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导游词
西安8大景点导游词~(简短点的)
、钟楼和鼓楼今天我们将去参观、钟楼和鼓楼。
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
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
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
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
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
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
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
【第13句】:9公里。
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
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
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
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
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
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
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
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
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
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以防止敌人火攻。
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用木材
【第2句】:8立方米,门扇上下横匝着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铁蘑菇针。
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
这样就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
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
兼用来打更。
敌人攻入闸楼城门,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
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
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可屯兵。
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体建筑,是主将镇守指挥所在。
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的敌台,俗称“马面”。
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
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
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
”。
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
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
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
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通向城头的马道,便于战马上下。
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
因此守卫异常严格。
随着岁月的变迁,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西安城墙的长乐门、安定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
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
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
最初作为礼器和乐器。
大约自,开始用于军事指挥。
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
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时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
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
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到了万历10年,将钟楼来了个整体拆迁,迁至今址。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华丽庄严。
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
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砖砌成。
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外面以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
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门上布满浮雕画,风格厚朴生动。
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5米,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
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小得多。
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
现在这口钟收藏于。
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
没有办法,只有另换。
为了将景云钟移到新建的钟楼上,当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把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
据说“桥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钟楼内西墙上嵌刻有和碑刻。
是当年修建钟楼的陕西巡抚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登楼所赋。
诗中对钟楼做了热情的赞颂。
是督修过钟楼的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钟楼的身世。
在钟楼的门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画共64幅,其中有木兰从军、嫦娥奔月、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等。
建国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对钟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修葺,使这座古建筑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
