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滕王阁导游词中英文对照

滕王阁写一篇导游词

黄鹤楼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千古名楼黄鹤楼观光游览。

我是大家本次行程的导游谭莉,这是我的工作证,旁边的这位就是为我们今天的行程一路保驾护航的司机刘师傅。

与各位嘉宾的相知相遇,我感恩与黄河楼的牵引。

我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能够玩的开心玩的愉快。

下面请大家把开心交给我,把安心交给司机。

黄鹤楼是武汉乃至湖北的标志性建筑。

来到武汉,无论你是乘船漫游于长江之上,还是乘火车经过京广铁路线,只要一抬眼,便可以看到为然耸立的千古名楼。

黄鹤楼坐落于长江南岸的蛇山上,自古就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与江西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它始建于公元223年,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间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于1981年重建,85年落成的。

您看,从外观来看,黄鹤楼的主楼共五层,黄瓦红柱,金碧辉煌,煞是壮观。

那么大家知道黄鹤楼事如何得名的吗

别着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鹤楼去一探究竟。

走进了大厅,最引人注意的就要数这幅《白云黄鹤图》了,它取材于驾鹤登仙的古神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大家请看画面上的这位仙者,他口吹玉笛,俯视人间,似有恋 恋不舍之情,下面黄鹤楼的人群或把酒吟诗,或载歌载舞,大有祝愿仙人黄鹤早返人间之意。

底下还盛开着许多梅花,因为梅花是武汉市的市花,作者也是借此说明黄鹤楼锁车的位置。

其实在这幅壁画的后面还有一个传说故事,给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古时候,有个姓辛的人在黄鹤山头卖酒度日,一天,有个衣衫褴褛的老道蹒跚而来,向他讨酒喝,辛氏虽本小利微,但为人忠厚善良,乐善好施,他见老道非常可怜,就慷慨应允。

以后,老道每日必来,辛氏则有求必应,这样过了一年多。

有一天老道忽然来告别说:“每日饮酒无以为酬,只有黄鹤一只可借,聊表谢意。

”说罢,他拾起地上的一片桔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对辛氏说:“只要你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跳舞,为酒客助兴。

”,说完后老道就不见了。

辛氏拍手一试,黄鹤果然一跃而下,应节起舞。

消息传开后,吸引了远近的游人都来饮酒,酒店的生意大为兴隆,辛氏因此而发了财。

十年后,老道突然出现在酒店,对辛氏说:“十年所赚的钱,够还我欠的酒债吗

”辛氏忙道谢,老道取下随身携带的铁笛,对着墙上的黄鹤吹起一只奇妙的曲子,黄鹤闻声而下,载着老道飞走了。

辛氏为了感谢老道在原地盖起了一座高楼,取名黄鹤楼。

实际上,黄鹤楼楼名的真正由来,主要是因山得名。

因为黄鹤楼最初建在佘山的第一座山峰黄鹄矶上,古代的鹄与鹤事通义字,所以人们常称黄鹄矶为黄鹤矶,黄鹤矶上所建的楼就被称为黄鹤楼了。

好,下面再请大家和我一起上楼去游览。

这里是一楼半的跑马廊。

现在大家也许已经注意到了,黄鹤楼外观为五层,但里面却不是这样,它实际上有九层。

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称单数为阳数,“9”为阳数之首,又与汉字长久的“久”同音,有天长地久的意思。

在这个跑马廊里主要是陈列一些名人字画,供大家观赏。

各位朋友,来到了黄鹤楼的二楼,我们就可以看到黄鹤楼的历史,先请看这幅题为《孙权筑城》的壁画,再现了当年修建黄鹤楼时的历史背景。

赤壁之战后,刘备借荆州,取四川,势力大盛,却不肯归还荆州。

东吴大将吕蒙用计杀了关羽,夺回荆州后不久,刘备亲率十几万大军伐吴,孙权知道战事不可避免,便一面向魏称臣求和,一面集中力量对付刘备。

为了就近指挥这场大战,孙权在长江边上依黄鹤山之险筑夏口城,并在城头黄鹤矶上建楼作观察瞭望之用,这便是最初的黄鹤楼。

大家再看中间的《黄鹤楼记》,论三大名楼,黄鹤楼排在首位,而论楼记,最没有名的就属黄鹤楼楼记了。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篇是从十多篇楼记中选出的,它偏重于写实景,整篇文章不足三百字,但却写清了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建筑形式、传说以及人们在黄鹤楼上活动的情形。

