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比赛导游词
跪求苏州园林导游词,5分钟左右,是参加比赛用的,最好是某一大景点中的小景点的讲解.谢谢各位了.
各位朋友家好,说起古典,大家都会想起苏州。
然而,200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苏州。
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
”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
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
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国、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个园的创建历史及名称来历】 朋友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
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总黄玉筠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
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
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造园概况—园林春景】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
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
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园林惟一孤例。
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
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
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入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
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园门正中的“个园”匾额。
那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笋”又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篇”的意味。
不知游客们是否领略到了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
这就是个园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园林夏景:宜雨轩—夏山】 欣赏完春景之后,我们再去观赏一下夏景的风采。
那么夏季假山在哪儿呢
从两座花台春景中步入园门,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厅。
厅前有两个用湖石平叠的花台。
西台植竹,东台种桂,因而此厅原先称为桂花厅,现在匾额上已改名为“宜雨轩”。
从厅中朝南而望,到处是绿意盎然,近处是青竹、丛桂。
透过围墙上四个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门,还可以看到我们刚才路过的竹石小景。
近景远景既内外有别,又隔而不闭。
这种以内外互对互借来增加入园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园手法,还是个园的独特之处,可谓别出心裁。
从桂花厅沿着轩廊往西走,经过一片密密的竹林,便来到水池边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见蓝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苍古浓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变,形状宛如天上的云朵,这就是夏山。
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桥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观感。
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别样红”,突出了“夏”的主题意境。
走在曲桥上,我们可以饱览夏山的秀色,只见两旁奇石有的如王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
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鹊登梅,笑迎宾客;跳远处,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
