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典雅凝重,古朴大方,布局协调,气势宏伟,体现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馆内设有中央空调、多功能照明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
设有现代化文物库房和具备多种语言同声传译功能的报告厅。
镶金玉镯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造型继承唐代博大雄浑、典雅凝重的风 格,借鉴我国传统宫殿“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 四隅 崇楼”的布局形式,同时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把我国盛唐时期古 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要求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既保持了 古老风貌,又有现代化的特点。
屋顶采用唐代盛行的灰绿色琉璃 瓦,显得华贵庄重,古朴大方,墙面材料为仿石棉砖,门窗则采 用大块茶色玻璃和铝合金框架,馆内配备可控制温湿度的全封闭 中央空调系统,多功能的照明系统,自动防火防盗系统,计算机 控制管理系统;设有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具有先进的化验、测试 技术和文物保护修复手段。
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建有电脑控制 并拥有30万册藏书的图书馆和6国语言同声传译的国际学术报 告厅。
此外,还有设施完善的文物库、资料室、购物中心等。
●珍藏:馆内珍藏了陕西出土文物精品37万件,游客可欣赏到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自115万年前到公元1840年间的陕西历史文物。
●结构:展室总面积达11000平方米,分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大部分,其中陕西古代史陈列、陕西青铜器珍品展、陕西历代陶佣精华展和唐墓壁画真品展最具吸引力。
●进入博物馆大厅,迎面巨幅照片向人们展现出奔腾咆哮的黄 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
这是孕育诞生陕西历史文化的地理环 境。
陕西的历史是黄土地文明的历史。
昂首屹立在大厅中央的巨 狮是这种文明的标志。
它造型雄伟,气势澎湃,石刻之精美,气 魄之弘大,堪称“东方第一狮”。
这头石狮来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 女皇帝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顺陵。
中国古代的狮子及狮子雕刻艺术 由阿富汗传入,中亚的浪漫奇特与东亚的深沉浑厚在这里如此完 美地融合为一体,集中体现了陕西历史文化的基调。
近1500米的展线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部分组成。
首先,我们先来看下陕西古代史的第一部分是史前史,从距今约115万年至公元前21世纪。
1964年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头骨化石是目前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
新石器时代区别于旧石器时代的标志有3个:一是出现磨制石器;二是发明陶器;三是开始定居并出现了原始农业。
仰韶文化距今7000至5000年,处于仰韶文化社会的半坡人生产力已大大提高。
从半坡出土的陶埙,是我过迄今发现最早的吹奏乐器,引起了国际音乐界极大兴趣。
这里是周朝,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包括从公元前21世纪在陕西形成的周族到周方国、西周王朝3个历史发展阶段。
这件是牛的肩胛骨,是用来占卜,事后在卜骨记录下结果。
这些占卜记录便是最早形成—甲骨文。
西周是我国青铜时代繁荣兴盛的顶峰。
青铜器也是是奴婢社会的礼制,即权力与等级的象征。
这些是鼎,是古代的一种炊具,用来煮肉类。
铜鼎是由原始社会的陶鼎演变而来的。
在夏、商、周三代,铜鼎作为礼器,在奴婢主贵族举行祭祀、饮宴等活动时使用。
传说夏禹曾制九鼎,代表天下九州作为政权的象征。
所以,以后把取得天下叫“定鼎”。
青铜器纹饰是研究青铜器艺术的重要内容。
青铜器纹饰有两大类:动物纹和几何纹。
二者均神秘怪诞,很难看懂。
这是因为制作的本意是用这些青铜器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宗,一般人看不懂正说明构思的巧妙和成功。
大家看这些出土的大量的铁农具,是在秦朝农业为主出土的物品,秦朝以农业为主,这说明铁器当时已经取代了青铜器被广泛使用。
公元前350年,秦国迁都咸阳。
秦始皇继位后,在10年先后吞并6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对促进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秦始皇兵马俑发现的兵器、马俑铜车马,集中展示出秦王朝在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所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构成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也在这时正式形成。
汉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它比当时西方的古罗马城还大两倍。
汉代非常重视农业,发达的农业也是汉代强盛的物质基础。
汉代在冶铁、纺织、造纸等手工业的规模和技巧上都超过了前代。
这是1957年在西安霸桥一座汉墓中出土的西汉纸。
霸桥纸的发现将我国造纸的时间向前推进了近200年。
汉代丝织品种繁多,这些是从丝绸之路沿线发现的丝绸残片,而求良马正是汗王朝开通丝绸之路的重要目标之一。
公元220年到公元581年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这是匈奴大夏政权在今陕北靖边县建立的都城统万城的照片。
统万城坚固无比,雄伟壮观,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之一。
隋、唐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唐长安城面积达
【第84句】:1平方公里,是东古罗马拜占庭的7倍,阿拉伯首都巴格达6倍,明代长安城的
【第9句】:3倍。
我国瓷器起源很早,这些是唐三彩,是唐盛时的一种以黄、褐、绿3种颜色为主色釉的陶瓷工艺品。
三彩器流行的时间较短,烧制的区别较少,因此遗物不多,非常珍贵。
这些是在陕西发现的元代文物。
蒙古族统一中国建立元朝。
1369年,明王朝攻占西安,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就是从此得名的。
宋代到清代是中国瓷器的繁荣时期。
这里陈列的壶、罐、茶座、等器物工艺高超,造型古朴,使人留连往返。
汉•四神瓦当(朱雀)直径
【第15句】:8厘米,边轮宽2厘米,陕西汉长安城遗址出土。
朱雀口卸宝珠,昂首翘尾,更显得威严势猛,神圣异常。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给大家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在此参观,一个小时后我会在门口等大家集合。
西安历史博物馆导游词 英文
我是找了相关资料,然后在在线翻译上翻过来的,没有时间能够细细帮你修改,要是用的成的话,还是找个好英语的帮你修改一下费力啊,哈哈,希望能帮上忙
