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兵马俑途中讲解导游词
写秦兵马俑的导游词
导游词各位尊敬的游客: 你们好
欢迎你们来到古城西安,我就是你们这回西安之旅的导游。
今天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世界遗产之一,。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秦始皇陵园,请大家按次序下车。
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目前已发掘了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平时的50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8000个左右。
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一号坑,也是三个坑中最大的一个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你看都点了三个俑坑总面积一半还多呢
既然面积那么大,那么数量也非常多,有6000多个。
一号坑上面已经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我们可以走进大厅再细细游赏,游览时也要注意安全哦
你们请看,那身材魁梧,头戴曷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的就是将军俑。
有的神态自若,目光炯炯,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有的则是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似在考虑如果作战,战胜敌人。
满是大将风范。
再看那些武士俑,各个体格健壮,它们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登前端上翘起的战靴,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
接着继续来看骑兵俑,仔细观察,它们身上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登长靴,右手执缰,左手持弓箭,仿佛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看前方,迎接我们的是那一匹匹战马良驹,那陶马跟真马一样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
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如果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跳上征程。
不管是将军俑、武士俑还是骑兵俑,都好像在暗下决心,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甚至连陶马也好像在打算一定要精忠报国,走进它的身旁,似乎能感爱到轻微的呼吸声……,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慨。
西安兵马俑导游词,求告知
首先,我带大家去兵马俑博物馆参观一下,那个镇馆之宝,非秦始王的四马青铜战车莫属,马车设计巧妙,简直是当代的宝马和奔驰都无法比拟的。
导游特地为我们演示了一件仿古铜器,即可当古时候的箭,几支多发,又可当伞架撑。
真让人不由地感叹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
还没有看到真正地兵马俑,就有这么多神奇的发现,你一定会迫不及待地亲眼去会会那些沉睡在地下几千年了的兵马俑。
随着队伍快节奏地来到第一展厅,这里是发掘兵马俑原址的1号坑。
我的心忽然紧张起来,不知道传说中的兵马俑,庐山真面目会是怎样
哇
神奇、壮观……我都不知道用什么形容词了。
要知道那是几千年前的杰作和眼前的我相对。
个个兵马俑都是按照真人的比例雕刻起来,全部穿着盔甲,整装待发。
现在看去泥土都发白了,据说出土时是彩色的,都氧化了。
兵马俑神态各异,有等级之分,还有战马陪在旁边,可见昔日的秦始王军队是何等的壮观。
在现场,我看到有许多考古人员在细心地修复出土的兵马俑。
由于现代的科技无法保留原貌,只出土了一小部分,留到下一代在继续开发。
中国的历史都是那么灿烂辉煌,我们当代的还有什么理由不继续发扬呢
兵马俑详细讲解词
3各位游客 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秦兵马俑博物馆欢迎到家这里参观
秦俑馆是一个遗址性的专题博物馆,展出的文物是距今二千二百多年前的秦始皇的陪葬品———秦陵陶质兵马俑。
为了让您更好地了解兵马俑,首先,介绍一下秦始皇的生平及其陵园的概况。
