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华清宫导游词
华清池导游词
陕西西安华清池导游词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04-10-18 各位游客: 您可知“天下温泉二千六,惟有华清为第一”吗
举世闻名的华清池,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县)骊山北麓华清宫故址,西距西安30公里,东与秦始皇兵马桶相毗邻,南依骊山,北临渭水。
华清池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原始社会,并以其天然温泉吸引了在陕西建都的天子帝王,周、秦、汉、隋、唐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官别苑,或砌石起宇,兴建骊山汤,或周筑罗城,大兴温泉宫……华清池,现浴池面积约有3000平方米,可供400余人同时沐浴。
温泉水每小时流量110余吨,水温达43度。
它既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大型温泉池,又是可供游人游览的文物保护场所。
下面就请大家前去游览一番吧
【杨贵妃雕塑与生平—华清宫】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华清池的大门。
进入门内,只见湖中央有一尊雕塑。
不用问,这就是此处的主人公杨贵妃了。
此时此刻,她脱下外装,半披俗纱,足踩暖滑的骊山温泉水,正准备沐浴呢
这座雕塑高
【第3句】:3米,重5吨,是1991年9月,华清池向西安临控首届石榴节献礼的项目,可以说她和《杨玉环奉诏温泉宫》壁画一样,在突出华清宫文化内涵上起到了特定作用,成为大家观赏留影的热点。
说起杨贵妃,还有一段著名的故事呢
杨贵妃名叫杨玉环,出生在陕西华阴,后随父入川。
父亲死后,她又到了河南,受到了都市陶冶,学会了优雅的言语举止,17岁便长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
公元735年,她被唐玄宗册封为他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
5年后,由于唐玄宗的爱妃武惠妃病逝,后宫三千粉黛无一人今唐玄宗中意,他便下令在温泉宫召见杨玉环,这样便拉开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罗曼史的序幕。
公元745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从此,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成为千古绝唱,甚至于两人终日厮守,置其他嫔妃于不顾。
册封第二年,扩建温泉宫时,唐玄宗专为杨贵妃建筑了海棠宫。
杨贵妃36岁生日时,唐玄宗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宴会进行祝寿,仅乐工就有120名,满朝文武百官都呼娘娘千岁万福。
大家还记得白居易的《长恨歌》,真可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直到安史之乱,唐玄宗偕杨贵妃逃至马嵬坡前,将士相逼,玄宗不得不赐死杨贵妃,其时杨贵妃才38岁。
据史载,天宝年间,也就是公元742年至756年的14年间,唐玄宗偕杨贵妃驾临华清宫达43次之多,可见华清池的出名和唐玄宗、杨贵妃的“长恨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们现在游览的正是驰名中外的华清宫。
这里是它的正门,名叫津阳门,俗称东门。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门是一字排开的五间仿唐建筑,房檐下悬挂的是“华清池”金字匾额,是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所写。
作为皇室别宫的唐华清宫,是和骊山秀岭合为一体的,其规模远比眼前的华清池要大得多。
眼前的华清池是1959年国庆10周年前夕,以唐华清宫为蓝本并根据华清池所处地域的具体条件设计修建的,但它只相当于唐华清宫的核心部分,占地85560平方米,是唐华清宫的十分之一。
郭沫若在游华清池诗中写道:“华清池水色青苍,此目规模越盛唐。
”指的就是这新建的核心部分。
那么游客们会问:唐华清宫的范围究竟有多大
唐华清宫背靠骊山,面向渭水,倚骊峰山势构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
正如白居易诗中所说:“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
”它的范围南至骊山西乡岭第一峰,北到老县城的北十字,东至石瓮谷,西到铁路疗养院西侧的牡丹沟。
唐华清宫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构筑成一个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主要殿舍以温泉为中心,构成华清宫的核心,然后向山上山下展开,布设了各类不同的楼阁亭谢,栽植青松翠柏,娇烧万分,似人间天堂。
可惜的是唐华清宫随安史之乱渐遭破坏,自宋至明清,原有建筑已荡然无存,只留下眼前一些遗址了。
【九龙宫—飞霜殿】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九龙宫景区,这里属华清池西区。
走进后大家便看到面积为530平方米的九龙湖。
许多游客一定想问:此处湖、宫为何都以九龙为名
其实原因十分简单。
此湖分成上下两个湖,中间有长堤东西横贯。
堤上东为晨旭亭,西为晚霞亭,相互对应,与上湖南岸的一亭谢相映成趣。
谢下伸一大龙头,龙日泉水淙淙,长年不绝,所以取名龙吟树。
堤壁间已有八龙吐水,与大龙头合为九龙之数,因而以九龙命名。
既然唐玄宗和杨贵妃视华清宫为第二帝宫,那么他们一定在这里建有演绎人间最浪漫的爱情的宫殿。
亭亭玉立在湖岸四周的那一片飞檐翘角、红墙绿瓦的唐式建筑就是他们的爱巢寝殿——飞霜殿。
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杨贵妃沐浴华清池,他们就住在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飞霜殿中。
这里红柱挺立,回廊环绕,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东西两殿即“沉香”、“宜春”,主次井然,错落有致,加上门前石龙盘阶,石狮和石牛相衬,再配以龙风大缸及花木点缀,更显皇家气派。
【海棠汤—莲花汤—星辰汤—尚食场—太子汤】 华清官分为西区和南区。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进入的是南区,即文物区。
大家请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仿唐建筑便是1990年建成开放的御汤遗址博物馆。
里面保存着5座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大小不一的古浴池。
首先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1000多年前遗留下来的一座无与伦比的浴池。
它可不是普普通通的浴池,而是唐玄宗送给杨贵妃的一件珍贵礼物。
浴池被设计成一朵正在慢慢盛开的海棠,那6片绽放的花瓣轻轻地拥美人于一池,池中是柔滑馨香的温泉水,这是何等高雅、何等艺术的爱情点子,且来自六十几岁的唐玄宗
无论称海棠池也好,或叫贵妃池也好,我们都可以想象出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
由此可见,唐玄宗用心之诚、爱情之真,在当时来讲可不容易啊
我们再来看浴池的用料。
浴池东西长
【第3句】:6米,南北宽
【第2句】:9米,池壁由青石拼砌而成。
这种青石磨时称墨石,其最大优点是美观,还有防滑作用。
浴池分上下两层,是台式结构。