与钟楼遥遥相对的是鼓楼,楼底门洞为南北向,北通北院门,南达西大街。
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与钟楼是姊妹楼。
在鼓楼的第一层北面有一面巨鼓,与钟楼上的晨钟形成暮鼓,所以称为鼓楼。
楼体呈长方形,基座的门洞高与宽均为6米,洞深38米。
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顶,重檐三滴水。
楼分上、下两层。
南北檐下各有一块匾,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刻书:“文武盛地”,北为咸宁县书生李允宽书写“声闻于天”。
在鼓楼的外檐都饰有斗拱,四面有回廊。
天花板上油漆彩绘云形图案,古色古香,十分美丽。
钟鼓楼交相辉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壮观。
好了,钟鼓楼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
谢谢大家
西安导游词景点三行
Xian City Wall is the best-preserved ancient city wall in China and also the largest and most complete military facility in the world. Xian City Wall was built in Ming Dynasty (1368-1644) expanded from the city wall remains of the Shui and Tang Dynasty. The walls are still strong and solid nowadays. Its well-preserved walls, moat, gates, drawbridge, main towers, watchtowers, parapet walls and crenels etc display an ancient defense system in integrity for the tourists today. Walking around the City Wall takes about 3 hours as the full length is almost 14 kilometers. There are 15 exits along the City Wall and 9 of them have tickets offices and the most convenient and busy gate is the South Gate (Nan Men). Tourist cars are available on the wall as well as bicycle-renting at the South Gate (Nan Men) and the North Gate (Bei Men). 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 中世纪机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 古代城垣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 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 从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到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历时8年 西、南两面城墙基本上和唐长安城皇城的范围相同。
东、北两面城墙分别向外扩移了三分之一。
这座城墙的外形是一座长方形。
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
南365kuaile.cn城墙长4256米,北城墙长4262米,西城墙长2706米,东城墙长2886米,周长
【第13句】:9公里。
最初的西安城墙采用黄土夯打而成。
在城墙墙基和墙顶还分别有一层厚80厘米和45厘米的三合土层。
这种三合土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猕猴桃汁拌合而成。
干燥之后,坚硬如石,用镐都刨不动。
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 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了环城公园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
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
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深7米。
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
吊桥的桥头两侧有铁环,贯以粗大的铁索与麻绳,系在闸楼上,用滑轮控制升降。
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
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
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
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
采用了券拱式城门。
明代以前,城门沿袭砖门的过梁式结构。
从军事角度看,这种城门的最大弱点是经不起火攻。
因此,城门上往往眼设置水池,以防敌人火攻。
也因此留下“城门失火,殃及鱼池”的成语。
券拱式城门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一色青砖结构不仅使得城门更加坚固,而且可以有效地抵御火攻。
在古代,双方作战,当敌人跨过护城河时,城门却又拦住了去路。
所以,在攻城的一方常有几个人扛着粗重的木桩前来撞门,要花费好长时间才能将城门撞开,而有时也可能撞不开。
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须用木材
【第2句】:8立方米,重达
【第3句】:19吨。
门扇上下横匝着9道宽15厘米,厚23厘米的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四棱攒顶的铁蘑菇针。
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
这样密集的钉群,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有的城门还在门扇后的城门洞内,设置了拒马桩、陷马坑、铁蒺藜等,进一步阻挡敌人进攻。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
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也叫“阙楼”、“樵楼”。
象征门阙,兼用来打更。
闸楼三面有城墙与主城墙相连,形成一个半月形的立体空间,叫“羊马城”。
敌人即使攻入闸楼城门,也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
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
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瓮城内可屯兵。
无论敌人进入第一瓮城还是第二瓮城,箭楼均可发挥攻击作用。
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题建筑。
城楼距地面高约32米,长
【第43句】:2米,三重飞檐,四角高翘,回廊环绕,庄重稳健,是主将镇守指挥的所在。
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宽20米,长12米的敌台,俗称“马面”。
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正好形成一个立体交叉射击区域。
也正是弓、弩、箭等古代远射程冷兵器的有效杀伤射程。
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
