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亚教堂导游词
哈尔滨的导游词欢迎词和欢送词
分前言 总介绍 分介绍 结尾 把这些写好 要介绍的生动些 加上一些民俗民风 传统故事之类的 中途给“游客们”一些提示语 像 不要破坏这里的东西 之类的 大概你也旅过游吧 要以导游的身份 像一个真正的导游一样介绍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也不是说其他的不重要 看你的了
如何写导游词
【第1句】:中央大街-防洪纪念塔、斯大林公园
【第2句】:太阳岛
【第3句】:文庙
【第4句】:极乐寺
【第5句】:二龙山
【第6句】:索菲亚教堂--建筑艺术广场
【第7句】:亚布力滑雪场好像还有,哈尔滨的导游词讲解一般是10个左右
哈尔滨旅游、住宿
红旗大街上的辽河路上,叫做 佳祥 旅馆 58元过夜,内有空调卫生间,干净整洁。
74 、
【第76句】:
【第82句】:
【第84句】:
【第27句】: 91路还有很多车都到这站 这站名称叫做 辽河路 在他旁边有一家 叫做 人人畅想 的大网吧,顺着他往左走10米就能看见我简单说说 哈尔滨太阳岛 极地馆 植物园 文化公园 欧亚之窗。
这五个地方强烈推荐。
松花江应该是哈尔滨夏天最美的地方了,顺着江边走,中央大街那边有许多小吃。
万达下面还有烧烤,很多家的那种。
哈尔滨游泳馆 : 晨票联票(10张) 6元一张(早7:50前入馆) 普通联票(10张) 10元一张 单买 15元一张 节假日限时,周一至周五不限时 条件非常好,是国家游泳队哈尔滨训练基地 我也哈尔滨的,呵呵
不过我经常去的是动力幸福家园那个 当然,哈尔滨游泳馆是哈尔滨最好的游泳馆了 旅途愉快~
就现在的发展程度和政策,哈尔滨是不是东北最好的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对的,东北有三个省,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而哈尔滨市是发展比较早的城市,所以可能要比其他的两个省会好一点。
这里又与俄罗斯特别的近,外来的人比较多,这里又充满了俄罗斯风情,在大街上时常可以看到俄罗斯的人。
这里的经济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发达的,人们热情好客,可以让游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来几张这里的图片
399评论无敌姜北03-20 23:16102赞踩我去年到东北旅游,四座城市都去啦
短暂的停留只是片面的印象, 哈尔滨是期待最高的,因为哈尔滨可以说是东北城市最出名的一个,可是到了之后印象是最差的,从来没见过那么破的火车站,参观中国巴洛克建筑群,维护很差,感觉就是在70年代穿梭, 华美西餐厅好难吃, 服务差,太阳岛也没有宣传的那么好,好多哈尔滨人都说比长春强太多,但是以个人观点来看,去东北之前,对长春没什么印象, 就知道有一汽, 在长春住在了净月区,绿化很棒,人也不多,师大那里有条小购物街感觉也很好,总体比哈尔滨干净很太多,高架桥隧道也比哈尔滨气派不少,沈阳很繁华,总评,大连第一,长春第二,沈阳第三,哈尔滨第四。
个人观点。
62评论全国祖传装B总冠军03-20 21:2271赞踩我是哈尔滨人,哈尔滨怎么样我可以这么跟你们说,不好不坏
比沈阳大连比不了,比长春还绰绰有余
全国十大城市勉强垫底,收入低,人口多
而我作为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却选择了移民国外
我爱哈尔滨 仅仅是因为那里是我的家乡,如果你问我哈尔滨好不好
我觉得你还是区别地方看看吧。
29评论JosephLEE03-20 23:0644赞踩我是东北人,东北三个省我都去过,大学期间北至漠河,南至大连,东北比较有名的地方都去了。
怎么说呢,我在长春上大学,长春城建和旅游资源等一些方面看确实不如哈沈大,但就近几年经济增速来看还是相对可观的。
一些其他的,比如一汽,还有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很大,生活节奏也很慢,总体上还是不错的。
哈尔滨只去过一次所以不好做什么评判,玩的地方挺多,冬天的哈尔滨很美。
沈阳是个老牌的工业城市,小时候去的时候给我的印象不大好,不过现在的沈阳改变很大,有时间会好好逛逛沈阳。
再说大连,大连是我常去的城市,旅游业发达,干净,气候宜人,环境可以说是东北大城市里最好的了,当然物价也是东北最高的。
要是我个人的话我更喜欢大连一些,当然每座城市各有千秋,看你喜欢哪个了,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自己喜欢的城市才是最好的城市。
10评论海洋味的红酒03-25 07:5825赞踩我就是哈尔滨的人,个人觉得是的。
毕竟哈尔滨作为东北冰雪之城而被外界熟知,而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理由就是个多南方游客和外国游客,只要来了黑龙江,就一定要到哈尔滨看一看,中央大街,果戈里大街。
学府路,防洪纪念塔,太阳岛,俄罗斯风情小镇,哈尔滨的美景太多太多。
有游客曾经这样说过。
我来哈尔滨就是为了看一看真正的冰雪大世界,尝一尝地道的哈尔滨红肠。