上层可扶可坐,共由18组券石组成。
整个浴池既体现了对称、协调、平衡的传统美学思想,又符合人体生理特点。
浴池的整个结构可谓用。
心良苦,设计精到。
你们看池中间有个进水口,出土时有个汉白玉雕刻的莲花底座。
底座上边接有莲花喷头,下边接通陶水管,与泉水总源相通。
水从莲花喷头喷出,飞珠走玉,水雾漫起。
可以想象当唐玄宗和杨贵妃共洗鸳鸯浴时,不就是白居易《长恨歌》里的“待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哪番动人情景吗
但真正证明这是唐玄宗赠送的爱情礼物的是池中间的一块条石。
这条石是贵妃沐浴时所用,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刻着一个“杨”字。
各位游客,你们现在看到的是另一个充满神秘的古浴池。
从形状上看,想必大家已经猜出它叫什么了。
如果说前面海棠池是因形似而得名的话,那么眼前这座池被称作“莲花”便也合情合理了。
仔细观察,这汤池是不是活像一朵淡雅光比的莲花
此池古来又被称作御汤和九龙殿,无论前者或后者都与这个汤池供皇帝沐浴有关:御就是皇帝,九龙也是指皇帝。
如果说莲花池和海棠池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后者比前者大两倍以上。
莲花池东西长
【第10句】:6米,南北宽6米。
除此之外大家发现没有,莲花池有两个进水孔,并安有双莲花座,比贵妃池多一个。
还有一个不同的是池岸周围有双排石础,这些双孔、双座、双排应该是有并蒂莲的寓意,正应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
星辰汤是供唐太宗李世民和之后几个皇帝沐浴的汤池,比贵妃池要早100多年。
星辰汤离水源最近,水质最好,水流量最大,而且没有管道,水直接涌进汤池。
在西南角有座小殿宇名叫尚食汤,是供皇帝近臣及为嫔妃服务的尚食局官员沐浴用的池子,面积约30平方米,南北有对称的两个台阶。
这个池子在民国时期,冯玉祥将军还曾维修过,供老百姓使用,是使用时间最久的一个池子。
在南北两排殿宇的空旷处,夹有一个石栏围成的浴池遗址,是用青石铺砌的长方形喷池,规格虽小,但结构精雅,是专供太子沐浴的场所。
【晾发台】 各位游客,参观完5座珍贵的古汤池后,请大家跟我走出御汤遗址博物馆。
先得介绍一下,我们所处的是华清池的东区一南北部,叫作环园,为解放前的华清池,包括御汤遗址博物馆。
我们站在小楼上可以瞧见九龙湖,无论是龙吟榭,还是八龙吐水,都尽揽眼底。
在穿过门洞还未到五门厅之前,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个庭院式建筑,依山势而建,林木茂盛,亭台楼阁高低错落,给人以精巧、典雅、玲球的感觉。
此时,你们大概注意到了西边有座主建筑,被满塘荷花簇拥着,像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能没有谁。
于是有人给花中之楼取了个雅名,叫作荷花阁。
一座荷花阁自然显示不出古代刻意追求的平衡或对称美,于是设计者又在它的西边建起一座方形的飞霞阁。
顾名思义,只要你来得正当时,譬如说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之际,便能看到阁周围一派飞霞流彩的景色。
其实它还有个真名称晾发台,因为建阁的实际目的是给一代美人贵妃娘娘沐浴后晾发。
大家或许要问,为什么杨贵妃要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晾发呢
其实不远,因为在御汤遗址博物馆建成之前,晾发台的下边就是原先设置的贵妃池,池形也像海棠花一样。
【骊山温泉的成因—天下第一温泉】 各位游客,你们进景区后,一定急着想提一个问题:这骊山温泉既然如此出名,那么其果水从何而来呢
大家跟我来。
这里已是华清池著名五汤之一星辰汤的南面。
我们先看到的是一块碑石,上面写着“骊山温泉”4个字,其旁用木栏挡着一个洞,这里就是骊山温泉的源头了。
也就是说无论是唐玄宗和杨贵妃沐浴,还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享用的温泉就来源于此。
大家走近看,这洞像个潜井,里面洞洞冒着水花,井面腾着热气。
如果在
【第9句】:10月间,温泉水便会从潜井里溢流出来。
找到了源头,大家也想知道骊山温泉的成因吧
地质学家是这样向人们解释的:天上雨下到地面,雨水沿构造破碎带渗入地下,在不同深度的不透水岩层中储存起来,由地热增温效应,形成热水,再向上运动,由断裂通道涌出地面,于是形成了温泉。
中国有许多温泉,尤其近年随旅游业的发展,温泉景区开发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人欢迎。
如浙江宁海、武义,吉林的长白山,云南的腾冲等等,但华清温泉至今被称为天下第一温泉。
其水质优良,颇具医疗功效。
华清温泉水温为
【第42句】:5度至43度,总流量每小时1
【第13句】:65立方米,极适宜沐浴,一旦完浴后可谓“冬走十里不凉,夏走十里不热”。
有兴趣的游客可以到陈列室内去看《第一温泉》的诗碑。
上面写道:“洗心千古快重游,月白水香谁与传。
洗尽人间无垢体,不得清冷混常流。
”诗人无非是在向大家证明一个论断,那就是华清温泉冠以“天下第一”四字当之无愧,完全可以列为全国二百六十泉之首。
【五间厅】 好了,游客们,现在我们步上了荷花池南边的高台。
大家已经看到了一字排开的8问清代建筑的厅房。
再分一下,东边有3间,叫桐荫轩,也叫三门厅。
而西边那5间就是蒋介石当年住的五间厅。
著名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这小小的五间厅中。
这五间厅可谓来历不浅。
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西逃时就住过这里;1934年修葺后,这里又成国民党高官游览休想的场所;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两次到陕西来,都以华清池为“行辕”,就住在五门厅。
他在这里策划高级军事会议,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因而引起张学良、杨虎城的强烈不满,导致了门月12日凌晨6时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今天,当游客们来到这里,自然会重温60多年前的一幕。
你们看,这一号厅房为蒋介石的侍从室,二号厅房是蒋介石的卧室,三号厅房是他的办公室,四号厅房为会议室,五号厅房是蒋的秘书办公室。
东边的三门厅是蒋介石贴身侍卫蒋孝先等人的住宿地和无线电通讯班所在地。
各门办公室使用的桌子、椅子、床、沙发、茶具、火炉、地毯、电话等均按原貌复制摆放。
游客们仍然能看到当年激战时在玻璃上留下的子弹孔和蒋介石从这里翻窗逃出后躲到俪山上的痕迹。
看完了五门厅,华清池景区的游览就将结束了。
下面请大家自由参观,半小时后集中,我们去下个景点。
谢谢
兵马俑详细讲解词
3各位游客 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秦兵马俑博物馆欢迎到家这里参观
秦俑馆是一个遗址性的专题博物馆,展出的文物是距今二千二百多年前的秦始皇的陪葬品———秦陵陶质兵马俑。
为了让您更好地了解兵马俑,首先,介绍一下秦始皇的生平及其陵园的概况。
秦始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皇帝,他姓赢名政,出生于公元前的259年。
当时正是我国历史上激烈动荡,烽火连天的战乱时代。
赢政13岁时,他的父亲秦庄襄王去世,由他继承了秦国的王位,称‘秦王政。
22岁时亲自执掌政权,在血与火的战争中,他凭借着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从公元前236年—公元前221年,用了15年的时间,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
公元前221年,39岁的秦王赢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王朝。
他自认为‘功高三皇,德超五帝’,取三皇,五帝各一字,号称‘皇帝’。
