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苏州子满堂导游词

如何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好语文,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课标中所提到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指的就是在课内外进行语文学习的种种实践方式,它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听、说、读、写,也包括参观访问、办报办刊、演课本剧、开故事会等,还包括课外语文兴趣小组的活动以及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图书馆等进行的语文学习等。

那么如何开展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呢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找准活动的途径    

【第1句】:结合口语交际开展活动    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最大限度的结合教材,不应脱离语文教学的需要。

自小学语文教材改版以后,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一个口语交际的内容,其实口语交际本身就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这一形式将自已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与人进行交流。

然而这一活动要如何组织呢

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结合教材创设口语交际的“模拟情境”,如结合生活学习的校园,让学生做一回小导游来介绍我们的学校,学习了故事性强的文章,举办“小小故事会”等等。

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中,兴趣盎然,表现自我的欲望空前强烈,效果十分显著;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积累素材,如让学生充分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去观察景物的变化,感受季节的变换。

观察生活中一些人物的外貌及行为举止等,从观察中获取口语交际的材料,同时,观察能力得于全面提高。

    

【第2句】:结合课内外阅读开展活动    进行广泛的阅读不光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还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以阅读来增加知识的储量。

其实阅读本身也是一种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博览众书,在看的过程中撰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佳句,感悟哲理真言。

通过课内外的阅读,学生们不光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储量,而且为语文实践提供了素材。

如教师在上《鸟的天堂》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上网搜索,查到了有关于大树的文字图片资料,使学生对“鸟的天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讲读感悟时学生滔滔不绝地讲出自己的见解,课后又让学生了解大树的现状,对课文拓展延伸,增强了学生环保意识。

    

【第3句】:将实践活动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相结合    今天的小学生对于教师围绕一本语文书要求读写背诵一个星期的作法已深感厌恶,他们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堂,趣味十足的课外活动。

那么我们如何将课堂所要教学的知识与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联系起来呢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打破语文教学仅限于书本、仅限于课堂的老的格局,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创设语文实践的空间,如举行古诗文诵读赛、书画比赛、故事大王比赛、读书交流会等。

    

【第4句】: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活动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过去我们过分的强调考试和分数,只让学生在课堂里读书,做练习,割断了学校与生活间的联系,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应该打破老的教学模式,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间的教育信息,从而建立相对宽松的实践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日常生活,但又不能与日常生活完全割裂开来,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身边的资源。

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组织参观、调查活动,学习写调查报告,如根据鸦滩镇公路严重破损这一情况,组织学生调查了解造成这一情况的具体原因,并指导学生写好倡议书,根据开学初学生将自已的压岁钱乱花这一情况,组织学生进行了有关零用钱使用情况的调查等等。

    二、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    

【第1句】: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合作者    在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有的学生畏首畏尾,他们怕自己做得不好,老师责备他们。

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活动的合作者。

在活动前教师要准备充分,合理安排,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程序,,使学生的主动性在活动中充分体现。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能胜任工作,全面放手让学生去做。

如《设计贺年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前,我让学生到商店去看一看,问一问,了解贺年卡的各种样式,通过询问了解贺年卡的用途。

活动中,先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设计思路。

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制作。

并指导学生填写贺年卡。

整个活动过程井然有序,充满乐趣。

    

【第2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因此,在活动设计上,应力求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如在教学描春天的文章时,为帮助学生加深对春天的印象,课前我组织了春游,带着孩子们走进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

那轻微的风,偷偷探出头的小草,树枝上的嫩芽,一下子将学生带入了春天的怀抱中。

回到课堂后,先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看到的春天,然后再学习课文,并让学生们用手中的画笔画出色彩缤纷的春天。

不经意间,孩子们已将感性的认识与抽象的文字联系在一起,将具体形象的事物与生动丰富的语言融为了一体,并将生机勃勃的春天映在了脑海里。

再如学完《鱼游到了纸上》之后,发给学生一张金鱼的白描画,让学生用喜欢的颜色涂绘,并要求学生课外收集有关金鱼的资料,在一起进行交流活动。

    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开展相应的活动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智力结构等特点开展适宜的语文实践活动。

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兴趣广泛但不持久,我们在教学中应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一些游戏活动,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通过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

如由学生来扮演某个字或不同的偏旁部首。

一名学生戴上“木”的卡片就成了部首“木”,其他的学生可以戴上如“公”、“白”、“风”等偏旁,两组同学蹦蹦跳跳结合在一起,让其他同学认识这是一个什么字。

再如,由一名同学扮演偏旁如“白”,其他同学扮演部首如“禾”、“木”、“一”等,根据不同的组合,让其他同学来识字。

这个过程既是游戏的过程,又是识字的过程。

在游戏中识字,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而且记忆深刻。

而中、高年级学生无论是学习的主动性还是持久性都有所增强,并且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因此可以进行丰富多彩的动手操作及语言描述类活动。

如结合教材中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表演课本剧、举行故事会;结合身边的热点问题及现象开展社会调查等。

    组织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学习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自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到主动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完成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实践既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目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只有紧密联系实际,坚持不懈的探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才会更加完善。

如何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好语文,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课标中所提到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指的就是在课内外进行语文学习的种种实践方式,它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听、说、读、写,也包括参观访问、办报办刊、演课本剧、开故事会等,还包括课外语文兴趣小组的活动以及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图书馆等进行的语文学习等。

那么如何开展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呢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找准活动的途径    

【第1句】:结合口语交际开展活动    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最大限度的结合教材,不应脱离语文教学的需要。

自小学语文教材改版以后,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一个口语交际的内容,其实口语交际本身就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这一形式将自已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与人进行交流。

然而这一活动要如何组织呢

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结合教材创设口语交际的“模拟情境”,如结合生活学习的校园,让学生做一回小导游来介绍我们的学校,学习了故事性强的文章,举办“小小故事会”等等。

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中,兴趣盎然,表现自我的欲望空前强烈,效果十分显著;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积累素材,如让学生充分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去观察景物的变化,感受季节的变换。

观察生活中一些人物的外貌及行为举止等,从观察中获取口语交际的材料,同时,观察能力得于全面提高。

    

【第2句】:结合课内外阅读开展活动    进行广泛的阅读不光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还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以阅读来增加知识的储量。

其实阅读本身也是一种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博览众书,在看的过程中撰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佳句,感悟哲理真言。

通过课内外的阅读,学生们不光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储量,而且为语文实践提供了素材。

如教师在上《鸟的天堂》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上网搜索,查到了有关于大树的文字图片资料,使学生对“鸟的天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讲读感悟时学生滔滔不绝地讲出自己的见解,课后又让学生了解大树的现状,对课文拓展延伸,增强了学生环保意识。

    

【第3句】:将实践活动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相结合    今天的小学生对于教师围绕一本语文书要求读写背诵一个星期的作法已深感厌恶,他们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堂,趣味十足的课外活动。

那么我们如何将课堂所要教学的知识与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联系起来呢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打破语文教学仅限于书本、仅限于课堂的老的格局,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创设语文实践的空间,如举行古诗文诵读赛、书画比赛、故事大王比赛、读书交流会等。

    

【第4句】: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活动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过去我们过分的强调考试和分数,只让学生在课堂里读书,做练习,割断了学校与生活间的联系,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应该打破老的教学模式,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间的教育信息,从而建立相对宽松的实践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日常生活,但又不能与日常生活完全割裂开来,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身边的资源。

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组织参观、调查活动,学习写调查报告,如根据鸦滩镇公路严重破损这一情况,组织学生调查了解造成这一情况的具体原因,并指导学生写好倡议书,根据开学初学生将自已的压岁钱乱花这一情况,组织学生进行了有关零用钱使用情况的调查等等。

    二、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    

【第1句】: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合作者    在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有的学生畏首畏尾,他们怕自己做得不好,老师责备他们。

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活动的合作者。

在活动前教师要准备充分,合理安排,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程序,,使学生的主动性在活动中充分体现。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能胜任工作,全面放手让学生去做。

如《设计贺年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前,我让学生到商店去看一看,问一问,了解贺年卡的各种样式,通过询问了解贺年卡的用途。

