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导游词
守拙园导游词50字
守拙园暨陶故居·守拙区坐落在有“世外桃源”之美誉县陶村,在距黟县6公里的陶渊明后裔居住地——赤岭村(陶村)遗址,恢复建成以徽派建筑为特色,且初见规模的“守拙园景区”。
陶村为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次子陶俟之后裔陶庚四迁居地。
村中至今仍保留大量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保存完整的《陶氏宗谱》、陶氏祖茔、陶家池塘、陶岭古栈道、陶氏宗祠等。
守拙园景区修复了陶渊明故居、水口园林、停车场、旅游接待、名人名言、陶氏源流文化展厅等设施,如今守拙园、文昌阁、“心远地自偏”古匾额、“桃花源记”大型石碑刻、“归园田居”诗碑刻及桃花源文化馆、居住展馆、陶氏宗祠、五柳堂、聚贤堂、陶公亭等,再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中的生产生活场景,体现桃花源文化的深刻内涵。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有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诗句,此处仿佛看到了陶渊明愿做“拙官”,不做“巧官”的志向,表现出他一生要坚守自己纯真的本性。
熟悉陶渊明的来
急
在线等答案
归园田居农家院地处深山,自然环境秀美,空气清新怡人,是都市人到农家休闲、山野旅游的理想环境。
这里地处蓟北黄金旅游线路的中心,东距九山顶,并距黄崖关长城,与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梨木台自然风景区、龙泉山游乐园、近在咫尺。
珍稀的元古界地质遗迹,有俊秀的山峰和深邃的峡谷,还有怪石古洞、飞瀑流泉、苍茫林海、千顷果园和令人惊叹的参天古树。
游客可吃住在农家,尽享田园乐趣,还可以参加果园采摘.区内农家生活氛围浓厚,文化底蕴浓厚,风景独特,环境优美,现拟开发果品采摘,龙潭山风景区,休闲娱乐,农家生活体验等项目,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拙政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的是古城东北面最大的名园政园”。
它与北京颐、、合称为中国“”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有人说拙政园酷似我国巨著中所描述的大观园这话究竟有没有道理还是请大家跟我走进拙政园去探寻一下大观园的影子吧 现在我们看到高高的砖砌墙门的正上方有砖雕贴金的门额“拙政园”三个字。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
明代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借西晋潘岳“拙者之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为“拙政园”。
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以拙政园为赌注一夜之间输掉了。
自此拙政园400余年来屡易其主历经沧桑几度兴衰。
拙政园与苏州其他古典园林一样是典型的宅园合一有宅有园前宅有园的格局。
拙政园的花园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整个造园以山水并重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皆临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衬。
各位游客现在从园门进去便是东花园。
入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
“兰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有清香高洁、超凡脱俗之意。
厅堂面宽三间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
从图上看拙政园氛围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称为“补园”以清代建筑为主。
整个院子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也不对称但错落有致疏密得体近乎自然是中布局最为精巧的一座。
走出兰雪堂迎面有一组太湖石假山。
这块名为“缀云峰”的假山高耸在绿树竹荫中与西侧凉快形状怪异的石峰并立叫做“联壁”。
水池边山峰外形似船俗名“翻转划龙船”。
走到这里似乎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大家可能都会联想到中大观园进门处的假山同这座假山极为相似。
兰雪堂的东北面临水而筑的这座卷棚歇山顶的建筑就是“芙蓉榭”。
此榭为东花园夏日赏荷的绝佳之处。
面对荷花池背倚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给人一种宁静的气氛。
“逸园”中的水榭就是参照此榭设计的。
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间耸立的那座重檐攒尖八角亭名为“天泉阁”。
阁中有“天泉井”相传此井为元代大弘寺东斋的遗迹。
夏日可在此阁欣赏紫薇花。
这座建筑物从外面看似乎是两层在里面看却只有一层。
欣赏里的建筑物高的楼阁要仰视。
如果您站在“天泉阁”的戗角下凝视飘动的浮云您似乎感到楼阁正在蓝天中翱翔。
这就是建筑物上大都建有戗角的奥秘。
这些戗角除了有利于采光和通风外主要是增加了动感和美感成了苏州建筑的地方特色之一。
那座外观轻快明朗体量较大的四面厅称“秫香馆”。
顾名思义就是欣赏稻麦飘香的地方。
“楼可四观每当夏秋之交家田种秫皆在观望中。
”现在所见到的“秫香馆”其主体建筑是60年代重修拙政园时从东山搬迁过来的体量偏大与原景略有不同。
秫香馆西南隔溪有一土山上有长方亭名“放眼亭”取唐代“放眼看青山”诗意亦曾叫“补拙亭”。
在亭中居高临下放眼四望东园景色尽收眼底。
东中花园以这条复廊分隔复廊的墙壁上开有25个漏窗不同的团被水中波纹反射叠印随着步移花窗的变换园内景色也不断地变化。
穿过复廊的黑漆大门便到了中部花园。
看这座半亭倚墙而作亭中有一圆拱门三面凌空长廊似虹故名“倚虹亭”。
站在倚虹亭旁向西眺望极远处又有一亭亭内也有一圆拱门这就是西花园的“别有洞天”园门。
而在亭台楼阁旁小桥流水之上古树花木之间屹立着一座宝塔那就是园外远处的北寺塔给人以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
这一借景的手法运用得很成功园主确实费尽了心机。
因为中部花园东西长南北窄有一种压抑感浴室园主利用低洼的地势凿池叠山。
用假山遮住两边的围墙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间使人感到开阔而深远。
中部花园里的建筑物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高低错落疏密有致。
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所在。
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分布着高低错落的建筑物具有江南水乡特色。
