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随州炎帝神农导游词

用英语介绍随州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的导游词

神农辨药尝百草的故事,是一则著名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他牛头人身。

由于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

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

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

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

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

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

在女娲补天之后,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又有神农氏生于姜水之说,姜水在今宝鸡境内,这也是为什么会有炎帝和神农氏是否为一人的争议,应是在神化他们时弄混了,袁珂先生把其列为一人;再《礼记》据此又称神农为烈山氏,盖皆因其行多名号所致),出生了一个小孩。

说来奇怪,在他刚出世,石洞周围自然涌现了九眼井,这九眼井里的水彼此相连,若取其中一眼之水,其它八眼皆会波动起来。

这个孩子天生异相,身体是透明的,五脏六腑清晰可见,头上长有两只角,牛头人身。

看到的人们都说这是天神下凡,九眼井是他带来的吧。

于是在他长大后,大家推举他为部落首领,因为他们居住在炎热的南方,就自称炎族,称他为炎帝。

有一次炎帝看见一只红色的鸟衔着一串像种子的东西,炎帝看见鸟儿把它吐了出来,炎帝拾起来,鸟儿围住他飞了三圈,又唧唧啾啾地叫了一阵飞走了。

炎帝认为这是天帝派红鸟送来的食物种子,便把种子埋在神农氏神农氏土里。

又用木头制成耒耜,教人们松泥土,并掘井灌溉禾苗。

这年秋天,一大片禾苗成熟了。

人们多高兴呀

大家感念炎帝的功德,都称炎帝为神农。

这样周边的部落又称炎帝部落为神农部落,而称他为神农氏,即农业部落的首领。

(“氏”的原意是一种神祇,在原始社会代表部落首领的公用称呼,只是后世的学者将其解释为神祇,这和后来兴起的中国神话学有关。

)[1] 神农氏为五氏出现以来的最后一位神祇,中国诸神创世造人,建屋取火、部落婚嫁、百草五谷、豢养家畜、种地稼穑等等一切为人民生活所做的准备全部完成了,中国神话时代结束,传说时代到来。

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耜,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德称氏,故为炎帝,尊号神农,并被后世尊为中国农业之神。

美丽的神龙山作文300字

在寒假里,我怀悦的心情和爸爸妈妈一起趟姥姥家。

姥姥家的途中,我目睹了祖大好河山,处处感受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

路上所见所闻,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姥姥家的七天时间里,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很多有名的景点,其中就有被誉为“人间天堂”的神农山。

神农山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北部,分为紫金顶、仙神河和逍遥河三大景区。

正月初五早晨,我们一同来到了神农山旅游风景区,那里已经有很多游客了,停车场几乎停满了车辆……远远望去,宛如城墙的大门上有“神农山”三个耀眼夺目的大字,两边雕刻着两条张牙舞爪的巨龙,气势雄伟壮观。

进入大门,道路两旁是高大挺拔的松树,好像一个个健壮的巨人守卫着美丽的神农山。

走着走着,我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巨人的雕像,我飞快地跑到雕像前,只见巨人的双手捧着一束五谷麦穗,当时我在想:眼前的巨人叫什么名字

为什么要把这座雕像立在这里

这时,我发现雕像前有一个简介牌,看完后我才得知巨人叫炎帝神农,相传是人类的祖先,他庄重而慈祥、与人为善、教民播种。

我想:神农山可能就是由此而来的吧

后来,我们给炎帝烧了柱香,敲钟的管理员还给了我一条红色的丝带,上面写着“好人一生平安”六个黄色的字,象征着平安吉祥。

我们沿着弯曲的小路盘旋而上,两旁的松树泛着淡淡的绿色,绽放着笑容。

这里的山峰非常奇特,有的山峰先是倾斜着向上,到半山腰的时候又突然高高耸起,就像站在山顶的巨人;有的像岩石一样,一层一层叠着组成山峰……当时我很惊讶,人工要建造这种山峰是绝对不可能的,哇