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
进入洞室,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习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
而小池里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赏景,更觉凉爽。
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使到山顶。
上有一小亭子孤立于假山之上。
亭前留有一株古松,伸出崖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的气氛。
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石阶两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
走在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园林秋景:黄山石—秋山】 朋友: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
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
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
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
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
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
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
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
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
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园林冬景:透风漏月轩—漏商】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
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
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
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
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
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
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
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
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
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
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
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
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
各位朋友:个园的假山概括了所谓“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与“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
园内还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漏风透月轩”等古建筑。
四季假山在这些楼台亭阁的映衬下,加之古树名木点缀其间,更显古朴典雅、幽深雄奇。
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
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的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
个园的主要景观已经游赏完毕了。
在游罢个园后,您会不会有这样的感叹:扬州个园,确实是园林中的精华之园。
五分钟的导游词
国清寺讲解词 :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天台山旅游,我是来自台州华顶旅行社的实习导游,我叫许某某,言午许,大家可以叫我小许。
在我右手方开车的师傅姓B,B师傅有30多年驾龄了,开车很沉稳,大家可以安心乘坐。
【国清寺概况】国清讲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山南麓,五峰环抱,双涧萦流,古木参天,伽蓝巍峨,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唐代时与齐州的灵岩寺(山东长清),润州的栖霞寺(江苏南京),荆州的玉泉寺(湖北当阳)并称为“天下四绝”。
国清寺创建于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晋王扬广承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遗愿建立。
历代经过多次整修,现存建筑系清代重修。
1973年政府拨款又作了全面整修。
有殿宇十四座,房屋六百多间。
主要建筑多依清代宫式营造,分布在五条轴线上。
占地面积三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二万多平方米。
国清寺是全国重点开放寺院,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塔】大家请跟着我往前走,请大家先看一下前方的这座塔,这座塔被称为“隋塔”,因建于隋朝而得名。
也叫做“报恩塔”,这是因为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为报答智者大师给他授菩萨戒的师恩而命名的纪念塔。
我们现在看到的赭黄色砖砌塔身,六面九级,高
【第59句】:4米,边长
【第4句】:6米。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隋塔在南宋重修。
关于这座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隋朝年间的一天晚上,南海观世音路过天台,被天台的美景吸引,便和五百罗汉斗法要为天台人民做件好事,五百罗汉人多便在国清附近造塔,而观音来到罗汉道场附近的瀑布,看到两条蛟龙打斗,便把它们拉到一起,这样就在瀑布的中间形成了一座石梁,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梁飞瀑。
【七佛塔】请大家往这边走,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是七佛塔,国清寺山门前的七佛塔,是为纪念“过去七佛”而建,他们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
因为是祭祀过去七佛,所以建在寺院门前。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七佛塔为1973年在旧址上重建的,它只有30多年的历史。
但很少有人会记得这一点,新建的七佛塔旁也没有任何的文字说明。
旧七佛塔,毁于文革期间,关于旧佛塔,历书记载为明朝天顺年间建造,也就是1460年左右。
新七佛塔与旧七佛塔在造型上最大的区别在于新塔为实心,而旧塔为是镂空。
旧七佛塔的塔身正面,也刻有过去七佛塔的佛名,右侧凿有供佛灯的小洞穴,与塔身内部的洞穴相通。
旧时信徒们常将经文、纸钱、祈祷文等投入洞内,但多被佛灯的灯火所引燃,以至于烟火把整个塔身都熏黑了。
大家往七佛塔的上方看,我们可以看到“一行禅师墓”。
据说这只是一行的衣冠冢,据说一行大师为了测量子午线到天台向当时国清寺的主持学算数时,喜欢上来这里的山水,便想死后安葬在这里,于是便在这边安置了衣冠冢。
【寒拾亭】再往里走,满眼都是古树绿荫,绵延的黄墙掩映在树荫里依稀可见,,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过街式的亭子叫。
是为了纪念唐代在国清寺隐修的寒山、拾得两位高僧而命名的,寒拾亭的前后亭额上分别题写“五峰胜境”和“万松源处”。
紧急求助:马上需要盐官某景点的导游词。
游览路海宁潮——海神庙——宰相府第风情街——陈阁——城隍庙——王的故居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今天我将带游客们去参观一下海宁盐官观潮景区。
盐官是浙江海宁的一个小镇,也许很多人只知道那里是钱塘江边观潮胜地。
但是大家所不知道的是,盐官的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我敢这么说今天大家一定会大开眼界,深受教益。
2200多年前的西汉,吴王刘濞设司盐之官于此,以官名地,这就是千年古城“盐官”这个地名的历史由来。
由于这里是历代海宁州(县)治所在,自古商贾云集,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有“一座古塔十所庙,五大城门四吊桥;七十二弄三大街,庭院寺阁九曲桥”之说。
首先我将带大家去观赏一下著名的海宁潮。
海宁潮,又称钱江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
每当江潮来临,数米高的潮水涌入喇叭型的杭州湾,澎湃汹涌,势不可阻,形成一线横江的奇观;潮头过处,惊涛拍岸,令人心惊动魄,叹为观止。
海宁潮是在月亮、太阳的引力和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形成的。
