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天津教堂导游词

天津是一个文化古城,请写一篇导游词,完整地介绍天津。

天津(Tianjin),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永乐初年(公元1403年),为燕王朱棣所起,因这里是他到京城夺取帝位时的渡口,所以起名为天津,意为天子渡河的地方,自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正式设卫建城。

翌年设天津左卫,转年又增设天津右卫。

清顺治九年(1652年),三卫合一,归并于天津卫。

  天津,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是中国仅次于上海、北京的第三大城市;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

中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的三大中心之一,是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北方国际物流中心。

  经历600余年的沧海桑田,特别是近代百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

“近代百年看天津”,成为世人共识。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环渤海湾的中心,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扼守京畿。

天津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北部的渤海湾,拥有中国第四大的工业基地、第三的外贸港口。

有超过1000万人居住和生活在天津地区。

天津解放前为亚洲第二大城市,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的天津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天津逐渐背上了过去的包袱,没有及时实现发展的转型。

在经济上一度落后于其他城市。

  自从2006年滨海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政策,2008年10月国务院批复天津滨海新区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天津重新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2009年11月1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使得天津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代。

天津将承办2012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

  拼音:Tiānjīn   注音:ㄊ一ㄢ ㄐ一ㄣ ㄕˋ   经纬度   位于北纬38°34"至40°15",东经116°43"至118°04"之间。

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10分,东经117度10分。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辖区   16个。

天津市共辖13个区、3个县(静海县、宁河县、蓟县)。

   天津行政区图  乡镇240个   政府 地铁站的风景  天津市政府位于河西区。

市委书记张高丽,市长黄兴国。

  面积   全市面积11,7

【第60句】:26平方公里(中国省级行政区第30名)。

市区面积43

【第34句】:72平方公里。

建成中心城区面积530平方公里,滨海新区城区面积350平方公里。

天津市南北长189公里,东西宽117公里,海岸线长156公里。

  海拔   天津市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城市,全市一般海拔2-5米。

最北部燕山南麓的低山丘陵区海拔在100-500米之间。

九山顶为天津市最高点,海拔10

【第78句】:5米。

  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1293万(2010年,中国省级行政区第27名),其中本市户籍9

【第68句】:87万。

人口密度861人\\\/平方公里(中国省级行政区第5名)。

城镇人口7

【第83句】:83万人,占全市人口

【第75句】:15%。

全市人口出生率

【第8句】:13‰,人口死亡率

【第5句】:94‰,人口自然增长率

【第2句】:19‰(2008年末)。

  民族   天津市拥有中国56个民族中的50个。

人口最多的为汉族,占全市人口的97%。

少数 民族人口

【第30句】:38万人,少数民族主要为回族(2%,172358人)、满族(0.6%,56555人)、蒙古族(11331人)、朝鲜族(11041人)。

50人以下的少数民共有26个。

  宗教   天津市主要宗教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全市教徒共

【第26句】:7万人,宗教职业人员近200人。

  时间   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

UTC+8。

  汽车号牌   津A、B、C、D、E(出租车)、F、G、H、J、K、L、M、N、   O(政府牌照)。

  地区生产总值   初步核算,2010年天津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10

【第8句】:85亿元,比上年增长

【第17句】: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

【第49句】:48亿元,比上年增长

【第3句】:3%;第二产业增加值48

【第37句】:57亿元,比上年增长

【第20句】:2%;第三产业增加值41

【第21句】:78亿元,比上年增长

【第14句】:2%。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

  新天津站(3张)  人类发展指数   0.855(高,2005年,中国省级行政区第6名,次于香港、台湾、上海、澳门、北京)。

  市花   月季   市树   绒毛白蜡  编辑本段天津市情  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

天津全景  [1]天津是华北一大工业城市,油气、海盐资源丰富,又有一定的工业技术基础,现有工业门类多达一百五十四个,综合性较强。

天津又是华北重要商业中心和口岸城市,许多产品销往全国,而以华北,华东,西北为主销地区。

国外同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天津还是我国北方重要港口,是首都北京的出海门户。

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具有先进的电信通信网和便利的邮政网。

[2]天津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包括独乐寺、大沽口炮台、望海楼教堂、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等。

