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洞导游词
双龙洞导游词
导游词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这次旅行的导游刘朝维。
很高兴能陪伴你们一起参观金华的双龙洞。
双龙洞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自然风景名胜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李白、王安石、孟浩然、苏轼、李清照等历史名人都曾有佳作赞赏它;明代的旅行家徐霞客曾为它写下了近5000多字的游记并把它列为“金华山八洞”的第一位;还有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彭德怀、陶铸、彭真等国家著名领导人也在此留下了足迹。
那么双龙洞到底有什么魅力令文人墨客们慕名而来?还有它为什么叫双龙洞呢?相信有旅客有跟我一样的疑问,下面就请大家跟我一起去探寻双龙洞的魅力。
各位游客,请看,这就是我们本次游览的路线。
现在我们已经出了金华城,来到罗甸,马上就要入山了,距离双龙洞还有半小时的车程。
请大家不要着急。
前面就是上山的盘山公路,大家可以看到山上长满了映山红和油桐。
现在大家注意看树底下的沙土,颜色是不是跟平常看到的不一样?在平常普通的沙土是黄色的,而这儿的却是粉红色的,是不是很特别呢?还有,大家请看,路边的溪流可是从我们要去双龙洞里流出来的。
我们这次游览的主线就是探寻双龙洞溪水的源头。
旅客们,著名的双龙洞到了,请有序下车,注意带好随身携带的物品。
现在我们到了双龙洞的洞口。
洞口宽敞高广、气势雄伟,你们看那两侧悬挂的钟乳石是不是很像龙头?你找得到吗?现在我们走进去,就是外洞,让我们赶紧走进去瞧瞧吧!。
这就双龙洞的外壁,很宽敞吧,面积有1200平方米,可容纳上千人聚集,就像到了个大会堂。
这里常年洞温为15℃左右,冬暖夏凉。
夏天来这里纳凉是个不错的选择,比起天然空调,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古人形容这是:“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
大家看到这边的“双龙洞”三个字,可是唐人手迹哦。
这边的“洞天”二字,是宋代书法家吴琳的墨宝;那边“三十六洞天”五个大字,则为国民党元老、近代杰出书法家于右任的手笔。
如果说双龙的内洞是“龙宫”的话,那么外洞就是“龙厅”,双龙洞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大家说是不是很形象?现在我们就去找寻一路上溪流的源头吧?请认真找找,找不到?还是听我说吧!大家往左下方看,泉水就是从这孔隙流出来的。
这个孔隙应该比你们想象的要大一些,可以让一只小船进出。
但是,这只小船只能坐两个人,而且规定要并排仰卧。
为了安全起见,请大家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两人两人依次排好队坐船入洞。
外洞到内洞的行程有八九米,在行船期间注意千万不要抬起头,哪怕是一点点也不行,以免碰破额角或鼻子。
游客们,内洞到了,这里光线很暗,请大家注意安全。
内洞面积约3500平方米,景点很多,大家不要着急,随着前面的汽油灯参观。
这里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看这个,像不像个“寿”字。
看,蜿蜒在洞顶的黄龙和青龙,多么神气!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态各异,五颜六色,非常美丽。
此外、还有景点五彩图、避水金针、小桥流水,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正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亲爱的朋友们,这次金华双龙洞之旅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
希望我的介绍能令你们满意,谢谢大家的支持,希望下次还有机会带大家游览。
谢谢大家!