秦始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皇帝,他姓赢名政,出生于公元前的259年。
当时正是我国历史上激烈动荡,烽火连天的战乱时代。
赢政13岁时,他的父亲秦庄襄王去世,由他继承了秦国的王位,称‘秦王政。
22岁时亲自执掌政权,在血与火的战争中,他凭借着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从公元前236年—公元前221年,用了15年的时间,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
公元前221年,39岁的秦王赢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王朝。
他自认为‘功高三皇,德超五帝’,取三皇,五帝各一字,号称‘皇帝’。
从此‘皇帝’一词作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被历史的封建帝王沿用了两千年之久。
为了巩固秦王朝的统治,他采取了一系列统一措施,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制度的基础;同时,他统一了文字,货币,法律,车轨,度量衡等,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商品交流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统一边疆,南平百越,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保障了边疆和中原人民的生活安定和文化发展,而今屹立在北方的万里长城已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
秦始皇既是一位叱吒风云,具有伟大建树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位极端残忍,专断的暴君。
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进一步巩固他的政权。
为了强化专制统治,他采用了法家韩非子的学说,以‘法’制人,运用残酷的刑法,苛捐重税来压迫广大的黎民百姓,并且还大兴土木,滥用民力,筑长城,修弛道,建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
秦始皇帝陵位于西安市以东35公里处的骊山脚下。
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陵冢高大雄伟,远远望去就象一座耸立的山丘。
剧史书记载,秦始皇在13岁继承王位后,就开始大规模的修建陵墓,动用民力最多时达到72万人,修筑时间长达37年,直到他死陵园工程还没有最后完工。
剧《汉书》记载,秦陵高50丈(秦1尺合现在0.231米),约合现在115米。
由于两千多年的风雨的冲刷,现今只剩下76米。
这座陵墓由内城,外城两部分组成。
内城周长4公里,外城周长6公里。
在陵墓的北面有许多宏伟的地上建筑,如寝殿,厢房,角楼等建筑群,陵园占地面积多达
【第56句】:25平方公里。
大家知道,欧洲有个小国叫梵蒂岗,当他们总统参观时,得知秦始皇的陵园面积为
【第56句】:25平方公里,感叹地说:‘你们的皇帝的确伟大,他陵园的面积比我们国土都大呀
’ 经现代钻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不仅有大量的珍宝,周围的陪葬坑,陪葬墓也埋藏着丰富的地下文物,我们先后发现了珍禽异兽坑,马厩坑,兵马俑坑,刑徒墓地等400多座(最新来讲陪葬坑在600座左右),其中兵马俑坑就是秦始皇陵东部最大的一组陪葬坑。
到目前为止,我们发现三座兵马俑坑,它们位于陵墓以东的
【第1句】:5公里处,并按照发现的先后顺序把它们编为一好坑,二号坑和三号坑。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号俑坑的发掘现场。
一号坑是我们发现最早,面积最大。
出土兵马俑最多的一个坑。
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3米,俑坑的深度为
【第5句】:4米,如果按密度推算可出土与真人,真马相同的陶质兵马俑6000多件。
这个俑坑是1974年3月29日当地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了这一奇迹。
1976年我们的考古专家对这个俑坑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挖掘和修复,197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经研究表明,这座俑坑原是一个半地下坑道土木结构的建筑,也就是说,俑坑内有 10条秦代工匠夯筑的土隔墙,把整个俑坑分为11条东西向的过洞(坑道)。
