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太湖导游词中心句200

颐和园导游词四年级110-200

各位朋友,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颐和园,颐和园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始建于金代,位于北京西北郊,距市区15公里,占地面积290公顷。

景区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水域面积占全园的3\\\/4。

整个园林分为三个功能不同的区域,即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区;以玉澜堂、宜芸馆及乐寿堂为中心的生活区;以长廊、昆明湖、苏州街等为主体的游览区。

颐和园将全国的美景及著名建筑融为一体,集南北造园艺术之大成,达到“虽为人做,苑如天成”的艺术效果。

早在金代的时候,这处园林既不叫颐和园,也没有这么美,只是一处帝王游猎的天然园囿,当时的山叫金山,上面建有金山行宫,水域叫金海。

元代改山为瓮山,水域为瓮山泊。

明代时这一组山水被称为好山园,已经出现了“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美景。

清代是它的全盛时期,乾隆皇帝为了给其母庆贺六十大寿,不仅拓展湖面,又在山前、山后修建了不少建筑,特别是长廊的修建更是神来之笔。

乾隆皇帝把昆明湖挖成寿桃形,寓意向其母献寿,又把瓮山改名为万寿山,并把此处园林称为清漪园。

凡事有兴必有衰,1860年,英法联军入京,将清漪园、圆明园在内的“三山五园”烧成一片焦土。

1885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重修园林,并改名为颐和园,取“颐养冲和”之意。

但好景不长,1900年八国联军又一次将颐和园付之一炬,慈禧太后于1903年再次重建,由于财力有限,只恢复了万寿山前的景观。

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对园林进行修缮、保护,颐和园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现在我们去参观一下仁寿殿。

各位,这是仁寿门,门口有两块太湖石,人称“猪猴石”,据说是孙悟空和猪八戒被派到这里来为皇家看家护院。

走进人寿门,看到的并不是仁寿殿,迎面是一块高大的太湖石,它是起到一个“障景”的作用。

这是我国古典园林中造景的方法之一,其目的是起到屏风的作用,避免院内景物一览无余,失去含蓄之感。

刚才我们讲过了,颐和园是集南北园林之大成,故又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作,多次、多处成功地运用了各种造景方法,待会儿我再一一向各位介绍,请各位先随我来。

(仁寿殿院内东南角松树下)刚才我们看到了门口的那块太湖石,现在请各位再看看院内四周,这里还有四块太湖石,为什么要在这里放些奇形怪状的所谓“太湖石”呢

首先我先告诉大家何为太湖石。

说起太湖石,大家应该不陌生,在很多园林内都有,它们看起来奇形怪状,满身是洞,或堆成假山或装点景致,只是不太知道它们的名字罢了。

其实,太湖石是产自于江苏无锡的太湖湖底,因其相貌奇特,有“透、瘦、皱、漏”之称,而且产量又少,故被皇家选为稀罕物运来放在园林内起装饰作用。

有些太湖石天生酷似某些人物、动物或祥瑞之物,就更成了人们收藏、寄与某种美好象征的“尤物”。

还记得门口的那块太湖石吧,从背后看去,没什么奇特之处,但要从正面看上去,你便会拍手叫绝,因为这块太湖石就像是一个老寿星,面向仁寿殿,给慈禧太后祝呢,您看像不像

另外四块太湖石根据其形状,象征一年四季之“春华、秋实、冬枯、夏荣”,这四季石与老寿星被称为“峰虚五老”,象征长寿之意。

再看看院中的这只铜铸的怪兽,人称“四不象”,你看它鹿角、龙头、狮尾、牛蹄,别看它长相怪异,可是本领高强,能避火,又是一种仁义之兽,既是“仁兽”,故在“仁寿”殿前,真是找对了地方

您也许会问,刚才你说“真是找对了地方”,莫非这“四不象”原来不在此处

您说的不错,“四不象”原有一对,是乾隆年间铸造的,原来放在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另一只被侵略军所毁,真是令人惋惜。

