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遂昌汤显祖纪念馆解说导游词

为汤显祖纪念馆和王安石纪念馆写一段导游词

汤显祖纪念馆导游词 汤显祖(1550—1616)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思想家,卓越的反封建斗士,他生活于明代中、晚期,身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

其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如清康熙陆辂评概:“始焉学道,居然大鸿也;继而慷慨,又为直节名臣矣;晚乃漱润词场,以风流擅名当代”。

  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616年5月3日(儒略历4月23日)病逝。

每年4月23日是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1995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为“世界读书日”。

】的明代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于1593年至1598年在遂昌任知县。

此前,汤公在京是个闲官,被贬广东徐闻是个挂名的小吏,到遂昌始为一县父母官。

汤公在遂昌“仁政惠民”,吟诗赋词,与遂昌士民结下了深情厚谊。

  汤公一到任,见全县唯一的县学讲堂破败,诸生无所诵读,也无射堂可供习射,立即在城南眠牛山营建书院和射堂,合称“相圃书院”,意寓哺育将相之才,并亲自授课,和诸生一起习射。

次年,又在孔庙北侧营建遂昌最早的图书馆——“尊经阁”。

  每年春三二月,汤公备花酒、带春鞭,下乡劝农。

“家家官里给春鞭,要尔鞭牛学种田。

盛与花枝各留赏,迎头喜胜在新年。

”千古绝唱《牡丹亭》第八出南安太守杜宝下乡劝农的欢乐情景,正是汤公自己在遂昌的真实写照。

为促耕读,汤公重修钟楼,亲自登楼敲钟。

  汤公初到遂昌时,地方并不安定,百姓颇受盗贼、虎患之苦。

汤公勒杀盗酋十数人,治安渐宁。

遂昌林茂,虎患严重,汤公组织打虎除害。

然民间迷信虎受神佑,青壮不敢应募。

汤公祷告城隍:“我与神共典斯土,人之食人者吾能定之,而不能于止虎。

民曰有神。

夫虎亦天生,贵不如人。

神无纵虎,吾将杀之。

”一扫民众疑虑,再率乡勇打虎,杀虎十七。

虎患渐靖。

  汤公既重治安整治,又重感化教育,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汤公曾邀名医何晓为幕宾,遇百姓打架斗殴,先令何晓治伤,然后审案。

遇囚犯患病,常自己出钱,请何晓买药治之。

偶遇审案用刑致人受伤,立命何晓诊治。

汤公在任五年,“未尝拘一妇人”,“县无斗伤笞 系而死者”。

特别是除夕遣囚和纵囚观灯,尤显汤公之重感化。

除夕,汤公亲临监狱,遣囚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

正月初四,囚犯按时回狱,个个父兄陪送,甘心服刑。

元宵,则组织囚犯上河桥,在原是官眷赏灯之所观花灯,体会“绕县笙歌”的欢庆景象,使囚犯在良辰美景下更增改过之决心。

  汤公德刑兼施,宽严相济,使遂昌呈现出了“琴歌积雪讼庭闲”,“市上无喧少斗鸡”的升平景象。

汤公量移遂昌知县,实是遂昌百姓之福。

汤公自寓遂昌是“仙县”,自己是“仙令”,故多有闲暇投入创作。

汤公在遂昌“捉笔了霍小玉公案”改定了剧本《紫钗记》,开始了扛鼎之作《牡丹亭》的构思和写作,还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汤公“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平昌令得意处别自有在,第借俸著书,亦自不恶耳”。