“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
海宁潮一日两次,白天称潮,夜间称汐,中间间隔12小时,农历初一、十五子午潮,半月循环一周,潮头最高时达
【第3句】:5米,潮差可达8-9米,尤以每月农历初一至初五,十五至二十为大,故一年有一百二十个观潮佳日,“海宁天天可观潮,月月有大潮”。
八堡“碰头潮”,双龙相扑,天崩地裂;盐官“一线潮”白练横江,涛山喷雪;老盐仓“回头潮”蛟龙脱锁,怒吼回首;而观赏半夜潮更是月影银涛,十万奇军。
一潮三看赏四景,令人荡气回肠。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是流传千年的传统观潮节。
每年此日,海内外数十万宾客云集观潮胜地海宁观潮。
观赏完壮观的海宁潮后,我们的要去的下一个景点是海神庙。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海神庙。
“海神”顾名思义是镇海之神。
盐官地处钱塘江出海口,有个海神庙在情理之中。
但使人不解的是海神的“庙”,却是一座规制宏丽的皇宫。
这是雍正皇帝亲自下旨并拨库银10万两建造的。
庙内还有乾隆、道光、同治三代清朝皇帝题的匾额。
来,大家跟我走,沿着一条长长的台阶,我们来到了一座用24根巨大的汉白玉廊柱撑起有两重翘角飞檐的宫殿。
这24根柱子每根重
【第8句】:4吨,是专门从北京房山开采运来。
我们可以看到殿前的围栏也用汉白玉雕成。
真果是皇宫规格,气势轩昂,器宇不凡。
来,我们接着往里看。
里面供奉的海神塑像,也不象一般庙里的神像,而更象一位手持朝笏的皇帝。
这牵涉到清朝历史上康熙传位的一个谜案:康熙的第四个儿子雍正,究竟是正常继承帝位,还是把康熙遗诏“传位十四子”篡改成“传位于四子”,从而篡夺了皇位
雍正篡位后,“八阿哥”和“九阿哥”不服,雍正就劝他们来海宁称帝,说在北京做皇帝一天不过上一次朝,而这里是一天二朝(潮)。
所以,宫殿的规格、塑像的式样,都与其他神庙不同,只是海神塑像手里还是拿着上朝用的“朝笏”,因为一个天下毕竟不能有二个皇帝,这里的“皇帝”最后还是得向雍正朝拜称臣。
她的这番解释,同这个海神庙的现状“丝丝入扣”,但细究起来未免牵强,只能当作旅游“趣闻”,姑妄听之了。
好,大家请看这边,正殿两侧各有一个配殿,一个配殿供奉着伍子胥,另一个供奉着奉钱 。
伍子胥是春秋时吴国大夫,是阖闾城(现苏州)的创建者,因力谏吴王夫差不要答应越国求和,最后被吴王赐剑自杀,投尸于钱塘江,掀起怒潮,被称为“潮神”;钱鏐是五代时吴越国的建立者(临安钱王庙供奉的就是他),在位时大兴水利,治理江河,是修建钱塘江海塘的创始人。
这两人都对吴越的发展功勋卓著,并与钱塘江有关联,在这里建庙祭祀,倒也适得其所。
我们现在的位置是盐官宰相府第风情街。
盐官宰相府第风情街是一条以宰相府第——陈阁老宅与乾隆帝密切关系为核心、蕴含深厚历史文化、再现江南千年古城风情的特色人文街区。
街区有四大节点:城楼、吊桥、点将台、武库等构成城楼节点;廓桥、一笑楼、品茗小憩等构成茶楼节点;陈阁老宅、杨兵部宅和郑晓沧故居等构成人文节点;城隍庙及两侧传统商业建筑等构成邑庙节点。
街区融名人故居、官僚豪宅、城隍古庙、传统商铺、民俗文化于一体,古风悠悠,风情独特。
大家在这里好好游玩一下,等会在这里集中。
好,游客们,在盐官宰相府第风情街上逛完以后,我们现在所在的是五土庙。
大家都知道,土地庙到处都有,“五土庙”却难得见到。
大家请到里面观赏一下这里的五土庙与平时我们看到的有那些不同吧。
大家看到的里面供的是“金、木、水、火、土”五位神君,泥塑、彩绘,甚为精致。
来,我们看着一副对联特别有趣:莫笑我老朽无能许个愿试试
那怕你多财善贾不烧香瞧瞧
上联黄婆卖瓜,推销有术;下联则有点耍赖的味道,不给他烧香,他就要同你“走着瞧”了。
各位游客请这边走,五土庙还有一个“守护神”的偏殿。
里面有许多彩塑神像,相貌、神态、称号各异,按照每个人的出生农历年份,就能找到自己的“守护神”。
有很多游客都是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守护神”吧,赶紧让同伴为大家的初次见面,摄影留念。
接下来我们要参观的是盐官最有人文价值的景点:陈阁老宅。
盐官陈家是个望族,明清两代共出了32位进士,官至宰相的就有3人。
这个“陈阁老宅”就是雍正年间的“文渊阁大学士”陈元龙相国(又称阁老)的宅第。
此宅有桥厅、爱日堂、大楼、老大房等主要建筑,另外还有陈元龙的起居室“筠香馆”、“双清草堂”等,共占地4719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余平米。
整个宅第坐南朝北,沉稳高大,有大臣风度。
大门门槛特高,达三尺三寸,要踮起脚高抬腿才能跨进。
这样高的门槛大家都是第一次看到吧。
请大家走进里面来。
大楼即大厅,奇特的是厅内设有一戏台,这在别处也没见过。
老大房收藏有100多位书法家的碑刻,这是此宅一宝;还有一块九龙匾,系雍正所赐,此乃二宝;“双清草堂”后有一棵罗汉松,高达12米,身围3米,枝虬叶苍,长势十分茂盛,树龄已600余年,是此宅三宝。
说到这里,又牵涉到清史上的一个谜案——乾隆身世之谜。
据说,盛传乾隆是汉人,乃陈阁老之子。
所以,他对陈元龙恩宠有加。
乾隆四次下江南,都来盐官并驻跸于陈元龙家,此谓“寻根”;留诗十首,皆藏有深意,此谓“问祖”;为陈元龙起居室亲笔题名为“双清草堂”,说“双清”乃“双亲”谐音;最后一次下江南,乾隆把儿子也带来了,还将这里陈家的一个花园改名为“安澜园”(已毁,现有模型供参观),寓意让陈阁老安度晚年。
