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挑山工精神导游词
关于泰山的400字左右的优秀导游词
给你五百字的:首先,让我代表某某旅行社,对大家来泰山旅游、观光表示热烈欢迎! 希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间能够玩得开心,吃、住放心,同时希望大家在泰山游览当中能够得到一个较大的收获,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
泰山的日出,是一个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笔墨难以形容的。
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对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观都有过生动的描述。
宋代词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配熔。
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
”的绝句尤为人爱,凌晨破晓前,站在日观峰,举目东方,晨星渐没,微晕稍露,天地间的一片云海滚动,稍顷,一线晨曦透过云层照亮东方,这时天空由灰变黄,继而呈现橙、紫、红瑰丽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层,在阳光的照耀下,组成一幅幅五彩缤纷、绮丽多姿的图案,旭日在阳光中婷婷娜娜从云层升起,阳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响忽隐忽现,闪烁不定,日轮缓升时又受波峰、波谷推进的影响上下跳动,渐渐成圆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尽染,大地一片光明。
夕阳西下时,朵朵残云飘浮在天际,落日的余辉如一道道金光穿过云朵洒满山间。
太阳象一个巨大的玉盘,由白变黄,越来越大,天空如缎似锦,待到夕阳沉入云底,霞光变成一片火红,天际云朵,山峰好象在燃烧,天是红的,山是红的,云是红的,大地也是红的。
举目远眺,黄河象一条飘带,弯弯曲曲从天际飘来,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缎带般的黄河泛起红润,波光翻滚,给人以动的幻觉。
“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
太阳慢慢靠向黄河,彩带般的黄河象是系在太阳上,在绛紫色的天边飞舞。
泰山的云雾是变幻莫测的。
雨后初晴,大量水气蒸发蒸腾,加之夏季季风自海上吹来的暖温空气,成云致雾。
有时大片云在山腰形成一条长长的带子,如同官服玉带,而山上山下皆晴;有时则乌云滚滚,大有倒海翻江之势;也有时白云平铺,如大地铺絮,山谷堆雪,团团白云如同千万个玉盘,轻拢漫涌,铺排相接,好象平静如无垠的汪洋大海,这就是著名的“云海玉盘”。
挑山工 课后问题
《挑山工》是一篇老课文,以前放在六年级学习,北师大版教材把它放到了四年级下册,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摒弃以前逐段分析讲解的做法,力求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创设了当导游的情境,让学生自觉自愿接触文本,从而达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得到充分的体现。
本课是放在《快与慢》这一主题单元里的,于是使学生感悟快与慢的辩证关系便成为本课一大难点。
而这一难点的突破必须在语言环境中去体会,不可生硬地讲解。
我设计了句式练习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以使学生在思考的同时达到顿悟的效果。
[教学目标] 1?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却反而先登上极顶的原因。
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踏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不停攀登的精神。
2?通过学生自己当导游的活动,深入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挑山工不停攀登的精神,以及快与慢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听说过“挑山工”这个名字吗
(听说过的学生介绍情况,其他的同学可提问) 你们看,他们就是挑山工。
(播放课件“挑山工挑着重物上山的情景”) 此时,你想说什么
(学生随意发言,可以提问,可以评论) 〔点评:“挑山工”离学生生活较远,因此用鲜活的形象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我国著名的作家冯骥才还写有一篇名为《挑山工》的文章。
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不大为人熟知的人们。
二、学生自学课文 1?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2?画出你认为是含义深刻的句子,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在旁边做标注。
