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吕梁导游词400字
求一篇作文,介绍自己家乡的导游词,介绍山西的。
最少300字。
要自己写的啊,急
美丽的凤山公园星期天,爸爸带我去游览美丽的凤山公园。
一进门,美丽的景色就映入眼帘。
宽阔的广场上有绿油油的草坪,一旁的树木随风舞动,好像在向我们打招呼。
草坪上蹲着两个娃娃,一个乐得四脚朝天,一个屁股翘得老高,真可爱
顺着“八达路”上山,半山腰上有个十二生肖园,园里有十二块用石头雕成的生肖动物,栩栩如生。
接着我们登上了山顶,一座高大雄伟的妈祖石像映入眼帘,据说妈祖石像重约一千吨,高
【第16句】:83米,是由四百六十八块花岗岩石砌成的。
之间妈祖身穿凤袍,头戴凤冠,手拿着玉如意,面带笑容望着远方,她似乎正摸摸地保护着汕尾人民。
妈祖像的周围有一排排的松树,它们像卫兵一样挺立着。
从山顶望去,汕尾的景色尽收眼底,一条条马路纵横交叉,一栋栋高楼大厦整齐雄伟,在阳光照射下,玻璃幕墙反射出了不同的颜色,五彩斑斓,美丽极了
微风吹过,吹到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啊
凤山公园真美啊
我爱美丽的凤山公园。
壶口黄河导游词100字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临汾旅游。
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张倩,在这为期三天的尧都之旅中将由我和我们旅行社的资深司机陈师傅共同为大家服务,希望我们的服务能够给您的旅途提供方便,让您游的舒心,玩的放心。
为了方便大家几天的游览活动,我先将临汾的基本情况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方便大家随后几天的游览活动。
临汾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黄河中游东岸与太岳山之间,总面积
【第2句】: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0多万。
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纵穿全市。
这里拥有点燃人类第一支火把的光荣,传说黄帝时代的仓颉在这里发明了汉字,中国历史上第一帝第一都均诞生在这里。
帝尧之都平阳就是现在的临汾市(尧都区),春秋时期,晋国之都新田就是现在的侯马市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基业就在这里奠定。
1953年挖沙时一铲挖出个丁村,3枚人齿化石的出现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那部分缺环,中国历史好象在那时一下子也就完整了。
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川造就了临汾市许多著名的旅游景观。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就是号称天下第一黄色大瀑布的吉县壶口瀑布。
壶口,作为大禹治水“引山表木”的第一标记早已名垂史册。
她包含着我们先祖自强不息的精神,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丰富智慧,铭刻着古老的黄河文化印记。
可以说,壶口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见黄河心不死”,从临汾出发,经过4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的游览车已经驶入壶口景区,大家请拿好自的随身物品依次下车,注意安全。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我左手方向的十里龙槽,龙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滚滚的黄河水千万年来冲刷切割的结果。
由于壶口瀑布终年累月的向下冲击因而在河床上留下一道深壕,而且每年都在加长,至今已有10里之远,恰似一条匍匐在地的长龙,故名十里龙槽。
下面我们接着往前走,前面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黄河母亲的心脏--壶口瀑布了。
我想大家都曾从90版的50元人民币上一睹过了壶口瀑布的风采了,那当各位身临其境时感觉又是如何呢
刚才在车上有为先生问我为什么叫做“壶口”瀑布,下面就请大家一边欣赏瀑布一边听我的介绍。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从高山流向大海,从远古流到今天,是高高的巴颜喀拉山孕育了她。
她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在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时由于受到了吕梁山脉的阻挡,转南进入著名的晋陕大峡谷之中,上游数百米的水面当留到下游的龙王辿时,由于受到河床走势的影响,滔滔河水骤然收敛成约50余米,倾泻在落差30多米的石槽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瀑布,看起来就像从茶壶中往外到水,故形象的称她为“壶口瀑布”。
由于壶口瀑布的落差之大和水势之猛,形成了她独有的四大景观:水底冒烟、彩桥通天、群龙戏浪、谷涧起雷。