天津的城市建筑独具特色,既有雕梁画栋、典雅朴实的古建筑,又有众多新颖别致的西洋建筑。

有英国的中古式、德国的哥特式、法国的罗曼式、俄国的古典式、希腊的雅典式等,天津人通常把这些西洋建筑称之为“小洋楼”。

故天津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

  天津,位于东经1

【第17句】:2°,北纬

【第39句】:1°,海拔2~5米。

在华北平原东北,北屏燕山,东临渤海。

是华北平原的最低点和海河水系的汇流处,素有“渤海明珠”之称。

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3℃以上,年降雨量为500~700毫米。

一般认为天津是中国第三大城市。

接邻省市:河北、北京。

隔海与山东、辽宁相望   天津是北方大端口,世界十大港口之一,环渤海地区的经济、金融中心,三北(东北西北华北)的主要出海口,首都的海上门户,工商业都市。

工业产值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

电子、冶金、石化、汽车、纺织等轻重工业发达。

2002年天津的国内生产总值达20

【第51句】:2亿元。

  天津人口  根据《天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天津市常住人口为12

【第93句】:8224万人。

其中,男性人口为6906858人,占

【第53句】:38%;女性人口为6031366人,占

【第46句】:62%。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0-14岁人口为1267508人,占

【第9句】:80%;15-64岁人口为10568370人,占

【第81句】:68%;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02346人,占

【第8句】:52%;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261628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67229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935959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20587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编辑本段语言特点  天津方言,不是天津地区的方言,而是特指以天津旧城为中心的一个尖朝南,底朝北的三角形方言岛内人们所说的土语,即天津话。

这个方言岛以北的居民,语言接近北京话,东北一带接近唐山一带方言,西南和东南则接近静海方言。

因此,这个方言区内的语言与“岛”周围的天津土语有很明显的区别。

  天津是中央四大直辖市之一,简称津,又称津沽、沽上、直沽、丁沽、津门、三津、瀛津等。

天津市位于北纬38°34"至 40°15",东经 116°43"至118°04"之间,地处我国华北平原的东北部, 海河流域下游。

它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南北长189  公里,东西宽117公里,总面积119

【第19句】:7平方公里。

从市中心计算,天津距北京137公里,为首都之门户。

望海楼教堂的导游词 急需 要交的 有重赏

三岔河口 永乐桥(也叫慈海桥) 大悲院 望海楼教堂 狮子林桥 玉皇阁 古文化街 金汤桥 北安桥 音乐公园 意大利风情区 大沽桥 解放桥 天津站 保定桥 利顺德大饭店 我也是今年考导游证的学生 这是我们老师给我们总结的 其中各个桥要说 其他海河两边的景点可以挑着说 不用全都说那样时间会超过8分钟的 加油

谁有2011天津导游口试的导游词范围啊,拜托拜托,马上就要考了

三岔河口 永乐桥(也叫慈海桥) 大悲院 望海楼教堂 狮子林桥 玉皇阁 古文化街 金汤桥 北安桥 音乐公园 意大利风情区 大沽桥 解放桥 天津站 保定桥 利顺德大饭店 我也是今年考导游证的学生 这是我们老师给我们总结的 其中各个桥要说 其他海河两边的景点可以挑着说 不用全都说那样时间会超过8分钟的 加油

导游的开场白 要英文的 亲

大家都是第一次来庐山吧?有没有谁之前来过庐山呢?在上庐山之前,我想问一下大家,在你们心目中,庐山是怎样一座山呢?有没有谁能告诉小夏?风景名山?文化名山?避暑明山?都对,但又都不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庐山是一座集风景名山,避暑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教育名山,政治名山,建筑名山于一体的山,这么多的名山都集合在一座山上,这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大家刚才所说的只是庐山几个名山中的一个,并不能详细的把庐山概括出来,所以说你们的回答是对,也是不对的。

那我们庐山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山呢?其实,我们庐山它并不只是一座山,它还是一座城,因为在庐山上面有一个独立的小镇,叫做牯岭镇,它位于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是庐山的政治、经济、旅游中心,我们的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就设在牯岭镇上, 城在山中,山在城中,这座云中山城, 是一个比县大一点比市小一点行政区,山上常住的居民有1万5千人,这还不包括在庐山做生意的人,如果再加上每天来庐山的游客,可以说牯岭镇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城市。

在牯岭镇上,城市里该有的,在这里都有,城市里没有的,庐山的牯岭镇这里也有,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等我们今天的行程结束后,大家不妨去庐山的天街牯岭街去逛逛,看看我们庐山这座山城美丽的夜景! 庐山的名气,不仅因为庐山是一座风景名山,还因为庐山它还是一座文化名山,早在《禹贡》.《山海经》等古书中,就有关于庐山记载,只不过那时候的庐山还不叫做庐山,而是叫做南障山、天子都,敷浅源,名字很多。

有人肯定会问小夏,那庐山是为什么叫做庐山呢?这和一个传说有关系,相传,在商周时期,有一个姓匡名俗的人,非常的爱慕仙术,于是和几个好友相约,一行七人来到敷浅源结庐炼丹。