或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谈谈自己初步的看法。
3?小组交流。
〔点评: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应给足时间让学生独立理解教材〕 三 、创设情境,深入理解课文 1? 让学生带着任务充分读文。
今天,有一个旅游团要登泰山,他们不了解“挑山工”,一定会提出不少问题。
你们要向游客介绍挑山工,对游客提出的问题还要认真解答。
怎么样,谁愿意接受这个任务
〔点评:创设情境对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十分关键,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自然会认真地与文本接触〕 2?根据学生意愿分成“导游团”和“旅游团”。
(每组有不同任务) 导游团:细读课文,根据文中的内容设计导游词。
旅游团:细读课文,根据文中的内容准备问题。
〔点评:给学生充分的阅读自由,唤起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 3?学生就近分成小组练习。
(每组内有导游1~2名,游客若干) 教师巡视并参与谈话。
预设导游词提纲: 挑山工是怎样一群人
他们挑物上山有什么特点
预设旅游者提出的问题: (1)挑山工走的路线为什么是折尺形
(2)挑山工们为什么身材矮小
(3)挑山工为什么看着走得很慢,但常常跑到我们前头
(导游词和问题不必是教师预设好的,学生可自由发挥,但教师要调控的是学生是否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4?班级内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讨论问题(3)。
当导游回答不清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读书,边读书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点评:在生生互动中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一步步走向深入〕 5?句式练习。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挑山工的话。
你们走得快,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走得慢,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通过句式练习使学生了解快与慢的辩证关系。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来确定回答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差异〕 6?评选最佳导游。
根据口头表达能力、对课文的理解、态度等方面评价。
四、 回到文本,总结升华 1?教师总结学生活动情况。
2?思考讨论。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联系上文,说说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什么,“我”为什么需要它
3?迁移拓展。
出示课文插图:如果这就是挂在作者书桌前的画,你在下面写几句最想说的话,可写描述性的话,体现挑山工的艰辛;可写赞美性的话,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等。
4 交流学生写下的感受。
〔点评: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与挑山工直接对话,又一次深化理解课文主题并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的游记怎么写
《黄山游记》登五小群山,览黄山而无视者何 盖将五岳之雄峻有别于群山山之四美而独冠天下尔。
余于八月之初,携同叔友数人,驱车百里余,于暮间之时,抵黄山之脚,汤口处暂歇。
汤口者,山之底处也,自下高速到南门景点,不过十余里之长。
镇小而密,人流备集,商户众多;又深藏山间,终日云岭雾绕,雨时不定。
或晴时,风轻云淡,山峦耸翠;或雨时,云雾压城,阵雨霏霏。
汤口之肴,味美而汤鲜,多深山之珍宝,故往来黄山之客,亦有览景不忘食肴之说。
黄山之美,众人皆知;黄山之峭,鲜有人知。
余与好友三人于晨时,乘车抵山。
山路崎岖,千回百转,车绕数时,终可抵站。
驾缆车,于万丈深涧之中,挺挺而过,心悸魄动。
下车处,已然千米高山。
云雾扑面,站店高阁,似有凌霄之妙,却无胜寒之衣。
友者一女,衣物单薄,盛夏之期,岂有着秋装之人,然山高处,难分四季,高处不胜寒。
女者披蓑笠以求御寒,男者叹问天以求壮志。
雾虚人实,岂有贪功之辈;步履匆匆,尽是拜山之客.山路石阶,层层密密,蜿蜒于盘山之中.游人度步,一步一景,怎想挑山工之苦纵导游之口述,文人之华词,亦难胜修梯者之功高.移步石阶,或暂歇而高望,或登高而极目.云海翻腾,霞光四射,壁仞千尺,直插云霄,古柏苍松,猿猴攀跳;别一番趣味,尽自然天成.或相机以记趣,或画笔以抒情,黄山之美,迷乎众矣!山高欲度,皆呼蜀道之难;天梯陡峭,众叹殒命休矣.余携友者三人,慢步而行,从导游之词,观众景之地.游人多而接踵,行人稠而肩并.放眼山间,人龙盘而九曲,山峦多而汇景.女者曰:登泰山小天下,孔子谬矣!向使孔子登黄山,见此番之景向,定不复此语.余笑曰:孔子齐鲁之士,足未涉皖南,只晓岱宗之高,而叹曰此语,情理之中。
