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山西名景导游词

山西晋中名胜古迹的导游词300字

女士们、先生们:  地处三晋腹地的平遥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我国现仅存的四大古城之一。

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94年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研讨会在平遥召开,会议首推平遥作为申报联合国“人类遗产”项目的第一个古城,晋中之窗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查后把平遥古城正式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从此,晋中之窗座小城名声远扬,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利用行车间隙我把平遥城的历史沿革作个简要介绍。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远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有史以来,建置沿革屡经变迁。

晋中之窗称为古陶,是尧帝的封地;西周时名为京陵城,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是平遥城的前身;北魏时改名为平遥县,并把县治迁到这里。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它的繁华,也曾多次遭受战火的破坏。

现存的城墙是明代洪武年间,即1370年修建的。

明清以来经多次维修,使古城墙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帮我写一篇山西太行山大峡谷的导游词1000字左右谢谢

位于壶关县东部的晋豫两省交界区,北距壶关县城30公里,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公园涉及三个乡镇的23个村,占地面积达4389.4公顷,其中林木面积3287.6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

【第74句】:9%。

公园风光旖旎,和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

规划以五指峡、龙泉峡、五莽峡三大峡谷为主线,开辟紫团洞、云盖寺、水妖洞和真泽宫四大景区。

共有峡景、水景、山景、石景、树景、林景和名胜古迹景观44处,景点400余个。

有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姿百态的山石,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雄奇壮丽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令人神往的传说。

景点有实有虚,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险,巧夺天工,使公园的和人文景观珠联壁合,相映成趣。

公园的景点主要集中在紫团山上。

山距壶关县城东南60公里,因山有紫气缭绕成团而得名。

山区突兀,。

古称抱犊,风光绝佳,有“南五夷(山),北抱牍(山)”之说,是“海内不可多得”之胜境。

历史上有颂扬它的诗词百余篇及36景诗传世。

主要有八大景色:仙翁崖、云盖寺、照壁山、倚秀峰、南参园、唐崖碑、将军峰、翠微洞和白龙潭。

云盖寺在山巅,亦称白云寺,有南向的二进院佛寺建筑,大殿斗拱层叠,木质透雕,尤以4组戏剧砖雕而著称。

紫微洞亦称紫团洞,是紫微道人面壁之处。

洞如迷宫,宽窄不等,最高处达50余米,最宽处达30余米,最低窄处则仅容一人侧身而入。

洞中有“天神”、“罗汉”、“八仙过海”、“玉龙捧寿”等溶岩层景点151处,已开发1500米,接待各方宾客。

真泽宫景区以真泽宫为中心,位在紫团山区树掌镇神郊村。

宫内供奉着乐氏二仙女,又称“二仙奶奶庙”、“二圣庙”。

宫外红墙碧瓦,巍峨庄严,内部雕梁画栋,结构巧妙,占地7000平方米,依山筑砌成五进院落,一院高于一院。

有香道、牌坊、山门、当央殿、万寿亭、钟鼓楼、寝宫、圣公母大殿及两侧的楼阁式配殿,有阳宫、阴宫、婴儿宫、奶水宫、梳妆楼等,使整个建筑统一在古朴典雅、高低错落的环境之中。

太行山峡谷,古有“藏龙卧虎之地”的美称。

不久太行峡谷森林公园,将以“返璞归真”的氛围展现在世人面前,为游人赞赏、青睐。

太行山绵延千里,象一条青色的巨龙,盘踞在河南、山西、河北三省辽阔的大地上。

位于林州市西部的一段被称为南太行林虑山。

闻名于世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就构筑在磊山的悬崖峭壁中。

因此,该风景区定名为“红旗渠·林虑山风景名胜区”。

这里是国家级风景浼胜区,也是“亚州第一,世界一流”的滑翔基地。

主要景区面积有100平方公里。

我国锦乡山河素有“北雄南秀”之称,而林虑山是北雄风光最胜处。

林虑山属暖温带半湿润,它的最高山峰海拔1675米,形成独特的山区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雨量670毫米左右。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暖少雨,秋凉气爽,平均气温

【第12句】:7。

C。

林虑山历史悠久,汇独特的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景区内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71处,旅游资源丰厚。

从南北朝时期起,这里就已成为众所瞩目的旅游胜地。

这里曾留下了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贤士、文豪武侠、名流高僧、神医巧匠的足迹,也有他们美丽而神奇的传说故事。

商朝第22代国王,省年时被其父送往王相岩与平民奴隶生活在一起,在此结识了奴隶,发现其很有才华,他即位后三年不语,方把朝臣说服,请出山并拜为宰相,而得辅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殷道复兴”。