现在,这里专僻一室,展出“戏说乾隆身世”图片,这就说明,上述谜案只不过是“戏说”,当不得真的。
接下来我们要去的是盐官的城隍庙。
大家一定想不到这里的城隍庙规模也不小吧。
进入里面,我们看到的是城隍菩萨坐居正殿,两边两副对联写得各有千秋。
一副是:正直为神万方景仰,无私守土四海咸钦。
这是庶民百姓对这位阴曹“地方官”的期盼,也可能是此神自己的座右铭。
另一副:居心正直见我不拜无妨,作事奸邪任尔焚香何益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倒不失为是一句劝人为善的大实话。
象各地的城隍庙一样,这里也有一个戏台,格局大同小异。
最有趣的是这里戏台两边的一副别出心裁的对联: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
似乎道出了为人的一种哲理。
我说这里的城隍庙规模大,因为除正殿外,还有文昌殿、雷神殿、火神殿、财神殿,护我黎庶,一应俱全。
特别是正殿两边的侧殿,一边是“阎罗殿”,另一边是“酆都司”。
阎罗殿除了有阎罗王、无常、夜叉、小鬼泥塑外,还有鬼门关、奈河桥、孽镜台、苦海、望乡台等等阴曹地府的设施。
酆都司则陈列了十八层地狱对世上恶人死后的种种刑罚。
从而告诉世人,诸恶莫作。
最后我们要去的是王国维的故居。
大家看上去他小小的,庭院坐北朝南,系清代建筑,砖木结构。
现存三间平房、三间楼厢房,走进里面,我们看到,前堂的王国维半身铜像一尊,颇显威仪。
后厅,古色家具分列两旁,东西厢房有简陋陈设。
庭柱似乎伫立已久略微陈旧。
过后厅,左转上楼,见睡房三间,窗户向海,风习爽人。
厅后有小花园,古井一口,水甚清冽。
高墙青瓦,一碧蓝天,几株绿树。
似乎这朴实的民居宅院,也透露出这位大学者的“静庵”品质。
我再给大家介绍一点,王国维在其学术生涯达到颠峰之际,于一九二七年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自沉弃世,留下了“五十之年,只欠一死。
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十六字,这不仅令人万分遗憾,也留下了一个“中国文化世纪之谜”。
好,各位游客。
我们今天的旅程就到这里结束,很感谢大家一路上的合作。
祝游客们旅途愉快
谁能给我关于风景的导游词,悬赏15
风景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宋,在接下来的几天当中,我将陪伴大家共同游览北京的名胜风景,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够是您对北京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同时也希望您能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
好,现在我们就开始今天的游览行程吧。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
【第16句】:3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围有10米高的城墙环绕,还有宽52米的护城河,在四角都建有一座精美的角楼。
根据1973年的统计,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在永乐四年,也就是1406年下诏营建北京紫禁城。
修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永乐四年开始备料,而第二阶段就是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六月开始动工兴建,历时14年,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完工。
在建造过程中,征集了全国10万名能工巧匠和民夫100万人,而建筑材料都来自全国各地,比如汉白玉石来北京房山,金砖来自苏州,石灰来自河北易州,五色虎皮石来自河北蓟县盘山,殿基所用的精砖石来自山东临清,松木多来自东北,而楠木多来自四川、云贵、浙江等地,可见当时工程的浩大。
故宫基本上是按照明中都皇宫的蓝图而修建的,布局规划遵循了《周礼•考工计》的都城设计礼制:前朝后寝,左祖右社。
大致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半部位前朝,北半部则为后寝。
前朝是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殿和武英殿为东西两翼,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
而后寝则是以乾清、交泰、坤宁这后三殿以及东西六宫、御花园为中心,外东路、外西路的建筑为主,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宫皇妃居注祭祀的地方。
左祖右社是这样布局的:在午门外东侧是皇帝祭祖的场所太庙,西侧则是祭社稷的场所社稷坛。
按照这种布局建筑而成的故宫就是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其中明朝14位,清朝10位,统治时间总共长达五个世纪。