女者对曰:山外之山,人外之人,今番见得其真。
余亦笑而未答。
黄山四美者: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松奇者,盖其发于峭壁,挺拔于山涧之中,而未倾未折,朝迎霞光,暮辞落日,云雾间吸得天地灵气,凡尘中识得众户人家。
故枝繁叶茂,连理千年。
怪石者,因其形殊异貌,绝成千仞,万丈之险,入云汇雨。
枭雄望其自诩,墨客观其赋骚。
山因石而巍峨,水因石而潺潺。
巍峨潺潺间,亦见得怪石不怪,乃奇秀镇山之宝。
云海者,汇雾成云,绕岭成海,风起云涌,亦有观海之效。
或日出之时,情为最佳,万山洒金,云海汩浪,松涛抚琴,伫立云海之畔,其思多矣。
温泉者,成于千层地底之下,为地热所造,水温温而气冒,人去衣进水而澡。
温泉之水,多矿物之质,亦有疗伤去病之效。
黄山四美者,美甲天下矣
余于翌日返程,虽观山之日短,然触景之情深,遂以文章以记之.(
导游词怎么写
雪大多是飘舞在北国的,确切的说雪是北国冬天特有的景象。
北国的雪来得很早,有时秋天的脚步刚站稳,雪就迫不及待的来了。
这时的雪一般都很小的,零零星星的,人们虽然还没有享受够秋收的喜悦,也不会恼这早来的雪的,毕竟北国人是爱雪的。
雪花飘飞的姿势是让人赞美的,你看嘛,雪花在半空中娟娟的飞舞,轻盈的舞姿是那样的曼妙,潇潇洒洒,谁会不说它美呢。
雪下得小时,那一朵朵小雪花就像天空的星星,最好是在晚上飘这样的雪,远远地望向路灯下的飘雪,你会惊诧于怎么会有如此壮观的流星雨。
雪下得大时,更让人喜欢了,那飘飘洒洒的雪花像白莲的花瓣,像片片鹅毛,有人把它比喻成玉色蝴蝶,翩翩的舞姿真是像极了。
更有人把它比作白色梅花的,“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与不似都奇艳.”雪下的最美时刻还是在阳春三月,北国的春天就像羞涩的小姑娘,总是姗姗来迟的,无花无草的,雪依旧独占景点。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日的雪一般下的都很大的,刹那间到处一片灿白,棵棵枯枝忽然间又被雪花装点成开满白花的树,正像那句诗描述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孩子们也最爱这时的雪的,春日的雪绵软,堆雪人很容易成型的,滚雪球会滚得 很大很大。
这时的天气也比冬日暖和很多,玩起来会比那伸不出手的冬日更尽兴。
喜欢摄影的这时是不会放过这喜人的雪景的,凝注一幕幕美图,把它刻成永恒。
我不仅喜欢雪花的舞姿,更爱它的颜色。
雪的白是别的白所无法比拟的,白云的白不够透彻,柳絮的白略暗,各种白花的白不够夺目。
我想唯有雪才配的上洁白这个词,在阳光的映照下,白得耀眼,白得清亮。
我想北国人爱雪不仅仅是因为雪的美的,更是那不畏严寒的精神,冰雪的世界里,北国人也历练出了不畏严寒的刚正、豪爽的性情,真是“梅花香自苦寒来”。
你说北国人能不爱雪吗。
这是写雪的
谁有2011年的山东地区中文导游词
帮忙一下啦
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重要省份,位于黄河下游,东临渤海、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北与河北省接壤,西南与河南省交界,南与安徽、江苏省毗邻。
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相对,环抱着渤海湾。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山东省成为沿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结合部,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山东省在北纬34度25分至38度23分、东经114度36分至112度43分之间,东西最长约700公里,南北最宽420公里,陆地总面积
【第15句】: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第1句】:6%,居全国第十九位。
山东省的地势,中部为隆起的山地,东部和南部为和缓起伏的丘陵区,北部和西北部为平坦的黄河冲积平原,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
山东省的最高点是位于中部的泰山,海拔1545米;最低处是位于东北部的黄河三角洲,海拔2米至10米。
山东省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原、盆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3%;山地、丘陵约占34%;河流、湖泊约占3%。
山东省境内河湖交错,水网密布,干流长5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0多条。
被誉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自西南向东北斜穿山东境域,流程610多公里,从渤海湾入海。
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自东南向西北纵贯鲁西平原,长630多公里。