佛爷洞导游词600字
位于李白故里-四川省江油市城西北十四公里处(江油市大康镇) 是神迷的川西北最大的喀斯特溶洞。
此处上接匡山(又名戴天山);下连李白读书台;东临观雾、窦团山;西依莹华山、乾元山。
它是通往九寨沟风景区的必经之地。
洞周山环水绕,古木缪翠,风光奇绝。
民国二十三年,人们在通天暗河内发现了一尊三米多高的石刻如来佛像, 故此洞名曰:佛爷洞。
在86版西游记中佛爷洞曾作为拍摄场景之一。
整个旅游区域以佛爷洞为主,其余的七仙洞、牛角洞、西方境等正逐步开发。
佛爷洞由三厅、两廊、一河构成,全长三千余米,洞内景点六十多个。
以大型溶洞、地河景观、清溪深峡、石山石海、草地森林为景观主调,并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民间传说。
洞中有洞、景中有景、洞中藏河、河中荡船等美景。
景区分为八大游览区:综合服务区、溶洞游览区、西方境游览区、兽目峡戏水区、石林游览区、佛文化游览区、滨河游览区、匡山宾舍接待区。
其中溶洞游览区及佛文化旅游区(雷音寺、中大明寺)是中央电视台《西游记》剧组、峨影厂《古堡恩仇记》、《张宝仔传奇》等影视单位多次前来取景拍摄。
被誉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的西方镜可拜佛、品茶、尝美食、戏水、唱山歌等度假休闲娱乐。
出了佛爷洞就是佛爷洞后景,出洞的那一瞬间会让你不禁感叹“这就是真实的世外桃源”,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顿时感到心旷神怡,可在清澈见底的河中划竹筏,就像是到了“江南水乡”一样,可以自由自在的划动竹筏,看鱼群畅游。
玩过竹筏来到后山更是有拥抱大自然的冲动,景区有满山偏野的彼岸花,还有樱花林,红叶林,山腰有一片天然石林,有姻缘石,有很大一颗红心,传说到过这里的情侣都会生生世世在一起。
在山顶更令游客流连忘返,有很大的秋千,一般很难见到,就像“韩国妇女玩荡秋千“游戏的秋千,下山可坐马车,在马车上欣赏沿途的风景,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旅途心情。
双龙洞孔隙导游词
玄天洞的出名始于明朝末年,时有四川道人半月(号月天)云游此,见此古洞,认为是一个修仙炼道的好地方,便不离去,就地请人在洞内修建两间小屋,利用剥下的树皮盖顶,取了一个很随意的名字:木皮庵,供奉的是道家祖师之一的玄武大帝(亦称真武大帝),故也叫玄帝庙。
自此,玄天洞香火日盛,并不断扩修,最盛时,这个3400平方米的洞内,有玉皇宝殿5间,三官殿(即三清殿)3间,上殿7间,下殿3间,外加厨房、居室等共有大小房屋30多间。
洞内供奉神像数十尊,前殿供道家三仙师:玄武大帝、李老君、邱祖(邱处机),后殿供玉皇大帝,玉皇两侧为金童玉女及四大天王。
玄天洞是位于息烽县城东8公里南望山麓的一个天然溶洞,洞顶高处15米,宽54米,深130米,洞内总面积3400平方米,仅有一条小路与外界相通。
洞前和洞内原有明朝以来修建的玉皇殿、三清宫、地母庙等建筑。
抗日战争期间,玄天洞成为“息峰集中营”的监牢之一,1938-1946年,抗日爱国虎将杨虎城将军与家眷被密秘囚禁于洞中,与世隔绝近8年。
玄天洞前方是一座大山,两山中间形成一个峡谷,中有一条小溪。
玄天洞至谷底高差103米,原有毛石小路,2000年后已修成石阶梯,有570多级。
后来又在离玄天洞洞口约300米处发现一个溶洞,深300余米,洞中立着一钟乳石,活像一个老妇人,人们把它尊为地母,在洞前修了一座大庙,名地母庙。
由于香火旺盛,游客日增,一到谷底就必须爬山,很不方便,又在山脚平处修了一座长五间带厢房的庙,内供道家三清,所以取名三清宫,因上玄天洞从这里起步,所以人们又把这里称为“踏脚寺”,士人认为太俗,改称“塔脚寺”。
从远处看,玄天洞像山张着一张嘴;从洞内看,又像一口反扣着的锅。
洞口有一棵古樟,树龄500多年了,仍枝繁叶茂。
这个古洞在深山中沉睡了亿万年,直到明朝末年才被四川道人半月(号月天)发现。
半月云游至此,看见此洞,认为是一个修炼的好地方,便在洞内修了两间小屋,因无需遮雨,所以只用建屋时剥下的树皮盖顶,故名木皮庵。
半月道人在洞内供玄帝像,此洞因此得名“玄天洞”。
半月开始布道后,玄天洞香火日盛,方圆数百里都有人来进香听道。
清乾隆年间,地方人士集资重修,后又不断扩建,到民国时期,洞内3400多平方米的地方已有玉皇宝殿5间、三官殿3间、上殿9间,加上厨房、居室等共有大小房屋30多间。
洞底有一眼小泉,用竹笕引入厨房,可供数百人饮用。
洞口处有一幅石刻对联,上联是“玄机活泼”,下联是“天理自然”,横批“玄天石洞”。
洞内正殿有两道高1米左右的石堡坎,石坎上有花鸟图案和神仙人物故事均精雕细刻。
人物大小不过数寸,但形态逼真,是难得的石雕珍品。
洞内有石雕神像数十尊,前殿供道家三仙师:真武大帝、李老君和邱祖(邱处机),后殿供玉皇,玉皇两侧除金童玉女外,还立着横眉怒目的四大王,象征风、调、雨、顺。
白鹿洞书院导游词分述
朋友们,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您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有那座书院对中国的传统教育产生了七百多年的影响,曾被称作“天下书院之首”。
