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导游词3000字
苏州园林导游词
各位朋友家好,说起古典,大家都会想起苏州。
然而,200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苏州。
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
”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
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
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国、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个园的创建历史及名称来历】 朋友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
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总黄玉筠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
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
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造园概况—园林春景】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
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
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园林惟一孤例。
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
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
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入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
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园门正中的“个园”匾额。
那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笋”又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篇”的意味。
不知游客们是否领略到了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
这就是个园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园林夏景:宜雨轩—夏山】 欣赏完春景之后,我们再去观赏一下夏景的风采。
那么夏季假山在哪儿呢
从两座花台春景中步入园门,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厅。
厅前有两个用湖石平叠的花台。
西台植竹,东台种桂,因而此厅原先称为桂花厅,现在匾额上已改名为“宜雨轩”。
从厅中朝南而望,到处是绿意盎然,近处是青竹、丛桂。
透过围墙上四个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门,还可以看到我们刚才路过的竹石小景。
近景远景既内外有别,又隔而不闭。
这种以内外互对互借来增加入园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园手法,还是个园的独特之处,可谓别出心裁。
从桂花厅沿着轩廊往西走,经过一片密密的竹林,便来到水池边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见蓝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苍古浓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变,形状宛如天上的云朵,这就是夏山。
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桥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观感。
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别样红”,突出了“夏”的主题意境。
走在曲桥上,我们可以饱览夏山的秀色,只见两旁奇石有的如王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
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鹊登梅,笑迎宾客;跳远处,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
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
进入洞室,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习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
而小池里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赏景,更觉凉爽。
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使到山顶。
上有一小亭子孤立于假山之上。
亭前留有一株古松,伸出崖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的气氛。
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石阶两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
走在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园林秋景:黄山石—秋山】 朋友: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
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
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
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
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
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
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
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
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
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园林冬景:透风漏月轩—漏商】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
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
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
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
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
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
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
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
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
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
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
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
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
各位朋友:个园的假山概括了所谓“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与“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