东汉时期,朝中官宦夏馥迫于皇宫之祸,陷姓埋名避难于此,现遗迹尚存。

明嘉靖年间游方道人赵得秀居山不舍,依崖筑景,苦练仙丹,现仍存其师徒墓塔。

景区气势磅礴,风光独秀。

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以“人工天河”红旗渠、、太行之魂王相岩、冬夏倒置桃花谷、、天开图画黄华山、文物宝谷洪谷山、北雄风光天平山、翠柏园林龙凤山、石门涌泉万泉山、龙洞天桥王龙洞等景观为主体的独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本书重点介绍风光。

北起林州市任村镇回山角,南至山西省平顺县井底村,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200米,最窄处60米。

群山环绕,山峦重迭,奇峰突兀,台壁交错,形态万千,森林覆盖,郁郁葱葱,青山流水,,景色“雄、险、奇、秀”。

站在高处眺望,抬头是景,低头是景,左看是景,右看是景,景色迷人。

主要景区有:山前景区、王相岩景区、仙台山景区、桃花谷景区、太行平湖景区、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等。

那三九冰雪桃花开的桃花谷和三伏酷暑洞结冰的冬夏倒置奇观,更是令游人神秘莫测、赞口不绝。

太行大峡谷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着四方游客。

每年接待观光野营、休疗养生、滑翔攀岩等大批游客。

现在北京、河南、上海、广州等多家电视台、电影制片厂来此作外境地,拍摄电视、电影片,著名的电影片《李双双》和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渠故事》等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每年迎来大批美术院校师生,来此写生作画,创作出了无数优秀美术作品。

咏太行大峡谷高空吊桥凌空横跨危崖半,极目凭栏忘胆寒。

树绿峰青鸟蹈舞,天蓝云白水安澜。

您好,可以提供一份完整简洁(100字)的有关山西景点的导游词吗

大家好,我是xxx  ,我要带领大家认识一个全新的山首先,先给大几幅山西景点图和山西美食图。

这个是五台山,(放图片)晋中乔家大院,大同云冈石窟,刀削面,莜面栲栳恅  提到山西,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煤,but,我们今天不说煤,讲可以让你玩好,同时又可以吃好的山西。

    (一)首先,这里是大同云冈石窟九龙壁。

  美食,浑源凉粉,莜面栲栳恅  (二)下来,这是晋中乔家大院  平遥古城冠云牛肉  到了与之为邻的吕梁,有闻名全国的杏花村,你可以尝到汾酒竹叶青的香醇,  醋食爱好者,尽情的喝山西老陈醋吧,  (三)到了晋城运城,皇城相府,五老峰,可以享受与之比邻的河南风味,羊肉泡馍等。

  (四)最后,作为全国面食的胜地,我不得不讲一下我们的面食,山西面食有悠久的历史,。

(百度一些)这是刀削面,(附上图片)这是猫耳朵,这是剔尖儿,等等,自己再加点。

  还有独特的面塑文化  当然,还有好多美食及旅游胜地,欢迎大家来山西

山西省灵石翠峰山导游词200字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即将参观的八达岭景区。

前面的那座山就是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踞在这座山上。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人民就已经开始修建长城了,那个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边界上纷纷修筑了长城,叫做互防长城。

而我国曾经出现了三个修筑长城的高峰,分别是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为了加强统治,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所以派大将蒙恬30万军队和很多劳力将原来北方的燕、赵、秦长城连了起来,并加以扩充,历时9年修筑了一条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里的长城,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

到了汉朝,汉武帝也是为了加强防御,“不叫胡马度阴山”,修筑了一条近两万里的长城,同时这也保护了新开发的丝绸之路,汉长城是秦长城的一道前沿阵地和防线,它西起新疆,东到辽东,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

而明长城则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的最高峰,工程之大,技术之精是独一无二的。

当年朱元璋在统一全国建立明王朝的过程中,采纳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

当时元朝虽然已经灭亡,但是还保持着比较完整的军事实力,加上逐渐崛起的女真族的不断侵扰,所以开始修筑长城。

明朝大规模修筑长城达到了18次之多,到了明朝末年才基本完工,东起辽宁丹东鸭绿江边的虎山,西到甘肃嘉峪关的明长城全长6350公里。

明长城具备三个特点,筑构完备,管理完善,布局严密。

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长城的一部分。

而长城在我国古代最原始的目的虽然是防御,但是它同时还起到了其他的作用。

第一就是军事作用,第二则是经济作用,它不仅促进了屯田的开发和北疆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是中原的百姓安居乐业,第三是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

此外,它还保护了通讯和促进了对外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古代,不仅仅只有这三次修筑长城的经历,据统计,在上下两千年里,先后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都修建过长城,有人做过粗略的计算,如果将长城改建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墙,绕地球10圈儿多都有富裕。

著名的民间传说:烽火戏诸侯和孟姜女哭长城也是发生在万里长城上的。

如今,长城在经过几次修整之后,基本恢复了以往的面貌,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且它还是当今世界上畛さ姆烙?猿乔剑”椴剂宋夜?6个地区,全长达到了10。