这就是我们将要去游览的庐山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地处庐山五老峰的山麓,他在五老峰呵护之下,又有卓尔山、后屏山、古翼山环合着,从高处俯瞰他,就象一个山洞样的。
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教育体系完备的书院。
在遥远的历史时期,这里是鹿的快乐家园。
到了唐代贞元年间,有一位叫李渤的洛阳少年带着他的弟弟来到了这里。
他们在此隐居读书,优美的山林,使他们学业长进的很快。
年少的李渤在读书之余与生活在这里的白鹿群中的白鹿做上了朋友。
这只经常与李渤交往的白鹿受到李渤的耳薰目染,尽然也善解人意呀!经常帮李渤到山外的集镇上购买些学习用品和投送书信的事情。
天长日久山外的老百姓以为李渤的这只白鹿是神鹿,于是就称李渤“白鹿先生”,李渤读书的地方就叫“白鹿洞”了。
李渤兄弟开创了白鹿洞以书为中心的时代先河。
在南唐的时候,南唐王朝在白鹿洞建立了国家级的学府“庐山国学”,这是国家办学的开始。
到977年的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宋太宗御赐白鹿洞书院《九经》等书籍,从这时开始白鹿洞书院在当时的中国就渐渐生出了名气。
南宋时大教育家朱熹来到庐山山南任南康军知军时,让白鹿洞书院散发出夺目耀眼的光辉。
这个时期中的朱夫子亲自担当白鹿洞书院的洞主,为学生讲学。
并且根据当时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制定出一整套完备的教学规范、学规(白鹿洞教条),并将四书五经等确定为学生主修课目。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中将他的教学主张变成教学实践。
系统地改革了旧时官办书院教育仅仅就是读书为做官的弊端,大胆的推行、创办出新型的书院教育制度。
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德育的教育,以及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为国家培养出急需的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的教育改革实践,直接影响了封建中国后七百多年的科举教育制定,并成为后世中国办学所遵行的样榜。
也就是从此时,白鹿洞书院开始享有“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的美誉。
现在的白鹿洞书院的山林面积有三千亩,其中建筑面积占3800平方米。
整个书院沿贯道溪而建,座北朝南,尚有五组建筑。
在白鹿洞书院里至今有遗存着150多块历代碑刻和许多摩崖石刻。
这都是能感受当年书院浓厚的文化气息的地方。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书香依旧的圣地,去感受一下书院的瀚墨香味……
导游词怎么说
现场导游讲解又称模拟讲解,是导游资格证考试的一个重要部分。
俗话说:“祖国山河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
导游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内涵,灵活的应变能力,更要有扎实的口语表达能力。
现场导游讲解就是对导游讲解技能的一个综合考核,主要考核应试考生的知识范围,讲解技能,仪表仪态等。
现场导游讲解的主要内容就是景点导游辞,我州导游资格考试的现场导游讲解部分试题分为省内州外和州内两大部分共十个景点,分别是黄鹤楼、长江三峡、井冈山、武当山、神农架(省内州外景点)以及清江闯滩、龙麟宫、腾龙洞、土司城、神农溪漂流(州内景点)。
这些景点不要说没有参加过导游工作的人,就是在职的导游,大多数也没有将这十个景点走完看完。
因此,为了保证讲解,资料的搜集准备就是最重要的第一手工作。
好的导游辞必须有丰富的内容,而这丰富的内容是由充实的资料为基础的。
在做资料准备的时候,需要对景区景点有充分的认识。
一般来说,我们把所有的景点分成两个大的类型,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讲解资料的准备上可以从这两个方面的各项特征入手来做资料的搜集准备。
自然景观主要是观形赏景,探寻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景物景观的形成、了解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等;人文景观则偏重于历史渊源,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民风民俗等。
这些,我们也可以叫做是景点的讲解属性。
但是,没有哪一个景点是只具备一种讲解属性的,往往是多个讲解属性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
这样一来就要求在资料的搜集整理过程中不能只搜集景点某一方面的资料,要将资料搜集全面。
例如在搜集黄鹤楼的相关资料时,首先将黄鹤楼定位为人文景观,其资料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搜集。
