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太保山的导游词

太保山公园作文700字

我家乡保山是个美丽的地方。

进太保山有两,一条是车子上山的路,条是人上山的路,大路是对着马路。

在向着大路的石梯路,走大约5·6邓路。

你就会看见一道进入太保山的大门,上面刻着太保公园四个大字。

经过大门后,就有大约1000.·2000的石梯,在这些石梯两边有一些古文,这些古文代表着我们云南省不忘古人的教导。

在经过了4分之1你会看到一棵百年大树,这棵百年大树,经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

从百花圣开到夏日炎炎,从鲜果飘香到白雪一片。

都依然直立的站起来,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遇到困难,永不退缩的精神。

在路上,你还会听见录音机的响声。

原来这是让游客放轻松而设置的。

到达了山上,你会看见游乐场所。

太保山的景色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完,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太保山风景的作文100字

我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

进太保山有两条路,一车子上山的路,另一条是人上山的石梯路,大路是对着马路。

在向着大路的石梯路,走大约邓路。

你就会看见一道进入太保山的大门,上面刻着太保公园四个大字。

经过大门后,就有大约的石梯,在这些石梯两边有一些古文,这些古文代表着我们云南省不忘古人的教导。

在经过了4分之1你会看到一棵百年大树,这棵百年大树,经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

从百花圣开到夏日炎炎,从鲜果飘香到白雪一片。

都依然直立的站起来,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遇到困难,永不退缩的精神。

在路上,你还会听见录音机的响声。

原来这是让游客放轻松而设置的。

到达了山上,你会看见游乐场所。

太保山的景色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完,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关于高邮的运河导游词400字

小徐今天带大家走的是一条比较特殊的水上线路——古运河!希望大家注意安全,千万不要落入水中,否则,我们中午就多了一道菜----落汤鸡哦:)无锡古运河隶属于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其由无锡西北面五牧流入,穿城而过,至望亭流出无锡境,全长

【第40句】:8公里。

由于古代水运为主要运输方式,这里舟楫如梭,故而被称为黄金水道,它也是无锡最主要的一条河道。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把京杭大运河来介绍一下了:中国有四条龙,长江、黄河、长城和京杭大运河。

前两者是大自然赋予的,后两者是人工创造的奇迹。

京杭大运河是全世界人工运河中最长的,其全长1794公里,北起北京通县,南至杭州,穿越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

其中,据说开挖得最早的一段就是泊渎河,是3200年前吴泰伯带领当地人开挖的。

2500年前,吴王夫差为了伐齐又开挖了邗沟,1400年前,隋炀帝开凿了江南运河,公元1292年,元世祖完成了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至此,其成为了我国古代运输的一条生命线。

而无锡段运河是至今为止保留最完好的一段。

现今南禅寺一带近1公里的水弄堂曾让许多艺术家和考古学家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因为其他地方的古运河基本已经没有水上的历史景物了,唯独这里还保留了小桥、流水、人家和许多历史古迹!好了,现在我们的船来到了一片宽阔的水面,这里三河交汇,原本就是一个湖,叫做芙蓉湖,又叫无锡湖,古代此湖有15300顷,也就是现在太湖的三分之一左右,处在无锡、江阴、武进三县境。

后随着人类的围垦和自然的淤塞,此湖面积越来越小,到清末就只是一个小湖了,但这里还是留下了许多古迹,包括前面的黄埠墩和蓉湖庄。

水面上高高架着一座大桥,叫做吴桥,这里原来没有大桥,明清时期这里是水上运输中心,旁边就是渡口,因众人争渡,经常有人落水,于是有位富商,叫吴梓敬的,出了27000两白银,仿上海的外白渡桥而建造了一座铜铁大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此桥命名吴桥。

吴梓敬,安徽人,清同治、宣统年间在无锡、上海都开有丝厂,所以他每年都要来无锡,后病逝于上海,但是他对无锡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此桥一直到1965年改建时,才拆除了铁梁,称解放桥,但1982年又恢复了原名,现桥是1993年改建的,还获得了建设部是鲁班奖。

其实这附近除了吴桥,还有三里桥和莲蓉桥,名字有三个,桥却有四个哦!因为三里桥有两座啊!大家旁边的这个四面环水的孤岛,便是相传战国时期楚国春申君黄歇治理芙蓉湖时留下的遗址----黄埠墩。

无锡人把古运河比做一条龙,这里就是龙头,据说它原来还会随着水涨而抬高、水落而降低呢!其又名小金山,面积仅220平方米,但历史上却有两位皇帝、三个宰相、一个青天来过此地。

战国时期春申君封于江东,在在此治理芙蓉湖,兴修水利,而黄埠墩也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另一位是无锡宰相李绅,著名的《悯农》时就是他创作的,诗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至今都为众人吟赞。

还有一位就是南宋的丞相文天祥,当年他被派去元军营中谈判,被主和派出卖,遭元军拘留,押送文天祥回大都时路经无锡,就把他关押在此墩之上,两岸的老百姓跪泪哭送,文天祥也作了《过无锡》诗一首;一位青天就是明代的海瑞,他在黄埠墩上还写下了玩山临水第一楼的匾额。

两位皇帝就是六下江南的康熙和乾隆了。

乾隆还在颐和园的南湖中仿造了一个凤凰墩,可惜现在已经没有了,他还写下了两水回环抱一洲,不通车马只通舟的诗句。

因为它的神奇,所以无锡人把它认为是无锡的天关所在。

这里就是著名的三里桥米市,叫三里桥,其实有两座桥,一座在吴桥下面的新三里桥,一座是左手边的老三里桥,所以三名四桥。

据说从老三里桥到老北门正好三里故名之。

无锡为鱼米之乡,水运便捷,与湖南长沙、安徽芜湖、江西九江并称中国四大米市,而无锡居其首。

原先无锡米市分八段,三里桥米市是当中最热闹最繁忙的,但是现在已经逐步被新村所代替了,当年众多的粮船,热闹的粮行也已经不复存在了,但三里桥米市却是无锡历史上不可抹灭的一笔。

