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鼓英语导游词
兰州市的旅游景点?
兰州最有特色的旅游地点不要钱。
那就是沿着黄河边散步,在中山桥上远眺黄河。
永昌路往北走不远就是,一直向西走一点,就是中山桥,兰州的地标。
黄河夜景相当不错。
沿着北滨河路或者南滨河路走走。
根据自己的脚力看看可以走多远。
中山桥以北是,门票5元,可以爬一爬。
永昌路附近是兰州繁华的商业中心西关十字,张掖路步行街可以转一转,其中的大众巷和木塔巷是兰州有名的小吃街,沿着永昌路向南走,过了庆阳路,就是正宁路小吃街,也很不错。
糖果,不清楚。
不过兰州的小吃不是糖果,特产也不是。
小吃不错的有:牛肉面、酿皮、甜醅子、灰豆子、热冬果等,另外,西北的各种面食在兰州都可以找到。
兰州特产有:百合、、三泡台、黄河蜜、安宁白粉桃等,兰州市是著名的瓜果之城,可以尝尝瓜果。
另外,、甘南蕨麻以及上的各种特产在兰州的各大超市都可以找到。
如果在兰州很闲的话,可以考虑去兰州周边旅行点转转。
兰州的治安较差,但滨河路在晚十点以前还是很安全的,散步的人比较多。
在兰州的特色公园一个下午就够转完了,晚上再看看夜景就可以了,在西关多吃点小吃比较好。
在南滨河路,从中山桥往西走,不远就是,有兴趣可以进去转转,门票2元,再往西一点就是,可以看看,不要钱,再往西,就是七里河,从上面过河,就是黄河边的一个主题公园,不要钱;往回走(往东走)回到中山桥,就是,门票5元,这就差不多了。
兰州还有一个,门票6元,有空的话可以看看,在西关公交枢纽站坐123路去五泉山即可,传说那是当年掘泉取水的地方。
兰州市动物园也在里,门票5元。
还有什么想问的可以补充问,在兰州住了四年了。
重庆新开的主题乐园..
缶基本介绍[编段](1) 汉语拼fǒu (2) 注音符号:ㄈㄡˇ (3) :MAEZ,U:7F36,GBK:F3BE (4) 笔画数:6,部首:缶,笔顺编号:311252 古代乐器分类中的缶我国古人很早就开始根据乐器主要发声部分的制作材料来给乐器分类,《三字经》中就将“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合称八音。
缶,因为是由土烧制而成,也就是土类乐器。
当然,这种分类方法是很原始的。
中国八音中的土类乐器,主要的只有两种,一个是埙,另一个是缶。
缶的形状很像一个小缸或火钵,是很少见的乐器。
埙的历史悠久,目前发现最为古老的埙距今已有7000余年,最初只有一个吹口,有音孔,而后慢慢增加演变为八孔埙,十孔埙和半音埙。
埙的音色柔美,音质圆润,颇有高处不胜寒的凄凉美感。
《乐典》对此记道: 缶, 说文曰: “瓦器也。
所以盛酒浆。
秦人鼓之,以节歌也。
” 尔雅云:“盎谓之缶”,注云:“盆也”,坎其击缶。
渑池会,秦王为赵王击缶是也。
”李斯云:“击瓮扣缶,真秦声。
”并且明确地列缶在土音部。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出现的缶2008年8月8日晚,北京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在“鸟巢”造型的国家体育场中央,随着一声声强劲有力的击打,2008尊中国古代打击乐器缶发出动人心魄的声音,缶上白色灯光依次闪亮,组合出倒计时数字。
在雷鸣般的击缶声中,全场观众随着数字的变换一起大声呼喊:“
【第10句】:
【第9句】:
【第8句】:
【第7句】:
【第6句】:
【第5句】:
【第4句】:
【第3句】:
【第2句】:1”在一片欢呼声中,迎来了开幕式正式开始的时刻:20时整。
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吟诵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对世界各地奥运健儿和嘉宾的热烈欢迎。
从缶的发展演化来看,奥运会开幕式上运用的“缶”与“缶”的原貌有着一定的差别。
不过从现场效果来看,集合了声光电高科技的缶阵,效果是很出彩的。
尤其是以缶面灯光打出数字倒计时,有些神来之笔的味道。
开幕式上气势恢宏的2008人的缶(fǒu)阵,听声音很像是在敲鼓,而这种乐器的形制,则源于1978年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铜鉴缶。
中国古代“八音分类法”,按材质将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八类。
作为中国古代土乐器的缶,其音绝不会与作为革乐器的鼓雷同,而其形制也与上述铜鉴缶完全不同。
“鉴缶”不是缶,古乐文献中亦未见有“缶阵”的记载。
作为古乐器的缶,究竟是什么模样呢
近年的考古发现已经给出了答案。
在2004年无锡鸿山的越国贵族墓发掘中,考古人员在大墓甬道壁龛中发现了由五百多件组合乐器组成的陪葬坑,其中有三件盆状的青瓷乐器。
经功能分类和专家认定,这便是秦王渑池会上被迫一击的“缶”。