一、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建筑特点;二、黄鹤楼的历史意义,三、描写黄鹤楼的作品及黄鹤楼相关传说。
如果将讲解重点定位在黄鹤楼的传说上,那么“辛氏卖酒建楼”的传说,和一楼的巨型壁画就成了讲解的重点。
黄鹤楼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等就成了穿插和充实黄鹤楼讲解词的部分了。
前期的资料搜集工作中,就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来搜集黄鹤楼的相关传说,如黄鹤楼建楼的传说,李白崔颢斗诗的传说等。
资料的来源并非只局限于书本,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更多的资料可以在网上搜索查询,但是有的资料网络上也不一定全面,就需要查找相关的专业书籍了。
搜集了完备的资料之后,下一步工作就是写一篇精彩的导游词了。
强调导游词的写作不是为了别的,主要在于要将资料的书面语整理成口头语,并将资料系统化、逻辑化,使之由分散的资料变成一篇连贯生动的导游词。
由于受现场导游讲解时间上的限制,导游词不可能长篇大论,夸夸其谈,应该是结构严谨,言之有物,同时又不失生动活泼,风趣幽默。
古人说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即开头应引人入胜,内容充实丰满,结尾有力。
导游词也是一样,开头吸引听众,内容充实,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结尾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确定讲解重点,其实就是确定了导游词的中心思想。
每个景点景观可供讲解的内容很多,选择一项自己能好好把握发挥的内容,导游词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如武当山的讲解中,就有很多方面可供选择,有建筑风貌,道教传说,悠久历史等等。
如果选择道教传说,就要选择有传说的景点来加以描述,如太子坡,磨针井等;如果选择讲解建筑风貌,金顶不失为较好的选择;如选择悠久历史等,就可以结合武当山道教名山的建立过程和中国道教的发展相结合来论述。
有的时候,讲解重点是比较明确的,如在讲解清江闯滩的时候,其四大特点--惊险刺激的险滩漂流、如梦如幻的清江画廊、古朴独特的土家民俗、游客强烈的参与性--很明显就应该将惊险刺激的险滩漂流作为讲解重点来描述。
也有的时候,讲解重点比较模糊,如讲解土司城九进堂的时候,是以九进堂的建筑特点为主呢,还是以土司制的各种生活习惯等为主
在这个时候,可以确定的是,讲解重点应该首先放在土司制时期土家族人的生活习俗为主,以九进堂的建筑为讲解主线,围绕其展开关于土家族生活习俗的讲解。
在写作导游词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一是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协调转换。
导游词的写作来源于书面的资料,但是,导游词是用来讲的,书面资料是用来看的,有的书面语不一定适合用于口头讲解。
如“清江,古称夷水,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见其澄清,故名清江”,这段介绍清江得名的文字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段不折不扣的文言书面语,如果直接拿这个写进导游词,念起来也难念,听的人也不太听的明白,如果改成口头语“清江古名夷水,因为清江水清澈透亮,据说水深十丈也可以分清水底的沙子和石头,所以古代的蜀人给它起名叫做清江”,就要浅显直白的多。
二是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
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曾经说过:“只有逻辑性强而又简洁的语言才是真正的语言。
”逻辑,原意是指思想、理性、规律性等,导游词的逻辑性,就是指写作者本身运用语言进行表达时的思维规律性。
如果说的更直白一些,就是要求导游词中心明确,层次分明,没有前言不搭后语,言辞混乱的情况出现。
“语言的明确是由于思想的明确”,要写出逻辑性强的导游词,首先要整理自己对景点景观的认识,明确表达的目的,确立正确合理的概念;接着需要整理自己对资料的认识,把已经接受的资料内容做一个大概的整理,分清主次详略;然后需要确立表达方法,是平铺直叙,还是加以详尽的描述,是用拟人的手法表达更好,还是用借喻的手法表达更好;最后,就是选用最恰当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这个过程看来似乎繁杂,其实也就是一刹那的时间,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的习惯性思维所决定的。
思维和语言是相互依存的,思维是语言的灵魂,语言是思维的躯体。
只有明晰的思维才会产生逻辑性强的语言;也只有优美的语言才可以表达精致的思维。
导游词可以是一篇科学的说明文,准确的数据,恰当的措辞才能反应一个景点的特征,导游词是严肃的。