活动中,先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设计思路。

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制作。

并指导学生填写贺年卡。

整个活动过程井然有序,充满乐趣。

    

【第2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因此,在活动设计上,应力求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如在教学描春天的文章时,为帮助学生加深对春天的印象,课前我组织了春游,带着孩子们走进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

那轻微的风,偷偷探出头的小草,树枝上的嫩芽,一下子将学生带入了春天的怀抱中。

回到课堂后,先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看到的春天,然后再学习课文,并让学生们用手中的画笔画出色彩缤纷的春天。

不经意间,孩子们已将感性的认识与抽象的文字联系在一起,将具体形象的事物与生动丰富的语言融为了一体,并将生机勃勃的春天映在了脑海里。

再如学完《鱼游到了纸上》之后,发给学生一张金鱼的白描画,让学生用喜欢的颜色涂绘,并要求学生课外收集有关金鱼的资料,在一起进行交流活动。

    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开展相应的活动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智力结构等特点开展适宜的语文实践活动。

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兴趣广泛但不持久,我们在教学中应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一些游戏活动,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通过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

如由学生来扮演某个字或不同的偏旁部首。

一名学生戴上“木”的卡片就成了部首“木”,其他的学生可以戴上如“公”、“白”、“风”等偏旁,两组同学蹦蹦跳跳结合在一起,让其他同学认识这是一个什么字。

再如,由一名同学扮演偏旁如“白”,其他同学扮演部首如“禾”、“木”、“一”等,根据不同的组合,让其他同学来识字。

这个过程既是游戏的过程,又是识字的过程。

在游戏中识字,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而且记忆深刻。

而中、高年级学生无论是学习的主动性还是持久性都有所增强,并且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因此可以进行丰富多彩的动手操作及语言描述类活动。

如结合教材中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表演课本剧、举行故事会;结合身边的热点问题及现象开展社会调查等。

    组织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学习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自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到主动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完成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实践既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目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只有紧密联系实际,坚持不懈的探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才会更加完善。

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都有什么呀

导游词借来的  著名的风筝、年画故乡杨家埠。

杨家埠是中国最大的木版年画产地,同时又是潍坊风筝的发祥地。

杨家埠年画、风筝起源于明初,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

杨家埠年画被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委员会列于遗产抢救工程,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杨家埠卷作为示范本首卷发行,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

杨家埠木版年画、风筝被国务院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家埠风筝被评为唯一的山东省著名商标产品。

?  杨家埠是潍坊市寒亭区的一个行政村。

寒亭的前身为潍县,夏朝的寒国定都在此,寒亭由此而得名。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此做过县令,解放战争时期”潍县战役”闻名全国。

  悠久的历史渊源,杨家埠作为特色的民俗旅游村,2000年已得到了世界旅游组织的认可。

2002年被命名为 “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有中国民俗风情第一村之美称。

  现在我们来到了杨家埠民俗旅游村的核心部分—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五十六个最具民族特色的旅游景区、山东省旅游休闲场所十佳品牌单位。

在这里大家可以详尽了解杨家埠年画的丰富渊源,年画雕版、年画制作展现六百年前的生产工艺。

同时还可以欣赏到包括台湾年画在内的其他区域的年画展示;可以尽情欣赏驰名中外的风筝绘画、扎制制作过程和如诗如画的放飞场面,同时参观风筝精品馆、风筝博物馆;古店铺一条街为您展示明清时代画店百家的场景;红木嵌银现场制作展示300年历史的嵌银文化;泥塑陈列馆现场制作与展示,可享受到泥塑的高雅艺术;根雕艺术馆可欣赏到中国著名根艺大师 胡世明先生绝世的根艺精品;明代杨氏高大宅院展示朴实的民俗文化;牟德武创建的板桥书画院,无论是气势磅礴的大幅作品,还是随意而就的三枝两叶,都闪现着板桥的风骨和神韵,被中国美术界誉为“板桥遗风,江北独秀”; 文物馆陈列着国家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呈现古老的龙山文化;除此之外,在这里,你还会尽情领略到当地民俗、民风、。

民间剪纸、布老虎、泥老虎、景泰蓝民间工艺品,古老的传统艺术让您痴迷而陶醉。

古老的明代古槐,风格独特的明清建筑,深深的老过道,江北农家四合院,威严的大门神,高大的福禄寿照壁均展示着古老的民俗文化气息。

在这里会勾引您童年的回忆,带您进入儿时的梦境。

?  风筝风车苑,它把精美的风筝图案与民间传统风车相结合,展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风筝高翔,风车常转,意在祝愿各位嘉宾好风借力,事业发达!风筝风车曾在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进行巡回展出,受到了很高的评价。

  前面我们将要走进的是风筝博物馆。

杨家埠风筝起源于明初,与木版年画并称为姊妹艺术,二者有着很深的渊源, “放到天上是风筝,挂在墙上是年画”,是对独具艺术特色的杨家埠风筝真实写照。

馆内设有中国风筝王杨同科纪念馆、风筝名人风筝陈列馆、潍坊风筝明星风筝陈列馆、中国风筝专家风筝陈列馆四个展室,馆中陈列有传统风筝、现代风筝、特技风筝、巨型风筝等各式风筝,展现了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风筝艺术,而且这些风筝也都是在国内外各类风筝大赛中的获奖作品。

?  这是中国风筝王杨同科纪念馆,杨同科1902年生,从事风筝创作研究87年,一生制作精品风筝10万余只。

1986年与其三子杨其民共同研制了360米长的龙头蜈蚣,在第三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上获最佳奖,被誉为世界之最。

被全国各大新闻媒体、香港大公报、日本朝日新闻、美国华盛顿时报都进行了报道。

被誉为中国风筝王之称号。

1987年4月国务委员谷牧来杨家埠考察为杨同科题词:杨先生年龄最大,扎制风筝最长,技艺最高,放飞最好。

  这是风筝名人风筝陈列馆,陈列着潍坊风筝艺术协会理事王永训先生的作品。

作品凤凰戏牡丹、吹箫引凤、大金鱼在潍坊国际风筝会获一等奖,九头蜈蚣获创新奖,蜻蜓获三等奖。

?  这是潍坊风筝明星风筝陈列馆,陈列着杨长岭、刘之堂的作品。

创作的奔向未来、龙腾虎跃、龙凤呈祥获潍坊国际风筝会最高奖,龙头蜈蚣在日本国际风筝会获国际大奖。

刘之堂创作的嫦娥奔月获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二等奖,祝福风筝获北京国际风筝会金奖,开门大吉、包擎天风筝获潍坊国际风筝会一等奖。

?这是中国风筝专家风筝陈列馆,陈列着风筝专家张效东先生和著名风筝艺人杨勇先生的作品。

张效东先生创作的神舟五号、剑龙、锣鼓燕风筝获潍坊国际风筝会创新一等奖,蜜蜂与蝉风筝获全国体育比赛第二名,金猴献寿风筝获潍坊国际风筝会优秀奖。

杨勇先生创作的一帆风顺、鹰、眼睛蛇风筝获潍坊国际风筝会创新优秀奖。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风筝绘制馆,这里仍然保持着600年前传统绘制工艺。

风筝绘制,先绘制图案线稿,绑糊以后贴画头,再按构图着色。

这里的工作人员按照传统绘制要求先要进行一年的基础培训,取得上岗资格才能上岗绘制。

风筝绘制要做到不留底线痕迹、勾线运笔流畅、精细均匀、轻重有序、繁简有序、色块明快、润色自然、层次分明、直观效果逼真,体现出了拙雅、夸张、热烈、工整洁净之特点。

风筝的面料为真丝绢料,特点不怕水、不变形、不走样。

这样绘制的画面,既体现艳而不俗的绘画艺术效果,又能在蓝天白云下现出华丽的英姿,更加显示万紫千红,辉煌壮丽的艺术魅力。

  走出这座院落,我们看到的高高平台是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风筝放飞场。

每一只风筝在出厂前,都要经过试飞验收,严把质量关,确保每一只都是精品。

杨家埠风筝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产品。

放飞场一年四季都有风筝放飞表演。

特别是因盘鹰风筝形似真鹰,有时会引来雄鹰共舞,堪称一奇,所谓“ 盘鹰凌空多娇姿,雄鹰共舞显神奇。

引得游人多醉客,放飞天上第一奇。

”?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风筝扎制馆,制作一个完整的风筝,需经过22道关卡,通过61道工序。