汤公对遂昌情有独钟:“风谣近胜,琴歌余暇,戏叟游童,时来笑语。

”“君子山前放午衙,湿烟青竹弄云霞,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

”“山也清,水与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

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

汤公挂念遂昌士民,遂昌百姓更是怀念汤公。

1712年,遂昌士民在县城建遗爱祠,奉祀汤公。

1984年,遂昌汤显祖研究会成立。

1985年,举行纪念汤显祖诞辰435周年活动,民众自发捐资在妙高山又建遗爱亭。

1986年,举行纪念汤显祖逝世370周年活动。

1987年,复在汤公挚友叶澳故里独山村建遗爱亭。

1995年,汤显祖纪念馆建成。

2006年,根据《遂昌县汤显祖文化发展规划》的要求,对原有陈列进行了重新设计、布展。

一座以汤显祖文化展示为主题,以最新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为指导,以现代化展示技术为支撑,展示精华展品的人物类纪念馆呈现在大众面前。

当年,一代高僧达观禅师特至遂昌看望汤公,曾口占四句:“汤遂昌,汤遂昌,不住平川住山乡。

赚我千岩万壑来,几回热汗沾衣裳。

”数百年来,不断有人被“赚”至遂昌,心怡遂昌,只因汤公《四梦》源于遂昌,汤公遗爱永驻遂昌。

王安石纪念馆导游词王安石纪念馆坐落在抚州市赣东大道的南端,是为了纪念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而建,为江西省十大历史名人纪念馆之一,王安石纪念馆筹建于1985年初,1986年11月11日于“江西省纪念王安石逝世900周年学术讨论会”召开之际揭幕开馆。

王安石纪念馆占地面积二十亩,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陈列厅6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江南园林意境和宋代建筑遗韵的仿宋府第园林式建筑群。

古色古香的园林建筑风格秀逸超脱,与馆内门楼、隐壁、水榭、游廊、碑廊、亭台、荷池、曲桥等景致浑然天成,翘角飞檐,圆柱简瓦,绿木葱葱,修竹掩映,饱含传统文化内涵,处处散发出浓郁的书卷气。

 纪念馆建筑方案由南京园林设计研究所设计,占地面积1332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

她具有江南宋式府第门楣,楼阁实体,二览(展览,浏览)兼顾的特点。

主体建筑是一座仿宋式的二层楼阁,歇山飞檐,筒瓦花窗,园拄环绕对称端庄,其它附属建筑的格局与主体建筑和谐协调,既造型各一,又相互衬托,交相辉映。

端庄素雅的门楼虽不雄伟壮观,但牌遍上镶嵌的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提写的馆名“王安石纪念馆”六个大字,使门楼显得格外的气派、精神。

一进大门,两侧是造型优美的隐壁,顺着甬道登上水榭,池边杨柳垂风,水中鱼儿飞花,阵阵幽雅的古乐,仿佛把人带到了仙境,迂回曲折的游廊碑廊将门楼、水榭、接待室、主楼和荆公亭连为一体,形成“曲径同幽,耐人寻味”的佳境。

“怀文堂”的宋代文物,使人们领略到祖先的文化艺术,通往“草亭”的田间小道,让游人想起王安石罢相后的淡泊生活。

  主楼展厅分上下两层,四个部分。

简明扼要的“前言”引出王安石的出身、家世和他青少年时期的活动,“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这一大标题下,展出了王安石十几年地方官的政绩同,他著名的“上仁宗皇帝事书”,“三不足论”,“熙宁新法”的主要内容都在版面中得到展现。

在二楼展厅,王安石的文章诗词,道德人品是主要展出内容。

他那脍炙人口的散文、诗词,曾使多少后生学者为之倾倒,高风亮节的品德连他同代的反对派也叹服。

刘海栗等名家的书法,王大进教授和他弟子们精心雕塑的十组王安石塑像,更使全馆增添了浓厚的诗情画意。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宋代 临川人。

王安石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从北宋熙宁二年开始进行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变法运动,史称“王安石变法”。

列宁曾称赞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作为江西省十大历史名人纪念馆建设项目之一,王安石纪念馆于1985年9月12日破土,次年11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

纪念馆建筑方案由南京园林设计研究所设计,占地面积1332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