园内还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漏风透月轩”等古建筑。
四季假山在这些楼台亭阁的映衬下,加之古树名木点缀其间,更显古朴典雅、幽深雄奇。
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
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的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
个园的主要景观已经游赏完毕了。
在游罢个园后,您会不会有这样的感叹:扬州个园,确实是园林中的精华之园。
尚湖风景区导游词
苏州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中国最早的优秀旅游城市。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中国东部最大的工业,金融和贸易中心,上海,浙江南部,西太湖,北靠长江。
总面积
8488平方公里,人口
【第5句】:839亿,
【第2句】:124亿人在城市地区。
现在下辖张家港,常熟,昆山,太仓,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
苏州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素有“人间天堂”。
苏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仍坐落在春秋的网站,基本上保持着“并行的土地和水,河街道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水,人“,古代风格的。
有487文物领土,其中包括15个国家级,省级101。
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水门 - 面板门坐在南部古城苏州盘门景区。
苏州东方水城。
星罗棋布的湖泊和河流,中国的4淡水湖泊之一,在其境内,东山,西山,光福,石吴玉山,尚湖和其他风景名胜区在水域的五分之四的水域,总面积的42%,分布,世界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
苏州是一座花园城市。
古典园林城市是世界的文化和艺术珍品,集中体现了东方园林艺术的精髓。
现在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有60余家,四大名园在中国,有拙政园的花园,留园2。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耦园,园林艺术山庄,沧浪亭,退思园9古典园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
历史,文学精英男士,绘画,书法,篆刻,诗歌流派。
评弹,歌剧,话剧,被称为苏联苏州文化,“三花”,昆曲是“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刺绣,缂丝,玉雕,泥塑,木,宋锦和真正精美的工艺品;寺庙,宝塔,桥梁和其他古典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
苏州江南镇是一个模型,其中有相当代表性的昆山周庄,锦溪,吴中木渎,角度直,吴江同里。
该镇完成,大量保留了明,清两代的老房子,保持原有的乡村风格,水景,风俗和田园风光,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研究古代建筑艺术价值。
苏州古城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七里山塘致力于正在恢复原有的历史风貌,挖掘和整理分布在古村落。
内置戏剧,手工艺,民俗,园林,刺绣,石雕,丝绸等12个博物馆。
同时,河进行全面整治,打开一个独特的水上旅游航线,并形成了一批金融旅游,文化,商业和贸易于一体的特色街区。
旅游到苏州,吴文化,不仅可以享受过去一步一景,你也可以享受美好时光的深刻体会。
颐和园导游词200字到210字之间
论文,你去知网和万方下资料,然后参考别人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好好的思考,没问题的,你可以去学思网看看
论文其实好过的,除非老师不给力,难为你,其实好好的写都会过的,加油啊,亲
学思网,代做论文,毕业设计,保证过关
硕博团队,高学历人员为您保驾护航!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向前发展,基于国外的先前发展,我们可以在外国的发展过程中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从而进一步发现国内自身的问题,分析国内生态旅游组成各部分的成就和问题,包括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生态旅游市场等方面,以及本人在两次旅游中的所见所闻,并在文章的最后结合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对我国生态旅游前景作出预见。
关键词:生态旅游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前景随着产业革命的开始,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高度繁荣,人类社会也开始进入一个物质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年代。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开始逐渐恶化。
其中包括:臭氧层损耗和臭氧层空洞的形成、温室效应和阳伞效应、全球生物多样性骤减、水资源问题、水体富营养化、酸雨问题、人口问题等。
当人类达到一个较高的物质水平阶段时,人们会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需求,这样就促进了一个新的服务行业——旅游业的诞生和发展。
而早期的传统旅游业往往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了最为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当人们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家园的重要性时,一个全新的旅游业诞生了,这便是生态旅游。
所谓生态旅游的定义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且必须在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
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的具体的生态教育。
生态旅游是二战以后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最快的热点。
世界各地区和国家都在积极发展生态旅游。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
欧洲地区:是世界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其优秀的自然环境和“到大自然中去”的传统风尚,为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而且欧洲自然和国家公园协会规划了未来十年的任务,其中包括欧共体资助建立国家公园,对酸雨、大气污染、人员培训等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对应措施。
美洲地区:生态旅游发达的地区是亚马逊流域。
北美地区经济发达,资源良好,既是生态旅游的目的地,又是生态旅游的客源地。
亚太地区:大洋洲以太平洋岛屿是目前世界上生态环境较好的一个洲,以海洋、海滩、峡谷、瀑布等生态旅游资源为代表的自然景观很优美。
非洲地区:世界生态旅游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种类繁多的动植物生态资源以及古老发达的文化生态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生态旅游者,成为当今国际生态旅游的重点地区。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也开始发展生态旅游,在很多方面有了突出成就,但是就其各个方面来说还是有一定的缺陷和问题。
【第1句】:国内生态旅游者 由于国内的生态旅游发展时间较短,有很多地方仍不完善,其中生态旅游者的水平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我国的旅游者大多数仍属于传统旅游者,就是追求自己付出的金钱可以得到最大的回报,因此会导致很多不文明的行为,比如说为走捷径而践踏草地,在文物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乱摘花朵等等。