图片中的古乐器青瓷缶口径40厘米,通高24.2厘米,内外施青黄色釉,口沿和上腹部饰细蟠虺纹,两兽首状宽耳,另两侧有一对称的蜥蜴匍匐在口沿,蜥蜴的两前肢攀在沿上,口衔缶沿,造型夸张生动。
“缶阵”中那2008件乐器的原型——曾侯乙铜鉴缶,实为组合器,是由青铜鉴和青铜缶套合而成。
外套为鉴,缶在其中,缶的外壁和鉴的内壁之间有很大的空间,具有冰镇、加温酒浆的双重功能,有专家将其称为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古冰箱(当然也应是“暖箱”)。
这种特制的青铜酒器,无论从形制到材质,都与陶土乐器缶风马牛不相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击缶是什么意思:缶就是瓦罐瓦盆,在先古时期本来并不是乐器,后来成为一种最低级的乐器。
中国古乐器有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土就是陶类乐器,有埙、陶笛、陶鼓等,缶甚至都不能正式入其类,可见地位之低。
长期以来,“击缶”或者说“鼓盆”,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个主要涵义:一是下层人民最下等的娱乐,二是葬礼场合表示悲伤的礼节。
从第一个意思说,据《墨子·三辩》中记载:“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殓冬藏,息于瓴缶之乐。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击缶”“鼓盆”只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娱乐。
到汉代,桓宽《盐铁论·散不足》载:“往者民间酒会,各以党俗,弹筝鼓缶而已。
”《淮南子·精神训》载:“今夫穷鄙之社也,叩盆拊瓴,相和而歌,自以为乐矣”。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击缶这种娱乐形式逐渐式微,大概只有叫花子要饭时的特殊表演形式——敲钵,还能略见当年下层社会人民击缶之遗韵了。
从第二个意思说,《周易·离》九三爻辞载:“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耄之嗟,凶。
”意思是说,在太阳西沉时的光辉下,不叩击瓦器而歌唱,那么垂暮老人会嗟叹的,这是一个凶兆。
这反映了当时一个民间习俗:对即将去世的老人,人们要鼓缶唱歌,以安抚老人,祝愿将死者顺风顺路。
战国时期的庄子妻死,鼓盆而歌,则进一步将鼓盆走向丧礼。
这个习俗一直流传下来,北齐颜子推在《颜氏家训勉学》中说:“荀奉倩丧妻,神伤而卒,非鼓缶之情也。
”宋代岳珂在《宝真斋法书赞》载:“闻有鼓盆之戚,不易派遣。
”在元、明、清的文学作品中,“鼓盆歌”、“鼓盆悲”、“鼓盆之戚”之说,更为常见。
这一习俗流传至今,即今天许多农村的丧葬仪式中,那个孝子出殡时的摔瓦盆。
由于缶这个乐器具有上述两个特点,因此它在中国历史中扮演了很多政治角色,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也因此而流传至今,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战国时的“渑池会”: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赵王畏秦,欲毋行。
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赵王遂行。
相如从。
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王许之。
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
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
於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缶。
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
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於赵。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这个故事的政治要害,是秦王强迫赵王为其弹瑟,并命史官记录下来以辱赵王,蔺相如遂以血溅五步逼秦王击缶,相应地使秦王的身份更降一级,以回击赵王鼓瑟之辱。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26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