1评论爱国不应碍国03-20 22:0460赞踩东北三省沈大哈长四市各有千秋,也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所以没有什么最好与不好,但目前都遇到发展的瓶颈,相比北上广深江浙,可以说没落的惊人,为什么这么说
用数据来说,1945年东北解放前,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本土,位居美、苏、英之后,居全球第四,占全中国(含台湾)经济产出的85%,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举个例子,1937年亚细亚号特快列车开始在长春和大连间运行,最快时速130公里,全空调全封闭,流线车型,世界最快,大连机车厂生产(不相信的去百度),可见东北工业的先进程度
长春全亚洲第一个普及抽水马桶的城市,第一个规划环城高速的地方。
哈尔滨、沈阳、大连都是名城,哈尔滨曾经号称东方小巴黎,拥有众多的金融机构,著名工业城市不用说了,1954年前沈阳、鞍山、抚顺、本溪、哈尔滨、长春六城作为中央直辖市,全国共12个。
梁思成、林徽茵解放前在东北大学的薪水高过同期清华大学8倍⋯⋯不胜枚举。
可但是,都是过去时了,东北的经济用绝对数来说是增长了,但相对来说,自从解放后一直是走在下降通道中,至今仍无见底迹象。
所以我就呵呵了,全国人民都哈哈了,谁的问题呢
大家想想吧
现在网上很多人在黑东北,说东北人懒,爱忽悠,不学无术,男盗女娼,尤以广东、江浙、山东为盛,之所以这么说无外乎中国人落井下石的劣根性在作怪,因为东北穷了,所以瞧不起了
就像之前黑河南
我想说,东北这块土地上的人曾经创造过辉煌,那是东北人敢闯敢做的基因使然,只要有这份基因,假以时日,历史还会重演
15评论金秋很努力03-21 11:3113赞踩东北其实有好多地方好多城市的,但是一说起省会那就是哈尔滨了呀,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
早在两万两千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活动。
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
大约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
1评论碧海万潮生03-21 08:5218赞踩作为半个大连人(非土著),说点公道话吧,论经济环境,大连东北第一,虽说今年来经济放缓,但是基数相对还算大,增长也是可以的
再说哈尔滨,最能代表东北的大城市,冰城,百年前的远东巴黎,目前经济不太好,老城区规划脏乱差,堵车并非车太多,而是道路规划一团糟,新区群力还是可以的,太阳岛空有其名,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果戈里,华梅,马迭尔还是很有特色,人口增长缓慢,一方面留不住人,一方面本地人去了南方尤其海南做生意的多
长春,曾经的直辖市,没落的汽车城,绿化没得说,知名度和经济在东北四城一直打酱油的角色,失去了往日风采,感觉像个迟暮老人,总也发不出生机
沈阳,虽然在东北经济一直是老二,但是最近几年经济很有活力,大有赶超大连之势,城建很好,规划的不错
1评论踺子二哥03-21 11:085赞踩我是哈市人,在大连呆十年了,这两个城市差的不是一代,什么也别说,现在大连街头巷尾一群群,一排排,年老年幼全是吉黑的也不知他们来干什么,春节时大连清闲了,他们都回去过年了,这情况一年多一年己经泛乱,我毕业后不愿回去,那些十六七岁的男女孩来干什么评论天空之殇33303-22 04:3811赞踩东北只有大连和三个省会能拿得出手。
大连第一,毋庸置疑,经济,地理位置,教育,房价,都是四个城市里最好的。
沈阳第二,辽宁的经济总量在那,离北京也近,国家针对东北的政策,主要在辽宁。
长春哈尔滨差不多,但现在长春势头更猛,从房价就能看出来,09年我离开长春到哈尔滨,明显哈尔滨房价高,现在长春已经迎头赶上了 。
长春有汽车作为支柱性产业,哈尔滨没什么像样的工业企业 。
长春吉大培养大量文科人才和理工人才,哈尔滨没好的文科院校,理工人才又留不住。
哈尔滨目前主打,夏天音乐,啤酒,避暑,冬天冰雪。
但是制度落后,服务意识也跟不上。
借用我师兄介绍哈尔滨的一句话。
哈尔滨,不是一个好城市,但很有特色4评论如果爱有天意ABD4小时前12赞踩如果说最好的城市就是哈尔滨。
那就有些绝对了。
但如果说哈尔滨是东北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到是没的说。
毕竟有着冰城之称的哈尔滨,确实不辱使命,而且如果有来东北旅游的游客,大部分是奔着中央大街的古典气息和冰雪大世界的震撼之美来的。
还有哈尔滨红肠,马迭尔冰棍,大列巴面包,秋林里到斯所以说哈尔滨不一定是东北最好的城市,但绝对是值得一来的城市。
12评论代代1484678284小时前21赞踩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的省会,那可是一个闻名,好多外省的人,都会来到哈尔滨,体验一下东北的寒冷,感受一下东北的雪,以及东北人特有的热情。
哈尔滨的历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啊。