现在各位请看池岛假山池岸曲折水绕山转。
假山上的“悟竹幽居”山顶的“待霜亭”和“雪香云蔚亭”点缀其上。
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具有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构图特色也体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们先来观赏“悟竹幽居”。
此亭俗称“月到风来亭”。
与众不同的它是一个方亭4个大大的圆洞门使人马上会联想到八月十五的月亮。
人站在其中向外看犹如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北面青竹石笋西面嫩荷吐尖南面梧桐秋雨东面梅花怒放。
亭内有文征明的书额和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慢慢品味似乎有皓月当空、清风徐徐和远望群山、近看流水的那种赏心悦目的感受。
跨过九曲石板桥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缓步登山这座轻巧若飞的亭子就是“待霜亭”。
“待霜”取义于唐代诗人曾任苏州刺史的韦应物的诗“书后欲提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
”字里行间透出了一股霜浓橘红的山野气息和泥土芳香。
穿过丛林越过小溪步上石阶就到了“雪香云蔚亭”。
它位于岛的中央制高点。
居高临下与远香堂遥遥相对站在亭内园中各处亭台楼阁一览无余。
停住上有文征明手书的对联上方还有明代画家倪云露的“山花野鸟之间”题额。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中部花园的中心池边这里四面环水三面植柳围绕水面有荷风四面亭、香洲、见山楼、倚玉轩、小飞虹、小沧浪和远香堂等景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天地期末浙江试卷
【第1句】: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琐屑(xiè) 滞笨(zì) 孕育(yùn) 销声匿迹(lì) B.诘问(jí) 吊唁(yàn) 呵斥(hè) 穷愁潦倒(liáo)C.疏懒(sū) 繁衍(yǎn) 奔丧(sāng) 风尘苦旅(chéng)D.克扣(kè) 惊悚(sǒng) 萌发(méng) 日薄西山(bó)
【第2句】: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渴暮 典质 塌败 五彩斑澜B.翩然 噩耗 绮丽 风雪载途 C.愧作 赋闲 萌发 草长萤飞D.烦躁 取缔 藩蓠 天衣无缝
【第3句】: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抗战时期,全国各地武术名家先后抵达重庆。
虽然门派不同,但在那民族存亡的时刻,他们都能相安无事。
B.陈 独秀晚年困居重庆江津,他在生活上无固定的经济来源,除了微不足道的稿费收入外,主要靠亲友接济。
C.在被列为日本大轰炸的重点目标后,葛家大院在劫难逃,在硝烟中化为一片废墟。
D.重庆地处西南,气候潮湿。
抗战时库存于此的珍贵文物,鸡零狗碎,多达二十多万件,防潮成为人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第4句】: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A.郦道元,北魏人,其著作《水经注》被誉为“山水散文的集锦,神话传说的荟萃,名胜古迹的导游图,风土民情的采访录”。
B.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
其小说代表作《背影》语言素雅、情感真挚,被称赞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D.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的真实写照。
【第5句】:下列选项中,句子语意衔接最连贯的一项是( )(3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当时的各国首都中,重庆成为最早、最久、最多的远程轰炸目标, , 。
。
。
。
①直到2001年9月11日国际恐怖组织对美国纽约世贸大厦的劫机轰炸等“空中屠杀”,在战史上它们都与“重庆大轰炸”保持着逻辑继续关系②成为将整座城市作为人质和对象的毁灭性恐怖轰炸的开端③而重庆以其特有的天地山河结构和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迭被磨难,历经轰炸、屡遭危迫而固若金汤、巍然耸峙,可谓自然浑成、天佑中华④成为取消了前线与后方、交战人员与普通民众之间界线的“无区别轰炸”的滥觞⑤这个开端,清晰地通向德军轰炸伦敦、英军轰炸柏林、美军轰炸广岛和长琦,以及战后各次战争中同类手段和同类性质的远程战略轰炸A.④②⑤①③ B.④②③①⑤C.②④③①⑤ D.②④⑤③①
【第6句】:在70多年前的抗战岁月里,重庆,这座历史名城,一度汇集了众多的国内外风云人物。
他们的旧居或一些重要活动场所都作为重庆的抗战文化遗产被保留了下来。
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向中外游客展示重庆厚重的抗战文化呢
作为重庆市民,团市委邀请你向市旅游局提出两条建议。
(4分) ⑴ ⑵
【第7句】:综合性学习。
(11分)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小而言之,是中国人对自己同胞的记忆、缅怀,是对国人应有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大而言之,是中国人在为世界保留一份珍贵遗产,是中国人就此确立与国际社会相处的尊严方式。
⑴请你用一句话为下面的新闻拟写一则标题。
(要求: 不超过24个字)(3分)国际在线报道 今天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中国以国家之名,举行公祭仪式,向77年前那场屠城中消逝的30万无辜生命致以最高祭奠。
上午十点零一分,南京城上空响起了尖利的防空警报声。
此 时,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国家公祭仪式现场,所有参加者都低头为死难者默哀,而行驶在南京大街小巷的机动车已纷纷停下,鸣笛志哀。
之后,在安魂曲的乐曲声中,16名礼兵抬着8个巨大的花圈,缓步走上公祭台,将花圈安放在“灾难墙”前。
⑵从“家祭”到“国祭”,中国近代史上最沉痛的一页,正不断加固于整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中。
以下是网友为纪念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而创作的四副楹联,请你依据四个选项,将其补充完整。
(4分) ①金陵响警钟,声声振耳, ,莫再坑前空拭泪; 历史遗棱镜,面面揪心,对百年屈辱,宜从蹄底永铭殇。
②悼冤魂,恨日寇猖狂,我族积弱; 铭国耻, ,吾辈图强。
③ ,积怨难消,万众同悲国耻事; 枕戈而待旦,除倭务尽,千秋不怠警钟声。
④五千年铁血所凝, ,有谁敢忘
三十万亡灵且待,看长风更起,催我出征。
A.欣中华复兴B.抚泪以追昔C.问国耻未消D.祭卅万亡灵⑶祭文,祭祀或祭奠时表达哀悼或祷祝的文章。