其他比较重要的河流还有徒骇河、马颊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胶莱河、淮河等。
山东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和东平湖。
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组成,总面积1375平方公里,为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
山东主要的山脉有泰山、蒙山、崂山、鲁山、沂山、徂徕山、昆嵛山、九顶山、艾山、牙山、大泽山、孟良崮等。
山东省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全省年平均气温11度—14度,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950毫米,无霜期沿海地区180天以上,内陆地区220天以上。
山东自古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之一。
公元前21世纪夏朝时期,东夷各部族就活跃在山东地域。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前11世纪)早期的活动中心在今山东西南部。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著名的齐、鲁两国是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256)在今山东境内最大的诸侯国。
由于齐、鲁两国发达的经济、政治、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影响,所以山东又称“齐鲁之邦”,并以“鲁”为山东省的简称。
山东作为地理名称始于战国时期,当时,泛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
山东作为政区名称,始于金代(公元1115——1234)。
元朝(公元1206——1368)置山东道,明朝(公元1368——1644)设山东布政使司,形成与今天山东省大体相同的版图,大部分县名沿用至今。
清朝(公元1616——1911)正式设山东省,治所在济南府。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次调整,山东省形成了目前的行政区划。
山东省现辖17个市,139个县、县级市和市辖区。
山东省的省会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泉水众多,被称为“泉城”。
位于山东半岛东部的青岛为副省级全国计划单列市,是著名的海滨城市,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水上项目的协办城市,是山东省对外开放的“龙头”。
山东省人口9041万人,居全国第二。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数的
【第39句】:2%。
山东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共有39个民族。
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
在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95%左右,其余为满、蒙、朝鲜、壮、土家、高山、纳西、维吾尔、白、黎、苗、俄罗斯、锡伯、布衣、侗等民族。
在山东,回族、满族、蒙古族有聚居或杂居的村镇、社区,其他民族没有固定的聚居村落或社区。
东岳泰山 各位朋友: 你们好
热诚欢迎你们到泰山来,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从泰山中路登上山顶。
这座高大、古老的泰山蕴含了丰富的自然与文化的积淀,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我们仍要像古人那样问一句“岱宗夫如何”,然后,同我一起步入大山,去领略泰山的神韵。
这里是岱庙。
从岱庙开始,经岱宗坊、一天门、红门、中天门、升仙坊至南天门、是古代皇帝封禅泰山所走过的路,现在被知名人称为“登天景区”,也称中路,是如今泰山登山6条路中最古老的一条。
我们将从这条路登上极顶。
大家注意到了巍峨的岱庙前,还有一座较小的庙宇,这就是“遥参亭”,是当年皇帝封禅泰山的起始点。
当年帝王来泰山举行封禅祭典时,都先要在这里举行简单的参拜仪式,因此明朝之前,称此为“草参亭”。
明代加以扩建时,改名为“遥参亭”。
虽是一字之易,基虔诚却尽含其中了。
朋友们,中国的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有着独特地位的,这座遥参亭的建筑构思既出于封禅大典将由此为前奏而步步进入高潮的需要,也是中国古代先抑后扬的美学思想的体现。
正阳门内就是岱庙了,平是一个神奇的方。
岱庙有着如此的魅力,决定于它自身的特征。
首先,它的围墙便与一般庙宇不同,围墙周1300米,5层基石,上砌大青砖,呈梯形,下宽17.6米,上宽11米,高约10米,共有8座门:正中为正阳门,是岱庙的正门。
由正阳门进得岱庙来,迎面是配天门,取孔子说的“德配天地”之意。
配天门两侧,东为三灵侯殿,西为太尉,三殿之间以墙相连,构成岱庙中间第一进院落。
过了仁安门,便是雄伟高大的宋天贶,它又叫峻极殿,是这座庙宇的主体。