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
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
”敌楼供士兵避风雨和储备物资。
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整个城墙共有5984个矮雉。
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
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墙高1米,没有垛口,它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
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
如果你绕城一周,就会发现,城墙的四个角唯独西南角是圆形的,其它三个角是直角,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个角是保持了元代长安城蒙古式风格的转角圆状。
明城墙在隋、唐、元代城墙遗址基础上改建而成,范围和唐长安城皇城范围基本相同。
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同向城头的马道。
缓上没有台阶,便于战马上下。
全城共建有登城马道11处。
登城马道底部道口的门是朱漆的,俗称“大红门”。
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
为防敌人奸细混入城墙守卫部队中,登城马道戒备严密,平时不允许守成士兵私下,也不许闲杂人等靠近逗留。
等到军中禁夜炮响后,铁门便紧锁了。
西安城墙在东、西、南、北有四个门:长乐门、安定门、永宁门、安远门外,勿幕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中山门、尚德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
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它的诞生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
最初作为祭礼、朝仪、娱神中的礼器和乐器。
大约自春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八世纪开始用于军事指挥。
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需要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
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是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
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
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占地11260平方米,建筑面积是1378平方米。
它建于公元1384年,也就是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距目前位置1000米左右。
当时迎祥观是西安市的中心,但钟楼在建成200年后,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城门改建,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形成,位于迎祥观的钟楼便日益显得偏离城市中心。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攒尖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
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
基座是正方形,每边长
【第35句】:5 米,高
【第8句】:6米,全部用青砖砌成。
基座四面正中各有一个高和宽都是6米的十字交叉券洞。
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边长22米,高26米,四面五开间,外面以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
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门上布满浮雕画,风格厚朴生动。
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达5米,里面是木心,外贴铜皮,铜皮上再箔敷一层黄金,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
这口钟建造以明成化年间,也就是公元1465年—1487年间。
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
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
现在这口钟收藏于西安碑林。
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
没有办法,只有另换。
对于景云钟不响的原因,有人认为它是“历世久远,神武有灵”,不愿被挪动;也有人说,钟置于室内正好像是“待瓮以呼”,当时应该移到楼外。
但无论如何,这给钟楼的历史又添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与钟楼遥遥相对的是鼓楼。
鼓楼位于钟楼的西北角。
鼓楼楼底门洞为南北向,北通北院门,南达西大街。
鼓楼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80 年,比钟楼要早四年,与钟楼是姊妹楼。
在鼓楼的第一层北面有一面巨鼓,与钟楼上的晨钟形成暮鼓,所以称为鼓楼。
鼓楼占地1999平方米,建筑面积1804 平方米。
楼体呈长方形,总高33米,基座高8米。
基座的门洞高与宽均为6米,洞深38米。
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顶,重檐三滴水。
楼分上、下两层。
南北檐下各有一块匾,每块匾重约3吨。
在鼓楼的外檐都饰有斗拱,四面有回廊。
在鼓楼的三楼有14根红色显柱,24根隐柱交叉。
里面挂有3只大宫灯, 12盏中宫灯,16盏小宫灯。
天花板上油漆彩绘云形图案,古色古香,十分美丽。
编写一篇介绍临潼当地交通民俗的导游词
临潼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兵马俑、华清池2个国家AAAAA级景点,骊山、秦陵2个国家AAAA级景点,其中秦陵和兵马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骊山风景区是国家首批公布的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
区内历史遗迹十分丰富,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1处,其中省级5处。
著名的“褒姒一笑失天下”、“鸿门宴”和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就发生在此。
姜寨遗址是仰韶文化早期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遗迹。
临潼民风淳厚,许多现代礼俗都源于美丽传说和动人故事。
现存的骊山老母单子会(骊山古庙会)和雨金药王古庙会最为著名。
临潼是世界著名的旅游热点,主要景点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左右,其中外宾50万人次左右,旅游综合收入每年10个亿以上。
兵马俑1号坑全景 临潼是我国温泉文化的发祥地,当地华清池温泉是我国开发利用最早的温泉。
据考证,骊山温泉被人类使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至今那里仍保留着世界上最早的皇家浴池,还留下了历代名人的名篇佳作。
为此,中国矿业联合会和国土资源部授予临潼区“中国御温泉之都”称号。