过洞底用青砖墁铺,而兵马俑就站立在这11条过洞里,在土隔墙的两侧,有木柱支撑着两墙之间的棚木,棚木上铺席,席子上有2米厚的封土,便形成了坑顶。
俑坑的四周各有5条斜坡门道,在斜坡门道中我们发现有车印和打碎的陶俑碎片。
现以考证,俑坑中的陶俑,陶马由门道放进坑内后,门道却被封堵,使整个俑坑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然而,公元前206年,楚霸王项羽率军入关,烧毁了秦咸阳宫,阿房宫及秦陵地面建筑,对兵马俑坑也放火焚烧,致使俑坑棚顶塌陷,陶俑陶马遭到严重破坏。
经过考古专家们多年的修复,现已有1500多件的兵马俑又再显威风,昂然站立在大家的面前,俑坑的中部和后方那些支离破碎,人仰马翻的陶片正是当时出土的真实状况。
我们站在这里,就象是一个观礼台,以检阅这奋杀疆场,携兵作战的秦国大军。
在修复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氢兵马俑都是按照秦代真人,真马的如实高度进行塑造的,兵俑平均身高
【第1句】:8米,最高的达
【第1句】:96米。
他们之中既有统帅千军的将军,也有奋杀疆场的将士;而陶马通高为
【第1句】:7米,身长2米,战车都是实用的木制战车,这样宏大的场面,众多的数量,体形高大的武士,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罕见的。
在这些身穿铠甲,战袍,手握兵器的武士俑,他们的表情,神态。
面形各不相同。
有的面带微笑,有的神智机警,有的眉宇舒展,性格爽朗,有的则神情严肃老练深沉,显露出一副足智多谋的神态。
而且他们嘴角的胡须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资的,有的留有毛质浓密的络腮大胡,有的留有三滴水式的小须,有的还留有犄角大小的八字胡。
那您知道为什么当时这些男子必须要留有胡子呢
那是因为在秦汉时代,一般成年男子都留有胡子,只有犯了罪的人才剃掉胡子。
秦俑艺术形象之所以富于感染力,不仅在于它既有细部的精雕细刻,又有宏观场面和总体效果上的雄浑博大。
它塑造了庞大的军阵编列,既没有塑出军人在战场上厮杀的场面,也没有塑出行军中的艰辛,而是选取了三军集结待命,跃跃欲战的瞬间,寓动于静,给予人们的不仅仅是直观上的满足,而更多是留下了想象力充分驰骋的空间,仿佛只待一声令下,整个军阵便风驰电掣般地冲杀而来.因此,秦俑的塑造把整体与个体、宏观的场面与细小的部位有机结合,使秦俑具有了经久的感人魅力。
美国参议员杰克逊在参观时说:“狮身人面像只有一件,而秦兵马俑成千上万,千姿百态,威武壮观,耐人寻味。
” 那么这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呢
兵马俑是以泥土为原料,采用了塑模结合,以塑为主的方法,并辅以堆、捏、帖、刻、画等多种技法,精雕细刻,入窑火烧,出窑施彩,象陶俑的头部、双手以及陶马的头部都采用各种模子进行制作,而陶俑、陶马的躯干则是先用泥堆塑出脚底板,再塑腿,到了腰部用泥条盘筑法一圈一圈地盘结而上,塑出身体的上半部,因而陶俑上半部都是空心的,下半则是实心的。
从力学角度上讲,上轻下重,站立平稳,作好大样后,再用刻刀精心雕刻出衣纹、铠甲甲片、缕缕发丝等细部结构,然后放入火窑烧制,窑内的温度为950—1050摄氏度,出窑后采用各种鲜艳的矿物颜料进行彩绘,其色彩是以朱红、粉红、粉绿等色调为主,服色绚丽,色调热烈。
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陶俑、陶马已经比原来黯然和逊色了许多,因为在俑坑建成后不久,它曾遭受过大火的焚烧,加上埋葬地下两千多年的水土侵蚀,使得陶俑、陶马身上原有的颜色已脱落,可惜我们现在只能凭想象去推测当时的盛况了,不过,我们可以高兴地告诉大家,秦兵马俑的颜色保护工作,经过中、德两国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反复研究和多次试验现已有了结果,1997年德国总统来我馆参观时亲自参观了此项成果。
秦俑坑的武士们,不仅身材高大,神态逼真,而且它们的对形也是井然有序,排列恰当。
秦俑一号坑是一个长方形的军阵,是以战车、步车混合编组,由前锋、后卫、侧翼和主力组成。
古代打仗不象我们现在有海、陆、空三军配合。
立体作战,而是以地面作战为主,为了保持强大的杀伤力,保存自己,消灭对方,因而他们主要排成有利于自己的作战对形。
在一号坑的正前方,有三排手持弩的武士俑,共204件。
他们先万箭齐发,压住敌人的火力,其后边紧跟着38路纵队的主力部队,在战车的推动和掩护下,身穿铠甲的肉搏战,在俑坑的两侧和后方,各有一排向南、北、西的武士俑,他们手持兵器,拭目以待,防止敌军的两面夹击和后攻,以保证主力部队的安全作战。
这支浩浩荡荡的秦军,正显示出秦始皇当年凭借着千军万马,内平六国,北击匈奴,建立统一霸业的威武气势,在他死后,他依然希望有一支强大的地下大军来保护自己不灭的灵魂。
因为秦人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因而死者生前享受的东西,死后仍要供奉到坟墓中去,秦兵马俑就是象征着保卫秦始皇灵魂的一支卫戍部队。