大自然的力量真大呀

不知不觉中,我们到了云阳寨,在这里我们需要乘坐观缆车才能上到山顶,听服务员说山顶特别的漂亮。

我听了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登上观览车了。

我乘着缆车徐徐而上,底下的山逐渐变小了,就跟玩具积木差不多大小了。

在缆车上,我看见眼前的山峰是半圆形的,中间的往上凸,仿佛我们被包围在了整个峡谷里;有的时候我还觉得好像置身在海底里,坐着专用电梯从海底垂直而上。

想着想着,突然,我看见有一座山峰是圆柱形的,顶端又黑又大,山峰上还有一点儿积雪,就像一位少女穿着一件白色的长裙站在山谷里。

呵呵,真有意思啊

这时,我们已经升得很高了,我往下看去是一片片雪松,就像是在神仙般的银杉园里一样,特别特别的壮观。

不一会儿,我们乘坐的缆车就到南天门了,我从缆车里走了下来,眼前便是在雾里亭亭玉立的雪松。

我们继续往上爬,越往上爬我觉得有一点儿呼吸困难,但我并没有放弃。

在离山顶不远的地方,我们只能看见雾了,好像我们已经被大雾包围的滴水不漏一样。

爬上山顶,我舒了口长气。

此时,举目望去,大大小小的山峰错落有致、连绵不断,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在山顶上,我们拍了许多照片,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这时爸爸说:“时间不早了,该回家了”。

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神农山。

今天我真高兴

长子发鸠山日记400字

发鸠山,位于长子县城西约 25公里处,由三座主峰组成,奇峭的山峰逐次排列,像三尊傲立苍穹的巨人,蜿蜒南北,雄伟壮观,山头雾罩云腾,翠奔绿涌,颇有仙境气势。

发鸠山有着美丽的传说。

上古时共工和颛项争夺帝位,共工发怒后头触“不周山”使天柱折,地继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

这“不周山”就是发鸠山,该山以其悠久的历史传说而深得大家喜爱。

关于乡村生活也挺好作文

(6)发明文字: (7)生活俭朴,克已爱民: (8)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9)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10)禅让制: (11)建立夏朝: (12)第一位由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炎帝、黄帝;黄帝;黄帝;嫘祖;伶伦;仓颉;尧;舜;禹;尧、舜、禹;禹;禹)二、综合探究题1.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有哪些进步

(1)体质特征方面: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山顶洞人的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2)生产工具方面: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而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3)生产生活方面:北京人从事狩猎和采集,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还会捕鱼,会人工取火,会缝制衣裳,制作装饰品,懂得爱美。

(4)社会组织方面: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而山顶洞人按血缘关系结合成氏族。

2.火有哪些用途

火的使用有何历史意义

用途:可以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可以照明、防寒。

意义: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3.请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根据自己的想象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想象合理,语言流畅,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北京人的一天 在距今约70万年的某一天,当黎明降临到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北京人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十多个强壮的男子们拿着打制的粗糙的石器和木棒,打着火把出发了,他们要到森林里去打猎。

一些妇女开始到离山洞不远的地方去采集一些野果和用石器挖掘一些植物的块根。

一些年老和年幼的人留在山洞里,他们要负责看管好火堆。

以防止火熄灭。

到了下午的时候,劳动的人们都渐渐回到了山洞。

人们开始围坐在火堆旁,烧烤打来的猎物。

年老的人把这些食物平均分给了每个人。

夜幕降临了,北京人在山洞口燃起了火堆,以防止野兽来袭击,人们经过一天的劳累都沉沉的睡去了。

4.假如一个北京人和一个山顶洞人碰到一起,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请你依据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描述一段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对话,对话中要体现出各自的体态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北京人:你好。

我怎么没见过你啊,请问你住在哪里

山顶洞人:我就住在龙骨山的山顶上啊。

我们离得很近啊,是邻居呢。

你怎么长得和我们不一样啊

还没穿衣服

好羞啊

北京人:对啊,我们的模样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我们不会缝制衣服啊。

你们是用什么缝制衣服的啊

请你介绍一下你们的生活状况吧,好吗

山顶洞人:好啊,我们是用骨针把兽皮缝制成衣服的,看我们脖子上挂着的是装饰品,是我们用拾到的海蚶壳或小石头经过磨制和钻孔作成的,漂亮吧。

我们是有血缘关系的人才居住到一起的,我们自己会取火,会捕鱼,我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呢,我还见过大海呢。