从此‘皇帝’一词作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被历史的封建帝王沿用了两千年之久。
为了巩固秦王朝的统治,他采取了一系列统一措施,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制度的基础;同时,他统一了文字,货币,法律,车轨,度量衡等,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商品交流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统一边疆,南平百越,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保障了边疆和中原人民的生活安定和文化发展,而今屹立在北方的万里长城已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
秦始皇既是一位叱吒风云,具有伟大建树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位极端残忍,专断的暴君。
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进一步巩固他的政权。
为了强化专制统治,他采用了法家韩非子的学说,以‘法’制人,运用残酷的刑法,苛捐重税来压迫广大的黎民百姓,并且还大兴土木,滥用民力,筑长城,修弛道,建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
秦始皇帝陵位于西安市以东35公里处的骊山脚下。
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陵冢高大雄伟,远远望去就象一座耸立的山丘。
剧史书记载,秦始皇在13岁继承王位后,就开始大规模的修建陵墓,动用民力最多时达到72万人,修筑时间长达37年,直到他死陵园工程还没有最后完工。
剧《汉书》记载,秦陵高50丈(秦1尺合现在0.231米),约合现在115米。
由于两千多年的风雨的冲刷,现今只剩下76米。
这座陵墓由内城,外城两部分组成。
内城周长4公里,外城周长6公里。
在陵墓的北面有许多宏伟的地上建筑,如寝殿,厢房,角楼等建筑群,陵园占地面积多达
【第56句】:25平方公里。
大家知道,欧洲有个小国叫梵蒂岗,当他们总统参观时,得知秦始皇的陵园面积为
【第56句】:25平方公里,感叹地说:‘你们的皇帝的确伟大,他陵园的面积比我们国土都大呀
’ 经现代钻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不仅有大量的珍宝,周围的陪葬坑,陪葬墓也埋藏着丰富的地下文物,我们先后发现了珍禽异兽坑,马厩坑,兵马俑坑,刑徒墓地等400多座(最新来讲陪葬坑在600座左右),其中兵马俑坑就是秦始皇陵东部最大的一组陪葬坑。
到目前为止,我们发现三座兵马俑坑,它们位于陵墓以东的
【第1句】:5公里处,并按照发现的先后顺序把它们编为一好坑,二号坑和三号坑。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号俑坑的发掘现场。
一号坑是我们发现最早,面积最大。
出土兵马俑最多的一个坑。
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3米,俑坑的深度为
【第5句】:4米,如果按密度推算可出土与真人,真马相同的陶质兵马俑6000多件。
这个俑坑是1974年3月29日当地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了这一奇迹。
1976年我们的考古专家对这个俑坑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挖掘和修复,197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经研究表明,这座俑坑原是一个半地下坑道土木结构的建筑,也就是说,俑坑内有 10条秦代工匠夯筑的土隔墙,把整个俑坑分为11条东西向的过洞(坑道)。
过洞底用青砖墁铺,而兵马俑就站立在这11条过洞里,在土隔墙的两侧,有木柱支撑着两墙之间的棚木,棚木上铺席,席子上有2米厚的封土,便形成了坑顶。
俑坑的四周各有5条斜坡门道,在斜坡门道中我们发现有车印和打碎的陶俑碎片。
现以考证,俑坑中的陶俑,陶马由门道放进坑内后,门道却被封堵,使整个俑坑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然而,公元前206年,楚霸王项羽率军入关,烧毁了秦咸阳宫,阿房宫及秦陵地面建筑,对兵马俑坑也放火焚烧,致使俑坑棚顶塌陷,陶俑陶马遭到严重破坏。
经过考古专家们多年的修复,现已有1500多件的兵马俑又再显威风,昂然站立在大家的面前,俑坑的中部和后方那些支离破碎,人仰马翻的陶片正是当时出土的真实状况。
我们站在这里,就象是一个观礼台,以检阅这奋杀疆场,携兵作战的秦国大军。
在修复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氢兵马俑都是按照秦代真人,真马的如实高度进行塑造的,兵俑平均身高
【第1句】:8米,最高的达
【第1句】:96米。
他们之中既有统帅千军的将军,也有奋杀疆场的将士;而陶马通高为
【第1句】:7米,身长2米,战车都是实用的木制战车,这样宏大的场面,众多的数量,体形高大的武士,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罕见的。
在这些身穿铠甲,战袍,手握兵器的武士俑,他们的表情,神态。
面形各不相同。
有的面带微笑,有的神智机警,有的眉宇舒展,性格爽朗,有的则神情严肃老练深沉,显露出一副足智多谋的神态。
而且他们嘴角的胡须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资的,有的留有毛质浓密的络腮大胡,有的留有三滴水式的小须,有的还留有犄角大小的八字胡。
那您知道为什么当时这些男子必须要留有胡子呢
那是因为在秦汉时代,一般成年男子都留有胡子,只有犯了罪的人才剃掉胡子。
秦俑艺术形象之所以富于感染力,不仅在于它既有细部的精雕细刻,又有宏观场面和总体效果上的雄浑博大。
它塑造了庞大的军阵编列,既没有塑出军人在战场上厮杀的场面,也没有塑出行军中的艰辛,而是选取了三军集结待命,跃跃欲战的瞬间,寓动于静,给予人们的不仅仅是直观上的满足,而更多是留下了想象力充分驰骋的空间,仿佛只待一声令下,整个军阵便风驰电掣般地冲杀而来.因此,秦俑的塑造把整体与个体、宏观的场面与细小的部位有机结合,使秦俑具有了经久的感人魅力。
美国参议员杰克逊在参观时说:“狮身人面像只有一件,而秦兵马俑成千上万,千姿百态,威武壮观,耐人寻味。
” 那么这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呢
兵马俑是以泥土为原料,采用了塑模结合,以塑为主的方法,并辅以堆、捏、帖、刻、画等多种技法,精雕细刻,入窑火烧,出窑施彩,象陶俑的头部、双手以及陶马的头部都采用各种模子进行制作,而陶俑、陶马的躯干则是先用泥堆塑出脚底板,再塑腿,到了腰部用泥条盘筑法一圈一圈地盘结而上,塑出身体的上半部,因而陶俑上半部都是空心的,下半则是实心的。
从力学角度上讲,上轻下重,站立平稳,作好大样后,再用刻刀精心雕刻出衣纹、铠甲甲片、缕缕发丝等细部结构,然后放入火窑烧制,窑内的温度为950—1050摄氏度,出窑后采用各种鲜艳的矿物颜料进行彩绘,其色彩是以朱红、粉红、粉绿等色调为主,服色绚丽,色调热烈。
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陶俑、陶马已经比原来黯然和逊色了许多,因为在俑坑建成后不久,它曾遭受过大火的焚烧,加上埋葬地下两千多年的水土侵蚀,使得陶俑、陶马身上原有的颜色已脱落,可惜我们现在只能凭想象去推测当时的盛况了,不过,我们可以高兴地告诉大家,秦兵马俑的颜色保护工作,经过中、德两国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反复研究和多次试验现已有了结果,1997年德国总统来我馆参观时亲自参观了此项成果。
秦俑坑的武士们,不仅身材高大,神态逼真,而且它们的对形也是井然有序,排列恰当。