当年这旁边还有幢漂亮的芙蓉楼,它不但是品茶和吃早点的场所,也是粮行、客商们谈生意的地方,可以说是当年的粮食交易中心。

前面这座高大的桥下面有个大岛,无锡人叫江尖渚,古运河到这里就分为两流:一流向东,一流向南,与梁溪河交汇。

梁溪也是无锡的别称,因东汉名士梁鸿与其妻孟光曾隐居在无锡铁山而得名。

这江尖渚上原堆放了许多坛坛罐罐和大缸,堆得又高又尖,故名缸尖,无锡话江和缸同音。

这里的陶器铺特多,而进入江尖要么摆渡,要么穿街过巷,故而有江尖渚上团团转的说法。

古代每逢七月三十,这里的人们就会在水中放上塔灯,以纪念元末起义领袖之一吴王张士诚。

但现在已经没有这个习俗了,岛上也改建成一个免费的公园了。

过江尖渚不远就到了无锡的西门了。

运河上的这座桥叫人民桥。

一听就很有革命性,但据说这是无锡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桥。

桥下原有条古街,前面是街道,后面是河道,街面上都用遮阳挡雨的凉棚连接着,故名棚下街。

这里原本是无锡的粮仓所在哦,不过现在已经是漂亮的五爱家园小区了。

不远处还有条街,叫日晖巷,其实原来叫石灰巷,因巷内都堆放着石灰而名,但名字不雅,才用谐音改做日晖巷。

这里原先也是店铺林立,非常热闹的。

前面又出现了一个小岛,叫西水墩。

这里是无锡的地轴,和天关黄埠墩相互呼应。

原先是明代五部尚书秦金的别墅所在,所以又叫太保墩。

后来明代无锡知县刘五纬为民办好事、洗冤案、兴水利,并且为了治理水患而倾家荡产,却遭受不白之冤,无锡人为了感谢他,而在此建庙祭祀,封他为西水仙,所以叫西水墩。

现在已经改造成江心公园和展览馆了。

上面还有个戏台,分内外两面,外面演戏是给渔民老百姓看的,里面是演给水仙老爷看的。

此墩旁有一廊桥与一边的茂新面粉厂相连。

所以我们无锡早就有廊桥了。

旁边的茂新面粉厂是民族工商业先驱荣德生等人于1900年创办的,原名叫保兴面粉厂。

这里生产的兵船牌面粉曾享誉全国。

我祖父也曾是这个厂的工人。

这里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的一个缩影。

虽然这里已经停产,但是已经建成了我市的民族工商业博物馆,记载了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非常值得一看。

河的对面是薛福成故居。

薛福成是我国清末出使欧洲四国的大使,同时他也是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儿子薛南溟就是无锡第一届商会会长。

他的家占地很大,在无锡有薛半城之说。

现在无锡市政府已经修复了这个故居。

把惠州西湖景点按顺序介绍,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解说词。

要按顺序呀

自然地理湖:1.五湖:丰湖,平湖,菱湖,鳄湖,南湖2.其他湖:红花湖、金山湖、小鳄湖山:西山、孤山(狮山)、丰山(丰山公园)、太保山、紫薇山、古榕山、螺山、小架榜山(又称小高榜山)、飞鹅岭(飞鹅览胜)、游龙山(游龙剑气)、大小石壁、石芽山、准提阁山、白毛窝、托盆岭、布岭头山川、小溪:横槎、天螺、水帘川、榜山溪、桃花溪岛、洲: 鳄鱼岛、绿茵洲、披云岛(西新避暑)、点翠洲(留丹点翠)、学子洲、百花洲(花洲话雨)、枇杷洲、芳华洲(芳华秋绝)、荔浦(荔浦风清)、琵琶岛湾:明月湾建筑桥:1.六桥:西新桥、拱北桥、明圣桥、圆通桥、迎仙桥、烟霞桥2.其他桥:九曲桥、堰龙桥、观榜桥、紫薇桥、枇杷桥堤:苏堤(苏堤玩月)、陈公堤水榭:红棉水榭(红棉春醉)、微波榭、荷花榭、落霞榭、西湖画舫亭:荷花亭(江孝子亭)、留丹亭(留丹点翠)、六如亭、枇杷亭、湖心亭、仲元亭(邓铿)、览胜亭(飞鹅览胜)、过帆亭、鸳鸯亭园林: 泗州塔(玉塔微澜)南苑(南苑绿絮)(见南苑公园)、丰渚园、今是园、李氏山园、东坡园、百鹤含书、桃花源、高榜园、红花湖水上乐园其他建筑:元妙观、逍遥堂、准提阁(准提远眺)、泗州塔(玉塔微澜)、丰湖书院、湖上五先生祠、阅湖山庄、挂榜阁、望湖楼、烟渚新亭、祥云塔、民国雕堡群、西湖宾馆、西湖大酒店、惠州宾馆牌楼、门:平湖门(牌楼)、南湖门、菱湖门名人墓:朝云墓、陈炯明墓、杨坤如墓、陈九成墓、江逢辰墓、东江烈纪念碑编辑本段景观西湖景区自然布局甚佳,宋代《惠州府志》已有五湖六桥八景的记实,五湖是指形成西湖的五个相连的湖泊,即“菱湖、鳄湖、平湖、丰湖、南湖”,六桥指“烟霞桥、拱北桥、西新桥、明圣桥、园通桥、迎仙桥”等六座桥梁;八景指“水帘飞瀑、半径樵归、野寺岚烟、荔蒲风清、桃园日暖、鹤峰返照、雁塔斜晖、丰湖渔唱”八处景观。

