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白马寺导游词50
求一篇描写晋城景点的作文。
(晋城境内的
400~500字左右,不能太短或太长
)
“白马寺山”按理说,山和寺本应该各自有其名的,但因为山是人类有史以来就有的,而寺庙是人们后来才修建的,所以人们通常习惯以山的名字来代称山上的寺庙。
如远近颇有点名气的珏山,山顶上的庙宇叫做真武庙,但人们为了方便,习惯上也称这座庙为珏山庙,却从不把珏山称作真武庙山。
而白马寺山就是因为山上有一座白马寺,而被叫做白马寺山的。
这天,天气好晴朗,蔚蓝色的天空没有一丝儿云彩。
当我们来到司马山麓,仰望山颠,却见山与天相接之处挂着一片白云,起初并没很在意,稍微走近些一看,哪里是什么白云呀,是一件硕大的巨型白色雕塑。
很快,我们从雕塑的大致轮廓和“白马寺山”的名字判断出这是一匹腾飞的白马。
马首高昂,后腿立地,前腿平伸,像是要飞扑下来一般。
这时,一个同伴大声说:“这哪儿是马,你看马头,分明就是鸟嘴嘛!”我仔细一看,可不,马脖子很粗壮,马头却又细又尖,很像是一个长着细长嘴巴的鸟头。
唉
不知是哪位蹩脚的雕塑家弄出这么一幅马身鸟首的糟糕作品,让人越看越觉得别扭,我索性不想再看它了。
近午时分,我们终于来到了白马寺。
历史上的白马寺应该只是一座普通的寺院,明万历《泽州志》只记了“城北司马山,国朝建”几个字,清雍正《泽州府志》也只写了“在城北十里司马山,明建”的字样。
晋城的青莲寺、碧落寺在古代都很有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名人题咏和碑记,而白马寺却除了方志中这些极其简短的记述之外,再难找到任何有关的文献了。
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九年,侵华日军用大炮对准了这座小寺,历来在寺内养尊处优的释迦摩尼、观音大士、地藏菩萨及其十八罗汉诸佛,眼睁睁地看着这座小寺和自己的塑像化成了一片可怜的焦土,那被芸芸众生称作“无边”的佛法却怎么也施展不出来。
可恨的是,在东洋鬼子的炮火之下,竟连一块残碑断碣都没能够留存下来,这里从此便断绝了香烟。
这时,一位站在台阶上的老僧便过来和我们攀谈。
老僧面目清癯,衣帽整齐,显得很精神,而且十分健谈,自言是从钱塘辗转而来,在此临时挂单。
当谈到白马寺工程浩大耗资甚巨时,老僧微笑着说:“这很容易,官方行为,一句话的事,就是一句话的事。
”老僧特地将“一句话的事”作了重复,来强调不论多么艰难的事,只要是官方行为,那就是说一句话那么容易。
告别了佛祖,离开了白马寺,一路下坡,步履轻快,虽然不是一句话的事,却比上山容易多了。
这时,我突然想起有人说过,“晋城市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理由是晋城建市二十多年来,还没有一座市级的图书馆;有人还为此而大声呼吁,请求当政者重视文化建设,请求要尽快修建一个市级图书馆。
想到这儿,我不禁纳闷了,这些人难道没有来过白马寺吗
这白马寺难道不是晋城市的文化吗
白马寺里面的那座高大雄伟的藏经楼,不就是一座很好的图书馆吗
解说词 白马寺100字
白马寺,于东汉永平年(公元68年),为第一古刹,世界著名,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
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46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