扎制生产的风筝,以扎、糊、画工艺严谨,设计新颖,放飞高稳而著称海内外。

主要工序有八项:?  一、选材:选用多年生毛竹,竹节长度均匀、韧性强、不霉烂、无蛀;对称部分必取毛竹的同一部分,同步加工。

  二、下料:按设计要求截竹,刮去竹表脆皮,剔除疤节,劈毛坯刮平,交同步造型连在一起。

?  三、造型:包括精选用料、烤弯造型。

按规格要求,分配竹料,用火适度烤弯造型,形状要准,刮平磨光;对称部分要细劈等重;插装部分松紧适度,顺势修削关节部分要精细美观;附件制作要合乎规格,牢固光滑。

?  四、绑扎:严格按图纸构架,竹料大小要搭配得当,骨架光滑,结构科学,既轻巧又抗风;选用细而结实的绑线,缠绕平整光滑,使之完全符合要求。

扎制所用工具有钳、刀、锉、锯、剪、镊、尺、烤灯。

?  五、贴糊:要糊的松紧适宜,平整不扭曲,修边整齐。

  六、组装:关节灵活、牢固,身翅互装自如。

对称部分要同时安装,避免错装。

  七、拴角线:按不同规格,确定角线长度和数量。

?  八、试飞:风筝飞到高度3米以上,一分钟内不摇头,不翻滚下扎,在2—5级风内飞到适应高度,能平稳升空。

以上介绍的是风筝制作,大家回去后不妨自己试试,你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我们左侧的石雕为三羊开泰,其形象取自杨家埠年画。

“羊”与“阳”谐音。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易经》以正月为泰卦,古人认为是阴气渐去阳气始生。

农历十一月冬至那天白昼最短,往后白昼渐长,故认为冬至是“一阳生”,十二月是“二阳生”,正月则是“三阳开泰”。

三阳开泰意即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祥之象,常作为新年伊始的祝福语。

  前面的四合院是杨家埠木版年画博物馆,馆内设有三个展室。

第一展室陈列着明清古老年画;第二展室陈列着传统年画;第三展室陈列着现代年画。

杨家埠年画始于明初,1369年杨氏先族由四川梓潼县迁来,该县处于蜀道南端,有着刻版印刷技艺,在此定居后充分发挥绘画才能,根据山东民俗创造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灿烂文化。

它按照当地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美丽的典故传说,以古朴、雅拙、风趣艳丽、寓意吉庆祥和的风格深受游人欢迎。

杨家埠年画有三大特点:一是乡土气息浓郁;二是色彩对比强烈;三是艺术手法夸张。

?  现在来到第一展室,这里主要陈列着马志强先生收藏的杨家埠明清年代的年画。

这幅年画为文财神比干。

商朝末年,殷纣王无道听信妲己谗言将比干剖心而死,因他正直仁厚,办事公正,死后无心不偏心,让他主财放心被封为文财神。

中间为和合二仙。

下面二人,手持元宝的为增富神专给送去财富,这位是掠富神,他专门为不该得的财收回去。

古人讲究命运,一个人一生担多少财是有定数的,所以便有了这两位增富神和掠富神。

这幅是姜太公於渭水河直钩垂钓,谓愿者上钩。

周文王郊猎,占得一卦得一兽,不是龙不是螭,不是熊不是罴,应得到帝王太相。

在渭水河恰于太公相识,文王伯乐识马聘太公为相,并亲自用皇撵拉了八百零八步,姜太公保了周朝八百零八年,被传为美谈。

?  这是第二展室陈列着杨家埠的传统年画。

杨家埠年画大体分为六类:  第一类是神像类。

这两幅是武门神《神荼郁垒》,贴于临街大门上。

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商末周初,有兄弟俩哥哥神荼和弟弟郁垒,他们为人正直,力大无比,在度朔山上种桃树,结出的桃子又甜又大又香,吃了不仅延年益寿,还可以成为神仙,凶猛的老虎为他们护林看桃。

野牛岭上有个野大王,无恶不作,残害百姓。

一天野大王派人到度朔山上索取仙桃,哥俩把他们轰走,野大王气的七窍生烟,于是在一个狂风大作的黑夜,野大王带着草寇扮成恶鬼前去偷抢桃子。

神荼折下桃枝在前面打,郁垒用苇子在后面捆,不多时恶鬼全被捆住喂了老虎。

后来成仙,被封为将军,统领万鬼。

因为他俩是桃树的主人,桃木避邪由此而来。

后被世人画其形贴于大门上,以威慑鬼邪,保全家其平安。

这幅《秦琼敬德》是武门神。

相传唐太宗为孽龙鬼魂侵扰夜不能寐,二将自告奋勇为太宗值夜,鬼魂不敢近身太宗相安无事。

为驱鬼辟邪,太宗命画师将二人画影图形贴于宫门,民间以此仿效,遂永为门神。

这一幅为灶王、又称灶君、灶神、灶王爷。

椐说他是玉皇大地派到各家各户的一家之主。

他的职责是了解人间善恶,每年腊月二十三日上天汇报,为玉皇大帝赏善罚恶提供依据。

为了让灶王多说好话,腊月二十三家家祭灶,用美酒佳肴供奉灶王,让他吃好喝好,只说好话。

由于糖瓜又甜又粘,便成了不可缺少的祭灶供品,既可以让灶王嘴巴变甜,还可以粘住灶王的嘴巴,免得让他说了坏话而招致上苍降罪。

当时民间流传这样的谚语:腊月二十三日去,新春初一五更来(灶王),一个糖瓜三柱香,灶王回宫保安康。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祭灶的主祭人必须是家长,礼拜时身后跪一童子,双手抱雄鸡,家长叩首毕,向灶王祷告敬语:今天是腊月二十三,灶王爷爷上西天,再过七天是新年。

上天多说好听的,回来只捎长把的(指男孩),别领戴花的(指女孩),……。

向灶王灌输报喜不报忧和重男轻女的思想。

说毕一手握雄鸡之颈,将鸡头向草堆内推送三次,一手将凉水向鸡头倾洒,鸡若惊惧,便谓灶王已领受,祭毕全家共进晚餐。

这一幅为大灶,分三层,上层为财神,中层为灶王与灶王奶奶,下层为宅神。

  第二类为神话故事。

这幅是财神赐于积善之家的摇钱树、聚宝盆,树上结出金钱用之不完,树上有宝贝童子张开一本万利的横幅,是人们的一种向往。

这是金山寺、断桥、状元拜塔、许仙游湖、男十忙、三大家,都有着美丽的传说。

  第三类为美人条。

美人条以其色彩艳丽为媳妇、闺秀所钟爱,贴于房门上。

像这几幅《欢乐新年》、《鹿鹤同春》、《双喜即日到,五福今天来》都是反映了人们对吉祥如意的憧憬。

?  童子类是杨家埠年画的第四类。

《榴开百子》、《麒麟送子》是贴在新婚夫妇的门上,意思是早生贵子,多子多福。

《喜报三元》、《狮童进门》、《刘海戏金蟾》是贴于婆婆房门上的年画。

《年年有余》、《金鱼满堂》是杨家埠年画的杰作,利用夸张的手法增加艺术效果。

娃娃头比身子大,鱼比娃娃大。

利用了夸张、寓意、谐音和象征的手法表现出了人们的美好心愿和向往。

?  第五类是戏曲人物。

《李逵夺鱼》、《空城计》、《渭水河》、《连环计》等,均根据历史故事和戏曲不断进行创作,寓意深刻,丝丝入扣。

  最后一类是花卉类。

春、夏、秋、冬四条屏,多贴于炕头上。

屏中春牡丹象征富贵,夏荷花象征纯洁,秋菊花象征气质,冬梅花像征品质。

雕版细腻,技艺巧夺天工,令当今的工艺画师也赞不绝口。

  这幅是清代初年天下十八省地图,是由木版印制的中国最早的商用地图,地图的刻版内涵丰富,除山川河流标志外,有以北京为中心到清代十八省的省会及主要邻国的路线距离。

当时距离的测量是以马的速度为准,以天数计算,方向是以指南针定位。

这幅地图是杨家埠的珍贵之宝。

  这是第三展室,主要陈列着一些新年画。

建国后各级政府对弘扬杨家埠年画艺术与发展非常重视,艺术工作者与时俱进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过新年》农历图,这类年画过去画面是灶王,而新创作画面是勤俭致富全家欢乐,农、林、牧、副、渔五业兴旺,生活幸福美满的场面。