另外在这里还展出了历代黄鹤楼的模型,共有六个,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黄鹤楼饱经了历史的沧桑。

我们现在这个黄鹤楼就是以清同治楼为雏形重新设计建造的。

好了各位朋友,下面我们就要登上黄鹤楼的顶楼了,看看在那里各位是不是也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呢

大厅里展示的这是一组题为《江天浩瀚》的组画,面积达99平方米,是全楼中规模最大的,它由十幅金碧重彩画组成,表现了长江的自然景观和文明史话渊源。

从这里放眼望去,武汉三镇尽收眼底,或俯瞰,或眺望,一片绮丽风光,令人赏心悦目。

黄鹤楼坐落在蛇山头,由于这列山丘东西延绵,形似长蛇,俗称蛇山。

隔江对岸的则是汉阳的龟山,由于地层错动和大江冲击,造成龟蛇两山隔江对峙的独特地貌,长江大桥则把两岸山系连成一体,这样,东西延绵的莽莽山岭和南北穿行的浩浩长江在武汉大地上划了一个巨大的十字,黄鹤楼正好在这个交点旁。

东望则又是一番景象,山岭延绵起伏,湖泊星罗棋布。

在我们现在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之东是双峰山和洪山,这两座山是武汉市的宗教胜地,其间有几处著名的道观及寺庙。

再往东,则是著名的东湖风景区和武汉市文教区,一些著名的大专院校都集中在这里。

各位朋友,美好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黄鹤楼之旅就到此结束了。

希望我的讲解能够加深大家对黄鹤楼的印象,衷心的期待您的再次光临。

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以上文章仅供参考。

谁能写100字到150字《岳阳楼记》的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

您现在所到达的是风光之秀丽迷人的洞庭湖附近。

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跨湖南湖北两省。

素有古人常来与此,留下千古绝唱的美是美句。

如孟浩然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刘禹锡的<望洞庭>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等千古名句。

在这里雄伟壮观的岳阳楼才真正名扬天下

由同样受贬才华横溢得范仲淹记述了一篇《岳阳楼记》,才使其流芳千古

好了,下面就请大家漫漫欣赏这美丽的大好景色吧

求黄鹤楼英文导游词阿

我给你介绍吧: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宫苑。

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230公里。

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

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避暑山庄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兼具南秀北雄之美,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

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英文名称:The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Temples, Chengde),于199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200-011)。

避暑山庄与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这四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的园林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

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

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

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

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有八个北海公园那么大。

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同时又具有不同风格的强烈对比,避暑山庄朴素淡雅,其周围寺庙金碧辉煌。

这是清帝处理民族关系重要举措之一。

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英文名称:The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Chengde),于199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200-011)。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承德避暑山庄,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宫,位于河北省境内,修建于公元1703年到1792年。

它是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它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

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的历史遗迹。

当年康熙皇帝在北巡途中,发现承德这片地方地势良好,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又直达清王朝的发祥地--北方,是满清皇帝家乡的门户,还可俯视关内,外控蒙古各部,于是选定在这里建行宫。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在此大兴土木,疏浚湖泊,修路造宫,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建成36景,并建好山庄的围墙。

雍正朝代暂停修建。

乾隆六年(1741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又继续修建直至完工,建成的避暑山庄新增加干隆36景和山庄外的外八庙,形成界墙内约占地564公顷,其规模壮观,是别具一格的皇家园林,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古代园林建筑杰作.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

避暑山庄兴建后,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此处理军政要事,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

这里发生的一系例重要事件、重要遗迹和重要文物,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

每年秋季,皇帝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之目的。

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2l座行宫,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自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动工兴建,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最后一项工程竣工,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历时89年。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为鸟的天堂写一段导游词100字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敦煌莫高窟游记   文 \\\/ 西河居士 怀着对敦煌的憧憬与神往,在经历了茫茫戈壁的长途跋涉后,当我醒过神来的时候,终于明白自己已经站在了敦煌莫高窟面前,真想大声高喊:我来了。

但是,出于对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敬仰、也出于对如来佛祖的敬畏,我只能默默地、虔诚地审视着这颗点缀在茫茫大漠之中的人间明珠。

