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孙子文化园兵圣馆导游词

刘伯承的生平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战争起,刘伯承就威名远扬。

他以一个旧军队名将的身份毅然投身于革命,被朱德赞誉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

正是这种传统的美德与革命求新精神结合,为党的军事工作特别是其中的教育训练起到了奠基作用。

韬略凝国粹 青史记殊荣刘帅伯承,古名将风。

精于兵法,兼擅词工。

平生百战,伤残遍身。

昔年寿诞,贺诗如丛。

叶帅此律,可赞一生: 太行游击费纠缠, 撑住平辽半壁山。

遍体弹痕余只眼, 寿君高唱凯歌旋。

细柳营中寂不哗, 枪垣炮堵即吾家。

将军五十人称健, 斩得倭酋不自夸。

生平 ■丰都战斗中一颗子弹从他的右太阳穴钻入,从右眼飞出。

德医为他施手术共割74刀,术后称赞他是“军神” ■从苏联最高军事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归国后,立即被中央任命为军委参谋长,党内领导将他比作古代的兵圣孙子 ■在江西瑞金,毛泽东希望他像黄埔军校那样,办一个“红埔” ■抗日战争中,蒋介石不得不表扬刘伯承智计过人;日本第一军专门组织“挺身队”,深入根据地,偷袭八路军总部并欲刺杀刘伯承等 刘伯承,原名明昭,字伯承,1892年出生于四川省开县农村。

因父亲是个务农兼教私塾的“泥腿文人”,刘伯承从小就被督促读书练字,后靠族亲资助入县城高等小学堂。

15岁时父亡家贫,刘伯承回家务农,还到镇上卖字。

1912年,他到重庆考入军政府将校学堂,毕业后被分配到川军当司务长、排长,此后因善于用兵在战火中职务不断提升。

在丰都战斗中,一颗子弹从他的右太阳穴钻入,又从右眼飞出。

德医诊所为他施手术共割74刀,他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忍受。

那个傲慢的日耳曼军医手术后称赞他是“军神”。

刘伯承虽被称为川军名将,却痛感旧军队和官场黑暗,经同乡共产党员吴玉章启发,他离川到北京等地同赵世炎等结交,接受了马列主义,于1926年4月加入共产党。

顺泸起义失败后,他东下武汉,拒绝国民党要人的拉拢。

这时,周恩来要到南昌组织起义,他对刘伯承倾慕已久,刚刚相见便邀他作为军事助手。

1927年8月1日起义时,刘伯承任统辖全军的参谋团参谋长,从而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军史上第一位总参谋长。

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失败后,刘伯承转赴苏联,先入高级步兵学校,又入最高军事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

1930年回国后到上海,刘伯承立即被中央任命为军委参谋长,党内领导还将他比作古代的兵圣孙子。

1932年,刘伯承进入江西瑞金。

毛泽东希望他像大革命时办黄埔军校那样,办一个“红埔”。

长征到达贵州时,中央又要他复任总参谋长。

进入四川后,他因熟悉当地情况,率先遣队行动,抢渡金沙江,又与彝民首领歃血结盟,保证全军安全通过,接着又去指挥抢渡大渡河。

抗战开始后,刘伯承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率部挺进太行山。

在创建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斗争中,他与日寇作战时因地设伏,屡创歼灭战的奇迹。