清代《西湖纪胜》又增加了六景,合十四景;一九四七年张友仁先生编著的《惠州西湖志》又列举出十八景之多。

上列景观经数百年的历史演变,有些已随时代前进而湮没,有些刚因人事活动而改观。

惠州西湖幽深曲折,淡雅秀邃,水明如练,山曲若环;春风逸荡,夏景流芳,秋艳洲渚,冬林染翠,四时之景各有其妙。

日出听天籁齐鸣,日暮观雁塔斜晖;丽日晴和则万象开朗,雾雨迷蒙则冷烟湿翠;风飒飒而飘襟,露零零而浸肤,人游于湖上,月圆于水天,可谓一步一景,步移景变,景色万千。

西湖景区其特色是山川透邃,幽胜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

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隐现于树木葱茏之中,景城妙在天成,与杭州西湖相比,清朝雍正初年惠州知府吴骞有《诗西湖》诗云:“西湖西子比相当,浓抹杭州惠淡妆,惠是苎萝里质,杭教歌舞帽君王”。

故有杭州西湖为“吴宫之西子”,惠州西湖享有“苎萝村之西子”美誉。

1993年12月,西湖风景区成为全国评选的六个“环境卫生达标风景名胜区”之一。

与杭州西湖相比,清朝雍正初年惠州知府吴骞有《诗西湖》诗云:“西湖西子比相当,浓抹杭州惠淡妆,惠是苎萝里质,杭教歌舞帽君王”。

故有杭州西湖为“吴宫之西子”,惠州西湖享有“苎萝村之西子”美誉。

目前,惠州西湖的景观称为“五湖六桥十八景”,五湖和六桥都没有变,十八景则为“飞鹅览胜、丰山浩气、水帘飞瀑、平湖秋月、玉塔微澜、红棉春醉、西新避暑、花洲话雨、花港观鱼、芳华秋艳、苏堤玩月、连理红棉、孤山苏迹、南苑绿絮、烟霞柳浪、留丹点翠、象岭云飞、鹤鹭祥舞”十八处景观。

[1]五湖五湖指:平湖、丰湖、南湖、菱湖、鳄湖;相传五湖的形成与七仙女中的五姐有关。

一日,五姐镜前梳妆,见韶容已老,情无所托,伤感万分,泪洒如雨,失手将梳妆镜跌落凡间。

这梳妆镜恰好掉在惠州,一摔五瓣,成为五湖,如雨泪水瞬间注满五湖。

至今已是“五湖秀水五面镜,面面妆镜藏青山。

”①平湖位于西湖的北部。

北有拱北桥与东江相通;南有苏堤为平、丰两湖之界;西至孤山、准提阁;西北至桃花溪,东与城区相连。

湖区周长约

【第3句】:6公里,面积约

【第1句】:06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0.57平方公里。

全区群山环碧,林木青葱,水色山光,渚台亭榭,交辉相映,景色天然。

清陈恭尹《西湖歌》曰:“惠州城西数百峰,峰峰水上生芙蓉。

西湖之水曲若环,扁舟一支何时还。

”②丰湖是北宋时期对惠州西湖的泛称,后来的丰湖是指形成五湖后,在平湖以南,南湖以北的水域及其有关山地界域而言。

总面积为0.9平方公里,湖水面积0.29平方公里。

湖西缘叫小黄塘,湖中有北宋陈称创建的陈公堤、明圣桥横卧于其间并与城区相连;湖东缘与城区相望,湖边有数里深宅大院,开门见湖;南与南湖圆通桥相界,北与苏堤相隔。

③鳄湖位于平湖西北,东至烟霞堤,西至新村观榜桥,南至凤山,北至白鹤含书,面积约0.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0.14平方公里。

它包括小新村岭、紫薇山、凤山等,湖区虽小,但湖山交错幽森,湖边林木苍郁,十分幽静。

④南湖过去面积很大,与丰湖相通,面积约

【第1句】:15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积约0.67平方公里。

南湖自古以来山丘、洲渚交错,湖湾深幽曲折,犹如四通八达的水乡,环境优美。

现湖区北到圆通桥,南到市一中一带,东枕长寿路、西衔飞鹅岭,面积约0.37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积0.17平方公里。

⑤菱湖位于平湖北,面积约0.6平方公里,湖水面积约0.26平方公里。

西湖的最大水源——横槎溪,由半径、游塘经游龙山西北注入菱湖。

游人泛舟溯湖而上,弯环曲折,可至杜田、半径。

明代叶维阳有诗赞曰:“横槎一望白云间,曲曲清流曲曲山,纵目长塘悬怪石,快心半径泻澄湾。

鹤田拂翠苗初熟,渔艇高歌钓自闲,千顷浮光从此发,扁舟引胜不知还。

”但昔日的菱湖曾被肢解为一块块的菜田和鱼塘,1991年,政府重新恢复菱湖,经过几年建设,湖区景观轮廓已基本形成。

六桥六桥指:拱北桥、西新桥、明胜桥、圆通桥、迎仙桥、烟霞桥①拱北桥。

俗称五眼桥,位于平湖北,是六桥中的第二桥。

宋惠州太守陈称围湖筑堤时修建,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既是惠州千年官道的桥梁,又是西湖泄洪东江的通道。