Shaanxi History Museum is a state-level large-scale modernization of the museum is a magnificent Tang-style building,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70,000 square meters, construction area of over 50,000 square meters. It brings together the culture of Shaanxi, show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Shaanxi Province in China in view of the history of the status of the state to invest a total of 144,000,000 yua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haanxi Museum of History, in June 1991 completion and opening. Flavor Architecture Museum, unique. It classical Chinese palace architecture and garden architecture closely together, coordinating colors, reflect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al style, at the same time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Museum of Shaanxi Province unearthed antiques 113,000 (Group) showroom area of 1100 square meters, at the prehistoric, Zhou, Qin, Han, 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and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most of the seven, the image display system from 115 Million years ago until the year 1840, Shaanxi"s history. In Chinese history, there have been 11 dynasties established their capitals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will last for 1,000 years, is the capital of China"s most Dynasty, the longest of the capital region, from a certain point, the ancient history of Shaanxi is China"s history Enrichment. ● features: Museum of Shaanxi Province in ancient China into the palace courtyard with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in one, dignified and elegant, generous simplicity, the layout of coordination, the great momentum, reflecting the ethnic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 the Library has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lighting systems, multi-purpose use Computer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central control system. Heritage and the Treasury have modern languages with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function Hall. ● Shaanxi Museum of History of the Tang Dynasty architectural style succession of powerful broad, dignified and elegant style,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palace axis of symmetry, the master-slave in an orderly manner, the central hall, Si Yu Chong-floor, the layout of the form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use of modern advanced technology to China"s Sheng Tang period classical architectural style with modern requirements of the museum features combined into one, has managed to maintain the old style with modern features. The roof of the Tang Dynasty used the prevalence of gray green glazed tile, Wah Kwai appears to be a solemn, simple person, wall materials like asbestos tiles,Doors and windows are tinted using large pieces of glass and aluminum framework, the Library can be equipped with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 of the closed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 of multi-functional lighting systems, automatic fire alarm systems, computer-controlled management system; heritage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 With-the-art laboratory to test repair techniques and means of protection. To enhanc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has computer-controlled and have 300,000 books in the library and 6-language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of international academic Hall. In addition, there are facilities for cultural relics libraries, library, shopping and so on. ● collections: the Museum"s collection of historical relics unearthed in Shaanxi 370,000 fine, visitors can enjoy prehistoric, Zhou, Qin, Han, 