秦俑的出土,不仅为我们研究秦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工艺、科技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实物研究资料,而且,不论从制陶、冶炼、雕塑、艺术等方面来说,它都无愧为世界奇迹。
二号兵马俑坑是1976年4月23日发现的。
位于一号兵马俑坑的东端北侧。
两坑相距20 米,面积仅有一号坑的一半约6000平方米,估计可以出土陶制兵马俑1300余件。
木制战车80辆。
1994年3月1日开始发掘,10月14日以“边发掘,边展出”的形式对外开放。
目前您在二号坑看到的是考古发掘现场及遗址顶部木迹象和部分陶俑、陶马的出土的现状。
经过初步试掘已探明,二号坑平面呈曲尺形,东西最长处124米,南北最宽处98米,坑的东、西、北三面都有斜坡门道,如果说一号坑是一个以步兵、战车为主的长方形军阵,那么在二号坑里,你不仅会看到众多的战车、小规模的步兵,而且还会看到作战轻捷迅猛的骑兵和战马。
二号坑的军阵排列组合也比一号坑更为复杂,由四个方阵组成。
第一方阵是弩兵阵,是弓箭手屯居的阵营,位于俑坑北部的东端,是由174件身着轻装战袍的立射弓箭手和160件身穿铠甲的跪射弩兵组成。
作战时,立射俑处于军阵的前沿,跪射弩兵则位于军阵的中心,这样的编列方式与弩兵的作战特点有关,弓、弩的射击方法有立姿和跪射两种,为了避免误伤自己的人员,要求前无立兵,另外,弩张缓慢,临敌不过三发,为了弥补不足,必须轮番射击,才能使敌人无可乘之机,无法逼近,也大大增强了杀伤力。
第二方阵是战车方阵,位于俑坑的南半部,共八列战车,每列八乘,这是一个四马战车的军阵。
这个阵的特点是车后没有步兵跟随,这是一个新的发现,他们两两成双,体现了双车编组的战车对形。
这些都是研究古代战车的崭新资料。
第三方阵是混合军阵,位于俑坑的中部是由车兵、步兵、骑兵三个方阵组成的长方形军阵。
第四方阵是作战灵活的骑兵阵,位于俑坑的北半部共有骑兵108骑,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骑兵俑群。
古代兵书上有“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则多其弩”的作战原则,也就是说在地势开阔,易于进攻的地方运用的是大规模的战车和步兵,在地形险要,战车不易推动前进的地带则运用的是大规模的骑兵;在敌军压进形式危急的时候,就采用弓箭手阻击的方法。
这样一来,各个兵种都有自己的作战优势,相互配合获得理想的战斗效果。
如公元前260年,秦、赵的长平之战,秦军便是车、步、骑密切配合,用骑兵五千骑,把赵军切成两段,断绝粮草,竟歼灭赵军40余万,秦军大胜,成为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战例之一。
以上四个方阵形成了“大阵包小阵,大营套小营,阵中有阵,营中有营”的作战特点。
各个兵种既可以单独作战,又可以相互配合,遥相呼应,这充分体现了秦代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战术特征。
在这里,我们现在虽然暂时不能领略秦兵马俑多兵种作战的威武雄风,但我们在它北边的灯箱里,能够欣赏到二号坑出土的新兵种—骑兵、战马,还有最高的统帅—秦代大将军。
三号兵马俑是整个兵马俑坑中最小的一个,面积为520平方米,出土兵马俑最少,仅有陶马4匹,武士俑68件。
从队形排列来看,它与一、二号俑坑有所不同,在一、二号兵马俑坑里,我们看到的兵马俑全部整装待发,面向东方,目标一致,以强有力的作战对形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而三号俑坑的武士俑是面对面的相向排列,给人的感觉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是以警卫的对形排列。
三号坑分三个部分,又南面的南厢房、北面的北厢房和中间的车马房组成。
在南厢房的中部。
有一组陶俑排列的非常密集,呈环抱状,学者们初步认为这是三号坑的核心—议事厅的所在地,象征着当时统帅们在这里议事谋划的地方。
在北厢房里,除了有面对面的警卫武士外,中间还发现了大量的动物朽骨和一件残破的鹿角。
拒推测,被认为是当时祭祀、祷战的地方。
在古代打仗之前,当两军对峙时,军队的双方先在各自的军部里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杀猪宰羊供奉上天,祈求上天保佑他们在战斗中能取得辉煌的胜利,而这项活动往往都是在军部里举行,那么三号坑所发现的警卫对形,祭祀祷告的场所充分说明了三号坑的性质,是一个指挥部,古称“军幕”的所在地。
三号坑展示了秦军指挥机关的真实面貌。
这种既有“决胜与千里之外”的强大军阵,又有运筹于帷幄之中的领导机关,真是思虑周到,布局严谨。
学识渊博的美国基辛格博士看过秦兵马俑之后说:“中国秦代的军事水平比古罗马先进300年。