1925年东征时,黄埔军校师生经此桥攻打惠州北门。

现桥头建有黄埔军校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

②西新桥。

位于苏堤中段,为六桥中的第一桥。

修筑苏堤时建,原为木质结构,桥上架飞阁九间。

相传修建苏堤至此,每日所填之土,次日便不见。

原来此地是湖怪居所,后经逍遥堂何道长指点,用七七四十九根石盐木,围住湖怪,并在石盐木上架木成桥,才把苏堤修成。

今桥重修于1983年,全桥用花岗岩石砌成,桥呈弧形,5个桥洞大小不一,游艇经此,可往来于平湖与丰湖间。

③明胜桥。

明胜桥又称黄塘桥,在陈公堤中,为惠州西湖著名六桥中第五桥。

在北宋陈偁太守筑堤时同建,当时为石门木桥,明改为石桥,民国又将桥孔改高可通游艇。

解放后政府两次修建。

现在上可通车,下可通船。

④圆通桥。

圆通桥是西湖著名六桥之一,明正德中惠州知府甘公亮始建。

往桥北望,堤桥如带,亭榭掩映,洲渚纵横。

西湖中的南湖与丰湖以此为界域。

历代几经废兴。

新中国成立后,于1969年和1983年两次修建。

现除原旧桥外,在东侧湖面上新建一桥,与旧桥合为圆通双桥。

⑤迎仙桥。

位于平湖西北,始建于宋代,为六桥中的第四桥。

经此,平湖连通市区下角。

相传,平湖芳华洲逍遥堂的道长,经此桥到元妙观迎请八仙,心遂愿成,故名迎仙桥。

烟霞桥⑥烟霞桥。

烟霞桥惠州西湖六桥之一,位于烟霞堤坝北段,连通平湖、鳄湖。

据史志载,桥始修于明丙寅年(1626年),后累重修。

而张萱的“钟声已过断桥西”,实则桥始终未完固。

近代乡贤张友仁增修桥台宽六尺,而桥未改建。

八十年代重修,用青石雕刻砌成,刻工极为精美,不失为一座独立的艺术精品,放在西湖之中。

此间山水郁郁苍苍,在在壮观。

在荷花亭处观望,若遇云雾弥空,霞烟漫没堤桥,则恍闻钟梵随风。

偶见白鹭横飞,真有“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意。

泛舟穿过桥拱,则豁然开朗。

见鳄湖堤上,华灯初上,车水马龙,水映楼台,灯光闪闪,热闹非凡。

一静一闹,那又是别有一番情趣。

十八景十八景指:飞鹅览胜、丰山浩气、水帘飞瀑、平湖秋月、玉塔微澜、红棉春醉、西新避暑、花洲话雨、花港观鱼、芳华秋艳、苏堤玩月、连理红棉、孤山苏迹、南苑绿絮、烟霞柳浪、留丹点翠、象岭云飞、鹤鹭祥舞。

这些景点品题精趣、与现实较为接近,更为淅外人士和国内游客所赞誉。

①飞鹅览胜。

指登上飞鹅岭饱览西湖之胜景。

飞鹅岭因山势如鹅张翼而得名,地处丰湖南湖之间,过去是控制惠州城的兵家必争之地。

1925年国民革命军东征军炮兵阵地曾设在此。

山上林木苍郁,风景宜人。

旧时民间春游踏青,重阳登高,多携酒于此鸟瞰全城,饱揽湖光山色。

建国后人民政府加强山头绿化,修环山道路,建览胜亭、山顶广场、国民革命军东征遗址,立东征军战士群雕,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更具纪念和教育意义。

②丰山浩气。

丰山是西湖名山,它横亘菱、鳄两湖。

古时山门人口处有一面牌坊,上刻“万山第一”四个大字,据说是苏东坡所书,可惜山门已毁,石刻湮没遗失。

近年,地方政府在西湖丰山建设革命烈士陵园。

十数幅浮雕和人物塑像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风貌。

屹立在丰山之巅的“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是聂荣臻元帅手书。

惠阳地委撰写了碑文。

广场两旁翠柏苍松,绿草如茵,布局庄严肃穆,令人起敬。

清晨红日东升,溢彩流光洒落在纪念碑上,景色瑰丽非常。

丰山陵园将英雄业绩载入千秋史册,浩气长存,与湖生辉。

③水帘飞瀑。

西湖古八景之一,1993年市政府在建设红花湖景区时复建,位于红花湖入口公园内。

“水帘飞瀑”重现了西湖古景的风貌,只见峰峦叠翠,峭壁流泉,飞瀑掩映水帘洞、洗心台;水花飞溅如云雾,如冰柱;注潭激石,声如钟鼓,令人尘积涤尽,心骨冷然,“所谓劈青山,走白虹,以水石相喧,为耳目共赏”。

国内西湖数十个,唯独惠州西湖有此瀑布,定是大自然偏爱这一方水土和这里的人民,才给予如此特殊的惠赐。

④平湖秋月。

明月湾景点又称“平湖秋月”。

在平湖东、五四路口湖畔,北宋治平年间惠州太守陈称所筑,因地处湖滨“纡回十丈,弯环如月”,故曰其名。

张友仁《西湖志》称:“清末湖边有水楼数十座,饮宴称盛,画舫游艇,均入画图”。

1959年为改善市区交通,明月湾的东部被筑环城西路所用,留湖边部分建明月湾茶厅。

“文革”中建“惠州大厦”,1991年,政府拨资600万元,拆迁“惠州大厦”,重建现明月湾景点。

⑤玉塔微澜。

进入惠州西湖,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泗洲塔了。

泗洲塔始建于唐代中宗年间。

宋朝,苏东坡谪居惠州时,称此塔为大圣塔,又称玉塔。

当明月升起,凉风拂湖逐波而过,湖光灿闪,屹立在西山的泗洲塔,倒影入湖晃晃游,诱得坡仙颂出: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佳句,构成西湖游客赞不绝口的玉塔微澜一景。