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Sui, Tang,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from 115 million years ago to Year in 1840 between the Shaanxi Cultural Relics. ● Structure: galleries with a total area of 11,000 square meters, to display the basic points, and temporary exhibits on display feature three parts, on display ancient history of Shaanxi, Shanxi Bronze Exhibition, Shaanxi show the essence of ancient pottery and domestic Tangmu murals show the most real thing Attractive. ● into the hall of the museum, in the face of huge photographs to show people Pentium Miangen roar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vast loess plateau. This is the birth of the breeding history and culture of Shaanxi"s geographical location. Shaanxi Yellow Earth"s history is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Heads held high standing in the central hall of the giant lion is the symbol of civilization. Its grand design, the surging momentum, the beautiful stone, Hongik Univ of vision, called Eastern Lions in the first.This is the firs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tone lions from the only female Emperor Wu of Young"s mother, Ling-shun. Ancient Chinese lion and the lion sculpture art from Afghanistan into Central Asia"s strange romance with the immense depth of East Asia here so perfectly integrated into one, embodies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Shaanxi tone.Nearly 1,500 m of exhibition by the basic line on display, special and temporary exhibits on display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Museum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up and down two floors to display the basic meta-historical relics unearthed in Shaanxi Province of the essence, the display of more than 3,000 pieces of rare treasures unearthed in Shaanxi from the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cultural relics selected from a number of precious cultural relics here from the public for the first time in World Bank, sub-prehistoric, Zhou, Qin, Han, 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and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most of the seven, the image display system, from 115 million years ago by the year 1840, Shaanxi"s ancient history, and a number of important people understand the Shaanxi Archeology The basic Han four Wadang God (Suzaku) diameter of
【第15句】:8 cm, 2 cm wide margin round, Shaanxi Han Chang"an City ruins unearthed. Suzaku unloading the Pearl of the mouth, head Qiao Mei, the more dignified and powerful Meng, the sacred abnormal. Now in the possession of the Shaanxi History Museum.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博物馆,是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群,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
它汇集了陕西文化精华,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鉴于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国家共投资
【第1句】:44亿元人民币,兴建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于1991年6月建成开放。
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别具特色。
它将中国古典宫殿建筑和庭院建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色彩协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风格,同时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
博物馆珍藏了陕西出土的文物精品
【第11句】:3万件(组)展室面积达1100平方米,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形象系统地展现出自115万年以前至公元1840年的陕西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11个朝代在陕西建都,历时1000多年,是我国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地区,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陕西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浓缩。
●特点:陕西省博物馆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典雅凝重,古朴大方,布局协调,气势宏伟,体现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馆内设有中央空调、多功能照明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