8万里。

刚才我们所经过的路,就位于关沟中。

关沟是燕山山脉和军都山山脉的交会处,南起昌平区南口镇,西北到延庆县八达岭长城的城关,全长40里。

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北高原的咽喉要道。

明代在这里布置了四道防线,分别是南口关,居庸关,上关,八达岭。

在关沟中的叠翠山上,曾有金代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叠翠,可惜现在景观已经不复存在了。

刚才我们所看到的那条铁路就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由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

因为八达岭地区地势复杂,技术难点很多,所以詹天佑所设计的人字型铁路,成功解决了车不能直接爬坡和转弯的难题,而打通长达1091米的隧道也令中外人士叹服。

现在在青龙桥火车站树立的铜像就是詹天佑的,还有纪念碑。

关沟因为居庸关而著名,我们可以看到前面宏伟的建筑就是居庸关,它的名字起源于秦朝,以秦始皇迁徙“庸徒”在这里居住所以得名。

在关内,有一个著名的汉白玉石台,就是云台。

它是元代的一坐过街塔,上边原来有三座藏式佛塔,在后来的地震中毁坏了。

明代又在原处]建立了泰安寺,而在康熙年间又被毁了,只留下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柱础和望柱。

云台的面积有310平方米台下的券门上刻有狮、象、四不象、金翅鸟等浮雕,分别代表了佛教密宗五方五佛的座骑,还有天龙八部护法天神的浮雕。

内壁上还有四大天王浮雕和神兽图案,券顶上还布满了曼陀罗的图样,花中刻有佛像,共2215尊。

还有六种文字镌刻的《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这些都是元代的艺术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的杰出代表,因为这里四通八达,故成为八达岭。

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要讲长城修筑在这里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八达岭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

它不仅守卫着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师的西北大门。

八达岭长城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例如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慈禧太后西逃等等,八达岭都是毕竟之路。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要讲给大家:位于关城东门路旁,有一块巨石,传说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经过这里,曾经站在这块石头上回望京城,所以这块石头也就被叫做望京石。

但现在这块石头已经不那么突出了。

有一句话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

刚才介绍了那么多景观,您一定急切的想来到景区游览一番,不用着急,马上您也要成为好汉了。

好,这里就是著名的八达岭长城远处是壮丽的景色,而往下看就是长城重要的组成部分翁城,他一般都修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

翁城两门之间相距

【第63句】:9米,西门匾额:北门锁钥,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了。

东门的匾额为:居庸外镇,意思是居庸关外又一重镇。

现在我们向右下放看,在登城口的南侧陈列着一门大炮,名为:神威大将军。

是崇祯年间制造的。

八达岭长城有三台两墙组成,什么是三台两墙呢

现在就让我给大家来解释一下,三台分别是城台,敌台,其中城台构造的非常简单,只是驻守的官兵避风寒的地方。

那敌台的构造相对就要复杂一些,分为两层,下层是由田,井,回,等字形组成,上层有垛口和望孔是观察军情和射箭用的,所以这里也具有防御敌人的功能。

下面就到了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烟台。

是不和长城相连的独立建筑。

一旦敌人来犯,就点燃烽火通报军情,古人奖白天点燃的烟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

明朝的时候,还对烽火与敌人的关系作了严格的规定:敌人百余个,燃一烟点一炮;五白人,燃两烟点两炮;千人以上,三烟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烟四炮;万人以上,五烟五炮。

就通过这种方式,在边关的军情能够飞速的传递到皇城大内。

说完了三台,下面就来说一下两墙。

长城外侧的高墙叫做牒墙,有垛口是用来防御敌人的。

而内侧不足一米高的则叫作女儿墙,也叫做宇墙。

在最开始长城内侧是没有女儿墙的,可是经常有人会跌下山崖,所以就修建了这道墙。

在长城墙根的地方每隔不远就有一个小水沟,雨天的时候由吐水嘴向外排水,以免水冲刷城墙。

而长城的墙体里面使用石头块铸成的,外边砌上砖,再在上面铺上石板,从而使建筑非常牢固

回答者: 6040556 - 实习生 一级 2009-11-14 16:24 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辽阔土地上。

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们汽车奔驰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景区了。

前面的山被称为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旋在军都山上。

而汽车行驶的这条路就位于20公里长的关沟中,关沟因有古代著名的关口居庸关而得名。

我们可以看到前面的宏伟建筑便是居庸关。

居庸关是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建于明朝,关城设有南北两门,门外均有瓮城。

古建筑早已毁坏,经过近几年的修复,才使古关重现昔日的风采。

居庸关内有一著名的汉白玉石建筑,名为云台,它是元朝至正二年即1342年间的一座过街塔的塔基。

台上明朝又在此处建了一座泰安寺,也于1702年被火焚毁,最后只留下这个塔基。

云台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过街塔的塔基,也是元代石构建筑的重要实物,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两旁的山上,过去是苍松翠柏好云遮雾障,禽鸟和鸣,溪流淙淙,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