在大殿前还陈列着铜制的龙、凤、香炉、太平缸等。

特别是龙凤的位置与其它地方的陈设位置不一样。

在古代帝王的宫殿、园林内的龙凤等吉祥物,其陈列方式应该是龙在上,凤在下;龙在内,凤在外。

在这里却成了“凤在中央、龙陪两旁”的格局,是哪个大胆之人所为

不是别人,就是在这座大殿内垂帘听政、发号施令的女主人——慈禧皇太后,好象在向人们说:“谁说女子不如男

”(在仁寿殿的中间靠左的位置)这座大殿叫仁寿殿,是帝后们夏天到这里来避暑时,临时处理政事的地方,其功能相当于故宫的乾清宫,等级相当于故宫的太和殿。

这一区域就是我们在前面所说的颐和园内三大区域之一的政治活动区。

在清代的每一处园林内,都设有一座处理朝政的大殿,一般称为勤政殿,以示皇帝在休假娱乐时也不会疏于国事,以示勤政,其实,只不过是懒得跑回故宫处理朝政而已。

清末,慈禧手握大清大权,在故宫养心殿及颐和园勤政殿“垂帘听政”。

天下凡是大权在握的人,通常都不想死,都希望长生不老,故大权在握的慈禧太后便将“勤政殿”改为“仁寿殿”取自于《论语》中的“仁者寿”,即施仁政者能长寿的意思。

在大殿内的后壁上,悬挂着“寿协仁符”的大匾,殿内设九龙宝座,御案及众多装饰物。

值的一提的有两处陈设。

首先请各位看一看正对面的大水银镜,上面有不同字体的寿字,共226个,取寿字之“多”的意思。

在镜子的左侧的一辐画卷上有一个很大的“寿”字,背景里有100只蝙蝠,取意“百福捧寿”。

这100只蝙蝠与镜子上的226个寿字寓意为“多福(蝙蝠)多寿(寿字)”真可谓是用心良苦,那么慈禧太后到底是否长命百岁了呢

慈禧太后一直活到了73岁。

有句古话叫“人活七十古来稀”,现在活到七十不足为怪,但在当时活七十多岁不能不说是位长寿之人。

是不是那些“福”字呀“寿”字呀保佑了老佛爷呢

当然不是,这是与老佛爷的饮食起居有规律及日常保养是分不开的。

人吃五谷杂粮,谁能没病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能没灾

不过,慈禧太后不怕生病。

她说“有病有灾我能挺,因为我有延年井”。

据说呀,喝延年井的水便是老佛爷长寿的秘诀之一。

那么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延年井沾沾仙气

各位随我来,我们一起去参观延年井。

(在延年井旁)各位,这就是延年井,据说有一年慈禧中了暑,久治不愈。

一天睡午觉时梦到了一口井,便派人来挖,果然挖出一口井。

慈禧太后取水喝了一碗,暑气顿消,精神气爽,非常高兴,便封其为“延年井”。

以后慈禧太后经常饮用此水,并用此水沏茶,称为“延年井水沏杯茶365kUaIlE.cn,气得大夫满街爬”。

其实,这口延年井的井水为优质矿泉水,确实有利于人体健康。

慈禧对这口井的感情胜过金银珠宝。

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从紫禁城跑到颐和园,金银珠宝丝毫未取,只是特意来喝了一碗延年井水,然后就背“井”离乡,带上光绪皇帝匆匆西行了…好了,讲完了政治活动区,现在我们要去帝后生活区参观一下,首先我们去看一看光绪皇帝在园中居住的地方——玉澜堂,请大家跟我来。

(在仁寿殿后的假山旁)走到这里,也许有些人已经不耐烦了,会问“导游,您说过颐和园又大又美,3\\\/4都是水,可我们进来以后确是什么门呀,石头呀,大殿,假山呀,水呢

为什么不带我们去看

”大家别急,如果进门就是水,您是否会觉得太直截了当了,就会觉得不够“深度”。

其实,这又是一种造园方法,叫“抑景”。

所谓抑景就是先抑后扬,即当各位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便是最想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时。