设有现代化文物库房和具备多种语言同声传译功能的报告厅。
镶金玉镯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造型继承唐代博大雄浑、典雅凝重的风 格,借鉴我国传统宫殿“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 四隅 崇楼”的布局形式,同时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把我国盛唐时期古 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要求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既保持了 古老风貌,又有现代化的特点。
屋顶采用唐代盛行的灰绿色琉璃 瓦,显得华贵庄重,古朴大方,墙面材料为仿石棉砖,门窗则采 用大块茶色玻璃和铝合金框架,馆内配备可控制温湿度的全封闭 中央空调系统,多功能的照明系统,自动防火防盗系统,计算机 控制管理系统;设有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具有先进的化验、测试 技术和文物保护修复手段。
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建有电脑控制 并拥有30万册藏书的图书馆和6国语言同声传译的国际学术报 告厅。
此外,还有设施完善的文物库、资料室、购物中心等。
●珍藏:馆内珍藏了陕西出土文物精品37万件,游客可欣赏到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自115万年前到公元1840年间的陕西历史文物。
●结构:展室总面积达11000平方米,分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大部分,其中陕西古代史陈列、陕西青铜器珍品展、陕西历代陶佣精华展和唐墓壁画真品展最具吸引力。
●进入博物馆大厅,迎面巨幅照片向人们展现出奔腾咆哮的黄 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
这是孕育诞生陕西历史文化的地理环 境。
陕西的历史是黄土地文明的历史。
昂首屹立在大厅中央的巨 狮是这种文明的标志。
它造型雄伟,气势澎湃,石刻之精美,气 魄之弘大,堪称“东方第一狮”。
这头石狮来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 女皇帝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顺陵。
中国古代的狮子及狮子雕刻艺术 由阿富汗传入,中亚的浪漫奇特与东亚的深沉浑厚在这里如此完 美地融合为一体,集中体现了陕西历史文化的基调。
近1500米的展线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部分组 成。
位于博物馆中央上下两层的基本陈列荟萃了陕西出土文物的 精华,展出的3000余件稀世珍品从陕西出土的几十万件文物中精 选而来,许多珍贵文物在这里首次公诸于世,分史前、周、秦、汉、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形象系统地展现出自115 万年前至公元1840年的陕西古代历史,并使人们了解陕西一些重 要考古遗址的基本面貌。
汉·四神瓦当(朱雀) 直径
【第15句】:8厘米,边轮宽2厘米,陕西汉长安城遗址出土。
朱雀口卸宝珠,昂首翘尾,更显得威严势猛,神圣异常。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西安历史博物馆感想 急求
西安最值得一去的地方-陕西历史博物馆感想 范老还童 要问西安最值得一去的地方是哪里,我会说“陕西历史博物馆”。
四月一日,早餐小吃(油茶泡饼和热甑糕)后,我们就乘车去大雁塔了。
那里已经是非常熟悉的地方。
自大雁塔西走一站路,即到陕西历史博物馆。
因我妻未进过该博物馆,所以陪她专程而往。
博物馆前已排起长队,原来门票35元,现在免了,老百姓都争去参观,真是大好事。
但每天参观人数受限,所以要早来排队领票。
本地人一队,外地、外国人一队,凭身份证领取。
这无疑是座一流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雄伟壮观的古建筑群表现了盛唐时期的风格,宏伟、庄严,气势非凡。
博物馆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第5句】:6万平方米,众多展厅,集中珍藏了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三十七万余件,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数量多、品位高、种类全,多数为国宝重器,价值连城。
我们从先秦古韵展厅看起,接着参观了大汉雄风展厅,大唐盛世展厅,告别帝都展厅,以及铜镜专题展厅,古代书画展厅,丝绸之路展厅,耀州瓷展厅等。
数不胜数的国宝目不暇接,那精美绝伦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独步全国的汉唐金银器,精品荟萃,琳琅满目,令人叹为观止。
博物馆还珍藏了近20座唐墓的壁画,并采取异地保存的现代化的壁画观摩库形式,以妥善保护壁画真迹。
总藏量约1000平方米,居全国博物馆之首。
但这次没能看到“唐墓壁画真品展”,留下一些遗憾。
这样也好,下次再来
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非常丰富。
以西安为中心的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
而陕西历史博物馆,汇集着三秦大地文物之精华,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瑰丽殿堂,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实不为过。
我已经是第二次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了。
感想是:外国人不到西安就不算到过中国;中国人不到西安则为人生一大缺憾;到西安不到历史博物馆,乃双倍缺憾也。
西安碑林导游词
碑林--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碑林。
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
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
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
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唐代恩所称的石经包括: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书写的;以及唐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
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
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将长安城进行了缩小,致使石经弃于郊外。
在许多人的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郇陆续将这些碑石移到了城内的文宣王庙内,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会路一带。
由于那里地势低洼,所以对保存经石不利。
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组织下,又将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