西安临潼区华清池 临潼区交通条件便利,数十条铁路和国省级公路从区内通过,新丰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全区通乡公路和乡村道路基本硬化。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区面积发展到8平方公里左右,人口超过12万,供气、供水、供热、供电等城市配套设施日益完善。
高度重视环保和生态区建设,于2006年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示范区。
大力开展“树新临潼和临潼人新形象”活动,景区环境和景区形象不断得到提升。
详细介绍一下西安交大
西安交通大学位于西安市东南,地处八百里秦川的中心。
“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曾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
西安气候温和、交通发达、文物荟萃、科研机构和高校林立,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科技文化教育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
其前身是 1896 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 1921 年改称交通大学, 1956 年国务院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战略的需要将交通大学主体内迁西安, 1959 年正式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内建立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 , 是国家 “ 七五 ” 、 “ 八五 ” 重点建设的几所大学之一 ,是首批进入国家 “211 工程 ” 建设的七所大学之一, 1999 年被国家确定为我国中部及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学校。
2000 年 4 月,根据国家高校体制改革之精神,国务院决定将原属卫生部已有 60 余年办学历史的西安医科大学、原属中国人民银行已有 40 余年办学历史的陕西财经学院与西安交通大学合并。
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等 9 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设有 23 个学院(部)和 3 个临床教学医院。
现有教职工 15345 人,专任教师 3200 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300 余人,教授、副教授 1600 多人,其它各类高级专业人才 430 多人。
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6 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11 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1 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11 名 ,全国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委员34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15 名,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560 余名。
国家级教学名师三名。
西安交通大学现有全日制学生 32022 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 12735 人。
全校有75 个本科专业, 199 个学科(专业)有权授予硕士学位, 114 个学科(专业)有权授予博士学位。
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 20 个,国家 “ 长江学者计划 ” 设岗学科 14 个。
拥有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和 MBA 、 MPA 等九个专业学位点,有 18 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 4 个,国家专业或专项实验室 4 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学校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工程中心 1 个,卫生部省重点实验室 2 个;学校有陕西省重点科研基地 16 个。
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也设在我校。
西安交通大学建校 110 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良好的学风、校风,创建了良好的办学传统和育人环境。
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实现了办学模式的全方位改革。
管理体制上在全国率先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的新体制;人才培养模式上率先实行拓宽专业口径、柔性专业方向的改革,并实施主辅修制。
学校已形成 “ 学士 -- 硕士 -- 博士 ” 贯通的培养体系,成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
合并后的西安交通大学学科范围和研究领域得到拓宽,总体办学实力进一步加强,同时为新兴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生长点。
近期学校将推出“2+4+x”体制,在打通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基础上,整合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培养能够在人力资源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人才。
交通大学迁校 50 年来,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各类专门人才,毕业生面向全国各行业就业,在有关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各大著名企业中均有良好的声誉,很受用人单位欢迎,形成供不应求的良好态势,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西安交通大学多年来在科学研究与发展、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科研成果达 1500 余项,其中国际奖 3 项、国家级奖励 136 项,获国家级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数处于全国高校前茅。
学校凭借自己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加强产学研的紧密合作,在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上开展了不同学科的科研活动,形成了较完备的产学研发展体系,学校产业集团的综合实力在部属学校排名第五。
学校的科技园被列为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学校科技成果转移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中心。
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校共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100余个。