北京人:哇,太羡慕你们了。

我们可是比你们差远了呢,我们现在几十个人居住在一起,但不一定有血缘关系的。

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

最主要的是我们还不会人工取火呢,总是要小心的保留着天然火。

如果不小心火种灭掉了,那就惨了。

我们不敢远走的,更别提看到大海了。

朋友,让我们现在就去与你们学习学习吧。

山顶洞人:好啊,欢迎去学习。

5.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造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6.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1)都开始了原始的农耕生活; (2)都使用磨制工具,主要用耒耜翻地耕种;(3)都出现了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4)都已经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不同点:(1)生存年代及地点不同:河姆渡距今约七千年,位于长江流域,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位于黄河流域。

(2)种植粮食作物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是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是粟。

(3)房屋结构不同:河姆渡住着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屋。

7.我们已经学过了我国远古人类和原始居民的一些内容,如果有一天你到这些远古人类或原始居民遗址去参观,你能否向游客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知识,充当一个小导游呢

下面请你挑选一个远古人类或原始居民来试一试写一篇导游词吧。

例如:参加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游客们,大家好: 下面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五六千年。

因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而得名。

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工具吧,这些工具是用来开垦土地的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这是石刀,是用来收割庄稼的。

这些是在这里出土的骨制的箭头、渔叉,渔钩,半坡人用它们来打猎捕鱼。

再来看这边,这是半坡出土的粟种,说明他们种植的主要作物是粟。

这是白菜和芥菜的种子,说明他们已经能够种植这些蔬菜了。

最后让我们来参加一下半坡人手工业的发展,这是人面鱼纹盆,它充分展现了半坡彩陶的高超工艺。

上面刻有人面和鱼纹的图案,盆边还有一些刻画的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些符号可能是早期文字的雏形。

这是出土的纺轮,说明半坡人已经会纺线和织布、制衣了。

通过这些文物,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半坡人的原始生活情景。

好,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8.假设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在秋天庄稼收获后能够互访,你能否利用课本提供的材料,为他们分别设计一份接待对方一天的日程表,包括一份含两餐的食谱和一天的活动。

9.为什么今天的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

距今约四五千年,在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其中两个部落的首领,他们两个部落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而结成联盟。

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即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黄帝是公认的华夏族始祖,同时,黄帝时期有许多发明创造,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为此感到自豪,为表达对先人的敬仰,我们都自称为“炎黄子孙”。

10.什么是禅让制度

这种制度出现在什么时期,与哪些部落联盟首领有关

这些部落联盟首领都有哪些高尚的品质

你如何评价这种制度

你认为领导人应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禅让制度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尧生活俭朴,克已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我认为禅让制度是一种很民主的制度,通过这种制度一些有贤能的人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我认为领导人,应该具有高尚的品质,宽厚待人,以身作则,能与群众同甘共苦。

三.材料解析题1.阅读材料: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请回答:(1)材料一描绘的是什么时候的情况

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下,人们必须过什么样的生活?(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

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种什么重大变化

什么人开始已经出现了这种现象

答:(1)描绘的是原始社会时期的情况。

人们必须过群居的生活。

(2)证明了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3)反映了原始社会的人们已经会人工取火,山顶洞人。

2.阅读材料: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材料二: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请回答:(1)材料一中神农氏为什么“教民农作”

“因天之时,分地之利”说明神农氏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

(2)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请你根据所学内容列举出这一时期原始居民的两个代表。

(3)材料二说明人类的居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你举例说明。

答:(1)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说明他能够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

(2)我国的原始农业生产出现了。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3)人类由居住野外洞穴到盖房定居。

比例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

3.材料:“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

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

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

护壕伸二丈,其广亦相如。

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 ——郭沫若请回答:(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

(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针对诗歌中提到的“独不见文书”,近年来有些学者有了新的见解。

你能说出来是什么吗

答:(1)半坡原始居民。

(2)半坡人面鱼纹盆。

(3)粟。

(4)在彩陶中有一些刻画的符号,有些学者认为可能是早期文字的雏形。

【第4句】:阅读材料:材料一:“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请回答:(1)材料一是称赞谁而写的祭文