她具有江南宋式府第门楣,楼阁实体,二览(展览,浏览)兼顾的特点。

主体建筑是一座仿宋式的二层楼阁,歇山飞檐,筒瓦花窗,园拄环绕对称端庄。

其它附属建筑的格局与主体建筑和谐协调,既造型各一,又相互衬托,交相辉映。

端庄素雅的门楼虽不雄伟壮,但牌遍上镶嵌的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提写的馆名“王安石纪念馆”六个大字,使门楼显得格外的气派 、精神。

一进大门,两侧是造型优美的隐壁,顺着甬道登上水榭,池边杨柳垂风,水中鱼儿飞花,阵阵幽雅的古乐,仿佛把人带到了仙境。

迂回曲折的游廊、碑廊将门楼、水榭、接待室、主楼和荆公亭连为一体,形成“曲径同幽,耐人寻味”的佳境。

“怀文堂”的宋代文物,使人们领略到祖先的文化艺术,通往“草亭”的田间小道,让游人想起王安石罢相后的淡泊生活。

遂昌南尖岩景区离汤显祖纪念馆多远

这个是江西临川的纪念馆,遂昌的不是这样的,遂昌非常古色古香。

汤显祖是那个朝代的人

汤显祖(1550—1616),字义号若干号海若、清人。

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文学家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

汤显祖从小聪明好学,二十一岁时中举。

由于不肯依附权贵,虽博学多才、“名布天壤”,到三十四岁才中进士。

后历任太常博士、詹房事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并抨击朝政,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汤显祖少年时受学于泰州学派的主要人物罗汝芳,受到了反正统宋学思想的熏陶。

在南京为官时,又受到李贽、达观等人反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加上他对当时腐败社会的深刻认识,使他成为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进步文人,这也是他的文学事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民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紫钗记》、《南柯记》、《牡丹亭》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这些剧作不但为我国历代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此外,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我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

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

汤显祖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棘邮草》。

二卷。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对汤显祖的作品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搜集整理,出版了《汤显祖集》。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人民政府在临川市修建了汤显祖墓园、玉茗堂影剧院,影剧院内设有汤显祖纪念室。

一九八二年十月,中央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省文化局和中国剧协江西分会在抚州玉茗堂影剧院联合举行了纪念汤显祖逝世366周年大会。

一九九二年,人民政府又筹建汤显祖纪念馆,一九九五年,占地二百亩的汤显祖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

汤显祖 元曲

元曲是一种艺术(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并不是年代(元)..他是明朝人``所以没什么出奇的``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干,又号海若、清运道人。

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文学家。

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

汤显祖从小聪明好学,二十一岁时中举。

由于不肯依附权贵,虽博学多才、“名布天壤”,到三十四岁才中进士。

后历任太常博士、詹房事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并抨击朝政,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汤显祖少年时受学于泰州学派的主要人物罗汝芳,受到了反正统宋学思想的熏陶。

在南京为官时,又受到李贽、达观等人反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加上他对当时腐败社会的深刻认识,使他成为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进步文人,这也是他的文学事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民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紫钗记》、《南柯记》、《牡丹亭》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这些剧作不但为我国历代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此外,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我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

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

汤显祖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棘邮草》。

二卷。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对汤显祖的作品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搜集整理,出版了《汤显祖集》。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人民政府在临川市修建了汤显祖墓园、玉茗堂影剧院,影剧院内设有汤显祖纪念室。

一九八二年十月,中央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省文化局和中国剧协江西分会在抚州玉茗堂影剧院联合举行了纪念汤显祖逝世366周年大会。

一九九二年,人民政府又筹建汤显祖纪念馆,一九九五年,占地二百亩的汤显祖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

  

【年代】:明  

【作者】:汤显祖  

【作品】: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内容】: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晨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生平  正当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著书立说,片面强调音韵、格律的时候,汤显祖创造性地继承了唐人小说和元人杂剧的优良传统,写出了“临川四梦”传奇,对当时的戏曲作出杰出的贡献。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出身于江西临川一个“书香”人家。