不知若个丹青手,能写微澜玉塔图。

夕阳西下,倒景入湖塔影长,湖光袅袅动斜阳,亦称此景为雁塔斜晖。

明代嘉靖四十三年(公元一五六四年)塔毁,明万历初改筑为亭,万历四十六年(公元一六一八年)又重建为塔,至今历时三百余年。

清光绪初,塔顶为雷火劈毁一角,后屡经修葺。

现在,西山上绿树成荫,亭廊排映,景色秀丽,登塔眺望,惠州全景尽收眼底。

⑥红棉春醉。

指的是明月湾前的小岛。

古有湖光亭,因形如船,故称“船亭”。

岛上红棉苍劲,前人有云水空蒙草树妍,湖山幽赏晚晴天,绕亭花放红于火,万绿丛中看木棉。

的诗咏相赞。

现建有红棉水榭和明月湾建筑组群巧妙地联为一体,有数株霜树缀木棉,水榭装成似画船,豪饮将军宴清客,此间风月不论钱的绝句品评。

⑦西新避暑。

西新避暑即今惠州宾馆。

为丰湖东北角的披云岛和浮碧洲两个小岛组成。

宋时,有东坡飞阁,久废。

明代万历年间,建有西新园,内有留书楼、浩然亭、放生池等,清《西湖纪行》诗云:“堤边修竹间垂柳扬,嫩绿繁荫夏景芳;飞阁窗开无暑到,蝉声唤起满湖凉。

”“夏日苦炎暑,泛舟乘好风。

西新清且胜,宛若憩瀛蓬。

”“西新避暑”因而得名。

今不岛林木环抱,一片绿茵,楼、榭、轩、阁点缀其间,隐于绿丛,浮于水际,给西新避暑胜景赋予时代气息。

⑧花洲话雨。

百花洲,古称花墩,旧有落霞榭,有四面湖山抹落霞的诗句。

这里分莳繁卉,香风半湖。

清代诗人宋湘有《花洲曲》,翰林梁鼎芬的花墩花放白青红,蝴蝶双双扑晓风的隽永诗句正出于此。

忽惊豪雨来天外,洒向平湖万斛珠,每当雨时,在此观景,骊光最佳,故有花洲话雨之景誉。

今百花洲建有盆景园,在落霞榭旧址处辟有刘仑画阁,花卉盆景增辉,使百花洲更加绚丽多姿。

⑨花港观鱼。

丰渚在平湖西面,古建有丰渚亭,早倾圮。

近代,为纪念邑人名士江逢辰,筑“江孝子亭”后改建“孤桐馆”。

沿渚遍莳荷花,仲夏酷暑,荷花盛开,香远溢清,遂称“荷花亭”。

现在所看到的琉璃碧瓦,飞檐翘角酷似荷花的亭宇是一九七八年重建的荷花亭。

现在丰渚内有“小榭回廊依曲岸”的观荷榭、赏鱼轩,有“迎春桃李意芬芳”的桃花溪,有“万竿绿影参天”的竹径景观。

坐在湖边听那湖浪涛音,远眺湖光山色,别有一番情趣。

这里繁花婀娜,香风半湖,鱼戏鸟鸣,故有“花港观鱼”之称。

⑩芳华秋艳。

芳华洲为平湖北面一个小岛,原来四面环水,现地貌变迁,北面与陆地相连。

北宋时,洲上有逍遥堂,州守赵汝驭为之题额。

苏东坡经常来芳华洲寻幽访友,过逍遥堂问疾何道士,有“问疾来三士,浇愁有半瓶”“幽寻本无事,独往意自长,钓鱼丰乐桥,采杞逍遥堂”的诗句。

后来,逍遥堂荒废了。

惠州镇守使刘达庆在逍遥堂旧址筑芳华亭,后又倾圮。

今洲上重建逍遥堂,南有贴水长桥与点翠洲相连,北有迎仙桥介连元妙观之间,还有一座园林别墅式的西湖宾馆,隐现于茂林修竹之中,颇具幽趣。

深秋时节,洲上一群群挺拔的池杉和水杉在万绿丛中脱颖而出,象火焰似朝霞和金碧辉煌的亭、檄相映争辉。

“一段芳华描不就”,欲将黛色写金秋。

” ⑾苏堤玩月。

从惠州的闹市区平湖门前往孤山,有一条宽阔的石堤,名曰苏堤。

此堤始建于宋绍圣三年(公元一○九六年),由苏东坡资助栖禅寺僧人希固所筑。

堤上有桥,名曰“西新桥”,后人称为“苏公桥”,又名“丰乐桥”。

清雍正初,知府吴骞,以堤亘于湖之旷,处天心,月到空明,身入冰壶,水面金波璀璨,景同瑶岛,水天一色,上下寒光,有诗云茫茫水月漾湖天,人在苏堤千365kuaile.cn顷边,多少管窥夸见月,可知月在此间圆。