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
“碑林”一名始于清代。
它收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个陈列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
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
博物馆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
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
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
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
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按照中国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
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
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
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气坊”。
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华山西岳庙移过来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
上面的这些彩画是和玺彩画。
中国古代制度森严,彩画也是有等级的。
最高的是和玺彩画,另外还有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它是孔庙特有的建筑。
按照古代制度,国家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圆形,叫“辟雍”;地方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半圆形,叫做“泮池”。
“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
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
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
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当一回秀才。
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
传说“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
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最高官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
所以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棂星门内。
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中轴对称的。
那么,碑林也不例外。
碑林的各个陈列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
两边的房间为临时陈列室。
大家请注意看,中央道路两旁有许多的石柱,它是我国古代民间石刻的瑰宝—渭北栓马桩。
这些栓马桩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种纹饰,造型丰富。
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
在一望无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与军事的需要,在驿站旁边设立了大批的栓马桩。
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慑牲畜这个目的外,还具有震邪、吉祥和装饰的意义。
在解放前,渭北地区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门外两侧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马桩。
现在请大家看远出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
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
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
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
鸦片战争之后,他革职戍守新疆伊犁。
当时路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
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你待会儿就会发现,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
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
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
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的。
全书共分18章,主要讲述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
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
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
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
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
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
在当时,此碑立在国子监太学内,因此被称为“御碑”。
又因为此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
这块碑石高近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
碑顶雕有卷云蜷龙,似乎就要凌空而去。
碑身由四块巨石组成,是整个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块石碑。
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形制特殊。
“风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长书法,这块碑刻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
这块碑林中的超级巨碑因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个方坑,向上则快到亭顶,显得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被称为“迎客第一碑”。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
这里展出由艾由晦、陈《》等楷书的。
“开成”是因为它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