他早年即有文名,由于不肯阿附权贵,直到三十四岁才中进士,在南京做一名太常博士的闲官。

这时明王朝建立已经两百多年,封建统治阶级愈来愈暴露它的腐朽性,官吏贪污,税监横行,给人民带来无数的灾难。

万历十六年(1588),南京在连年的灾荒之后发生大疫,“白骨蔽江下”,而一个到江南救灾的使臣却在饱受地方官吏的贿赂之后得到提升。

汤显祖少年时就希望为国家作一番事业,面对这种残路现实,终于投袂而起,在万历十九年上疏抨击朝廷大臣,因此贬官到雷州半岛的徐闻县做典史。

后来他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为人民驱除虎害,压制强豪,还在除夕放囚犯回去和家人团聚。

可是这些措施却遭到地方封建势力的反对和上级官吏的挑剔。

万历二十六年(1598),他终于怀着满腔悲愤,弃官归临川,并在这一年完成他的代表著作《牡丹亭》。

此后家居十八年,主要是过着读书著作、教子养亲的生活。

这时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反税监的斗争和明王朝内部的派系斗争都更趋尖锐,一些比较正直的士大夫如邹元标、李三才、李贽等,先后受到打击或迫害。

他在诗文里依然表现对他们政治活动的关心。

汤显祖在政治上既一再受到挫折,就把他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戏曲创作上。

他在《答李乃始》的信里说:“自伤名第卑远,绝于史氏之观,徒蹇浅零碎,为民间小作,亦何关人世,而必欲其传。

”正流露了这种心情。

他的《邯郸记》、《南柯记》继《紫钗记》、《牡丹亭》之后刊行,并在各地演出。

一些不同流派的戏曲作家,从他们本身的艺术趣味出发,却纷纷加以修改,并批评他的戏曲不合音律。

他对那些任意删改他的戏曲的吴江派作家表示强烈的不满。

他在给吕姜山的信里说:“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模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

”这是对于吴江派理论有力的回击。

他的《见改窜牡丹词者,失笑》诗:“醉汉琼筵风味殊,通仙铁笛海云孤。

纵饶割就时人景,却愧王维旧雪图。

”明初朱权以“琼筵醉客”形容关汉卿的戏曲。

汤显祖在这里正是以继承元人杂剧的优秀传统自居,而讽刺那些改窜者是把那最能表现王维风格特征的雪里芭蕉图改坏了。

  汤显祖少年时期就从他的老师罗汝芳那里接受了王学左派的思想影响。

这一派学者认为“百姓日用即道”,带有比较浓厚的平民色彩。

后来在南京任官,倾心佩服当时杰出的思想家李贽和从禅宗出发反对程朱理学的紫柏和尚。

汤显祖崇尚真性情而反对假道学。

他说:“世之假人常为真人苦。

”(《答王宗泰太史》)又说:“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

”(《寄达观》)这就是从一般人情出发反对理学家维持封建秩序的一套理论。

他还推重有生气的奇士,如陈亮、辛弃疾等人物(参看《序丘毛伯稿》及《寄胶州赵玄冲》),肯定历史上的霸才,将管仲、商鞅的霸业和伊尹、周公的事业并提(《滕侯赵仲一实政录序》);而鄙薄当时的士大夫,以为“此时男子多化为妇人,侧行俯立,好语巧笑,乃得立于时”(《答马心易》)。