阅读下面四则材料,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祭文在不同方面的四个作用。
(4分)材料一:“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可谓“祭文中千年绝调”。
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名为叔侄,情同手足。
在这篇祭文中,韩愈用对话的方式,抒写对亡侄的哀悼之情,如泣如诉,感人肺腑。
材料二:“桥山虽高,不及吾祖隆德;沮水攸长,难尽我辈深情。
陋文以祭,素肴以奉,虔诚以表,舞乐以祊。
尚飨
”(《公元2014年清明公祭黄帝祭文》)黄帝被尊奉为“华夏始祖”。
作为黄帝陵所在地的陕西省,每年都要举行祭祖大典并撰写祭文,以追怀祖先艰苦创业之精神。
材料三:重庆一中知名校友、文化学者王康先生在《戊子清明祭文》中写道:“三百四十万热血男儿血沃沙场,二百一十四名英年将领从容殉国。
其碧血常新,……常昭中华而永垂不朽。
”他用祭文还原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
材料四:“时逢盛世,国耻长铭,强军强国,实为和平。
……今开公祭,举国之名;举杯三酹,以慰亡灵。
”写于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这篇祭文,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凝聚的民族精神。
尊重历史,敬畏生命,国家的意志与信念,正与普通人情相融。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25分)
【第8句】:古诗词积累:联系上下文,按括号里的提示,填写古诗句。
(10分) ⑴竹坞无尘水槛清, 。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⑵ ,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⑶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苏轼《定风波》)⑷ ,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⑸登临吴蜀横分地, 。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⑹ ,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⑺细草微风岸, 。
(杜甫《旅夜书怀》)⑻ ,蝉鸣黄叶汉宫秋。
(许浑《咸阳城东楼》)⑼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时,面对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浮想联翩,“ , ”的思乡之句油然涌上心头。
(李白《渡荆门送别》)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9—12题。
(15分)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第9句】: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
(4分)⑴月色入户 ⑵念无与为乐者 ⑶遂至承天寺 ⑷但少闲人
【第10句】: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第11句】: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时值冬初,寒意森森,“解衣欲睡”,看到月光,便“欣然”起行。
“欣然”二字,写透了作者被贬之后的寂寞抑郁之情。
B.“念”字写出了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
作者也许在想:在这贬居的寂寞中,又有谁能与我共同赏月、不致辜负 如此良夜呢
C.作者写月色,不着一“月”字,只通过巧妙设喻,就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D.“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
【第12句】:文章结尾“闲人”二字,深刻凝炼。
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对“闲人”二字含义的理解。
(4分)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第13—18题。
(21分)一句好话张晓风小时候过年,大人总要我们说吉祥话,但碌碌半生,竟有一天我也要教自己的孩子说吉祥话了,才蓦然警觉这世间好话是真有的,令人思之不尽,但却不是“升官”“发财”“添丁”这一类的。
好话是什么呢
冬夜的晚上,从爆白果的馨 香里,我有一句没一句的想起来了。
(一)“ ” 他去欧洲开会,然后转美国,前后两个月才回家,我去机场接他,提醒他说:“把你的表拨回来吧,现在要用台湾时间了。
” 他愣了一下,说:“我的表一直是台湾时间啊
我根本没有拨过去
” “那多不方便
” “也没什么,留着台湾的时间我才知道你和小孩在干什么,我才能想象,现在你在吃饭,现在你在睡觉,现在你起来了……我喜欢跟你用同一个时间。
” 他说那句话,算来已有十年了,却像一幅挂在门额的绣锦,鲜色的底子历经岁月,却仍然认得出是强旺的火。
我和他,只不过是凡世中,平凡又平凡的男子和女子,注定是没有情节可述的人,但久别乍逢的淡淡一句话里,却也有我一生惊动不已、感念不尽的恩情。
(二) “ ” 经过罗马的时候,一位新识不久的朋友执意要带我们去喝咖啡。
“很好喝的,喝了一辈子难忘
” 我们跟着他东抹西拐大街小巷的走,石块拼成的街道美丽繁复,走久了,让人会忘记目的地,竟以为自己是 出来踏石块的。
忽然,一阵咖啡浓香侵袭过来,不用主人指引,自然知道咖啡店到了。
咖啡放 在小白瓷杯里,白瓷很厚,和中国人爱用的薄瓷相比另有一番稳重笃实的感觉。
店里的人都专心品咖啡,心无旁骛。
侍者从一个特殊的保暖器里为我们拿出杯子,我捧在手里,忍不住讶道: “咦,这杯子本身就是热的哩
” 侍者转身,微微一躬,说:“女士,好咖啡总是放在热杯子里的
” 他的表情既不兴奋,也不骄矜,甚至连广告意味的夸大也没有,只是淡淡的在说一句天经地义的事而已。
是的,好咖啡总是应该斟在热杯子里的,凉杯子会把咖啡带凉了,香气想来就会蚀掉一些,其实好茶好酒不也都如此吗
原来连“物”也是如此自矜自重的,《庄子》中的好鸟择枝而栖,西洋故事里的宝剑深契石中、等待大英雄来抽拔,都是一番万物的清贵,不肯轻易亵慢了自己。
古代的禅师每从喝茶喂粥去感悟众生,不知道罗马街头那端咖啡的侍者也有什么要告诉我的,我多愿自己也是一份千研万磨后的香醇,并且慎重地斟在一只洁白温暖的厚瓷杯里,带动一个美丽的清晨。
(三) “你长大了,要做人了
” 汪老师的家是我读大学的时候就常去的,他们没有子女,我在那里从他读“花间词”,跟着他的笛子唱昆曲,并且还留下来吃温暖的羊肉涮锅…… 大学毕业,我做了助教, 依旧常去。
有一次,为了买不起一本昂价的 书便去找老师给我写张名片,想得到一点折扣优待。
等名片写好了,我拿来一看,忍不住叫了起来:“老师,你写错了,你怎么写‘兹介绍同事张晓风’,应该写‘学生张晓风’的呀
”老师把名片接过来,看看我,缓缓地说:“我没有写错,你不懂,就是要这样写的,你以前是我的学生,以后私底下也是,但现在我们在一所学校里,你是助教,我是教授,阶级虽不同却都是教员,我们不是同事是什么
你不要小孩子脾气不改,你现在长大了,要做人了,我把你写成同事是给你做脸,不然老是‘同学’‘同学’的,你哪一天才成人