在东北,若论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开放程度高,经济较发达的城市,首推大连,毕竟这是被联合国评定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大连濒海靠山,环境优美,建筑富有特色,各种主体广场星罗棋布,欧陆风情洋溢其间,确实非常漂亮,由此也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而且大连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出海口,对外经济往来十分频繁,可以说是东北外向型经济的窗口,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当高的。
若论经济辐射能力以及在东北经济圈中占有领头羊地位的城市则首推沈阳,这座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古城,前清入关前的旧都,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无可争议的成为了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这几年来,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沈阳市城市建设、产业升级转型都取得了令人震撼的飞速发展,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烟尘满天的重工业城市了,沈阳市也因此入选为中国最富有活力的10大城市之一。
21评论山里娃娃64小时前7赞踩谈不上最好,我去过很多城市都比哈尔滨感觉好,比如大连、大庆。
东三省三个省会城建都差不太多,沈阳稍微好一些,哈尔滨又比长春稍微好一些,但是总体来说差别不大
东北就像国家扶不起来的阿斗。
如果你想来哈尔滨就一定要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
哈尔滨开埠之初是由于铁路,这是一个重要的铁路节点。
19世纪初的哈尔滨经济规模可以和上海相比,甩开北京好几条街。
老哈尔滨分道里、道外、上号三个区域。
道里因为在铁路东西侧,而因为关里也在西边(闯关东人家的方向)所以叫道里。
道外在铁路西边所以叫道外(原名傅家店)。
上号是因为地势比道里道外高所以叫上号(后分成香坊区和南岗区)。
道里在当时相当于上海的公共租界,是日本人、俄国人、犹太人的聚居地,历史上哈尔滨是一个非常开房的城市,曾经接受了很多流亡的犹太人,道里区随处可见犹太人当时留下的建筑。
现在以色列总统的爷爷也埋葬在哈尔滨,中国和以色列好是有渊源的。
道外区是中国传统的工商业聚集地,也是哈尔滨道台府(市政府)的所在地,当时中国人有钱了以后想模仿俄国人的巴洛克建筑建造房子,但是又想保留华北一带(闯关东大部分都是华北人)传统的民居,所以盖出来的房子三进三出中式院落格局,房子却是二层或者三层的巴洛克式建筑,故称为中华巴洛克,道外区是全球仅存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区。
南岗区被称作是黑龙江的龙脉所在(很迷信的说法)。
香坊属于城乡结合部传统的农贸区。
另外哈尔滨也是千年古都,当年的金上京就在阿城区。
还有依兰区在古代被称为五国头城,是徽钦二帝坐井观天之地
双城区被称为南有辽阳府,北有双城堡,清末民初极度繁荣。
还有呼兰区也曾经被称做“江省首县”,最为讽刺的是在靖康之耻的仇人故地竟然建有一座关岳庙(里面供着岳飞),我大汉民族文化太强大。
另外由于东北大部分是闯关东过来的所以有很多山东文化,比如多地都有文庙和魁星楼。
如今的哈尔滨虽然是作为省会比其他地市经济要好,但是跟南方比已经落后太多,除了地理位置深处内陆外,全省的体制和理念也很落后,企业办社会等历史问题还没有解决。
所以哈尔滨虽然有潜力但是恐怕发力还要等很久。
7评论丁点科技4小时前6赞踩我来说几个哈尔滨之最:1是东北面积最大的省会城市,2是东北最后一个俢地铁的城市3哈尔滨的阳明滩大桥获得鲁班奖,却让几辆汽车给轧踏,4哈尔滨的乔四黑白通吃,呼兰大侠更是誉满中华5哈尔滨是一个遍地是贫官,却怎么也查不岀来的城市6评论军旗下走过的人4小时前7赞踩本人观点从旅游的角度看一个城市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记得第一次去大连是2000年,导游告诉我们到大连要一看广场、二看路灯、三看海,同车的旅友们没什么特别的反应,五年后又去同样的城市,同样的导游词,不同的旅友,但却是惊讶的感叹,我们只有脱团了,现在自然游替代了城市游,境外游替代了国内游,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欣赏水平提高了,但有些地方还仍然有人关顾这也很正常,必竟还有没去过的,反过来象北京故宫这样的景点去过还去的自然不是为了照张像那么简单,所以见仁见智不必苛求,更没必要神吹乱咬,反道招人厌烦。
7评论东西和4小时前23赞踩在哈尔滨生活了七年,各个城市有各自的特点,哈尔滨应该算东北最好的城市之一,它有东北共同的文化多元,包容性,也有它较为独特的俄罗斯风情,历史上的宗教自由,姑娘高调秀美。
和东三省其他地区一样,受经济发展迟缓的影响,哈尔滨略显人老枯黄。
为哈尔滨的未来祈祷
23评论豪哥大嘴得乐4小时前8赞踩个人认为,哈尔滨在东北的四个大城市中是垫底的,不说别的,一看哈尔滨站那个门面,就感觉到回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不要跟我说长春站也很乱,但长春站是进步,随着今年6月份地铁一号线的贯通它就会变得很好。
先不说长春站建不建的,那至少还是在往好了建,那哈尔滨站完全是没有悔改的意思呀