秦俑一号坑是一个长方形的军阵,是以战车、步车混合编组,由前锋、后卫、侧翼和主力组成。
古代打仗不象我们现在有海、陆、空三军配合。
立体作战,而是以地面作战为主,为了保持强大的杀伤力,保存自己,消灭对方,因而他们主要排成有利于自己的作战对形。
在一号坑的正前方,有三排手持弩的武士俑,共204件。
他们先万箭齐发,压住敌人的火力,其后边紧跟着38路纵队的主力部队,在战车的推动和掩护下,身穿铠甲的肉搏战,在俑坑的两侧和后方,各有一排向南、北、西的武士俑,他们手持兵器,拭目以待,防止敌军的两面夹击和后攻,以保证主力部队的安全作战。
这支浩浩荡荡的秦军,正显示出秦始皇当年凭借着千军万马,内平六国,北击匈奴,建立统一霸业的威武气势,在他死后,他依然希望有一支强大的地下大军来保护自己不灭的灵魂。
因为秦人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因而死者生前享受的东西,死后仍要供奉到坟墓中去,秦兵马俑就是象征着保卫秦始皇灵魂的一支卫戍部队。
秦俑的出土,不仅为我们研究秦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工艺、科技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实物研究资料,而且,不论从制陶、冶炼、雕塑、艺术等方面来说,它都无愧为世界奇迹。
二号兵马俑坑是1976年4月23日发现的。
位于一号兵马俑坑的东端北侧。
两坑相距20 米,面积仅有一号坑的一半约6000平方米,估计可以出土陶制兵马俑1300余件。
木制战车80辆。
1994年3月1日开始发掘,10月14日以“边发掘,边展出”的形式对外开放。
目前您在二号坑看到的是考古发掘现场及遗址顶部木迹象和部分陶俑、陶马的出土的现状。
经过初步试掘已探明,二号坑平面呈曲尺形,东西最长处124米,南北最宽处98米,坑的东、西、北三面都有斜坡门道,如果说一号坑是一个以步兵、战车为主的长方形军阵,那么在二号坑里,你不仅会看到众多的战车、小规模的步兵,而且还会看到作战轻捷迅猛的骑兵和战马。
二号坑的军阵排列组合也比一号坑更为复杂,由四个方阵组成。
第一方阵是弩兵阵,是弓箭手屯居的阵营,位于俑坑北部的东端,是由174件身着轻装战袍的立射弓箭手和160件身穿铠甲的跪射弩兵组成。
作战时,立射俑处于军阵的前沿,跪射弩兵则位于军阵的中心,这样的编列方式与弩兵的作战特点有关,弓、弩的射击方法有立姿和跪射两种,为了避免误伤自己的人员,要求前无立兵,另外,弩张缓慢,临敌不过三发,为了弥补不足,必须轮番射击,才能使敌人无可乘之机,无法逼近,也大大增强了杀伤力。
第二方阵是战车方阵,位于俑坑的南半部,共八列战车,每列八乘,这是一个四马战车的军阵。
这个阵的特点是车后没有步兵跟随,这是一个新的发现,他们两两成双,体现了双车编组的战车对形。
这些都是研究古代战车的崭新资料。
第三方阵是混合军阵,位于俑坑的中部是由车兵、步兵、骑兵三个方阵组成的长方形军阵。
第四方阵是作战灵活的骑兵阵,位于俑坑的北半部共有骑兵108骑,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骑兵俑群。
古代兵书上有“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则多其弩”的作战原则,也就是说在地势开阔,易于进攻的地方运用的是大规模的战车和步兵,在地形险要,战车不易推动前进的地带则运用的是大规模的骑兵;在敌军压进形式危急的时候,就采用弓箭手阻击的方法。
这样一来,各个兵种都有自己的作战优势,相互配合获得理想的战斗效果。
如公元前260年,秦、赵的长平之战,秦军便是车、步、骑密切配合,用骑兵五千骑,把赵军切成两段,断绝粮草,竟歼灭赵军40余万,秦军大胜,成为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战例之一。
以上四个方阵形成了“大阵包小阵,大营套小营,阵中有阵,营中有营”的作战特点。
各个兵种既可以单独作战,又可以相互配合,遥相呼应,这充分体现了秦代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战术特征。
在这里,我们现在虽然暂时不能领略秦兵马俑多兵种作战的威武雄风,但我们在它北边的灯箱里,能够欣赏到二号坑出土的新兵种—骑兵、战马,还有最高的统帅—秦代大将军。
三号兵马俑是整个兵马俑坑中最小的一个,面积为520平方米,出土兵马俑最少,仅有陶马4匹,武士俑68件。
从队形排列来看,它与一、二号俑坑有所不同,在一、二号兵马俑坑里,我们看到的兵马俑全部整装待发,面向东方,目标一致,以强有力的作战对形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而三号俑坑的武士俑是面对面的相向排列,给人的感觉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是以警卫的对形排列。
三号坑分三个部分,又南面的南厢房、北面的北厢房和中间的车马房组成。
在南厢房的中部。
有一组陶俑排列的非常密集,呈环抱状,学者们初步认为这是三号坑的核心—议事厅的所在地,象征着当时统帅们在这里议事谋划的地方。
在北厢房里,除了有面对面的警卫武士外,中间还发现了大量的动物朽骨和一件残破的鹿角。
拒推测,被认为是当时祭祀、祷战的地方。
在古代打仗之前,当两军对峙时,军队的双方先在各自的军部里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杀猪宰羊供奉上天,祈求上天保佑他们在战斗中能取得辉煌的胜利,而这项活动往往都是在军部里举行,那么三号坑所发现的警卫对形,祭祀祷告的场所充分说明了三号坑的性质,是一个指挥部,古称“军幕”的所在地。
三号坑展示了秦军指挥机关的真实面貌。
这种既有“决胜与千里之外”的强大军阵,又有运筹于帷幄之中的领导机关,真是思虑周到,布局严谨。
学识渊博的美国基辛格博士看过秦兵马俑之后说:“中国秦代的军事水平比古罗马先进300年。
” 三座兵马俑基本呈“品”字形排列,他们既可以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恰好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军事集团,忠实地站立在秦始皇陵的东侧,象征着保卫陵园的卫戍大军。
它的发现引起了世界的轰动,1978年9月,当今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本馆之后,感慨地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这充分表达了外国元首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由衷赞叹,它不仅是奇迹,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秦陵彩绘铜车马 大家看到这个特殊的展厅,陈列的是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封土西侧20米处,出土的两乘距今二千二百多年前的大型彩绘铜车马。
这两乘车,原放在距地表
【第7句】:8米深的大木箱内,考古上称“木椁”。
由于年代久远,木椁腐朽,土层下陷,两乘车出土时均被压成碎片,前车出土时破碎为1325块,后车碎为1685块,经过考古工作者八年的精心修复,终于使这两乘车恢复了当年原有的风貌。
经研究表明,铜车马也是秦始皇的陪葬品,是秦代皇家车队的具体再现,它分为前、后两乘,是根据秦代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比例,用青铜铸造而成,并配有大量的金银装饰,车马造型雄奇,装饰豪华。
前面这辆车,称为“高车”,重达1061公斤,通常2057米,通高
【第1句】:68米。
在驾车人的左边,配有一把弓弩和许多的箭簇,车箱里面,还放有一面盾牌,这充分说明这是一辆保驾护卫的兵车,在秦代,驾车人的左边很可能有一武士,手持这些长弓利箭,担任警卫工作。
后面这辆车,称为“安车”,是供主人享用的,总重量达1241公斤,通常
【第3句】:17米,通高
【第1句】:06米,车厢分为前室和后室,前室有一个 坐的御官俑作驾车状态,后室为主人专用车厢,宽大舒适装饰华丽。