要记得,你长大了,要做人了
” 那天,我拿着老师的名片去买书,得到了满意的折扣,至于省掉了多少钱我早已忘记,但不能忘记的却是名片背后的那番话。
直到那一刻,我才在老师的爱纵推重里知道自己是与学者同其尊与长者同其荣的,我也许看来不“像”老师的同事,却已的确“是”老师的同事了。
竟有一句话使我一夕成长。
——选自《再生缘——张晓风散文精品集》(有删改)
【第13句】:通读全文,请你补写文章第(一)、(二)节的标题。
(4分)⑴ ⑵
【第14句】:文章开头段落中的划线句子能否去掉
请你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看法。
(4分)
【第15句】: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品味文章第(一)节中划线句子的妙处。
(3分)他说那句话,算来已有十年了 ,却像一幅挂在门额的 绣锦,鲜色的底子历经岁月,却仍然认得出是强旺的火。
【第16句】:作者在拿到老师的名片、听了老师一番教诲之后,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请你结合文章第(三)节的内容,补写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
(3分)
【第17句】:好话不是“升官”“发财”“添丁”,那在作者笔下,怎样的话才称得上是“一句好话”呢
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3分)
【第18句】:老师的一句话,让已经工作的作者“一夕成长”。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一句好话”也让你感觉自己瞬间长大了呢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讲述关于你的“一句好话”的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4分) (二)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第19—23题。
(19分)羊年说羊(节选)余夫①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羊与人相伴,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
远古时期,羊曾是人们狩猎的对象。
后来,人们发现羊性情温顺、繁殖能力较强,就将其驯养。
一般人都认为羊是愚蠢的动物,但事实并非如此。
现在有充足的证据表明,羊比人们想象中的要聪明得多,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精明。
②羊病了会自我治疗。
科学家发现,如果所吃食物让它们感觉不舒服,出现便秘和胃灼痛,羊就会挑选其他一些可以通便或帮助止痛的食物。
也就是说,它们能正确地认出并吃下那些能治病的食物。
③羊有着难以置信的记忆力,能辨认和记住面孔,包括它们同类 的面孔和人的面孔,甚至能区分人高兴和愤怒的表情。
科学家为羊搭建了一个带有两个门的羊棚,每个门后面各放一个食料槽,这两个门唯一的区别就是上面挂有不同的照片:第一个门上挂着面带微笑的人像或颇感惬意的羊的像;在第二个门上则挂着面带怒容的人像或受惊的羊的像。
然后,他们便往羊棚里赶羊。
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羊都喜欢进第一个门。
科学家发现羊至少可以识别50种不同的面孔,并记住一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它们知道与愤怒的面孔相比,高兴的面孔是什么样的。
而且,羊更喜欢人微笑温和的面容 ,而讨厌发怒、受惊时的表情。
④羊会用声音表达感情,雌羊能辨别它们每只羔羊的声音。
这说明,在人听来都是一样的咩咩声,其含义可能是各不相同的。
不仅如此,羊的发声特征虽然受到遗传限制,但也可以随着后天环境的变化而形成属于某一个小群体的“口音”。
英国科学家在一些羊生下来一周时记录了它们的叫声,随后将这些羊放到不同羊群中喂养,在它们长大一些后再记录它们的叫声。
有趣的是,虽然有亲缘关系的羊最初的叫声都很相似,但随着它们在不同的羊群中成长,它们的叫声特征逐渐与所在羊群中其他羊的叫声趋同。
也就是说,它们已经慢慢习得了这个小群体的“口音”。
这说明,群体生活可以影响羊的发声系统。
⑤羊还能通过连猴子都经常会失败的心理测试。
英国科学家在 羊的面前依次放置成对的不同颜色的桶,每次有一个桶中盛有食物。
然后,他们将食物从一个桶中移入另一个桶中,同时还改变桶的颜色,最后改变桶的形状。
但羊不仅认出了不同的颜色组合,并根据颜色组合的不同改变行为,它们还会根据桶的形状的变化改变行为。
科学家说,一般只有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能做出这类反应,其他大型动物要做到是很困难的。
澳大利亚科学家将一群羊放进复杂的迷宫中进行试验,发现它们不仅能够找到走出迷宫的方法,而且走的次数越多,走出迷宫就越容易。
⑥此外,羊还有非凡的嗅觉。
以色列警方已经据此训练出全球第一只专门闻炸弹的“反恐山羊”,其嗅觉灵敏度甚至超过了警犬。
这只山羊名叫拉洛莎,是一只两岁的母羊。
它对各种炸药的气味非常敏感,与警犬相比,性格乖巧的羊看上去无疑要友善得多。
很明显, 羊正日渐成为警方的宠儿。
——选自《百科知识》(2022年第1期,有删改)
【第19句】:结合文章内容,请你说说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3分)
【第20句】:羊的聪明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结合文章第②—⑥段的内容,请你完成下列填空。
(3分) ⑴ →羊有难以置信的记忆力→ ⑵ →羊能通过连猴子都失败的心理测试→ ⑶
【第21句】:文章第⑤段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你指出其中一种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3分)
【第22句】:请你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文章第③段和第⑥段划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 表达效果。
(6分)⑴科学家发现羊至少可以识别50种不同的面孔。
(3分)⑵羊正日渐成为警方的宠儿。
(3分)
【第23句】:2022年1月5日,羊年生肖邮票《乙未年》开始全国发行(见右图)。
该邮票以绵羊作为造型基础,蕴含着吉祥祝福之意。
请你认真观察图示,用简洁、平实的语言说出该邮票两个方面的美好寓意。
(4分) 四、作文(55分)
【第24句】:⑴“相见时难别亦难”,告别是一种不舍;“唯见长江天际流”,告别也是一种惆怅;告别冬日的寒冷,才能迎来春天的似锦繁花;告别童年的幼稚,才能迎来少年的意气风发;告别是挥手,也是眺望;告别是结束,也是新的开始……岁月的章节,都由告别书写成诗。
请以“告别 ”为题写一篇文章。
⑵“很多愿望,我想要的,上苍都给了我,很快或者很慢地,我都一一地接到了。
而我对青春的美的渴望,虽然好象一直没有得到,可是走着走着,回过头一看,好象又都已经过去了。
有几次,当时并没能马上感觉到,可是,也很有几次,我心里猛然醒悟:原来,这就是青春