由于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它精美的建筑群体,所以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到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中,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现在在北京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被梁思成先生称为伟大的中轴线,全长
【第8句】:5公里,南起永定门,北到钟楼,其中包括故宫在内的皇城就占了三分之一。
这条中轴线也叫做龙脉,线上的景山是内城的中心点,也是故宫的镇山。
2022年导游证面试考什么
导游面试考试主要检查考生是否掌握常用的导游讲解方法与技巧,在讲解中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符合导游讲解的规范程序,达到正确性、全面性、条理性、生动性的要求。
(1)熟悉导游讲解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掌握导游讲解的规范程序和基本要领;(3)熟悉市容导游、景点导游讲解等常用的讲解方法与技巧。
就周庄某处景观写段导游词
(在车上)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各位一起共度行程,我是各位今天的导游,我姓董,大家可以叫我小董、大董或者董导,不过记住是导游的导不是捣蛋的捣啊,我身边的师傅姓x,他可是有着二十多年安全驾龄的师傅,大家坐他的车可以说是安全无忧,不过我们x师傅有一个缺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故作轻声地)他有两个老婆,一个名门正娶的,还有一个嘛就是他的小老婆---爱车,所以我先告诉大家一下,大家可要帮帮忙,在车上不要吸烟、吃的带皮的食品请扔在垃圾袋内,免得x师傅心疼他的小老婆。
昨天天气预报报道今天的温度是零5度到零下2度,但是我好象感觉很暖和,奇怪
让我找找原因,噢,我知道了,是你们灿烂的笑容将冷空气赶走了,谢谢谢谢。
今天我们到达周庄的时间大概是中午11点,我们将先在xx饭店用餐,12点我们就要开始今天的重头戏——周庄游,我们需要大约三个小时在周庄进行游览,另外我会安排一个小时给大家做自由活动,四点的时候我们准时在停车场集合,大家配合一下啊。
现在我将周庄的由来及重要景点向大家单间介绍一下,这样我们在游览的时间才能抓住重点。
周庄是一个有着九百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它以悠远的传统,淳朴的民风,古老的建筑,清澄的河水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成为一片极有诱惑力的旅游胜地。
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说;“周庄不仅是江苏省的一个宝,而且是国家的一个宝。
”台湾经纬杂志盛赞周庄是“中国第一水乡”。
还有不少人在游览了周庄之后,这样说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一个周庄。
”大家为周庄保存着如此众多的明清建筑而赞叹,为“小桥、流水、人家”的精美格局而眩惑,为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觉得周庄是无法重造的美丽水乡。
周庄是以小桥流水而著称的古镇,它今天能保持原貌,还得有赖于水,为什么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江南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时候,周庄由于水的阻隔发展迟缓,小镇的原貌才保存了下来。
周庄最早的时候叫贞丰里,在九百年前在该地有一位姓周的迪郎将二百亩捐出建成全福寺,当地人为了纪念他,将贞丰里改称为周庄。
当然,周庄的兴盛得兴于江南富豪沈万山,沈万山利用周庄的河道与外商做外贸,才使周庄的经济迅速发展了起来。
周庄的主要景点有江南富豪沈万山的住宅沈厅,有“船从家中过”张厅,有文人赋诗作乐的迷楼,有周迪郎捐地而造的全福寺等,我上面说的几个地方是周庄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有因陈逸飞一画出名的双桥及最具江南建筑风格的桥楼---富安桥等,大家到了后一定要好好欣赏。
说了景,我们得说说吃了,在周庄,大家可一定要尝尝周庄特产万三蹄,另外,周庄的阿婆茶也很有特色,我简单说一下吧,阿婆茶是镇上阿婆阿嫂们在各家轮流吃茶的一种社交方式。
周庄人都称为吃阿婆茶而不是喝阿婆茶,那可真是吃出来的。
因为比茶更讲究、更丰富的是钦茶时聊天时的小吃,其中是有特色的是腌菜心,咸咸的、酸酸的,是早春油菜心装在密封的瓶中腌制而成的。
因为很有特色,居然成了周庄的主要旅游土特产商品。
好,在车上我先给大家讲到这里,先别流口水,到了周庄你们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到达周庄)〔走到贞丰泽国牌坊前〕我们已经到了周庄,这里是石牌楼,巍然矗峙在这新老镇区的交界处,是古镇周庄的象征,上面镌刻有“贞丰泽国”四个字,为著名书法家沈鹏所写。