我们大家现在可以看到,水由于惯力跌入几十米深的深潭中,激起数十米的水雾,这个景观就是“水底冒烟”。
有时天气好时,遇上太阳光的折射,还会看见一条彩虹横跨两岸。
这些壮观的美景,往往是艺术家、诗人们最爱捕捉的瞬间,伟大诗人李白就在这里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万丈豪情。
关于凤山公园的导游词
凤山公园位于岳池县城翔凤山麓占地百余亩,该园前身为和溪公园,存有“雁塔”、“灵泉”等近代名人书法石刻,因其山峰逶迤如凤翔,故曰“凤山公园”。
东距小平故里广安市27公里,北距南充市59公里,南距重庆市120公里。
目前处于改建中,改建完毕面积将达900亩。
求四平英雄广场导游词350字以上的
各位旅客,大家好,接下来,我们看见的就是四平市的英雄纪念广场,在这耸立的,最又历史意义的莫过于我身后的这间“战役纪念馆”,四平历史悠久,远在殷、周时代就有先人在这里生存繁衍,距市区50公里的二龙湖畔燕国古城遗址,是汉民族最早开发东北的见证。
历史上的夫余、高句丽、契丹、女真(满族)、蒙古、朝鲜族等都在这里生活过。
留下了诸如辽代韩州、金代信州、明代叶赫部落等文化古迹。
加之钟灵毓秀的山川地貌,更为这块黑土地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是观光旅游之首选地。
四平也是东北的军事重镇,解放战争期间“四战四平”名遐中外。
四平是东北的军事重镇,在解放战争期间,四平战役名闻中外,被外国记者称为东方马德里. 1946年3月到1948年3月,国共双方先后调动了大量兵力,在四平展开四次大战役:第一次是四平解放战;第二次是四平保卫战;第三次是四平攻坚战;第四次是四平战役.在这几次战役中,双方共投入兵力40万人,累计战斗52天,国民党军队5万多人被歼灭,我军也牺牲了3万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战四平.四战四平不仅解放了四平,对全国解放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四平又被誉为英雄城。
四平战役纪念馆,由彭真题字.以告祭在这块土地上杀敌流血的忠魂四平战役纪念馆是红色之旅的圣地,是青少年教育基地。
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正门上方镶嵌着“四平战役纪念馆”七个镏金大字,为彭真同志亲笔题写。
,其中展厅面积3000平方米。
陈列区内设有序言厅、战史厅、支前厅、英烈厅、半景画馆、影视厅、临时展厅等8个主要展厅。
四平战役纪念馆已于2008年3月13日开放,陈列内容为四平战役历史陈列,展览面积为3100平方米。
好,大家跟我来,现在咱们就进里面参观这被称为“东方马德里”红色文化经典的四战四平,请大家排好队,现在跟我进入我们的展区,然我们重回那惊心动魄的年代,里面的讲解员,会告诉大家在那惊心动魄的年代一发生过什么....
白马仙洞的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来到白马仙洞,我是你们的导游。
白马仙洞位于吕梁市离石区吴城镇洞沟村九凤山上,该洞所处的九凤山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四周苍松翠柏,山顶云烟缭绕,林间紫气徘徊。
白马仙洞洞口至洞底全长约500米,洞口与洞底相对高差168米,专家称之为“华北第一险洞”。
白马仙洞不仅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也是古代先民祈雨祭祀、祈福求康的活动场所,洞内至今留有近百首从辽金时代至今历代先民们祈雨祭祀、祈福求康的墨迹。
现已探明洞中有八洞,洞中套洞,景中生景,具有深而险、险而奇的特点,洞中险境遍布,岔道时有,宽处可跑马阅兵,窄处难容一人,布袋岭高低不平,三仙洞如入仙境,骆驼石如猛虎挡道,珍珠山琳琅满目,凤凰山白云缭绕,朽木桥古树老根,通天柱巧夺天工,悬空石心惊肉跳,水帘洞由高而泻,三仙池清静悠闲,翻身涧脱胎换骨,屿心石横卧道中,石钟乳击之有声,仙骨洞心有余悸,青龙头腾云驾雾,葫芦洞巧夺天工,棋盘山赏心悦目,跑马滩宽阔奇险,一线天如峭壁中羊肠小道,蜗牛顶形象逼真,变形石视态各异,洞内灰华及钟乳遍地,各种天然形态造型不一,栩栩如生,琳琅满目,使人如置身仙境。
洞外历代古建筑和碑文矗立四周,从斑斑建筑残骸中可看到白马仙洞历史悠久。
据民间传说,此洞为附近各州、府群众祈雨之圣地;据离石地方志记载,此洞为黄帝之别宫,周朝得道仙翁“赤松子炼丹之所”,史载晋高祖也曾进洞祈雨。
洞外建筑自唐贞观年起历代都有扩建。
当地民间各种传说和悠久的历史,给白马仙洞披上神秘面纱,让人捉摸不透。
该洞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地质构造形成史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同时又是一处集考察、地质勘测、旅游开发于一体的福泽圣地,蕴藏着无穷的魅力,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日记写交城挂山400字
卦山,位于交城县城北3公里处。
因山的形状酷似八卦而得名,是融自然风光和千年古刹为一体的著名旅游景点。
它以山形卦象、古柏参天、寺宇巍峨、华严道场而早在唐代就闻名遐迩。
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将它跻身于三山五岳的行列,称誉为“第一山”。
古柏为卦山的一大奇观,其树形怪异,趣味横生,别有风韵。
诸如龙爪柏、牛头柏、孔雀柏、绣球柏、母子连根柏等,让人叹为观止。