这在精神上也和王学左派的思想息息相通。

  政治上汤显祖和早期东林党的领袖顾宪成、高攀龙、邹元标等是好朋友,从来往的书信中可以看出他们在批评朝政时有着共同的立场。

文艺上他和徐渭及公安袁氏兄弟站在一起,提倡性灵而反对模拟。

他称许《四声猿》为“词场飞将”,并表示“安得生致文长而拔其舌”,可想见他对徐渭的戏曲的倾倒。

  汤显祖早年就喜欢看佛道两家的书,受佛家的思想影响更深。

晚年因政治上失意和爱子的夭折,消极出世的思想有所滋长,这在他的《邯郸记》、《南柯记》及部分诗文里都表现出来。

描述汤显祖的诗词歌赋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若士,世称临川先生。

汤尚贤长子,明嘉靖29年(1550年)生于文昌里汤家山灵芝园。

汤显祖5岁时能与长辈联对,12岁在伯父汤尚质影响下开始写诗,并将其书斋号为诗集名,曰:。

汤显祖14岁为县学诸生,因有神童誉,江西提学使何镗亲试其才,并指案为题,汤显祖从容对答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何镗异之道:“此生将来必以文章雄视天下”。

  明隆庆4年(1570年),汤显祖参加乡试中第8名举人,并以制义创奇,被誉为举业八大家之一,时名以满天下。

国子监祭酒汤宾尹赞其曰:“制义以来能创奇者,汤义仍一人而已”。

丞相张居正闻知,欲收其名为已所用,则待汤显祖入京参加会试之时,令其子至汤显祖下榻求见,并许以本届会试“鼎甲”,以示宠爱。

汤显祖自知实力,不肯助张居正科场作弊,则当即回绝,权相张居正恼羞成怒,故在科场中设阻,至使汤显祖落榜。

  汤显祖落第后,风尘仆仆回到家乡,抚州知府闻知其科场义举,举城相迎,并赞汤显祖为“真正状元”。

张居正因把持朝正,会试考官皆视其马首为瞻,以其好恶来决定考生成绩,因众考官皆知汤显祖是张居正眼中钉,尽管汤显祖制义为天下第一,然而考官始终不敢公正对待其考卷,致使汤显祖连续落第。

  明万历10年(1582年),丞相张居正死,因而扫清了汤显祖会试的障碍。

明万历11年(1583年),汤显祖再次入京参加会试中第65名,殿试时获第三甲第211名,赐同进士。

汤显祖因为三甲赐同进士,不能入选翰林院,则依旧例,授南京太常博士,专责祭祀礼乐。

明万历14年(1586年),汤显祖改授南京詹事府主簿,其职虽为辅导太子,然因太子在京,此职实为虚设。

  明万历17年(1589年),汤显祖被擢升为南京礼部司南仪郎、六品主事,主祭祠,汤显祖虽为闲官,但其却甚为关心时事,他因不满丞相申时行压制言路,打击谏官之行为,上书弹劾权相,他奏道:“指策申时行以权谋私,专权行事,断绝言路,使言官噤若寒蝉不敢直谏”。

时天下谏官无不畏申时行之专横,无敢言者,汤显祖虽位卑言轻,但却敢挺身而抗强权,因而顿以直声闻四海。

权相申时行见汤显祖以下官犯上,怒而罢朝,万历皇帝专宠申时行,乃下诏切责汤显祖,并贬其为海南徐闻县典史。

海南为偏荒僻野之地,是历朝流放罪臣之地,因而朋友们都劝汤显祖不要去接受这个不入流的小官。

汤显祖道:“吾生梦罗浮、雷擎、大蓬、葛洪母井、马伏波铜柱而不可得,得暇一尉,了此夙愿,何必减陆贾使南粤哉”。

明万历19年(1591年)九月初九,汤显祖告别诸友,经赣州,越梅岭,自广东保昌(南雄)下船,过英德真阳峡,十月到广州,遇道往游罗浮山,十月初七,自广州舟行到南海,经香港、澳门、恩平到阳江,由阳江乘海船过琼州海峡,抵围州采珠地,然后折回到广东徐闻上任。

  汤显祖一路游玩到广东,县人闻其大名,蹑衣冠而请揭者,趾相错也,诸弟子执经问难靡虚日,户履常满,至廨舍隘不能容。

徐闻民风好斗,人皆轻生。

汤显祖为了推广中原文明,化土著之俗,其联合知县熊敏捐俸银,在徐闻县城西门塘畔创办了一所“贵生书院”,教民知书识礼,认识生命的重要性,而化其轻生之俗。

并宣传“君子学道则爱人”、“天下之生皆当贵重”的人生哲理。

汤显祖将书院的十二间教室,分别命名为审问、博学、慎思、明辨、笃行、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并在一文中道:“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海波终日鼓,谁悉贵生情”。

