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七站七捷导游词
七战七捷纪念碑导游词
各位嘉宾,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纪念碑。
纪念碑的设计者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齐康教授,他设计独到,别出心裁,打破传统的设计模式,不用碑顶,没有碑帽,碑身成为一把直耸云霄的刺刀。
所以这块纪念碑被人们称之为“天下第一刺刀”。
纪念碑由主碑和碑墙两部分组成。
主碑呈利刃形,高27米,由墨绿色惠安石贴面,钨金般锃亮,大有“刺破青天锷未残”之势。
碑墙呈书卷状,用乳白色花岗岩贴面,寓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开了新的篇章。
碑墙上“纪念碑”9个阴镌镏金大字由原副委员长题写。
、江苏省委、省政府联撰的碑文共727个字,由著名书法家仲贞子先生用魏碑体收写。
碑前600平方米的开阔地用中空形水泥方块铺设,天鹅绒草皮植于其中,无数方块春绿秋黄,犹如从空中俯瞰苏中广阔田园的春华秋色。
这座闪亮的纪念碑,记载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1946年6月,全面发动了内战。
7月中旬,盘踞在南通的第一绥靖区司令,指挥五个师大举侵犯我苏中解放区。
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率领部队从7月13日到8月17日短短的一个多月,连续在宣(家堡)泰(兴)、如(皋)南、海安、李堡、丁堰林梓、邵北、如(皋)黄(桥)打了七仗,仗仗皆胜,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战七捷”。
这场战役,我军以3万兵力抵御了12万装备精良的反动军队,歼敌
【第5句】:3万,创造了解放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七战七捷纪念碑”高27米,碑文727个字,纪念碑落成仪式于1988年5月17日举行,这里面的数字“7”,是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领导机关的刻意安排:七战七捷击鼓开战之月和胜利收兵之日也都是“7”;以纪念碑为基准,向南七七四百九十米处的海安烈士陵园,安葬着粟裕将军的骨灰;向东770米处有一座21层的新世纪大厦;向西770处米有一座28层的建工大厦,两座大厦共七七四十九层。
有人说,这不是高楼,而是粟裕将军竖起的两个大拇指,一是赞誉当年苏中战役中支前民众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二是夸奖如今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为在苏中率先崛起而艰苦创业、开拓争先的海安人民。
还有人说,这些“7”以及“7”倍数的数字,是一种天意。
当然,这纯粹是巧合,民众的说法近乎牵强,甚至有点玄乎。
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点不容置疑:“七战七捷”这座丰碑,连同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已经深深地印在海安人民的心中,并将世世代代地传下去。
如今,苏中七战七捷的硝烟早已弥散,然而,目睹这把闪亮的“刺刀”,人们更加怀念那些为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先烈们。
1995年4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将七战七捷纪念碑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以巨型刺刀为特征的七战七捷这座旷世丰碑,不仅给苏中人民带来了荣耀,也给海安这座文明古镇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苏中七战七捷基纪念馆导游词
各位嘉宾,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纪念碑。
纪念碑的设计者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齐康教授,他设计独到,别出心裁,打破传统的设计模式,不用碑顶,没有碑帽,碑身成为一把直耸云霄的刺刀。
所以这块纪念碑被人们称之为“天下第一刺刀”。
纪念碑由主碑和碑墙两部分组成。
主碑呈利刃形,高27米,由墨绿色惠安石贴面,钨金般锃亮,大有“刺破青天锷未残”之势。
碑墙呈书卷状,用乳白色花岗岩贴面,寓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开了新的篇章。
碑墙上“纪念碑”9个阴镌镏金大字由原副委员长题写。
、江苏省委、省政府联撰的碑文共727个字,由著名书法家仲贞子先生用魏碑体收写。
碑前600平方米的开阔地用中空形水泥方块铺设,天鹅绒草皮植于其中,无数方块春绿秋黄,犹如从空中俯瞰苏中广阔田园的春华秋色。
这座闪亮的纪念碑,记载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1946年6月,全面发动了内战。
7月中旬,盘踞在南通的第一绥靖区司令,指挥五个师大举侵犯我苏中解放区。
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率领部队从7月13日到8月17日短短的一个多月,连续在宣(家堡)泰(兴)、如(皋)南、海安、李堡、丁堰林梓、邵北、如(皋)黄(桥)打了七仗,仗仗皆胜,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战七捷”。
这场战役,我军以3万兵力抵御了12万装备精良的反动军队,歼敌
【第5句】:3万,创造了解放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七战七捷纪念碑”高27米,碑文727个字,纪念碑落成仪式于1988年5月17日举行,这里面的数字“7”,是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领导机关的刻意安排:七战七捷击鼓开战之月和胜利收兵之日也都是“7”;以纪念碑为基准,向南七七四百九十米处的海安烈士陵园,安葬着粟裕将军的骨灰;向东770米处有一座21层的新世纪大厦;向西770处米有一座28层的建工大厦,两座大厦共七七四十九层。
有人说,这不是高楼,而是粟裕将军竖起的两个大拇指,一是赞誉当年苏中战役中支前民众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二是夸奖如今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为在苏中率先崛起而艰苦创业、开拓争先的海安人民。
还有人说,这些“7”以及“7”倍数的数字,是一种天意。
当然,这纯粹是巧合,民众的说法近乎牵强,甚至有点玄乎。
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点不容置疑:“七战七捷”这座丰碑,连同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已经深深地印在海安人民的心中,并将世世代代地传下去。
如今,苏中七战七捷的硝烟早已弥散,然而,目睹这把闪亮的“刺刀”,人们更加怀念那些为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先烈们。
1995年4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将七战七捷纪念碑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以巨型刺刀为特征的七战七捷这座旷世丰碑,不仅给苏中人民带来了荣耀,也给海安这座文明古镇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44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