当时的周定王,非常的欣赏匡俗等人在文治武功方面的才华,想请他们下山辅佐朝政。

于是派出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来到了敷浅源,请匡俗等人下山。

使者来到敷浅源后,是山上山下走了个遍,并没有找到匡俗等人的下落,没有办法,只好向当地的农民、樵夫询问,才知道匡俗等人早已经得道成仙了,唯庐独存,也就是只剩下他们炼丹时所住的草庐还在。

从此,人们就把匡俗等人留下草的山叫做庐山、匡庐。

这就是我们庐山得名的由来了。

最早关于庐山的记载,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予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

从这句话里面我们可以看出那时候的庐山已经非常的有名气了,因为司马迁并没有对庐山做过多的解释。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都喜欢上庐山游玩,吟诗作对。

东晋时期,田园诗的创始人陶渊明、山水诗的代表人物谢灵运,在庐山写了许多的诗,陶渊明诗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指的就是庐山。

到了唐代,李白、杜甫、张九龄、孟浩然、王维,白居易等文坛重量级的人物几乎都到过庐山。

像李白就在庐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宋代的时候,又有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朱熹、陆游、文天祥名人来到庐山,给庐山下许多优秀的诗篇。

像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就是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写的。

明代的时候,庐山更是一座上到帝王,下到平民百姓都喜欢的名山,明代到庐山的名人有,朱元璋,、解缙,大才子唐伯虎等。

到了清代的时候,上庐山的名人是更多,像清代的诗人袁枚,散文家姚鼐(nai),李鸿章、康有为等。

民国慕名来到庐山游玩的名人有,林语堂。

徐志摩、胡适、张大千等。

解放后,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几乎都来过庐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都上过庐山。

可以说,庐山是一座文化内涵十分丰厚的名山清代的黄宗羲把庐山喻为南北东西诗章交汇口。

有人统计过,从西汉司马迁南登庐山到解放后的2200多年来,有1500多人登临过庐山,留下的诗词有4000多首。

我们都知道,只要是山,大部分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宗教,像五岳、武当山等是道教名山;峨眉山,五台山等是佛教名山。

我们庐山也是一座宗教名山,东晋时期的慧远大师来到庐山建东林寺,在庐山创建了净土宗,使得庐山成为当时中国佛教文化的第二中心。

说道净土宗我想大家并不是很熟悉,在佛教刚传到中国的时候,一般只有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能信仰佛教,因为那时要信仰佛教,必须熟悉那些经文。

但是净土宗就不一样了,它的要求很简单,只要你不停的念南无阿弥陀佛,直到离开人世,就能成为不同级别的佛,从而到达西方极乐净土世界。

因为这种修炼方法简单易行而广为流传。

到现在净土宗在日本还是很盛行,并且还经常派人来东林寺朝拜取经。

胡适曾说,庐山东林寺是中国佛教化和佛教中国化的代表。

可见庐山对中国佛教的影响有多大。

从外国传来的佛教都那么的热闹,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也不甘寂寞,南朝著名的道士陆修静,来到庐山,在庐山建了座简寂观,在这里炼丹采药,并编写了大量的道教书籍,奠定了我国道教道藏的基础。

到了近代,庐山又有了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来到庐山发展,在庐山建立了自己的寺庙教堂,所以在我们庐山有这么一句话,庐山六大教,名山找不到。

所以说我们庐山是一座宗教名山。

在我们庐山,有一座天下书院之首,海内属于第一的白鹿洞书院,它和湖南的岳麓书院、河南的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并称为天下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下,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曾在庐山白鹿洞设庐山国学,这是庐山建书院的开始,也是白鹿洞书院的前身。

到了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来 到庐山,重建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并亲自任教,订立了《白鹿洞书院教条》,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样式,也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

在古代,白鹿洞书院的地位相当于现在中国的清华、北大的地位,这就是为什么庐山也是一座教育名山的原因了。

前面小夏说了,庐山不只是一座山,还是一座城,这座城的建造者并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给建的,而是外国人给建。

最早在庐山上面,并没有什么建筑,只是散落着几个寺庙道观,没有真正的居民。

1958年天津条约的签订,使九江也被设为通商口岸,有许多的外国人来到九江经商传教,1885年,一个俄国的传教士了解到庐山是一个逃避胜夏酷暑的好地方,就在庐山脚下的马尾水九峰寺租了半间禅院和一些菜地,并且给了当时寺庙的主持汇东和尚50块大洋,相约第二年再来住上几个月。

50块大洋在当时是蛮多的,这件事很快就被附近的乡里知道,乡里人就找借口说:红头发、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国人在这里居住,有伤于风化,对风水不好!纷纷到县衙去告状,汇东害怕官府降罪于他闻风而逃。