”——席慕蓉《成长的痕迹》请以“原来,这就是青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两个题目任选其一;若选第一个,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书写工整,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校名、班名、人名。
初二上苏教版语文
【第4句】:
【第5句】:6单元阅读欣赏篇目
第四单元(江山多娇)16 小石潭记 (柳宗元)17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18 阿里山纪行 (吴功正)19* 美丽的西双版纳 (李舵)20* 蓝蓝的威尼斯 (马信德)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望岳 (杜甫)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登飞来峰 (王安石)写作 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口语交际 假如我是导游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第五单元(人与环境)21 苏州园林 (叶圣陶)22 都市精灵 (舒乙)23 幽径悲剧 (季羡林)24* 明天不封阳台 (杜卫东)25* 治水必躬亲 (钱泳)文笔精华(三)大地上的事情 (苇岸)写作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标点符号的修改实践活动 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第六单元(高新科技)26* 从小就要爱科学 (苏步青)27* 在太空中理家 (杰瑞·M·利宁杰)28* 奇妙的克隆 (谈家桢)29*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小祥)30 师生自荐课文 (谢兴存)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雁门太守行 (李贺)别云间 (夏完淳)写作 自由作文语文实践活动 师生自行设计专题“汉字”附录
姜孟之怎么读
卓读音:[zhuó]部首:十五笔:HJJ释义:
【第1句】:超高,超,不平凡。
【第2句】:姓。
谁有八年级上册的试卷啊
2006—2007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 第一次摸底测试卷 (本卷总分100分,其中卷面分6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级: 姓名: 得分: 亲爱的同学们,清越的圣诞钟声渐渐传向耳际,一直勤奋努力的你们也将收获整个冬季。
今天,相信你们一定会更加认真,倍加仔细。
明天,期待你们自豪快乐的笑声响彻大地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一)、默写填空。
(10分,每小题1分) 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的开头写道:“嬴氏(指秦朝)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他在《桃花源记》的叙述中,与之相吻合的句子是: , 。
⑵、《核舟记》中的核舟左窗刻的是: , 。
⑶、《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诗句: , 。
⑷、写出《春望》诗的颔联: , 。
⑸、崔颢《黄鹤楼》一诗中,抒发怀乡的诗句是
。
⑹、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将“秋”和“愁”等同起来,而刘禹锡的《秋词》却爽朗明快。
其中表现诗人豪迈乐观之情的两句是 , 。
⑺、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⑻、古诗中有不少含有“桥”字的句子,请写上一句 。
⑼、小说《骆驼祥子》的作者是中国现代作家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 。
⑽、王羲之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他的《 》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二)语言运用(8分)
【第1句】:仿照下面的例句,续写两句话,表达你对“一笑而过”这种表情的看法。
(2分) 例句:笑,你是嘴边一朵花,在颈上花苑里开放。
你是脸上一朵云,在眉宇双目间飞翔。
仿句:
【第2句】:某校初三(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
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3分)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
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
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
【第3句】: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3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
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
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 二、古诗文阅读(1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词,完成第1—3题。
(6分)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①。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②。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①些:语气词。
②青旗沽酒有人家:指山村酒家。
青旗,酒家招牌。
沽,卖。
]
【第1句】: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 _________________。
(2分)
【第2句】: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
(2分)
【第3句】:“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1-4题(8分) 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
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
”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
”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
”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