这里看起来曲径通幽,其实,您再往前走几步,就可以体会到“柳暗花明”的感觉啦

不信,请各位走走看。

各位

现在是否有一种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之喜悦感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故精美园林非一日之建。

咱们在前面已经讲过,早在金代,这里便是帝王们游猎的场所,当时的万寿山被称为金山,山上,建有金山行宫,供金代帝王游猎时临时过夜居住。

山下的水域在当时称为金海湖。

元代改金山为瓮山,据说是有一老瓮在山上挖出石瓮而闻名,山下的水域被称为瓮山泊。

明代曾把这一组山水称为好山园,并在瓮山南坡建园静寺,改瓮山泊为西湖,当时的景色已经出现了“西湖十景”。

特别是到了清代,盛世国君乾隆皇帝为了给他母亲庆祝60大寿,在此大兴土木,在瓮山的南坡增建了以排云门至佛香阁的中轴建筑群,把这组建筑做为生日礼物送给她的母亲,以示孝顺。

乾隆皇帝还将瓮山改为万寿山,既然山改名了,水自然也要改名,叫什么呢

据说当年汉武帝曾在都城长安挖“昆明池”操练水军,于是乾隆皇帝效仿先贤,将万寿山下水域挖深,而且拓宽湖面,为日后训练水军之用。

工程结束后将这片水域更名为昆明湖。

现在请大家随我去知春亭,那里是观赏颐和园全景的最佳位置。

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昆明湖东岸的重要景观及建筑。

写一篇关于介绍三峡的导游词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在西湖之中了,开始了我们的西湖游。

大家现在有没看到湖中3个石塔,那就是三潭印月的三潭。

可以说三潭印月是杭州的标志性经典,就连大家人民币的一块钱的背面都是三潭。

整个杭州有3大赏月胜景,最著名的就是三潭印月和平湖秋月。

如果说平湖秋月是水中观月,那三潭就是透风漏月。

每当夏秋黑夜,在3个石塔内点上蜡烛,用当时杭州的绢丝封住石孔,烛光从3个谭中的圆孔中透出,远远看上去就象湖面上有很多个小月亮倒映,形成印月奇观。

其实现在的三潭早已不是原来的三潭,也不在原来的地方。

三潭一开始是苏东坡所造,当时的位置是再现在苏堤的望山桥左侧,压堤桥左侧,东浦桥左侧,形成一直线。

下令3塔以内不准种植菱藕,以防止湖泥淤积。

西湖一直存在着淤泥太深的主要原因也是由于杭州非常有名特产西湖藕粉的功效和名气,在宋朝时都是贡品,外地人都想买,所以人人都种。

南宋时马远命名为三潭印月。

后来到了明朝杨孟瑛,三个石塔被毁。

直到明万历时,杭州县令聂心汤想再西湖里建个放生池,于是就发动民工,疏浚西湖,把挖出的淤泥堆积成一个小岛,就是大家现在所看到的:小瀛洲,它也是西湖中三个岛最大的一个。