这是著名书法家朱学达创作的福字灯,主要是春节挂在大门的照壁上。

这幅年画上有大福字、和平鸽、胖娃娃,意为《和平幸福》,意境深刻,设计独特。

前面我们看到了榴开百子多子多福,现在提倡计划生育,创作了一幅《一孩最好》。

画面中一个小女孩,旁边有一个裂开的桃子,桃中有核,与孩谐音,采用象征、寓意的手法表现为男女都一样,只有一孩最好的主题。

这幅《为四化献力量》,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农村的新变化、新景象。

  这一展室展出的是各级领导和著名人士到杨家埠大观园参观后的部分题词。

国务委员谷牧的题词“生活美,心灵美,技艺美,古朴美”;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的题词“发扬民族传统,艺术光华绚丽”;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的题词“艺术之花”;著名诗人、文化部部长贺敬之先生1986年来杨家埠时,被这纯朴的民俗民风所感染,即兴作诗,挥笔而就写出了“年画千版儿时梦,风筝万里腾飞心”的绝句,盛赞杨家埠民间艺术的绚丽多彩。

?  这是明代古槐,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大家可以看到它中间的枯心洞越来越大,但它枯而不竭,老枝新芽,年复一年兴而不衰,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向人们展示着它枯木逢春的勃勃雄姿和杨家埠古老的民间文化。

清朝初年,山东一代连降暴雨,洪涝成灾,庄稼颗粒无收,各种树木也多被淹死,唯有村中的九株古槐根深叶茂,生机勃勃。

来年又遇大旱,树木死伤大半,唯有九株古槐,硕果累累,使杨家埠的年画业蒸蒸日上。

各画店业主为感谢槐树的救助之恩便纷纷为槐树焚纸上香,家中有了事都来求槐树保佑,在杨家埠人心中把古槐视为槐神,一直延续到现在。

大家有什么心愿在这里可以向槐王诉说,它一定会保您吉祥幸福达您心愿。

杨氏先祖种植槐树对画业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在这里给各位提出一个问题,槐树对杨家埠的画业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大家可以猜想一下,我们暂且留下一个悬念。

?  大家看到的槐王树下的草坯房是杨家埠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明代作坊,现已被列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现在已很少见。

这是民俗陈列馆,馆内陈列着古老生产、生活用具,展现着民俗文化的历史沧桑。

  下面我们走进的是中国年画陈列馆,馆内展示着我国六个产地的年画。

?  这里是苏州桃花坞年画,被称为市民年画。

这一幅一团和气是指弥勒佛而言,已将其形象化。

钟馗捉鬼,相传唐明皇李隆基从骊山校场回宫得了重病,久治不愈。

一天晚上他梦见一牛鼻子小鬼盗走了杨贵妃的紫香囊和明皇的玉笛,李隆基大声呵斥,这时突然出现一个大鬼,头顶破帽,身穿兰袍捉住小鬼,用手指剜出双眼,把小鬼撕成两半吃掉。

唐明皇问其名字,其曰钟南山进士钟馗。

因像貌丑陋中举而不得举撞殿而亡,死后变成了鬼王,誓除天下恶鬼。

明皇醒来久病痊愈,于是命大画家吴道子依梦所见画钟馗捉鬼图传于后世,这就是钟馗捉鬼的来历。

  这是天津杨柳青年画。

画面采用套色与手工绘制相结合的制作手法,既保持了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又突出了手工彩绘明快艳丽的风格,进入了紫禁城三宫六院,得到了皇妃宫娥的喜爱,因此称为宫庭年画。

  这是四川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用线讲求洗练、流畅、刚柔并济、节奏感强。

这一幅是《鹿鹤同春》谐音“六合同春”,东、西、南、北、天、地为六合,寓意处处都是春天。

这是门神类,寓意与杨家埠年画相同。

这幅是《卦子状元》,表现的是穿上官服的美男子状元。

这幅是《穆桂英》,是绵竹年画中唯一的女门神为川剧中的巾帼英雄穆桂英。

?  这是河南朱仙镇年画。

它的制作采用木版和镂版相结合,水印套色。

题材和内容多为历史戏剧、演义小说、神话传说。

这一幅是天仙童子,一男一女是观世音的协侍,女的是龙女,男的是善财童子。

相传福城有一长者有500个儿子,善财是其中一个,他出生时,各种珍宝从屋内地下忽然涌出,于是请先生给其相面并取名为善财。

但善财天生不爱财并发誓修性成佛。

去文殊请教佛法,文殊菩萨对他说你到南方找功德云,功德云说你到海门国找善住和尚。

如此这般善财共拜了五十三位名师,历尽千心万苦用一颗赤诚之心,最后感动了普贤菩萨实现了成佛的愿望。

观音为了试探他是否真心向佛,便化作船夫,掀起大风浪劝他回去,但他丝毫不惧,佛心坚定,成了观音的协侍。

?  这是河北武强年画。

武强年画以神话为主,“有十分年画七分神”之说,如门神、财神、灶神、观世音、天地全神等。

武强年画造型夸张、构图饱满、挺拔有力、明亮鲜艳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特点。

  这是台湾年画,台湾年画在大陆很少见到,主要以吉祥、平安、财源广进为主题。

这幅《鸿福齐天》是以福、禄、祷、禧为主题。

这幅《合家平安》以猿人为表现对象,意即合家平安的美好愿望可追溯到蛮荒时代,直到永远。

随着时代的发展,台湾年画在印制工艺上进行了创新,电子制版年画、绢版年画、胶版年画等全新表现形式不断出现。

?  下面这一景点是杨家埠年画雕版作坊和年画制作作坊。

  这是年画雕版作坊,杨家埠年画是套版印刷,有几色就有几块版。

版是画的生命,因而雕版在年画制作工艺中是一道技艺要求最高的工序,没有几年的功底是作不好的。

这位颜克臣大师从事雕版30余年,他技术娴熟,操作得心应手。

在这里雕版制作仍然采用了六百年前制作工艺,各位可一睹六百年前的制作技巧。

雕版有三个步骤,一是选材,过去的版都是棠犁木,这种材质细硬不易腐烂,不易变形,树龄时间越长,材质越好。

现在这种树木已不多,取而代之的是梨木,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二是朽稿,又叫起稿、画稿,朽稿后作为画版的底样,翻贴于备好的板上。

三是刻版,刻版又分线版和色版,即有几种颜色就有几块版。

刻版的工具有刻刀、立刀、挖刀、打刀、图刀,还有锯、刨、铲、刷子等,所用的刀具均为杨家埠艺人按年画要求自己制作。

雕版的基本方法是反正部,开心法。

线版刻完,印几块线稿,对照画样分出色版后再刻色彩版。

?  这是年画制作作坊。

木版套色印刷是杨家埠的传统工艺,代代相传。

要印好印精,各有各的招数和本领。

印画工具有案子、把子、支碾子、搪子、支板、支子、夹子、色盆、裁纸刀、底板、杠子等。

杨家埠最早的颜色只有四种即:黑(烟子)、红(苏红)、黄(槐花黄)、绿 (槐榔螳绿),均为自制。

在看到古槐时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槐树对杨家埠的画业有什么作用,在这里已经有了一个圆满的答案了。

