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环城古河导游词
河南的古河拳根绿花特点
古: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河南是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发祥地。
在这里,已经发现的许多古文化遗址,都在中华民族文化形成与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国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留下了一大批名胜古迹。
在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占有四个,它们分别是: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以及商都郑州。
河南不仅历史文物古迹多,而且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做得非常好,2005年河南率先举办了“文化遗产日”,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所以说,看中国100年历史到上海;500年历史到北京;2000年历史到西安;5000年历史到河南。
河:河南省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错。
黄河是华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在中国悠久的文明史中,黄河流域在大多数时间内占据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
黄河流经河南700多公里,在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的景观。
在黄河的三门峡段,每逢深秋季节,就有许多天鹅迁徙至此,千万只白天鹅群起群落,美不胜收;在黄河的洛阳段,有着著名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以及奇特的黄河三峡景观;在黄河的郑州段,有高达106米的炎黄二帝塑像,堪称世界上最高的塑像;黄河的开封段,河床高出地面14米,形成了世界上非常著名的“悬河”景观。
拳:河南是中国功夫的故乡。
少林拳是中国拳术的一个拳种,是中华武术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流派,所以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功拳为先”之说。
在河南,与少林拳齐名的还有陈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因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而著称。
少林拳与太极拳一刚一柔,闻名天下。
温县的陈家沟是中华太极拳的发源地,当地人自豪的说:“喝了陈家沟的水,小孩也会跷跷腿”。
在登封市,武术学校星罗棋布,据说在校习武的学员来自世界各地,有十四万之多。
根:中华民族姓氏文化源远流长,而河南则是中国姓氏的主要发源地。
按人口多少排出的全国100个大姓中,有73个姓都源于河南,或其部分源头在河南。
古人曾用“木之本、水之源”来比喻人的祖根,用“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来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
“同一个祖先血浓于水;共一个中华情重于山”,近些年来,随着寻根旅游的不断兴起,来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外华人络绎不绝,尤其是在去年举行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更是轰动全球。
花:牡丹花有“国色天香”之美誉,是河南省的省花,也是洛阳市的市花。
牡丹被公认为“繁荣昌盛、和平幸福、富贵吉祥”的象征,历史上有很多名人赞誉过牡丹,郑导说了一大串,可惜没记下。
现在倒是想起一句关于牡丹的诗句:“惟有牡丹真国色”,也不知是那位诗人写下的。
腊梅也是河南的省花,还有开封的菊花也是非常著名的,在河南有这样一种说法“洛阳牡丹甲天下,开封菊花世无双”。
介绍八坊十三巷作文600字
非常高兴向各位朋友介绍美丽的三河。
三河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自古水陆通衢,车船辐辏,百货交通,商贾云集,甚是繁荣,曾于1949 年设市,当时人口
【第5句】:6 万,被誉为皖中商品走廊,是典型的中国水乡古镇。
21世纪的三河正在缔造新的辉煌,21世纪的三河旅游业展开了腾飞的翅膀。
开放、和谐、美丽、神奇的三河,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得天独厚,日新月异。
三河镇把旅游业确定为“十五”期间三河经济的龙头产业,按照“高起点,新思路,大手笔,创一流”的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把三河纳入合肥大旅游经济发展圈;高标准建设,打造“合肥顶级,安徽精品”的旅游产品;优化旅游环境,把三河建成最适宜人类旅居的城镇;壮大旅游产业,使旅游业成为三河经济发展的支柱,努力塑造“经济强镇、生态新镇、历史名镇”的旅游城镇形象。
世纪之交,千年更替,改革开放的三河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三河。
三河人民热情好客,珍重友情,渴望海内外朋友到三河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并分享三河经济腾飞的欢乐。
三河,座落在巢湖岸畔,地处合肥、六安、巢湖三市交界处,位于安徽省城合肥至黄山、九华山的旅游黄金线上,距合肥35 公里,因环镇而抱的丰乐河、杭埠河与流贯镇内的小南河合而为一而得名。
镇内五里长街,古建筑飞檐翘壁,雕梁画栋,青石板路光滑清澈,见证着三河所经历的风雨岁月;镇外,河湖环绕,稻花飘香,碧波万里,风光潋滟,一派“‘春秋’古镇,皖中水乡”的美丽风光,形成了“外环两岸、中峙三洲”的独特地貌。
三河是具有2500多年的水乡古镇,史称“鹊渚”,是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安徽省环境优美镇,合肥市“新十景”之一。
三河,以水乡古镇为特色。
源于水,灵于水,活于水,盛于水,水是三河的灵魂。
2900米小南河穿镇而过,潺潺流淌,清澈见底,河上古桥横跨,水中游船荡漾,河边垂柳拂水,岸上却是古老的徽派建筑群和百铺相连的古大街,前门店铺,后门码头,依河傍水,河街相连,再现了一幅现代的“清明上河图”。
三河镇以水乡古镇为特色,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八古”景观。
自古就有的古河,从古代流淌到今天;古河上有石桥,连接着记忆与梦想;走进古圩,则让我们感受到原始的自然风光;青石板上的古街巷,保留着历史街区德肌理;古民居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形成少见的晚清建筑群;古茶楼依堤傍水,荟萃了三河饮食文化的精华;曾经十分红火的古庙台,缭绕着昔日的沧桑云烟;太平军遗下的两段城墙,则给我们留下了古战场的战火痕迹。
总之,三河八古,佐证和诠释着三河的古老,给今天的游客增添了访古探幽的雅兴和情趣。
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剧作为中国一个剧种,在江淮地区广为流传。
三河是庐剧的发源地,庐剧的第一剧目——《小辞店》生活来源于三河,至今民间仍流传着《小辞店》里发生的缠绵纯洁的爱情故事。
三河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国南北文化的交融,至今,春节至元宵节期间,民间仍自发举办耍龙灯、闹旱船、河蚌舞等活动,端午节时,人们做粽子、玩龙舟;中秋节仍玩火把;婚丧娶嫁,仍抬花轿、请“良玩”,保存着淳厚的民风。
三河饮食,以徽派菜系为底蕴,融百家菜系之长,堪称中国饮食的一大奇葩,闻名遐迩,传统宴席—“八八席”、“八四席”,无不传递着久远饮食文化的底蕴,“三河酥鸭”、“米粉虾”、“豆腐面鱼汤”等名菜无不展示水乡的风韵,“三河小米饺”、“三河马蹄酥”让你回味无穷,还有三河茶干、三河米酒,工艺品三河羽毛扇更让人流连忘返。
至今,仍保存明清民谣《十大舍不得》:“一舍不得三河街花花世界,二舍不得大河水淘米洗菜……”游览三河,观赏的是风景,感受的却是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三河,这座镶嵌在巢湖岸畔璀璨的明珠,以“水乡古镇”独特的魅力,笑迎四方宾朋。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435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