“经”,是指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
包括12部著作,除外,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是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资料;是编成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诗歌总集;、和是先秦典章制度与社会礼俗的汇集;、、《谷梁传》分别从史料和儒家义理角度阐释我国最早的编年史《春秋》;《论语》是技记述孔子言行的专集;《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
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文人学士的必读之书。
因为当时雕版印刷还不普遍,为避免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把它们刻在石碑上,立于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内,供人们校对。
《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28面,650152字。
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9石,合称十三经。
中国历史上曾经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
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人们赞叹它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碑林的第二展室。
这里主要陈列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碑石,历来都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
其中有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皇甫诞碑》,以及他的儿子,也就是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
有颜真卿书写的《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还有晚唐柳公权书写的《玄秘塔碑。
和怀仁和尚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又被称为“千金贴”。
这里还有中外驰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唐代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高峰时代。
长期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自唐太宗以来历任皇帝的酷爱和提倡,造就了全社会对书法的普遍重视。
一大批书法家涌现出来,如同百花齐放。
各位游客请看这块碑石。
在中国古代石碑上出现外国文字的碑石在碑林中有好几块。
而《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概就是碑林里国际知名度最高的碑石了。
它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也就是公元的781年,由波斯人景净述事,吕秀严书写。
原立于唐长安城的大秦寺内,后来埋没土中。
明天启三年,也就是公元1623年被重新发现,清末移入碑林。
“大秦”是中国古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
景教,属基督教的一个分支,称聂斯脱利派,公元431年由叙利亚人聂斯脱利派创立于费城,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塞克城以北。
据碑文记载:“由波斯人阿罗本率领的传教代表团欲公元635年到达长安,受到隆重接待,并准许其传教。
从此,景教在中国大范围流传开来。
“景”是光明、美好的意思。
碑首刻有基督教标志十字架。
这块碑石记载了基督教早期传入中国的情况以及教规、教义,还有古叙利亚和汉文对照刻了72个景教僧侣的名字。
为研究中国古代和欧洲、中亚的友好往来提供了宝贵资料。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近代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此碑拓片曾经传到了国外,并译成了拉丁文稿,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注意。
一些外国人认为,欧洲多基督徒,那么像这样记载景教的碑石应该运到欧洲供人瞻仰。
1907年,丹麦人荷尔漠受英国政府指使,企图以3000两白银复制的假碑换取此碑,受到舆论反对,只得将复制的碑石运往伦敦。
现在世界上好几个国家有这块碑石的复制品。
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对面,我们看到的这几通碑石是唐代著名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
分别是《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以及《争座位稿贴》。
颜真卿不仅书法潇洒,而且在历史上也以忠贞有节、刚正不屈著称。
在发生“安史之乱”时,他作为平原太守,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太守,联络他的兄弟颜篙卿起兵抵抗,被推为盟主。
合兵20万,有力地牵制了叛军,成为平息叛乱的中坚人物,被封为鲁郡公。
后来,李希烈叛乱,他前往劝降,被杀害。
颜真卿的书法字如其人。
他初学褚遂良,后来跟随张旭学习草书,在正楷中参用篆书。
颜真卿的书法可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圆、大、厚、方”。
他的行书气势开张,挥洒自如,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多宝塔碑》为颜真卿44岁时所写,是留存下来的颜书中的最早作品,代表了他的早期风格,常被人们作为学习颜体的入门范本。
《颜氏家庙碑》是他73岁时所写,笔力雄健,气韵醇厚,书法造诣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争座位稿》是他55岁时所写,是写给当时另一位官员郭英义的书信手稿,指责郭在公众场合把宦官鱼吵恩的座位安排在许多大臣之上。
行笔苍劲有力,一气呵成,是颜体行草书中的精品。
现在我们来到了碑林的第三陈列室。
通过这里陈列的碑石,我们可以对中国古代书体的演变做一个大致的了解。
据《史记》记载,文字是由黄帝时代的一个史官仓颉造的,所以人们称仓颉为“造字圣人”。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仓颉庙碑》。
其实文字的发明不应该归功于某一个人,它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出来的。
篆书是流行至今最古老的字体,在碑林的这个陈列室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梦英和尚刻立的《篆书目录偏旁部首碑》。
他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540个偏旁部首分别篆出,并用楷书注释,自作序文说明。
这对研究汉字的渊源、演讲以及篆体书法都大有益处。
篆书在秦代时达到了高峰。
但由于它字体繁难不便于书写,秦代的狱吏程邈把篆书的笔画和结构作了简化,把圆转为方折,形成了使用较为方便的隶书。
由篆到隶是我国书体的一大变革。
隶书到了汉代成为通用文字,逐渐趋于成熟美观。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汉隶的一个代表作《汉曹全碑》,它是东汉时为陕西合阳县令曹全所立。