(2)根据你现在所掌握的知识,请指出“建此伟业”指的是什么

(3)材料二摘自谁的话

其中的“神州轩辕”指的是谁

,他被尊称为什么

(4)材料二中的“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与哪个事件有关

(5)这两则材料都反映了对这个人物什么样的情感

答:(1)黄帝(2)联合炎帝战败蚩尤,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这些发明使人类步入文明时代。

(3)孙中山。

黄帝。

“人文初祖”。

(4)涿鹿之战。

(5)表达了对黄帝的崇敬之情。

5.阅读材料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摘自《礼记》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为以礼。

请回答:(1)材料一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

(3)材料二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标志着什么制度代替了什么制度

答:(1)原始社会时期的情况。

(2)意思是说天下是大家的,选拔有才能的圣贤来当部落联盟首领。

(3)禹、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四.识图题1.看图回答:(1)这是什么人的门齿化石

请写出这一远古人类的距今年代,生存地点。

(2)在这一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

请你分析这些遗物说明了什么

(3)2006年要在此地修建东方祭祖台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答:(1)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

地点在云南省元谋县。

(2)证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

(3)因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经的最早人类。

2.看图回答:(1)图1和图2分别是什么人的头部复原像

(2)请根据复原像比较出他们在体质特征上有什么不同

图1 图2(3)他们各生活在什么社会组织中

答:(1)图1是北京人,图2是山顶洞人。

(2)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而山顶洞人的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3)北京人生活在原始人群,过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则进入了氏族。

3.看图回答:(1)请指出图中的ABC各是哪三处远古人类遗址

(2)我国目前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址是

(3)在地理位置上最相近的两处遗址是:(4)请按着他们生存年代的先后,排列顺序。

答:(1)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元谋人。

(2)C元谋人。

(3)A和B,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4)CAB。

4.历史文物的价值在于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的历史情境,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宝贵的资料。

请仔细观察下面出土的文物图,回答下列问题:(1)记忆小能手:这是在什么人类遗址中出土的文物

这些文物的距今年代

(2)考古小专家:根据这些文物,你可以了解到这一原始居民哪些生活状况

答:(1)这是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文物。

距今约三万年。

(2)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他们已经会用骨针缝制衣服,佩戴着的装饰品也表明山顶洞人懂得爱美了。

海蚶壳说明山顶洞人已经走到很远的地方,活动范围扩大了。

5.看图回答:请根据这幅图片,写一篇小短文,来介绍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要求符合史实,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200字。

答:距今约三万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顶顶部洞穴里,生活着一群远古人,考古学家叫他们山顶洞人。

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他们仍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经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

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他们有共同的祖先,已经形成了氏族。

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个,共同劳动,共同分配劳动果实,没有贫富贱的差别。

6.看图请回答:(1)图1和图2分别是哪些原始居民的居住的房屋,他们的样式名称分别是什么

(2)请试着说出两种房屋各自的优点

(说出两点即可)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答:(1)图1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房屋,图2是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半地穴式房屋。

(2)干栏式房屋通风防潮,下面还可以圈养家畜。

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节省材料。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所决定的。

说明了人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

或人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7.请为下面这张图片命名,并配制适当的解说词。

答:人面鱼纹盆。

人面鱼纹盆因上面绘有人面和鱼纹的图案而得名,它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遗址,是由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制造的。

它上面还刻画有一些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可能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人面鱼纹盆向我们展现了半坡彩陶工艺的高超。

8.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主要遗址图看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AB分别是哪两个原始居民遗址。

(2)请对比这两个原始居民的异同。

答:(1)A是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B是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2)两个原始居民的异同参见第3页综合探究题的第6题。

9.请回答:(1)此图中间的人物是谁

他被尊称为什么

(2)你能结合图示说一说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吗

(3)你对黄帝时期有关发明的各种神话传说中,认为可信的有哪些

带有神话色彩的有哪些

(4)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对待历史史实与神话传说呢

答:(1)黄帝。

“人文初祖”。

(2)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3)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发明文字,编出乐谱等,有可信的一面。

如建造宫室,指能造房子,出现文字,指原始文字。

但说这些发明是黄帝、嫘祖、仓颉或伶伦个人的发明,就带有神话的色彩。

(4)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而是经过许多人,经过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