” 三座兵马俑基本呈“品”字形排列,他们既可以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恰好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军事集团,忠实地站立在秦始皇陵的东侧,象征着保卫陵园的卫戍大军。
它的发现引起了世界的轰动,1978年9月,当今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本馆之后,感慨地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这充分表达了外国元首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由衷赞叹,它不仅是奇迹,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秦陵彩绘铜车马 大家看到这个特殊的展厅,陈列的是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封土西侧20米处,出土的两乘距今二千二百多年前的大型彩绘铜车马。
这两乘车,原放在距地表
【第7句】:8米深的大木箱内,考古上称“木椁”。
由于年代久远,木椁腐朽,土层下陷,两乘车出土时均被压成碎片,前车出土时破碎为1325块,后车碎为1685块,经过考古工作者八年的精心修复,终于使这两乘车恢复了当年原有的风貌。
经研究表明,铜车马也是秦始皇的陪葬品,是秦代皇家车队的具体再现,它分为前、后两乘,是根据秦代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比例,用青铜铸造而成,并配有大量的金银装饰,车马造型雄奇,装饰豪华。
前面这辆车,称为“高车”,重达1061公斤,通常2057米,通高
【第1句】:68米。
在驾车人的左边,配有一把弓弩和许多的箭簇,车箱里面,还放有一面盾牌,这充分说明这是一辆保驾护卫的兵车,在秦代,驾车人的左边很可能有一武士,手持这些长弓利箭,担任警卫工作。
后面这辆车,称为“安车”,是供主人享用的,总重量达1241公斤,通常
【第3句】:17米,通高
【第1句】:06米,车厢分为前室和后室,前室有一个 坐的御官俑作驾车状态,后室为主人专用车厢,宽大舒适装饰华丽。
这两辆车的形制完全是真车的形状,车体结构和我们现在的车马有所不同,如果大家对农村比较熟悉的话,会发现马车的辕是双辕的,而秦代却市典型的单辕四马一车,这就构成了古代车制与现在车制的不同。
其次,我们看到每辆车四匹马的分工也是非常明确的。
中间的两匹马称为“服马”,也叫“辕马”,它们主要起到驾辕负重的作用,旁边的两匹马称骖马,是牵引拉车的,为了让四匹马并驾其驱,保持一定的距离,在两匹马的外侧,各有一个“胁驱”,胁驱顾名思义,就是威胁驱赶的意思,当骖妈在行进的过程中,如果向服马内靠,胁驱就会刺痛它,使他们不敢靠近。
如果骖马过于向外远离,中间的两根 绳就会把他们及时拉回,这样四匹马的距离不远不近相对固定,就能保持步调一致的拉车。
四匹马的造型也是神态各异、生动准确。
中间的两匹服马举颈昂首,目视前方,给人一种临阵待发的感觉,旁边的两匹骖马头部微微偏移,嘴巴微微扬起,给人一种阴昂嘶鸣、跃跃欲驰的情态。
据古书《相马经》记载,骏马的要求应是“头要大、眼要明、背要平、胸要厚、腿要长”。
这八匹铜马完全具备这些骏马的要求,他们各个耳若削竹,目似悬铃,头方肚圆,脊干平整,腿部的筋腱隐隐可见,达到了一种“静中欲动,呼之欲出”的强烈艺术效果。
铜车马的造型艺术不仅令人赞口不绝,而且制作工艺也是引人注目的。
如铜马头上的马络头,是采用24节金管和银管用子母扣连接工艺制作而成,在马络头上方十字交会的地方,有个销钉固定,如果把销钉取下来,马络头可以拆下来,也可以装上去,拆装非常自如,就象现在的坦克表链。
在每匹马下方,各有一个璎珞,我们现在的马头下方也有,大部分是红颜色的,起到装饰和美观的作用,这个璎珞看起来象麻线作的,其实不然,是用青铜采用低温拔丝而成的,每根丝的直径只有0.1毫米,作工非常的精细,在左右马骖头的脖子上各有个金银项圈,它是由42节金银管铸造而成,大家知道,金和银在比重和熔点上是不同的,常言道:“真金不怕火炼。
”说明金子的熔点比较高,而两种不同温度不同熔点的金属在两千二百多年前是怎样铸造而成的,其工艺如何
这还是一个迷,有待于今后的探讨和研究,这充分说明了远在二钱二百多年前,秦代人对这些复杂高难度的工艺就已经掌握,并灵活地运用在了铜车马的制作和组装上,反映了中国的科技水平,在当时整个世界范围来说,是先进的,位于前列的。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秦兵马俑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
欢迎下次大家在来。
。
谢谢````<\\\/SPAN>
兵马俑的导游词
兵马俑导游词讲解