金代著名的燕就八景之一“居庸叠翠”就指的是这里。

可惜被明弘治十三年即1500年的一场山火焚毁殆尽。

近几年虽然在这一地区投入了很大力量植树,但由于缺少雨水,历史上的景观已难再现。

同时由于修路等人为因素,已往关沟中流传的七十二景,如:穆桂英点将台、仙人桥、弹琴峡等也只能听人讲,不能见其景了。

为了让大家对长城有个更好的了解,我现在把有关长城的知识向大家作一介绍。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

长城也不例外。

中国的长城起源于春秋战国,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前后。

那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受侵犯,他们纷纷修筑了长城,那时的长城都在各自的边界上,是一段一段的,可以叫“互防长城”。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吞并六国,统一中原,建立了封建王朝。

为了加强统治,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秦王朝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来修筑长城。

他们把原来北方燕、赵、秦三国长城连接起来,重修加固,又扩充了许多,修起了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延绵万余里的长城。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

汉朝的时候,又把秦长城向西延长到盐泽,也就是现在新疆的罗布泊地区。

汉长城长1万多公里,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

到了明朝,也是长城发展的最高峰,工程浩大、建筑技术精湛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

保存至今,仍然完好的长城,绝大多数是明朝修筑的。

需要提醒的是,在中国的历史上不光是秦、汉、明等汉族统治者修筑长城,像北魏、北齐、北周、东魏、金等少数民族的统治都也都修筑过长城,而且金朝修筑的长城长达2500公里,是少数民族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

细算起来,从春秋战国到明朝经过二千多年的时间,先后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

这些长城长短不一、纵横交错,分布在我国的17个省、市、自治区。

如果把历朝历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总长度可达十万余里。

真可谓“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

有人做过粗略的计算,假如将各个朝代修筑的长城所用的砖石、土方堆起来,修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墙,那么这道大墙可绕地球10周有余。

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

它建筑宏伟,防御设施齐全,是万里长城的精华,也是明长城中最杰出的代表。

讲到这里,有人不妨要问,明朝为什么要在八达岭地区修筑如此坚固的长城呢

这主要是八达岭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它不仅起着护卫明王朝皇陵的作用,同时也是京城的西北门户。

大家过一会可以看到八达岭关城门洞的横额上写着“北门锁钥”4个大字,北门指的是京师的北大门,锁钥说长城的坚固和险要,像一把牢不可破的大锁,锁在这里,只要守住此关,京城就可万无一失。

可是腐败的明王朝最终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

不过据说当年要自成进北京并没有攻破八达岭关城,而是绕过延庆的柳沟过去的。

明王朝为了加强统治,也确实没少下功夫。

把元朝残余势力赶走以后,为了防止他们侵扰,明朝在建国之初就提出了“高筑墙”的口号,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派大将军徐达、冯胜等率军在北方筑关制塞,修筑长城。

在明朝270多年统治中,先后有18次大规模的修筑工程,终于建成一道长城,东起辽宁省的鸭绿江边,西止于甘肃省嘉峪关,这便是我们通常说的,现在还能看到的万里长城。

明长城全长6300多公里,经过我国北方9个省、市、自治区。

无论从工程技术水平和设防的严密程度,都是以前的长城无法比拟的。

同时明代万里长城不再是单一的一道高墙,而是修筑成“层层布防”的纵深防御体系,重点地区还修筑了多道城墙、关隘。

宁夏、陕西、山西、河北等地都修筑了长城复线,山西设置的长城复线就有4条之多。

在重要的交通军事要地,修筑多座关城和多道较短的墙,如雁门关的10里山谷,有28道石墙,可谓“寸土设障、步步为营”。

为了防守,明王朝在长城沿线陈兵90余万。

从东到西把长城分9个防区(称为九边,相当于现在的军区),每区都派大将镇守,这种防区称为“镇”,它们是: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

