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太原汾河导游词

太原市导游词

太原市旅游...最好 ..一卡通”售价每卡50元 ★晋祠 在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下晋水发源处。

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叔虞封唐,子燮因晋水更国号,后人因以命祠名。

晋水主要源头由此流出,常年不息,水温17度,清澈见底。

祠内贞观宝翰亭中有唐太宗撰写的御碑《晋祠之铭并序》。

祠内还有著名的周柏、隋槐,周柏位于圣母殿左侧,隋槐在关帝庙内,老枝纵横,至今生机勃勃、郁郁苍苍,与长流不息的难老泉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天龙山石窟 在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天龙山腰。

四周山峦起伏,山头龙王石洞泉水荡漾。

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东峰8窟,西峰13窟。

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自东魏至唐,历魏、齐、隋、唐四个朝代。

以唐代最多,达15窟。

石雕体态生动,刀法洗炼,具有丰富的质感。

宋代改名圣寿寺,寺宇已毁。

寺前蟠龙古松苍翠蔽日。

“山光凝翠,川容如画,名都自古并州。

萧鼓沸天,弓刀似水,连营十万貔貅。

金骑走长楸,少年人一一,锦带吴钩。

路入榆关,雁飞汾水正宜秋。

追思昔日风流,有儒将醉吟,才子狂游。

松偃旧亭,城高故国,空余舞榭歌楼。

方面倚贤侯,便恐为霖雨,归去难留。

好向西溪,恣携弦管宴兰舟。

”历代咏并诗中,成就最高的无疑是宋代词人沈唐的这首《望海潮.上太原知府王君贶书》,大词人除了描绘太原的风光形胜、怀念昔日的儒将才子之外,更重要的是从大历史的高度,准确地提出了太原的文化定位:山光凝翠,川容如画,名都自古并州。

山西晋中名胜古迹的导游词300字

女士们、先生们:  地处三晋腹地的平遥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我国现仅存的四大古城之一。

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94年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研讨会在平遥召开,会议首推平遥作为申报联合国“人类遗产”项目的第一个古城,晋中之窗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查后把平遥古城正式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从此,晋中之窗座小城名声远扬,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利用行车间隙我把平遥城的历史沿革作个简要介绍。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远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有史以来,建置沿革屡经变迁。

晋中之窗称为古陶,是尧帝的封地;西周时名为京陵城,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是平遥城的前身;北魏时改名为平遥县,并把县治迁到这里。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它的繁华,也曾多次遭受战火的破坏。

现存的城墙是明代洪武年间,即1370年修建的。

明清以来经多次维修,使古城墙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旧城山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太原旅游!在游览太原的景点名胜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太原和历史上的太原。

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交通枢纽。

太原市位于山西中部,辖3县1市6区,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16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80万,其中市区人口160多万。

太原东、西、北三面环山,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过,把市区劈为两半。

而5座风格迥异的大桥又将东西两岸紧紧连在一起。

市内高楼商厦比肩耸立,绿地公园散落有致,草坪树带随街延伸,尽显壮观的现代都市气派。

顺便告诉大家,太原的街道极为规范,凡南北走向皆称路,如建设路、五一路、并州路、解放路、平阳路、新建路、桃园路、滨河路;凡东西走向均叫街,如迎泽大街、府东府西街、双塔东西街、胜利街、西矿街、学府街。

使行人倍感方便,断无迷失方向之忧。

城周四郊,绿野平畴河渠交错,地肥水美物产丰饶。

清徐葡萄、晋祠大米、老陈醋都是四海享誉的名产。

晋祠、天龙山、崛围咽山等景观雄奇壮丽,各具风采。

因此,古来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

太原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古城。

传说太原这块地方属于尧帝的子孙所受封的唐国,所以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其弟姬虞于唐,便称唐叔虞。

到唐叔虞的儿子这一代,改国号为晋。

但当时晋国的中心在今天的晋南冀城一带,直到公元前6世纪初晋国的势力才扩展到太原一带。

太原古称晋阳,奠基于春秋末期。

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初,晋国卿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和尹择在晋水之北筑城,取名晋阳,其位置约当今天太原市晋源镇的古城营村。

赵氏家族以晋阳为据点积蓄势力,奠定霸业。

公元前453年,掌握晋国大权的智伯联合韩、魏攻打赵襄子。

赵凭借晋阳高城深池固守,使智氏难以得手。

智伯急中生智,发现晋水从龙山那边流来绕城而过,便想出水攻之计,遂掘渠引晋水欲灌晋阳,这便是晋桐智伯渠的来历。

赵襄子用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里应外合,共灭智氏,瓜分其地。

至此,晋国之地悉为赵、韩、魏三卿所占,史称“三家分晋”,因有“三晋”之说。

到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赵、韩、魏三者的诸侯国地位,成为战国七雄中的三强,而赵国的都城就是晋阳。