杨家埠印年画的顺序为截纸、叫纸、印线版、套印色版,最后裁割晾画。

印画时版要对的正,纸要扯的平,色要刷的匀,搪子线版要走的重,色版要走的轻。

颜色多了容易涝,颜色干了色不全,要求画面干巴巴,还要密花花,四处不沾是好画。

看起来简单没有3年的功底是做不到的,这里的杨师傅从事画业已有50余年,曾经到过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进行表演。

好啦,大家若有兴趣,不妨亲自体验一下印年画的感觉。

?  现在大家来到的是杨家埠古店铺一条街,是按照杨家埠兴盛时期的旧貌恢复改建的,这里汇集了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的精华。

下边这一景点是民俗艺苑馆,这里汇集有古老的民间艺术精品展示与独特的工艺制作。

您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剪纸艺术,可以参观300年历史的红木嵌银文化,可以领略泥塑文化的神奇,可以了解面塑文化的技巧之作。

?  这是剪纸艺术。

潍坊剪纸历史悠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风格独特,艺术内涵丰富。

作品粗狂而精巧、简约而不单调、生动又传神的艺术效果而驰名中外,是难得的民间艺术珍品。

这是布艺文化展示,当地农村妇女在农闲时用手工制作的一些吉祥物。

如荷包、针扎、牛、马、羊、鸡等小饰品,朴拙可爱,颇有情趣。

  这是面塑文化艺术。

面塑俗称捏面人,又称江米人,这是家喻户晓、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

面塑作品以面料为主,通过巧妙之法制作出色彩绚丽;情趣各异的人物、动物、花草树木,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格和高雅艺术内涵。

  这是红木嵌银陈列馆。

红木嵌银是潍坊独有的民间艺术,有300年的历史,为皇家御用之物。

它工艺完美,技法独特,构思新颖,亨誉海内外。

馆内陈列的这幅《中国四大美女图》,是西施、王昭君、貂禅和杨玉环。

  这是中国根雕艺术大师胡世明先生的陈列馆。

作品维妙维肖,形象生动,以精、大、特备受人们的关注,参观后大开眼界。

胡世明先生是中国根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物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社副社长。

自幼受祖父熏陶酷爱根雕艺术,谒拜刘开渠为师,作品多次获大奖。

胡世明先生被文化部、民政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  这是泥塑陈列馆,馆内陈列着自远古时期至今的京剧脸谱和京剧小丑人物,它造型独特,千姿百态,是我国独有的艺术珍品。

是史建德先生的杰作。

史建德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书画研究院理事、华北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新加坡神州艺术院特邀雕塑师高级名誉院士。

他自幼酷爱泥塑艺术,从事泥塑制作已达40余年。

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山东曲阜举办的孔子诞辰二千五百五十年大型庆典活动中,他雕塑的孔子与七十二贤大型泥塑作品震惊海内外。

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美国斯科拉电视网、山东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都做了专题报道。

?  大家请看右边的山为云台山,山上的这座高耸的亭台就是按照史书记载修复的“嫦娥奔月台”。

每年八月仲秋,人们望着天空中的明月,自然会想起有关嫦娥的美丽传说,但确很少有人知道嫦娥是从云台山奔月的。

据史书记载,嫦娥是远古五帝之一喾之女。

,嫦娥嫁给了部落首领后羿为妻。

后羿力大无穷,武艺高强,他在各部落的协助下一举攻占了夏都座了江山。

当了帝后不修民事,不理朝政。

后羿的手下大将寒浞年轻英俊,足智多谋,深受臣民爱戴,嫦娥也钟情于他。

寒浞设计杀死了后羿,并在自己的家乡成立了古寒国,也就是现在的寒亭区,嫦娥便随寒浞在此定居。

嫦娥随嫁引起了一批倡导封建礼教者的仇视。

她受不了世人的冷嘲,偷吃了王母的长生不老药而升空奔月。

大家脚下黄土高埠古称云台山,相传为嫦娥奔月的地方,如今修嫦娥奔月台以记之。

?  这座北朝南的高大门四合院,是明代隆庆二年恒顺画店的原貌,主人把房子抬的这样高寓意高高在上永不衰落。

大家看见台阶两旁青石板上的凹痕,是小孩屁股久磨而成,可以想象出它历史的久远。

这是典型的画店人家,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庭院的精心布置、年俗文化、年画张贴展示。

高大门两侧为望屋,是原始画店的俗称;北面的草房是主人居住的地方;西厢房为磨坊,便于生活之用;东厢房是私塾,专门聘请先生教育后代的地方。

北屋东侧是老人居住也称婆婆房,在这里可以看到过去的灶台和土炕。

贴年画是很有讲究的,街门贴武门神,照壁挂福子灯,堂屋门贴文门神,内房门贴美人条,堂屋后门贴镇宅神虎、镇宅神鹰,栏门贴打猪鬼,灶台贴灶王,厅堂文武财神,堂屋正面挂家堂。

左边房子里供的文财神比干,这里张贴展示的是财神类,恭喜发财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参观后愿财神保您财源广进,五福同增。

?

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都有什么呀

导游词借来的  著名的风筝、年画故乡杨家埠。

杨家埠是中国最大的木版年画产地,同时又是潍坊风筝的发祥地。

杨家埠年画、风筝起源于明初,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

杨家埠年画被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委员会列于遗产抢救工程,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杨家埠卷作为示范本首卷发行,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

杨家埠木版年画、风筝被国务院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家埠风筝被评为唯一的山东省著名商标产品。

?  杨家埠是潍坊市寒亭区的一个行政村。

寒亭的前身为潍县,夏朝的寒国定都在此,寒亭由此而得名。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此做过县令,解放战争时期”潍县战役”闻名全国。

  悠久的历史渊源,杨家埠作为特色的民俗旅游村,2000年已得到了世界旅游组织的认可。

2002年被命名为 “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有中国民俗风情第一村之美称。

  现在我们来到了杨家埠民俗旅游村的核心部分—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五十六个最具民族特色的旅游景区、山东省旅游休闲场所十佳品牌单位。

在这里大家可以详尽了解杨家埠年画的丰富渊源,年画雕版、年画制作展现六百年前的生产工艺。

同时还可以欣赏到包括台湾年画在内的其他区域的年画展示;可以尽情欣赏驰名中外的风筝绘画、扎制制作过程和如诗如画的放飞场面,同时参观风筝精品馆、风筝博物馆;古店铺一条街为您展示明清时代画店百家的场景;红木嵌银现场制作展示300年历史的嵌银文化;泥塑陈列馆现场制作与展示,可享受到泥塑的高雅艺术;根雕艺术馆可欣赏到中国著名根艺大师 胡世明先生绝世的根艺精品;明代杨氏高大宅院展示朴实的民俗文化;牟德武创建的板桥书画院,无论是气势磅礴的大幅作品,还是随意而就的三枝两叶,都闪现着板桥的风骨和神韵,被中国美术界誉为“板桥遗风,江北独秀”; 文物馆陈列着国家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呈现古老的龙山文化;除此之外,在这里,你还会尽情领略到当地民俗、民风、。

民间剪纸、布老虎、泥老虎、景泰蓝民间工艺品,古老的传统艺术让您痴迷而陶醉。

古老的明代古槐,风格独特的明清建筑,深深的老过道,江北农家四合院,威严的大门神,高大的福禄寿照壁均展示着古老的民俗文化气息。

在这里会勾引您童年的回忆,带您进入儿时的梦境。

?  风筝风车苑,它把精美的风筝图案与民间传统风车相结合,展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风筝高翔,风车常转,意在祝愿各位嘉宾好风借力,事业发达!风筝风车曾在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进行巡回展出,受到了很高的评价。

  前面我们将要走进的是风筝博物馆。

杨家埠风筝起源于明初,与木版年画并称为姊妹艺术,二者有着很深的渊源, “放到天上是风筝,挂在墙上是年画”,是对独具艺术特色的杨家埠风筝真实写照。

馆内设有中国风筝王杨同科纪念馆、风筝名人风筝陈列馆、潍坊风筝明星风筝陈列馆、中国风筝专家风筝陈列馆四个展室,馆中陈列有传统风筝、现代风筝、特技风筝、巨型风筝等各式风筝,展现了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风筝艺术,而且这些风筝也都是在国内外各类风筝大赛中的获奖作品。