八达岭长城是蓟镇居庸关的下属关口。

居庸关是“路”级防区,辖区东自西水峪黄花镇界45公里,西至镇边城坚子谷口紫荆关界60公里,南至宛平县界,北至土木驿宣府界。

居庸关关城扼就北咽喉要道,八达岭处在要道的北口。

八达岭以南曾修筑三道关,即南口、居庸关、上关,加上八达岭,一共是4道关。

弘治十八年即1505年,八达岭建成关城,同期,在关城以北延庆县境内的山川路口、交通要道上,修建墩台、烽燧100多座。

这时期,北方摹上俺答部族兴起,不断南下进行抢掠。

正德十年(1515年),俺答部骑兵进犯八达岭,大肆杀鹨掠夺而去。

俺答骑兵,来去神速,飘忽不定,次年又窜扰延庆地区,威胁京师,民不安宁。

为了加强防御,嘉靖十八年即1539年,重修八达岭关城东门。

嘉靖三十年(1551年),在八达岭关城西北3里处建兵营,名岔道城。

驻扎重兵戚继光调来北方,总理蓟、昌、保三镇防务,他对东起山海关,西迄居庸关,延绵600公里长城重新修筑。

由于八达岭战略地位重要,是修筑的重点地段,城墙高大坚固,敌楼密集,用料考究。

万历十年(1582年),重建关城西门。

先后经营了80多年,八达岭长城成为城关相连,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防御体系。

八达岭又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

第一位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之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而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朝帝王北伐、清代天子亲征、慈禧太后西逃~~~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

至今在八达岭关城东门外还有慈禧西逃留下的“望京石”一景。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一行西逃,逃至八达岭,慈禧站在石头上回望京城,伫立良久,不愿离去,因此去不知何日才能返京,不禁黯然落泪,因此得名望京石。

大家有兴趣的话,下车后,可以去看一看。

清代以后,早已推动军事价值的八达岭长城日渐荒废。

长城的墙体、敌楼等,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已是断壁残垣。

新中国成立后,长城的全部建筑被国家保护,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修缮。

1961年,国务院确定八达岭长城和城墙为僵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游人开放。

1984年,在邓小平同志“受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倡议下,古老雄关更换新颜,先后修复敌楼19座,城墙全长3741米,使游览部面积达到

【第1句】:9万平方米。

1986年又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

1987年万里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颁布了证书,八达岭作为万里长城的代表领取了证书,现在这个证书的原件就保存在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中国长城博物馆。

1991年八达岭又以绝对多数票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首。

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知名度也最高,迄今,八达岭已接待中外游人6000多万,先后有尼克松、里根、撒切尔夫人、戈尔巴乔夫、伊丽莎白女王、日本天皇夫妇等300多位外国首脑和众多的世界风云人物登上八达岭长城观光游览,这种情况,在世界风景名胜中也是罕见的。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用着急,您马上就要成为登城的好汉了。

回答者: xidosi - 实习生 一级 2009-11-14 19:58 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辽阔土地上。

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们汽车奔驰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景区了。

前面的山被称为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旋在军都山上。

而汽车行驶的这条路就位于20公里长的关沟中,关沟因有古代著名的关口居庸关而得名。

我们可以看到前面的宏伟建筑便是居庸关。

居庸关是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建于明朝,关城设有南北两门,门外均有瓮城。

古建筑早已毁坏,经过近几年的修复,才使古关重现昔日的风采。

居庸关内有一著名的汉白玉石建筑,名为云台,它是元朝至正二年即1342年间的一座过街塔的塔基。

台上明朝又在此处建了一座泰安寺,也于1702年被火焚毁,最后只留下这个塔基。

云台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过街塔的塔基,也是元代石构建筑的重要实物,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两旁的山上,过去是苍松翠柏好云遮雾障,禽鸟和鸣,溪流淙淙,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

金代著名的燕就八景之一“居庸叠翠”就指的是这里。

可惜被明弘治十三年即1500年的一场山火焚毁殆尽。

近几年虽然在这一地区投入了很大力量植树,但由于缺少雨水,历史上的景观已难再现。

同时由于修路等人为因素,已往关沟中流传的七十二景,如:穆桂英点将台、仙人桥、弹琴峡等也只能听人讲,不能见其景了。

为了让大家对长城有个更好的了解,我现在把有关长城的知识向大家作一介绍。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

长城也不例外。

中国的长城起源于春秋战国,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前后。

那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受侵犯,他们纷纷修筑了长城,那时的长城都在各自的边界上,是一段一段的,可以叫“互防长城”。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吞并六国,统一中原,建立了封建王朝。

为了加强统治,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秦王朝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来修筑长城。

他们把原来北方燕、赵、秦三国长城连接起来,重修加固,又扩充了许多,修起了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延绵万余里的长城。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

汉朝的时候,又把秦长城向西延长到盐泽,也就是现在新疆的罗布泊地区。

汉长城长1万多公里,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

到了明朝,也是长城发展的最高峰,工程浩大、建筑技术精湛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

保存至今,仍然完好的长城,绝大多数是明朝修筑的。

需要提醒的是,在中国的历史上不光是秦、汉、明等汉族统治者修筑长城,像北魏、北齐、北周、东魏、金等少数民族的统治都也都修筑过长城,而且金朝修筑的长城长达2500公里,是少数民族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