这两辆车的形制完全是真车的形状,车体结构和我们现在的车马有所不同,如果大家对农村比较熟悉的话,会发现马车的辕是双辕的,而秦代却市典型的单辕四马一车,这就构成了古代车制与现在车制的不同。
其次,我们看到每辆车四匹马的分工也是非常明确的。
中间的两匹马称为“服马”,也叫“辕马”,它们主要起到驾辕负重的作用,旁边的两匹马称骖马,是牵引拉车的,为了让四匹马并驾其驱,保持一定的距离,在两匹马的外侧,各有一个“胁驱”,胁驱顾名思义,就是威胁驱赶的意思,当骖妈在行进的过程中,如果向服马内靠,胁驱就会刺痛它,使他们不敢靠近。
如果骖马过于向外远离,中间的两根 绳就会把他们及时拉回,这样四匹马的距离不远不近相对固定,就能保持步调一致的拉车。
四匹马的造型也是神态各异、生动准确。
中间的两匹服马举颈昂首,目视前方,给人一种临阵待发的感觉,旁边的两匹骖马头部微微偏移,嘴巴微微扬起,给人一种阴昂嘶鸣、跃跃欲驰的情态。
据古书《相马经》记载,骏马的要求应是“头要大、眼要明、背要平、胸要厚、腿要长”。
这八匹铜马完全具备这些骏马的要求,他们各个耳若削竹,目似悬铃,头方肚圆,脊干平整,腿部的筋腱隐隐可见,达到了一种“静中欲动,呼之欲出”的强烈艺术效果。
铜车马的造型艺术不仅令人赞口不绝,而且制作工艺也是引人注目的。
如铜马头上的马络头,是采用24节金管和银管用子母扣连接工艺制作而成,在马络头上方十字交会的地方,有个销钉固定,如果把销钉取下来,马络头可以拆下来,也可以装上去,拆装非常自如,就象现在的坦克表链。
在每匹马下方,各有一个璎珞,我们现在的马头下方也有,大部分是红颜色的,起到装饰和美观的作用,这个璎珞看起来象麻线作的,其实不然,是用青铜采用低温拔丝而成的,每根丝的直径只有0.1毫米,作工非常的精细,在左右马骖头的脖子上各有个金银项圈,它是由42节金银管铸造而成,大家知道,金和银在比重和熔点上是不同的,常言道:“真金不怕火炼。
”说明金子的熔点比较高,而两种不同温度不同熔点的金属在两千二百多年前是怎样铸造而成的,其工艺如何
这还是一个迷,有待于今后的探讨和研究,这充分说明了远在二钱二百多年前,秦代人对这些复杂高难度的工艺就已经掌握,并灵活地运用在了铜车马的制作和组装上,反映了中国的科技水平,在当时整个世界范围来说,是先进的,位于前列的。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秦兵马俑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
欢迎下次大家在来。
。
谢谢````<\\\/SPAN>
求一个陕西旅游导游词
陕西简介吗
这是关于陕西的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我的家乡,现在我将把陕西的概况介绍给大家..... 陕西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位于黄河中游, 南部跨汉水上游, 北部跨黄土高原, 中部为关中平原。
南北资源兼备, 多种景观俱全。
公元前28世纪左右,黄帝、炎帝就曾在陕西活动过。
自周开始又有秦、西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1180年。
此外,还有刘玄、赤眉、黄巢、李自成4个农民起义在此建立政权计11年,赫连夏在定边、长安建都24年。
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省份。
因古为秦地,故简称“秦”。
秦亡后,项羽三分秦地,所以又称“三秦”。
悠久的历史,给陕西地上地下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全省拥有各类文物景点
【第3句】:5万余处,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37处,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省会西安市,是七大古都之一, 在1000多年间, 先后有13个王朝建都。
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唐太宗昭陵、唐高宗乾陵、司马迁墓、勉县诸葛亮墓、明代西安城墙、佛教净土宗的祖庭香积寺、大慈恩寺、西安市化觉巷清真寺、法门寺以及出土文物、大雁塔、小雁塔、扶风法门寺塔、高陵三阳寺塔、泾阳的崇文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耀县药王山摩崖造像、子长县钟山石窟以及蓝田县水陆庵雕塑、西安碑林、耀县碑林、略阳碑林、摩岩题刻的代表陕南的石门栈道题刻、著名石刻昭陵六骏、汉茂陵石刻、唐乾陵石刻和唐桥陵石刻、以及众多的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唐代艺术馆、咸阳博物馆、汉中市博物馆、碑林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乾陵博物馆、临潼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耀州窑遗十博物馆、司马迁纪念馆以及延安革命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等。
再加上陕西的民俗文化艺术:安塞腰鼓、陕北的剪纸、各地的农民画、以及民俗的布艺等,更进一步促进了陕西省旅游业持续稳步的发展。
华清池景色介绍
华清池(Huaqing Hot Spring) 位于西安东约30公里的临潼骊山脚 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宴寨乡西扬村的村民在秦始皇陵东
【第1句】: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了许多碎陶人,后经考古工作者探测,这是一个长方形的秦代兵马俑坑。
1976年通过钻探,在此坑的北侧20和25米处分别又发现了两处兵马俑坑。
按照它们发现的时间把它们分别定名为一、二、三号坑,三个坑的总面积为22,780平方米,坑内置放与真人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马共约7400余件。
秦始皇兵马俑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俑群,也是举世罕见的艺术珍宝,1987年就与秦始皇陵一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
下北麓,是中国著名的温泉胜地,温泉水与日月同流不盈,不虚。
每天都有很多游人在这里洗温泉澡。
据历史记载,这里的温泉大约发现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
汉代曾在这里建造帝王贵族的行宫别墅。
唐代建有富丽堂皇的“华清宫”。
“华清池”由此得名。
经历代战争,原来的建筑都已毁塌。
现在的建筑都是按照历史记载的布局于1959年重建的。
自古以来,华清池为游览胜地。
华清池温泉共有4处泉源,在一石券洞内,现有的圆形水池,半径约1米,水清见底,蒸汽徐升,脚下暗道潺潺有声,温泉出水量每小时达112吨,水无色透明,水温常年稳定在43度左右。
四处水源眼中的一处发现于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纪——前771年时代,其中三处是解放后开发的。
总流量每小时为100多吨,水温43℃。
水内含多种矿物质和有机物质,有石灰、碳酸钠、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钠、硫磺、硫酸钠等多种矿物质。
温泉水不仅适于洗澡淋浴,同时对关节炎、皮肤病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浴池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一次可容纳近400人洗浴。
这里作为古代帝王的离宫和游览地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都在这里修建过行宫别苑,以资游幸。
冬天温泉喷水,在寒冷的空气中,水汽凝成无数个美丽的霜蝶,故名飞霜殿。