”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释] ① 神:灵性。
② 厮:相互。
【第1句】: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
(2分) 吾 能 别 香 臭 然 后 子 可 食 故 吾 位 居 汝 上。
【第2句】: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
” A.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B.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第3句】:请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
译文:
【第4句】: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
(2分) 三、阅读理解(22分) (一)老师的泪(12分) 初二时,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
老师姓刘,爱穿白色的裙子,她在讲台上讲蓝蓝的天,青青的草,像一片白云,轻盈极了。
她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笑时,便成了甜甜的弯月……“齐玉。
”杨老师喊我。
“为什么走神?”她停止讲课,走到我的面前。
云飘到我眼前,…•可我仍愣愣的。
“我,我喜欢看你的眼睛。
”我说。
同学们哄堂大笑。
在笑声中,她的脸红红的,(a)美丽的眼中似乎还有泪水……她刚从师范大学毕业呢。
“你——你请出去。
” 我懊丧地走出了教室。
她从没发过火,这一次一定真生气了。
第二天,刘老师叫我们写日记。
我花整整一个晚上,把心中的苦水倾倒出来。
“美丽的妈妈死了,爸爸根本就不管我,整天就知道玩麻将、赌博,被公安局抓走,判了三年徒刑。
我冷了、饿了、怕了、病了,也没人知道。
那时我常常一边哭,一边看妈妈的相片;可现在我长大了,是个男子汉,我不哭,把泪水咽在心里。
我只有恨,恨我爸。
我毕竟是个孩子,需要爱护,需要有人听听心里话。
我选择了我的语文老师。
因为,她像妈妈。
” 不久后的一天,刘老师把我叫到她的宿舍,我诚惶诚恐地走进她的房间,只见她眼睛红红的。
“原谅老师,好吗?” 泪水涌出我的眼睛,尽情流淌。
在同学面前,甚至在爸爸面前,我从不流泪,可在她面前我做不到。
我哭了,尽情地哭了。
她等我哭完,便为我擦干泪水,轻轻地讲了一个姑娘的故事: “一个小姑娘上中学时,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双亡,只剩下她孤苦伶仃一个人。
当小姑娘绝望时,是她的老师收养了她,给她生活的勇气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后来,小姑娘考上了师范大学,可老师不行了。
弥留之际,小姑娘跪在老师的床前,哭着说:“老师,我还没报答您哪!”老师却含笑地说了一句:“给你未来的学生吧……” (b)刘老师泪水盈盈。
我明白了:“刘老师,你也……” 她擦了擦眼泪,微笑着扶住我的双肩:“你是男子汉,对吗?” 我呜咽着点点头。
“你恨爸爸,这不好。
男子汉别这样,男子汉是应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
笑一笑,你笑一笑。
” 我咧了咧嘴。
“我会帮助你的——像我的老师一样。
”她眼睛里滚出了泪水,洒落在我的额头上。
“记住你是个男子汉,做个乐观正直的人!” 我狠狠地点点头。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觉得我的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
我永远也忘不了。
【第1句】:文章开头说“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其实“我”喜欢语文老师的原因是_______ 。
(2分)
【第2句】:第二、三自然段对老师外貌的描写,目的是表现老师________ __的外表和________ __的心灵。
(2分)
【第3句】:文中多处写老师的“泪”,细腻传神地表现了老师的心理和情感。
请你简要回答,横线(a)处的“泪”表现了刘老师当时怎样的心理?横线(b)处的“泪”表现了刘老师对恩师怎样的情感?(2分) A: B:
【第4句】:最后一段“我觉得我的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一句中,“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指的是(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 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 __ 。
【第5句】:文中刘老师对“我”说“男子汉是应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或体会。
(4分) (二)走近森林(10分) 张志敏 ①森林是以树木为主体的许许多多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森林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森林资源按自然属性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大类。
其中生物资源又可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类。
植物资源包括林木资源(乔木、灌木和竹子)和非林木资源(藻类、也衣、苔藓、蕨类和其他种子植物等);动物资源主要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森林昆虫、鸟类和鱼类等;微生物资源主要包括各种菌类、支原体、衣原体等。
非生物资源主要是指支撑森林生物资源的林地土壤、水分等资源。
可见森林是地球上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资源库,而且其主要部分即森林生物资源部分,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资源。
②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
同时,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价值。
③森林可以给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
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花、果、茎、树皮、树胶、树液等,还包括经济林以及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等。
为人类提供这些产品无疑是森林的重要功能。
④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
森林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niǔ) 带,对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