细算起来,从春秋战国到明朝经过二千多年的时间,先后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

这些长城长短不一、纵横交错,分布在我国的17个省、市、自治区。

如果把历朝历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总长度可达十万余里。

真可谓“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

有人做过粗略的计算,假如将各个朝代修筑的长城所用的砖石、土方堆起来,修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墙,那么这道大墙可绕地球10周有余。

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

它建筑宏伟,防御设施齐全,是万里长城的精华,也是明长城中最杰出的代表。

讲到这里,有人不妨要问,明朝为什么要在八达岭地区修筑如此坚固的长城呢

这主要是八达岭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它不仅起着护卫明王朝皇陵的作用,同时也是京城的西北门户。

大家过一会可以看到八达岭关城门洞的横额上写着“北门锁钥”4个大字,北门指的是京师的北大门,锁钥说长城的坚固和险要,像一把牢不可破的大锁,锁在这里,只要守住此关,京城就可万无一失。

可是腐败的明王朝最终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

不过据说当年要自成进北京并没有攻破八达岭关城,而是绕过延庆的柳沟过去的。

明王朝为了加强统治,也确实没少下功夫。

把元朝残余势力赶走以后,为了防止他们侵扰,明朝在建国之初就提出了“高筑墙”的口号,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派大将军徐达、冯胜等率军在北方筑关制塞,修筑长城。

在明朝270多年统治中,先后有18次大规模的修筑工程,终于建成一道长城,东起辽宁省的鸭绿江边,西止于甘肃省嘉峪关,这便是我们通常说的,现在还能看到的万里长城。

明长城全长6300多公里,经过我国北方9个省、市、自治区。

无论从工程技术水平和设防的严密程度,都是以前的长城无法比拟的。

同时明代万里长城不再是单一的一道高墙,而是修筑成“层层布防”的纵深防御体系,重点地区还修筑了多道城墙、关隘。

宁夏、陕西、山西、河北等地都修筑了长城复线,山西设置的长城复线就有4条之多。

在重要的交通军事要地,修筑多座关城和多道较短的墙,如雁门关的10里山谷,有28道石墙,可谓“寸土设障、步步为营”。

为了防守,明王朝在长城沿线陈兵90余万。

从东到西把长城分9个防区(称为九边,相当于现在的军区),每区都派大将镇守,这种防区称为“镇”,它们是: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

八达岭长城是蓟镇居庸关的下属关口。

居庸关是“路”级防区,辖区东自西水峪黄花镇界45公里,西至镇边城坚子谷口紫荆关界60公里,南至宛平县界,北至土木驿宣府界。

居庸关关城扼就北咽喉要道,八达岭处在要道的北口。

八达岭以南曾修筑三道关,即南口、居庸关、上关,加上八达岭,一共是4道关。

弘治十八年即1505年,八达岭建成关城,同期,在关城以北延庆县境内的山川路口、交通要道上,修建墩台、烽燧100多座。

这时期,北方摹上俺答部族兴起,不断南下进行抢掠。

正德十年(1515年),俺答部骑兵进犯八达岭,大肆杀鹨掠夺而去。

俺答骑兵,来去神速,飘忽不定,次年又窜扰延庆地区,威胁京师,民不安宁。

为了加强防御,嘉靖十八年即1539年,重修八达岭关城东门。

嘉靖三十年(1551年),在八达岭关城西北3里处建兵营,名岔道城。

驻扎重兵戚继光调来北方,总理蓟、昌、保三镇防务,他对东起山海关,西迄居庸关,延绵600公里长城重新修筑。

由于八达岭战略地位重要,是修筑的重点地段,城墙高大坚固,敌楼密集,用料考究。

万历十年(1582年),重建关城西门。

先后经营了80多年,八达岭长城成为城关相连,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防御体系。

八达岭又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

第一位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之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而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朝帝王北伐、清代天子亲征、慈禧太后西逃~~~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

至今在八达岭关城东门外还有慈禧西逃留下的“望京石”一景。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一行西逃,逃至八达岭,慈禧站在石头上回望京城,伫立良久,不愿离去,因此去不知何日才能返京,不禁黯然落泪,因此得名望京石。

大家有兴趣的话,下车后,可以去看一看。

参考资料: 网上

平遥古城的导游词。

一定要快。

诸位游客,大家好。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就要到了,右前方那高耸的砖墙就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平遏城。

1997年12月3日,通过决议,将我国云南省、山西省和江苏省列入。

现在大家可以观赏一下古城的远景和比较完整的外观。

  ,历史悠久。

据载:西周时期周宣工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曾派兵北伐萨犹,并修建了京陵城。

京陵城就建在今平远县城东7公里的京陵衬,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这可以说是平遥建城的开端,也是现在乎迢城的前身。