相传西周的周幽王曾在这里建离官。
秦、汉、隋各代先后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数次增建。
名曰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
到了唐玄宗时又大兴土木,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殿,此时才称华清宫。
因宫在温泉上面,所以也称华清池。
唐代华清池是帝王妃嫔游宴的行宫,每年十月到此,年终返回。
唐天宝六年(747)扩建后,唐朝第七个皇帝玄宗每年携带杨贵妃到此过冬沐浴在此赏景。
据记载,唐玄宗从开元二年(714年)到天宝十四年(755年)的41年时间里,先后来此达36次之多。
飞霜殿原是唐玄宗(685一762)和杨贵妃的卧室。
白居易《长恨歌》就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华清池大门上方有郭沫若书写的“华清池”匾额。
进了大门就见两株高大的雪松昂然挺立,两座宫殿式建筑的浴池左右对称,往后是新浴池,由新浴池往右行,穿过龙墙便是九龙湖,湖面平如明镜,亭台倒影, 垂柳拂岸,湖东岸是宜春殿,北岸是飞霜殿为主体建筑,沉香殿和宜春 殿东西相对,西岸是九曲回廊。
由北向南过龙石舫,再经晨旭亭、九龙桥、晚霞亭,便到了仿唐“贵妃池”建筑群。
“莲花汤”池形如石莲花,供皇帝沐浴;“海棠汤”池形如海棠,供贵妃享用;“尚食汤”是供大臣们沐浴之处;“星辰汤”传说原址上面及四周无遮物,沐浴可见天上星辰,故名。
在星辰汤后面还有温泉古源。
出了贵妃池向前行便进望湖楼,先见荷花池然后经飞霞阁,传说此阁是贵妃浴后观景及凉发之处。
现在的九龙汤是唐玄宗洗浴的池名, 贵妃池是杨贵妃沐浴的地方。
接着来到五间亭,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也发生在这里。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时蒋介石曾在此居住过。
后面骊山的半腰间虎斑石处还有一座“兵谏亭”,高4米,宽2.5米,水泥钢筋结构,兵谏亭匾额是用贵重的蓝田玉制成。
走出望湖楼,向右可沿着一条砖砌的台阶上行,直登苍翠葱绿、美如锦绣的骊山游览。
经近年来考古发掘,在唐华清宫保护范围内发现了唐梨园遗址,清理出“莲花汤”(御汤)、“海棠汤”(贵妃池)等五处皇家汤池遗址及大量建筑材料。
同时在唐、汉文化层下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夹砂泥质陶片,为研究华清池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这里,这次事件直接引起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中国抗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西安事变”的遗址在华清池风景区,内有五间厅和兵谏亭等。
骊山温泉、千古涌流,不赢不虚,水温恒至43度,内含多种矿物质,宜于沐浴疗疾。
华清池现有各类浴池一百多间,可供数百人同时沐浴。
今天的华清池,名山胜水更显奇葩,自然景区一分为三,:东部为沐浴场所,设有尚食汤,少阳汤,长汤,冲浪浴等高档保健沐浴场所,西部为园林游览区,主体建筑飞霜殿殿宇轩昂,宜春殿左右相称。
园林南部为文物保护区,千古流芳的骊山温泉就在于此。
近年来,为了适应旅游形势的发展,华清池内又新添了中外书法碑林、梨园及其它艺术展馆。
构成了集旅游、文物、园林、沐浴、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文物游览场所。
堪称北方皇家园林之典范。
2007年5月8日,西安市华清池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华清池,中国著名皇家温泉园林,南依骊山,北临渭水,西距古都西安30公里,是一处具有三千年皇家园林史,六千年温泉沐浴史的游览胜地,现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4A级旅游景区。
华清池风光秀美,景色迷人,这里有旖旎隽秀的园林风光、千古流芳的天然温泉、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行辕旧址,以及保存完好的唐御汤遗址。
九龙湖、环园、五间厅、御汤遗址博物馆都是游人不可错过的景观。
华清池耗资
【第1句】:8亿元规划建成“芙蓉园”唐文化景观园林区,整个建筑依据唐建筑风格,突出盛唐宫苑园林的历史风貌,依山造园、错落有致、再现了秀丽多姿、雍容华贵的大唐风韵。
唐代美人杨贵妃和唐明皇的爱情罗曼史就发生在唐华清宫中。
盛唐时期,唐明皇召杨玉环入宫,至爱至宠。
安禄山叛乱后,杨玉环在马嵬坡被众将士逼迫而死。
从此,唐明皇肝肠寸断。
后得以魂魄升天与爱妃在月宫相会。
二人泪眼相见,互诉思念之情,并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佐证了这段千古绝唱。
附上华清池介绍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华清池的大门。
进入门内,只见湖中央有一尊雕塑。
不用问,这就是此处的主人公杨贵妃了。
此时此刻,她脱下外装,半披俗纱,足踩暖滑的骊山温泉水,正准备沐浴呢
这座雕塑高
【第3句】:3米,重5吨,是1991年9月,华清池向西安临控首届石榴节献礼的项目,可以说她和《杨玉环奉诏温泉宫》壁画一样,在突出华清宫文化内涵上起到了特定作用,成为大家观赏留影的热点。
说起杨贵妃,还有一段著名的故事呢
杨贵妃名叫杨玉环,出生在陕西华阴,后随父入川。
父亲死后,她又到了河南,受到了都市陶冶,学会了优雅的言语举止,17岁便长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
公元735年,她被唐玄宗册封为他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
5年后,由于唐玄宗的爱妃武惠妃病逝,后宫三千粉黛无一人今唐玄宗中意,他便下令在温泉宫召见杨玉环,这样便拉开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罗曼史的序幕。
公元745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从此,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成为千古绝唱,甚至于两人终日厮守,置其他嫔妃于不顾。
册封第二年,扩建温泉宫时,唐玄宗专为杨贵妃建筑了海棠宫。
杨贵妃36岁生日时,唐玄宗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宴会进行祝寿,仅乐工就有120名,满朝文武百官都呼娘娘千岁万福。
大家还记得白居易的《长恨歌》,真可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直到安史之乱,唐玄宗偕杨贵妃逃至马嵬坡前,将士相逼,玄宗不得不赐死杨贵妃,其时杨贵妃才38岁。
据史载,天宝年间,也就是公元742年至756年的14年间,唐玄宗偕杨贵妃驾临华清宫达43次之多,可见华清池的出名和唐玄宗、杨贵妃的“长恨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们现在游览的正是驰名中外的华清宫。
这里是它的正门,名叫津阳门,俗称东门。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门是一字排开的五间仿唐建筑,房檐下悬挂的是“华清池”金字匾额,是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所写。
作为皇室别宫的唐华清宫,是和骊山秀岭合为一体的,其规模远比眼前的华清池要大得多。
眼前的华清池是1959年国庆10周年前夕,以唐华清宫为蓝本并根据华清池所处地域的具体条件设计修建的,但它只相当于唐华清宫的核心部分,占地85560平方米,是唐华清宫的十分之一。
郭沫若在游华清池诗中写道:“华清池水色青苍,此目规模越盛唐。
