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特别的吉安导游词

江西省泰和县城的导游词

泰和县位于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吉泰走廊,[1] 与吉安主城区间已经实现公交一体化并规划建有吉泰走廊轻轨,是组成百万城镇人口“大吉安”的南翼副中心。

泰和不但是一座有着1800多年建城历史的庐陵文化历史名城,而且还是光荣的中央苏区县,享受《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苏区财税优惠政策。

时速350公里\\\/小时的昌吉赣客运专线设有高铁泰和站,普铁泰和站是京九铁路上最大的县级火车站,泰和东站是铁路货运三等站,此外吉衡铁路、吉泉铁路也经过泰和;民航泰和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一百万人次,年客机起降能力12821架次,年货邮吞吐能力3500吨;千里赣江横贯泰和注入长江,千吨级TEU集装箱货轮可常年通达泰和港集装箱码头;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南车水电站、老营盘水电站、石虎塘航电枢纽为泰和提供了清洁能源;319国道、105国道、泉南高速公路、泰井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泰赣高速公路、吉安绕城高速公路(在建)在泰和纵横交错,为此省交通厅在泰和专门设立泰和高速公路管理处。

目前泰和形成了老城区、龙江新区、工业园区、滨江新区的“四大片区”城市发展格局。

泰和位于吉泰平原(吉泰盆地)腹地,东南邻闻名全国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和将军县兴国县,[2] 西南毗遂川县、万安县,西接有着 “共和国的奠基石”、“中国革命摇篮”之称的井冈山市、[2] 永新县、北与吉安县相连,东北连青原区。

假如你是小导游,请写一段导游词,为外地游客介绍家乡的一处景点。

(湖南)

大家好,欢迎到云南玉龙雪山游玩。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个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于丽西北,呈南北走向,东西宽约13公里,南北长约35公里,与哈巴雪山对峙,汹涌澎湃的金沙江奔腾相间。

金山13峰,峰峰终年积雪不化,如一条矫健的玉龙横卧山了巅,有一跃而八金沙江之势,故名玉龙雪山”。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导游词10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宁冈,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中国革命进入低潮。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湖南改组省委,并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许多人纷纷响应,很多有志青年也加入了进来。

在攻打中心城市受挫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机立断,毅然改变原定部署,决定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

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建立革命政权和赤卫队。

与此同时,经过团结、教育、改造工作,将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自卫军编入工农革命军。

至1928年2月底,包括宁冈全县,遂川西北部,永新、酃县、茶陵等县部分地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成。

4月,朱德、陈毅率领工农革命军由湘南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改称红军第4军。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5月,组成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别委员会;接着成立了袁文才任主席的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

红军在赤卫队和人民群众配合下,接连打破了江西国民党军的多次“进剿”。

至6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拥有宁冈、永新、莲花3个县,和遂川、酃县、吉安、安福等县的部分地区。

之后,又打破了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两次“会剿”。

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5军主力到达井冈山,同红4军会师。

此后,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根据地不断扩大。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后,留下一部红军坚持井冈山的斗争。

工农革命国要在井冈山落脚,不得到袁文才、王佐的允许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事情并不那样简单。

他们两人虽然参加过大革命,袁文才还是共产党员。

但他们对前来的这支工农革命军毕竟没有多少了解,还担心这支比他们力量大得多的部队上山会不会火并山寨,夺取他们原有的地盘,心中难免存有疑虑。

在古城会议期间,袁文才的代表曾表示:可以接济工农革命军一些给养,但请工农革命军另找高山。

怎样说服和争取这两支农民武装

毛泽东选定先从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袁文才入手,再通过他去做王佐的工作。

他从袁文才的代表陈慕平的谈话中已经知道,他们最看重枪,人可以少一个,枪却不能少一支。

袁部有一百五六十人,只有六十支枪。

于是,毛泽东向前委提议,准备一下子送他们一百支枪,将袁文才的全部人员都武装起来。

前委成员听到这个大胆的设想,有的人表示怀疑,余洒度坚决反对。

经过毛泽东反复说明,才以多数通过。

古城会议后,毛泽东从绿林重义气、多猜疑的特点出发,只带几个随员到宁冈大仓村去会见袁文才。

那是十月六日。

袁文才原来还有些怕,预先在林家祠堂埋伏下二十多人,二十多支枪。

见到毛泽东只来几个人,他就比较放心了,埋伏的人始终没有出来。

见面中,毛泽东说明是由江西省委介绍来找他们的,充分肯定他们劫富济贫的革命性,同时说到工农革命军品目前的困难。

双方谈得很投机。

毛泽东当场宣布送给他们一百支枪,这很出袁文才的意料,也使他很受感动。

袁文才向毛泽东表示,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工农革命军解决各种困难,随即回赠给工农革命军六百块银元,并同意革命军在茅坪(这是一个有六十多户人家的村子)建立后方医院和留守处,答应上山做王佐的工作。