我在车上已经说过周庄以前叫做贞丰里,这“贞丰”就是指周庄的原名为贞丰里,“泽国”是指四周环水的地方。
我们现在走到牌楼的另一面去,大家看,这儿有横额上书“唐风孑遗”。
意思是在周庄,古代优秀的民族文化、古风遗韵还能看到一些。
这是著名书法家费新我老先生在晚年高龄的时候用左手题写的,左下角还有他的落款呢
大家可以仔细辨认一下,是“新我左笔”四个字。
周庄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大家知道,长江三角洲是水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自古以来,这里的村庄可以没有道路,但是不能没有河流,水是江南人家与外界交流的最便捷的方式。
不仅周庄如此,同里、角直甚至苏州都是这样的。
前面有一座古桥,叫太平桥,建于清代。
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幅动人的江南风情画,在沈厅的展览室里,可以看到日本著名女画家桥本心泉以它为主要背景的一幅名为《周庄的某一天》的油画。
这一条古街俗称一步街,因为它很窄,一步就可以跨过,街道两旁开店的店主不用走出店门,就可以互相握手或递东西表示友谊,所以又称友谊街。
上面还有一线天,中间是过街楼、这种建筑在大城市里是很少见的,在周庄却有许多。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双桥,游览周庄双桥是不能不看的。
大家看,这桥面一横一坚,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所以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
这两座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
这座石拱桥叫世德桥,横跨南北市河,长16米、宽3米、跨度5.9米。
这座石梁桥叫永安桥,平架在银子浜口,长13.3米、宽2.4米、跨度3.5米。
双桥最能体现古镇的神韵,等一会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
双桥为什么会这么出名呢
那是1984年春天,上海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乘坐小船来到周庄,看到了双桥,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
于是,就以双桥为背景,创作了一幅题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
后来这幅油画连同他的37幅作品一起在以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名字命名的哈默画廊中展出。
这幅画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后来,被阿曼德.哈默用高价购藏。
同年十一月份,哈默先生在访问中国的时候,将这幅油画送给了邓小平。
1985年,这幅画又经过陈逸飞的加工成为当时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深受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睐。
经新闻媒体宣传,周庄古镇声名鹊起。
陈逸飞的画使默默无闻的双桥走向了世界。
现在,知道钥匙桥这个名称的人已经不多了,它在人们心目中已经用双桥代替了它。
现在,双桥边上经常会有许多未来的陈逸飞在此写生。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张厅,张厅是周庄仅存的少量明代建筑之一,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厅为明朝中山王徐达的弟弟徐孟清的后代所建。
按理说徐家建的应叫徐厅,为什么叫张厅呢
那是在清朝初年的时候,徐家衰落了,就把这座房子卖给了一户姓张的人家,才被改名为张厅。
让我们到张厅的正厅去看看。
这儿是张厅的正厅“玉燕堂”。
玉燕堂原名怡顺堂,早先门前有两棵玉兰树,春天一到,玉兰花开放,引来了许多燕子,燕子在屋檐下筑巢繁殖后代,被张厅的主人看见了,认为燕子和玉兰树给张厅带来了勃勃生机,于是就将怡顺堂改为玉燕堂。
张厅的特点是“轿从门前进,船从家中过”。
大厅的东侧,有一条幽暗深长的备弄,古时候备弄是供下人走了,不过今天我们人类没有了等级之分,这备弄就越发级引起现代人的兴趣了,大家不防走一次。
请随我进去。
这儿就是“船自家中过”的地方。
你们别看它窄窄的,可是它能通向外面的大湖。
它有两个作用。
一是张厅是一户大户人家,每天要消耗许多吃的、用的、穿的,都靠小船从这里运进运出。
二是封建社会,时时会打仗,主人万一遇到什么不测,就可以坐着小船从这里逃生。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座桥叫座富安桥,在车上我也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它始建于元朝,经过无数次的重修,据说沈万三的弟弟学万四也曾出资修过此桥,沈万三因巨富遭发配到云南,从此,人们的愿望不仅仅是富,还要安,富安桥之名正是由此而来。