10.请回答:(1)此人是谁

他有什么贡献

(2)画像中的人物所处于什么时期

(3)他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5)你怎样评价他

答:(1)禹。

治理洪水,建立夏朝,使中国进入奴隶社会。

(2)原始社会时期。

(3)“三过家门而不入”和吃苦耐劳,克已奉公的忘我精神被传为千古佳话,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4)总结了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以身作则,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因势利导,敢于创新,采用了科学的方法;团结民众。

(5)禹是传说时代的英雄,是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

高平羊头山简介

羊头山在山西省长治县、长子县和高平市交界处的高平市神农镇,海拔2000米,危峰秀拔,势凌霄汉,因山之巅有羊头状巨石而得名。

旅游看点有主峰,上清化寺,下台炎帝中庙,炎帝陵等。

  羊头山在山西省长治县、长子县和高平市交界处的高平市神农镇,海拔2000米,危峰秀拔,势凌霄汉,因山之巅有羊头状巨石而得名。

  神农镇位于高平市北部的十二公里处,与长子、长治两县接壤,自古就是泽、潞两州的分界地。

因此称其“岭限二郡,麓跨三邑,山高千余丈,磅溥数十里”。

在该镇北部的羊头山,现存有大量的历史古迹遗址,如神农城、炎帝庙、清化寺、神农井、五谷畦、秦百里长城和北魏石窟等。

据史料考证,炎帝姓姜,姜表示其部落是以羊为图腾的母系氏族,加上山颠北魏石刻的底座状如羊头,故名羊头山。

五千多年前这里是姜姓的祖源之地,即炎帝神农氏之故里。

神农架一日游导游词

神农架因炎帝神农氏曾经在这里搭架采药、遍尝百草、救民疗疾而得名。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东与湖北省保康县接壤,西与重庆市巫山县毗邻,南依兴山、巴东而濒三峡,北倚房县、竹山且近武当,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

是我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

神农架地区是燕山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而抬升形成的多级陆地,属大巴山东延余脉。

山脉呈东西方向延伸,山体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

【第5句】:4米,为华中第一峰。

神农架山脉由西南向东北延伸,具有山川交错、脊岭连绵的特征,其林区内最高海拔310

【第5句】:4米,3000米以上的山峰6座,构成“华中屋脊”。

大神农架主峰“神农顶”海拔3105米,为华中最高峰。

山中林密谷深,与世隔绝,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如一座巨大的天然动植物园。

神农架独具风采的奇山异水,还保存了洪荒时代的风光。

神农架是长江和汉水的分水岭,境内有香溪河、沿渡河、南河和堵河4个水系。

由于该地区位于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区,气温偏凉而且多雨,海拔每上升100米,季节相差3--4天。

山脚盛夏山顶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够,春夏秋冬最难分是神农架气候的真实写照。

由于一年四季受到湿热的东南季风和干冷的大陆高压的交替影响,以及高山森林对热量、降水的调节,形成夏无酷热、冬无严寒的宜人气候。

当南方城市夏季普遍是高温时,神农架却是一片清凉世界。

神农架的林地占区域总面积的85%以上,森林面积242万亩,森林覆盖率86%以上,生长着一千多种树木。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立体小气候,使神农架成为我国南北植物种类的过渡区域和众多动物繁衍生息的交叉地带。

神农架拥有各类植物3700多种,其中有40种受到国家重点保护;有各类动物1050多种,其中有70种受到国家重点保护。

几乎囊括了北自漠河,南至西双版纳,东自日本中部,西至喜马拉雅山的所有动植物物种。

神农架是我国内陆保存完好的唯片绿洲和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的一块绿色宝地。

神农架有两个一样大小、一样高低、一样秀丽的山峰,被人们称为“姊妹峰”。

这个名称的由来是:相传神农的两位公主看到父王为百姓采药治病终年来往于深山密林之中,受尽风吹雨淋之苦,特别是受到毒疠疫气的威胁,心中十分不安,便采集人间精花,为父王编制了一顶既美观,又能抗风雨,避毒害的帽子,神农戴着这项帽子采药就好多了。