?  这是中国风筝王杨同科纪念馆,杨同科1902年生,从事风筝创作研究87年,一生制作精品风筝10万余只。

1986年与其三子杨其民共同研制了360米长的龙头蜈蚣,在第三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上获最佳奖,被誉为世界之最。

被全国各大新闻媒体、香港大公报、日本朝日新闻、美国华盛顿时报都进行了报道。

被誉为中国风筝王之称号。

1987年4月国务委员谷牧来杨家埠考察为杨同科题词:杨先生年龄最大,扎制风筝最长,技艺最高,放飞最好。

  这是风筝名人风筝陈列馆,陈列着潍坊风筝艺术协会理事王永训先生的作品。

作品凤凰戏牡丹、吹箫引凤、大金鱼在潍坊国际风筝会获一等奖,九头蜈蚣获创新奖,蜻蜓获三等奖。

?  这是潍坊风筝明星风筝陈列馆,陈列着杨长岭、刘之堂的作品。

创作的奔向未来、龙腾虎跃、龙凤呈祥获潍坊国际风筝会最高奖,龙头蜈蚣在日本国际风筝会获国际大奖。

刘之堂创作的嫦娥奔月获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二等奖,祝福风筝获北京国际风筝会金奖,开门大吉、包擎天风筝获潍坊国际风筝会一等奖。

?这是中国风筝专家风筝陈列馆,陈列着风筝专家张效东先生和著名风筝艺人杨勇先生的作品。

张效东先生创作的神舟五号、剑龙、锣鼓燕风筝获潍坊国际风筝会创新一等奖,蜜蜂与蝉风筝获全国体育比赛第二名,金猴献寿风筝获潍坊国际风筝会优秀奖。

杨勇先生创作的一帆风顺、鹰、眼睛蛇风筝获潍坊国际风筝会创新优秀奖。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风筝绘制馆,这里仍然保持着600年前传统绘制工艺。

风筝绘制,先绘制图案线稿,绑糊以后贴画头,再按构图着色。

这里的工作人员按照传统绘制要求先要进行一年的基础培训,取得上岗资格才能上岗绘制。

风筝绘制要做到不留底线痕迹、勾线运笔流畅、精细均匀、轻重有序、繁简有序、色块明快、润色自然、层次分明、直观效果逼真,体现出了拙雅、夸张、热烈、工整洁净之特点。

风筝的面料为真丝绢料,特点不怕水、不变形、不走样。

这样绘制的画面,既体现艳而不俗的绘画艺术效果,又能在蓝天白云下现出华丽的英姿,更加显示万紫千红,辉煌壮丽的艺术魅力。

  走出这座院落,我们看到的高高平台是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风筝放飞场。

每一只风筝在出厂前,都要经过试飞验收,严把质量关,确保每一只都是精品。

杨家埠风筝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产品。

放飞场一年四季都有风筝放飞表演。

特别是因盘鹰风筝形似真鹰,有时会引来雄鹰共舞,堪称一奇,所谓“ 盘鹰凌空多娇姿,雄鹰共舞显神奇。

引得游人多醉客,放飞天上第一奇。

”?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风筝扎制馆,制作一个完整的风筝,需经过22道关卡,通过61道工序。

扎制生产的风筝,以扎、糊、画工艺严谨,设计新颖,放飞高稳而著称海内外。

主要工序有八项:?  一、选材:选用多年生毛竹,竹节长度均匀、韧性强、不霉烂、无蛀;对称部分必取毛竹的同一部分,同步加工。

  二、下料:按设计要求截竹,刮去竹表脆皮,剔除疤节,劈毛坯刮平,交同步造型连在一起。

?  三、造型:包括精选用料、烤弯造型。

按规格要求,分配竹料,用火适度烤弯造型,形状要准,刮平磨光;对称部分要细劈等重;插装部分松紧适度,顺势修削关节部分要精细美观;附件制作要合乎规格,牢固光滑。

?  四、绑扎:严格按图纸构架,竹料大小要搭配得当,骨架光滑,结构科学,既轻巧又抗风;选用细而结实的绑线,缠绕平整光滑,使之完全符合要求。

扎制所用工具有钳、刀、锉、锯、剪、镊、尺、烤灯。

?  五、贴糊:要糊的松紧适宜,平整不扭曲,修边整齐。

  六、组装:关节灵活、牢固,身翅互装自如。

对称部分要同时安装,避免错装。

  七、拴角线:按不同规格,确定角线长度和数量。

?  八、试飞:风筝飞到高度3米以上,一分钟内不摇头,不翻滚下扎,在2—5级风内飞到适应高度,能平稳升空。

以上介绍的是风筝制作,大家回去后不妨自己试试,你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我们左侧的石雕为三羊开泰,其形象取自杨家埠年画。

“羊”与“阳”谐音。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易经》以正月为泰卦,古人认为是阴气渐去阳气始生。

农历十一月冬至那天白昼最短,往后白昼渐长,故认为冬至是“一阳生”,十二月是“二阳生”,正月则是“三阳开泰”。

三阳开泰意即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祥之象,常作为新年伊始的祝福语。

  前面的四合院是杨家埠木版年画博物馆,馆内设有三个展室。

第一展室陈列着明清古老年画;第二展室陈列着传统年画;第三展室陈列着现代年画。

杨家埠年画始于明初,1369年杨氏先族由四川梓潼县迁来,该县处于蜀道南端,有着刻版印刷技艺,在此定居后充分发挥绘画才能,根据山东民俗创造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灿烂文化。

它按照当地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美丽的典故传说,以古朴、雅拙、风趣艳丽、寓意吉庆祥和的风格深受游人欢迎。

杨家埠年画有三大特点:一是乡土气息浓郁;二是色彩对比强烈;三是艺术手法夸张。

?  现在来到第一展室,这里主要陈列着马志强先生收藏的杨家埠明清年代的年画。

这幅年画为文财神比干。

商朝末年,殷纣王无道听信妲己谗言将比干剖心而死,因他正直仁厚,办事公正,死后无心不偏心,让他主财放心被封为文财神。

中间为和合二仙。

下面二人,手持元宝的为增富神专给送去财富,这位是掠富神,他专门为不该得的财收回去。

古人讲究命运,一个人一生担多少财是有定数的,所以便有了这两位增富神和掠富神。

这幅是姜太公於渭水河直钩垂钓,谓愿者上钩。

周文王郊猎,占得一卦得一兽,不是龙不是螭,不是熊不是罴,应得到帝王太相。

在渭水河恰于太公相识,文王伯乐识马聘太公为相,并亲自用皇撵拉了八百零八步,姜太公保了周朝八百零八年,被传为美谈。

?  这是第二展室陈列着杨家埠的传统年画。

杨家埠年画大体分为六类:  第一类是神像类。

这两幅是武门神《神荼郁垒》,贴于临街大门上。

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商末周初,有兄弟俩哥哥神荼和弟弟郁垒,他们为人正直,力大无比,在度朔山上种桃树,结出的桃子又甜又大又香,吃了不仅延年益寿,还可以成为神仙,凶猛的老虎为他们护林看桃。