【篇一:秦兵马俑导游词】秦兵马俑导游词大家好!我是梦幻旅行社的一名优秀导游.很荣幸,今天能带领大家一起去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游玩.那么现在我们就出发吧!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坑组成.今已建成博物馆.兵马俑排列成阵,气势壮观.兵马俑分将军俑骑兵俑武士俑陶马等.馆内还展出了大型彩绘铜车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古长安往日的辉煌.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目的地----一号坑.一号坑在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大,东西有230米长,南北有62米宽,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呢!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6000多个呢!那么现在我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类型众多的兵马俑吧!请大家在游览过程中不要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破坏公共文物等看!这就是将军俑.它身材魁梧,头戴鹤冠,身上披着铠甲,手里还握着宝剑,看它那若有所思样子,好像在考虑如何打退匈奴大军呢!那个兵马俑名叫武士俑.它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上还穿着前端向上翘的战靴,手里还拿着兵器,瞧他那神气的样子,准能把敌人吓的屁滚尿流!看这个身披铠甲骑在马上的青年,就是骑兵俑,他手持弓箭好像在等将军一声令下,就去与匈奴大军作殊死拼博!这个兵马俑是陶马,它的大小跟真马差不多
【篇三:兵马俑导游词全】一个地下军队的指挥部
搜集一段兵马俑的导游词,把它写下来.30字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到兵马俑坑。
我先来介绍一下这里:秦兵马俑,秦始皇陵的陪葬陶俑。
秦始皇陵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东约5千米处,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地势险峻,环境优美。
好了,我就先介绍到这里,现在,请大家自由参观。
秦兵马俑的导游词50字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将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
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酉安市东35公里处,从喜来登酒店坐车到那里大约需要50分钟时间。
自秦兵马俑博物馆于1979年10月1日开馆至今,已有为效众多国家的党政首脑都参观过这个博物馆,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不远干里来参观这个人类奇迹。
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留言说过:“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
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也说;“这是真正的奇迹。
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到这里看一看。
”从这些高度凝练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秦俑的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
下面,我想把秦始皇这位成就一代伟业的历史巨人介绍给诸位,以便使大家能对秦始皇兵马俑和与之相关的历史有一个较详尽的了解。
谈秦兵马俑,必须先介绍一下面赢政。
公元前259年,一代伟人赢政诞生了。
13岁时,其父死后.他继承了王位。
按照泰国惯例.国王在22岁举行过“加冕礼”以后,才可以亲自执政。
当时.秦国的大权仍攀握在太后、相国吕不韦、宦官谬瘪(160 6i)手中。
特别是螺贞.手握大权,炙手可热,他见宛改逐渐长大,便阴谋叛乱.夺取政权。
公元前238年,22岁的赢政去故都雍城纳新年宫举行加冕礼。
谬酉在从霸年宫回咸阳的路上埋下伏兵,准备将赢政杀死。
当赢政察觉此事后,凭优势兵力订败锣盔,将其生擒并车裂致死。
赢政亲致以后.以吕不韦放纵嫁亮为名,放逐日不韦。
吕不韦后来饮毒洒自毙。
这样,赢政顺利地消灭了政权内部的两大敌对势力,巩固了自身的地位。
没办法,已经缩减到很少了。
兵马俑的导游词.
我是学旅游管理的,建议你搜集资料自己写一份,自己写的东西有感觉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187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