大家看,富安桥堍可见四座桥楼,这是水乡建筑的一种形式,桥楼的特点是它不是民宅,而是一、商店或茶楼等公共性建筑,另外,因为桥楼倚桥而建,故楼内不设楼梯从桥上的石阶进入桥楼二楼。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建筑就是著名的沈厅,说到沈厅不得不说说沈万三,万三兄对周庄的经济建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应该说他也是我国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之一,据专家考证:沈万三的富有有三个原因。
一是靠躬耕起家的,院子里的这头牛就表明他是靠种田发财的。
二是沈万三继承了人家的财产。
第三也是最主要的一点,沈万三靠镇北边的那一条急水江和外国人做生意。
他把江南一带的刺绣、丝绸卖给外国人,赚了大钱。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做外贸。
沈万三的富有不仅在我们江南一带数一数二的,而且在全国也很有名气。
那时候朱元璋刚做上皇帝。
由于连年打仗,没有多少钱,但是他又想在南京修城墙,怎么办呢
有一个大臣提议:“让富豪来承担这笔巨款。
”于是,沈万三分到了建三分之一城墙的任务。
当时沈万三想借这个机会来讨好朱元璋,便很爽快地拿出了许多钱。
不久城墙修好了,而且修得很漂亮,沈万三心里很高兴,于是他想缟劳一下修城墙的士兵。
谁知这件事情被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本来就很眼红沈万三,这么一来他就找到借口了。
朱元璋把沈万三抓了起来,说:“你要和我比富,还想收买军心,要夺我江山,这怎么了得。
”于是就要把沈万三判死罪。
多亏了那些文武百官出面求情,沈万三才免了一死,被发配到云南充军。
沈万三的家人,杀头的杀头,坐牢的坐牢,家破人亡。
他的家产也全部充公了。
只有一个小孙子逃了出来,沈家才留下了一条根。
我们现在看到的沈厅就是沈万三的后代沈本仁在乾隆七年时建造的。
这塑像两旁的对联,上联是:甲万户起南浔周庄江南聚宝;下联是:称三秀居东宅客金陵浜东藏银。
概括了沈万三的一生。
沈厅是周庄规模最大的一所七进民宅。
南北向的市街将沈厅的第一进与第二进分开。
这种形式在水乡很有代表性。
第一进临河而建,称“水墙门,便于船只往来及洗衣,临街为“旱墙门”。
里面是茶厅、正厅,为接待宾办理婚丧大事之处。
茶厅为一般的待客处,规模、陈设均不及正厅。
正厅为“松茂堂”。
大堂上方两侧走马楼连接各进楼房。
过去,如果有来宾,女眷是不能到正厅相见的,只能在这走马楼上,通过开启的木窗向大厅窥视,待字闺中的小姐也是在此相夫的。
正厅后而是大小堂楼。
概括起来就是前厅后堂、明灶暗室两大特征。
沈厅的第五进安放着沈万三的坐像,这个就是传说中的聚宝盘。
我们现在出沈厅往南走。
眼前的这座寺庙就是当年周迪郎功舍地而捐的全福寺,那时寺中有一江南绝无仅有的巨佛,在如来佛的掌心可卧伏一人,可惜九百岁的水中佛国毁于五十年代。
今天我们看到的全福寺是1995年移址重建的。
如今它背365kUaIle.cN靠古镇、面向南湖,真正成了水中佛国。
山门耸峙在南湖岸边,门前湖光潋滟,水埠码头平卧碧波,游人和香客可以乘船进南湖沿石阶登岸,别有情趣。
进入山门,只见一座五孔石拱桥飞跨在荷花池上,桥上石栏相扶。
驻足桥上,可以欣赏荷池中的红嶂翠盖,也可以回眸南湖。
过拱桥,前面就是重檐复宇、气势庄严的指归阁。
在此登楼,居高临下,远近的景色尽收眼底。
南湖中养鱼的网箱簖栏,以铅灰色的线条,分割着万顷波光。
寺院内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钟楼、鼓楼矗立两侧,互为映衬,使寺院愈加气象雄伟。
第三进,即是主体建筑大雄宝殿。
飞檐翘角,雄伟而不失精美。
进人殿堂,只见大殿中央供着佛祖释迦牟尼的铜坐像,高5米重3吨。
释迦牟尼两侧,是骑跨在雄狮上的文殊和骑跨在大象上的普贤。
殿后塑有飘海观音像,屹立在鳌鱼之背。
大殿两旁的十八尊罗汉像,也各具神态,栩栩如生。
整座大雄宝殿,神光闪耀,祥云缭绕,置身其间,足以感受到佛教文化氛围。
经台由婉蜒曲折的花廊环抱,经台中央矗立着三层宝殿,终日香烟缭绕。
四周的荷花座石雕栏杆上,镌刻着吉祥云纹。
经台下的池水与曲径花廊下的流水相连,有锦鳞嬉游,富有诗情画意。
雄宝殿后,是三层高的藏经楼。
殿堂宽敞,装饰精美。
楼内荟萃诸多佛教文化的精品。
藏经楼两侧是大斋堂和方丈室,遥相呼应。
这里就是迷楼,这是一座楼阁式建筑,原名为“德记酒楼”,有人问了,为什么改了这么一个诗意的名呢
其实,改为这个名字和一位女子有关也。
原来这座楼的老板因经营有方,生意十分红火,但直到年过四十才得一“千金”,于是取名“阿金”,阿金长得赛过天仙,参加现在的世界小姐比赛绝对会为国争光,近代爱国文学团体南社成员常聚在德记酒店,鼓吹革命文学,饮酒诵词,有人戏称他们被阿金迷住,他们便索性以此为幌子,并将“迷楼”的雅号送给了酒店。
他们在此留下了不少以周庄风光和阿金美貌为题的诗歌,并有《迷楼集》出版。
我们已经把周庄走了一圈,游周庄,大家一定要静下心来感受,如果能有时间在周庄住上一夜,感受周庄的清晨和黄昏,你一定会有一种更美妙的感觉。
好了,留出时间给大家照相留念,记着一定要把周庄放入相机带回家,我个人认为周庄最适于留念的是双桥和富安桥。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44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