  步入寺区,环顾一下,莫高窟周围是戈壁、沙漠、不毛的秃山,而这里却独具一片青翠,泉水叮咚,树木繁荫,不能不让人感到神奇。

首先映入眼帘的“大牌坊”雄伟壮丽,气势不凡,坊额上“石室宝藏”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系于右任先生题写。

敦煌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保存之完整,以及艺术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

汉唐雄风吹拂着敦煌,丝路驼铃吟咏着敦煌。

“敦,大也,煌,盛也。

”莫高窟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上下五层,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洞窟里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那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莲花砖,烘托出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

莫高窟始凿于公元366年,从隋至元,历代多有增建,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是一个有1600余年历史的旷世奇葩。

现保存有从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个朝代的洞窟492窟,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15尊。

其中壁画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规模宏大、题材广泛、艺术精湛无与伦比。

壁画内容有佛像、佛教史迹、经变、神话、供养人等题材和装饰图案。

窟中飞天壁画最为传神,飞天飞绕在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

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彩带,使飞天飞得多么轻盈巧妙、潇洒自如、妩嵋动人。

洞窟的佛像造型精美、栩栩如生,大小不一,最高的43。

5米,最小者高不盈尺。

造像为泥质彩塑,神态各异。

1900年发现了著名的藏经洞,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精品震惊天下,同时也开始了外国强盗抢偷洞窟文物的丑恶历史。

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随着电影《敦煌》的放映,使得敦煌更加驰名,来此游览的人也越来越多,许多外国游客专程前来观瞻。

有一位学者看后感慨地说:“看了敦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  现在,当魂牵梦绕的奢望终于变为现实的时候,面对无边大漠,面对苍凉遗址,万般感触涌上我的心头。

我感慨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感慨帝国列强的凌强欺压与野蛮掠夺,感慨辉煌的过去逝者如斯,感慨今日之中国正在谱写着新的华章

敦煌莫高窟的导游词(转载)作者:李子栗子梨    大家好

我就是本次“敦煌之游”的导游,我姓肖,大家叫我肖导好了。

今天,我就带大家游览具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

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

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

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

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

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

1905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

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数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08 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在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

1911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盗走约九百余卷。

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

在运输途中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

“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写的世欲文书,它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那么藏经洞是什么时候、为何密封的呢

一说是:十一世纪初,西夏侵入敦敦煌时为了保护经典而藏;一说是:不用但又不能丢弃的神圣经典存放;再一说是:为了防止伊斯兰教徒破坏而藏。

后来收藏了这些经典的僧侣,逃的逃了,还俗的还俗了,死的死了。

直到本世纪初发现这个洞窟为止,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下面我带大家去参观328窟,这个洞窟的精彩所在为塑像,在进入洞窟前,就彩塑的大致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莫高窟的彩塑有圆塑、浮塑、影塑等几种形式。

小的不足盈寸,最大的高

【第34句】:5米,是世界第四大佛。

一般的塑像都是用木头搭架,上面缠上麦秆、谷草、芦苇、麻丝等,然后用特制的粘涂塑,整形雕刻,最后上彩绘画的。

塑像主要有四大类:(1)佛像,包括释迦、弥勒、药师、阿弥陀以及三世佛、七世佛;(2)菩萨像,包括观音、文殊、普贤及供养菩萨等;(3)弟子像,包括迦叶、阿难;(4)尊神像,包括天王、力士、罗汉等,另外还有一些鬼神、神兽等动物塑像。

由于制作年代不同,风格也截然不同,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秀骨清像”、“曹衣出水”和唐代的“吴带当风”等风格,充分地体现了当时的艺术巨匠超凡的想象和高超的思维。

 塑像是石窟的主体,多为1佛2菩萨的组合,前期的粗壮而逐渐演变到后期的清瘦。

隋、唐以来出现了一铺七身或九身的群像,也出现了大的造像,如148窟和 158窟的两身长16米多的涅槃像 时光飞逝,我的讲解完毕了。

下面请大家自由活动。

在活动之前,我还是那句老话:请大家保护环境,珍惜莫高窟的每一寸土地。

她不仅是游览名胜地 ,还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好,12点到这里来集合。

我们到旅馆去吃中午饭。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2445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