汤显祖在教学上,他对弟子一视同仁,因材施教,扶理谈修,每日津津不厌。

通过汤显祖的教育和宣传,徐闻文风渐盛,科举盛行。

清碑文曰:“自明义仍先生来徐闻建书院,而徐益知向学,当时沐其教者,辍魏科登赋仕,后先辉映,文风称极”。

  明万历19年至崇祯年间,徐闻连年旱灾,民食不果腹,但人人向学,仍出了15名举人。

明清两代,徐闻多次修缮贵生书院,并订立了,还拨出田96石作为会科经费,可见汤学已经深入徐闻人心。

汤显祖病逝的消息传至徐闻,徐闻县兴建了“汤公祠”,以此表达当地人民对他的崇敬和怀念。

汤显祖虽身在徐闻,但因刚直遭贬,社会舆论大哗,申时行迫于社会压力,被迫辞职,因而汤显祖得脱流放之灾。

  万历20年(1592),汤显祖北还故乡临川,因家中人口增多,他想找一静处另盖新居,老友高应芳得知,便将自己在临川县城沙井巷占地960平方米,闲置不用的废旧房屋转卖给汤显祖,供其建玉茗堂,兴建宅邸。

新宅布局合理,中为玉茗堂书斋,左为寒光堂,右为兰省堂,前为芙蓉馆,后为清院楼,东有四梦台,全院共由6组建筑组合而成,精巧别致,美观大方,从此汤、高两家比邻而居。

明万历21年(1593年),汤显祖被升任为浙江丽水地区遂昌县知县,汤显祖治政以教育为本,为办学兴县,他将奉禄捐出,兴办了一所“相圃书院”,意在造就将相之才。

汤显祖在遂昌县6年,创尊经阁、启明楼,并于学中建象德堂、于射园置灭虎祠,种种美政,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区小县治理成为两浙的先进县。

汤显祖在遂昌任上未取一文赎金,未监一个好人,未杖死一名囚徒,其治迹生平,为后人所称道。

他自赋道:“杏花轻浅讼庭稀”;“市上无喧少斗鸡”。

因此越民无不颂其德,然而吏部奖罚不明,始终不肯嘉奖汤显祖,朝廷选官制度的黑暗,使汤显祖更加认识到社会的腐败,明万历26年(1598年),愤然挂冠弃职,归隐临川。

清康熙年,遂昌人民感念汤显祖之德,在遂昌为汤显祖建造了一座“遗爱祠”。

  汤显祖回到故乡,于玉茗堂设帐讲学,又于四梦台编演其所编的新剧、、、,统称临川四梦。

汤显祖每写完一出,好友谢挺凉就协助他组织排练演唱,汤显祖领导的临川派戏曲,异军突起,以绝对的优势压倒了老戏曲派的吴江派,成为中国戏剧界的旗手。

  汤显祖为了向社会证实自己的教育能力,在临川创办了一所崇儒书院,四方理学节义贤至,无不以听临川之音而为人生一大幸事;而禅伯词英对汤显祖诗词更是赞不绝口,莫不依风景附随,形成一股汤学之风。

汤显祖的女婿刘同升承汤显祖制义之奇,于明崇祯丁丑科(1637年)蟾宫折桂登状元及弟;而其门徒陈际泰、罗万藻、艾南英、章世纯则继汤显祖理学文章,成为“江西四大家”;而司徒李太虚、御史傅朝佑、次子汤开远、义子汤维岳则承汤显祖刚直不阿之精神,皆以直声闻天下,不辱师名也。