野牛岭上有个野大王,无恶不作,残害百姓。

一天野大王派人到度朔山上索取仙桃,哥俩把他们轰走,野大王气的七窍生烟,于是在一个狂风大作的黑夜,野大王带着草寇扮成恶鬼前去偷抢桃子。

神荼折下桃枝在前面打,郁垒用苇子在后面捆,不多时恶鬼全被捆住喂了老虎。

后来成仙,被封为将军,统领万鬼。

因为他俩是桃树的主人,桃木避邪由此而来。

后被世人画其形贴于大门上,以威慑鬼邪,保全家其平安。

这幅《秦琼敬德》是武门神。

相传唐太宗为孽龙鬼魂侵扰夜不能寐,二将自告奋勇为太宗值夜,鬼魂不敢近身太宗相安无事。

为驱鬼辟邪,太宗命画师将二人画影图形贴于宫门,民间以此仿效,遂永为门神。

这一幅为灶王、又称灶君、灶神、灶王爷。

椐说他是玉皇大地派到各家各户的一家之主。

他的职责是了解人间善恶,每年腊月二十三日上天汇报,为玉皇大帝赏善罚恶提供依据。

为了让灶王多说好话,腊月二十三家家祭灶,用美酒佳肴供奉灶王,让他吃好喝好,只说好话。

由于糖瓜又甜又粘,便成了不可缺少的祭灶供品,既可以让灶王嘴巴变甜,还可以粘住灶王的嘴巴,免得让他说了坏话而招致上苍降罪。

当时民间流传这样的谚语:腊月二十三日去,新春初一五更来(灶王),一个糖瓜三柱香,灶王回宫保安康。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祭灶的主祭人必须是家长,礼拜时身后跪一童子,双手抱雄鸡,家长叩首毕,向灶王祷告敬语:今天是腊月二十三,灶王爷爷上西天,再过七天是新年。

上天多说好听的,回来只捎长把的(指男孩),别领戴花的(指女孩),……。

向灶王灌输报喜不报忧和重男轻女的思想。

说毕一手握雄鸡之颈,将鸡头向草堆内推送三次,一手将凉水向鸡头倾洒,鸡若惊惧,便谓灶王已领受,祭毕全家共进晚餐。

这一幅为大灶,分三层,上层为财神,中层为灶王与灶王奶奶,下层为宅神。

  第二类为神话故事。

这幅是财神赐于积善之家的摇钱树、聚宝盆,树上结出金钱用之不完,树上有宝贝童子张开一本万利的横幅,是人们的一种向往。

这是金山寺、断桥、状元拜塔、许仙游湖、男十忙、三大家,都有着美丽的传说。

  第三类为美人条。

美人条以其色彩艳丽为媳妇、闺秀所钟爱,贴于房门上。

像这几幅《欢乐新年》、《鹿鹤同春》、《双喜即日到,五福今天来》都是反映了人们对吉祥如意的憧憬。

?  童子类是杨家埠年画的第四类。

《榴开百子》、《麒麟送子》是贴在新婚夫妇的门上,意思是早生贵子,多子多福。

《喜报三元》、《狮童进门》、《刘海戏金蟾》是贴于婆婆房门上的年画。

《年年有余》、《金鱼满堂》是杨家埠年画的杰作,利用夸张的手法增加艺术效果。

娃娃头比身子大,鱼比娃娃大。

利用了夸张、寓意、谐音和象征的手法表现出了人们的美好心愿和向往。

?  第五类是戏曲人物。

《李逵夺鱼》、《空城计》、《渭水河》、《连环计》等,均根据历史故事和戏曲不断进行创作,寓意深刻,丝丝入扣。

  最后一类是花卉类。

春、夏、秋、冬四条屏,多贴于炕头上。

屏中春牡丹象征富贵,夏荷花象征纯洁,秋菊花象征气质,冬梅花像征品质。

雕版细腻,技艺巧夺天工,令当今的工艺画师也赞不绝口。

  这幅是清代初年天下十八省地图,是由木版印制的中国最早的商用地图,地图的刻版内涵丰富,除山川河流标志外,有以北京为中心到清代十八省的省会及主要邻国的路线距离。

当时距离的测量是以马的速度为准,以天数计算,方向是以指南针定位。

这幅地图是杨家埠的珍贵之宝。

  这是第三展室,主要陈列着一些新年画。

建国后各级政府对弘扬杨家埠年画艺术与发展非常重视,艺术工作者与时俱进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过新年》农历图,这类年画过去画面是灶王,而新创作画面是勤俭致富全家欢乐,农、林、牧、副、渔五业兴旺,生活幸福美满的场面。

这是著名书法家朱学达创作的福字灯,主要是春节挂在大门的照壁上。

这幅年画上有大福字、和平鸽、胖娃娃,意为《和平幸福》,意境深刻,设计独特。

前面我们看到了榴开百子多子多福,现在提倡计划生育,创作了一幅《一孩最好》。

画面中一个小女孩,旁边有一个裂开的桃子,桃中有核,与孩谐音,采用象征、寓意的手法表现为男女都一样,只有一孩最好的主题。

这幅《为四化献力量》,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农村的新变化、新景象。

  这一展室展出的是各级领导和著名人士到杨家埠大观园参观后的部分题词。

国务委员谷牧的题词“生活美,心灵美,技艺美,古朴美”;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的题词“发扬民族传统,艺术光华绚丽”;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的题词“艺术之花”;著名诗人、文化部部长贺敬之先生1986年来杨家埠时,被这纯朴的民俗民风所感染,即兴作诗,挥笔而就写出了“年画千版儿时梦,风筝万里腾飞心”的绝句,盛赞杨家埠民间艺术的绚丽多彩。

?  这是明代古槐,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大家可以看到它中间的枯心洞越来越大,但它枯而不竭,老枝新芽,年复一年兴而不衰,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向人们展示着它枯木逢春的勃勃雄姿和杨家埠古老的民间文化。

清朝初年,山东一代连降暴雨,洪涝成灾,庄稼颗粒无收,各种树木也多被淹死,唯有村中的九株古槐根深叶茂,生机勃勃。

来年又遇大旱,树木死伤大半,唯有九株古槐,硕果累累,使杨家埠的年画业蒸蒸日上。

各画店业主为感谢槐树的救助之恩便纷纷为槐树焚纸上香,家中有了事都来求槐树保佑,在杨家埠人心中把古槐视为槐神,一直延续到现在。

大家有什么心愿在这里可以向槐王诉说,它一定会保您吉祥幸福达您心愿。

杨氏先祖种植槐树对画业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在这里给各位提出一个问题,槐树对杨家埠的画业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大家可以猜想一下,我们暂且留下一个悬念。

?  大家看到的槐王树下的草坯房是杨家埠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明代作坊,现已被列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现在已很少见。

这是民俗陈列馆,馆内陈列着古老生产、生活用具,展现着民俗文化的历史沧桑。

  下面我们走进的是中国年画陈列馆,馆内展示着我国六个产地的年画。

?  这里是苏州桃花坞年画,被称为市民年画。

这一幅一团和气是指弥勒佛而言,已将其形象化。

钟馗捉鬼,相传唐明皇李隆基从骊山校场回宫得了重病,久治不愈。

一天晚上他梦见一牛鼻子小鬼盗走了杨贵妃的紫香囊和明皇的玉笛,李隆基大声呵斥,这时突然出现一个大鬼,头顶破帽,身穿兰袍捉住小鬼,用手指剜出双眼,把小鬼撕成两半吃掉。

唐明皇问其名字,其曰钟南山进士钟馗。

因像貌丑陋中举而不得举撞殿而亡,死后变成了鬼王,誓除天下恶鬼。

明皇醒来久病痊愈,于是命大画家吴道子依梦所见画钟馗捉鬼图传于后世,这就是钟馗捉鬼的来历。

  这是天津杨柳青年画。

画面采用套色与手工绘制相结合的制作手法,既保持了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又突出了手工彩绘明快艳丽的风格,进入了紫禁城三宫六院,得到了皇妃宫娥的喜爱,因此称为宫庭年画。