可以说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平衡。
⑤森林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
森林凭借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的减轻地表侵蚀的作用。
据测算,5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约有一百万立方米。
在森林被破坏或无森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道和水利设施不断受到泥沙淤积,经常造成水灾。
⑥森林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目前地球上的500万—3000万种生物中,有一半以上在森林中(qī) 息繁衍。
⑦森林能够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
由于近代人类大量使用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炕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地球上的“温室效应”。
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可吸收20—40吨二氧化碳,同时放出15—30吨氧气。
⑧ 。
据有关专家研究,一公顷森林平均每年能吸收700多千克的二氧化碳,可减轻工业酸雨的危害;城市中路旁的林带可以阴挡沙尘,滞尘率高达70%—90%。
同时林带还有降低噪声的作用,噪声经过3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6—8分贝。
⑨森林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应,就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代替的。
【第1句】:根据注意写出汉字。
(2分) (1)(niǔ) 带 (2)(qī) 息
【第2句】: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森林的价值进行说明的
(2分)
【第3句】:根据对第①段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2分) (1)生物资源:植物资源、 、微生物资源 (2) :林地土壤、水分等
【第4句】:文章第⑤段中画线句子列举数字进行说明有什么作用
(2分)
【第5句】:文章第⑧段画线处应填写的表明这段文字说明中心的句子是什么
请写在下面。
(2分) 四、作文(40分) 一个小男孩出于一时对某人的气愤,对着山谷喊道:“我恨你,我恨你
”接着山谷传来回音:“我恨你,我恨你
”小男孩很害怕,跑回家里对母亲说,山谷里有个卑鄙的小孩说他恨他。
母亲把他带回山边,并要他喊:“我爱你,我爱你。
”小孩照母亲说的做了,而这次他却发现,有一个很好的小孩在山谷里说:“我爱你,我爱你。
” 生命就像是一种回声,你送出去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
请以“回声”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2006—2007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 第二次摸底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积累运用(23分)
【第1句】: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 。
( 杜甫 《春望》) (2) ____________,孤帆天际看。
(孟浩然 《早寒江上有怀》) (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 《礼记·礼运》) (4)古代诗文中告诫人们珍惜时间,奋发有为的句子很多,《汉乐府•长歌行》中表达此意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园田居》(其三)中能表达诗人宁可隐居躬耕,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一句是 , 。
(6)《黄鹤楼》中包含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把现实和梦境结合起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豁然开朗”一词,陆游的〈〈游山西村〉〉中与之意境相似的一句是 , 。
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及加点字的注音分别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2分) 长江三峡以其险jn ( )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xi( )迩,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 。
【第3句】:成语接龙。
(2分) 八面来风→风调雨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句】: 阅读下列两则新闻,完成题目。
(5分) (1)请在空格内为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
(不超过15字)(3分)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神州六号飞船发射升空之前,美国提出向中国提供有关太空碎片和美国航天器活动的信息,中国专家表示,美国这一旨在保障神六安全的举动,是一种善意、友好的表示,说明中国和平利用太空的立场和行动已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胡世祥对新华社记者说,10月6日,美国国务院中蒙处负责人向中国使馆提出,愿意为中方提供神州六号发射时的预警信息,以避免飞船和美国掌握的13000个空间碎片以及美国的航天器发生碰撞。
(打15字格) (2)结合新闻内容,说出标题中“回家”的含义。
(2分) 英雄神六今天凌晨“回家” 北京时间16日23时27分,记者从北京航天中心获悉,神州六号飞船上的两名航天员已经做好凡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航天员关闭了飞船返回舱门,穿好了白色的舱内压力服。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负责人16日宣布,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7日凌晨按计划实施返回。
二、阅读理解(47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2题(14分) 〔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斯文尼的证词 退役美国空军将领斯文尼于2004年7月15日在美国东部去世,终年84岁。