遂称“苏堤玩月”。

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修建,砌石加宽,提高孔位,可通游艇。

堤边广种相思、垂柳,春游踏青,秋凉玩月,景色宜人。

⑿连理红棉。

得益于烟霞桥畔不染世尘的水土的抚养,烟霞桥头悄然生长出一对卓而不群的连理红棉,当人们发现他们时,他们的爱情已经成熟;继承了苏东坡和王朝云永留西湖的不老主题,演绎着新时代的爱情故事。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这两句诗,道出了天下有情人的共同心愿,也使人们对连理枝情有独钟。

连理枝是人间吉祥的征兆,象征着夫妻恩爱,天长地久,永结同心。

全国各地风景名胜区,名山大川里,虽偶有连理枝,但连理红棉却绝无仅有,这两株红棉并肩连枝,恰如夫妻爱侣牵手同行,形象生动逼真,实属罕见。

高大威武、号称英雄的红棉树都如此多情,向往人间美好的感情生活,定是生于彼西湖、葬于此西湖的王朝云在天之灵有知,以其忠贞不渝而感天动地,并护佑着西子湖畔一代又一代人纯真的爱情。

⒀孤山苏迹。

孤山是西山湖东之小山,因四面环水,俨然杭州西湖之孤山而得称。

宋时山有栖禅寺,时人称栖禅山。

苏东坡侍妾王朝云葬于寺侧松林中,面临西子湖,遥对大圣塔,既得栖禅、圣塔之灵,以对死者之念,又不与佛寺、宝塔争高低,以护湖景之严整。

传说朝云死后不久,因佛圣显灵,五趾大仙回煞,寺僧希固筑亭盖之,名曰“六如”,以念朝云临死前诵出的“如梦幻泡影,如露又如电”,当作“如是观”的金刚经偈句。

朝云墓、六如亭是孤山名迹,后世游者无不瞻临,)一东省文史馆馆长胡希明有诗赞曰:“死士生王论未休,西湖歌哭亦千秋。

钱塘苏小浑无迹,输与朝云葬惠州。

”近年,我们在孤山建苏东坡纪念馆,塑东坡居士像,筑碑廊,收集与苏东坡有关的历史文物一百多件,供游人赏鉴。

时人冠以“孤山苏迹”之景誉。

⒁南苑绿絮。

南苑是南湖东面的一块小陆地,紧靠南坛市区,遥对飞鹅岭。

旧时为演武场,也作过苗圃。

一九八五年浚湖时提高南苑水位,开辟为公园。

该园以植物造景为主,种有乔、灌、花木人十多个品种,共二千七百多棵,铺草皮五千多平方米,并配以莲池、石山小景,庭园迂曲,绿水索绕,花木扶疏,风生翠浪,有“南苑绿絮”之称。

最近,市政协在南苑西北面建邓演达纪念亭,塑邓演达铜像,寓革命历史人物于风景名胜之中,供人们瞻临,使湖光山色更上一层楼。

⒂烟霞柳浪。

与鳄鱼岛遥遥相对的是烟霞桥,这里是西湖又一胜景。

苏东坡滴居惠州时,曾在鳄湖开辟放生池,并修烟霞堤。

当时堤上不曾筑桥。

烟霞桥是后人在堤上加筑的,明代中期始见于记载,现在这座桥是1992年重建的。

烟霞桥是西湖六桥中的第三桥,是六桥中的美女子,飘逸秀丽,气质不凡,当年曾与永福寺一起构成西湖古八景之一“野寺岚烟”,有“世上黄尘吹不到,烟霞桥外白云封”的意境。

如今盛极一时的永福寺早已化作尘埃,唯有寺前的那棵菩提树依旧枝繁叶茂,似乎演化着著名古寺鼎盛的香火。

而烟霞桥依旧孓然独立,远离闹市,景色清幽秀丽,飘然尘埃之外,桥上可静观湖光山色,看柳色生烟,群鸟飞翔,一派诗情画意。

⒃留丹点翠。

即今点翠洲。

明代才女孔少娥在《点翠洲诗》中曰西湖西子两相俦,湖面 偏宜点翠洲,一段芳华描不就,月湾婉转似眉头,是西湖岛景一胜。

宋时,惠州太守陈称在岛上筑孤屿亭,明嘉靖年间改点翠亭,后几经兴废。

辛亥革命后,为纪念通情马鞍之役牺牲的烈士,改建为留丹亭。

后人集东坡、文山句联曰:殿阁生微凉,呼吸湖光饮山渌;天地有正气,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九二四年,浚湖积土于亭西,增筑琵琶洲,洲上建有琵琶亭。

由于洲渚古树苍翠,亭馆红墙绿瓦,朱红圆柱,挺拔屹立,四面碧波千顷,人称留丹点翠。

现在亭榭增辉,绿树成荫,还有九曲回桥相渡,风景更加幽静宜人。

⒄象岭云飞。

西湖借景堪称一绝。

离惠州西北三十里处,有象头山,属罗浮支脉。

西湖望之,如若屏障,常有气云飘忽,象岭嵯峨,云态特异,晴空变化万状,雨过锦绣云开。

象岭云飞一景如巧夺天工,飞到岭边云不去,湖光添得数峰.⒅鹤鹭祥舞。

鹤屿为平湖中的一个小岛,岛上翠练重重,郁郁葱葱,人迹罕至,便有 白鹭、灰鹭、海鸥等多种鸟类在此筑巢。

每当日出日落,鹤鹭齐鸣,漫天飞舞,遂成一幅祥和宁静之百鸟图。

身在西湖山水中观鹤鹭祥舞,生态环境的改善令人欣喜,自然界又多了一个和平自由的小鸟天堂。

西湖景区其特色是山川透邃,幽胜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

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隐现于树木葱茏之中,景城妙在天成,与杭州西湖相比,清朝雍正初年惠州知府吴骞有《诗西湖》诗云:“西湖西子比相当,浓抹杭州惠淡妆,惠是苎萝里质,杭教歌舞帽君王”。