从那时起,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历史了。

  现在这座平遥城始建于何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

大约在拓跋陶时,为避名讳,将原来的平陶县改为平遥县.并把县治从别处迁到这里。

建城时间应该是这以后的事。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她的繁华,也曾多次遭受战火的破坏。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城墙,是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把原来的土城墙加高加厚加砖扩建而成的,明清以来虽曾数次维修,但风格未变。

  平遥城内古建筑保存很多,像文庙大成殿、清虚观、市楼、城隆庙、武庙戏台等。

就是街道民居.也基本保存明清时代风貌。

漫步街头,还会看到各种古色古香的院门、院埔、精雕细刻的古建筑装饰,甚至还能看到门前的接马石桩、下马石等,一派古城风貌。

  平遥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人辈出。

是敢于不顾“满门抄斩”的恐吓、秉笔直书的若名晋代史学家孙盛、以“映雪读书”流传千古的孙康等古代名人,当代已故历史研究所所长、已故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侯秸一、已歇中国文学研究会会长王瑶、著名画家李苟、著名歌唱家等都出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平适古城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过惠济桥)  我们现在正行驶在惠济桥上,惠济桥是一座九拱石桥,修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同治年间重建。

清代名宿傅山先生曾亲笔为它写道碑记。

这座桥规模不等大.历史也不算很长,但造型优美.桥面平坦,没有像一般石桥那样高高隆起,便于车马行走。

而且更有一个奇处,就是这座桥下还有一座桥。

下面的桥不见文字记载,人们原来也不知道。

1977年8月,一场暴雨造成特大洪灾,滚滚洪水带走了不少淤积多年的河沙。

水退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惠济桥叠架在旧桥的桥面上,形成桥上桥的奇观。

利用旧桥做新桥的牢固基础,既节省财力、人力,又省时间,多聪明的构思叼!这在造桥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到了.请大家随我上城墙参观。

  (带游客进“下东门”)  这里就是乎遥古城的“下东门”。

大家看这高达12米的城墙多雄伟、多壮观。

在城外,本来还有护城河.城门处架有吊桥.在古代战乱的日子里.这的确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我们进来后这个地方是下东门瓮城,它是为保卫城门而设立的。

城门是城墙上的薄弱环节,有了瓮城.就大大增强了城池的防卫手段。

这里地方根小,四周为高墙围护,即便敌人攻入瓮城也只能进来少数人,而且立即陷入包围之中,成为瓮中之鳖。

有的瓮城门并不是开在城门对面,而是拐个弯开在旁边.更可防止冲入的敌兵一较作气冲到城门下.通过拐弯来消解敌兵锐气。

这些设计思想都是古人在长期实战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大家看.瓮城里还有一个建造讲究而小巧的院落.这是干什么的呢?原来这是一座小关帝庙。

关帝是武圣人.把关庙修进瓮城里,却是平遥人的独特创造。

请大家随我进城,上城墙参观。

  现在我们已经在城上了,这里本来还有城楼.在战争中毁掉了。

这座建在城墙上的台,传说就是尹吉甫的点将台。

尹吉甫是周宣王的大将,在历史上游藩有名,《律经冲的《较高》、《冠R2等几首诗就是他作的、前面提到的那有名的对北方游牧民族0l犹的北伐,就是由他指挥的。

为了巩固北伐的成果,他还在这里修建了京陵城。

尹吉甫遗迹这里还有多处。

在京陵村附近还有一处村茁叫尹村,传说是尹吉甫当年驻兵酌地方。

在上东门外有尹吉甫募,募前一通明代石碑上大书“周卿士ZJ吉甫神道”八字。

上东门里还有一座纪念尹吉甫的小庙。

  请大家随我观赏一下古城的建构。

  (带游客向南浸步.边走边说,约走2—3个墩台即可停下)  我们看城墙上两边各有一道短堵,叫女儿墙,为什么叫女儿墙呢?宋代官府编写的《营造法式》上有个书面解释:“言其卑小。

比之于城,若女子与丈夫也。

”意思是说城墙高大厚实,保伟丈夫;女墙单薄短小,像弱女子。

民间有的地方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早先城上并没有女儿墙,有一次一个老人被拉来做工,和他相依为命的小孙女也天天随他来到城上.坐在旁边观看。

一天,一位累极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竞走到城墙边上,小女孩伯他掉下城去,用力向里推他,不料用力过大,民工虽得救了,小女孩却摔死了。

为了纪念她,工匠们在城上修起了矮墙,并把它叫做女儿墙。

这实在是个感人的故事,但确实说明了女儿墙的保护性功能。

我们看:两边的女儿场并不一样,向外的女儿墙上还修筑了垛口,垛口还留着供臆望和射击使用的小孔.这当然是为了实战的需要。

  大家都注意到了,城墙每闲一段,就有一个向外突出的部分,这叫做墩台.墩台是干什么的呢7它是保卫城墙的。

我们知道.古代攻守城他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弯机,上面既可射下去,下面也可射上来,因此守城的士兵轻易不敢探出身去。

