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山西名山导游词200字

求一篇作文,介绍自己家乡的导游词,介绍山西的。

最少300字。

要自己写的啊,急

北岳主峰——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是中国“著名的道家名岳、道教名山”,北岳是道家得护国五岳之一,恒山是道教的,各种知识、学问、技巧、艺术等等,多样性类型文化得,开拓、创新、发展、弘扬、传播:新思维、新思想、新理论、新科学、新实践、新方法、新成就、新时尚、新风格的主要场所之一。

北岳依托主峰恒山,开发建设有多处传统型制、经典风格得,道教得,武帝殿、文皇宫、仪轨院、观礼台、界望亭、临境阁、经书图册馆、字典纬籍楼、名师会(明者有名、名者已明)、先贤祠(古圣者,嫡亲之长子、宗族之大儿、教授之首学,称作:“先贤”)、净斋堂、禅思房、诊所、药局、休息处、宿舍、卧室、沐浴间、盥洗间、卫生间等等基础设施(如有确实之需要,可以拓址增建、佳筑新成),另附建有“儒、释、道”三教合一者,悬空寺庙宇一座。

黄松甸五台山导游词100字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你们来到 “罗浮仙境”,寻觅仙人的胜迹,接受仙气的熏陶,探索大自然绿色宝库的奥秘。

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罗浮,畅享罗浮仙路之旅吧

人间仙境(您现在所游览的景点是人间仙境)罗浮山是,,中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大家知道罗浮山名字的由来吗

据记载,罗浮山是罗山、浮山二者的合称。

传说浮山是中的一个小岛,随着风浪从东海飘浮到南海,最后停在罗山旁,两山合为一山,这山就取名罗浮山。

罗浮山在很早以前就被认为是神仙的洞府、南海的“蓬莱”,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吸引着历代文人隐士前来游览或栖隐。

东晋时,道教著名人物葛洪就曾经来这里修炼传教,并修建了一些道观,使这里逐渐成为岭南地区的道教圣地。

此后,历代朝廷都很重视罗浮山的人文历史研究,并给予大力支持,这里逐渐成为全真派的中心之一。

罗浮山与道教有着不解之缘,道教里的第七大洞天,第三十四福地就在罗浮山,大家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这第七大洞天——朱明洞天,洞天就是能够通达上天的洞室,罗浮山有十八个,朱明洞天最为有名,是十之首,朱明洞天意为“朱明耀真之天”,洞内大洞套小洞,有桃源洞、蓬莱洞、蝴蝶洞、青霞洞、两仪洞、泉源洞、梅花洞7个小洞天。

石洞形态各异,各自成趣,相信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去探究一番了。

大家先别着急,不妨从这里向远处望一下,大家看远处的山峰,那里有、象山、马山和狮子峰,山上郁郁葱葱,其中有高大雄挺的云杉()和以及漫山苍翠的杜鹃林,还有大家可能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珍奇植物呢,这里气候舒适,植物繁密,按照风水学说法,正是具备了天地安和、物种丰富的特征。

也难怪历来有不少名士仙翁常来这里,使这里成为一个山清水秀,仙缘永在的道教之胜地,人间之仙境。

请大家停下脚步,大家现在所在的这个小园子就叫人间仙境感觉,你们看,这里山环水绕,曲尽通幽,亭廊四立,钟鼓对偶,楼阁精雕。

周围种植奇花异卉,树木成荫。

当云烟吞吐,呈现清流奇石,望之如垂练,跳珠溅玉真仙境之胜。

元代四大家之一王蒙,曾以葛洪移居罗浮为主题,创作过两幅画,其中《稚川移居图》描绘的就是葛洪带着家人入罗浮山的情景。

这幅画在2011年北京保利春季竞拍会上最终以

【第4句】:25亿人名币落槌。

文明总是经历的时间越久越能体现它的价值,人们对《稚川移居图》的高度重视充分说明葛洪移居罗浮山炼丹的重要影响,也昭示罗浮山是一座天地安和,万物苏生,消灾纳福,宜居宜游的仙山,是一块养生延寿的风水宝地。

沿着“通天行” 旁边的石梯往前走就是观赏罗浮“第七大洞天”、“ 第三十四福地”的最佳位置。

“洞天”意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之意。

“福地”是指得福之地,多为真人所主宰,是次于洞天一级的仙境。

洞天福地是东汉以后确立的,其实是指人迹罕至、景色秀丽的山脉或岛屿,认为此中有神仙主治,乃众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则可得道成仙。

五台山的讲解词

藏山, 地处太行山西麓, 山西盂县城北十八公里处; 因春秋时藏匿赵氏孤儿得名。

境内峰峦叠嶂,古刹栉比;山间神祠祀赵家遗孤之位;中华忠义苑弘扬忠孝爱国之情;志士仁人视为圣洁忠义之地,千百年来留名篇佳作无数。

山以史传,史以文传,汇中华儒家文化于此藏孤胜境,誉为晋东第一名山。

藏山古名盂山。

国家级AAAA风景区,坐落在太行山西麓,山西省东大门的阳泉市盂县城北18公里处长池镇藏山村东的重峦叠嶂中,东临石家庄,西接太原市,南望娘子关,北倚五台山和西柏坡,造化神奇,独钟灵秀。