当然,问题并不是在一次见面中就能全部解决的。

袁文才当时对毛泽东说:你们既然来了,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伤员和部队的粮油我管,但钱宁冈有限,还需要到酃县、茶陵、遂川一带去打土豪。

话讲得很客气,但显然已包含着推托的意思。

至于王佐的态度如何,那时还不知道。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些时间而不能操之过急。

因此,毛泽东决定工农革命军主力在井冈山周围盘旋打游击,先向湘南的酃县方向挺进,筹些款子,熟悉周围环境探听南昌起义军进入广东后的情况,而把留守部门和伤病员安置在茅坪,请袁文才代管。

不久,又应袁文才的要求,派游雪程、徐彦刚、陈伯多等党员军事干部到袁文才部队里帮助他们进行政治和军事训练,工农革命军和袁、王部队的关系一天天密切起来了。

工农革命军到了井冈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军队和地方的建党工作。

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形成核心,军队也好,根据地也好,都会松散无力,难以巩固和发展。

所以,毛泽东把这件事看作一切的根本。

为家乡写一份导游词,介绍家乡的山山水水。

小学生四年级写风景名胜庐山的导游词400字  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来到远近闻名的庐山风景名胜区观光。

我是今天为你们服务的导游,我姓马名颖瑶,大家可以叫我“小瑶姐姐”。

不过要注意卫生哦

希望能给你们带来美好的一天

  你们看

这就是世界闻名的庐山

美丽吗

现在就让我来介绍介绍庐山吧

  庐山位于中国中都江西省九江市南,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

山体总面积302平方公里。

全山共有90座山峰,最高山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

【第73句】:4米群峰间散布着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

  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国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

  庐山不但素有“国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而且还是我国的明珠之一。

  庐山水气缭绕的万顷江湖,使庐山夏日清凉,雨水充沛。

早晨,一层层浓郁的云雾覆盖着庐山﹔一遍遍幼细的雨露灌溉着花草﹔一阵阵柔和的微风呼唤着各种小生命。

青松在浓郁的云雾中,在幼细的雨露中,在柔和的微风下,挺直而生。

那郁郁葱葱的绿叶坚硬、挺拔,就像我们的人格和意志。

山间的水流又是那样的清澈,就像我们的心灵。

周围的艳花给山间的水流织了一个朴素的花环,绿树倒映在水流间,让这座山披上了绿色的围巾。

就像进入了一个美丽的仙境。

  既然我们来到了庐山,那旅客们,你可知道庐山古有“神仙之庐”的传说吗

  据说,匡俗在庐山寻道求仙的事迹,为朝廷所获悉。

于是,周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其人无影无踪。

有人说他成仙去了,自然是无稽之谈。

后来人们美化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并说庐山这一名称就是这样出现的。

因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称匡山,或称匡庐。

到了宋朝为了避宋太祖赵匡胤匡字的忌讳,而改称康山。

  ……  那弥漫的云雾为庐山增添了许多迷人景色和神秘色彩。

这就是庐山。

让我们再次向庐山个别

永新导游词

永新县,江西省吉安市辖县,地处江西西部边境,罗霄山脉中段。

县境东与吉安县毗邻,东南部与泰和县交界,南与井冈山市相连,西与莲花县和湖南省茶陵县为邻,北与安福县接壤。

永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湾改编”、“龙源口大捷”所在地,境内有毛泽东的 “塘边调查”所在地和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秋溪党支部,井冈山第二个军事根据地——九陇山革命根据地等红色景观400多处,革命文物1万余件。

09年江西导游考试面试考哪些景点的导游词

是在11个地市导游词里抽考 。

考面试的时候考官会给你个布袋子、袋子里装了11个牌子。

分别就是江西11个地市 、然后你抽到哪个就是背哪个。

11个地市分别是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吉安、萍乡、抚州、宜春、赣州、新余 。

林海雪原导游词

位于柳江北岸市中心的柳候公园,是为纪念唐代大文豪曾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而建的公园,也是广西最著名的名胜古迹。

它始建于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主要景点有:罗池、柳候祠、柳宗元衣冠墓、柑香亭等古迹和山水来归盆景园、动物园、儿童乐园。