这样,城墙脚下反丽成丁防御的死角。

有了墩台.就可以弥补这个不足、从三面组成一个强大的立体射击网,城防力量大大加强。

在每个塌台上,还修有一座敌楼,上面有孔,也是为观察和射击用的。

  干遥古城除了具备这些共性持点外,还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城墙本是战争的产物,平逗人却偏偏喜欢给抹上一层浓浓的文化色彩.把象征文化星官的魁星楼修在丁城墙东南角上(指形状独特的魁星楼)。

据统计,古城上共有3000个垛口、72废敌楼,那是象征着文圣人孔夫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乎遥俯视似龟形,历来有龟城之称.据说是取神龟寿水长存之意。

全城六座城门,南门似头,城门和瓮城外门都向南.任龟首自由伸缩,北门似尾,瓮城外门拆而东向,好儡龟尾东甩:东西各二门似龟脚.三座瓮城外门拐向南开,好像神龟正续缓伸腿屈肢向前爬行,只有咱们刚才进来的下东门瓮城外门不向南拐而向东开,传说是伯神龟爬向别处,所以用一根无形的绳索把左后脚牢车地拴在城东Lo公里的麓台塔上,把这条腿都拉宜了。

在南门外左右各有一口井,人们说那就是神龟的一对明亮的眼睛。

在市中心,也就是龟心的位置,还修有一座市楼,就是我们看到的那座高踞众屋之上的楼,在市楼楼顶两坡上,还用黄、蓝两色琉璃瓦拼出双喜字相寿字,它充分体现了古城独特的文化氛围,表达了乎迢人民良好的愿望,这可以说是龟城城建构思的画龙点暗之作了。

  乎遥城内文物众多,西南方向那一片覆盖琉璃的建筑,就是城隍庙、财神庙建筑群,近处观看,可以见到它馆角高挑、群昂飞动、油漆彩绘的壮丽景色。

在它附近很显眼的那座现代大楼是平适中学教学楼。

文庙大成殿就在校园内,从这里看不清蔑。

为保护原来的风貌,古城中一般是不准建楼的,干迢人却为学校破例修了一座教学楼,足见对教育的重视。

平迢中学也不负众望,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保持着这所省级重点中学在省内的领先地位一个我们山西导游非常熟悉的平遥人,来过山西的游客你一定见过这位老先生,沧桑的外表下是一颗火热而至诚的心,乐观的性格也一定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把他也请到这里,尊称他为“平遥旅游形象大使”如果您来过这座北方魅力小城,希望老先生可以勾起你的回忆,如果您还没有来,那就别犹豫了,背起您的行囊,平遥古城欢迎您

2013年山西导游考试专题讲导游词

兄弟,别急, 考试考的是你的应变能力

你把基础内容老老实实给背熟了,到口试的时候老师给你讲的时间不会超过 15分钟的 时间很快的你自己用自己的话来讲解, 记住了 千万别害怕, 自己用自己的话来讲解 全体内容很简单的 ,最后祝你顺利通过

导游词(300字)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八达岭景区观光旅游。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望各能在八达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阔的土地上。

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法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游客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您向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

往下面看是有两个门洞和U字形的城墙缎怕谳瓮城。

在瓮城墙上内外两面都有垛口墙,四面拒敌。

倘若敌人攻破关门涌入城内,将受到四面守城将围歼,敌人如落瓮中。

瓮城是长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

八达岭的瓮城也不例外。

建在山脊上,受地形限制,依山就势,东低西高,东窄西宽,仅有5000平方米。

瓮城内无井,水源缺乏,平常驻兵不多,守城部队驻在西北三里的岔道城。

瓮城中原有一座“察院公馆”,是供皇帝路过驻跸或官员停留住宿的。

瓮城两门之间相距

【第63句】:9米,西门楣题额“北门锁钥”,它的用意我在前面已经讲过。

城门洞上,古进安装有巨大的双扇木门,门内安装有木顶柱和锁闩。

平时,大门敞开,行人商旅自由出入;战时城门紧闭,严实坚固;一旦发出反击号令,城门洞又是千军万马发起冲锋的出口。

瓮城的东门楣题额为“居庸外填”,修建于明嘉靖十八年。

在“居庸外镇”关城的城台上,原来嵌有一块石碑,为明朝万历年间刻制。

从碑文可以看一带长城,先后经80多年时间才完成。

这碑中还记录着修筑长城的时间、长度、主持官和管工头、烧头、窑匠头、泥瓦匠头和名字,以明确责任。

站在城上向下看,我们中以看到来往不断的车辆和从门洞穿过的游人。

这里不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关口,而且也是交通要道。

从这里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庆,西北往宣化、张家口,“路从此分,四通八达”。

八达岭也因此得名。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4637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