晋阳作为赵国首都历17年,公元前386年赵迁都河北邯郸。

但赵氏在晋阳的基业已逾百年。

战国后期,秦国屡败赵国,随之在晋阳一带置太原郡,治所设在晋阳。

需要说明的是,太原本义为广阔的平原,战国之前泛指汾河流域的平原地带,秦置太原郡之后,太原作为行政名称固定下来。

从此,太原即指古之晋阳,晋阳亦指今之太原,二者通用。

汉朝太原为北方重镇,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在晋阳置并州刺使部,统领太原、上党等六郡。

从此太原又称并州。

并州之名可能源于太原位于东西两道山脉之间,两山平行谓之并。

西晋末年,并州刺使刘琨为了防御匈奴的侵袭,扩筑晋阳城,使之成为城墙高13米,周长14公里的大城市。

东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大乱,太原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交替攻占。

直到公元396年,北魏40万大军攻人晋阳,复置太原郡,古城才得到较长时间的休养生息,并且成为北魏南下河南、东出河北的重要基地。

北魏权臣高欢于532年在太原设大丞相府,并营造了规模宏大的晋阳宫,太原被称为“别都”。

高欢之子高洋取代北魏建北齐后,虽定都于邮城(河北临漳),但对其发迹之地太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

在27年间建起大明宫,兴修12院,其辉煌壮丽程度远远超过首都邮城。

高洋还在太原西山凿佛龛、雕佛像、建佛寺,在晋水源头修鱼沼飞梁。

太原面貌为之一新。

太原的黄金时代是隋唐两朝。

隋场帝杨广在即位前被封晋王,视太原为“发样之地”,称帝后在太原大兴土木。

先在北齐晋阳宫外筑起高13米、周3.5公里的新城,后又在新城西边筑起高13米、周4公里的仓城,接着又建造了第二座晋阳宫。

在此同时,隋场帝还征调数十万民工开山筑路,修成由太原到京师长安和宁武管涔山避暑行辕汾阳宫的两条驰道,太原的交通更加方便。

隋朝短暂,很快被唐朝取代。

而兴唐的李渊父子便是从太原开基立业的。

唐高祖李渊曾长期任隋朝的山西河东抚尉使、太原留守等职。

唐太宗李世民的青年时期也是在太原度过,被人称为“太原公子”。

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李渊父子于公元617年誓师晋阳,当年11月便攻人长安,建立唐王朝。

太原这段特殊历史使它拥有仅次于长安的重要地位。

先被定为“北都”,后又改名“北京”,最后又恢复为“北都”。

太原城也随之大大扩展。

据新旧《唐书》记载,唐代晋阳已经成为横跨汾河两岸、由三座城池联接组成的大都市。

西城在汾水西岸,也称府城或州城,高13米,周长21公里,内里包括宫城、大明城、新城、仓城四座小城,把北齐和隋代的宫殿全部囊括进来。

东城在汾河东岸,为贞观名臣李副主持修筑。

因东城内井水苦涩,难以饮用,又修筑了引水工程“晋渠”,将晋水从西城外架槽引入东城。

东西两城之间,跨汾河又有一座“跨水联

从太原市区咋去汾河二库了

山水特色汾河二库风景区距离太原市三十公里,是一座以防洪、泄洪为主并有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348 平方公里,为了增加野外生态旅游的乐趣,汾河二库花了十几万元购回二十条竹筏,新添了竹筏漂流项目,游客在山水之间品味南国渔家乐趣,新增加的空中飞人从三十米高空失重落下,有蹦极的刺激和惊险,是目前山西唯一的高空项目,快艇、吊桥、岩洞、清泉,既有北方建筑的特色,又有野外探险的刺激。

太原市尖草坪区的崛围山以及当地农民开发的果园采摘等旅游项目和汾河二库联手形成省城周边具有北方特色的野外生态游新线路。

汾河二库风景区的山,怪石嶙峋,奇峰突兀,有的像古佛沉睡,名曰“睡佛山”;有的像美女偃卧,称之“美女峰”;有的像将军点兵,得名“点将台”。

千姿百态,呼之欲出。

这里的水,湖面狭长,清如明镜,泛舟湖上,两岸青山倒映其间,伸手可触,可谓“山在水上走,人在画中游”。

春季山花烂漫,溪流潺潺;夏日草木繁茂,碧绿连天;秋天枫叶如火,野果飘香;冬来银装素裹,冰天一色。

风景区内的旅游项目新颖奇特,别具风味。

3旅游项目风景区内的旅游项目新颖奇特,别具风味,已开发的项目有快艇游湖、竹筏漂流、大坝揽胜、湖滨垂钓、游悬泉寺、登观龙阁、憩滨河公园、赏热带花木、观珍禽异兽、乘空中飞人、探险一线天、品味瓜果园等。