除了大还是大。
再看看新区,长春的净月潭干净整洁尽人皆知,你再看看群力,差别不是一般的大。
那你再看看太阳岛,能不能跟净月潭比
而且国务院已经批准将将第十七个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设立在长春,建设周期36个月,三年后的长春新区就是和上海浦东一个级别的了
哈尔滨出名的只是冰雪和为数不多的西方建筑。
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长春出名的,是在东北名列前茅的GDP,优秀的人文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人情味,人性化的教育服务。
希望长春老铁可以站起来,也希望长春那些不爱家乡的喷子们可以把嘴闭上。
谢谢
8评论Weare伐木累1263887214小时前10赞踩哈尔滨也不是什么老工业基地了。
能卖的都卖了。
现在走特色的经济路线了。
现在还是有点落后的。
但是作为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还是感觉在10年之后会让人眼前一亮的。
省长陆浩还是感觉挺优秀的。
哈尔滨做生意的人多。
所以不要单从GDP来衡量哈尔滨有没有钱。
老百姓手里还是听富裕的。
那些说工资低的。
自己寻思为什么。
你工资低是你个人的能力问题跟城市没啥关系。
就去北京,上海你也认为你工资低。
10评论手机用户183786446044小时前10赞踩去年国庆前夕,到东北三省游,东三省省会都去了,个人感觉沈阳最好,长春次之,哈尔滨最差,本来期望值哈尔滨最高,但实际到此一游大为失望,破旧的机场,所住宾馆附近混乱的交通,闻名遐迩太阳岛也失人失望,只有索菲亚教堂及松花江沿岸一带还行
10评论手机用户209703298634小时前1赞踩我是大连人,我觉得大连最好(本人最喜欢大连的星海广场),当然一个滨城,一个冰城的哈尔滨虽然不是什么宜居城市,但是很有吸引力,我想每个人都一样去冰城见识一下美丽的冰雕吧,大连虽然有海,但是其他城市也有海,只不过经济好一点吧,但是像一般的大城市都没有哈尔滨这种特点,只要把冰城发扬光大,一定会是一个很好的旅游城市
中外建筑美学的异同
中外建筑文化的异同 一、文化意念上的差异 文化意念上的差异是建筑文化的首要形成原因。
众所周知,建筑是为人构筑的,这就决定了建筑的人文性,研究中外建筑文化上的建筑首先应从物质现实和观念形态、文化崇尚出发,看建筑是崇人、为人还是崇神;其次,看建筑反映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最后看建筑的技艺、传统和变革精神。
由于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其巨大的艺术表现力量以及它与人类文化的深刻的同构对应关系,体现着人类的文化思想观念。
简言之,中国古代建筑始终是以现世的君权为核心的,渗透着中国人的伦理观念;而西方古代建筑是宗教的、神权的。
中国传统美学神韵在于重视现实人生,讲究人伦次序,淡化宗教信仰,始终灌注着重生知礼的现世精神,体现着传统儒家重视人的群体生命意识。
故而,中国古代都城尤为强调礼制秩序,并在住宅布局上体现儒家上下、男女之礼的基本思想,从而构成了人际关系的建筑空间模式。
从建筑文化的角度而言,中国古代建筑既体现了重视现实人生具有实用理性的倾向,也溶入了中国的人生观与宇宙观。
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采集,重储存的活动方式。
由此衍生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哲学,所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环节,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如果说儒家哲学是统治中国封建社会的总的理论,与此相对,基督教神学则是欧洲封建社会的总的理论,是它包罗万象的纲领。
教会成了社会的中心,从而导致西方的文明对神灵的崇拜、对宗教的敬畏,并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建筑艺术,以致突出建筑本体、风格多样变化和直指苍穹的艺术造型等个性特征。
因此说,欧洲古典建筑具有个体“崇高”的美学特征,在文化上,可以看做是张扬个性、崇尚个体形象的表现。
西方以狩猎方式为主的原始经济, 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态。
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
综上所述,中国建筑在气质上更重精神,重意境;西方建筑则重物质,重外观。
前者是群体的统一,内在而含蓄;后者是单体的突出,外在而暴露。
也正如梁思成先生说的: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如同欧洲的画一样,是可以一览无遗的;中国的任何一处建筑,都像一幅中国的手卷画,手卷画必须一端端地逐渐展开过去,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
走进一所中国房屋,也只能从一个庭园走近另一个庭园,必须全部走完,才能全部看完。