汤显祖居家教学、吟诗、唱戏好不快活,但他的朋友都为他不能出山为官而惋惜,漕运总督李三才,不忍见其英才被埋没于乡间,特致书礼聘汤显祖复出为幕,汤显祖无心复出,坚拒道:“独愧身与公等比肩事主,老而为客,亦非予所能也”。

  汤显祖一生娶三妻,原配吴夫人生长子汤士蘧、次子汤大耆;继配傅氏是北京名门闺秀生三子汤开远、四子汤开先;而填房赵氏不育,过继侄子汤维岳为养子。

汤显祖五子皆以文才有声士林,而尤以长子士蘧餐英披秀,凤冠人群,3岁能读经、5岁能背文、8岁能著诗,汤显祖赞道:“蘧儿原是王佐才,何但文心一路开”。

故而汤显祖倾心造就蘧儿,并托友好董其昌荐士蘧入国子监,颇得祭酒郭正域的青睐。

明万历28年(1600年)8月,士蘧参加南京乡试时病亡,使汤显祖颇受打击,为悼蘧儿,他作念诗32首,但仍不能从梦中复醒。

汤显祖虽隐居乡里,侍奉两尊人,课教儿女而不问政治,但其文坛声望却愈演愈烈,吏部忌其名望日著,则以“浮躁”为名,于万历29年(1601年)将汤显祖追论削籍,想以此降低汤显祖的社会威望。

然而汤显祖是一代伟人,他的名望非但未因此而下降,反而成为海内外知名的剧作家、教育家。

  明万历43年(1616年)汤尚贤夫妇先后下世,汤显祖思双亲过度而一病不起,明万历44年9月21日(1617年7月29日),一代伟大的文学家、教育家、戏剧家汤显祖病逝于里,享年67岁。

  汤显祖逝后,其子女将其回葬于文昌里汤家山,明崇祯年,汤显祖以子汤开远贵赠光禄寺丞、诰赠巡抚都察院衔,准祀乡贤祠、名宦祠。

  汤显祖因与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东西两大戏剧家,因而日本戏剧评论家誉汤显祖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清初临川因遭兵燹,汤显祖墓地被毁,清光绪29年(1903年),临川知县江召堂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戏剧家,拨款重修了汤墓,并立碑纪之;文革之时,汤墓再次遭到毁墓之灾;1982年文化部、中国剧协、江西省文化局在抚州举办“汤显祖逝世366年纪念大会”,为瞻仰凭吊先贤,则于抚州人民公园内重建汤墓,墓东北为牡丹亭,墓西北是若土园,湖光岛色,浑然一体,汤显祖今得安寝,赖国家重视也。

1992年汤显祖的故乡抚州专区为纪念先贤,在临川郄家山拓地190亩,创建了“汤显祖艺术中心暨汤显祖纪念馆”,这所由南京园林设计院设计的别具匠心,艺术的再现了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剧中情景,为汤显祖名垂千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主席阅读了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并观看了其剧作《还魂记》的表演,称赞道:“《还魂记》演的好,它是明朝汤显祖写的。

汤显祖是你们临川人,人称东方莎士比亚,除《还魂记》,还著有《紫钗记》、《南柯梦》、《邯郸记》,统称《临川四梦》,写的都很好”。

毛泽东还亲书汤显祖诗句赠人。

2000年在全国汤显祖学术研究工作者的呼吁下,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了全国性学术团体“汤显祖研究会”,同年8月在浙江遂昌县举办了全国学术界最为隆重的“汤显祖纪念大会”。

  汤显祖一生著述颇多,其著有《问棘邮草》、《玉茗堂诗集》29卷、《玉茗堂文集》百卷、《艳异集》数十卷、《四书五经注》、《五侯鲭字海》20卷、《续虞初志》、《紫钗记》、《南柯梦》、《邯郸记》、《还魂记》、《紫箫记》、《别本茶经》、《玉茗堂尺牍》、《红泉逸草》、《雍藻》、《说海》、《万锦娇丽》等集,多为传世佳作。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4007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