罗池 游人进入柳候公园,沿着林荫前行,就见一泓碧水,澄澈明净,水旁有碑,刻了“罗池”二字。

每当月亮升到东台山上空,倒影罗池水面,便构成柳州八景之一的“罗池夜月”的绝美景致。

罗池原来只是柳州城北的一泓野水,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常在此散步,死后又托梦给生前部属欧阳翼说要把自己的庙建在罗池旁而名声大噪。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来游柳州时,还专程访问过罗池呢

柳候祠 绕过罗池花径,便到了柳候祠。

该祠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清朝,大门上的门联是郭沫若的手笔,门联是清代杨翰书写的唐代韩愈的诗句:“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

”祠为红柱丹梁的三进古屋。

头进荟集了明清以来的石刻三十余块,壁间悬挂柳宗元生平资料及后人的书画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中厅有一座元代雕刻的柳宋元石刻像碑,在刻像旁的石刻中以“荔子碑”最为著名。

碑文是摘自韩愈《柳州罗池庙碑》的《享神诗》。

此诗赞颂柳候,字为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亲笔。

唐宋三大文豪的文采神韵凝于一碑,所以人们称之为“韩诗苏书柳事碑”或“三绝碑”。

此外厅里还陈列着一块“龙城石刻”,碑上的字体是柳宗元的手迹。

此碑出土于明代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当时一直被挖出来的还有一把短剑,所以人们又叫它“剑铭碑”。

现存的“龙城石刻”,是1933年柳州周耀文根据民间流传的拓本勾勒上石的。

祠的第三进是正殿,中央端坐着柳宗元的塑像,他头戴褐色幞头,身着唐朝官服,正手执狼毫,在凝神出鬼没攻读。

柳宗元衣冠墓 在祠后东侧,这里松柏拥翠,肃穆雅静。

柳宗元逝世后,遗骸运回长安,柳州人于是便在柳宗元灵枢停放处,葬下他衣冠作墓来怀念他。

柑香亭 柳候祠左面隔着罗池,有一座六角长亭,这就是“柑香亭”。

当年柳宗元曾在这里栽种黄柑,并写有《种柑诗》广为流传,后人因此修建此亭。

它碧瓦红柱,脊吻飞翘,牖格精细,花饰俊美,掩映于桂花丛中,颇具特色。

交通:可在市内乘2路、6路公交车前往。

门票:现在已经免费了。

柳侯公园位于柳州市中心的柳侯公园是为纪念唐代大文豪曾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所建的公园,占地

【第15句】:52公顷。

始建于1906年。

公园内有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墓、罗池、柑香亭等与柳宗元有关的古迹。

公园中有近7公顷的人工湖,碧水曲桥,相映成趣,湖边林木葱茏,凉亭假山,景色怡人。

园中还有盆景园、动物园和儿童乐园等多姿多彩的游玩场所和设施。

是广西旅游主要名胜之一。

柳侯公园犹如闹市中的一块绿洲,是人们公休假日和茶余饭后散步游玩的好场所。

“柳侯祠”原叫罗池庙,位于柳州市中心柳侯公园内的西隅,是柳州人民为纪念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衣冠墓。

柳宗元,字子厚(公元773--819年),原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人,曾任唐朝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晚年居官柳州(公元815--819年)。

在柳州期间,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事。

他病死柳州之后三年,建有罗池庙祭祀他。

北宋末年,宋徽宗追封他为“文惠侯”。

因而纪念柳宗元的祠堂称为“柳侯祠”。

现在的“柳侯祠”是按照清代建筑物重建的。

柳侯祠古朴轩昂,塑有柳宗元及其部将的仿铜塑像,陈列有文物、图表、书画,详尽介绍了柳宗元的生平和历史功绩,祠内还有柳宗元书写的“龙城石刻”和苏轼书写的“荔子碑”等啤刻40余方,脍炙人口。

柳侯公园内还有人工湖、盆景园、假山凉亭、曲桥回廊、儿童乐园等可供人们休闲游玩。

05年上半年,柳侯公园清除人工湖淤泥,对园中的景观进行了改造。

取柳州市名石之一的柳江县百朋镇的太湖石,改变了人工湖滨驳岸的人工痕迹,形成曲折有致的湖岸线; 将园中的道路统一为自然质朴的青石板路和青砖路,呼应柳侯祠古建筑的古风古韵;原柳侯公园内的动物园,已于05年“六一”前搬迁至帽合公园,那里有着宽敞、较为舒适的居住条件,适合动物们生活,将动物园搬迁出公园,搬至离市中心较远的地方,改善了动物的生活环境,游人的游园质量。

能不能给分给我啊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2583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