从这块碑石上我们可以看到隶书的特点:蚕头燕尾,外柔内刚。
楷书出现于三国时期,隋唐时楷书成为通用的字体。
历代统治者都把楷书规定为书写官府文书和科举文章的正式字体。
楷书和行草书在这里都有代表的作品。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一一概述了。
石刻艺术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西是中国石刻艺术发展较早、遗存较丰富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汉唐盛世石刻以众多的数量和高超的技艺驰名海内外,在我国雕刻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石刻艺术室建于1963年,集中了散存在陕西各地的从汉到唐的圆雕、浮雕和线刻艺术品共70余件,分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大类。
陵墓石刻是用刀砸在石面上的图画,起源于西汉,盛行于东汉,2000多年来以它独有的特色显示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西汉时期,厚葬风气极盛,在贵族阶层中“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很强。
他们生前的生活场景和宠幸爱慕的东西雕刻于墓室以尽人间之乐。
汉代画像石便是在这种厚葬风气中逐渐产生的。
石刻艺术室陈列的汉画像石大多出土于陕北。
内容除少数神话故事外,其余的大量取材于现实生活,如牛耕、狩猎、乐舞,贵族生活等。
汉画像石记载了大量的历史史实。
因此,它们既是艺术创作又是历史记录,为研究东汉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牛耕图》是汉代画像石的代表作,画面上有一人双手扶犁,前面有两头牛拉着,两头牛的牛颈上有一横杠,这就是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汉朝时农业的耕作水平已经是很高的了.在陕北地区共出土汉代画像石500件,西安卑林博物馆收藏有133件。
隋唐时期的陵墓石刻在这里陈列的有献陵石犀和昭陵六骏。
我们现在所看到地这尊石雕是献陵石犀,它原来位于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前,刻于公元635年,重10吨,是用整块巨石圆雕而成。
这种犀牛的品种非常奇特。
大家来看,它头上没有角,鼻子上方有一圆包,因此叫做“圆帽犀”。
这种犀牛原产于东南亚一带,现已灭绝。
据史料记载,唐初,林邑国,也就是今天越南顺化一带,以这种犀牛向唐王朝进贡,李渊非常喜欢。
建造献陵时,唐太宗李世民就特意把石犀置于陵前。
这一石雕注重写实,结构匀称,比例准确,显然是以活犀牛为“模特儿”,使人感到它温顺驯服,憨态可掬。
接下来各位看到的这一组石雕为“昭陵六骏”。
它是原先置于唐太宗昭陵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
六骏,指唐太宗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曾经骑乘作战的六匹骏马。
相传六骏图形出自于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
原先画面上角刻有唐太宗题铭的四言赞诗,是由欧阳询书写的,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了。
唐太宗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为了炫耀一生的战功外,也是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戒后世子孙创业的艰难。
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争中身冒箭矢、驰聘疆场的情景。
每幅画面都告诉人们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由于六骏雕刻精美,引起了外国人的注意。
1914年,美国人毕士博勾结陕西军阀陈树藩将六骏中的两骏盗运美国,现存于美国费城宾夕尼亚大学博物馆内。
这两骏便是拳毛弧与飒露紫。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两幅完整的浮雕作品,便是拳毛弧与飒露紫的复制品。
1918年,他们又再次来到中国,企图将剩余的四幅砸成数块再次装箱运走,被人们发现拦存了下来。
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四幅残损的浮雕。
它们虽然是残缺的,但却是真品。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尊庄严的石像是老君像,是道教的石刻。
老子像是道教的教主李耳的雕像。
因为它是唯一反映道教的石刻,所以就非常珍贵。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老子像的眉目不像我们中原人。
据说这是因为这个作品的雕塑者是西域的一个著名雕塑家,名叫元伽儿。
他从小就生活在少数民族的圈子当中,作画、写生都是以本民族的人为摹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这种独特的风格。
老子的形象庄严肃穆,耐人寻味。
台座的变形牡丹花图案疏密有致,匀称饱满。
它原先位于骊山的华清宫朝元阁内,当年接受过唐玄宗的膜拜。
后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朝元阁倒塌了,使老子像的外面裹了一层泥塑,所以至今保存完整。
于1963年移存到这里,是唐代石雕中的珍品。
好了各位,今天我们的碑林博物馆之行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
感谢各位的参观,谢谢
你要的东西还真多
求西安日语导游实用导游词
会追加高分
可以到51导游词网站找找,有很多。
西安导游资格考试口试的十个景点是哪十个啊
有导游词的更好
(二)口试考评标准、内容及形式
【第1句】:导游服务能力(口试)考试标准景点讲解能力(35分)、语言表达能力(15分)、知识运用能力(10分)、规范服务能力(10分)、应变能力(10分)、旅游情景会话及综合知识问答(20分)等。
满分100分,60分合格。
【第2句】:口试景点 (1)西安地区考生及外语类口试考试抽题景点:秦兵马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华清池、大雁塔及曲江旅游区、华山、法门寺、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外语类考生为清真寺)。
(2)外地市考生口试抽题景点为:秦兵马俑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华山、黄帝陵和各市(区)的三个景点。
我是这样做的,希望可以和楼主分享。
自己去网上找找导游词,多找几篇。
然后我买了一本西安实用导游这一套书,这书很不错,个股景点写得都很详细。
你可以去汉唐看看,对你以后也很有帮助的书。
然后你按照你找到的导游词的主线结合那本书你自己在写一份,这样不仅加强记忆,而且你写出来的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和你一样。
你可以选择你熟悉的多写一些,避免的过多的死记硬背,到时候即使你口试紧张忘记了这些熟悉的东西你还是记得的。
求秦兵马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华清池,大雁塔及曲江,华山,法门寺,延安革命旧址
陕西是一个美丽的旅游城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陕西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陕西景点导游词,欢迎参考!篇一:陕西金丝峡导游词金丝峡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商南县境内,辖属商洛市。