  这是四川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用线讲求洗练、流畅、刚柔并济、节奏感强。

这一幅是《鹿鹤同春》谐音“六合同春”,东、西、南、北、天、地为六合,寓意处处都是春天。

这是门神类,寓意与杨家埠年画相同。

这幅是《卦子状元》,表现的是穿上官服的美男子状元。

这幅是《穆桂英》,是绵竹年画中唯一的女门神为川剧中的巾帼英雄穆桂英。

?  这是河南朱仙镇年画。

它的制作采用木版和镂版相结合,水印套色。

题材和内容多为历史戏剧、演义小说、神话传说。

这一幅是天仙童子,一男一女是观世音的协侍,女的是龙女,男的是善财童子。

相传福城有一长者有500个儿子,善财是其中一个,他出生时,各种珍宝从屋内地下忽然涌出,于是请先生给其相面并取名为善财。

但善财天生不爱财并发誓修性成佛。

去文殊请教佛法,文殊菩萨对他说你到南方找功德云,功德云说你到海门国找善住和尚。

如此这般善财共拜了五十三位名师,历尽千心万苦用一颗赤诚之心,最后感动了普贤菩萨实现了成佛的愿望。

观音为了试探他是否真心向佛,便化作船夫,掀起大风浪劝他回去,但他丝毫不惧,佛心坚定,成了观音的协侍。

?  这是河北武强年画。

武强年画以神话为主,“有十分年画七分神”之说,如门神、财神、灶神、观世音、天地全神等。

武强年画造型夸张、构图饱满、挺拔有力、明亮鲜艳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特点。

  这是台湾年画,台湾年画在大陆很少见到,主要以吉祥、平安、财源广进为主题。

这幅《鸿福齐天》是以福、禄、祷、禧为主题。

这幅《合家平安》以猿人为表现对象,意即合家平安的美好愿望可追溯到蛮荒时代,直到永远。

随着时代的发展,台湾年画在印制工艺上进行了创新,电子制版年画、绢版年画、胶版年画等全新表现形式不断出现。

?  下面这一景点是杨家埠年画雕版作坊和年画制作作坊。

  这是年画雕版作坊,杨家埠年画是套版印刷,有几色就有几块版。

版是画的生命,因而雕版在年画制作工艺中是一道技艺要求最高的工序,没有几年的功底是作不好的。

这位颜克臣大师从事雕版30余年,他技术娴熟,操作得心应手。

在这里雕版制作仍然采用了六百年前制作工艺,各位可一睹六百年前的制作技巧。

雕版有三个步骤,一是选材,过去的版都是棠犁木,这种材质细硬不易腐烂,不易变形,树龄时间越长,材质越好。

现在这种树木已不多,取而代之的是梨木,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二是朽稿,又叫起稿、画稿,朽稿后作为画版的底样,翻贴于备好的板上。

三是刻版,刻版又分线版和色版,即有几种颜色就有几块版。

刻版的工具有刻刀、立刀、挖刀、打刀、图刀,还有锯、刨、铲、刷子等,所用的刀具均为杨家埠艺人按年画要求自己制作。

雕版的基本方法是反正部,开心法。

线版刻完,印几块线稿,对照画365kUaIle.cN样分出色版后再刻色彩版。

?  这是年画制作作坊。

木版套色印刷是杨家埠的传统工艺,代代相传。

要印好印精,各有各的招数和本领。

印画工具有案子、把子、支碾子、搪子、支板、支子、夹子、色盆、裁纸刀、底板、杠子等。

杨家埠最早的颜色只有四种即:黑(烟子)、红(苏红)、黄(槐花黄)、绿 (槐榔螳绿),均为自制。

在看到古槐时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槐树对杨家埠的画业有什么作用,在这里已经有了一个圆满的答案了。

杨家埠印年画的顺序为截纸、叫纸、印线版、套印色版,最后裁割晾画。

印画时版要对的正,纸要扯的平,色要刷的匀,搪子线版要走的重,色版要走的轻。

颜色多了容易涝,颜色干了色不全,要求画面干巴巴,还要密花花,四处不沾是好画。

看起来简单没有3年的功底是做不到的,这里的杨师傅从事画业已有50余年,曾经到过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进行表演。

好啦,大家若有兴趣,不妨亲自体验一下印年画的感觉。

?  现在大家来到的是杨家埠古店铺一条街,是按照杨家埠兴盛时期的旧貌恢复改建的,这里汇集了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的精华。

下边这一景点是民俗艺苑馆,这里汇集有古老的民间艺术精品展示与独特的工艺制作。

您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剪纸艺术,可以参观300年历史的红木嵌银文化,可以领略泥塑文化的神奇,可以了解面塑文化的技巧之作。

?  这是剪纸艺术。

潍坊剪纸历史悠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风格独特,艺术内涵丰富。

作品粗狂而精巧、简约而不单调、生动又传神的艺术效果而驰名中外,是难得的民间艺术珍品。

这是布艺文化展示,当地农村妇女在农闲时用手工制作的一些吉祥物。

如荷包、针扎、牛、马、羊、鸡等小饰品,朴拙可爱,颇有情趣。

  这是面塑文化艺术。

面塑俗称捏面人,又称江米人,这是家喻户晓、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

面塑作品以面料为主,通过巧妙之法制作出色彩绚丽;情趣各异的人物、动物、花草树木,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格和高雅艺术内涵。

  这是红木嵌银陈列馆。

红木嵌银是潍坊独有的民间艺术,有300年的历史,为皇家御用之物。

它工艺完美,技法独特,构思新颖,亨誉海内外。

馆内陈列的这幅《中国四大美女图》,是西施、王昭君、貂禅和杨玉环。

  这是中国根雕艺术大师胡世明先生的陈列馆。

作品维妙维肖,形象生动,以精、大、特备受人们的关注,参观后大开眼界。

胡世明先生是中国根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物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社副社长。

自幼受祖父熏陶酷爱根雕艺术,谒拜刘开渠为师,作品多次获大奖。

胡世明先生被文化部、民政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  这是泥塑陈列馆,馆内陈列着自远古时期至今的京剧脸谱和京剧小丑人物,它造型独特,千姿百态,是我国独有的艺术珍品。

是史建德先生的杰作。

史建德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书画研究院理事、华北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新加坡神州艺术院特邀雕塑师高级名誉院士。

他自幼酷爱泥塑艺术,从事泥塑制作已达40余年。

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山东曲阜举办的孔子诞辰二千五百五十年大型庆典活动中,他雕塑的孔子与七十二贤大型泥塑作品震惊海内外。

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美国斯科拉电视网、山东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都做了专题报道。

?  大家请看右边的山为云台山,山上的这座高耸的亭台就是按照史书记载修复的“嫦娥奔月台”。

每年八月仲秋,人们望着天空中的明月,自然会想起有关嫦娥的美丽传说,但确很少有人知道嫦娥是从云台山奔月的。

据史书记载,嫦娥是远古五帝之一喾之女。

,嫦娥嫁给了部落首领后羿为妻。

后羿力大无穷,武艺高强,他在各部落的协助下一举攻占了夏都座了江山。

当了帝后不修民事,不理朝政。

后羿的手下大将寒浞年轻英俊,足智多谋,深受臣民爱戴,嫦娥也钟情于他。

寒浞设计杀死了后羿,并在自己的家乡成立了古寒国,也就是现在的寒亭区,嫦娥便随寒浞在此定居。

嫦娥随嫁引起了一批倡导封建礼教者的仇视。

她受不了世人的冷嘲,偷吃了王母的长生不老药而升空奔月。

大家脚下黄土高埠古称云台山,相传为嫦娥奔月的地方,如今修嫦娥奔月台以记之。

?  这座北朝南的高大门四合院,是明代隆庆二年恒顺画店的原貌,主人把房子抬的这样高寓意高高在上永不衰落。

大家看见台阶两旁青石板上的凹痕,是小孩屁股久磨而成,可以想象出它历史的久远。

这是典型的画店人家,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庭院的精心布置、年俗文化、年画张贴展示。

高大门两侧为望屋,是原始画店的俗称;北面的草房是主人居住的地方;西厢房为磨坊,便于生活之用;东厢房是私塾,专门聘请先生教育后代的地方。

北屋东侧是老人居住也称婆婆房,在这里可以看到过去的灶台和土炕。

贴年画是很有讲究的,街门贴武门神,照壁挂福子灯,堂屋门贴文门神,内房门贴美人条,堂屋后门贴镇宅神虎、镇宅神鹰,栏门贴打猪鬼,灶台贴灶王,厅堂文武财神,堂屋正面挂家堂。

左边房子里供的文财神比干,这里张贴展示的是财神类,恭喜发财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参观后愿财神保您财源广进,五福同增。

?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4097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