一线天一线天位于太原西山28 公里的小塔村,为一条长 1500 米,深 100 米的峡谷,由地质裂变而形成,石灰岩地貌。

狭长如巷,平均宽度 3 米,最窄处只有 0.3 米,这里奇峰危石,千姿百态,全为自然造就。

峡底一股清流跌荡跳跃,在怪石丛中形成多处飞瀑,声势如涛。

仰望高空,蓝天一线。

主要有:灰岩石廊、一线天、月牙天、亲嘴岩、通天洞、飞来龟、驼峰岭、 百喙岩、蹬天梯、瞑宫等景致。

与一线天同一脉山峰的半山腰间有天然大溶洞一处,名为“会佛洞”,洞内雄奇瑰丽,萦回曲折,精致集中。

洞顶水珠吊挂欲滴,如颗颗珍珠,玉雪晶莹。

洞中有数眼小洞向里延伸,深不可测。

一线天被誉为三晋奇景。

揽奇探胜,已成为国内外游人所神往。

汾河二库风景区黄龙洞黄龙古溶洞位于尖草坪区马头水乡马克思吉掌村沟底。

现有溶洞面积 1500 平方米。

(有 1500 平方米未开发)大洞套小洞,洞洞相连,洞内空气新鲜,清凉湿润。

四季洞温为零上 2 0-28 度之间。

称为修心养神的神仙洞。

至今远古稀奇动物残骨保存完整。

洞顶和地面长满长短,粗细不均匀的石钟乳,石柱,石筝,石佛,莲花台及各种动物石像,墙壁花纹秀丽奇观。

千姿百态,形状独特,游人看后大饱眼福,是周围几百里内未见过的大古洞,洞的左右环山,植被优然,洞的上端层层梯田。

山田相连,洞的下端为天然流水深沟;悬崖峭壁,景观奇特,十分险要,海拔约 1200 米。

黄龙古洞历史悠久,代代相传,难以考证,传说有两条黄龙有时盘踞在洞上(至今山腰还有 100 多米长江龙盘过的痕迹),有时在洞内休息,有时在洞下的龙眼潭戏水,是龙的休息宝地,因此得名为黄龙洞。

古洞很深,古人在洞口能听到柴村镇土堂村的鸡鸣声,和土堂大佛寺相通(约直径 7 公里),有很多人探洞,结果进去的人总不能全部出来。

人们就在洞口树起黄龙神供奉,到乾隆十七年又重修了黄龙神庙,立了石碑,隆重敬神。

从此每年农历六月廿四过唱之日村上人和周围几个村都要请鼓手迎请黄龙神保佑平安,保佑风调雨顺,一直延续至今。

汾河二库风景区黄龙洞紧靠汾河二库,与省城幸福林相连,东有崛围山多福寺胜地。

交通便利,构成多景点配套的玩水、观景、游洞、拜庙一日游线路。

洞南一公里处有神奇的碌古旋险崖和龙眼水潭、高崖、大旋、绿水潭、山景壮丽险观,是黄龙洞又一配套的旅游景点。

峙头村山庄窝铺从汾河二库弃舟登岸,走青草小径,过粉红桃林,眼前忽然出现一村庄,房屋错落,翘壁飞檐, 乡音喁喁 ,鸡犬相闻,令人愕然忆起《桃花源记》。

这里民风纯朴,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宛如江南。

这就是神秘的水上村庄——峙头村,也称峙头半岛,村中庙宇屋舍,羊圈牛棚、路阶池墙及生活用具大多为石制品,又令人惊叹;石头城。

站在城头,仿佛在欣赏一幅绵绵不尽的中国水墨丹青,让人在心灵的释放中,顿时洗尽了一身的尘屑。

峙头村山庄窝铺,利用农村土窑,粗茶淡饭,让您体会反朴归真的乡野生活,峙头村山庄窝铺等待着您抛却凡尘,暂做仙客。

山西日语导游词

陕西省整体地理历史简介:北は万里の长城を挟んで内モンゴル自治区と、东は太行山脉を挟んで河北省と、南は黄河を挟んで河南省と、西は北上した黄河を挟んで陕西省とそれぞれ接している。

山西高原は黄土高原の东部に当たり、北部では海河水系の滹沱河や桑乾河が东へ流れ、中部から南部は黄河水系の汾河が贯いている。

主要都市は太原以外には大同がある。

春秋时代には晋の领域であり、晋分裂后は大半が赵に属した。

秦代には太源郡、前汉代には并州と呼ばれる。

五胡十六国时代の前赵・后赵・北魏がいずれも大同に首都を置き、唐の高祖李渊が隋に兵を上げたのは太原であった。

唐では河东道と呼ばれる。

五代十国时代には大同周辺は燕云十六州の一部として辽の支配下に入った。

元に入ってから山西の名前が使われるようになった。

各市信息可以参考以下网页: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3445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