而真正的生态旅游者强调的是以生态美的体验为价值取向,以生态旅游伦理道德为消费准则,通过对旅游目的地自然、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尽量有意识地避免或减少对旅游地的不良影响,并直接或间接地为旅游地的生态建设和当地和社区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以这个标准来看,国内可以达到这个标准的旅游者很少,所以应该加强对旅游者的培训,提高生态旅游者的环境意识,增强旅游者的自然和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中国很多大众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行为方式常表现为只重视游乐行为本身、忽视保护环境的错误倾向,因而旅游者的行为常导致对景区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社会文化等环境和各类旅游资源的破坏。
以李正欢学者从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意识角度来界定生态行为层次,将生态旅游者的生态行为意识划分为自在、自觉、自为三个层次。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属于自在层次的生态旅游者高达95%,这时的生态意识还处于一种朦胧、潜在的状态。
因为我国生态旅游的兴起是建立在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之上,而不是基于对传统旅游业的反思之上,所以我国的生态旅游根本倾向是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非保护环境,所以大多数旅游者的环保意识不强。
但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国内生态旅游者在进行生态旅游中培养起来的环境保护意识将越来越强,与国外生态旅游者之间的差别也逐渐减小。
生态旅游应该是提供给旅游者赏心悦目经历的同时,让他们耳濡目染,从单纯的享受走向自觉地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直到旅游行为的改变。
也就是说,生态旅游者进行生态旅游,也是他们接受环境保护教育的课堂,让他们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文化环境负责的旅游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者。
【第2句】:国内生态旅游资源我国地域辽阔、层峦叠嶂、森林茂密、河泊众多,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可进一步促进我国旅游景点布局合理化,我国地大物博,山川众多,且分布较广,每一省区都有尚待开发的旅游项目。
可以促进旅游活动的层次的不断提高,随着社会进步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和旅游开发者的素质不断提高,旅游者已不满足赏心悦目的需要,更有一种意想不到的超愉悦状态,产生更高尚、更远大的利益动机。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助于我国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改善,精神文明的提高增强了旅游者的自身素质。
资源的开发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开发生态旅游项目会促进当地的交通和基础建设的发展。
森林:预计到2010年,我国森林公园将会发展到2000处,面积达1900万平方公顷。
森林旅游也会成为21世纪我国林业的支柱产业。
草原与草甸:我国有广阔的草原分布在温带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及新疆,这些地区所在地都可以结合浓郁的民族风情,是一个生态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山岳:我国不乏一些著名的山系,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还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等。
海滨: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许多著名的海边旅游,度假胜地,是人们避暑的好去处。
此外,我国还有诸多“湖光山色”、山清水秀交相辉映,我国长江三峡,上游河流多瀑布,气势宏大的瀑布历来为旅游的佳处;有的河流入海口与海潮共同构成了巨大的潮差,显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之美,如我国的钱塘江大潮。
除了众多自然景观之外,还有众多人文景观:我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有3000多年的历史,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
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和拙政园就是杰出代表。
由于历史悠久,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丰富,近几年还开辟了红色旅游:包括重大战役纪念馆、纪念地和革命根据地。
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的丰富,是发展生态旅游一个良好的基础和条件,综上来看,对大多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在立足于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之上,增加效益,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巨大的资源宝库,也可以提升资源当地的知名的,加快以旅游业为重要方面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吸纳劳动力就业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但是资源的开发不应以经济效益为主导而盲目去开发。
在生态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决杜绝一切可能对生态旅游资源环境造成破坏的开发,经济效益服从于生态效益;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还应当在开发中就坚持循序渐进、适度开发的原则等。
只有在保护好资源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为当地带来长远的利益。
目前在我国,就我所知,有些地区是为了发展生态旅游而去发展,往往不顾长远利益,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过度的利用资源,对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破坏以至于不可恢复,最终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后果。
还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当地GDP的增长,在没有正确分析形势和条件的情况下,便盲目的开发旅游资源,一些并无太大特色的资源也被胡乱开发成风景区,这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破坏,不仅如此,更因为资源质量一般和大幅的雷同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很小,结果是效益低下,还浪费了大量的人、物、财力。
这些都是应该坚决避免的情况。
【第3句】:国内生态旅游业生态旅游业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旅行社,它是连接旅游者和旅游资源的媒介和桥梁,我国目前旅行社众多,旅游路线也遍及全国各地。
其中,旅行社的行为在生态旅游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现实中,我国许多旅行社只注重自身的利益,而不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并没有对旅游者环保方面做出太多的建议,从而出现了大多数旅游者破坏环境的行为。
因此,旅行社应尽到在生态旅游活动中的一份责任。
具体来说,旅行社应该选择那些比较原始的,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少的景区作为目的地,其次,再住宿设施的选择上,也应该选择那些“绿色饭店”,为游客安排的活动也应该选择那些既有益于身心健康又不会对当地自然文化资源产生破坏作用的娱乐活动,在景区内,也尽量选择那些具备环保性、自然性的交通工具,如果可以的话尽量不使用交通工具。
发挥导游在旅游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在旅游景点,很少设立宣传生态保护的宣传栏,导游们的导游词中也很少涉及生态道德教育。