1945年8月9日,斯文尼驾驶B-29轰炸机向日本长崎投下原子弹,共造成大约7万人死亡。
斯文尼曾于1995年5月11日在美国国会发表证词,揭露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本质及其暴行。
①在战败50年后,日本领导人轻率地声称他们是受害者,广岛、长崎与南京大屠杀在实质上是一回事
整整几代日本人不知道他们的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干了些什么。
这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们不理解日本需要道歉。
②经常有人问我,用原子弹轰炸日本是不是出于报复,是不是蓄意毁灭一个古老而令人尊敬的文明。
在此让我澄清一个事实,纠正一个长期以来的偏见,那就是我们故意选择人口密集的城市轰炸。
我们要轰炸的每一个目标城市都有重要的军事价值。
广岛是日军南方司令部所在地,并集结了实力可观的防御部队。
长崎是工业中心,有两个重要的兵工厂。
在这两个城市,日本都把兵工厂和部队配置于市区中心。
像在任何一场战争中一样,我们的目标———理所当然的目标———是胜利。
这是一个不可动摇的目标。
③我不想否认双方死了许多人,不仅两国,而且是世界。
我不为战争的残酷性而骄傲而欢乐,我不希望我国或敌国的人民受难。
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
但我的确认为这样一个问题应该去问日本战犯,是他们以日本人民为代价,追求自身的辉煌。
他们发动了战争,并拒绝停止战争。
难道他们不应为所有的苦难、为日本的灾难负最终的责任吗
④如果日本不追询并接受真相,日本怎能安心地与自己相处,与亚洲邻国、与美国相处
⑤我和我的部属在执行原子弹轰炸任务时坚信,我们将结束战争。
我们并没有感到高兴。
而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⑥今天,我站在这里作证,并不是庆祝原子弹的使用,而是相反。
我希望我的使命是最后一次。
17.在②段中作者说要澄清一个事实,纠正一个偏见,这个“事实”、“偏见”各是什么
请简要回答。
(2分) “偏见”: “事实”: 18.第③段中,“但我的确认为这样一个问题应该去问日本战犯”,“这样一个问题”指什么
(2分) 19.第④段首句“如果日本不追询并接受真相”,“真相”是什么
(2分) 20.人类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得出“以史为鉴” 的理性结论,维护和平、谋求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后几段中,作者也多次说“不为战争的残酷性而骄傲而欢乐”、“没有感到高兴”、“不是庆祝原子弹的使用”等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3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探究问题。
(4分) 材料一:据新华社电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日本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于17日上午再次参拜了供奉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这是小泉2001年4月就任首相以来第5次参拜靖国神社。
材料二:据新华社电 日本一些政党领导人17日上午纷纷发表谈话,谴责小泉纯一郎首相当天再次参拜靖国神社。
据新华社电 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17日在汉城召见日本驻韩大使大岛正太郎,对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再次参拜靖国神社提出强烈抗议。
新华社北京 10月18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孔泉18日在记者会上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一事性质严重,中国人民对他这种言而无信并伤害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人民感情的行为深感愤慨。
材料三:江新凤(中国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研究员)认为:小泉首相执意参拜供有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深深地刺痛了中国人民的心。
在对待历史问题上,日本缺少一种换位思考。
在二战中,日本既是加害者,同时也是受害者,但最终使日本受到原子弹轰炸的根本原因,正是日本发动了欲称霸亚洲、主宰世界的侵略战争。
日本在对待历史问题上,完全割裂了这种因果关系,往往更多地强调受害者的形象,尽可能地抹煞加害者的形象,他们很少站在中国等亚洲国家这些真正受害者的立场上正确思考历史问题。
无论小泉以何种所谓的“理由”参拜靖国神社,都会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1)阅读材料一、二,用一句话表达你得出的看法。
(2分) (2)在《斯文尼的证词》中找到和材料三中划线语句一样观点的话,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 22.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0年之际,我们再次想起了那尊竖立联合国大厦北花园里的青铜雕塑:“铸剑为犁”。
(右图)请你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5分) (1)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描述这座雕像(40字内)(2分) (2)请你写出这座雕像的创作意图:(40字内)(3分) 三、写作(30分)
【第23句】:打开心灵的窗户,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纷繁的世界。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多一份自信,少一份失望;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多一份感激,少一份抱怨;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和挫折,多一份勇气,少一份怯懦;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寻找别人最好的东西,多一份肯定,少一份挑剔…… 请以“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为话题,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发表见解。
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要求:①思想内容健康,有真情实感 ②书写规范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25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