蒋介石在1938年洛阳的军事会议上也不得不表扬说,刘伯承智计过人,不愧是军事家。

日本第一军专门组织敢死的“挺身队”,深入根据地,偷袭八路军总部并欲刺杀刘伯承等,刘伯承却以“敌进我进”的态度与之周旋。

别人劝他注意安全,他不在乎地说:“自打从军起,我就做好了准备。

路死路埋,沟死沟埋,狗吃了得个肉棺材。

”解放战争中,他与邓小平一同率军挺进中原,决战淮海,进军大西南,在全国五大战略区中担负了打苦仗的重任。

解放后,刘伯承请辞西南军区司令员等职。

当军委问他是否想任总参谋长时,他说,年纪大了,总长已当过四次了,还是去办学校、当教书先生吧

1951年年初,在他主持下于南京成立了军事学院。

1955年,他被授予元帅军衔,后受到不正确的批判。

他自称是一名“残废军人”、“编外参谋”,潜心研究如何保卫国家安全。

60年代中后期,刘伯承身体日衰。

1972年,他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口授信件,对战略问题提出看法。

后来他失去思维能力。

1986年病逝。

背景 ■当苏联军事百科全书要称他为“军事家”时,却被他改为“革命军人” ■解放后筹建陆军大学时,有人认为圆明园遗址的地理位置最佳,刘伯承却认为这里是文化遗迹,军队不应占用 刘伯承不愿别人称他为军事家。

当苏联军事百科全书要称他为“军事家”时,被他改为“革命军人”。

这不仅是出于谦虚,而且更在于他深知革命与军人两者结合的意义。

回顾刘伯承走过的道路,与朱德、叶挺有近似之处,即同样出身于中国近代受压迫的农家,为改变自身、家庭和国家的命运走上投军之路,并接受清朝“新政”后开办的讲武堂的教育。

然而,这些依照德国、日本模式建立的军校,并不能改变中国落后挨打和腐败内乱的面貌,从这里毕业的军官大都成为军阀的工具。

刘伯承与他川军中的同事最后分道扬镳,选择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并把自己的军事才能奉献出来,才创造了战史上的辉煌。

在将星灿烂的近代战争史上,刘伯承是把国外先进军事科学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的典范。

他特别注重翻译外国军事书籍,同时也珍爱中国的优良传统。

1950年,中央军委决定筹建陆军大学时,有人认为圆明园遗址的地理位置最佳。

刘伯承却认为这里有文化遗迹,军队不应占用,最后选择了南京国民党中央军校的旧址。

故事 ■刘伯承打仗善于总结,南昌起义失利后他到了苏联,马上总结出四项弱点和八条行动错误 ■当他率勇士们星夜兼程夺下泸定桥后,无比激动地上去连跺三脚 自古猛将往往出自伍卒。

刘伯承军校毕业后当排长打第一仗,见对方是乌合之众的土匪,就下令冲锋并带头猛扑上去。

上司虽表扬其勇敢,他却自认“有勇无谋,没有打好”。

此后,他每打一仗都要思考,都要总结。

南昌起义失利后,他到了苏联,马上总结出四项弱点和八条行动错误。

在红军中,他虽是参谋长,却总在第一线指挥,并结合实地考察提出办法。

抢渡大渡河时,他亲自站在河岸上组织炮火掩护并调配部队。

在安顺场以一条小船抢渡成功后,他又计算以现有渡船全军需一个月才能过河,必须再夺北面的泸定桥。

当他率勇士们星夜兼程夺下此桥后,无比激动地上去连跺三脚说:“泸定桥啊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多少心血