导游词可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中心明确,形散而神不散,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景物,带给游客美的感受,导游词是优美的。
在导游词写好后,多用逻辑性来反复判断,用口语不断朗诵,才能提炼一篇精彩的导游词。
当然,导游词写的再好,不能好好的表达出来,也是白费。
关于口语表达的技巧,在《导游业务》中有很详细的论述,但是在实地表达时,还有一些细小的部分,常常被我们所忽视。
例如很多人一紧张,就会出现一些口头禅“啊、呃、哦、那个、这个、还有、因为、结果呢……”,诸如此类,会大大影响你的讲解效果,即使是一篇好好的导游词,也会因为口语表达上的问题大打折扣。
所以在现场导游讲解考试前,可以自己反复讲解练习,十个景点的导游词全部背诵下来也是项很艰巨的工程,那么将这十个景点的主要讲解重点和基本情况记熟应该是不太困难的,只不过需要平时多用些功夫才行。
讲解中的感情色彩也是很重要的,太平淡,让人感觉象在背书,呆板无趣;太激动又会使人感觉象在演戏一样,太做作。
感情的运用不仅是口语上的,还有面部表情、目光、手势各方面的运用。
想象一下,一个语气强烈,面无表情,目光呆滞的人,是不是有点可怕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首先在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这么个公式: 信息的总效果=7%言词+38%语调+55%面部表情 由此可见,表情在讲解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感情的表达,并借以将导游词发挥的更好。
面部的整体表情应该有灵敏度,也就是说,要敏捷、迅速的反映出语言所表达的情感,时间稍长或稍短,稍前或稍后都不好。
同时,还应该鲜明、真实、有分寸,太夸张,或者太模糊的表达,都起不到感情表达的效果。
象面部表情这样的,我们又称之为副语言。
同样属于副语言的还有手势语、体态语等。
手势语一般在现场导游讲解中运用的比较少,其作用一般用来表达讲解者的情感,指示具体对象和模拟状物等。
体态语简单来讲就是指站姿,经常说的“站如松”就是表达的这个意思,在面对考官的时候,千万要站直了,别发抖,缩胸,驼背,摇摆等,或者把手插在荷包里。
要给考官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形象也是很重要的。
求一个山海关一日游得路线
你好,这位朋友。
你们八点多下车,先在附近找个小吃部把早餐吃了。
然后步行去天下第一关,也就10多分钟,向路人打听路线。
【不用打车】,我估计你们在长城上面和下面得玩二个小时左右。
之后去孟姜女庙,距离山海关
【东面】5里地左右,在那里玩到11点半左右,回山海关吃午饭。
1点多去欢乐海洋公园或者老龙头
【海中长城】玩到4点,最后回到车站返回。
下次有机会可以去止锚湾海滨游玩,具体情况点击里面有具体行车路线,地理位置,住宿标准和价格,联系方式等----止锚湾二玉农家院
崆山白云洞一日游日记
这一天,我早早地来到学校,因为我们要去崆山白云洞春游。
我和另一名同学被分配到混合班,车上只有19个人。
路上车厢内气氛非常活跃,导游领着大家做了许多游戏,同学们就像一只只刚飞出笼的小鸟,心情无比地自由快乐
小鸟们叽叽喳喳爬了大约二百级台阶,便到了半山腰,迎面便是崆山白云洞的入口。
洞内外温差很大。
洞内常年17度,而洞外四季分明。
经导游介绍我们了解到:崆山白云洞形成于5亿年前的中寒武纪,是我国北方一处难得的岩溶洞穴景观。
这里曾是一片温暖的浅海,在海底沉积了石灰岩地层,后来由于地壳运动,使海洋变成了山丘。
白云洞共有五个洞厅对外开放。
我们依次浏览了“人间”、“天堂”、“地府”、“龙宫”‘“迷宫”。
洞里有山、有水、有石......洞中有洞,别有洞天。
洞壁上怪石嶙峋,造型奇特,有的像仙女,有的像怪兽,有的像宫殿,有的像森林,有的像瀑布......真是鬼斧神工,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我第一次参观溶洞,想象不出大自然竟然有这么神奇的力量,打造出如此雄伟壮观的人间奇景
从白云洞出来,我们又随着导游爬了四公里的山,相对于溶洞,外面的风景也毫不逊色,极目远眺,四周青山环绕,郁郁葱葱,令人心旷神怡
爬山的过程中,不时有同学累了想坐下来休息,但是同学们互相鼓励,互相搀扶,不让一个人掉队。
有了吃的、喝的大家共同分享,带队老师像父母一样时刻关心着大家的安全,同学们在一起犹如兄弟姐妹,亲如一家......每个同学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欢笑
今天的一日游,既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又在游玩中加深了师生情。
临近毕业了,这次春游活动为我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增加了难忘的记忆。
我为我拥有这么多可亲可受的老师同学们感到幸福和骄傲,我为我成长在整洁美丽的槐北路小学而倍感幸福,我为祖国拥有如此壮丽的大好河山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3648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