地处秦岭南麓连接巴山北坡,居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丹江中游地区。
境内地势起伏,谷岭相间,主要属低山和丘陵地貌。
丹江由西向南进入河南、湖北境内。
商南县内丹江划分为丹北、丹南两大部分。
丹北为蟒岭和流岭的东延,山体浑圆,峰峦起伏;丹南处新开岭腹地,山形陡峭,河谷深邃,水系发达,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植被覆盖率高,自然环境优美,金丝大峡谷即在其中。
金丝大峡谷由白龙峡、青龙峡、黑龙峡和石燕寨组成。
白龙峡,俗称七里峡、北峡。
峡口左侧的山峰叫凤山,犹如凤凰展翅;右侧山峰叫猴山,山头有一石猴,有仙猴戏凤之说。
左侧山坡上还有一个拔地而起的奇石叫仙人石,亦称仙人峰。
坡上怪石嶙峋,青藤倒挂,自然景观妙趣横生。
青龙峡,俗称东峡,险峻异常。
峡谷两面,绝壁千仞,藤萝摇缀。
更为奇特的是两面的悬崖峭壁上,茂密地生长着海桐、樟树、铁杉等珍贵的常绿乔木,广展绿冠,为游人造就了避暑休闲的佳境。
黑龙峡,位于大峡谷的西端。
沿石燕寨西进,就是奇险、神秘的黑龙峡,全程约10公里.因峡谷窄长,水在石槽中湍流,在石潭里回旋,在阳光的折射下,闪闪发光,犹如金丝串珠。
人称金丝峡黑龙峡段,可谓险到极处,美到极处。
金丝峡的景观特色主要是:谷深狭窄,壁绝峰险,瀑群奇幻,溪潭珠连,原始幽深。
石燕寨,南北走向,东、西、南三面均为悬崖绝壁,只有北坡狭路一条。
山寨由五大台阶构成。
第一台阶高崖峻壁,两面临空,是上山道路的关隘。
人称南天门主寨在第二台阶,是道教圣地。
供奉真武祖师,每逢节日或者道会,人们接踵登山,有的为祈福求安,有的为观赏山光水色,有的为享受登山眺望的情趣,各尽所欲。
第五台阶为玉皇顶。
极顶远眺,楚天空阔,豫水旖旎,峡区数十里山水风骚各异。
这里有数百种野花,芳香弥漫。
金丝大峡谷以窄、幽、秀、奇而闻名,河流密布、森林茂密、野生动物、植物繁多,原始生态保存完好。
这里的气候类型属北亚热带,日平均气温高于摄氏10度的日数约为240—285天;年降水量超出800mm,属雨量充足气候湿润地区。
总体气候特征是: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清新,气候温和。
可谓“一日历三季,十里兰花香”,是休闲度假,寻觅探幽的旅游胜地。
篇二:陕西黄帝陵导游词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玄远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
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
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
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
我国后来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
黄帝还以他惩罚邪恶,首次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
据说黄帝活了118岁。
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
它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
”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
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
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
在黄龙的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
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了。
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
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
但是也有人说,黄帝死后就安葬在桥山。
黄帝陵区约4平方公里,山水环抱,林木葱郁。
参观者到达桥山山顶,首先看见路立的一块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
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黄帝陵”3个大字。
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
再后面便是黄帝陵。
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
此台系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来时,祭奠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
黄陵下的轩辕庙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
跨进庙门,左边有一棵巨大的柏树。
相传此柏为黄帝亲手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庙门北有一过厅和一碑亭,碑亭里陈放着47块石碑。
最北边坐落着大殿,大殿前还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挂甲柏”。
据传,这是汉武帝挂金甲印烙所致。
大殿雄伟壮丽,门额上悬挂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
大殿中间有富丽堂皇的黄帝牌位,其周围殿墙下还有一些陈列品。
篇三:陕西华山导游词华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120公里的华阴市境内,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
华山的著名景区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其中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
几大主峰各有特色,如西峰绝壁,东峰日出,南峰奇松,北峰云雾。
华山以其峻峭吸引了无数游览者。
山上的观、院、亭、阁、皆依山势而建,一山飞峙,恰似空中楼阁,而且有古松相映,更是别具一格。
山峰秀丽,又形象各异,如似韩湘子赶牛、金蟾戏龟、白蛇遭难……峪道的潺潺流水,山涧的水帘瀑布,更是妙趣横生。
并且华山还以其巍峨挺拔屹立于渭河平原。
东、南、西三峰拔地而起,如刀一次削就。
唐朝诗人张乔在他的诗中写道:谁将依天剑,削出倚天峰。
都是针对华山的挺拔如削而言的。
同进华山山麓下的渭河平原海拔仅330-400米,而华山海拔21
【第54句】:96米,高度差为1700多米,山势巍峨,更显其挺拔。
华山距西安咸阳机场138公里,机场没有直达华山的班车,一般需要在西安坐车前往华山。
华山有两个火车站:华山火车站和华山北站。
陇海线上各站可乘普通火车在华山站下车。
发自西安的动车和高铁则停靠在华山北站。
西安火车站与西安城东客运站均有发往华山的班车或旅游专线车。
华山景区内部交通主要为索道。
华山四季景色神奇多变,不同的季节可以欣赏到“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
春季雨足雾稀,万物初醒,山花烂漫,是踏青访春的好去处;夏季能见度高,气候凉爽宜人,可看到日出和山间瀑布,时常伴有云海出现,叹“但闻人语声,不见有来人”之幽境;秋季温度适中,红叶满山,山崖为底松桧为墨,一抹绚烂令人心颤,是登山的最佳季节;冬季白雪皑皑,雪淞峭壁远山相望,给人以仙境美感。
而日出则是华山一年四季都不可少的景致。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17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