天贶殿面阔9间,643.67米,进深5间,17.18米,通高23.3米。
大家看,天贶殿坐落在宽敞的白色台基之上,周围石雕栏楹环绕,云形望柱齐列,使天贶殿与四周的环境产生了奇妙的效果。
天贶殿周围施以回廊,形成了一个大院落,在中国的建筑中,廊是起着使空间有联贯、敛气、紧密、严谨而又富于变化的作用,这是世界建筑史上都加以称道的。
岱庙的回廊把一座重檐庑殿的大建筑物紧紧地环抱着,平直与崇高的对比更激起了人们对天贶殿的崇仰。
我国古代建筑家深知世上没有绝对大绝对小,大小是从对比中产生的,除了四周低平的回廊外,天贶殿前平台上还修了两个精巧的御碑亭,既突出了天贶殿,又于雄伟中寓含着恬静闲适,因此天贶殿并不是雄伟两个字可以概括得了的。
从天贶诬后门出,有砖石甬道与后寝宫相连。
宋真宗封泰山时,因将泰山封为“帝”,帝则应当有“后”,于是便为之配了个夫人“淑明后”。
从这一点看来,岱庙与其说是道教神府,还不如说更像皇家宫廷,这种布局进一步透露了封建统治者利用岱庙进行政治活动的功利目的。
刚才,我们是沿着岱庙的主轴线游览,而主轴线两侧,原另有4个别院,东面前后两院,前为“汉柏院”,相传汉武帝所植的6株古柏就在此院内;后为“东御座”,是皇帝祭泰山下榻的地方。
这里就是泰山有名的十八盘了。
大约25亿年前,在一次被地质学家称作“泰山运动”的造山运动中,古泰山第一次从一片汪洋中崛起,以后几度沧桑,泰山升起又沉没,沉没又升起,终于在3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中,泰山最后形成了今天的模样。
古老的造山运动造就了泰山南麓阶梯式上升的三个断裂带,最上一层从云步桥断裂带到极顶,海拔陡然上升400多米,使得这一层地带与四周群峰产生强烈对比,犹如宝塔之刹,形成了“东天一柱”的气势。
这里是紧十八盘,也是整个登山盘路中最为艰难的地段了。
大家看,石壁上古人的题刻:“努力登高”、“首出万山”、“共攀青云梯”……那是在勉励我们。
大家再看,那负荷百斤的挑山工,再想想当年无名无姓的凿石修路人……大山无言,但它们能激励人们向上。
朋友,登山犹如干任何事业,只有义无反顾地向上,才能战胜险阻,才能到达最高的境界
南天门到了,我们现在已置身“天界”了,虽然我们并没有成仙,但我们在这里领略到了“登天山而小天下”的豪迈。
进了南天门,与之相对的是大殿取名为“未了轩”,未了轩两侧各一门可以北去。
出门往西有一山峰叫“月观峰”,山上有亭,名月观亭。
据说,天高气爽的深秋时节,在这里还可以一览“黄河金带”的奇异景观:在夕阳映照的天幕下,大地变暗了,惟有一曲黄河水,反射出了太阳的光辉,像一条闪光的金带,将天在地连在一起。
入夜,在皎洁的月色下,由此北望可见济南的万家灯火,因此月观峰又称“望府山”。
出南天门院落东折即为天街。
天街,天上的街市,多富诗意的地方。
沿天街东行,中北有一坊,匾额上题有“望吴圣迹”,这就是相传孔子与颜渊看到吴国阊门外一匹白马的地方。
坊北有孔子庙。
天街最东端就是碧霞祠了,我给大家讲讲碧霞元君的故事。
碧霞元君的前身是泰山女神,在民间被称作“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是百姓心目中的泰山主神,并被称作“泰山奶奶”、“泰山老母”。
民众对泰山老母的候信仰与喜爱,是一种历史积淀下来的埋藏在人们心灵深层的对母亲的爱。
多少年来,碧霞元君赢得了百姓的爱戴,至今仍高踞泰山之巅,接受着善男信女的香火,召唤着去乡离国的游子。
好,让我们进到碧霞寺来。
2500平方米的地方,建起了山门,正殿,配殿,3座神门,钟楼、鼓楼、香亭、万岁楼、千斤鼎、火池,还有照壁、歌舞楼、御碑亭……而且为御高山疾风,殿为铜瓦、碑为铜铸,金光闪闪,俨然天上宫阙。
泰山碧霞祠的高度建筑技巧被认为是我国古代高山建设的典范,人舞到这里来进香并不感其小而觉其高大,神圣感油然而生。
如今,泰山碧霞祠建筑群中独具一格的神品。
出碧霞祠东神门北折沿盘道再上,可见一堵石壁巍然屹立,石壁上石刻遍布,洋洋大观,人称“大观峰”。
大观峰西侧,几年所有的石上也都有古人的手笔,这一带可谓是露天的书法艺术博物馆。
沿大观峰西侧盘道而上,至最高处,那些一路上看似走不完的石阶终于到了尽头,这里就是泰山的极顶--玉皇顶了。
玉皇庙建在极顶上,红墙碧瓦像是给泰山戴上了一顶桂冠。
由山门进庙,最先看到的是院中央的“极顶石”。
极顶石卧在一圈石栏中,高不盈米,表面粗糙,如果在别处,将是一块最普通不地的石头了。
但是在这里,它的旁边有碑恭恭的写着:“泰山极顶1545米”。
根据地质学分析,就是它,在3000万年前从海槽中率先拱起,它根植于1万米的地壳深处;就是它,有着数百平方公里的基座,整座大山在托举着它,使它高耸云天,以至玉皇庙中的玉皇大帝简直就成了它的守护神。
朋友们,一天的行程已经结束。
希望你们能再度到泰山来。
谢谢大家
泰山有什么好玩的
有什么景色
有什么吃的
拜托各位大神
泰山是一个文化底蕴很深的地方,从红门上山,一路上石壁上有很多的石刻,如果对这些没有欣赏能力的人可能感觉泰山不好玩而且有的累,过十八盘的时间如果你是徒步,我感觉是挑战你毅力的一段路程,不过上到天街上的感觉真的很棒,突然就有一种视野胸怀十分开阔舒缓的感觉。
如果你有缘分看到泰山的日出,你会永远记住那一刻的,我的感觉是我还有我身边的所有事物就那么一下忽然之间就全都变成的红嘟嘟的了。
我没发现泰山有什么特别的美食,不过泰山的一些精美的石头很值得去买,如有个美丽名字和故事的木鱼石、驱邪镇宅用的石敢当等。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3056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