八峰耸峙之间还有一座华严宗古刹卦——天宁万寿禅寺,书法大家米芾欣然在山门上写下第一山的横匾,成为天宁夺的镇寺之宝。
山下原是秦晋交通的驿道,再佐以风光景致和佛教氛围,天宁寺的香火千年来自然也久盛不衰。
1交城卦山山西交城卦山旅游风景区是融自然风光和千年古刹为一体的三晋著名旅游景点。
位于交城县城北3公里处,因山的形状酷似八卦而得名卦山.卦山旅游风景区以山形卦象、古柏参天、寺宇巍峨、华严道场而早在唐代就闻名遐迩。
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将它跻身于三山五岳的行列,称誉为“第一山”。
近年来,来交城卦山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多。
古柏为卦山的一大奇观,其树形怪异,趣味横生,别有风韵。
诸如龙爪柏、牛头柏、孔雀柏、绣球柏、母子连根柏等,让人叹为观止。
清代,曾有人将“黄山之松、卦山之柏、云栖之竹”列为华夏树木奇观。
盎然,古往今来流传有许多神秘美妙的神话传说。
卦山天宁寺创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是卦山风景区诸多寺庙中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相传中国佛教华严宗初祖法顺(亦称杜顺)(557-640)曾在此山讲经说法而建寺,又因为有太原节度使李说夫妇的捐助扩建而成为唐代华严宗巨刹。
明清时代,又增建了圣母庙、卦山书院、朱公祠等,殿堂楼阁,鳞次栉比,成为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
卦山天宁寺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西省德育基地。
千佛阁内有元代铸佛像三尊,后被毁。
阁内四壁置两层木阁,每阁各有坐佛一尊。
虚堂在千佛阁后,斗拱支檐,飞翼起翘,五脊六兽,雄伟壮观。
堂右有明铸铁钟,可声闻十里。
大佛殿居寺院正面,殿内释伽牟尼像高踞佛台上。
往后登一百九十八级石阶,可达重檐三层毗卢阁,在此俯视远眺,地藏殿、藏经楼、卦山书院、朱公祠、奶奶庙等历历在目。
布局层次分明,殿阁错落有致。
再上为石佛堂,建造精巧,别具匠心。
附近关帝庙、三教堂、文星阁等建筑,有宋代米芾和清初傅山书写的匾额。
寺外东向墓塔林立,庄重秀丽,另是一番情趣。
欢迎各地游客来交城卦山旅游。
山西交城卦山的详细资料
卦山因群峰环列形同卦象而得名,位于吕梁山东麓,距太原约67公里,满山的松柏树千姿百态,终年常青,有许多神秘的民间传说,被道家视为天然道场,文化积蕴深厚。
有创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的天宁寺、铸铁碑、昆卢阁、唐槐等景点。
是融自然风光和千年古刹为一体的三晋旅游景点。
宋代书画家米芾将它跻身于三山五岳的行列,称誉为“第一山”。
天宁寺创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是卦山诸多寺庙中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相传中国佛教华严宗初祖法顺(亦称杜顺)(557-640)曾在此山讲经说法而建寺,又因为有太原节度使李说夫妇的捐助扩建而成为唐代华严宗巨刹。
明清时代,又增建了圣母庙、卦山书院、朱公祠等,殿堂楼阁,鳞次栉比,成为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
卦山山峰耸峙,层峦迭嶂,古柏苍翠,千姿百态,衬托出古宁寺幽雅风姿。
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创建,后经历代扩建与重修。
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构。
山门内两廊有古唐碑、明铁碑、历代重修碑,书法或苍劲挺拔,或饱满稳健,功力颇深。
卦山天宁寺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西省德育基地。
每年大年三十,交城附近的老百姓便会寻踪而至,去聆听寺内零点的钟声响起。
当宏亮的钟声伴随着风过松林的涛声,在山间此起彼伏地传递时,早早赶来的人们便会纷纷烧上新年的第一炷香,在送走既往的一年的同时,祈祷新的一年里全家幸福平安。
大年初一这一天,天宁寺全天开放,迎接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善男信女与观光者,跑步上山参拜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山上山下热闹非凡。
有一处非常肃穆,幽静之所,这里墓塔林立,是卦山历代高僧圆寂之后的安息之所。
在此远眺,整个卦山全貌一览无余,只见卦山漫山遍野的松柏,躯干扭曲,树身南倾,万株皆同,为什么这里的松柏如此之多又如此神奇呢
这里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上天之神,把一聚宝盆赐与了一个终年辛劳的牧童,但是被贪婪的财主得知,千方百计地想据为已有,牧童怕聚宝盆落人财主之手,贻害百姓,便把它埋在了卦山之中,并以扭曲的树干为标志,但消息还是让贪婪的财主知道了,财主决定第二大进山盗宝,町是,一夜之间,漫山的古柏躯干尽皆扭曲,树叶同向南指,财主难辨真伪,盗宝未成,只好悻悻而归。
从此,漫山遍野扭曲的松柏便成为“卦山一绝”。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46467.html