后来为了恢复三潭印月,就在湖中重建了3塔。

小瀛洲上也种植着杭州的一种特产,大家可以猜猜看是什么。

…………是西湖莼菜,西湖莼菜汤也是杭帮菜的特色菜之一。

关于家乡的导游词

【第1句】:伊利纯牛奶广告文案案例: 广告文案:无论怎么喝,总是不一般香浓

这种不一般,你一喝便明显感到。

伊利纯牛奶全乳固体含量高达

【第12句】:2%以上,这意味着伊利纯牛奶更香浓美味,营养成份更高

广告口号:青青大草原 自然好牛奶 广告文案:一天一包伊利纯牛奶,你的骨骼一辈子也不会发出这种声音。

每1100毫升伊利纯牛奶中,含有高达130毫升的乳钙。

别小看这个数字,从骨骼表现出来的会大大不同

广告口号:青青大草原 自然好牛奶 广告文案:饮着清澈的溪水,听着悦耳的鸟鸣,吃着丰美的青草,呼吸新鲜的空气。

如此自在舒适的环境,伊利乳牛产出的牛奶自然品质不凡,营养更好

广告口号:青青大草原 自然好牛奶 赏析:这三则系列广告,除角落里的品牌标识及产品包装外,没有任何图型。

画面中心,巧妙地利用汉字字型的精心编排设计,通过一系列的象声词,分别表现人们迫不急待地喝牛奶的声音;因缺钙而导致的骨骼碎烈的声音;以及乳牛在舒适的环境中惬意地吃草鸣叫的声音,调动受众的想象和联想,形成视觉冲击力。

而广告文案又对画面主体文字作了形象的说明、注释和深化,道出了伊利纯牛奶诱人的浓香、纯真精美的品质和饮用后的效果及其根源,非常有说服力,很能打动消费者。

是以文案写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典型佳作。

【第2句】:太太口服液案例: 广告正文: 不让秋雨淋湿好心情, 心情好,脸色自然的。

不让秋日带给女人一点点的伤, 没有黄褐斑,脸色是真的。

不让秋风吹干肌肤的水 肌肤充满水份,脸色更加好。

不让秋夜成为失眠的开始, 晚上睡得好,脸色才会好。

[评析] 太太口服液系列广告作品成功塑造了品牌形象。

从干燥的秋天引申出对女人肌肤的伤害,以浪漫的秋季带出产品特性——呵护女性皮肤,女性在享受浪漫的同时,肌肤也变得漂亮了。

每一则广告在构图、布局、文案和风格等方面具有统一性,各部分又十分均衡、协调、配合、巧妙。

广告文案围绕中心,从“不让秋雨淋湿好心情”、“不让秋日带给女人一点点的伤”、“不让秋风吹干肌肤的水”、“不让秋夜成为失眠的开始”四个方面宣传产品特点、构图及方案富有延续性及系列性,成功地推销了产品,该广告获得2000年全国报纸广告医药保健类铜奖。

【第3句】:某酒精饮料电视广告创意——旅游篇 导游带着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在游览名胜。

大家都在专心致志地听导游解说,惟有一个身穿绣龙背心,绸短裤,圆口黑布鞋,腰间别一个酒葫芦,一派不伦不类的中国打扮的外国小伙子在队伍后面有点心不在焉。

北京颐和园。

导游:“颐和园是著名的皇家园林……” “香。

”外国小伙子脱口而出。

导游诧异地望着他。

小伙子眼珠一转:“我是说古色古香。

” 西安楼观台。

导游:“西安楼观台是老子写书的地方……” “醇。

”小伙子又冒出一句。

导游奇怪地看他。

小伙子一挤眼:“我是说气韵浓醇。

” 无锡太湖。

导游:“太湖以风景秀美著称……” “甜。

”又是那个外国小伙儿。

导游又是惊异的目光。

小伙子做了个鬼脸:“我是说甜山蜜水。

” 山海关长城。

导游:“山海关是长城的尽头……” “派。

”这回小伙子一脸肃穆敬仰之色。

导游调侃:“这回是什么‘派’,巧克力派

还是草莓派

” 小伙子想了想:“派……就是派。

” 导游大笑:“你用词还是挺准确的。

” 小伙子冲镜头神秘地拍拍腰间的酒葫芦:“其实,我是说‘某某酒’”。

2 某酒精饮料电视广告创意——形象篇 旭日东升,水中也倒映着一个太阳。

波涛荡漾,搅碎一片金波。

写着酒名字的金字从水中冒出。

镜头拉远,一个巨大的金色酒杯摆在山海关的烽火台上,杯中是变小了的酒名字样。

远处是沐浴在朝阳中的大海,海水里跳动着一个初升的太阳,大酒杯里也闪动着一个红太阳,和酒名字样共同组成一幅宏大的画面。

一个身穿红色晚礼服的女人从烽火台上跃入大海。

一个浑厚的男声:“用大海的胸怀为你的生活溶进太阳。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3579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