相传春秋时晋国大夫赵朔被晋国公杀害,赵朔死前将遗腹孤儿托付给门客程婴,程婴舍去已子,携赵朔的孤儿赵武潜入盂山藏匿15年之久,后人就把盂山改名为藏山,并立祠祭祀,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为山西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藏山,千峰叠障,万壑含烟,危岩若削,洞穴幽奇,松柏参天,涧水潺湲,山光水色瑰丽,风景四季宜人;古刹建筑,格局绝妙,疏密得体;所有楼、台、殿、堂、亭均依山傍壁而筑,同自然景观珠联璧合,相映成趣,使人如在画中,似入仙境,故有晋东第一名山之称誉。

古有“藏山十景”之称。

古往今来,无数名人志士,文人骚客,不远千里,慕名而来,瞻仰凭吊,游览观光,台元好问、傅山、顾炎武、王珻等都曾莅临吟咏,当今政要、学界名流概莫能外,无不流连忘返。

随着近年旅游人数增多,藏山知名度随日而增。

1996年,县政府拨款增建春秋战国城,它反映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至公元前256年秦始皇并吞六国为止,前后500年的历史,生动地再现了烈国争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历史景象。

  春秋战国城利用南洞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依山傍势,修建了几十处殿、亭、楼、阁。

这些建筑的布局按照中国古老的“八卦图”原理设计,其中心为“百家坛”。

由此辐射向八个方位,将群雄殿、将相府等有机结 藏山合在一起,形乱而神不乱,使人们既了解了春秋战国的整个历史,又能知道各种人物、学说、事件的来龙去脉,融知识性、教育性、学术参考性为一体,具有新、奇、特的特点,整个建筑宏伟壮观,成为藏山祠文物旅游区的重要景观。

 明代乔宇曾写过一首诗,盛赞藏山。

诗曰:“两崖云起涧西东,庙貌长留烈士风。

仇国遗虚秋草绿,盂山半壁晚霞红。

存孤事往功何伟,食报深恩典并隆。

况有英灵作霖雨,高名千古播寰中。

”   藏山祠自从开放以来,每年接待游人数以万计,农历四月十五日为藏山庙会,每逢庙会期间,远近游人蜂拥而至,络绎不绝,成为藏山最热闹的时节。

该景点地理位置优越,西向太原,东去石家庄,只半小时多路程;北达佛教圣地五台山、革命圣地西柏坡,也不过半天路程,即或到京津,也是朝发夕至,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实乃旅游观光之胜地。

写一份五台山的导游词

游客们大家好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距太原240公里,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天下第一佛教名山享誉中外,有此殊荣,一是,这里是我国最早建寺的地区之一,而且从古至今,这里的寺僧在规模上都是第一;二是,佛典有记载,这里是佛教四大菩萨之首文殊菩萨的道场;三是,历朝历代,凡信奉佛教的帝王,都特别关注这里,这里是我国唯一的青庙和黄庙共生荣的佛教圣地。

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区。

“五百里道长风风雨雨,依然日出东台。

月挂西峰,花放南山,雪霁北巅。

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罄清澈,香烟缭绕,胜幡翩跹。

”写出了五台山的悠久历史和奇异风光。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显通寺,在五台山寺院当中,显通寺的规模最大,历史最古和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是五台山佛教界最为尊崇的领袖寺庙。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钟楼,这是五台山最大的一口铜钟——长鸣钟,重达99

【第99句】:5斤。

显通寺没有天王殿,只有两通石碑,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龙虎二碑,此二碑寓意为龙虎把门,不劳驾四大天王。

显通寺,占地120亩,殿堂楼舍400多间,正院内中轴线排列七座大殿,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

现在我们来到了观音殿,殿内供奉着三尊菩萨.中间为观音菩萨,两边分别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所以又叫”三大士殿”.由于两侧摆满了经书,故也称藏经殿. 观音殿外边一左一右两座碑亭.里面各有一碑,一通有字,刻着<<御制显通寺碑文>>,一通无字,无字碑.这通无字碑是康熙皇帝立下的,似乎在赞美显通寺的雄伟,壮丽和佛教的博大精深,难以用文字表达. 参观完了观音殿,我们就来到了,大文殊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寺庙中大都建有文殊殿,而这座文殊殿却加了个”大”字,这个大字有四层含义:显通寺是五台山最古老的寺院,是五台山寺院中建筑面积最大之一,是五台山保存最完整之一,是供奉文殊菩萨最多的文殊殿,由于在这里可以同时拜到五方文殊,当地人称其为方便朝台. 好,现在我们去全寺的中心,显通寺的重要建筑,大雄宝殿,它是五台山殿宇之最,重顶飞檐,巍峨宽大,占地一亩二分,里面供奉横三世佛.中间为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大雄宝殿即释迦牟尼的尊称,寓意像大勇士一样,英勇无畏,无畏一切,殿堂采用108根木柱支撑整个大殿,进到大殿感到十分宽敞,此殿,是五台山最大的大雄宝殿,也是寺里举办盛大佛事活动的场所 这是显通寺的第一大特色---------全木结构 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白色全砖建筑是无梁〔量〕殿,由于它全部用砖垒砌而成.没有用梁柱,所以叫无梁殿,又因为它代表的是佛法的无量,所以我们称之为无量殿,从外观看,似欧洲建筑,并且涂成了白色,白色在西方代表纯洁,在这里象征佛教的无限光明。

整个大殿从外看是7间,实际为3间,外观2层,内为1层。

殿内中间供奉佛祖的抱身像卢舍纳佛,体现修成正果而得到佛境的光明智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4636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