” 中西建筑形式上的差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 二、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
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
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
唯有我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
中西方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由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筑中的普遍反映。
西方以狩猎方式为主的原始经济,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态。
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
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采集,重储存的活动方式。
由此衍生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哲学,所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环节,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三、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
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
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
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
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
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
以相近年代建造、扩建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铺展异常庞大;后者则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
而且,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
这与西方人很早就经常通过海上往来互相交往及社会内部实行奴隶民主制有关。
古希腊的外向型性格和科学民主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古罗马,还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
同时,如果说中国建筑占据着地面,那么西方建筑就占领着空间,譬如罗马可里西姆大斗兽场高为48米,“万神殿”高
【第43句】:5米,中世纪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中央大厅穹窿顶离地达60米。
文艺复兴建筑中最辉煌的 作品圣彼得大教堂,高137米。
这庄严雄的建筑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灵的狂热,更多是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四、建筑的发展不同,表现了中西方对革新态度的差别。
从建筑发展过程看,中国建筑是保守的。
据文献资料可知,中国的建筑形式和所用的材料3000年不变。
与中国不同,西方建筑经常求变,其结构和材料演变得比较急剧。
从希腊雅典卫城上出现的第一批神庙起到今天已经2500余年了,期间整个欧洲古代的建筑形态不断演进、跃变着。
从古希腊古典柱式到古罗马的拱券、穹窿顶技术,从哥特建筑的尖券,十字拱和飞扶壁技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无论从形象、比例、装饰和空间布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反映了西方人,敢于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建筑价值的不同,显现中西方审美观念的异殊。
从建筑的价值来看,中国的建筑着眼于信息,西方的建筑着眼于实物体。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不靠计算,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构思,而是靠师傅带徒弟方式,言传手教,靠实践,靠经验。
我们对于古代建筑,尤其是唐以前的建筑的认识,多从文献资料上得到信息。
历代帝王陵寝和民居皆按风水之说和五行相生相克原理经营。
为求得与天地和自然万物和谐,以趋吉避凶,招财纳福,在借山水之势力,聚落建筑座靠大山,面对平川。
这种“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