”指的就是这新建的核心部分。
那么游客们会问:唐华清宫的范围究竟有多大
唐华清宫背靠骊山,面向渭水,倚骊峰山势构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
正如白居易诗中所说:“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
”它的范围南至骊山西乡岭第一峰,北到老县城的北十字,东至石瓮谷,西到铁路疗养院西侧的牡丹沟。
唐华清宫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构筑成一个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主要殿舍以温泉为中心,构成华清宫的核心,然后向山上山下展开,布设了各类不同的楼阁亭谢,栽植青松翠柏,娇烧万分,似人间天堂。
可惜的是唐华清宫随安史之乱渐遭破坏,自宋至明清,原有建筑已荡然无存,只留下眼前一些遗址了。
【九龙宫—飞霜殿】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九龙宫景区,这里属华清池西区。
走进后大家便看到面积为530平方米的九龙湖。
许多游客一定想问:此处湖、宫为何都以九龙为名
其实原因十分简单。
此湖分成上下两个湖,中间有长堤东西横贯。
堤上东为晨旭亭,西为晚霞亭,相互对应,与上湖南岸的一亭谢相映成趣。
谢下伸一大龙头,龙日泉水淙淙,长年不绝,所以取名龙吟树。
堤壁间已有八龙吐水,与大龙头合为九龙之数,因而以九龙命名。
既然唐玄宗和杨贵妃视华清宫为第二帝宫,那么他们一定在这里建有演绎人间最浪漫的爱情的宫殿。
亭亭玉立在湖岸四周的那一片飞檐翘角、红墙绿瓦的唐式建筑就是他们的爱巢寝殿——飞霜殿。
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杨贵妃沐浴华清池,他们就住在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飞霜殿中。
这里红柱挺立,回廊环绕,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东西两殿即“沉香”、“宜春”,主次井然,错落有致,加上门前石龙盘阶,石狮和石牛相衬,再配以龙风大缸及花木点缀,更显皇家气派。
【海棠汤—莲花汤—星辰汤—尚食场—太子汤】 华清官分为西区和南区。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进入的是南区,即文物区。
大家请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仿唐建筑便是1990年建成开放的御汤遗址博物馆。
里面保存着5座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大小不一的古浴池。
首先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1000多年前遗留下来的一座无与伦比的浴池。
它可不是普普通通的浴池,而是唐玄宗送给杨贵妃的一件珍贵礼物。
浴池被设计成一朵正在慢慢盛开的海棠,那6片绽放的花瓣轻轻地拥美人于一池,池中是柔滑馨香的温泉水,这是何等高雅、何等艺术的爱情点子,且来自六十几岁的唐玄宗
无论称海棠池也好,或叫贵妃池也好,我们都可以想象出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
由此可见,唐玄宗用心之诚、爱情之真,在当时来讲可不容易啊
我们再来看浴池的用料。
浴池东西长
【第3句】:6米,南北宽
【第2句】:9米,池壁由青石拼砌而成。
这种青石磨时称墨石,其最大优点是美观,还有防滑作用。
浴池分上下两层,是台式结构。
上层可扶可坐,共由18组券石组成。
整个浴池既体现了对称、协调、平衡的传统美学思想,又符合人体生理特点。
浴池的整个结构可谓用。
心良苦,设计精到。
你们看池中间有个进水口,出土时有个汉白玉雕刻的莲花底座。
底座上边接有莲花喷头,下边接通陶水管,与泉水总源相通。
水从莲花喷头喷出,飞珠走玉,水雾漫起。
可以想象当唐玄宗和杨贵妃共洗鸳鸯浴时,不就是白居易《长恨歌》里的“待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哪番动人情景吗
但真正证明这是唐玄宗赠送的爱情礼物的是池中间的一块条石。
这条石是贵妃沐浴时所用,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刻着一个“杨”字。
各位游客,你们现在看到的是另一个充满神秘的古浴池。
从形状上看,想必大家已经猜出它叫什么了。
如果说前面海棠池是因形似而得名的话,那么眼前这座池被称作“莲花”便也合情合理了。
仔细观察,这汤池是不是活像一朵淡雅光比的莲花
此池古来又被称作御汤和九龙殿,无论前者或后者都与这个汤池供皇帝沐浴有关:御就是皇帝,九龙也是指皇帝。
如果说莲花池和海棠池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后者比前者大两倍以上。
莲花池东西长
【第10句】:6米,南北宽6米。
除此之外大家发现没有,莲花池有两个进水孔,并安有双莲花座,比贵妃池多一个。
还有一个不同的是池岸周围有双排石础,这些双孔、双座、双排应该是有并蒂莲的寓意,正应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
星辰汤是供唐太宗李世民和之后几个皇帝沐浴的汤池,比贵妃池要早100多年。
星辰汤离水源最近,水质最好,水流量最大,而且没有管道,水直接涌进汤池。
在西南角有座小殿宇名叫尚食汤,是供皇帝近臣及为嫔妃服务的尚食局官员沐浴用的池子,面积约30平方米,南北有对称的两个台阶。
这个池子在民国时期,冯玉祥将军还曾维修过,供老百姓使用,是使用时间最久的一个池子。
在南北两排殿宇的空旷处,夹有一个石栏围成的浴池遗址,是用青石铺砌的长方形喷池,规格虽小,但结构精雅,是专供太子沐浴的场所。
【晾发台】 各位游客,参观完5座珍贵的古汤池后,请大家跟我走出御汤遗址博物馆。
先得介绍一下,我们所处的是华清池的东区一南北部,叫作环园,为解放前的华清池,包括御汤遗址博物馆。
我们站在小楼上可以瞧见九龙湖,无论是龙吟榭,还是八龙吐水,都尽揽眼底。
在穿过门洞还未到五门厅之前,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个庭院式建筑,依山势而建,林木茂盛,亭台楼阁高低错落,给人以精巧、典雅、玲球的感觉。
此时,你们大概注意到了西边有座主建筑,被满塘荷花簇拥着,像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能没有谁。
于是有人给花中之楼取了个雅名,叫作荷花阁。
一座荷花阁自然显示不出古代刻意追求的平衡或对称美,于是设计者又在它的西边建起一座方形的飞霞阁。
顾名思义,只要你来得正当时,譬如说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之际,便能看到阁周围一派飞霞流彩的景色。
其实它还有个真名称晾发台,因为建阁的实际目的是给一代美人贵妃娘娘沐浴后晾发。
大家或许要问,为什么杨贵妃要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晾发呢
其实不远,因为在御汤遗址博物馆建成之前,晾发台的下边就是原先设置的贵妃池,池形也像海棠花一样。
【骊山温泉的成因—天下第一温泉】 各位游客,你们进景区后,一定急着想提一个问题:这骊山温泉既然如此出名,那么其果水从何而来呢
大家跟我来。
这里已是华清池著名五汤之一星辰汤的南面。
我们先看到的是一块碑石,上面写着“骊山温泉”4个字,其旁用木栏挡着一个洞,这里就是骊山温泉的源头了。
也就是说无论是唐玄宗和杨贵妃沐浴,还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享用的温泉就来源于此。
大家走近看,这洞像个潜井,里面洞洞冒着水花,井面腾着热气。
如果在
【第9句】:10月间,温泉水便会从潜井里溢流出来。
找到了源头,大家也想知道骊山温泉的成因吧
地质学家是这样向人们解释的:天上雨下到地面,雨水沿构造破碎带渗入地下,在不同深度的不透水岩层中储存起来,由地热增温效应,形成热水,再向上运动,由断裂通道涌出地面,于是形成了温泉。