故有杭州西湖为“吴宫之西子”,惠州西湖享有“苎萝村之西子”美誉。

1993年12月,西湖风景区成为全国评选的六个“环境卫生达标风景名胜区”之一。

与杭州西湖相比,清朝雍正初年惠州知府吴骞有《诗西湖》诗云:“西湖西子比相当,浓抹杭州惠淡妆,惠是苎萝 里质,杭教歌舞帽君王”。

故有杭州西湖为“吴宫之西子”,惠州西湖享有“苎萝村之西子”美誉。

青州古城的主要景点

山:养生福祉 修道仙山茅山林深泉清,云蒸霞蔚,自秦汉以来就有“第八洞天、第一福地”的美称。

山区形胜独特,枝繁叶茂,景色迷人。

茅山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跻身于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之列。

主峰大茅峰,海拔高3

【第72句】:5米,山势巍峨峻峭,逶迤起伏,登临极顶,俯瞰众山,宛如巨龙,盘亘于左右。

极目远眺,山林深处更是烟霭缭绕,云海出没。

茅山山势秀丽、林木葱郁,有九峰、二十六洞、十九泉之说,峰峦叠嶂的群山中,华阳洞、青龙洞等洞中有洞,可谓“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

水:洗净凡尘 润泽八方物我未忘情,惟止水。

底事山中泉,客来如有喜。

悠然镜面平,倏尔鱼眼生。

少焉开笑面,似与客逢迎。

客喜泉岂知,泉笑客何有。

邂逅深山中,聊结无情友。

道:秉道而生 道源圣地茅山原名句曲山、地肺山,又名冈山。

在江苏省西南部,主峰高四百余米。

相传西汉景帝(前156~前141)时,有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此修道成仙,号三茅真人,故改名三茅山,简称茅山。

道教将其列为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号金坛华阳洞天,又是七十二福地中之第一福地。

从西晋起,茅山逐渐成为江东道教圣地。

西晋时,女冠魏华存修道茅山,后被尊为茅山宗开山太师。

东晋许谧、许岁羽父子曾在茅山之雷平立宅,与杨羲合造《上清经》。

晋末至宋、齐、梁诸朝,茅山修道者颇众,以马朗、马罕、陆修静、孙游岳、陶弘景等最为著名。

盐:灵而有道 圣山道盐《天工开物》将盐分作“海、池、井、土、崖、砂石”等六种。

以原料来源分,盐可分为海盐、湖盐、井矿盐等。

金坛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境内河网密布。

西部为茅山山麓,有巨大的地下盐矿,和石灰石、玄武岩等多种矿产。

金坛矿产资源主要有岩盐、石灰岩、油页岩等十余种。

被誉为“苏南第一矿”的金坛岩盐矿,总面积

【第60句】:5平方千米,矿储量163亿吨,平均氯化钠含量85%。

其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近十分之一。

茅山盛产橙粉色水晶盐,岩体通透、石质细腻。

茶:以茶待客 洞天福地1995年金坛被命名为“中国绿茶(名茶)之乡”。

茅山茶品种多、质量优,其中“茅山青峰”获国家金奖,“雨花”、“雀舌”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

“茅山青锋”、”金坛雀舌”茶以其独特优美的外形、精湛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销售业绩名贯江南。

“香,香不过家乡茶;亲,亲不过故乡人。

“数学泰斗华罗庚这句至理名言,为金坛茅麓茶为故乡金坛人做了最好的说明和诠释。

多少人生来自茶语的暗示,生活的秘诀在玩味中领悟,不经意间,一份甘醇,便成了千古绝唱。

有茶细语,落花般轻盈,缠绵不断。

入喉,如山涧洗心。

喝出本色,就领略了人间最好的风情。

爱茶只在自然间,好似一不小心就跌进了梦里,勾画茶的意象,竟找不到红尘的颜色。

叶叶总关情,浮沉之间,倾听无语的禅意。

于是,茶水一如着色的绸缎,冷艳为一种华贵,滋养你的气度。

泉:养生盐泉 天地之水“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我国劳动人民发现和应用温泉治病,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

早在先秦的《山海经》里就有了“温泉”的记载。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作为万物的基础,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而温泉水中主要的成份包含氯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

药:以药养性 以道养生茅山地属低山丘陵地区,不仅风景秀丽,物产资源也很丰富,盛产林茶果尤其是药材,是天然的药物宝库。

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中,收录的茅山药材就达380多种,其中尤以茅苍术和唐玄宗赐名的太保黄精为最佳。

1915年,茅苍术参加巴拿马赛会获金奖。

茅山十大中草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中具有收载。

广东省惠州市的历史介绍。

据明初《桂林郡志》所知,自汉刘彻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今桂林筑成安县始安县城(今桂林)有八个城门:(1)威远门,在原甘棠桥之北,今东安路铁路立交桥附近。

(2)肃清门,在原将官所之西,今三多路与翊武路交汇处。

(3)朝京门,在旧北门之北,今叠彩电影院东南附近的大街上。

(4)龙堂门,在白龙洞前,今南溪公园大门附近。

(5)阳亭门,在今象鼻山南侧象山南路约100米的古宜山(象鼻山曾名宜山)渡附近。

(6)通波门,在雉山之南,今山麓附近的供电局内。

(7)伏波门,在八桂堂之东,今滨江路北端附近。

(8)洗马门,在旧水车巷东,今叠彩路与龙珠路交汇处。

其古汉城,周三十里,高一丈二尺。

从汉以后,以至隋代,因资料缺轶,各代城建情况无法一一印证。

唐代桂林几次修筑城池,所辟城门如下: 一、初筑子城。

唐莫休符《桂林风土记~卫国公李靖》:约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所制,号曰始安郡城。