中国较为强调曲线与含蓄美,即“寓言假物,不取直白”。
如园林的布局、立意、选景等,皆强调虚实结合,文质相辅。
一步一景,曲径通幽,水道为自然的瀑布、溪流和湖泊或追求自然情致,或钟情田园山水,或曲意寄情托志。
工于“借景”以达到含蓄、奥妙,姿态横生;巧用“曲线”以使自然、环境、园林在个性与整体上互为协调、适宁和恬、相得益彰而宛若天开。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手法,近似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比兴”或“隐秀”,重词365kUaIle.cN外之情、言外之意。
看似漫不经心、行云流水,实则裁夺奇崛、缜密圆融而意蕴深远。
中国传统的建筑用斗拱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斗拱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
它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
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
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飞檐的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用举折和举架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而且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
除此之外,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强的装饰形状或图案。
西方则以平直、外露、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为美,比如开阔平坦的大草坪、巨大的露天运动场、雄伟壮丽的高层建筑等等,皆强调轴线和几何图形的分析性,平直、开阔、外露等无疑都是深蕴其中的重要特征,与中国建筑的象征性、暗示性、含蓄性等有着不同的美学理念。
古代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首创的几何美学和数学逻辑,亚里士多德奠基的“整一”和“秩序”的理性主义 “和谐美论”,对整个西方文明的结构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一切科学和艺术,它们的道路都被这种理念确定了命运。
翻开西方的建筑史,不难发现,西方建筑美的构形意识其实就是几何形体;雅典帕提隆神庙的外形“控制线”为两个正方形; 从罗马万神庙的穹顶到地面,恰好可以嵌进一个直径
【第43句】:3米的圆球;米兰大教堂的“控制线”是一个正三角形,巴黎凯旋门的立面是一个正方形,其中央拱门和“控制线”则是两个整圆。
甚至于象园林绿化、花草树木之类的自然物,经过人工剪修,刻意雕饰,也都呈献出整齐有序的几何图案,它以其超脱自然,驾驭自然的“人工美”,同中国园林那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情调,形成鲜明的对照。
早在2000年前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就在他的著名《建筑十书》中提出了“适用、坚固、美观”这一经典性的建筑三要素观点,被后人奉为圭臬,世代相传。
17世纪初建筑师亨利·伍登提出优秀建筑物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坚固、实用和欢愉。
”西方人把“坚固”和“实用”作为评价优秀建筑物的第一和第二原则。
因而当中国古老的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毁坏或“烟消云散”的时候,西方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的建筑依然完好地保存着,用实物体形象演绎着自己的文化。
通过对中西方建筑的比较可见出中西方在观念文化上,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上的不同。
综上所有论述,中外建筑文化上的差异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世界一体化的深入,中外之间的差异也在慢慢的缩小,各国之间的文化交融在日常生活中也并不少见,比如中国文化法国行等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在日益的加强,建筑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成了现代建筑学者正深思研究的话题,关于建筑文化的交融、重整、创新,我们应加强建筑创作的学习,积极向西方优秀建筑设计理念借鉴、学习,形成真正属于我们中国文化风格和建筑的审美潮流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3945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