中国有许多温泉,尤其近年随旅游业的发展,温泉景区开发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人欢迎。
如浙江宁海、武义,吉林的长白山,云南的腾冲等等,但华清温泉至今被称为天下第一温泉。
其水质优良,颇具医疗功效。
华清温泉水温为
【第42句】:5度至43度,总流量每小时1
【第13句】:65立方米,极适宜沐浴,一旦完浴后可谓“冬走十里不凉,夏走十里不热”。
有兴趣的游客可以到陈列室内去看《第一温泉》的诗碑。
上面写道:“洗心千古快重游,月白水香谁与传。
洗尽人间无垢体,不得清冷混常流。
”诗人无非是在向大家证明一个论断,那就是华清温泉冠以“天下第一”四字当之无愧,完全可以列为全国二百六十泉之首。
【五间厅】 好了,游客们,现在我们步上了荷花池南边的高台。
大家已经看到了一字排开的8问清代建筑的厅房。
再分一下,东边有3间,叫桐荫轩,也叫三门厅。
而西边那5间就是蒋介石当年住的五间厅。
著名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这小小的五间厅中。
这五间厅可谓来历不浅。
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西逃时就住过这里;1934年修葺后,这里又成国民党高官游览休想的场所;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两次到陕西来,都以华清池为“行辕”,就住在五门厅。
他在这里策划高级军事会议,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因而引起张学良、杨虎城的强烈不满,导致了门月12日凌晨6时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今天,当游客们来到这里,自然会重温60多年前的一幕。
你们看,这一号厅房为蒋介石的侍从室,二号厅房是蒋介石的卧室,三号厅房是他的办公室,四号厅房为会议室,五号厅房是蒋的秘书办公室。
东边的三门厅是蒋介石贴身侍卫蒋孝先等人的住宿地和无线电通讯班所在地。
各门办公室使用的桌子、椅子、床、沙发、茶具、火炉、地毯、电话等均按原貌复制摆放。
游客们仍然能看到当年激战时在玻璃上留下的子弹孔和蒋介石从这里翻窗逃出后躲到俪山上的痕迹。
西安华清池简介的内容是什么
地名--临河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中部,巴彦淖尔市政府所在地,居河套平原腹地,坐落在黄河“几”字弯上方,南与鄂尔多斯高原隔河相望,北依阴山,东与乌拉特草原紧密相连,是巴彦淖尔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
地理坐标为北纬40°34′~41°17′,东经107°6′~107°44′。
总面积2354平方公里,区辖11个镇、3个乡、160个行政村,城区设10个街道办事处。
临河有蒙、汉、回等14个民族,截止至2014年底,共有55万人 河名--临河,黄河支流渭河的支流,发源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原临潼县)仁宗乡仁宗庙西侧,流经仁宗乡,过县城北行者乡船王村入渭河。
与其支流潼河是临潼地名的由来。
临河,发源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原临潼县)仁宗乡仁宗庙西侧,流经仁宗乡,过县城北行者乡船王村入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93万立方米,常流量0.015秒立方米。
流域形状系数0.81,河床比降为山区1
【第47句】:37‰ ,塬区
【第22句】:83‰,平原区7‰,属境内河流。
潼河,为临河支流,发源于骊山镇峰王沟,在县城北汇入临河。
临潼县城 《长安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因避玉清昭应宫名,改县(昭应)曰临潼。
”《陕西省志》:“渭水东经临潼县北十五里,县西之潼河与县东之临河合流入之。
祥符改名,以临、潼二水分流县左右,故名临潼”。
即原昭应城址,今城址为明洪武初所重建。
此时华清宫早已破败,重建时向南稍移。
民国时城垣尚在,解放后市区扩大,城垣拆除,今唯西南与东南尚有原城墙残迹,余则无存。
其原城址东至华清小学东边,西至潼河,南至红旗旅社南界,北至县委后门一线。
周长四里许。
西安 名胜古迹 简介 英文
钟楼 ·鼓楼 ·西安城墙 卧龙寺石刻画像及铁钟 ·西安碑林 ·草堂寺 ·兴庆宫遗址 ·西安城隍庙 ·元斡尔垛遗址 ·鼎湖延寿宫遗址 ·半坡遗址 ·姜寨遗址 ·丰镐遗址 ·秦汉栎阳城遗址 ·秦始皇陵与兵马俑坑 ·阿房宫遗址 ·汉长安城遗址 ·汉太液池遗址 ·杜陵 ·蔡文姬墓 ·华清宫遗址 ·建章宫前殿遗址 ·隋唐圜丘 ·大兴善寺 ·大明宫遗址 ·隋唐长安城遗址 ·圣寿寺塔 ·仙游寺法王塔 ·隋唐灞桥遗址 ·西安事变旧址 ·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旧址 ·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 ·嘉午台 ·翠华山 ·骊山 ·终南山 ·太白山 The clock building the · drum the building · Xian of city wall lie the dragon temple the sculpture carvings portrait and the iron clock the · Xian of stone tablet LIN2 · CAO3 a temple the · xing celebrate the temple ruins · Xian of a haner duo ruins · ding the lake postpone the plentiful gao of · of ruins of zhai of ginger of · of ruins of po of half of · of ruins of temple of life ruins · QIN2 HAN4 LI4 sun city ruins · Qin Shi huang ling and terra cotta warrior pit · e building temple ruins · han Chang-an city ruins · han too pure temple of hua of · of last home of ji of text of Cai of · of ling of du of · of ruins of pond of liquid ruins the · set up a temple ex- palace ruins · Sui Tang yuanqiu · big xing well temple · big and clear temple ruins · Sui Tang Chang-an city ruins · saint life temple tower the · pass away the temple method Wang"s Sui Tang ba bridge ruins · 1936 Xian Incident old address · Xian eight road soldier office old address · YANG2 HU3 CHENG2 general martyr memorial park · jia noon set ·cui Hua Mountain · li mountain · eventually south mountain · too white mountain
研学旅行观后感400字(兵马俑、华清池)
兵马俑还好写一些,华清池是在哪没去过
主要写兵马俑的壮观,还有你看时的感受,如果没有,就在网上搜别人的
照抄下来就行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17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