后来人们把酷似孪生姊妹的两个山峰看成是神农两个公主的化身;便把它们叫做“姊妹峰”。

神农架不仅洞穴多,名称怪异、奇特;而且伴随着有趣、动人的传说,如“燕子洞”又名“金燕戏洞”,海拔2200多米,因洞里终年聚住着上万只燕子而得名。

相传、神农当年采药时,曾以这个山洞为行宫;由于燕子具有非凡的识向导航能力,神农借助它们的神功,在深山密林中采集药材从未迷失过方向。

显然,这些燕子象征着广大百姓,这个传说曲折地说明了神农与百姓的亲密关系以及百姓对神农的爱护、支持和感激。

去过神农架,或听过神农架传说故事的人,都会知道,在那里有个很大的湖,叫做“大九湖”。

为什么叫“大九湖”呢?相传,古时候,这个湖的水非常清亮,就像一面镜子嵌在山林中,天上的仙女常常来到湖里洗澡。

后来,这个湖被九条恶龙霸占了,它们互相争夺,把湖水搅得混浊不堪、腥臭难闻;从此,仙女不再下凡洗澡,邻近百姓不得安宁。

没多久,有个武艺超群的青年,在神农和无头怪人刑天的帮助下,杀死了九条恶龙,使这个湖恢复了原样,百姓重新得到安宁。

当地的百姓为了感激他们、纪念他们,便把这个湖称做“大九湖”。

在传说中,当年被杀死的九条恶龙变了今天的“九焰山”,斩龙的宝剑变成了现今的“石剑峰”,武将刑天则变成了似人非人的怪石。

关于神农架的冷杉树、箭竹林、杜鹃花的传说其情节更是感人。

当人们登上被誉为“华中第一峰”的“神农顶”时,一派分明而协调的三层景色便展现在脚下:最下边的一层,是密密麻麻的翠绿色箭竹林;在它上边的第二层,是挺拔参天、枝叶繁茂的冷杉林;最上边的第三层,是高山杜鹃。

如果正逢杜鹃花盛开的季节,人们就会自然地感到像沉浸在绿色的海洋,花的世界里。

这样的景观是怎样产生的呢?相传远古时候,神农架一个山村里有个姑娘名叫杜鹃,长得俊俏、可爱、又聪明能干;同村有个英俊小伙名叫冷杉,是个有名的猎手,他们俩相亲相爱,形影不离。

不料这事被山霸马皇知道了,他顿时起了恶意,想霸占杜鹃做他的小夫人,把冷杉抓来做他的奴仆,便带领一伙恶奴去抓他们。

杜鹃和冷杉听说之后,便一起逃往深山密林。

不幸的是他们最后还是被山霸一伙追上来,双双中了马皇的毒箭死去。

这时,采药的神农恰好来到此地,目睹此情非常气愤,便撒出一把竹籽,霎时,长出了密密麻麻的箭竹林,向远处延伸,很快就将山霸一伙紧紧围困起来,直到他们一个个全都饿死、冻死。

同时,神农怀着同情之心,向遇难的一对情侣身上吐了一口仙气,顿时,男的变成了高大挺拔的冷杉树,女的变为鲜艳多姿的杜鹃花。

从此以后,,神农架山上便生长着箭竹、冷杉树,开放着美丽的杜鹃花,杜鹃和冷杉结成了终身伴侣,永远生活在一起,永远相亲相爱。

至于马皇,因为太坏了,最后变成令人讨厌,一直爬在竹林中靠吸人血维持生命的害虫——旱蚂蝗。

显然,这是一个古老而动人的民间传说,它赞美了纯真的爱情,颂扬了神农爱护百姓,反对邪恶的思想品质和神奇的力量。

同时,反映了神农架人不幸的遭遇和内心的悲痛,并以血和泪控诉了反动势力的代表者——山霸的凶残和罪恶。

最后还要推荐一下“神农架高山滑雪游”。

神农架冬季有“南方雪国”之称,降雪量大,存雪期长,雪质可与阿尔卑斯山的积雪媲美。

冬天降临,大雪纷飞,山野苍茫,满树琼花,冰清玉洁。

在雪道上滑行,可以体验到飞翔的快乐。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4021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