1998年,西安交大获第二届中国大学生电脑文化大赛辩论赛冠军;连续夺得96“可蒙杯”中国名校辩论赛、98“蓝带杯”全国大专辩论赛冠军;1999年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并取得冠军;西安交大在98CUBA首届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中获得A级队男子组冠军,并荣膺首届中国大学生A、B级篮球联赛总冠军,女子荣获A级第三名;2001年9月,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我校成功举行。
2002年5月, 在英国伦敦举行的International Public English Speaking Competition 中,我校代表荣获 Non-native Speaker First Prize( “非英语国家”选手一等奖 );2004年参加“飞豹杯” 全国首届空中机器人大赛,荣获固定翼组冠军;2005年参加全国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得金奖;在全国第三届“爱迪生杯”技术创新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名,连续三年总成绩第一。
西安交通大学在国际上有广泛的交往。
目前与美、英、日、德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00 余所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
交大校友遍布世界许多国家,每年来校进行学术交流等活动的世界各国学者和友人约在 1500 人(次)。
近年来,学校先后聘请了百余名外籍教师长期在校任教。
并与国外著名大学联合培养各类学生,使西安交大在国际上的声誉不断提高。
学校占地 3465 亩,校舍面积200万平方米。
校园中心区耸立着以杰出校友命名的 “ 钱学森图书馆 ”, 并设立医学、财经两个分馆,总建筑面积近 4 万平方米,阅览座位3300 席; 图书馆藏书380余万余册,期刊 9256 种,现刊5214 余种,拥有网络及光盘数据库35 种,全文电子期刊 14000 多种;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与校园网、CERNET 和 Internet 连接,校内外用户均可通过远程终端或互联网访问。
学校有具备国际先进大学水平的校园计算机网,校园网覆盖了东、西校区所有教学、科研、办公楼及绝大部分学生宿舍,做到了光缆进楼、交换机到楼层。
学校建有建筑面积52320平方米的以教学、实验、现代技术教育为主的高标准、学现代化教学主楼。
学校建有条件良好的现代化学生公寓及学生综合餐厅,有总面积达 1 万多平方米的 “ 思源学生活动中心 ” ,有设施先进的体育运动场,有学科门类齐全、设备精良、拥有 2386 张床位的教学医院。
江泽民学长于 1989 年 9 月、 1993 年 6 月和 2002 年 3 月先后三次拨冗专程回母校看望师生, 并称赞校园苍松翠柏,环境优美,是学习的好地方,应该出科学,出智慧,出新的科学家。
近年来,学校不断适应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 逐步搭建起适应国际潮流的高等人才培养基本构架,建立起现代化的科学决策体系、执行体系和监督体系,使学校的管理模式和国际接轨,奠定了进入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坚实基础。
扎根西部,服务全国,迈步世界,追求卓越,勇创一流。
学校的奋斗目标是:不懈追求,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建设具有理工特色的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以促进和推动中国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为已任,努力争取为人类发展做贡献。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王建华 校长:郑南宁 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十四,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十五,2007中国大学理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二十二。
求一个陕西旅游导游词
陕西简介吗
这是关于陕西的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我的家乡,现在我将把陕西的概况介绍给大家..... 陕西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位于黄河中游, 南部跨汉水上游, 北部跨黄土高原, 中部为关中平原。
南北资源兼备, 多种景观俱全。
公元前28世纪左右,黄帝、炎帝就曾在陕西活动过。
自周开始又有秦、西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1180年。
此外,还有刘玄、赤眉、黄巢、李自成4个农民起义在此建立政权计11年,赫连夏在定边、长安建都24年。
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省份。
因古为秦地,故简称“秦”。
秦亡后,项羽三分秦地,所以又称“三秦”。
悠久的历史,给陕西地上地下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全省拥有各类文物景点
【第3句】:5万余处,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37处,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省会西安市,是七大古都之一, 在1000多年间, 先后有13个王朝建都。
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唐太宗昭陵、唐高宗乾陵、司马迁墓、勉县诸葛亮墓、明代西安城墙、佛教净土宗的祖庭香积寺、大慈恩寺、西安市化觉巷清真寺、法门寺以及出土文物、大雁塔、小雁塔、扶风法门寺塔、高陵三阳寺塔、泾阳的崇文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耀县药王山摩崖造像、子长县钟山石窟以及蓝田县水陆庵雕塑、西安碑林、耀县碑林、略阳碑林、摩岩题刻的代表陕南的石门栈道题刻、著名石刻昭陵六骏、汉茂陵石刻、唐乾陵石刻和唐桥陵石刻、以及众多的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唐代艺术馆、咸阳博物馆、汉中市博物馆、碑林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乾陵博物馆、临潼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耀州窑遗十博物馆、司马迁纪念馆以及延安革命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等。
再加上陕西的民俗文化艺术:安塞腰鼓、陕北的剪纸、各地的农民画、以及民俗的布艺等,更进一步促进了陕西省旅游业持续稳步的发展。
......导游词
早起
走西线==乾陵---寺---法门寺博物---回西安---还早的话去大雁大唐芙蓉园,大雁塔看亚洲最大的(喷泉只在周末开放)!!. 西线游:所谓西线就是乾陵(武则天唐玄宗合葬墓和无字碑)、懿德太子、永泰公主墓、法门寺&珍宝馆一线,地图上看几个景点位于西安西面一线上。
早上7点赶到火车站,坐游3(单程¥25),坐满就发车,去乾陵¥45,蹭听讲解有收获,门票是一张明信片,可在武则天墓顶上那个邮局敲了纪念戳寄出很.专线车的司机和售票员会说好几点集合回来,一定要准时回到车上
那里买柿子,1元钱2个。
接下来是懿德太子墓¥30和公主墓,里面可能有些没意思且门票又贵,所有真的文物也已经移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到了这两景点愿意进去的游客自己购票,40分钟集合出发 接下来就是法门寺&珍宝馆最后一站了,法门寺¥25根据攻略介绍可以不进去,仅仅门口拍照留念即可。
珍宝馆¥45 回程千万注意:第一班回程车,司机会介绍是13点整,坐满人就走,所以不要错过回西安第一班车13点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1732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