” 进入抗日前线后,面对狡猾又凶悍的日军,刘伯承注意勘察战场设巧计。

神头岭伏击战前,司令部按地图先是确定在岭上埋伏,打岭下公路上通过之敌。

刘伯承亲自去看地形,发现公路实际是在岭上,连说:“粗枝大叶可要害死人啊

”他及时改变了设伏方案,一战歼灭了鬼子1000多人。

刘伯承也注意学习日军的长处,百团大战中关家垴一战后,他马上去看敌人阵地,发现鬼子临时挖的“猫耳洞”对防炮很有用,便推广到各部队。

国内盛传刘伯承是“武神投胎”,其实他打仗巧的原因恰恰在于擅长动脑并深入实践,这也正是革命军队一向提倡的勇敢加智慧的结果。

■为体现平等,他确定各级职务后均加一“员”———“司令员”、“警卫员”、“公务员”、“炊事员”,沿用至今 ■邓小平曾说:“假如有人问伯承同志有无缺点呢

我想只有一个……” 30年代初,刘伯承从苏联回国,组织左权、叶剑英等人一起翻译带回的各种条令,同时为中国红军确定内部的称呼。

他在旧军队中多年,一向痛恨等级森严和对勤务人员的歧视。

于是,他确定红军中的“司令”后面要加一个“员”,将旧称呼“护兵”、“勤务兵”改称“警卫员”、“公务员”,将“伙夫”改称“炊事员”……这种称谓沿用到今天。

在革命军队中,刘伯承一直职务很高,却最看不惯别人搞特权。

在江西根据地时,他看到共产国际顾问、德国人李德傲慢地在红小鬼面前耍威风,嫌他们做饭的锅挡路就一脚踢翻时,当面怒斥其为“帝国主义行为”。

结果,李德到中央告状,说这是“不尊重国际顾问”,使刘伯承一度被免职。

刘伯承在南京担任军事学院院长时,身为开国元勋却自命为普通“教书先生”,带头发扬“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精神,自己备课和登台讲课。

在他迎来50岁诞辰时,邓小平曾撰文这样写过他的特点———“假如有人问伯承同志有无缺点呢

我想只有一个,就是他的一生,除掉工作读书之外,没有一点娱乐生活。

他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他不会下棋打球,闲时只有散散步、谈谈天。

中国历史上十大杰出的军事家是哪些

【第1句】:孙武 世界第一兵书的作者 中国乃至东亚军事学之父 帅三万步卒入郢,创造了军事史上罕见的奇迹

【第2句】:吴起 亚圣 其治军思想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战国第一名将 军政两道奇才,战国早期改革家之一

【第3句】:李靖 唐初第一名将 与的作者 骑兵战天才 其对突厥的决定性胜利间接导致了阿拉伯帝国的瓦解与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第4句】:韩信 汉初第一名将 西汉的实际缔造者(刘邦老兄,晚上别掐我:)) 古兵法的整理者之一(另一位是张良)

【第5句】:白起之首歼灭战的创造者一生未有败绩,攻城无数、拓地无数、杀人无数六国闻白起为将者,不敢与之战

【第6句】:长胜的名将,以少胜多的行家里手 南宋的救命恩人――至少挣下了和谈的资本,虽然他本人不这么看 可谓韩信后身(结局也差不多,可见好人做不得) 其岳家军组织严谨,开后世军阀部队先河

【第7句】:陈庆之 南北朝第一名将 小陈似乎比兵圣岳圣还嚣张,带着七千白骑便杀入了洛阳,期间陷城四十七,北魏数十万大军皆溃。

虽则晚节不保,但考虑到纯属不可抗拒力(发洪水),且回到梁朝便以一万兵力全歼侯景的七万大军,只剩他老哥一个,列为第七当无愧。

(小陈和岳圣一样摊上这么个主子,功业不济,命也)花絮:当初,毛爷爷在读《南史。

陈庆之传》热血沸腾,掷书而起。

【第8句】:项羽 东方的汉尼巴(一样地苦大仇深、一样地使过破釜沉舟、一样地所向无敌、一样地功败垂成、一样地一生只吃过一场败仗但军事身涯就此完蛋――连吃败仗的年份都一样,呜呼

) 最佳战例: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 垓下之战,以十万兵力敌韩信五十万,非战之罪也 但其战略头脑太成问题,虽非智障,但至少与常人相去不远。

故汉尼巴被称为西方战略之父,与孙子齐名,而小项却被民间贬为莽夫典型,同吕布共类。

其实项羽比吕布强多了,比汉尼拔也伯仲之间,只不过类似白起、韩信、孙武这种极度聪明的将军在中国太多了,而国外几乎没有。

【第9句】:霍去病 卫青与霍去病同为中国骑兵战三天才之一 西罗马帝国的冤大头之一 匈牙利公国助产士之一 但考虑到卫青战绩有不尽完美之处,不似霍去病那么无敌,而你只要10个人,所以落选。

以上二位皆有重大国际影响,是祸水西引的大功臣。

观其保证中华数百年的安泰与西欧上千年的混乱的伟大战绩,列于高位,宜也

【第10句】:李牧 战国四大将之一中国骑兵战三天才之一与匈奴、东胡、林胡等作战十年,不败,为赵国拓地千里南下对抗秦国,不败 不过,又一位只败在自己人手里的名将(末代皇帝总和自己过不去,崇帧也是) 其对后世戍边制度有重大影响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3952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