因此,在我们倡导生态旅游时,必须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的思想,把对旅游区环境保护的对策真正落实在每一个景点,要求所有的旅游业管理人员、导游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定期进行系统的生态道德教育,进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环保意识,并且积极转化为实际行动。
在旅游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导游词以及自身的行动,向游客宣传普及环保知识等,让游客积极响应和投身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之中,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生态旅游中另一个重要构成就是饭店,绿色饭店是生态旅游业要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
在建设时,所选用的建筑和装饰材料要做到自然化,污染物的排放要达到国脚相关标准,并且提供带有绿色标志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保护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同时使顾客感到一种绿色企业文化,增强其环保意识。
在我国生态旅游中,对环境破坏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交通工具的使用。
汽车等所排出的废气对大气造成污染,还会产生噪声污染、安全隐患、给自然资源造成巨大的压力。
我国生态旅游市场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生态旅游消费意识不强。
对生态旅游行业的管理也存在许多问题:许多景区的各主管部门权责不明;在众多管理人员中具有专业知识的不多,部分地区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于生态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一些违法行为没有得到应该的整治……在我国普遍存在的就是生态旅游环境容量饱和与超载,在广大景区我们可以发现太多的景区进入了过多的游客,使得旅游者不能很好的游玩,而且旅游环境容量饱和也会造成很多恶性影响,其中包括对水体、土壤、大气、自然景观和生物景观的破坏,还有一个方面是由于游客与旅游区的居民常存在文化差异,大量游客的涌入,必会对社区居民造成心理影响。
【第4句】:个人在旅游中的所见所闻2003年暑假我去了北京,去北京不得不去的一个地方就是长城,当我真正站在长城上,向远方眺望的时候,不禁被那美丽的风景所吸引,但我逐渐发现,八达岭长城并不是像书上写的那样,由一级一级的台阶构成。
从高处望去,整个长城更像是一条平整的大马路,仿佛是一个大下坡,仔细观察那已是后来人为了旅游者攀登的方便将古老的石阶埋在现代的水泥之下。
虽然我们的旅游观光方便了,但是我们却失去了长城几千年来的古老神韵,平整的万里长城似乎总是缺少了一些难以名状的沧桑。
而且无尽的长城壁上有着许许多多的“伤疤”,大多数是先前的旅游者为了纪念他们的“到此一游”用白色的涂改液和锋利的小刀留下的。
可悲的是这并不是一种个例,沿着长城走,无尽的“留名”伴随着无尽的长城,想到这里,我不禁为几千年的古老文明而叹息。
这种情况在很多历史文物古迹旅游地都存在,却没有人进行监督、教育、清理。
今年暑假我和同学一起去了古城西安,在西安高大雄伟的城墙之上,我又一次发现了这种情况,这种不文明现象似乎随处可见,这不仅是古迹的悲哀,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旅游者亟需提升自己的生态旅游意识,也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文字规定,各景区和旅行社也应该实施相应得措施来避免这种事情的再次发生。
华山也是我们这次旅游的景区之一,在华山我感到了生态旅游的气息。
在导华山索道之前,我们在华山脚下换乘景区提供的环保车,使用的是无污染的电瓶驱动,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生态旅游的典型例子,环保车的使用大大减少和降低了汽车尾气对华山自然环境的影响。
而且,在爬华山的途中,我也留心观察了周围的环境,发现了许多造型类似于树根的垃圾筒,使得现代文明和生态文明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一路上也有许多“温和型”警示牌,来提醒人们保护环境,在各主要古老的植被上也有资料卡片,使人们在利益的过程中不仅保护了环境还更加了解了许多知识。
这一切所带来的就是游客自身素质的提升,很少能看见乱丢垃圾的人,绝大多数的人在维持景区的环境。
其实生态旅游的例子就在我们身边,上一次我们班级去天鹅湖秋游,全班同学一起乘公交车去那边,那天天气挺不错的,大家兴致也挺高的。
天鹅湖的风景是很优美的,全班同学一路步行,走在沙滩上,感觉挺不错的,风吹的湖面泛起一层一层的涟漪,但是当我们在那边集合做游戏的时候才发现,周边很多人在往湖里丢垃圾,比如说吃的零食袋子和一些杂物,这就是旅游中的一种不文明现象。
事实上,周边也有不少的垃圾筒,小贩不停的叫卖,我们看见不少小朋友就把吃完的冰糖葫芦棍丢在沙滩上,旁边也有大人看着,可就是没有人告诉他们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由此可见,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全民普及生态意识任重而道远。
虽然在生态旅游的某些方面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仍然在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虽然部分景区对环境实施了保护性措施,但就整体而言我国的旅游环境问题还是十分严重的,大多数的旅游者对生态旅游认识不清,生态旅游区归属不清、管理混乱,生态旅游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和人才相对缺乏,部分地区没有真正科学的生态旅游规划……有关部门应该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使情况有所改善。
就全球生态旅游发展的趋势来看,生态旅游者将持续增加,生态旅游的市场应该会越做越大,政府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不同程度地加强了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日益浓厚,“回归自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为拓宽生态旅游客源市场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近年来,很多开展生态旅游的区域地处西部或者边远贫困山区,旅游业已成为当地优势产业,成为西部脱贫致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这是由国际生态旅游发展趋势的带动与我国自身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有利条件共同决定的。
我们应当多开展国际交流,争取国际合作,发达国家在生态旅游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
而我国的生态旅游刚刚起步,理论和实践都尚处在探索阶段,要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
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将我国的生态旅游与国际交流结合起来,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同时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争取国际合作和国际资助,不断开拓,积极进取,以保护生态环境的永久利用和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第三产业在全球GDP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旅游业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生态旅游业也会在世界旅游业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我国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也将进一步完善,资源条件的丰富提供支援,市场的扩大也会促进其发展。
我政府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砝码,科技的进步也将为生态旅游提供良好的产业基础,还有就是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基础,我相信我国未来的生态旅游必将越来越好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44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