就在这不久,一个英国的传教士也来到九峰寺要租地,当时的汇东已经逃跑了,换了个主持叫继慈,继慈和尚怕惹上这件事不肯租地。

英国人没有办法就百般纠缠,继慈和洋人语言不和吵了起来,英国传教士没有办法,只好向其他地方去租地,祖宗基业,不能随便向外国人出让,几处求购都被乡里的人告发而终止。

可是,这个英国传教士并不甘心,心情郁闷的他跑到庐山的山上游玩,发现庐山山上的长冲河一带的景色非常的美丽,是一个避暑疗养的好地方,为了买到这块地,英国传教士吸取前几次的教训,把自己英国人的姓名改为中国人的姓名,叫李德立,又通过了第三者中国传教士戴浩臣和德化县举人万和庚的撮合,用两百元的银器贿赂了九江县的县令盛富怀,买地和贿赂一起花了500元左右的银元,买到了庐山牯岭长冲河一带500亩的山地,盛富怀以为是姓李名德立的人,草草的签了协议,就这样,庐山以差不多一块钱一亩的价格买给我外国人。

当然,这件事并没有就这样结束,有人知道这件事后马上就向朝庭告发,江西巡抚也亲自过问了这件事,并且抓了几个促成这件事的人,盛富怀听说后畏罪吞金*了,这个案件也就只能不了了之。

不过我们中国人能不了了之,英国人可不干,我们都知道,当时的清政府是十分软弱的,这个案件到最后,也就是1895年的时候,结果是和英国驻九江的领事签订了出买庐山土地的《牯牛岭案十二条》,规定牯牛岭长冲河一带永远租给英国人李德立,使得买地合法化。

李德立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买地合法化后,李德立马上成立了牯岭开发公司,把土地划分为

【第3句】:7亩为一号,在南京、上海、武汉等地登报出售,一号地是300元钱,没有几年就卖完了,饱饱的挣了一把。

这件事对外震动很大,之后,很多外国人都来掠夺庐山的土地,1897年,俄罗斯牧师尼娑,买到庐山芦林地域。

1898年,美国传教士海格恩买到牯岭医生洼地段,1914年,法国人樊体爱租到庐山狗头石地段,接着又是德国的、意大利的,西班牙、葡萄牙的,等十八个国家的人来到庐山购买土地,建造了各个国家不同风格的别墅。

到现在,庐山还有不同国家不同建筑风格的别墅800多栋,有着万国别墅群之称,所以庐山又是一座建筑名山。

其中的代表有老别墅和美庐别墅,老别墅现在被开发成庐山近现代历史馆,里面一共有六栋别墅,每一栋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大家只要有解这些故事后,才会更加深入的了解庐山。

美庐别墅是蒋介石和宋美龄居住过的别墅,也是蒋介石1934年至1948年夏季办公的地方。

1959年,毛主席上庐山开会时,也在美庐别墅住过,1961年,毛主席和贺子珍最后一次见面时,就是在美庐别墅。

在我们庐山有这么一句话:庐山一大怪,国共两党住一块。

说的就是蒋介石和毛主席都在美庐别墅住过。

现在美庐别墅主要是展览了一些蒋介石和宋美龄留下来的旧物。

无论是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很喜欢庐山,这和庐山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是分不开的,其实 ,这里面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那就是庐山是它还是一座避暑名山。

庐山的最高峰是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我们都知道,山每升高100米,气温就要下降0.6度,庐山山上的牯岭镇海拔在1000米左右,也就是说庐山上面要比山下低到6度左右的温度,再加上庐山植被繁茂,空气清新,整个庐山就像是一个天然的大空调,夏天的时候,非常适合避暑疗养。

当然了,正因为庐山是一个天然的大空调,所以庐山上面的酒店都是没有空调的,即使有,也是为了评星级所用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了,我们晚上入住的酒店空调是不开的,如果大家一定要开空调的话,是要另外收钱的,40块钱钱一位。

说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很想知道庐山的真面目啊?其实,当年苏东坡之所以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并不是因为他在深山中,而是和庐山的天气有关,庐山是一个多云雾的天气,一年365天中,庐山有200天左右是云雾天气。

苏东坡上庐山时刚好遇到的是云雾天气,什么都没有看见,所以他不由的感叹说:哎,这么大的雾,什么都看不见,连庐山是什么样都不知道。

不过人家毕竟是诗人,虽然什么都没有看见,但还是写下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千古绝句。

我们庐山的天气啊,就像是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说不定一会儿就下雨了。

所以说,我们在一定要准备好雨具,以防万一。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2156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