明陈琏《桂林郡志》:“子城在漓江之西浒,周三里十有八步,高一丈二尺。

桂州子城,自卫国公(李靖之封号)。

”辟有三门:(1)正南一门,俗称马王门。

宋崇宁间,经略王祖道复开,改曰胜仙门,在今中山中学操场处。

(2)东一门,称东江,俗称下东门,在今漓江路北端与解放桥西引桥连接处。

(3)西一门,旧悬挂有静江军额,俗称西山门,在今市教育局外解放东路的大街上。

因官署多集中于子城中,故此为行政区或称衙城。

二、改筑外城。

《旧唐书~王晙传》:“景龙末(公元710年),累转为桂州都督。

桂州旧有屯兵,常运衡、永等州粮以馈之,晙始改筑罗郭,奏罢屯兵及转运。

”据李渤《南溪诗并序》及弟李涉《南溪玄岩铭并序》[两则资料均于唐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刻于南溪山玄岩,尚存]可知,王晙改筑的罗郭,即汉城的南部向北紧缩了三里,而北面城垣并无变化。

其后,直到大中年间(公元847-860)蔡袭重修城,又恢复了古城外的原貌,据《临桂县志》记载,将汉城中的威远门改称怀威门外,其他七个城门依旧。

三、再筑夹城。

据《桂林风土记》载:“夹城,从子城西北角二百步北上,(实应为:从子城西北角向西二百步北上,至宝积山,叠彩山)抵伏波山,缘江南下,抵子城逍遥楼,周回六七里。

光启年中,前政陈太保可环创造。

”夹城新辟二门:其一称南罗门,在今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桂林分公司附近的中山中路大街上。

其二名北罗门,在原市妇幼保健院附近的中山中路大街上。

夹城的修筑,使桂林“培崇气色,殿若长城”,“南北行旅,皆集于此”,成为唐代商业集中地之一。

宋代桂林城池累有修筑,所耗人力、物力及财力,可谓空前。

北宋辟有六门:(1)宁远门,又称南门,在今桂林日报社与杉湖大酒店之间的大街上。

(2)平秩门,在今微笑堂与培智小学之间解放西路上。

(3)利正门,在今乐群路市场北出口乐群路上。

(4)行春门,在今东华路东端与滨江路交汇处附近。

(5)原子城的东江门。

(6)顺庆门,位于今微笑堂南侧的中山中路上。

紫蒙湖风景作文300字

紫蒙湖风景区属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黑里河镇与甸子镇的接壤处,距宁城县政府所在地天义镇70 公里,距赤峰120公里,距承德180公里。

这里山青水碧、景色秀丽。

紫蒙湖(原名打虎石水库),于1976 年1 月1 日破土动工,经过县内各族人民6 年的艰苦奋战,终于使一道拦河大坝横卧于南北两山之间,高峡出平湖。

由于地处相传历史五代时十三太保李存孝打虎遗址 打虎石 附近,故取名为打虎石水库。

紫蒙湖水面总面积为400公顷,总蓄水量为11960万立方米。

整个库区有四部分组成:雄伟的拦河大坝,浩瀚的水面,两个泄洪洞和库区水电站。

进入库区,一道雄伟壮观的拦河大坝首先映入你的眼帘,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

大坝上著名书法家李贵民先生书写的用花岗岩砌成的打虎石水库5 个苍劲大字,格外显眼。

大堤外层用块石堆砌,堤上有两条172 级石阶通道分别从坝底可达坝顶。

坝顶海拔7

【第27句】:6 米,坝高

【第42句】:1 米,坝顶长529 米,宽5 米,坝底宽2

【第18句】:13 米,坝顶筑有

【第1句】:2 米高的防浪墙。

站在大堤之上,看烟波浩淼,水天一色。

库中渔帆点点,游艇往来疾驶,游人欢声笑语,鸥雁相互嬉戏。

岸边游人或嬉水垂钓,或采拾蛤蜊,恰似一幅南国水乡图。

库区内养鱼水面6000 亩,盛产鲢鱼、鲤鱼、尤以鲢鱼最为著名,最大者可达30 余公斤。

水库的两个泄洪洞,最大泄洪每个每秒可达500 多立方米。

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500千瓦,年发电总量可达500 万度。

宁城天宇旅游开发公司计划投资1亿元以上,建设紫蒙湖旅游风景区。

该项目规划4个片区26个项目。

一期工程计划投资6000万元,以现有水利资源为优势,开辟旅游度假中心服务区、水上观光游览区、太阳岛休闲度假区、游泳场、钓鱼台、水上乐园、水上观光、坝下游乐区等多处景点景观。

紫蒙湖景区位于宁城县西部,道须沟景区下游25公里处,以奇峰秀水而闻名。

景区规划面积702公顷,中心是打虎石水库,一公里长的拦河大坝建于两山之间,大坝两端用白色石条铺砌的172级台阶可供游人攀援。

2013年该项目已完成投资4500万元,建设了休闲广场、停车场,亲水平台、渔人码头和绿色园林、鸿雁观赏区,购置了水上快艇和游船,装修了紫蒙湖宾馆。

2013年将建设完成紫蒙湖酒店、水上餐厅、快乐酒吧、金色沙滩、岸边浴场、水上嘉年华等景点。

预计2014年,紫蒙湖将以其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成为集休闲、娱乐、康体、健身、疗养、购物、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度假区。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3654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